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82.19 KB
- 文档页数:1
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方法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食物作物,但它往往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为了保证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方法。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并分点列出如下:一、病害的防治方法:1. 枯萎病:枯萎病是马铃薯的常见病害之一。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合理的种植密度、保持田间的良好通风等。
2. 霜霉病:霜霉病对马铃薯的破坏性很大,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及时采用药剂喷雾进行预防和控制、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严格清洁田间工具等。
二、虫害的防治方法:1. 蚜虫:蚜虫是马铃薯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会导致马铃薯的生长不良和减产。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选择抗虫品种、定期翻腾土壤、合理使用生物农药等。
2. 马铃薯夜蛾:马铃薯夜蛾会危害马铃薯的叶片和茎部,造成严重的减产。
防治方法包括安装灯光诱虫器、使用合适的化学农药进行喷雾、改变作物的生长季节等。
3. 马铃薯甲虫:马铃薯甲虫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幼虫啃食马铃薯根部和茎部,造成马铃薯的减产和损失。
防治方法包括及时清除过度生长的马铃薯植株、使用合适的化学农药等。
三、综合防治方法:1. 定期巡视:农民应定期巡视田地,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危害和症状。
这有助于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有效减少损失。
2. 混作栽培:农民可以适度采用混作栽培的方式,将马铃薯和其他庄稼植物混合种植。
这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的免疫力。
3. 种植健康种薯:选择健康种薯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健康种薯能够降低病虫害的传播风险,确保产量和质量。
4. 土壤改良:合理的土壤改良措施可以提高马铃薯的抗病虫害能力。
添加有机肥料、矿物质肥料和微生物制剂等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增强马铃薯的免疫系统。
5. 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马铃薯的抗病虫害能力,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农民应该按照土壤肥力情况进行科学施肥,避免过量或不足的施肥。
总结起来,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涉及病害和虫害两个方面。
对于病害的防治,农民可以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定期喷洒药剂等。
马铃薯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技术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常常遭受病虫害的威胁,严重影响着马铃薯产量和质量。
下面介绍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
一、病害
1.晚疫病
晚疫病是马铃薯上比较严重的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常常在盛夏时节发病。
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性品种、田间管理上要注意通风通气、及时喷药等。
2.早疫病
早疫病也是马铃薯病害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中。
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性品种、增强土壤通风排水、控制田间密度、及时喷药等。
3.黑腐病
黑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土壤中含有过多的氮、磷、钾等元素的地区。
应采取增加土壤通风排水、喷洒杀菌剂等防治措施。
二、虫害
1.马铃薯甲虫
马铃薯甲虫寄生于马铃薯的地下茎和根部,常常在马铃薯生长期间出现。
应采取死土法、深松耕等防治措施,同时及时喷洒杀虫剂。
2.马铃薯象
马铃薯象以马铃薯的茎叶为食,严重影响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
应采取杀虫剂喷洒、深松耕、清理枯叶等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要根据不同的病害和虫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通过全面加强田间管理和喷洒药物等措施,保障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极易感染各种病虫害,严重影响了马铃薯质量及产量,感染严重时,通常造成马铃薯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有晚疫病、疮痂病、枯萎病、蚜虫及蛴螬等,为有效防治病虫害,本文介绍了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类型及防治技术,以期促进马铃薯种植产业健康发展。
1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1.1发病特点马铃薯晚疫病主要由致病疫霉引起,感染后会出现块茎、茎叶腐烂等问题。
叶片染病后首先会在叶尖或叶缘位置出现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呈现出浅绿色晕圈,一旦湿度偏大,病斑会进一步扩大,还会出现白霉,白霉味孢子囊和孢囊梗,最为明显的部位是在叶背;在干燥时,病斑会变成褐色,但不会出现白霉,很容易脆裂,扩展速度相对较慢。
茎部或叶柄染病时会出现褐色的条斑。
在发病时,叶片卷缩,最终全株黑腐,所有田地出现枯焦的情况,并且还会散发出腐败气味。
1.2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
例如鲁引1号、新大丰、超荷十五、高原二号等。
这些品种在晚疫病流行年受害较轻,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
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
购买马铃薯种薯后,将薯块放在通風处晾干,以减少薯块表面病菌的侵入,入窖前,进行清选工作,直接将病薯清除掉。
在种薯切块时,可以使用5%高锰酸钾或75%酒精不断浸泡切片5~10 min以充分消毒,并且交替使用消毒工具。
需选用健康的种薯,切断晚疫病发生根源。
合理控制栽培工作,科学选择早播日期,并且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播种,降低田间湿度,有利于植株的健壮生长,提升其抗病能力。
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可有效减轻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概率,例如大葱与胡萝卜的根系分泌物对马铃薯晚疫病有抑制作用。
马铃薯与豆类、禾本科等作物进行轮作最佳。
拌种处理。
在播种前,对种薯进行拌种(浸种)处理能够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
拌种方法有干拌和湿拌。
干拌是将适当药剂与滑石粉均匀混合,然后再与种薯混合均匀后进行播种;湿拌是配制一定浓度的药液,在切好的种薯上均匀喷洒,等待搅拌均匀晾干后,再进行播种处理。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但由于其生长周期较长、栽培技术较复杂,病虫害对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较大。
下面我们将介绍马铃薯的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一、病虫害种类及症状1. 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早疫病是由疫霉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危害马铃薯地上部分。
病害初期,在叶片上形成圆形至不规则形的褐色斑点,严重时叶片迅速变黄枯萎,并出现褐色病斑,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2. 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也是由疫霉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危害地下部分。
感病部位呈现水浸状,组织变软,严重时导致地下块茎腐烂,产量显著降低。
3. 马铃薯夜蛾马铃薯夜蛾是一种重要的害虫,以幼虫为害。
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叶片被蛀食,严重时叶面呈银灰色若干不规则斑块,造成叶面减小,光合作用减弱,影响产量。
4. 马铃薯蓟马马铃薯蓟马主要危害幼苗和嫩叶,导致叶片卷曲、弯曲和幼叶变形,同时褐化并枯萎。
二、综合防治措施1. 优良品种选择选择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进行种植,对抗早晚疫病抗病性强的品种有欧冠、乌克兰、宋早一等,对抗害虫能力强的品种有优冠666、青龙708、莲香88等。
2. 合理密植适当控制密植程度,降低马铃薯植株之间的间距,增加群体密度,减少虫害繁殖的空间。
3. 土壤消毒在播种前对耕地进行土壤消毒,能有效杀灭土传病害,减少土壤病菌的侵染。
4. 农业防治技术采用合理的农业防治技术,如轮作休耕、中耕深松、断茎制薯、间作套种等,有效控制病害的传播。
5. 轮作种植适时进行轮作种植,避免连作,减少病害的积累,同时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的繁殖。
6. 农药防治根据病虫情况适时喷施农药进行防治,注意选择对特定病虫有效的农药,并注意使用按照说明书上的方法和剂量使用。
7.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天敌复合剂和微生物方法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
8. 病害监测定期对马铃薯病害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以上就是关于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的相关内容,希望对种植者在种植过程中有所帮助。
(完整版)马铃薯病虫害防治马铃薯病虫害防治引言马铃薯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然而,马铃薯病虫害在种植过程中经常成为影响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科学有效的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马铃薯病虫害,并提供一些防治措施。
一、常见的马铃薯病害1. 马铃薯晚疫病病原与症状马铃薯晚疫病由半知菌属真菌引起,主要通过孢子传播。
感染的症状包括叶片上的水渍、暗绿色斑点和腐烂。
防治措施- 选择抗病品种- 合理轮作- 定期喷洒药剂2. 马铃薯早疫病病原与症状马铃薯早疫病由水霉菌引起,病原主要通过孢囊和卵孢子传播。
感染的症状包括叶片上呈现水渍和暗绿色斑点。
防治措施- 清除感染的植株- 合理灌溉- 使用合适的杀菌剂3. 马铃薯黑腐病病原与症状马铃薯黑腐病由细菌引起,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感染的症状包括叶片和块茎上的黑色腐烂。
防治措施- 防止受伤和病菌侵入- 块茎的消毒处理- 喷洒有效的杀菌剂二、常见的马铃薯虫害1. 马铃薯蚜虫病虫为害与症状马铃薯蚜虫主要以叶片为食,造成叶片黄化和卷曲,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供应。
防治措施- 定期巡查,发现早期虫害- 合理使用昆虫杀手- 积极控制蚜虫的寄生性天敌2. 马铃薯甲虫病虫为害与症状马铃薯甲虫以马铃薯叶片和幼苗为食,造成叶片的腐烂和凋落,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防治措施- 建立甲虫诱捕装置- 使用合适的杀虫剂- 合理灌溉和施肥3. 马铃薯斑点叶甲病虫为害与症状马铃薯斑点叶甲以叶片为食,造成叶片的斑点和凋落,给植株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防治措施- 修剪病叶- 喷洒合适的杀虫剂- 增加天敌的数量三、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 种植抗病、抗虫的马铃薯品种- 合理调整种植结构,防止病虫害的持续流行- 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病虫源- 定期巡查并监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注意使用安全和环保- 积极引入天敌,增加生物防治力度- 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防治水平结论马铃薯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保证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稳定提高。
马铃薯种植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种植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为了保证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帮助农民解决种植马铃薯过程中的问题。
一、病害防治方法1. 合理轮作:轮作是一种有效的病害防治方法。
马铃薯的连作会导致土壤中积累的病原菌和虫害的增加,因此农民应采用合理的轮作制度,与其他作物进行轮作,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2.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是预防病害的重要措施。
农民应选用抗病性强的马铃薯品种进行种植,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3. 控制病源传播:及时摘取和销毁病株、病薯,以避免病害的传播。
同时,对病原菌进行杀灭,采取灭菌剂喷洒等措施,减少病害在土壤中的存活。
4. 进行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马铃薯的抵抗力,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农民应根据土壤条件和马铃薯的需求,科学施肥,保证植株的养分供应。
二、虫害防治方法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等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
例如,培育和引入寄生性昆虫,如甲虫、蜂类等,控制马铃薯害虫的数量。
2. 机械防治:使用物理方法阻断害虫的侵入。
例如,使用网罩或覆盖材料防止昆虫接近马铃薯植株,避免害虫的危害。
3. 化学防治: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
在使用农药前,农民需要了解害虫的生物特性和农药的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4. 社会防治:通过社会组织和群防群治的方式,共同防治害虫。
农民可以加入农业合作社、组织农民培训和技术推广活动,共同学习和掌握防治技术,提高全民的防治意识。
总结: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是马铃薯种植的重要环节。
通过采取合理的病害防治方法,如合理轮作、种植抗病品种、控制病源传播和合理施肥等,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同时,通过生物防治、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社会防治等手段,可以有效控制马铃薯害虫的数量。
农民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技术,并合理运用,从而保证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对策探究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品作物之一,但是它也是病虫害较为严重的作物之一。
由于其高产量和大面积种植,马铃薯很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导致产量下降和质量降低。
研究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措施对于保障马铃薯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1. 病害(1)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是由卵菌性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中发生。
病菌通过风、水或昆虫传播,使马铃薯叶片和茎部出现黑斑、水浸病斑,导致叶片萎蔫、枯黄、干枯,严重影响光合作用,降低产量。
(2)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早疫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中发生。
病菌侵染后使叶片出现圆形坏死斑,茎部和块茎也可出现病斑,导致植株凋萎、腐烂,影响产量和质量。
(3)马铃薯晚疮病马铃薯晚疮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中发生。
病菌侵染后使块茎表面出现疮块,并渗出黏液,导致块茎变软,影响储藏和品质。
2. 虫害(1)马铃薯蚜虫马铃薯蚜虫主要以马铃薯叶片的汁液为食,引起叶片萎缩、卷曲、变黄,严重时影响植株的生长,使产量降低。
(2)马铃薯薯蛆马铃薯薯蛆是马铃薯的重要害虫,它主要钻食马铃薯块茎,导致块茎内部出现蛀虫道,严重影响品质和市场价值。
(3)马铃薯甲虫马铃薯甲虫主要危害马铃薯的叶片,造成叶片死亡、卷曲、脱落,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以上说明了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对策来进行防治。
二、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对策1. 抗病品种的选育和种植为了降低马铃薯病害的发生,科研人员选育了多种抗病品种,并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种植。
通过种植抗病品种可以降低马铃薯病害的发生,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2. 合理施肥和土壤管理充分施肥和良好的土壤管理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减轻病害对植株的影响。
适当的施肥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减少病害对产量的影响。
3. 农业防治措施(1)合理轮作通过合理轮作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破坏病虫的越冬和孳生环境,减少害虫和病菌的数量,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食用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造成产量损失。
为了有效防治马铃薯的病虫害,需要了解其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一、病害1. 马铃薯晚疫病:这是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由疫霉菌引起。
病害初期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小而深绿的斑点,逐渐蔓延并形成灰黄色带纹的斑块,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死。
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制度、病害监测和合理使用药剂等。
3. 马铃薯黑腐病:这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害马铃薯的地下茎。
病害初期,感染部位出现浅褐色斑点,随着病程的发展,斑点变为黑色,逐渐蔓延并导致地下茎腐烂。
防治措施包括使用健康种薯、增强栽培管理、定期清除病残茬等。
二、虫害1. 马铃薯蚜虫:这是最为常见的虫害之一,主要为马铃薯的叶蚜和毛蚜。
蚜虫主要吸食马铃薯的汁液,导致叶片黄化、卷曲、畸形等现象,并会传播病毒病。
防治措施包括早期发现并采取控虫措施,增加天敌的数量,定期清除病虫害发源地等。
2. 马铃薯象甲:这是一种地下害虫,主要以马铃薯的地下茎和地下部分为食。
害虫钻入地下部分,导致马铃薯腐烂、凹陷等现象。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清除病残茬、增加天敌、土壤处理等。
3. 马铃薯斜纹夜蛾:这是一种夜间活动的害虫,主要以马铃薯的叶片为食。
害虫的幼虫会在叶片上留下不规则的蛀斑,严重时可导致叶片大面积落叶。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黄板诱捕、增加天敌、药剂处理等。
综合防治措施:1. 种植抗病抗虫的品种,以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2. 加强田间管理,定期巡视和监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3. 合理施肥和灌溉,加强农田的管理,保持土壤肥力和湿度平衡。
4. 定期清除病虫害发源地,减少虫害传播和病菌繁殖的机会。
5. 增加天敌的数量,通过释放天敌或采取其他方式吸引天敌来控制害虫。
6. 合理使用农药,按照使用说明和技术要求进行农药处理,防止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通过合理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马铃薯的损失,提高产量和品质。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我们在大面积种植马铃薯时难免会有病虫害的发生,若不准时防治就会导致马铃薯大面积减产。
下面给大家介绍的就是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及防治办法。
1、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症状:病菌可侵染叶片、茎及薯块。
叶片多从或叶缘开头发病。
病斑呈黑褐色,水渍状,边缘不显然,湿润时,叶背病斑边缘上有一圈白霉,严峻时植株一片焦黑,发出特别的腐霉臭味。
基部受害形成褐色条斑,数块发病,病斑不规章,呈紫褐色,稍凹陷,组织变硬干腐,湿润时变软腐烂,发出恶臭味。
病菌可利用风、雨传扬,在高温高湿时节较简单发病。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办法:选用抗病品种及无病种薯,种植前举行种薯,用福尔马林举行处理。
准时拔除中心病株和举行中耕管理除草。
在发病前可用1:1:120~150的波尔多液预防,或用80%代森锌、75%百菌清600~800倍液举行防治处理。
2、马铃薯环腐病马铃薯环腐病症状:普通在开花期前后开头浮现症状,病株枝、茎缩短,叶色褪黄凋萎,叶脉间变黄,产生黑褐色斑块,叶缘略向上卷曲。
轻病薯块外部无显然症状,重病薯块病部变黑褐色,生环状空洞,有时并发软腐病,导致所有腐烂,病菌主要利用病薯传扬。
马铃薯环腐病的防治办法:选用无病种薯,留种或切薯前彻底淘汰病薯,切块时注重刀具。
发觉病株准时,并注重防治地下害虫,采取轮作。
3、瓢虫:成虫或幼虫将叶片吃成穿孔状或仅留叶脉,严峻受害时叶片干涸,全株死亡。
喷药防治时应掌控在成虫迁徙或幼虫孵化初期举行。
可用50%敌百虫800倍液、2.5%亚胺硫酸乳剂300~400倍液举行杀虫防治。
4、地老虎:危害马铃薯的主要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白边地老虎等;当幼苗长到10厘米左右时,逼近地面的茎常常被幼虫咬断,造成缺苗断垄现象,结薯期又咬食块茎,不仅造成减产,而且降低食用价值。
地老虎防治办法糖蜜诱杀:通过糖蜜诱杀器或灯光诱杀成虫。
药剂防治:用50%嘧啶氧磷乳油制成5%的毒土,撒在幼苗基部或四面的土面上,或用4%敌百虫粉剂1~1.25公斤拌细土15公斤撒在植株行间举行杀虫。
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马铃薯是我省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过去因为价格低,只是把它作为低产作物对待,不太注意投入。
近年来马铃薯价格向来攀升,脱毒马铃薯的推广,以及高投入,马铃薯产量也发生显著变化,过去2000斤,现在4000斤是往常,上万斤也不希奇。
而且马铃薯的产量与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密不行分,因此马铃薯病虫防治的投入大大提升。
常年发生的病虫种类主要有地下害虫、28星瓢虫、马铃薯晚(早)疫病、豆芫青、黑绒金龟子、病毒病等。
推广脱毒马铃薯主要是为了防止病毒病的发生。
1、防治马铃薯28星瓢虫形态特点:属鞘翅目飘甲科。
成虫体均呈半球形,红褐色,全体密生黄褐色细毛,每一鞘翅上有14个黑斑。
卵为炮弹形,初产淡黄色,后变黄褐色。
老熟幼虫淡黄色,纺锤形,背面隆起,体背各节生有整齐的枝刺。
蛹淡黄色,椭圆形,尾端包着末龄幼虫的蜕皮,背面有淡黑色斑纹。
发生逻辑:主要分布于华北、西北、内蒙古、东北等地,我省各地马铃薯都可发生28星瓢虫,一年发生二代。
成虫在枯草、树木裂口及石垣越冬,其次年5月中、下旬出蛰,先在附近杂草上栖息,再逐渐迁移到马铃薯、茄子上繁殖为害产卵成虫产卵期很长,卵多产在叶背,常20~30粒竖立成块。
以若虫和成虫危害叶片。
老熟若虫在叶背或茎上化蛹。
夏季高温时,成虫多藏在遮荫处停止取食。
普通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中旬分离是第一、二代幼虫的为害盛期,9月中旬其次代成虫寻觅越冬场所。
成、幼虫在叶背剥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许多不规章半透亮的细凹纹,状如箩底。
也能将叶吃成孔状或仅存叶脉,严峻时,受害叶片干涸、变褐,全株死亡。
防治办法:28星瓢虫发生后,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DDV乳油500倍液或21%增效氰?马乳油(灭杀毙)6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10%溴?马乳油1500倍液或10%菊?马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40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5000倍液等喷药防治。
2018 年第 11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26科研◎农业科学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郝振波马铃薯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是我国五大主食之一,因其丰富的营养,很受人们的青睐。
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马铃薯的病害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对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降低病虫对马铃薯种植的影响,一定要对病虫害的防治进行深入研究。
1 马铃薯主要病害和防治1.1 粉痂病粉痂病主要会发生在高温度的环境下或者是土壤较为干旱的条件下,它会对幼时的马铃薯块和生长时期的马铃薯块都会有影响。
当马铃薯感染粉痂病时首先会在马铃薯的表面上出现一些褐色的斑纹,慢慢的斑纹会逐渐的凸起,最后会形成大小不一的瘢痕。
当马铃薯的病情逐渐变得严重时,马铃薯的表面会发生破裂,表皮的下面会出现深褐色的物质,马铃薯的根部会长出一些瘤状物。
对于马铃薯粉痂病的防治首先选种子时应该选择没有病毒的种子,从根本上断绝粉痂病的产生。
选种子时,还应该通过正规的渠道选择种子,不能从有过粉痂病的地区购买种子,还应该对种子施加一些钾肥、草木灰等。
种植马铃薯的过程中,对于曾经发生过粉痂病的土地,一定要经过五年才可以继续使用。
1.2 晚疫病马铃薯的晚疫病可以发生在马铃薯成长的每一个时期。
特别是在我国的北方,这种病发生的几率更大。
马铃薯的晚疫病大多数会发生在潮湿的气候之下,它的潜伏期较短,一旦受到感染就会多次侵染、多次发病。
如果遇到多雨的天气,传播的速度会更快。
晚疫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毒,病原是致病疫霉菌,是一种寄生性较高的寄生菌。
病原体会在潮湿的条件下,受到感染的马铃薯表面产生孢子,并且由风力进行传播。
它会在叶子的表面进行快速传播,并会逐渐的进入到叶子的里面并产生新的孢子,这种病的传染速度极快,一旦马铃薯受到感染,很快就会进行再度感染。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应该从选种开始,选种时应该严格选择,淘汰掉感染的种子,选择优良的种子。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马铃薯的栽培面积逐渐扩大,但是病虫害却成为马铃薯产量稳定的主要障碍。
掌握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出发,详细介绍其综合防治措施。
一、马铃薯主要病害1. 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是由卵菌类真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侵袭马铃薯的叶片和茎部,严重影响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
晚疫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选择抗病品种或优良品种进行种植,保持马铃薯的密植状态并加强通风,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根,采用轮作种植,及时进行病害防治。
3. 马铃薯黑心病马铃薯黑心病是由霍乱杆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侵袭马铃薯的茎部和块茎,导致马铃薯内部出现黑斑,影响食用和销售。
黑心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选择健康种薯进行种植,严格控制地块水分,合理施肥和灌溉,避免土壤板结,及时清除病害部位。
三、马铃薯综合防治措施1. 种植抗病抗虫品种选择抗病抗虫的马铃薯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减少病害和虫害的侵袭。
2. 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的通风透光,合理施肥和灌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根,避免土壤板结。
3. 化学药物防治及时发现病害和虫害,采用化学药物进行防治,避免使用超标肥料和农药,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 地块轮作通过对地块进行合理轮作,可以有效减少病害和虫害的传播和蔓延。
马铃薯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马铃薯种植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只有加强对马铃薯病虫害的研究和防治工作,才能够有效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希望广大农民朋友在种植马铃薯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促进马铃薯产业的稳健发展。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马铃薯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生产和贸易规模逐年扩大。
然而,马铃薯在其生长过程中会受到一些病虫害的危害,造成产量和质量下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全面歉收。
因此,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常见的马铃薯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
一、病害防治(一)晚疫病防治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主要通过露天栽培的马铃薯植株受到感染。
防治措施如下:1.合理选择品种:选用含有抗晚疫病基因的马铃薯品种。
2.营养管理:尽量不造成马铃薯的休眠刺激和根系受伤,并适度施用化肥和有机肥。
3.药剂防治:铜制剂、三唑酮等药剂可以防治晚疫病,但芳香胺类药剂因副作用大,不宜常用。
4.生物防治:如利用桔黄假单胞菌、麦隆木屑霉等菌类制剂防治晚疫病。
炭疽病是马铃薯肉质部位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后会导致马铃薯质量降低,与此同时还会引起烂果和腐根等二次菌斑的发生。
防治措施如下:1.农田制地:在清除旧茬、翻耕、平整土壤的基础上,开沟排水,保证农田排水良好。
2.选用健壮苗期健康、种子光滑、无气生根的马铃薯种薯。
3.药剂防治:采用一定剂量的多菌灵、甲霜灵、环沙星等药剂。
黑腐病是马铃薯储藏病之一,发病后会产生秸秆腐烂、块茎变软和菌核形成等多种症状。
防治措施如下:1.清除病株和埋掉或集中处理病害部位。
2.较好的通风环境:采用较好的通风环境、温度保持在6-10℃、相对湿度65%-75%等条件进行存放。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以用金果霉素、噻菌灵等药剂进行稻壳湿法处理。
(一)马铃薯蛴螬防治马铃薯蛴螬是马铃薯上的常见害虫,轻度危害可引起马铃薯生长迟钝和产量降低,重度危害则可能导致几乎全面的秧苗和成苗被毁。
防治措施如下:1.农业生态措施:采用土地裸露无遮盖、转粘土栽培、合理轮作、间套作物旋作等综合措施。
2.灭虫剂防治:按照虫害季节及时施用有毒性低、激素功能好、非选别性杀虫剂。
3.生物防治:可利用秦岭透明翅蜂、蚜茧蜂等天敌进行防治。
马铃薯有哪些病虫害,有哪些防治方法一、生理性病害生理性病害是因为环境条件不适应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而产生的危害。
主要有缺素症、不良气候危害、药害等。
防治办法1、深施足够氮磷钾和有机肥作基肥,2、在发根、发棵、结薯期叶面喷施具解毒作用的均衡养分微肥如得力肥等,3、碰到药害、冷害、高温危害时更要延续叶面喷施二至三次这类叶面肥。
二、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主要包括青枯病、环腐病、黑胫病、软腐病四种。
带病种薯、未腐熟的病株残体等都可成为侵染源。
带病种薯、切刀、中耕机具、运送工具、贮藏场所部可起传染作用。
甚至浸种催芽也能扩大传染。
因此,防治上采纳防治结合就十分须要。
防治办法:(1)生产无病种薯、种薯消毒;(2)轮作;(3)合理间套作;(4)小整薯播种;(5)栽培综合措施:A器具消毒(用酒精或来苏儿(5%)浸包切刀消毒),B种薯消毒(农用抗生素或温水(50度)浸制种薯),C削减农作损伤、清除病残体,D发病早期、风雨前后用农用抗生素或铜制剂淋根、叶面喷雾。
三、病毒病已发觉能侵染马铃薯的病毒有18种,病毒病在田间靠昆虫(主要是蚜虫)或叶片接触而传扬,表现花叶、叶片卷曲或皱缩等茎叶异样现象,并造成巨大损失。
因为日前仍无有效药品治愈本病,因此,防治上主要通过艾美乐、康福多等化学药剂杀灭传毒昆虫,或用种子处理剂―――高巧或锐劲特作包衣处理,从而削减病毒病的传扬。
四、虫害防治蚜虫,防治办法:(1)种薯高巧伴种;(2)通过自然隔离条件,通过栽培办法避蚜;(3)药物防治:艾美乐15000-30000倍液或康福多8000倍液等杀虫剂叶面喷杀蚜虫。
蝼蛄,防治办法:(1)采纳水旱轮作、深耕细耙,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2)药饵诱杀或药剂防治。
毒饵可用90%敌百虫0.1公斤拌碎白菜叶或炒熟的豆饼粉,拌成毒饵,每亩撒施1.5公斤,诱杀蝼蛄。
也可用5%辛硫磷颗粒剂1-1.5公斤撒于播种沟内,或用80%敌敌畏乳油的30倍液灌洞杀虫。
地老虎,防治办法:(1)强化田间管理;(2)捕杀、诱杀和药剂灭虫,通过地老虎成虫的趋光性和对糖醋液的特别嗜好,在田间设醋液盆和黑光灯举行诱杀成虫。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一、马铃薯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1、晚疫病与早疫病马铃薯感染的晚疫病是一种真菌类的病害,通常会在种植过程中出现此病害,其病害主要是来源于田地周边的杂草或是有机肥等影响。
晚疫病想要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最近要选择抗病强的品种,播种前还要精细的筛选,处理种子。
为了防止晚疫病扩大感染面积,一定要使用有效的药剂进行喷施,喷施药剂会选择18度左右的自然温度下进行,这时的温度种植区域内湿度比较高,有利于药效的发挥。
在叶面上均匀地喷洒稀释好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感染此病初期,可以使用甲霜灵或是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按照比例加入水进行稀释后均匀地进行喷施,喷施完药剂后,定期要做好观察,如果防治效果不理想,需要在进行喷施。
一般马铃薯感染早疫病都会从叶片开始慢慢扩散,感染早疫病的叶片会有很多病斑出现,会严重影响马铃薯的生长,一般早疫病的病毒会残留在土壤中过冬,到了开春种薯发芽后,早疫病的病菌就会开始侵染植株。
此种病菌在湿度较高的种植区感染速度非常快,所以选种时,最好选择早熟品种,而且还要具有很强耐病性的品种,这样就可以能够在病害发生较为严重的时期早点收获马铃薯。
另外,在没有感染早疫病之前,可以使用药剂喷施三次进行防治,如白菌清可湿性粉剂或是杀毒矾可湿性粉剂,按照比例使用,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2、病毒病与环腐病马铃薯本身就会带有病毒,如病毒病,此病主要是由蚜虫作为传播媒介。
通常马铃薯生长到苗期时会感染病毒病,感染此病的马铃薯植株个头很小,叶片也会卷曲,而且病毒病严重时还会有褐色病斑在叶片上出现。
马铃薯感染环腐病,一般都是在土壤达到了22摄氏度左右时较为严重。
针对这两种病害,可以使用抗蚜威或是氯氰菊酯乳油来防治蚜虫,这样病毒病的传播就能够被防治住;针对环腐病也可以使用农用链霉素或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
3、黑胫病马铃薯幼苗期很容易感染黑胫病,一旦感染此病,马铃薯植株就不能够正常的生长,幼苗不健康,其心叶也会发黄并且卷曲,幼苗的根部会慢慢变黑,最终马铃薯幼苗会死亡。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马铃薯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但其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对于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一、病害(一)晚疫病晚疫病是马铃薯上最为严重的一种病害,由真菌引起。
其主要病原体为卵菌,寄主范围广,具有很强的侵染力,且在适宜的环境下会迅速扩散。
感染后,马铃薯叶片出现不规则形状的褐斑,最终导致叶片枯死,严重影响光合作用,降低产量。
综合防治措施:1. 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晚疫病的马铃薯品种,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2.合理轮作:避免连作马铃薯,可通过与其他作物轮作,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3.化学防治:在病害高发期使用有效的杀菌剂,如多菌灵等进行喷洒,减少病害的侵染。
(二)普通赤霉病普通赤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侵染马铃薯地下部,尤其是块茎,给马铃薯产量和质量带来较大损失。
感染后,马铃薯块茎表面会出现红褐色或黑色的赤霉斑点,严重时导致块茎腐烂,丧失食用和种植价值。
二、虫害(一)马铃薯蚜虫马铃薯蚜虫是马铃薯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危害严重。
其卵、若虫和成虫均能吸食马铃薯茎叶汁液,导致叶片萎缩、枯黄甚至死亡,严重时可影响整株植株的生长,从而减产减收。
综合防治措施:1.生物防治:引进天敌天蛾科昆虫或捕食性天敌等天敌生物控制蚜虫数量。
2. 合理施肥:避免使用过量氮肥,保持马铃薯生长平衡,减少蚜虫的危害。
3. 化学防治:在虫害高发期使用有效的杀虫剂进行喷洒,控制害虫的数量。
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危害,而且病虫害之间相互影响,防治起来十分复杂。
综合防治措施对于有效控制病虫害、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至关重要。
在实际种植中,农民朋友们要注意多方面的防治工作,在科学合理的施肥、灌溉管理的基础上,选择抗病虫品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坚持田间管理,减少病虫侵害,确保马铃薯的良好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