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性前提方案(GMP、SSOP)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15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实施细则生产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技术文件的管理制度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采购管理制度采购验证制度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分装工艺纪律考核办法分装生产关键工序控制作业指导书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防止污染、变质或损坏、储运管理制度仓库、储运管理制度检测设备及计量器具管理制度产品质量检验管理制度不符合情况管理制度(包括应急预案)实用文档产品召回管理制度回收食品管理制度产品销售管理制度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制度化验室仪器药品管理制度消费者投诉受理制度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信息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实用文档让我们看看标准中关于OPRP操作性前提方案与HACCP计划区别:(请大家仔细阅读7.4.4第3-5段的描述)。
实际是在产品加工工序中经过危害分析后(请大家仔细阅读7.4.4第3-5段的描述),所制定的控制措施不需要作为HACCP计划控制的其他危害控制措施均为OPRP。
7.4.4控制措施的选择和评估---首先基于7.4.3 危害分析对每个加工步骤出现的显著危害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例如:以月饼为例包装车间内的三个工序中的危害:1. 金属碎屑检测---金属危害的控制2. 包材消毒(是工序的一部分)---微生物危害的控制3. 包装气密性检测---微生物的控制经过危害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按照标准中7.4.4介绍的a-g的评估之后以上三个控制点就可以分为1金属碎屑探测应为HACCP计划来管控。
2包材消毒,3包装气密性检测可以划分到OPRP来管控。
所以通过以上分析我想大家还是对标准中7.4.4条款的理解不够。
说明白点就是在危害分析后制定了针对每个工序制定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按照7.4.4的控制措施分家了。
再例如说:水,如果水在产品的加工中非加工工序的一部分,并不能引入显著危害:蜜饯分装,水是用来清洗工器具的,那么就是一个PRP而已。
如果用水是工序的一部分,实用文档裸露半成品必须同水直接接触或是最终产品的组分之一,有引入化学的,微生物或物理的危害的风险,那么经过危害分析后应当针对用水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P R P O P R P和H A C C P 三者间的关系和区别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体系】PRP、OPRP和HACCP三者间的关系和区别在ISO22000中不再提GMP、SSOP,而提出了“前提方案”(prerequisite program,简写为PRP。
其定义为:(食品安全)在整个食品链中为保持卫生环境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和活动,以适合生产、处理和提供安全终产品和人类消费的安全食品)的概念,以替代传统的GMP 、SSOP概念。
GAP、GVP、GMP、GHP、GPP、GDP、GTP 等都属于“前提方案”的范畴。
ISO22000中的操作性前提方案(operational prerequisite program,简写为OPRP。
其定义为: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产品加工环境中引入和(或)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通过危害分析确定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方案。
)同传统的SSOP存在相关性和差异性。
OPRP同SSOP一样,都包括对卫生控制措施(SCP)的管理。
但传统的SSOP是为实现GMP的要求而编制的操作程序,不依赖危害分析,不强调在危害分析后才开始编制,也不强调特别针对某种产品。
而OPRP是在危害分析后确定的、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的可能性和(或)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的措施,强调针对特定产品的特定操作中的特定危害。
在ISO22000以一种逻辑的顺序将PRP、OPRP、HACCP进行重组,分为三类:前提方案(PRPs)、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s)和HACCP计划。
标准在引言中指出“在危害分析过程中,组织应通过组合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选择和确定危害控制的方法”。
因此,如何合理选择和确定有效的控制措施组合,成为新标准应用的核心和关键。
一、PRP、OPRP和HACCP计划三者覆盖的范围具有相容性PRP通常由以下文献提出: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顾客要求;公认的指南;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法典原则和操作规范;国家、国际或行业标准等等。
操作性前提方案GMP、SSOP文件第二部分SSOP文件一、概述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建立并实施一个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是实施HACCP计划的基础和前提。
本公司为了保证产品的安全卫生和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食品卫生通则》、《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ISO22000:2005)》及GB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规范生产过程的卫生控制。
特编写了本《操作性前提方案(卫生标准操作规程SSOP)》。
本文件规定了与食品接触物表面接触水的安全;与食品接触物表面(包括设备、手套、工作服)的清洁度;防止发生交叉污染;手的清洗与消毒,厕所设施的维护与卫生保持;防止食品被污染物污染;有毒化学物质的标记、储存和使用;员工的健康与卫生控制;虫害的防治共八方面的卫生控制要求。
2、简介2.1这本详细作业手册对从事采购、加工任务的员工进行作业指导。
本手册为这些员工在控制食品安全和卫生上提供了一份最基本的要求和作业程序,它不包含需要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判断力的方面。
2.2每一位参与这些操作的员工都应该深入了解并熟练掌握这本手册中的各项管理规定和作业程序。
该手册有助于员工了解以下内容:a.为什么要做某些工作。
b.应该做什么工作。
c.应该怎样去工作。
d.当出现不正常情况时,采取什么措施。
2.3每一位参与公司生产运行的员工都必须意识到他的工作对食品安全和卫生控制至关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以确保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达到客户的要求并使客户满意。
2.4本手册包含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中“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中所要求的8项卫生监控范围。
3、食品安全体系文件编制程序:3.1按照ISO22000标准要求编写食品安全体系文件。
3.1.1对体系所需要的过程进行识别,并编制相应的文件,实现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的过程,也就是具体食品安全的全过程。
GMP、OPRP、PRP、SSOP的区别发布日期:2018-01-19 来源:食品伙伴网作者:liaonie 浏览次数:4285核心提示:GMP、OPRP、PRP、SSOP的区别,简单作一下比较。
GMP定义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良好操作规范是政府强制性的有关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贮存、运输和销售的卫生法规。
GMP所规定的内容是食品加工企业必须达到的最基本的条件。
内容1)初级生产2)工厂:设计及设施3)操作的控制4)工厂:养护与卫生5)工厂:个人卫生6)运输7)产品信息和消费者的意识8)培训建立文件的依据FDA 21 CFR 110美国食品良好操作规范GAP良好农业操作规范QS通则、细则编写格式未以文件形式明确。
确认及验证要求有确认和验证的要求,FDA 21 CFR 110SSOP定义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是食品企业为了达到GMP所规定的要求,确保加工过程中,消除不良的人为因素,使其加工的食品符合卫生要求而制定的指导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如何实施清洗、消毒和卫生保持的作业指导文件。
内容适用时,包含以下8个方面的要求:1)水(冰)的安全;2)与食品接触的表面(包括设备、手套、工作服)的清洁度;3)防止发生交叉污染;4)手的清洗与消毒,厕所设施的维护与卫生保持;5)防止食品被污染物污染;6)有毒化学物质的标记、贮存和使用;7)雇员的健康与卫生控制;8)虫害的防治。
较OPRP的范围窄,是OPRP的一部分。
建立的依据以GMP的要求为基础,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
GB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编写格式未以文件形式明确。
确认及验证要求未明确提出要求。
PRP定义前提方案(PRP)是(食品安全)在整个食品链中为保持卫生环境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和活动,以适合生产、处理和提供安全终产品和人类消费的安全食品的概念,以替代传统的GMP 、SSOP概念。
GAP、GVP、GMP、GHP、GPP、GDP、GTP等都属于“前提方案”的范畴。
操作性前提方案1. 引言操作性前提方案是为了保证系统或项目能正常运行并达到预期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要求和规定。
该方案通常包括项目需求、功能需求、技术要求、操作手册等内容,旨在保证项目或系统在操作层面具有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操作性前提方案的要求和制定过程。
2. 项目需求在制定操作性前提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项目的需求。
项目需求是指项目的目标、期望的结果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要求。
在制定操作性前提方案时,需要基于项目需求来确定相应的操作要求,并确保操作的符合项目需求。
3. 功能需求功能需求是针对项目或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详细说明。
在制定操作性前提方案时,我们需要将功能需求转化为具体的操作要求,以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这包括对每个功能的操作流程、操作步骤、输入输出要求等方面的要求。
4.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是指在项目或系统的操作过程中所需的技术条件和要求。
在制定操作性前提方案时,我们需要根据项目或系统的技术要求来确定相应的操作要求。
这包括对操作环境、操作设备、操作软件等方面的要求,并确保操作环境和设备能够满足项目或系统的需求。
4.1 操作环境要求操作环境要求是指项目或系统的操作过程中所需的环境条件。
这包括操作的地点、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在制定操作性前提方案时,我们需要根据项目或系统的操作环境要求来确定相应的操作要求,并确保操作环境能够满足项目或系统的需求。
4.2 操作设备要求操作设备要求是指项目或系统的操作过程中所需的设备条件。
这包括操作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等方面的要求。
在制定操作性前提方案时,我们需要根据项目或系统的操作设备要求来确定相应的操作要求,并确保操作设备能够满足项目或系统的需求。
4.3 操作软件要求操作软件要求是指项目或系统的操作过程中所需的软件条件。
这包括操作软件的版本、配置、安装等方面的要求。
在制定操作性前提方案时,我们需要根据项目或系统的操作软件要求来确定相应的操作要求,并确保操作软件能够满足项目或系统的需求。
P R P O P R P和H A C C P 三者间的关系和区别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PRP、OPRP和HACCP三者间的关系和区别??在ISO22000中不再提GMP、SSOP,而提出了“前提方案”(prerequisiteprogram,简写为PRP。
其定义为:(食品安全)在整个食品链中为保持卫生环境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和活动,以适合生产、处理和提供安全终产品和人类消费的安全食品)的概念,以替代传统的GMP、SSOP 概念。
GAP、GVP、GMP、GHP、GPP、GDP、GTP等都属于“前提方案”的范畴。
??ISO22000中的操作性前提方案(operationalprerequisiteprogram,简写为OPRP。
其定义为: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产品加工环境中引入和(或)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通过危害分析确定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方案。
)同传统的SSOP存在相关性和差异性。
OPRP同SSOP一样,都包括对卫生控制措施(SCP)的管理。
但传统的SSOP是为实现GMP的要求而编制的操作程序,不依赖危害分析,不强调在危害分析后才开始编制,也不强调特别针对某种产品。
而OPRP是在危害分析后确定的、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的可能性和(或)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的措施,强调针对特定产品的特定操作中的特定危害。
??在ISO22000以一种逻辑的顺序将PRP、OPRP、HACCP进行重组,分为三类:前提方案(PRPs)、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s)和HACCP计划。
标准在引言中指出“在危害分析过程中,组织应通过组合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选择和确定危害控制的方法”。
因此,如何合理选择和确定有效的控制措施组合,成为新标准应用的核心和关键。
1.PRP、OPRP和HACCP计划三者覆盖的范围具有相容性??PRP通常由以下文献提出: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顾客要求;公认的指南;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法典原则和操作规范;国家、国际或行业标准等等。
SSOP与OPRP关系SSOP与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的关系发布日期:2011-06-02 来源:食品伙伴网浏览次数:84 SSOP(Sanitation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卫生操作标准程序是食品加工企业为了保证达到GMP所规定的要求,为了保证所生产SSOP(Sanitation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卫生操作标准程序是食品加工企业为了保证达到GMP所规定的要求,为了保证所生产加工的食品符合卫生要求而制定的指导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如何实施清洗、消毒和卫生保持的作业指导文件。
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operational prerequisite program)是指:通过危害分析确定的、必需的前提方案PRP,以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的可能性和(或)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
ISO22000中的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同传统的SSOP存在相关性和差异性。
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同SSOP一样,都包括对卫生控制措施(SCP)的管理。
但传统的SSOP(卫生操作程序)是为实现GMP(良好操作规范)的要求而编制的操作程序,不依赖危害分析,不强调在危害分析后才开始编制,也不强调特别针对某种产品(通常,SSOP是企业为了维持卫生状况而制定的程序,一般与整个加工设施或某个区域有关)。
而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是在危害分析后确定的、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的可能性和(或)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的措施,强调针对特定产品的特定操作中的特定危害。
当然,企业在编制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时,可以将所有产品或某类产品的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编写在一起,以适用于所有的产品或某类产品。
食品安全PRP、OPRP和HACCP三者间的关系和区别1.PRP、OPRP和HACCP三者间的关系和区别在ISO22000中不再提GMP、SSOP,而提出了“前提方案”(prerequisite program,简写为PRP。
其定义为:(食品安全)在整个食品链中为保持卫生环境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和活动,以适合生产、处理和提供安全终产品和人类消费的安全食品)的概念,以替代传统的GMP 、SSOP概念。
GAP、GVP、GMP、GHP、GPP、GDP、GTP等都属于“前提方案”的范畴。
ISO22000中的操作性前提方案(operational prerequisite program,简写为OPRP。
其定义为: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产品加工环境中引入和(或)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通过危害分析确定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方案。
)同传统的SSOP存在相关性和差异性。
OPRP同SSOP 一样,都包括对卫生控制措施(SCP)的管理。
但传统的SSOP是为实现GMP的要求而编制的操作程序,不依赖危害分析,不强调在危害分析后才开始编制,也不强调特别针对某种产品。
而OPRP是在危害分析后确定的、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引入的可能性和(或)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加工环境中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的措施,强调针对特定产品的特定操作中的特定危害。
在ISO22000以一种逻辑的顺序将PRP、OPRP、HACCP 进行重组,分为三类:前提方案(PRPs)、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s)和HACCP计划。
标准在引言中指出“在危害分析过程中,组织应通过组合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选择和确定危害控制的方法”。
因此,如何合理选择和确定有效的控制措施组合,成为新标准应用的核心和关键。
一、PRP、OPRP和HACCP计划三者覆盖的范围具有相容性PRP通常由以下文献提出: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顾客要求;公认的指南;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法典原则和操作规范;国家、国际或行业标准等等。
操作性前提方案1、目的通过建立、保持和更新操作性前提方案, 确保食品安全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芦荟凝胶丁罐头、果蔬罐头加工过程中食品安全的控制。
3、职责3.1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操作性前提方案的批准。
3.2各部门负责相关操作性前提方案的实施。
3.3品管部负责对公司操作性前提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4.工作程序4.1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1)食品安全危害因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配备不充分, 造成在食品加工、储存过程中产生食品安全危害。
(2)控制措施:a 生产厂区周围不应有污染源。
b 公司的生产区应与生活区隔离、不同生产区要分开。
生产区建筑布局要合理, 应有足够的空间供设备、原料存放。
c 生产用水取自地下井水, 水源周围没有污染源, 生产用水管与污水管不互相交叉连接。
d 厂区主要道路由混凝土等硬质材料铺砌而成, 厂区内绿化良好, 有效防止尘土飞扬。
e 车间内墙壁、地面用浅色瓷砖及与之相当的建材砌成, 不得有缝隙或明显的维修痕迹, 防止害虫藏匿或掉落碎屑污染产品;墙壁高3m以上, 下有1.5m的墙裙;地面应平整、稍向下水口处倾斜, 便于清洗消毒;排水系统畅通, 下水口设有翻碗或鼻盖;墙角、地角和顶角呈弧形, 内窗台向下斜45度角;更衣室与生产车间之间应设有消毒间, 并通风良好, 进出门口应有防虫防鼠措施。
f 生产车间按从原料到成品、从污染区到清洁区的生产工艺顺序布局;生产车间出入口至少有两个, 做到人流、物流分开, 避免人流、物流产生的交叉污染;加工间和包装间应相互隔离, 内包装间要有必要的洗手消毒和案台消毒设施。
g 进入车间处的消毒间应配置非手动洗手消毒、干手设施和消毒池。
h 应建有更衣室, 更衣室内应配备与生产车间人员相适应的更衣柜、衣架和臭氧发生器。
i 生产车间和仓库应安装防爆灯具, 防止玻璃碎片掉入食品中。
j 生产车间和仓库配备了臭氧发生器。
k 车间内所有生产设备、管道及工器具均应采用不锈钢材料或食品级聚乙烯材料制造(国家规定允许使用的其他材料除外), 完好无损且表面光滑, 易于清洗和消毒。
操作性前提方案GMP、SSOP文件第二部分SSOP文件一、概述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建立并实施一个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是实施HACCP计划的基础和前提。
本公司为了保证产品的安全卫生和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食品卫生通则》、《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ISO22000:2005)》及GB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规范生产过程的卫生控制。
特编写了本《操作性前提方案(卫生标准操作规程SSOP)》。
本文件规定了与食品接触物表面接触水的安全;与食品接触物表面(包括设备、手套、工作服)的清洁度;防止发生交叉污染;手的清洗与消毒,厕所设施的维护与卫生保持;防止食品被污染物污染;有毒化学物质的标记、储存和使用;员工的健康与卫生控制;虫害的防治共八方面的卫生控制要求。
2、简介2.1这本详细作业手册对从事采购、加工任务的员工进行作业指导。
本手册为这些员工在控制食品安全和卫生上提供了一份最基本的要求和作业程序,它不包含需要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判断力的方面。
2.2每一位参与这些操作的员工都应该深入了解并熟练掌握这本手册中的各项管理规定和作业程序。
该手册有助于员工了解以下内容:a.为什么要做某些工作。
b.应该做什么工作。
c.应该怎样去工作。
d.当出现不正常情况时,采取什么措施。
2.3每一位参与公司生产运行的员工都必须意识到他的工作对食品安全和卫生控制至关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以确保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达到客户的要求并使客户满意。
2.4本手册包含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中“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中所要求的8项卫生监控范围。
3、食品安全体系文件编制程序:3.1按照ISO22000标准要求编写食品安全体系文件。
3.1.1对体系所需要的过程进行识别,并编制相应的文件,实现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的过程,也就是具体食品安全的全过程。
3.1.2明确过程控制的方法及过程之间相互顺序和接口关系,通过识别、确认、监控、纠偏、验证等过程进行管理。
3.1.3对过程进行确认、监控、纠偏、验证,是为了实现所策划的结果,并进行持续改进。
3.1.4有下列情况时,食品安全小组及时组织对《良好操作规范》和《操作性前提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a.所采用的标准、法规已有变动时;b.公司经营条件、生产方式、产品结构有较大变动时;c.内部审核发现有必要修改时;d.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文件中存在差错或含混不清,影响使用之处时。
3.2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应形成文件,并贯彻实施和持续改进。
3.2.1按照iso22000标准的要求及公司实际情况,编制适宜的文件,使本公司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有效运行。
3.2.2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文件结构图3.2.3文件说明:a.管理制度:作为各部门执行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使用的规章制度;b.工作规范:岗位责任制和任职要求;3.2.4技术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及详细作业手册、检测规范等;3.3文件规定与实际操作应一致,随着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的变化或食品安全卫生方针、目标的变动,应及时修订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文件,定期内审和管理评审(与ISO9001:2000结合),确保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充分性、适宜性。
3.4为实施《良好操作规范》和《操作性前提方案》,需编制相应的标准操作手册。
二、操作性前提方案细则1、食品和食品接触面使用的水及冰的安全供应。
1. 水源公司使用水源为团堡镇自来水。
2. 供水、排水设施2.1饮用水系统、非饮用水系统、供水系统、排水系统没有交叉污染,并有3米以上的间隔距离。
2.2后勤部对饮用水和非饮用水的出水口进行明显标识和编号,所有用水在总入水口经滤网净化处理,定期对其检查和清理,必要时需及时更换;负责定期对供水设施进行维护,防止出现管道末端堵塞、管道破裂、水泵失灵以及虹吸倒流现象的发生;按年度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对供水设施设备进行维修保养,确保供水设施正常运行,保证水质安全卫生。
2.3车间内使用的软水管为无毒的材料制成,用后放置在专用架上。
2.4绘制并保存有“供、排水系统图”,以便生产供、排水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2.5对冷凝水有专口排放,并定期检验冷凝水的余氯情况,看是否符合产品标准。
2.6软水管使用不能拖在地面,软水管口不能放置在地面3. 供水、排水设施的监控3.1设备员负责对供水、排水设施的维护和日常维修。
3.2设备员对供水设备进行检查,对于检查不符合要求的,要立即维修并做好记录,使供水设施处于完好状态。
3.3频率:每星期一生产前。
3.4纠正措施:当发现水处理系统损坏或受到污染的情况下应立即停止生产,判定损坏时间,将损坏时间段内生产的产品进行安全评估,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卫生,当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GB 5749-2006)时才可以重新生产。
4. 水质监测4.1理化室1)负责每年联系恩施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鄂西南农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公司生产用水进行2次(每半年一次)全项目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由品质部保管。
2)每个月从生产车间的供水口取水样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相关指标进行一次检验(细菌总数≤100个/ml(37℃培养),总大肠菌群≤3个/L),致病菌不得检出;每周对出水口进行PH测定、余氯测定(试纸法或比色法),游离余氯不低于0.05mg/L。
必要时可增加抽检频率4.2生产车间班组每班加工前检查水质,发现水质混浊,发黄应停止用水,并向后勤部和品质部报告。
4.3取样方法先对出水口进行消毒,放水5分钟后取样,一次做完所有的出水口取样。
4.4纠正措施当水质检测不合格时,立即停止用水,品质部制定纠正措施方案,并进行连续监控,只有当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时才能重新生产。
注:本企业不涉及用冰5. 废水排放5.1对污水的处理符合国家环保部门的要求,符合防疫要求。
5.2地面采用1:120的坡度处理,易于排水。
5.3加工用水、台案或清洗消毒池的水由管道直接导入排水沟5.4车间内下水道为PVC管暗沟,地沟采用明沟加不锈钢篦子,与外界接口有水封和防虫防鼠网。
5.5水的流向为清洁区到非清洁区。
5.6污水排入隔离池经过隔离沉降后排入废水处理间进行处理2、与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2.1总体要求2.1.1食品接触表面包括:●直接:加工设备、工器具和加工台面、加工人员的手或手套、工作服,包装材料等。
●间接:仓库、卫生间的门把手、车间设施设备、车间的环境、运输车辆、废弃箱及污水处理等。
2.1.2生产加工用工器具、操作台、盛器、机械设备的材料均为耐腐蚀、不易生锈、不吸水、易清洗消毒的不锈钢材料和无毒食品级塑料、表面经过处理的金属制成。
严禁使用竹木或纤维等制作的、不便于清洗消毒材料制成的加工用器具。
2.1.3设备多选用不锈钢材料为主材,安装便于卫生清洗,表面结构光滑,无粗糙焊缝、凹陷、破裂等,易于识别表面残留物,夹杂食品残渣易于清除。
2.2操作台、工器具、盛器的表面清洁:2.2.1加工人员从操作台、工器具、盛器表面将残留的油污、血迹、污物等积垢用刷子,或抹布清除干净,然后用清水进行第一次清洗。
2.2.2喷洒75%的酒精溶液对操作台、工器具、盛器表面进行消毒。
2.2.3化验室每周至少一次用棉拭法或粘贴法对经过清洗消毒的工器具、盛器、设备等与食品接触面取样检测细菌总数检测。
要求标准符合GMP中不同清洁区域的要求。
2.2.4加工操作人员在使用前,对清洗过的工器具盛器和操作台表面的清洁度进行外观检查。
2.2.5如果清洁状况达不到要求,洗消员需重新进行清洗消毒工作,同时生产责任人不允许开工,直到卫生检查合格为止。
2.2.6对工器具、操作台微生物检验不合格要通知质检部找原因,加强对清洁工作的管理,并填写整改通知,重新验证消毒液或延长消毒时间。
2.3机械设备2.3.1通常进行设备和工器具表面消毒的浓度(NaClO3消毒液有效氯浓度不低于100mg/L),时间不少于2分钟。
2.3.2周转托盘用配置好的NaClO3溶液浸泡2小时以上进行消毒,消毒后用生产用水冲洗干净。
2.3.3将机械设备表面残留的食品碎屑清除干净用清水进行清洗或使用湿布擦干(应依据设备旁边张贴的操作说明操作)。
2.3.4使用操作人员在设备使用前,对清洁过的机械设备的清洁度进行外观检查。
2.3.5如果达不到清洁要求则重新清洗直至符合要求。
2.3.6设备由生产部进行修理或日常保养后被污染的机械设备,维修人员应立即通知生产人员进行清洗消毒,并记录,消毒后方可交给生产使用。
2.3.7若设备、用具等被污染(如落地)应随时清洗,消毒。
2.3.8加工设备和器具的清洗消毒的频率。
a.大型设备:每班加工结束后消毒;b.小型设备、工器具:每次使用完毕和每次使用前;c.加工设备、器具被污染后立即进行检查和监测。
2.3.9每天加工前,对消毒后设备、器具进行感官检测。
2.3.10当设备和工具暂时不使用时,应由生产部妥善储存,并加以标识。
2.3.11当设备维护工作结束后,设备复原可以使用前,应按《设备设施卫生控制程序》中的规定执行以确保设备已经正确地清洁和消毒。
2.3.12清洁、消毒人员要认真做好消毒和车间清洁记录,各班组负责人每日进行监督和审核。
2.4工作服的卫生2.4.1生产员工的手套每天消毒;工作服视不同工作岗位和洁净程度由车间主任决定其清洗频率,但最多不超过3天。
2.4.2工作服统一由后勤部卫生员负责清理、清洗、消毒;消毒后的手套、工作服,放入洗衣间内由专人保管,分区域放置,室内不得放其它物品,以防交叉污染。
2.4.3洗衣间内采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消毒,消毒时间为不少于1小时。
2.4.4每周一次对加工现场工作服进行菌落总数测定菌落总数<100个/ml,大肠菌群<3个/100ml。
2.5空气消毒2.5.1每10~15平方米安装一只30W紫外线灯,消毒时间不少于30min。
湿度大于60%时,要延长消毒时间。
2.5.2每天开工前对清洁区域进行紫外线灯照射法进行空气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30min。
2.5.3空气清洁测试:采用普通营养琼脂,直径9cm平板在空气中暴露5min后,经37℃培养的方法进行检测。
平板菌落总数控制准清洁区为≤30个/个平板;清洁区≤10个/个平板,一般操作区30-50个/个平板。
2.6包装材料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的要求,理化室每月对不同种的包装材料进行抽查,内包装使用前进行紫外线照射法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1小时。
3、预防交叉污染和二次污染3.1工厂和车间的设计、布局3.1.1做到物理隔离:a.一次清洗、二次清洗、切割、烘干、制粉、内包、外包、储藏间分开;b.清洗消毒与加工车间分开;c.贮存:原料、成品库、半成品库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