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六-人教部编版
- 格式:doc
- 大小:25.01 KB
- 文档页数:3
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认识汉语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
2、能仿照例子,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3、朗读和背诵4句关于“改过”的名言,并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知错就改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1、认识汉语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
2、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3、朗读和背诵4句关于“改过”的名言。
教学难点:仿照例子,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一、日积月累导入:同学们,六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
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我们天真烂漫,偶尔也会调皮捣蛋,犯下一些错误。
犯错后,你该怎么办呢?语文园地六的日积月累会告诉你答案。
但要真正掌握,必须闯四关,能行吗?第一关读正确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84页,自由朗读日积月累,把句子读正确,读流畅。
师:都能读正确吗?全班一起读一读。
师:全班同学读得很好,单独请你读,你能行吗?谁来试试?第二关能理解师:仔细观察这四句名言,你发现了什么?师:没错,四句名言都有“改”和“过”。
是有关“改过”的名言(相机报书:改过)。
“改过”是什么意思?师:过就是指过错,改过就是指改正自己的过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错就改。
师:这四句名言,分别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先让学生说一说,老师相机补充出示,大体理解)第三关会背诵师:带着对你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
师:和老师一起配合读读吧。
师:和同桌一起读一读、背一背。
师:谁能试着背一背。
(出示填空式的背诵,全班背,指名背)师:背诵不熟练的同学,回家多读读,再背给家长听。
第四关巧运用师:接下来,我们看看其他有关“改过”的名言,一起来读读。
师:当你的伙伴做错事时,你想用对他说什么呢?师:日积月累的四句名言中,每一句都有“改”和“过”,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但是在一些句子里,同样的词,却有着不同的意思哦。
我们一起来看看。
请同学们看词句段运用。
二、词句段运用。
(一)一词多义1、读中发现,一词多义。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两组句子。
师:你发现了什么?师总结:“熟”和“味道”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2.学习一组与海岛、港口有关的词语,认识“旭、屿”等6个生字,并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
3.能读懂句子,体会一词多义;能仿照例句,围绕一个意思写句子。
4.正确朗读四句关于“知错就改”的名言,背诵积累中华优秀文化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2.学习一组与海岛、港口有关的词语,认识“旭、屿”等6个生字,学习利用画面识记生字的方法。
▶教学过程板块一交流平台,分享共赢1.回顾课文,交流方法。
(1)回顾课文。
在学习中,遇到难懂的句子和难懂的词语,你是怎么解决的?课件出示交流平台的内容,请四名同学各读一句。
(2)独立思考。
初读这些句子的时候,你读得懂吗?后来又是怎么理解的呢?(3)全班分享,明确方法。
课件出示对于难懂的词语和句子,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
2.拓展思维,交流方法。
除了以上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的方法,你们还有什么方法?结合课文中难懂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1)以四人为一小组,找出例句,交流自己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
(2)结合教材,举例说明。
预设1:查资料。
例如《剃头大师》中“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这句话中“老掉牙的推剪”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可以查查资料了解下。
预设2:向别人请教。
例如……(引导学生自由交流)预设3:借助画面。
例如《肥皂泡》中“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这句话中的“五色浮光”“轻清透明”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看看肥皂泡的画面来直观理解。
(3)小结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可以查找资料,可以请教别人,可以想象画面……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我们要学会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的设计牢牢抓住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结合课文,训练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难懂的句子,使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得到巩固、提高。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复习识字方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
识记“旭、屿、瞭、巡、逻、缆、锚”等字,重点讲解“瞭望”一词,理解“多词一义”和“一词多义”。
2.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并小组合作,寻找“理解句子”与“理解词语”方法的异同之处。
3.引导学生品味“像的样子+自己的感受”的初步写作技巧,仿写句子成段。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复习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2.仿写句子成段。
【教学难点】:归纳运用多种理解句子的方法,并能运用表达。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本单元文本篇目,诵读“诚信”名言1.老师范读四句名言。
2.指名读一读、齐读。
3.过渡语:回顾了这一单元的故事,那么这节课,老师就带着你们到语文园地的王国里,认一认、读一读、写一写。
来完成一段美好的语文之旅。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过渡园地的“诚信”诵读,进入本单元的园地学习。
此设计实现“温故知新”的过程。
】二、生字认读。
1.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从海边上给你们带来几个生字朋友,相信其中有你们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
你先看,你认识几个?出示:旭、屿、瞭、巡、逻、缆、锚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提出对于不认识的生字,有什么办法能认识它?学生复习回顾查字典,音序检字法,部首检字法;加一加,减一减;借助拼音等办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第一次自主识字,回顾自己曾经积累的识字方法。
】2.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课本83页的生字。
一分钟时间检测学生能认识几个生字。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第二次自主识字,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知新。
】3.(1)卡片识记法老师拿出卡片,要求学生自己默看,自我检测,巩固生字记忆。
(2)同桌合作学习。
两分钟检测同桌都认识了么?学生自由合作巩固识记。
(3)老师带领学生做识字游戏。
再次出示生字卡片,谁认识,谁就马上站起来大声读出来,老师要看谁的反应快。
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交流“理解难懂的字。
”2.识字加油站,看图识字词,了解祖国边疆旭日东升时的景象。
3.词句段运用,体会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意思的不同;练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4.读读背背有关守信的古代名言,帮助小学生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
了解名言的意思。
2.学会看图识字词。
【教学难点】1.学会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
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课时】1课时【板书设计】语文园地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找资料、询问他人看图识字在语境中理解词义围绕一个意思去写关于有错就改的名言【课后反思】成功之处: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注重放手给学生,教师稍作点拨。
关注了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范围,学生在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之后能够举一反三,获得更多的知识,增强主动学习语文的意识。
不足之处:由于是训练课,一定尽力让学生自己先尝试,老师不要做过多指导。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个语文园地有4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交流平台版块交流关于重难点句子的理解方法,识字加油站学会在图画中自主识字,并想象画面写一段话,学会结合不同的语境理解词语,学会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话,学习积累一些关于守信的名人名言。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关于诚信的格言: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意思是:人的真诚所达到一定程度,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又称“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出自(汉)王充《论衡·感虚篇》。
2.君子诚以为贵。
意思是:有修养的人把真诚看得非常重要。
出自《礼记·中庸》3.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意思是:一句话说定,不再反悔。
出自《景德传灯录·卷六·道明禅师》。
4.开心见诚,无所隐伏。
意思是:对人处事要敞开心胸,以诚相见。
没有什么可以躲避隐藏的。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2.学习一组与海岛、港口有关的词语,认识6个生字,并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
3.认识汉语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
4.能仿照例子,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5.朗读和背诵4句关于“改过”的名言。
教学重点1.掌握并能够运用理解词句的方法,提升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2.能够围绕一个意思写清事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1.在单元学习回顾的基础上交流,进一步领悟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2.能够借助词语想象画面,从而更为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1.总结归纳理解难句的方法。
2.不断引导学生主动去想象画面,以加深记忆。
一、交流平台1.课件回顾本单元教学过的一些重点句子,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大家还记得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那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把它们记录在摘抄本上。
今天,老师挑选了一些我们本单元学过的一些十分耐人寻味的句子,我们再一起回味回味。
2.教师出示精选句子,学生朗读并交流讨论。
句1: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句2: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句3: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预设: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这些句子的,引导学生总结理解句子的方法。
3.教师归纳总结理解句子的方法,引导学生摘抄、欣赏句子。
预设:理解句子的方法主要有: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向别人请教、想象画面、感悟修辞,等等。
4.展开交流,联系本单元课文或者以前学过的课文说说自己运用某种方法理解句子的例子。
示例:“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
“五色的浮光,在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则可通过想象画面的方法来理解。
5.教师小结:理解句子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难懂的句子后,不妨想想我们讲过的这些方法,说不定难题一下就解决了。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学习一组与海岛、港口有关的词语,认识6个生字,并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
2.认识汉语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
3.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4.能仿照例子,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5.朗读和背诵4句关于“改过”的名言。
[教学重难点]认识汉语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能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能仿照例子,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交流平台”1.课件出示:①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②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2.读一读这两句话,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两句话所表达的含义的呢?(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3.除了联系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这两种方法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理解阅读中难懂的词、句呢?(查资料、向别人请教)师小结: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可以用相同的方法。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1.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认读“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注意把“缆、锚”读正确。
2.引导学生借助教材插图和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通过词语看到的画面,增强海洋意识。
4.你能将这几个词连起来写一段话吗?将你想象到的画面呈现出来。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词句段运用”1.读一读,体会加点词语意思的不同。
2.交流自己的发现。
(1)指名说说“熟”和“味道”在不同句子中不同的意思。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熟:A.米饭没熟,还要再蒸一会儿。
(食物烧煮到可以食用的程度)B.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熟练,表示程度深)味道:A.我很喜欢苹果的味道。
(舌头接触某样东西时的感觉)B.这本书越看越有味道。
(比喻某种感受、情趣和滋味)(2)创设新的语境,让学生了解“熟”“味道”这两个词还有其他意思。
例如:他们认识5年了,彼此非常熟。
(熟悉)玩了一天,他太累了,睡得很熟。
(程度深)(3)引导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词语的某个意思练习说话,从而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优质教案课题语文园地六课型语文园地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交流“理解难懂的字。
”2.识字加油站,看图识字词,了解祖国边疆旭日东升时的景象。
3.词句段运用,体会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意思的不同;练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4.读读背背有关守信的古代名言,帮助小学生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
了解名言的意思。
2.学会看图识字词。
教学难点1.学会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
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新课教学()分钟二、交流平台板块一:交流平台课文中有很多难懂的句子,理解句子的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一致。
1.(课件出示2)(1)小组讨论: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哪些?(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理解句子的方法有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
预设:理解词语的方法结合生活实际或经验理解。
【设计意图:出示交流内容,通过例句的分析,学习理解句子的方法。
】预设:实在没法理解的就可以查查字典、词典,或者上网查查资料,还可以向别人请教。
2.(课件出示3)(1)小组讨论:读了这段话,你认为理解难懂的句子用什么方法?(2)小组代表发言:理解难懂句子,运用“结合生活经验”的方法。
可以联系自己曾经演出的经验,谈谈和“我”相同的感受。
3.(课件出示4)读了这段话,你认为理解难懂的句子用到什么方法?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理解难懂的句子,运用联系上文“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是写小孩子采到蘑菇高兴地叫起来,因此,这里的“斗笠”是指“小孩子们”。
)4.(课件出示5)5.教师小结: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一样,可以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找资料、询问他人”等方法。
(板书: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找资料、询问他人)(二)识字加油站板块二:识字加油站1.(课件出示6)2.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画面上的词语,指名领读。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细细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2.学习读一读,记一记,学会按部首分类识字。
3.学会辨析近义词,掌握近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运用。
4.积累古诗《忆江南》。
[教学重难点]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学会按部首分类识字;学会辨析近义词,掌握近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运用。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交流平台”。
(板书)1.课件出示: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比较近似。
2.学生交流:平时学习中你是怎样理解难懂的词语或句子的?(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
)3.(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①写出了“我”理发时的难受程度。
②我的经历:我不愿意吃放,被妈妈抢拖到餐桌旁坐下,又是吃又是喝的,像受刑一样。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联系上文“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我发想,原来这个句子写的是采蘑菇的孩子们的样子。
4.互相交流:还有理解句子的好的方法吗?(学生交流,教师小结:理解难懂的句子,还可以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
)5.查资料理解,《江上》一诗中“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作者为什么写到了“一阵水花、两排银牙”?《江上》一首,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回忆。
小时候有年夏天,在家乡的小河里游泳,作者和一位表哥在水中争夺一根撑船的篆竿。
两人面对面站在齐胸深的水里,各自抓紧篆竿,一拉一推。
篆竿在胸前晃动,忽听“啪”的一声,篆竿一下重重地碰在作者嘴上,把一颗门牙打断,终身成为“缺牙巴”的诨名,对“一阵浪花,两对虎牙”,印象终身难忘。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1.学生独立朗读“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读一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了解本单元长文章的特点,交流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语文要素】2.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3.体会不同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并仿写。
4.朗读、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教学重难点]1.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2.朗读、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本单元长文章的特点,交流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重点)2.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一、交流平台1.自读自悟,了解阅读方法。
(1)学生自主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阅读方法。
(2)小组内交流。
2.联系课文,全班交流。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举例说一说: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拨:只要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可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2)引导学生举例交流:阅读长文章有什么好方法?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提炼关键词:边读边想、瞻前顾后。
出示《小英雄雨来》一文中的泡泡提示,引导学生体会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二、词句段运用第一题1.学做“小医生”,“治疗”段落中的语病。
(1)情境导入:四(1)班的小明写了一篇日记,没有修改就交了上来,哎呀,里面有不少毛病呢。
你能做个“小医生”,帮忙“治疗”这段话中的“病”吗?(2)复习修改符号:要想当个好医生,先要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修改符号。
修改符号就是我们的手术刀。
(提示:改正、增补、删除、对调、移动等修改符号)(3)揭示任务: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这段话。
(课件出示)2.我是“小医生”,“治疗”习作中的语病。
(1)同学们上节习作课写的作文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语病呢?请你也给自己的作文“治治病”吧,注意用上学过的修改符号。
(2)和同学交换“病人”(习作),看看还有哪些语病是你没有发现的。
第2课时◆课时目标1.体会不同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并仿写。
2.朗读、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难点)一、词句段运用第二题1.情境创设:句子王国正在招募魔法师,同学们想不想去试试?2.魔法师培训营:要想当好魔法师,先要进行培训——(1)魔法师培训一:请读读课本中这两组句子,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语文园地六:理解句子》创新教案【教学设想】归纳、总结理解句子的方法。
利用所学方法体会含义较深的句子,提高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认真读书,仔细思考。
用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等方法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过程】一、交待复习内容:在本单元所学习的课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
读文章时抓住这样的句子,弄懂句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体会文章主旨,同时体会作者是如何表情达意的。
今天我们就复习这一内容。
二、回顾方法,理解句子:(一)抓重点词语理解句子含义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1)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2)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2.点拨方法:刚才理解这两句话时,运用的是什么方法?(板书:抓住重点词来体会)怎样用这种方法理解句子?(①先理解词语意思②理解句意③说说体会到什么)师总结:在这里体会到什么是理解句子的关键。
怎样去体会呢?通常要把句子放到文章中去理解,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
小学阶段学的文章,多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
以第二两个例句句为例,写人的语句,体会时要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及作者所需要表达的情感等。
写景状物的句子要体会出景物的特点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含义过渡:抓重点词语理解句子是我们常用的方法,此外我们还可用到其它方法。
1.读下面这段话,体会画线句子的含义。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原来是写小孩子的样子。
“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我也有同样的经历。
(1)先读这段话,看画线的句子,你能理解哪句,用什么方法理解的?(2)小组内交流:(3)集体反馈。
师板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文章。
)2.教师小结: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首先要从句中找出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部分来理解,然后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理解。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六-人教部编版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复习识字方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
识记“旭、屿、瞭、巡、逻、缆、锚”等字,重点讲解“瞭望”一词,理解“多词一义”和“一词多义”。
2.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并小组合作,寻找“理解句子”与“理解词语”方法的异同之处。
3.引导学生理解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初步写作技巧,仿写句子成段。
【教学重点】
归纳运用多种理解句子的方法,并能运用表达。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并能运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本单元文本篇目,诵读“改过”名言
1.老师范读四句名言。
2.指名读一读、齐读。
3.过渡语:回顾了这一单元的故事,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到语文园地的王国里,认一认,读一读,写一写,来完成一段美好的语文之旅。
二、生字认读
1.课件出示八个词语,指名读。
指名说说读了这些词语分别看到了什么画面。
2.出示七个生字,自由认读,想想不认识的生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学生复习回顾学过的识字方法:查字典,音序检字法,部首检字法,加一加,减一减,借助拼音等办法。
3.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出示的生字,一分钟时间检测学生能认识几个生字。
4.同桌互相检测。
5.识字游戏:卡片认读,比比谁的反应快。
6.老师出示其中一个最难认最难写的字“瞭”,组词“瞭望”。
(1)请学生集思广益,通过“猜词”的方式总结出“瞭望”的意思:登高望远,远远地看。
(板书:猜词)
(2)带领学生找出“瞭望”的近义词,出示“眺望”。
老师总结: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
其实,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里,也能表达不同的意思。
三、词句段运用
1.出示句子:A.米饭没熟,还要再蒸一会儿。
B.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1)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挑选一种最喜欢的方法,看这两个句子中的“熟”怎么理解?
(2)指名回答。
2. 出示句子:A.我很喜欢苹果的味道。
B.这本书越看越有味道。
(1)指引学生默读句子,分别指名交流两个“味道”的意思。
(2)学生交流并提出“词语替换”的方法理解词语。
(板书:词语替换)(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词语替换法”,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理解这两个“味道”?
学生自由回答(查字典、上网查等)。
(板书:查资料)
(4)创设情境
师:如果,现在有个不熟悉的词语,摆在我们面前,猜不到意思,想不到什么词语替换,周围也没有可查阅到的资料。
此刻,你能想到有什么办法理解这词语?
生:可以请教周围人,同学,老师或家长。
师:请教他人,也是种办法。
(板书:请教他人)
3.品味句子
师:如果我们不仅能理解句子,更能很巧妙地运用句子,就更好了。
(1)出示: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
剃头。
A.学生默读,指名交流这句描写“表弟小沙”胆小之处。
B.老师总结写法。
(2)出示:他们高兴极了,唱了一首又一首的歌,还围在一起跳舞。
A.学生默读,自由交流写法。
(3)渲染引雨
A.学了这么久,相信同学们都有点累了,老师现在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地聆听,美美地享受一下。
B.学生静静聆听。
C.师生交流:在刚才的享受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D.老师出示“夏雨”的图片,继续交流雨的样子和自我感受。
(4)仿写
A.引导学生根据两个例句和“夏雨”的描写手法,适当加入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仿写一段“小丽多才多艺”。
教师巡视。
B.指名读一读。
四、进入交流平台
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的四句话,指名读。
2.出示句子:“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
A.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生活里,你有没有和小作者一样,经历过特别还怕的事情?谁来聊一聊。
B.教师总结:通过句子结合自己的生活,能用自己的心情理解作者表达的心情,或者把自己就当做作者,在经历着作者所经历的事情。
这样理解句子的方法,叫“感同身受”。
3.教师总结:希望在今后的品读中,能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发现生活中更美妙的语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