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单元备课一、教学内容:《窃读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的长生果》语文园地一二、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地围绕着阅读。
《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效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的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
《我的长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人倾吐的关系。
学生自识字以来一直在阅读,本组教材将其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在阅读中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这也是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具体实践。
三、教学目标:1、认识26个字会写31个字,正确读写1-4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课的第七自然段。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未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5.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的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
5、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6、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7、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
8、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1、认识26个字会写31个字,正确读写1-4课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课的第七自然段。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未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五、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
《童年的发现》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句话的含意,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1.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
2.细读感悟:运用“提出——小组交流——朗读——解决问题”的方法,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方法运用“提出——小组交流——朗读——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联系实际、激趣导入师:人在长大或变老的时候,常常回忆起童年的事情。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望不了父母有趣而又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二、新课学习1.明确要求学有目标指名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结果怎样?(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3)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课文围绕发现写了哪三件事?①我常常做梦,老师告诉我人是由飞鸟等进化来的。
②我得出结论,人如何由小鱼进化成人的。
③在生物课上被老师罚出教室。
(4)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生: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3.再读课文、释疑解难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提示”的三个问题。
《丝绸之路》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9个生字。
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2.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预测:丝绸之路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怎样?二、新课学习1.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2.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3.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4.感悟课文,积累语言学习第1自然段:⑴学生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⑵全班交流:①丝绸之路的巨型雕像,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门外。
②由这幅巨雕,联想到当年丝绸之路的商旅不绝的场面。
③抓住精神饱满、栩栩如生、满载货物、商旅不绝等词语想象当年丝绸之路的络绎繁华的场面。
鲁教版五四制四年级语文下册备课渭田小学1、窃读记一、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刻画人物运用的细致的复杂的心理描写;2、了解倒叙的作用;3、继续训练学生圈划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品味语言、概括总结的能力;4、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书对于作者巨大的吸引力,通过与自己优越的读书条件进行对比,加倍珍惜并充分利用我们现在的读书机会。
二、教学重点1、学习将两种复杂的心理交织在一起的写法;2、加倍珍惜、充分利用并积极创造优越的读书条件。
三、教学难点1、品味其中富有感染力、表现力的语言,从而充分感受书对于作者巨大的吸引力;2、文章在谋篇布局上的技巧——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四、教学突破口对于课题的理解:“窃”的含义,“读”的心理,“记”的内容五、教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1、熟课文,查清生字生词,把握文章脉络。
2、布置学生互相走访调查同学们的读书环境(包括学校和家中的,如家中藏书、班级图书馆、上网看书等),至少每人走访两人以上。
(二)导入新课:1、一位学生演讲《我爱读书》;2、三位学生点评;3、教师导语引入新课。
(板书:作者、课题)是的,书不仅是一样工具,更是一种超脱凡俗的心灵寄托,一种开发人类智慧的满腔热忱,一种无与伦比的美。
书,滋养着我们的血脉和骨肉,滋养着我们的灵魂和精神,滋养着我们的气质和品格,没有书的生活将黯然失色,没有书的人生将会孤苦寂寞,那么,生活中真的没有书,或者书不能满足于我们的欲望,该怎么办?我们今天来体验林海音的窃读经历。
(三)感知新课1、速读课文,思考:(1)“窃”的含义;(2)“读”的心理;(3)“记”的内容;怎么记的?(1)偷偷的;(2)惧怕;(3)“我”窃读时候的各种经历;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游山者为之赏心悦目的是峰峦起伏,为之惊心动魄的是悬崖飞瀑,赏文者喜欢的是盘绕于作者笔下的生动曲折,波澜起伏、曲径通幽的文章。
运用倒叙的手法能起到一波三折、悬念迭起、波澜起伏的妙处。
2、小组交流。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或单元知识结构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极了”》,略读课文《慈母深情》《学会看病》。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和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之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扣“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劝阻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校学生常规的训练,本学期的自律性和组织性有所增强。
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好胜心强,乐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较有成效的学习方法;但也有不少同学厌倦学习,畏惧困难,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学习习惯较差,积年累月,致使学习基础薄弱。
结合学情,我们既要提高课堂的效率,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的更自主的开展。
教学目标1、认识本组个生字,会写个字。
正确读写、理解新词。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动作与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其中饱含的父母之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4、让学生在口语交际和习作活动中理解真正的父母之爱。
5、积累关于诚信、孝敬和立志的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划分:《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学会字词,了解课文大意并初步感受父爱。
第二课时结合具体描写,感受父爱,领悟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慈母深情》有感情朗读课文并结合语句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
《“精彩极了”和“糟糕极了”》第一课时学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体会作者逐步理解父母不同表达的爱。
《学会看病》认识生字,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草原》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二、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教学难点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如何给课文分段。
教学方法读思议导结合法。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草原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是一首歌唱草原的歌,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你去过草原吗?你对草原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草原的资料。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草原的文章,板书课题:1 草原我们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3.简介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
二、新课学习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以及课文朗读情况。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吗?(板书:美)师:草原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板书:风光(景色)美人情美)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3.品读课文,感受草原的风光美(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名展示读。
(2)师: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
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品读句①:“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出示草原图片体会清鲜、明朗的准确。
品读句②:“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出示草原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能借助词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前准备1.让学生课前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相关知识,和同学共享。
2.教师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紧扣生活,激趣导入师:上课之前,教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从你们家到我们学校,可以怎样走?生:说路线(意图:从学生的回答中,根据具体情况引出通往学校的路不止一条,从而引出要学习的课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播放学乐师生精彩的导学作业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便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
从读音上看:黛、挑、两个字的音容易发错。
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挑”这个多音字,它有不同的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3.同学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星罗棋布: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
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环抱:围绕,多用于自然景物,如“群山环抱”。
大喜过望:望:希望。
所得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
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精巧。
货轮:运输货物的轮船。
挑拨:搬弄是非,引起纠纷。
布样:裁好的、准备制做衣服的布料。
络绎不绝:络绎,往来不断,前后相继。
形容过往的人或车辆连接不断。
4.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课文共有14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及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记叙了小时候父亲带“我”上罗马教堂的塔顶,所看到的情景和父亲对“我”的教导;第二部分(4-11自然段)写“我”在父亲教诲的影响下,另辟蹊径,克服了编织一件毛衣所需时间与交货约定的时间相差20倍的困难,走出了一条从编织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的新路;第三部分(12-13自然段)记叙了又一次另谋出路──举办了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不仅使展会如期开幕,还吸引了众多的订货者;第四部分(14自然段),首尾呼应,写父亲对“我”从小进行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教导,让“我”终身受益。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备课教案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备课教案鲁教版一:各单元主题展示第一组:我爱阅读重点课文:《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略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我的“常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第二组:生活中的启示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
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
两篇精读课文,都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
教师可以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使学生达到熟读背诵,牢记于心,并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有益社会的人。
第三组:父母之爱重点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至于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故事。
略读课文:《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
《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第四组:勿忘国耻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画面。
重点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
文苑学校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第一单元第一模块:预习基本任务1.清楚单元学习框架;2.掌握字词基础知识;3.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第1课时 2015 年 1月 8 日星期四第2 节一、学习目标:1.通读单元内容,了解内容框架,明确单元主题,确定学习重点;2.复习回顾预习方法,能根据预习方法完成第一环节的预习,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3.自主学习掌握本单元的生词,正确认读26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练习规范书写。
二、学习过程1.通读单元内容(1)本单元主题是什么?(我爱阅读)(2)本单元编排了哪些内容?(课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3)学习重点是什么?(字词基础、日积月累、阅读1、3课、习作)2. 重温预习四读法(课件出示)一读:读通,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结合生字表及词语盘点正确认读生字词语。
二读:读懂,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归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读:读顺,联系文后思考题有目的地读文,写下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问题。
四读:读熟,联系自己读书的感受,能有感情地朗读。
3.认读生字生词(1)内容详见文后列表或者生字表(一)(二),词语盘点。
(2)自主认读、解义;(3)交流合作展示评议活动(详见课件)4.初步练习规范书写(1)总体要求:正确、规范、优美。
(2)重点指导:第一课——檐酸碗窃第三课——豫诵悉编5、完成《学习乐园》字词部分练习。
第2课时 2015 年 1月 9 日星期五第1 节一、学习目标:1.正确、规范地读、写、用生字生词,辨析形近字、多音字等;2.正确、规范地读、写名言佳句,理解运用。
二、学习过程1.生字生词读写过关活动(课件)2.形近字辨析窃窍;炒抄;俱惧;汲吸;撑掌;柜拒;吕侣;豪毫;编骗;诵涌;弃充3.多音字辨析角藏绿处传4.日积月累,关于读书的名言,能正确地背诵、默写。
5、完成《练习册》字词部分练习。
第3课时 2015 年 1 月日星期第节一、学习目标:1.流利朗读文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运用勾画批注和抄写总结等方法,尝试完成文后思考练习题。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备课齐陵中心小学课时导学案设计课题1《古诗两首》案序课型1教学内容《独坐敬亭山》新授知识与技能:①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②能教学目标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③背诵这两首古诗词默写古诗。
德育目标: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重点难点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课前准备导学过程设计课件导学过程探讨记录一、谈话引入(课件1)1、唐代诗人灿若星空,其中存有一位诗人才华横溢,纵情山水,五更作诗,诗酒名闻天下,被人们称作“诗仙”,你晓得他就是谁吗?(生答李白)(出具课件2―走进李白)二、板书课题,揭题(课件课题3)1今天我们自学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2、生读题3、认知题意:“富豪之家”就是什么意思?存有哪位同学至过敬亭山游玩,晓得敬亭山在哪吗?4、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小聚之地,李白为什么可以红尘敬亭山呢?((课件5文学创作背景)三、读诗,念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律(出具诗歌)1、韵头古诗,是不是不重新认识的字?生民主自由读诗两遍,建议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生民主自由读诗)2、听闻我们班的同学古诗念得特别不好,王莎莎念,(评价很存有诗人风范)齐读3、诗歌朗诵形式多样,想要不敢尝试合作念。
(必须导学过程设计谋念出诗歌的节奏)四、范读诗歌,想象画面1、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朗读想象画面2、同学们,说老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3、置身于这样的境界,你有何体会?(景美喧闹寂寞)五、自学诗歌一二句,体会诗人的寂寞。
1、念一二句。
2、认知“天下”,说道“众鸟高飞天下”诗意(出具鸟飞图)(课件72)3、认知“贫”“闲”,说道“孤云独去闲”诗意(出具云回去图)(课件73)4、读诗,体会诗人的寂寞。
六、自学诗歌三四句,体会诗人的不独。
1、念三四句。
(课件8)2、体会人山泪眼:泪眼就是什么意思?3、认知“贱”,说道一二句诗意。
4、存有“神气”(看看不够看严重不足)带出;同学们,诗人就是第一次荣登敬亭山吗?5、人山对话,写下中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