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课展示
- 格式:pptx
- 大小:9.84 MB
- 文档页数:19
我的金钱观任思远经管院金融班201211033056钱,俗称孔方兄,一个颇受争议的奇特的人类发明。
它的形状有圆的,有长条状的,有像刀一样的;它的材质很多,有金、银、铜等金属,有贝壳的,也有纸制的;它的味道有人说是世界上最好闻的,有人说是铜臭味;有人不停咒骂它,说它是万恶之源;有人毕生追逐它,甚至不惜赌上性命。
好一个神奇的东西啊,它拥有如此大的魅力,它可以引起一场战争,也可以化解一场危机;它可以使一个人家破人亡,也可以使一个家庭和睦幸福。
最恰当的一个比喻是:有钱能使鬼推磨。
说它不好的人认为,钱激起了人们贪婪的欲望,此欲望之强烈,使人们可以做出任何事来:欺骗、贿赂、杀人、放火......总之,钱只要存在一天,就会有贪婪的人愿意为它铤而走险。
认为它好的人说,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钱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正因为只有人类才明白钱的价值,会使用钱,才与其他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从现实生活看,有钱不好么?有钱甚至能使磨推鬼!没有钱就等于人的安全、生活、教育没有保障,钱是一个人发展的最基本的资源。
下面说说我的看法。
以上两种说法太过偏激,钱不能简单地定性它是好或坏。
诚然,钱不是万能的。
钱虽然能直接快速地解决很多大事小事,但世上依然有很多事是钱所不能解决的。
可悲的是,在现在的生活中,人们似乎愈发感到钱就是万能的:钱可以买到爱情、友情;钱可以无视法律;钱可以买人命......我希望这也许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就像当年的欧洲。
但是,人活着就只为钱么?钱是买不到人的理想、抱负的,买不到崇高的品质的,买不到道德修养的。
这是钱的盲区,是人真正应该追求的。
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我们衣食住行需要钱,受教育需要钱,结婚需要钱,抚养下一代需要钱,赡养父母需要钱......毕竟我们生活于铜钱孔之中,受金钱的束缚。
真正敢说钱是王八蛋的人,是富翁,因为他们不差钱了。
我,身为一个普通人,骂着钱也爱着钱。
一方面知道钱的丑恶和翻脸不认人,一方面也无时无刻不在幻想自己中了500万。
马原(课堂笔记)绪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资本主义时代对马克思产生提供了经济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日趋激化,强烈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参加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并进行了理论创造。
二、马克思是科学与革命性的统一(基本内容、特点)1、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
3、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特点是科学性和革命性。
4、马克思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世界万物的两大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人类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第一章一、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含两方面内容:1、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本质,谁决定谁,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认为思维是世界本源,思维决定存在的标准是唯心的;反之是唯物的。
2、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或人类能否认识事物,本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认为思维能够反映存在或人类能够认识事物的观点是可知论,反之是不可知论。
一、哲学公式1、哲学=自然观(本质论、世界论)+社会历史观+认识论2、马哲=唯物论+辩证法=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论3、唯物论=物质论+意识论+运动论+时空论4、辩证法=两大特征+三大规律+n对范畴=(联系+发展)+(对立论+质变量变+肯定否定)+(原因结果+现象本质+形式内容+现实可能+必然偶然)5、唯物史论=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论=物主义的解释社会本质+结构+原因……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结构)一、世界的本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不是精神物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二、判断存在即是被感知1、这是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的观点,他认为客观存在是主观感觉的产物,主观感觉是客观存在的根源。
第1篇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马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传统的马原教学模式往往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年来,马原课实践案例教学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以某高校马原课实践案例教学为例,分析其具体实施过程和效果。
二、案例背景某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原课共有60名学生,分为两个班级。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决定采用实践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三、案例实施过程1. 案例选择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了以下案例:(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案例: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2)我国扶贫攻坚案例:介绍我国扶贫攻坚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果,引导学生关注民生问题。
(3)中美贸易战案例:分析中美贸易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形势。
2. 案例分析(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要求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和自身实际,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法。
(2)小组汇报: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
3. 案例辩论针对所选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辩论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论证自己的观点。
4. 案例总结教师对整个案例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强调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布置课后作业。
四、案例效果1. 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和辩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通过分析案例,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五、案例反思1. 案例选择应贴近学生实际案例选择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大二马原课演讲主题美好生活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人们常说:有钱人的生活很美好,每天吃香喝辣。
但是,我却不认同这个说法。
有钱人虽然被人崇拜、爱慕,但是他生(她)们真的会感到快乐吗?也许会也许不会。
因为人一旦有了钱,如果健康却被夺走了,那么钱财之类的东西还有什么用呢?人们常说:作家的生活是美好的,只要动笔,财富便向他(她)们滚来。
但是,我却不同意这个说法。
作家表面上是只要能写出好文章,便有许多稿费和名誉。
但如果写不好呢?他(她)们的稿费不仅空无一有,就连名誉也败落。
说明,当个好作家很难,想过好作家的美好生活更难!人们常说:明星的生活很美好,每天可以尽情的在荧屏上“闪耀”。
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
明星虽然表面上是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着,但人们并不知道他(她)们为此付出付出了多少努力!潜规则、整容等各种各样的“黑锅”经常“笼罩”在他(她)们的身边,但他(她)们为了自己的梦想,毫不犹豫的“顶”着这些“黑锅”,终于成功了!他(她)们用自己的努力换得了自己美好的生活!所以,人们不可以认为当明星很简单,更不可以认为随便就可以过上明星的美好生活。
人们常说:老师的生活很美好,每周都有周末可以歇息,有假期可以放松。
但是,我觉得老师的休息来之不易。
因为老师每天要为自己的学生传授知识,讲的口干舌燥,直把自己的学生教会为止;因为老师每天晚上还要为我们第2天上课要写备课笔记,直写到晚上12点才睡……所以老师是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得假期,换得自己学生的成功。
但是我觉得有钱人、作家、明星、老师的生活都不值得我去崇拜。
我觉得自己的生活才美好。
因为每天我可以吃着妈妈做的香甜可口的饭菜,可以享受着爷爷奶奶对我的疼爱,可以与爸爸一起探索数学的“有趣”。
每天还可以与同学做游戏,可以听语文老师——张老师讲解汉字的“神奇”。
所以,我每天的生活过的很充实、很快乐!因为我有着家人的关爱、老师授予我无穷的知识,还有健康与快乐陪伴着我,所以我很开心!美好的生活在于每个人怎么样去认知,平凡的生活也是美好的,生活美好与否关键是在平凡中寻找快乐,那样每个人的生活都会美好,不是吗?。
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示范1班的董俊。
今天我们要上的课题是“人与自然和谐之保护水资源”。
在上课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我们团队的成员:策划设计人:鲁超技术制作人:董俊演示授课人:彭震其他成员:陈勋楠江巨澜胡旺盛我们课题的自作包括四个大的方面: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结构设计和问题反思。
下面开始第一部分内容:一.背景分析1.水资源的重要性相信大家对水资源都很了解,对水资源的重要性也是深有体会,现在我们首先来系统的讲一下水资源的重要性。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珍贵资源。
水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生物的结构组成和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从全球范围讲,水是连接所有生态系统的纽带,自然生态系统既能控制水的流动又能不断促使水的净化和循环。
因此水在自然环境中,对于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淡水资源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生存应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管我们是谁,在哪里,做什么,我们都依赖水。
我们每天都需要水,以各种方式。
我们需要水来保持健康,需要水来生产食品,交通,灌溉和工业。
我们需要水保持动物植物的生存,需要水进行季节与色彩的变换。
但是,尽管水资源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人类福祉如此重要,我们却越来越不重视它们。
我们滥用水资源,我们浪费水资源,我们污染水资源,而忘记了它对我们每个生存者是如此重要。
水循环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循环之一,从微观角度看,一切生命物质的90%成份是水。
因此我们可以说,水是生物群落生命的载体,又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介质。
2.水资源的现状水资源对我们的生活生存如此重要,但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水资源的现状吧。
世界上:地球上虽然“三分陆地七分水”,水资源总量达14亿立方公里,但海洋咸水占97.2%,淡水仅占2.8%,储量仅3.7亿亿立方米,其中绝大部分蕴藏在南极冰原和北极冰山中,人类生产和生活能利用的地表淡水仅为105万亿立方米。
90年代以来,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污染日益严重,水、旱灾害愈演愈烈,使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遭到破坏,并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马原翻转课堂优秀课例忽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各大高校的春季开学计划,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堂转移到云端,如期开课。
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学习新媒体新技术,经受了疫情下开展教学的新挑战新考验。
线上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如何?让我们走进河海大学线上教学优秀教师赵晓春副教授的网络思政课,感受与线下同样精彩的云端翻转课堂,探究她在抗疫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马原”)课教学中的独特教学方式。
激发学习兴趣,知之、好之到乐之面对以理工科为主的河海学子,面对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复杂的马原课程,在师生无法面对面的情况下,提升学生学习热情、持续学生学习动力就成了保证云端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与基础。
因而,赵晓春老师在提高线上课程的吸引力、给予学生积极及时反馈方面下足了功夫。
就此,我们采访了下面两位同学。
郭松源:“赵老师在讲课时不会一味地给我们灌输一条条原理,她会在备课的时花大量功夫给我们收集一些结合时代背景、亦或是有趣的图片、文案或者视频,然后在课上将这些内容和原理巧妙结合起来,同时让同学们积极参与群聊讨论。
互动、抢答等形式让课堂变得很活跃,每次上课都是动力满满。
我们觉得赵老师的课堂是个‘从不下课的课堂’,思政教学始终在线。
她会随时将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文案推送到群聊中,同学们会根据老师分享的资料,在线上平台积极发帖讨论,老师也会很认真地阅读,不放过同学们写的任何一篇优秀的文章,这在相当程度上调动了大家学习、分享知识的热情。
”陈燕荣:“至今,我在线上论坛写了十二篇文章,总计两万一千多字,而其实之前,我对自己的作文很不自信。
但在论坛里,没有命题与字数限制,这给了我畅所欲言的自由,所以总是不知不觉就写了很多。
老师常会回复我们以称赞和鼓励的话语,这让我很意外。
不想辜负这份鼓励,所以就想更努力一点。
老师还会在班级群里推荐很多有趣的文章、时评,这让我读完之后会想去多找一些相关的文章来看,现在竟也养成了每日阅读新闻的习惯。
马原教学案例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案例示例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什么是哲学?】一、观点和案例:观点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研究“有”的一门学问。
他说:“哲学并不是一门生产知识。
……哲学也是一样,它是惟一的一门自由的学问,因为它只是为了它自己而存在。
”“我们必须说明,研究那些在数学上称为公理的真理,和研究实体,究竟是一门科学的工作,还是两门科学的工作。
很明显,研究这两种东西是一门科学的工作。
这就是哲学家的工作。
”“有一门学问,专门研究‘有’本身,以及‘有’凭本性具有的各种属性。
这门学问与所谓特殊科学不同,因为那些科学没有一个是一般地讨论‘有’本身”“所以很明显,当有一门科学把各种‘有’的东西当作‘有’来研究。
既然无论在哪里,科学所研究的对象,都是那个最根本的、其他的东西所依靠并赖以得名的东西,那么,如果这是实体的话,哲学就必须掌握各种实体的各种本原和原因。
”(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翻译译)。
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实体及其属性、事物存在的根源、各门科学共同遵循的原理、范畴及其相互关系。
观点2、中国现代哲学史家冯友兰关于哲学的看法著名中国现代哲学家、中国哲学史家冯友兰认为:“哲学、宗教都是多义向名词。
对于不同的人,哲学、宗教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
人们谈到哲学或宗教时,心中所想的与之相关的观念,可能大不相同。
至于我,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每一个人,只要他没有死,他都在人生中。
但是对于人生有反思的思想的人并不多,其反思的思想有系统的人就更少。
哲学家必须进行哲学化;这就是说,他必须对于人生进行反思”(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新编》。
然后才能系统地表达他的思想。
案例1、原子论者德谟克利特的哲学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与虚空是万物的本原,除了永恒的原子和虚空之外,世界万物没有其他的本原。
原于是一种最小的、不可见的、不能再分的物质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