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游泳教学大学生恐惧心理及对策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03.55 KB
- 文档页数:2
克服初学游泳大学生恐惧心理的教学方法王力1,赵静2,刘文娟3,王惠丽4(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战训系,北京100038;2.大连海运学院体育部,辽宁大连116023;3.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北京100084;4.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军事体育教学部,北京100085)摘要:从大学生初学游泳恐惧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具体表现入手,探讨如何克服学员恐惧心理。
通过长期的游泳教学实践,总结了快乐教学、游戏教学、心理教学等优化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游泳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蛙泳;恐惧心理;教学法中图分类号:G8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2)05-0097-03Teaching methods to overcome afeard feeling of undergraduate beginning to swim WANG Li ,ZHAO Jing ,LIU Wen-juan ,WANG Hui-li(1.Zhan-xun Department ,China Police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8,China ;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Dalian Marine University ,Dalian 116023,China ;3.Library ,Beijing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Beijing 100084,China ;4.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Beijing Mechanical Industry College ,Beijing 100085,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problems about how to overcome afeard feeling of students who learn swimming for thefirst time from reasons and expressiveness.It is proved that some optimized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happy teaching ,game teaching ,psychology teaching which summed up from swimming practice for many years ,are propitious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Key words :undergraduate ;breast stroke ;afeard feeling ;teaching method 收稿日期:2002-02-23作者简介:王力(1961-),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试析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成因及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游泳是一项健身运动,也是一项生存技能。
在高校教育中,游泳教学作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对游泳教学表现出恐惧心理,导致他们无法主动参与学习,甚至影响到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解决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问题,有必要深入探讨其成因和相应措施。
研究表明,高校学生恐惧游泳教学的心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成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环境因素。
针对这些成因,需要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旨在对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采取的具体措施,以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提供更优质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从而提高游泳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中提及的问题亟待解决,对于高校游泳教学的改进和提升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成因及相应的措施。
具体而言,研究目的包括:分析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成因,包括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环境因素,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习游泳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探讨在高校游泳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包括设立心理辅导机制、提高教学环境质量和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对学生恐惧心理的成因和相应措施的研究,旨在促进高校游泳教学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游泳技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体验和教学环境。
1.3 研究意义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学生恐惧的成因和心理状态,有助于更好地指导教师和教练员在教学中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在恐惧情绪下学习游泳会影响其发展和成长,通过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心理,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建立完善的心理辅导机制和优质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对其人格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游泳初学者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摘要】游泳初学者在学习游泳过程中常常会产生恐惧心理,主要原因包括对水的不熟悉、对溺水的恐惧、以及缺乏自信心。
为了克服这种恐惧,游泳初学者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首先是理解水的性质和特性,通过了解水的浮力和阻力,可以更好地掌握游泳技巧。
其次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可以通过参加游泳课程或者找朋友一起练习来增加信心。
寻求专业教练的帮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教练可以给予正确的指导和鼓励。
最重要的是,要逐步克服恐惧,建立自信心,通过不断练习和突破自己的极限来提升游泳技能。
游泳初学者应该正视恐惧,采取积极的对策来克服,从而享受游泳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游泳初学者、恐惧心理、原因、解决对策、理解水性、选择学习方式、专业教练帮助、逐步克服、建立自信心、总结。
1. 引言1.1 游泳初学者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要克服恐惧心理,首先需要理解水性和水的特性。
水是一种具有浮力和阻力的介质,对于不熟悉水性的人来说,往往会感到不安和恐惧。
通过学习水的原理和特性,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适应在水中的感觉。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也是很重要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喜好,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恐惧感。
寻求专业教练的帮助也是很关键的。
专业教练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巧,可以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初学者克服恐惧,学会正确的游泳姿势和技巧。
逐步克服恐惧,建立自信心也是很重要的。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挑战自己,初学者可以逐渐克服恐惧,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从而顺利地学会游泳。
游泳初学者的恐惧心理往往源于对水的不熟悉和对自身能力的怀疑。
通过理解水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寻求专业教练的帮助以及逐步克服恐惧,初学者可以有效地克服恐惧心理,顺利学会游泳。
2. 正文2.1 恐水心理的产生原因游泳初学者恐惧心理的产生原因可以有很多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生理上的恐惧:有些人对水有天生的恐惧感,可能是由于小时候曾经发生过淹水事故,或是遗传因素导致的。
大学体育游泳心理问题研究论文摘要:游泳课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的体育必修课,但是学生在游泳过程中,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就影响了游泳的教学效果。
本文首先分析了学生游泳过程中恐惧心理的成因和外在表现,然后细致地分析相关的解决策略。
游泳是一种良好的体育运动方式,有利于学生体能的增强,所以要解决学生练习过程中的恐惧心理,推进游泳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大学体育;游泳教学;心理问题菲尔普斯是世界级的游泳健将,人称“菲鱼”。
在《杨澜访谈录》中接受采访时,菲尔普斯说自己非常喜欢水,喜欢在水中游泳的快乐感觉。
他对游泳的痴迷程度到了极致,即便是圣诞节也要下水练习,每天除了睡觉之外的时间,几乎都是在泳池中度过的。
然而,很多人对游泳却非常恐惧,或者是自身的经历,或者是被溺水传闻吓到,他们在游泳的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最终影响了游泳学习。
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必须加强研究与教学实践,解决学生在游泳中的恐惧心理,引导学生更好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1.大学体育游泳教学中学生畏惧心理的成因和表现1.1成因。
1.1.1外界因素①外界传播和自身经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被父母灌输诸如水里危险,该思想早已深入孩子意识中,长大后依然觉得水很危险,再加上某些教师在游泳教学时为了避免学生出现溺水事故,通常会夸大水的危险性,多重因素作用下,致使他们发自内心的排斥游泳活动。
②水压引起身体不适。
人在陆地上基本感觉不到空气对机体的压力,而进入水中,水压会明显增加,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而人出于本能反应,会紧闭嘴唇,并用鼻子呼吸,这样极易将水吸入气管造成呛水。
1.1.2学生个人因素①身体姿态改变。
人体的正常体位是站立位,而游泳运动则不然,打破了人的正常前进感觉,再加上人在陆地上由于地球引力作用,使得人体总有一个支点或可抓握物品。
人体比重与水的比重相当,从而使得人体在水中因浮力产生忽沉忽浮的感觉,此时没有固定的支点,使游泳初学者感到不习惯,极易产生恐惧心理。
209体育大视野作者简介:郝雪(1993—),女,汉族,山西大同人,本科,助教,工作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游泳运动中恐水心理成因及克服方法分析郝雪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游泳课程,可是在游泳课程中,有一些学生表现出不敢下水、下水后不敢呼吸和睁眼、游泳动作急、喜欢扶人等行为,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是他们有恐水心理。
为此,教师总结和分析了他们恐水的原因,主要有学习者自身意志品质较差、教学方法的影响、周围环境的影响等。
针对此,教师提出帮助学生克服恐水心理的方法,包括培养学生的水感、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安全措施的准备、多练习游泳基础技术,逐渐消除学生恐水心理,进而更专注地参与游泳课程。
关键词:高校学生;恐水心理;克服方法;游泳课程游泳运动对人们身体非常有益,男女老少都适合,不但能改善人体心血管系统、改善肌肉系统能力、提高呼吸系统的机能,还能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健美塑形、增强抵抗力,为此很多高校都设施了游泳课程。
游泳课程的设置意在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锻炼更强健的体魄。
可是,高校学生中有很多都是游泳初学者,他们学习的时候会有很大的阻碍,其中对水出现的恐惧心理是最大的障碍,不利于今后的学习和游泳技术的掌握。
所以,高校游泳教学时,教师需要观察学生恐水行为,并综合分析他们出现恐水心理的原因,才能找到合适的克服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恐惧,轻松地学习游泳。
一、高校学生恐水心理的具体表现(一)不敢下水初学游泳者学习游泳的时候,因为存在恐水心理,他们中有一部分总是站在距离水比较远的地方,即使看见很多同学在游泳池中安全地游泳,自己心里也渴望与朋友游泳,可就是不能克服自身的恐惧不敢向前迈一步,一直在游泳池边上待着,看其他同学的游泳。
(二)下水后不敢睁眼或者不敢呼吸有大部分的游泳初学者,尤其是小时候有呛水经历的学生,在下水之后,常害怕有水进入到鼻子或者头部沾到水而呛水。
游泳训练中克服恐水心理方法探析摘要:在游泳训练中,恐水是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对于有恐水心理的学员,会影响其对技术要领的掌握,增加了游泳训练的难度。
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学员在游泳训练中产生恐水心理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并对克服恐水心理的方法进行了简单探讨,希望能为学员克服恐水心理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游泳训练;克服;恐水心理引言游泳是一项提高人们身体素质的运动,老少皆宜,不仅能改善人体心血管系统、肌肉系统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呼吸系统的机能,加速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因此,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游泳课程。
游泳训练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强身健体。
但是,很多学员都是游泳初学者,他们在游泳训练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对水的恐惧是较为常见的心理障碍,也直接影响了学员对游泳技术的学习和掌握。
因此,在游泳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仔细观察学员的恐水表现,并深入交流,分析其产生恐水心理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克服办法,帮助学员战胜恐惧心理,促进游泳训练顺利开展。
一、游泳训练中恐水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一)自身身体素质不佳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开展各项体育项目的前提。
在游泳训练中,每个学员的身体素质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学员天生体质较弱,后天也缺乏锻炼,四肢及腰腹力量较差,爆发力和耐力不够,运动能力弱,对各种运动都缺乏自信;也有一些学员运动天赋不高,虽然身强体壮,但身体协调性不佳,学习各种动作都比较慢,尤其是到了水中之后,动作更是忘得一干二净,特别容易紧张。
对于这类学员,如果不给予正确的引导,很难实现游泳训练的预期效果。
由于自身对技巧的掌握不佳,导致对游泳水平的不自信,下意识扩大溺水和呛水等风险,从而产生恐水心理,影响游泳动作的学习。
(二)自身的水感较差水感是指游泳运动员在水中游进时随身体姿势的变化,对水的特性懂得、感知、利用能力。
水感是由触觉、肌肉运动觉和温度觉等多种感觉所形成的系统感觉。
当运动员在水中用四肢划水、打水或蹬夹水时,触觉分析器、运动分析器、皮肤分析器等,对水的压力、阻力和浮力等进行精细的分化,获得了水感。
校女生游泳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目前高校女生游泳存在很多问题,如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一些不适合游泳的问题;对游泳知识缺乏;对游泳不感兴趣,学校的硬件条件不足等,进而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及解决办法,希望对普通高校女生游泳教学能够起到借鉴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女生;游泳课;问题;解决措施游泳既是一项重要的竞技性体育项目,又是一项老少皆宜、便于普及推广的全民健身及休闲娱乐的体育运动,与其它体育运动相比,具有更强的健身性,趣味性和娱乐性。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游泳活动已进入越来越多的平常百姓家中,利用每天下班以后和双休日、节假日的休闲时间去游泳,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的百余名记者在瑞士洛桑奥林匹克运动总部投票推选,就把游泳运动列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
因此,高校体育教学计划中把游泳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达到健体强身、愉悦心灵,使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的目的。
普通高校游泳课教学不同于其他体育课程,它是具有显著特性的一门课程。
其特性不仅表现为水的特定环境中进行教学,而且还它还表现为季节性、间断性、差异性等,由此而引发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和矛盾。
并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特别是对女生的教学,往往会带来更大的困难。
一、高校女生游泳教学现存问题(一)女生在生理和心理在存在的问题女生整体身体、心理素质差。
女生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意志品质相对比较薄弱,再加上娇气、情绪波动明显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较少接触游泳运动的学生,不善于排除诸如恐惧、犹豫、羞怯等各种有碍执行决定的因素,因而往往不能抑制自己消极情绪的干扰而坚持一贯地去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动。
她们往往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而不愿去尝试、不敢下水。
下水后由于体位的改变,又没有固定的支撑,在水中活动时,水的浮力、压力和水的波动,都会使其感到摇晃不适,难以维持身体平衡。
DOI:10.16655/ki.2095-2813.2019.24.117试析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成因及措施①沈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杭州 310000)摘 要:游泳对于人们来说已经不算陌生,现在很多的高校中也有开设游泳的课程。
游泳是一项男女老少皆宜的运动,不仅锻炼身体,也可以塑造体形。
而学习游泳中恐惧心理是阻碍学生学习的“拦路虎”,有些学生由于害怕,而不敢下水尝试,游泳的学习成绩也自然不尽理想。
因而游泳教师应该分析总结学生恐惧心里的成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一起学好游泳,并且进一步提升游泳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校游泳教学 恐惧心理 成因 措施中图分类号:G8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8(c)-0117-02时代在发展,教育领域不断进行着改革,游泳课程也逐渐的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列为一门必修课程。
很多的大学生都比较的喜欢,游泳是一种在水中进行肢体运动的项目,能促进血脑血管系统发展,也能增强体质。
然而对于初学者而言,在游泳练习的时候会对水产生恐惧心理,作为游泳教师,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且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让更多的学生不再紧张害怕,而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在水中畅游。
1 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分析1.1 环境因素首先,陆地环境与水中环境是迥然不同的,学生们大部分都是在陆地上生活和学习,尤其初次学习游泳的学生对于下水十分的紧张,再加上游泳技巧掌握不足,就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游泳基本上都是需要在水中环境中进行训练的,不管是俯卧、仰卧,由于受到浮力、重力、压力等方面的影响,在水中难以像陆地上那样很自然的去行走、跳跃[1]。
在水中进行游泳练习的时候,每个学生的身体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少数学生一下到水里面会感到十分的紧张、恐惧,忐忑不安等,都会使得游泳技术动作出现错误,甚至忘记下一步该做什么,使得各个动作之间显得笨拙而不协调。
其次,高校游泳教学环境中,会有一定的不利因素,比如,由于受到水中的波浪、水温与学生规模等影响,学生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可能或多或少的发生变化,身体出现不适。
浅析克服游泳训练恐惧心理的对策分析作者:谢建林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32期摘要游泳运动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由于游泳需要在水下进行,特殊环境给学习者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恐惧。
由于人的心理特点和水的特质,很多人在学习游泳过程中都会产生恐惧心理,容易造成紧张、惧水、不安等心理问题。
如何调节和克服这种恐惧心理对于学习非常重要。
本文通过分析游泳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克服学习者的恐惧心理。
关键词游泳训练恐惧心理对策分析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码:A1游泳训练恐惧心理形成的原因1.1运动环境改变由于游泳训练需要接触水,在水中才能进行,相比陆上的运动,它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水具有阻力、压力和浮力,这些都会对人造成一定的压迫和影响,导致人产生一些本能的生理反应,正常情况下,很难像跑步、打球、跳远等运动那样自然地进行。
在水中,由于水对人体的压力而导致压迫胸腔使呼吸困难,导致人产生恐惧感,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是产生恐惧的第一个原因。
1.2身体姿势的改变游泳的恐惧心理的产生还有一大原因就是身体姿势的改变。
由于游泳需要游泳者仰卧或者俯卧在水中做一些特定的动作,它不同于跑步、跳远、射击等运动的姿势,常见的运动大多是直立、站立,符合人们日常的生活,而游泳在水中俯卧的姿势完全改变了直立行走的习惯,加之水的压力和浮力的影响,导致学习者很难保持一个平衡的姿势,水对于学习者的冲击和身体姿势的不断改变导致很多学习者对游泳产生了恐惧。
1.3学习者自身的心理因素游泳训练学习者自身的心理因素也是产生恐惧的一个原因。
由于很多人都有怕水的心理,从而对游泳产生了一种抵触心理。
惧水心理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有过溺水、呛水的经历或者听说看到过游泳淹死人的事件,导致对水、对游泳从心理上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挫伤了学习游泳的积极性,不仅会对掌握游泳技能、学习能力产生影响,对于大脑皮层的保护性组织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学游泳紧张怎么办游泳是人必备技能,学会游泳在很多危机时起到重要作用,今天小编为你讲解学习游泳紧张如何处理,希望能帮到你。
一、学游泳时感到恐惧与紧张的主要原因1、周围环境的改变。
人们长期生活在陆地上,由于地心引力可以感受到双脚附着在地面上的踏实感。
但是在水中,认识漂浮在水里面的,四周缺少可以着力的支撑点,忽沉忽浮的上下漂动,身体无法安定下来,人自然会产生无依无靠的恐惧心理。
另外,水相对于空气对身体的压力也来得重些,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讲,在水中的呼吸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规律,尤其会感到胸口发闷,这就进一步的加深了恐惧感。
2、运动的体位改变了。
游泳时要求学员要俯卧在水中做动作,而一般人在陆地上是头上脚下的直立运动。
特别是由于水的浮力、压力和水的波动,刺激人体的平衡感觉,更加使得游泳者感觉身体一直在漂浮,无法维持身体的平衡,造成中枢神经产生防御性反射,直接出现心理上的紧张。
3、呼吸方式的改变。
在陆地上时,人们的呼吸是较习惯的自由式,而在水中游泳时,呼吸与陆地截然不同,要求必须有节奏地规律性地呼吸,具体方式是用口在水面上吸气,用鼻和嘴在水下呼气。
这种呼吸并不是单纯的完成换气,还必须实现呼吸于手脚动作的协调配合,使人在换气过程中不影响在水中的前行,保持身体漂浮的姿势。
因此,初学者对呼吸方面改变所产生的不是一应,就容易出现呛水及肌肉紧张等现象,进而导致恐惧的心理。
二、消除学游泳时恐惧与紧张心理的4个窍门(一) 水中行走这是初学者下水后的第一个练习,目的是体会水的阻力、压力和浮力,并初步学会在水中维持身体平衡的方法。
1、两手扶住池边或同伴的手,在水中行走。
2、一手扶住池边或同伴的手,一手在体前侧做向外、向后划水,同时在水中行走。
3、不借助任何支撑物,两臂在胸前做向外、向后的对称划水,双脚在水里做向前、向侧、向后的行走。
4、两人在齐胸深的水中面对面站立,相互用一手或双手往对方脸上撩水,体会面部、头部对水的感觉。
在熟悉水性的同时,针对练习者掌握情况还可以采取一些游戏性的项目,如跳水,水下钻杆等练习。
2012年第·2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27期Fe b2012[摘要]恐惧心理是高校游泳教学中女生存在的比较普遍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感知觉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急躁等方面。
恐惧心理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正常直立体位发生了改变以及呼吸方法不正确。
为了尽量消除女生学习游泳时的恐惧心理,应明确学习目的,强化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并且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游泳教学;女生;恐惧心理[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2-0115-02高校游泳教学中女生恐惧心理问题分析廖志凡(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莞511700)我们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免不了和水接触。
游泳不仅仅是一个体育竞技项目,更为关键的,它也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技能。
游泳能够有效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并且能够起到健美、减肥等作用。
这个项目和其余的体育项目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改变了人体直立行走以及跳跃等常规身体姿势的运动方式。
游泳这项运动的健身价值非常高,受到了高校学生的青睐。
为了进一步增强广大大学生的体质以及身心素养,十分有必要在普通高等院校开设游泳课。
然而,因为在游泳过程中会受到水的浮力、运动姿势以及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多数的大学女生对于游泳会存在畏惧心理,影响了学习游泳的效果,甚至会对这部分学生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所以,为了更好地掌握大学女生的心理,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消除她们的恐惧心理,以便让她们能够更好地学习游泳,笔者根据多年的游泳教学实践经验,将谈谈游泳教学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以供同行参考。
一、恐惧心理的一般表现1.感知觉方面存在障碍感知觉方面存在的障碍具体体现在学生感知觉比较迟钝、肌肉感觉比较差、无法正确把握动作的时机以及动作的协调性非常差等。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下水之初对水比较恐惧,下水之后会下意识地抓住同伴或者抓住一些物件,不管如何劝说,也不敢继续进行游泳练习,甚至会大喊大叫。
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巧妙应对分析作者:陈洁来源:《神州·上旬刊》2019年第05期摘要:本文主要以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巧妙应对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学生恐惧心理的原因为主要依据,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技能,克服恐惧心理、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适应教学环境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游泳技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校;游泳教学;学生;恐惧心理引言:在高校课程中,游泳无论作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属于热门学科。
学生通过学习游泳,可以锻炼身体,并且还可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生必备的生存技能。
但是,从目前高校开展游泳课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学生存在恐惧心理是影响上课效果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女生多的班级。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进而提升学生的游泳技能。
本文针对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巧妙应对进行深入分析。
1.提升大学生的心理技能,克服恐惧心理1.1针对自信心不足的大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语言,对其进行鼓励和暗示,指引其对优秀运动员的游泳录像进行观看,或者是通过表象训练、保护帮助、参与示范等形式,使大学生树立强烈的自信心[1]。
教师需要让大学生不断的感受到成功,指引大学生对和自己能力相似的学生的游泳方式进行观察与模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及时调整与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的教学环境,进而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学生可以提升自信心。
1.2针对水感不强的大学生在游泳运动中,水感属于一项专门化的运动知觉。
学生若可以形成良好的水感,可以加深学生对水的认识和了解,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游泳的兴趣,还可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水感进行专门培训,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进行学习,进而提升学生对游泳的喜爱程度,降低学生对游泳的恐惧心理。
本科生开题申请表指导教师姓名陈广专业方向体育论文题目大学游泳课学生惧水原因与对策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与选题依据:(包括研究目的、意义)研究目的与意义:游泳,是一项极具健身价值和娱乐价值的运动,它不受年龄、性别控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比较广泛的。
如今,游泳课程已被列为我国高校学生选修或必修课程之一,然而却有一部分学生在上游泳课之前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接触过游泳的,有的学生可能是因为不喜欢,有的对水有恐惧感等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学生掌握游泳技术从而降低教学效果,其中惧水是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比如刚开始接触游泳的学生不熟悉水性,不了解游泳技巧而产生恐惧心理等,更是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如何对游泳初学者做出准确判断,准确分析产生的恐惧因素,找出解决对策,同时在教学中做到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使他们在克服恐惧心理的同时更好地学习游泳技术,提高游泳课教学质量效果,对游泳初学者掌握较快掌握和学好游泳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对游泳初学者惧水原因的分析,提出有效的改进和克服方法,从而优化教学的效果。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选题依据:在游泳教学中,恐惧心理是游泳初学者最常见的心理障碍,教师应充分了解造成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了解学生心理因素与游泳教学、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关系重视应用教学心理法。
教学过程中做到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加强兴趣诱导,寓教于乐,充分掌握学生上游泳课的心理状态,并针对性地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不良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游泳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恐惧心理的产生与教学环境、身体素质和心理因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教师应针对具体情况,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时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游泳技术、技能。
利用较多的课时让学生熟悉水性以及学会呼吸方式,使他们正确认识水的特性和正确的呼吸方式,逐渐消除对水的恐惧。
教学时讲解要简单易懂,便于学生记住动作技术;多采用游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并掌握动作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游泳的兴趣,消除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