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十、论述题(一)试述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1、动物除虫,控制或消除传染源(1)治疗性(紧急性)驱虫;(2)预防性(计划性)驱虫;2、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或消除感染机会(1)杀灭外环境中病原体;(2)杀灭传播媒介或无经济价值中间宿主;(3)严格肉品检验和管理;方法:生物法、物理法、化学法(药物法)3、保护易感动物: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圈舍通风、干燥、清洁,合理运动、使役;动物体喷洒杀虫剂、驱避剂等;免疫预防。
(二)畜禽外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及注意事项并列举常用的杀外寄生虫药3-5种。
答:综合防治措施:1、动物除虫,控制或消除传染源(1)治疗性(紧急性)驱虫;发现病畜禽,手工,器械法灭虫。
及时用药治疗,杀灭虫体,同时要防止治疗过程中的病原扩散。
(2)预防性(计划性)驱虫定期用药,防止畜禽感染;2、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或消除感染机会(1)杀灭外环境中病原体;(2)杀灭传播媒介或无经济价值中间宿主;(3)严格肉品检验和管理;3、保护易感动物: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圈舍通风、光照充足,干燥、清洁,适宜饲养密度,饲喂全价,优质饲料,合理运动、使役,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在畜禽体上喷洒杀虫剂、驱避剂等,防止外寄生虫侵袭;免疫预防。
注意事项: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原则,治疗和预防过程中防止病原扩散2、合理选用有效药物和剂量,根据季节选择适宜的药物剂型和用药方法3、坚持间隔2—10天重复用药一次4、畜禽体用药的同时,外加环境用药,同步杀虫5、防治过程中接触病畜禽的人应做好自我保护,防止接触感染。
常用药物;0.005%-0.01%的敌杀死,0.006%-0.01%的杀灭菊酯喷酒或药浴2mg/kg的氟苯醚菊酯背部浇注,1%-2%的敌百虫喷洒或涂擦,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皮下注射,1%-2%的辛硫磷或马拉硫磷喷洒环境等。
(三)试述寄生虫病的免疫特点及影响寄生虫免疫的因素?1、寄生虫病的免疫特点:(1)不产生有效的获得性免疫。
国畜禽种业中2018.11牛羊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杨文娟(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动物防疫监督站蒲阳分站072250)摘要:寄生虫病是牛羊养殖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一旦牛羊发生严重的寄生虫病,不仅会对牛羊养殖效益带来巨大的影响,而且还有可能威胁人体健康。
为此,应做好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为保障牛羊养殖健康、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牛羊;寄生虫病;综合防治作者简介:杨文娟(1983.11-),女,河北省保定市人,大学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防控技术。
在牛羊养殖过程中,寄生虫病是危害牛羊健康生长与损害牛羊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面对牛羊寄生虫病应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积极采取综合防治技术与手段进行应对,以此才能有效保障牛羊健康养殖。
1牛羊寄生虫病的主要类型目前,在牛羊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寄生虫病一般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是外寄生虫,另一种是内寄生虫。
其中,内寄生虫病主要有蠕虫病、焦虫病等,外寄生虫病有疥癣、羊鼻蝇等。
该种分类方法主要是依据感染部位的范围进行判断。
若按照感染对象划分,则可分为牛寄生虫病与羊寄生虫病,且当前较为常见的牛寄生虫病包括幼虫病、牛皮蝇等,常见羊寄生虫病包括羊尾线虫、消化道线虫等。
2加强牛羊寄生虫病防治的重要性研究表明,牛羊寄生虫病的传播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感染源;二是感染途径;三是易感牛羊。
其主要传播过程为牛羊排泄时将体内寄生虫排出,经直接或间接接触等途径,使易感牛羊染上寄生虫病。
作为人们常用的肉类食品,一旦牛羊感染寄生虫病,则其内部器官、血液、肉品、皮制等都将携带大量的病原,这些病原若被人类食用或者使用,则很可能发生人体感染的情况。
3常见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以下就牛羊养殖过程中几种常见的寄生虫病的防治作简要分析与讨论。
3.1皮蝇幼虫病的防治牛皮蝇幼虫病是牛养殖过程中一种极为常见寄生虫病。
在牛日常养殖过程中,时常可见一群成年蝇围着牛只。
在成年蝇的干扰下,牛只会受到惊吓、吼叫,同时在牛背等处会出现隆起状。
猪场几种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尝试【摘要】猪场是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源,而猪场几种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尝试成为了重要的措施。
本文将重点介绍常见寄生虫病及其危害、预防措施、环境管理、生物防治和化学药物防治等方面。
对于常见寄生虫病如猪瘟、绦虫病等,采取预防措施和环境管理是关键,同时生物防治和化学药物防治也是有效手段。
加强防治意识、综合防治措施的重要性以及持续监测和调整防治策略都是必要的。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才能更好地保护猪场的健康和生产,提高猪肉质量,保障人民健康。
【关键词】猪场、寄生虫病、防治、预防措施、环境管理、生物防治、化学药物防治、加强防治意识、综合防治措施、监测、调整、防治策略。
1. 引言1.1 猪场几种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尝试在猪场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寄生虫病的困扰,这些寄生虫病给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带来了不小的危害。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些寄生虫病,猪场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防治尝试。
针对猪场常见的寄生虫病,我们将从预防措施、环境管理、生物防治和化学药物防治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有效地防治这些疾病,以保障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通过加强防治意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持续监测和调整防治策略,我们有信心可以有效地控制猪场寄生虫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和生长水平,为猪场的健康和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 正文2.1 常见寄生虫病及其危害常见寄生虫病主要包括猪蛔虫病、猪肝炎、猪疥疮等。
这些疾病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危害。
猪蛔虫病会导致猪体质变差,影响生长速度,严重时甚至导致猪死亡。
猪肝炎会引起猪肝脏受损,影响猪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猪体弱、贫血等健康问题。
猪疥疮会导致猪皮肤瘙痒、脱毛,影响猪的食欲和生长,严重时还会引起继发性感染。
针对这些寄生虫病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防治方法,以确保猪群的健康和生产。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猪场卫生管理、定期对猪群进行驱虫和体检、及时清除猪粪等。
环境管理方面,要保持猪栏清洁、干燥,避免寄生虫繁殖。
X u m u s h o u y i当前,我国养殖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作为一种普遍的牛羊疾病,牛羊寄生虫病会降低牛羊抵抗力,还会引发大批感染,严重影响牛羊养殖效益。
本文分析了常见的牛羊寄生虫病,并总结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希望起到参考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牛羊养殖业有了巨大的进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寄生虫病是牛羊常见传染病,一旦染病会对牛羊繁殖和产奶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还会引发牛羊死亡,使养殖户经济受损。
为了保证牛羊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总结了防治牛羊寄生虫病的有效措施。
一、常见的牛羊寄生虫病1、肺线虫病肺线虫病是一种最常见的牛羊寄生虫病,致病原因是网状虫科、原圆线虫寄生在牛羊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中导致。
肺线虫病的常见症状是支气管炎、肺炎,出现在春夏两季,会导致牛羊大量死亡。
线虫科属于小型肺线虫,具有不同种类,具有很大危害性。
牛羊患病后的主要症状是打喷嚏、干咳,会产生大范围传播,尤其是牛羊运动期间和晚上。
随后牛羊免疫力下降,不想活动,食欲下降,逐渐变瘦。
这个时候会咳嗽出含有成虫、幼虫的粘液,还有啰音、气短,因为粘液太多会导致呼吸困难。
另外,牛羊还会发生贫血、皮毛粗糙、四肢水肿。
2、肝片吸虫病肝片吸虫病也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牛羊寄生虫病,它是慢性肝炎、胆管炎引起的肝片吸虫,主要在牛羊肝脏、胆管中寄生。
由于蠕虫不断刺激,胆管壁不断增生,会导致胆管梗阻、肝硬化等疾病。
肝片吸虫背部为扁平多叶,成虫长度为30mm,宽度为10mm,头椎前部有吸盘。
3、羊鼻蝇蛆病羊鼻蝇蛆病是羊蝇幼虫在羊鼻腔和鼻窦中寄生导致的,羊一旦患病后,会导致慢性鼻炎、鼻窦炎。
幼虫发育有三个阶段。
成虫为浅灰色,密布绒毛。
虫体会持续很长时间,感染后会有很多症状,病情后期变得比较严重。
夏天的时候,成虫会入侵到羊鼻腔中,导致羊焦躁不安。
它们把鼻子贴在地上,对羊的饲养、休息产生不利影响,还会引发羊的营养不良,身体变得消瘦。
当羊巴氏杆菌幼虫进入鼻腔中爬行的时候,会损伤口腔黏膜,产生细菌感染。
禽畜内寄生虫防控方法禽畜内寄生虫防控是畜牧养殖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关系到畜禽健康、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禽畜内寄生虫防控的方法。
一、定期进行驱虫禽畜内寄生虫的生命周期有一定的规律,因此定期进行驱虫是防控的重要措施。
具体方法如下:1.选择合适的虫药:根据畜禽的种类和寄生虫的种类,选购合适的虫药。
常见的虫药包括吡虫啉、多杀灵、阿维菌素等。
2.按照药物说明正确使用:严格按照虫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投药。
注意投药剂量、使用方法和作用时间。
3.控制用药频率:根据畜禽成长周期和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合理控制药物的使用频率。
通常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驱虫,比如每3个月或半年。
4.注重时机选择:选择畜禽生长发育的重要节点进行驱虫。
比如鸡苗出生后1个月、养殖达到一定周龄、育肥期等。
二、注意环境卫生1.定期清理粪便:及时清理畜禽舍内的粪便,避免粪便积聚成堆。
寄生虫常常藏身于粪便中,清理粪便有助于控制寄生虫的传播。
2.消毒和杀菌:定期对畜禽舍内的设施、饮水器、餐具等进行消毒和杀菌处理,以减少病菌和寄生虫的滋生。
3.保持通风和干燥:合理设计畜禽舍的通风和湿度控制系统,保持空气流通和干燥,有利于寄生虫的预防和控制。
三、合理饲养管理1.合理安排饲养密度:饲养密度过高容易造成畜禽之间的相互感染。
因此,合理安排饲养密度,保持适当的空间,有利于减少疾病传播。
2.科学饲养和营养均衡: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计划,确保畜禽有充足的饲料供应,并根据不同阶段的需要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
3.提供清洁饮水:定期清洗和更换畜禽的饮水器,保证供水清洁卫生。
干净的饮水有助于畜禽消化吸收和免疫力的提高。
四、合理使用生物防控手段1.引进天敌:某些天敌如螨虫捕食者、昆虫寄生虫等可以有效控制畜禽内的寄生虫。
可以通过合理引进这些天敌来增加生物多样性,达到控制寄生虫的效果。
2.利用植物防虫:一些植物具有驱虫的作用,比如苦瓜、大蒜等。
可以在畜禽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植物材料,起到驱虫的作用。
羊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羊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动物之一,但羊常常面临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的威胁。
其中,寄生虫病是造成羊养殖业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羊常见的寄生虫病、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1. 弓形体病弓形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重要传染病,它是一种以羊、牛、猪等为主要感染源的病原体。
弓形体病病原菌很难通过肉眼观察,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
羊感染弓形体病后,会出现腹泻、体温升高、羊水增多等症状。
2. 肠道寄生虫病肠道寄生虫病是指寄生于羊的消化道内,对羊体内生长发育影响比较显著的寄生虫病。
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包括钩虫、蛔虫、线虫等。
羊感染肠道寄生虫后,会出现食欲不振、消瘦、贫血等症状。
3. 肺吸虫病肺吸虫病是由肺吸虫寄生于羊体内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羊感染肺吸虫后,会出现肝脾肿大、消瘦、呼吸困难等症状。
肺吸虫的治疗方法一般为药物治疗。
4. 弓头线虫病弓头线虫病是由弓头线虫寄生于羊体内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母羊感染后可通过体内液体将病原体传播给后代。
弓头线虫寄生于羊的肠壁,并且会引起肠壁坏死,进而导致腹泻、贫血等症状。
绦虫病是由绦虫寄生于羊体内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羊感染绦虫后,就会把精力和营养都用于虫体的生长,导致羊的体重下降,生长发育迟缓。
同时,绦虫对羊体内的营养物质会进行吸收,从而导致羊的营养不良。
二、诊断方法寄生虫感染的症状多种多样,因此对于不同寄生虫病的诊断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弓形体病的诊断可以通过对羊血液进行实验室检测。
在检测过程中,可以利用特异抗体来检测是否存在弓形体病病原体。
如需排除干扰,可以按国家标准对检测过程进行标准化处理。
肠道寄生虫病的诊断可以通过肛门拭子检测法、直接镜检法和固定涂片法等进行。
在肛门拭子检测法中,可以用棉签将羊肛门周围的粪便拭取,并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存在肠道寄生虫卵。
通过直接镜检法,可以直接将新鲜粪便涂在玻片上并进行显微镜观察。
而固定涂片法则需要先将粪便制成涂片,在涂片上涂上固定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卵和虫体。
动物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动物寄生虫病是指某些寄生虫在动物体内引发的疾病。
这些寄生虫可影响动物的健康并造成经济损失。
以下是动物寄生虫病的危害以及预防和控制方法。
动物寄生虫病对动物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寄生虫会抑制动物的免疫系统,导致动物易受其他疾病的感染。
例如,血吸虫寄生在动物的肠道血管中,造成贫血和消瘦,使动物体质废弃,易患各种病毒和细菌感染。
其次,某些寄生虫可以直接损害动物的内脏器官,如肺部、肝脏和消化系统。
这些寄生虫会破坏器官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消化不良、营养吸收障碍等问题。
此外,寄生虫可以对动物造成外部伤害,如皮肤炎、瘙痒和脱毛等。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动物的舒适度,还可能导致动物行为异常,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和繁殖。
针对动物寄生虫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和控制措施来减少危害。
首先是定期进行动物的体检和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寄生虫感染的风险。
此外,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寄生虫感染,以避免病情恶化。
其次是与动物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保持动物生活环境的清洁,定期消毒和清除排泄物,可以减少寄生虫的繁殖和传播。
同时,养殖场应采取合理的畜禽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和传播疾病。
此外,合理使用驱虫药物也是预防和控制动物寄生虫病的关键步骤。
养殖者应根据不同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和传播途径,选择合适的驱虫药物,并按照正确的方法和剂量进行使用。
同时,要定期更换和轮换使用不同的驱虫药物,以减少寄生虫对药物的抗药性。
另外,科学养殖管理也是预防寄生虫病的重要手段。
例如,合理的饲养管理和营养配方可以增强动物的免疫力,降低寄生虫感染的风险。
此外,定期检查动物的身体情况和行为习惯,及时发现和处理疑似寄生虫感染的动物。
综上所述,动物寄生虫病对动物的危害不容忽视。
通过定期体检、免疫接种、良好的环境卫生、合理使用驱虫药物以及科学养殖管理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寄生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2017年第11期近年由于本地养殖量逐年递升,家畜感染疾病也相应增加,其中以寄生虫病最为普遍。
寄生虫病常以一种极为隐蔽的方式摧残动物的身体健康,损害其繁殖性能,抑制幼畜的发育成长,严重影响了家畜的生产性能、降低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1寄生虫主要的感染途径是家畜感染寄生虫病的主要途径,由于家畜特别是放牧的草食动物,牧场是家畜采食的场所,又是随地便溺的场所,因而牧场被大量病原体污染,大量的具有感染力的病原体存于草地、水源,经终末宿主食入而感染。
大部分血液寄生虫和一部分组织器官中的寄生虫都是经皮肤感染的,一些寄生虫的感染性幼虫自动钻入终末宿主皮肤而感染。
另外,有的寄生虫的感染性幼虫借其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蚊、虻以刺螫接种方式将病原体注入宿主皮肤而引起感染。
寄生在家畜体表的螨、虱则是通过宿主相互直接接触或其它用具间接接触而引起感染。
某些血液内寄生虫或幼虫期在血液内移行的蠕虫可通过胎盘造成胎儿先天性感染。
2寄生虫病的传播流行因素在寄生虫生活史的各个发育阶段生物因素都影响其发育繁殖。
如肝片吸虫病流行的生物因素有,中间宿主的种类、生活习性、分布情况、病原体进入中间宿主的方式,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情况。
包括地理环境、气温、雨量、湿度、小气候等。
如日本分体吸虫病主要流行于南方有利于中间宿主钉螺活动的水网地带,而东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温度较低,不利于钉螺生存,因此没有此病的发生。
是指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政治、经济、文化、生产活动、生活习惯以及畜禽的饲养管理等。
与自然条件相比,社会因素起决定作用,因为人可以改变自然环境。
有些地区由于不科学地饲养家畜,如粪便管理不严,猪无圈散养,造成猪囊尾蚴病流行,肉品的检验和管理制度不严时,容易造成绦虫病的流行。
这与人们科学文化水平及生活习性紧密相联。
3防治寄生虫病的措施防治家畜寄生虫病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要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一方面在及时治疗病畜的同时防止病原体扩散,另一方面有计划地进行定期的预防性驱虫。
基于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对策分析牛羊寄生虫病是畜牧业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对牛羊的健康和生产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寄生虫病主要是由寄生虫引起的,包括原虫、线虫、吸虫和蠕虫等多种寄生虫,它们会寄生在牛羊的体内,危害它们的生长和健康。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牛羊寄生虫病,我们需要对其防治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一、疫病的病因和流行病学牛羊寄生虫病主要是由寄生虫引起的,这些寄生虫主要生活在牛羊的胃肠道内。
常见的寄生虫包括钩虫、蛔虫、旋毛虫等,它们会影响牛羊的消化吸收功能,造成牛羊的营养不良、生长缓慢、精神萎靡等临床症状。
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粪口传播、草料传播和虫传播,特别是在草原地区,牛羊吃了被寄生虫污染的草料后容易感染寄生虫病。
二、传统防治方法的局限性传统的牛羊寄生虫病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驱虫剂治疗和环境卫生管理。
驱虫剂治疗是指使用驱虫剂对牛羊进行定期除虫,以杀灭体内的寄生虫;环境卫生管理是指加强牧场的卫生管理,减少寄生虫的传播和扩散。
传统的防治方法存在以下局限性:长期使用驱虫剂容易导致寄生虫对驱虫剂产生抗药性,降低驱虫剂的效果;环境卫生管理可以减少寄生虫的传播,但无法完全根除寄生虫,无法达到根治的目的。
三、现代防治技术的应用为了解决传统防治方法的局限性,现代畜牧业已经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牛羊寄生虫病防治技术。
最主要的包括:1. 疫苗预防: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研制牛羊寄生虫病疫苗,可以有效地提高牛羊的抗病能力,减轻疫病对牛羊的危害。
疫苗预防具有长效、安全、经济等优势,是牛羊寄生虫病防治的重要手段。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寄生虫的生物特性,通过放养天敌和寄生虫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减轻害虫对牛羊的危害。
生物防治具有环保、不易产生抗性等优势,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3. 抗药性管理:在使用驱虫剂的合理使用不同种类的驱虫剂,避免寄生虫对某一种驱虫剂产生抗药性。
定期进行驱虫剂的轮换使用,也能有效减少寄生虫对驱虫剂的抵抗。
畜禽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信息来源:网络发布日期:2007-11-29 16:49:00 浏览次数:273
各种家畜家禽寄生虫病严重地危害着家畜和人类的健康,严重地危害着畜牧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而寄生虫因种类繁多、分布广、各地自然条件等不同,因而防治寄生虫病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所以防治家畜寄生虫病必须贯彻以“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必须掌握寄生虫的发育规律和流行规律,采取必要的综合性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家畜和人类的健康,减少经济损失,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1、驱虫
驱虫要掌握不同种类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和感染途径选择最佳驱虫时间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有效、可行的驱虫。
在组织大规模驱虫工作时,应先作小群试验,在取得经验后,再全面展开,以防用药不当,引起中毒死亡。
所选用药物应考虑使用:广谱(最好一种驱虫药可以驱除多种寄生虫如对吸虫、绦虫、线虫等不同类型的寄生虫均可驱除的)、高效(经1~2次用药就能彻底驱除畜禽体内的寄生虫)、低毒(对畜禽有较小副作用,药物在畜禽体内残留量少、残留时间短、不污染环境的)、价廉、使用方便(在大群驱虫时方便的驱虫方法可以节省人力物力)。
同时,还应注意寄生虫产生抗药性,在同一地区,不能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的药物,应经常更换驱虫药的种类,或联合用药。
驱虫可分为治疗性驱虫和预防性驱虫。
1.1 治疗性驱虫旨在消灭已确诊的畜禽体内和体表的寄生虫,解除危害,使得患畜早日康复,而且消灭了病原,对健康畜禽也起到预防作用。
如果同时采取一些对症治疗和加强护理的措施,效果将会更好。
1.2 预防性驱虫多数畜禽寄生虫病都是呈慢性过程,常被人们忽视,使畜禽生产性能下降10%以上。
根据当地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应在还没有出现明显的症状或引起严重损失之前,及时组织定期驱虫。
驱虫过程中还应注意下列几点:
1.2.1 使用驱虫、杀虫药物要求剂量准确。
1.2.2 驱虫后对畜禽应加强护理和观察,必要时采用对症治疗,并及时解救出现毒副作用的畜禽。
1.2.3 先做小群驱虫试验,取得经验并肯定药效和安全性后,再进行全群驱虫。
2、粪便无害化处理
大多数寄生虫的虫卵、幼虫或卵囊是随着畜禽粪便排出体外,经一定时间的发育再次侵袭动物。
因此,加强粪便管理、避免病原扩散,对控制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非常重要。
在寄生虫病流行区,应将畜禽粪便,尤其是驱虫后的粪便集中起来,根据各地情况和习惯,结合农田积肥进行堆积发酵,生物热可使
温度上升到60~70℃,经2~3周就可杀死粪便中的虫卵;幼虫、卵囊,经处理的粪便一般3个月后即可作为农家肥用。
3、消灭中间寄主及切断传播媒介
消灭中间宿主(如螺蛳之类)或对其进行驱虫(如犬,猫)以切断传播媒介是防止传播寄生虫病的有效措施。
许多畜禽寄生虫(如吸虫、绦虫、棘头虫和部分线虫)在发育过程中都需要有中间寄主和传播媒介的参与。
用化学药品或生物学方法(培养中间宿主的天敌如养鸭、养鱼等)可以消灭中间宿主和切断传播媒介来控制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4、加强饲养管理与搞好环境卫生
在饲养畜禽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并适当在饲料中增加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和添加青绿饲料等,以提高畜禽抵抗寄生虫感染的能力;此外还应采取措施尽可能地保护畜禽不接触病原。
寄生虫病主要危害幼龄畜禽,在有条件时最好能将成年和幼龄家畜禽分开饲养,以减少幼畜禽的感染机会。
另外,还要对外地引进的畜禽要进行隔离检疫,确定无病时再合群,以避免当地本来没有的寄生虫病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