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总结 这首诗通过以亲人送别出征战士的场 面描写引入行人问答,由个人痛苦经历扩 展到全社会,由点到面,由现象到本质地 勾画出安史之乱前的一个历史时期里社会 的真实状况,再现了时代的苦难,层层深 入地揭示了苦难的根源,表达了人民强烈 的反战愿望。 基本结构:以送别出征战士的场面描 写开头,以行人答问为主体。 贯穿全文的主要感情是:怨愤
要求:要抓住这件事的几大要素,即时间,地 点,人物,前因,后果。
并说明全文的基调是怎样的?
唐玄宗天宝年间,唐王朝穷兵黩武。为 了和吐蕃继续作战,在长安一带大肆征兵, 造成老百姓生离死别的惨痛后果。
本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 发动“开边”战争, 而使人民深受其害。 诗人的情绪是怨愤的,这是全诗的基调。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 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 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 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 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诗史”“诗 圣”。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出征场面 生离死别 人民怨愤 “行人”答问 频繁征兵 超期服 役
战争危害 民生凋敝 兵民愿望 战场惨象 ——前后照应 层层递进
1.“行人”反问“长者”目的是为了陈述什 么内容? 战争对生产造成的危害,缺乏劳动力,使 得田园荒芜,生产凋敝。 2.战争给百姓造成了哪些危害? (1)大量伤亡。(2)生产凋敝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1.写什么内容? 叙述“关西卒”之苦,“行人”为自 己也为同伴们申诉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