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播路由协议
- 格式:ppt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58
windowsudp组播路由协议(一)
Windows UDP组播路由协议
概述
该协议旨在定义Windows操作系统中使用的UDP组播路由规则,以实现高效的网络通信。
功能特点
•支持UDP组播数据包的路由转发
•提供可配置的组播路由策略
•支持多播组的动态加入和离开
协议要求
为了正确使用该协议并确保网络通信的稳定性,以下要求需要被满足: - 操作系统必须支持UDP协议 - 操作系统必须支持组播功能- 网络设备必须支持组播功能
协议流程
1.操作系统启动时,加载组播路由表配置文件
2.操作系统监听组播数据包,等待接收
3.当接收到组播数据包时,操作系统判断数据包的目标组播地址是
否在路由表中
4.如果目标组播地址在路由表中,则将数据包转发至对应的网络设
备
5.如果目标组播地址不在路由表中,则丢弃数据包
6.如果有新的组播组加入或离开网络,操作系统根据配置文件更新
组播路由表
组播路由策略配置文件示例
以下为一份组播路由策略配置文件示例:
# 组播路由策略配置文件
# 路由规则1
- 组播组地址:
- 网络设备: eth0
- 转发模式: 无
# 路由规则2
- 组播组地址:
- 网络设备: eth1
- 转发模式: 收听
# 路由规则3
- 组播组地址:
- 网络设备: eth2
- 转发模式: 转发
结论
通过该协议,Windows操作系统可以实现UDP组播数据包的高效路由转发,从而支持多播网络通信。
组播路由策略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置,以满足各种网络环境下的需求。
组播路由协议包括igmp协议组播路由协议包括IGMP协议双方基本信息:委托方: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地址:___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委托对象: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地址:___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一、各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1. 甲方身份:组播路由服务需求方,需要由乙方提供相关服务。
2. 乙方身份:组播路由服务提供方,需要向甲方提供组播路由服务和协议。
3. 甲方权利:根据双方协议的约定,向乙方支付服务费,并获得乙方提供的组播路由服务。
4. 乙方权利:根据双方协议的约定,收取服务费,并根据甲方的需求,提供相关组播路由服务。
5. 甲方义务:支付乙方提供的组播路由服务费,并按照约定充分利用乙方提供的组播路由服务。
6. 乙方义务: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组播路由服务,并保证甲方的信息安全。
7. 履行方式:甲乙双方在协议中约定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等。
8. 服务期限:双方协议中约定的服务期限。
9. 违约责任:如果一方违反协议的约定,应当依据协议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二、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1. 甲方与乙方都必须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并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
2. 如果任何一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可能导致协议的解除。
三、明确各方的权力和义务1. 协议中明确了甲方与乙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协议的约定内容。
2. 双方必须严格按照协议约定行事,并致力于达成合作共赢的目标。
四、明确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1. 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愿的表达,并可以证明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 双方同意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自愿对协议内容进行履行,并承认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
五、其他1. 协议中未约定的事项,双方应妥善协商解决。
一、概述1、组播技术引入的必要性随着宽带多媒体网络的不断发展,各种宽带网络应用层出不穷。
IP TV、视频会议、数据和资料分发、网络音频应用、网络视频应用、多媒体远程教育等宽带应用都对现有宽带多媒体网络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挑战。
采用单播技术构建的传统网络已经无法满足新兴宽带网络应用在带宽和网络服务质量方面的要求,随之而来的是网络延时、数据丢失等等问题。
此时通过引入IP组播技术,有助于解决以上问题。
组播网络中,即使组播用户数量成倍增长,骨干网络中网络带宽也无需增加。
简单来说,成百上千的组播应用用户和一个组播应用用户消耗的骨干网带宽是一样的,从而最大限度的解决目前宽带应用对带宽和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
2、IP网络数据传输方式组播技术是IP网络数据传输三种方式之一,在介绍IP组播技术之前,先对IP网络数据传输的单播、组播和广播方式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单播(Unicast)传输:在发送者和每一接收者之间实现点对点网络连接。
如果一台发送者同时给多个的接收者传输相同的数据,也必须相应的复制多份的相同数据包。
如果有大量主机希望获得数据包的同一份拷贝时,将导致发送者负担沉重、延迟长、网络拥塞;为保证一定的服务质量需增加硬件和带宽。
组播(Multicast)传输:在发送者和每一接收者之间实现点对多点网络连接。
如果一台发送者同时给多个的接收者传输相同的数据,也只需复制一份的相同数据包。
它提高了数据传送效率。
减少了骨干网络出现拥塞的可能性。
广播(Broadcast)传输:是指在IP子网内广播数据包,所有在子网内部的主机都将收到这些数据包。
广播意味着网络向子网每一个主机都投递一份数据包,不论这些主机是否乐于接收该数据包。
所以广播的使用范围非常小,只在本地子网内有效,通过路由器和交换机网络设备控制广播传输。
二、组播技术1、 IP组播技术体系结构组播协议分为主机-路由器之间的组成员关系协议和路由器-路由器之间的组播路由协议。
组成员关系协议包括IGMP(互连网组管理协议)。
组播路由协议书甲方(发起方):[甲方全称]乙方(接收方):[乙方全称]鉴于甲方需要通过组播技术向乙方传输数据,乙方同意接收甲方的组播数据,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组播路由事宜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定义1.1 组播(Multicast):指一种数据传输方式,允许数据从单一源点发送到多个接收点。
1.2 组播路由协议:指用于在网络中确定组播数据传输路径的协议。
第二条组播路由协议的选用2.1 甲方选择[具体协议名称]作为本次组播数据传输的路由协议。
2.2 乙方同意使用甲方选定的组播路由协议,并确保其网络支持该协议。
第三条数据传输3.1 甲方负责提供组播数据源,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 乙方负责接收甲方的组播数据,并保证数据的接收质量。
第四条网络配置4.1 甲方应确保其网络配置符合组播路由协议的要求。
4.2 乙方应根据组播路由协议的要求,对网络进行必要的配置和优化。
第五条安全保障5.1 甲方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访问或篡改。
5.2 乙方应确保接收到的数据安全存储,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数据泄露。
第六条技术支持与维护6.1 甲方应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协助乙方解决组播路由协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6.2 乙方应负责其网络的维护工作,确保组播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第七条违约责任7.1 如一方违反本协议的任何条款,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第八条协议的变更与终止8.1 本协议的任何变更或补充,必须经双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确认。
8.2 如遇不可抗力或其他双方同意的情形,任何一方均可提前终止本协议。
第九条争议解决9.1 本协议在执行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提交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第十条其他10.1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0.2 本协议自双方授权代表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代表(签字):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年__月__日乙方代表(签字):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年__月__日。
组播路由建立了一个从数据源端到多个接收端的无环数据传输路径。
组播路由协议的任务就是构建分发树结构。
组播路由器能采用多种方法来建立数据传输的路径,即分发树。
组播路由也分为域内和域间两大类。
域内组播路由目前已经相当成熟,在众多的域内路由协议中,PIM-DM(协议独立组播—密集模式)和PIM-SM(协议独立组播—稀疏模式)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协议。
域间路由的首要问题是路由信息(或者说可达信息)如何在自治系统之间传递,由于不同的AS可能属于不同的运营商,因此除了距离信息外,域间路由信息必须包含运营商的策略,这是与域内路由信息的不同之处。
1、域内组播路由协议(1)PIM-DM(Protocol-Independent Multicast Dense Mode,PIM-DM)密集模式组播路由协议适用于小型网络。
一般说来,密集模式下数据包的转发路径是“有源树”——以“源”为根、组播组成员为枝叶的一棵树。
由于有源树使用的是从组播源到接收者的最短路径,因此也称为最短路径树(Shortest Path Tree,SPT)。
(2)PIM-SM(Protocol-Independent Multicast Sparse Mode,PIM-SM)密集模式采用的扩散—剪枝技术,在广域网上是不可取的。
在广域网上,组播接收成员相对稀疏,多采用稀疏模式。
稀疏模式默认所有主机都不需要接收组播包,只向明确指定需要组播包的主机转发。
为了使接收站点能够接收到特定组的组播数据流,连接这些站点的组播路由器必须向该组对应的“汇聚点”RP(Rendezvous Point)(汇聚点需要在网络中构建,是一些虚拟的数据交换地点)发送加入消息,加入消息经过一个个路由器后到达根部,即汇聚点,所经过的路径就变成了共享树的分支。
稀疏模式协议先将组播报文发送到汇聚点,再沿以汇聚点为根的组员为枝叶的“共享树”转发。
为了避免共享树的分支由于未更新而被删除,稀疏模式组播路由协议通过向分支周期性地发送加入消息来维护组播分布树。
组播路由协议组播路由协议(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是一种网络协议,用于支持组播传输,将数据从一个源节点传输到多个目的节点。
组播路由协议通过建立一棵组播树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其中源节点作为根节点,目的节点作为叶子节点。
组播路由协议有多种类型,常见的包括DVMRP、IGMP、PIM和MOSPF等。
每种协议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其中,Distance Vector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DVMR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组播路由协议。
它使用了类似于BGP的距离矩阵来选择最佳的路径,并通过向邻居节点广播消息来更新路由表。
DVMRP适用于小型网络,但在大型网络中可能产生大量的控制消息。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IGMP)是一种用于在主机和组播路由器之间交换组播组信息的协议。
它允许主机加入和离开组播组,并向路由器报告组播组成员。
IGMP采用了查询-报告机制,通过查询消息和报告消息来维护组播组的成员关系。
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PIM)是一种独立于底层网络的组播路由协议。
它可以与各种底层网络协议一起使用,如IP、ATM和Frame Relay等。
PIM使用了两种模式:稠密模式(Dense Mode)和稀疏模式(Sparse Mode)。
稠密模式适用于具有大量组播组成员的网络,而稀疏模式适用于成员分布较不密集的网络。
Multicast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MOSPF)是一种基于OSPF协议的组播路由协议。
它通过向OSPF协议添加组播扩展来支持组播传输。
MOSPF使用与OSPF相同的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和最短路径树(SPF)算法来计算最优的组播路径。
无论是哪种组播路由协议,其基本目标是找到一条最佳的路径,以最小的开销实现数据的组播传输。
组播相关:一、组播协议体系:1)组成员关系协议包括IGMP(互连网组管理协议);2)组播路由协议分为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及域间组播路由协议;3)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包括MOSPF,CBT,PIM-SM、PIM-DM、DVMRP等协议;4)域内的组播协议又分为密集,与稀疏模式的协议。
DVMRP,PIM-DM,MOSPF属于密集模式,CBT,PIM-SM属于稀疏模式。
5) 针对域间组播路由有两类解决方案:短期方案和长期方案。
短期方案包括三个协议MBGP/MSDP/PIM-SM:MBGP(组播边缘网关协议),用于在自治域间交换组播路由信息;MSDP(组播信源发现协议),用于在ISP之间交换组播信源信息;以及域内组播路由协议PIM-SM长期方案目前讨论最多的是MASC/MBGP/BGMP,它建立在现有的组播业务模型上,其中MASC实现域间组播地址的分配、MBGP在域间传递组播路由信息、BGMP完成域间路由树的构造。
此外还有一些组播路由策略,如PIM-SSM(特定信源协议无关组播)等,建立在其它的组播业务模型上。
目前仅短期方案MBGP/MSDP/PIM-SM是成熟的,并在许多的运营商中广泛使用。
6)同时为了有效抑制组播数据在链路层的扩散,引入了IGMP Snooping、HGMP,HMVR,RGMP,GMRP等二层组播协议。
名词解释:组播路由协议有距离矢量组播路由协议(DVMRP)、协议无关组播-密集模式(PIM-DM)、协议无关组播-稀疏模式(PIM-SM)、开放式组播最短路径优先(MOSPF)、有核树组播路由协议(CBT)IGMP协议简介: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因特网组管理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负责IP组播成员管理的协议。
它用来在IP主机和与其直接相邻的组播路由器之间建立、维护组播组成员关系。
IGMP不包括组播路由器之间的组成员关系信息的传播与维护,这部分工作由各组播路由协议完成。
路由器组播协议书甲方(服务提供方):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服务接收方):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拥有提供路由器组播服务的能力,乙方需要使用甲方提供的路由器组播服务以满足其业务需求,双方本着平等互利、诚实信用的原则,经过友好协商,就路由器组播服务事宜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服务内容甲方同意向乙方提供路由器组播服务,包括但不限于IP多播地址分配、组播路由协议支持、组播流量管理等。
第二条服务期限本协议服务期限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年____月____日。
第三条服务费用乙方应按照双方约定的费用标准向甲方支付路由器组播服务费用。
具体费用标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条付款方式乙方应于本协议签订之日起____天内,向甲方支付首期服务费用。
后续服务费用应在每____个月的第____日前支付。
第五条服务保证甲方保证所提供的路由器组播服务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保证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六条技术支持与维护甲方应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维护服务,确保乙方正常使用路由器组播服务。
第七条保密条款双方应对在本协议履行过程中知悉的对方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予以保密,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披露。
第八条违约责任如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第九条争议解决因本协议引起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任何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可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条协议的变更和解除本协议的任何变更和解除均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并经双方授权代表签字盖章后生效。
第十一条其他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协商解决。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授权代表(签字):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授权代表(签字):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协议书到此结束,以下无正文)。
第1章组播概述1.1 组播定义单播、组播、广播是计算机网络上三种基本的通信方式。
单播是相互感兴趣的主机双方进行通信的方式,主机不能接收对其不感兴趣的其它主机发送的信息,属于点对点通信。
广播是主机向子网内所有主机发送信息,子网内所有主机都能收到来自某台主机的广播信息,属于点对所有点的通信。
组播则介于两者之间,是主机向一组主机发送信息,存在于某个组的所有主机都可以接收到信息,属于点对多点通信。
从这个意义上讲,广播可以认为是组范围最大化的组播。
当然,二者还是存在显著区别的:首先,广播被限制在子网内,不会被路由器转发。
其次,主机被默认为是接收者,而组播方式则需要主机主动加入。
解决点到多点的通信,可以通过单播和组播方式实现。
单播可以通过建立多个点对点的连接来达到点对多点的传输。
这种方式将在源点(服务器)与各个接收点建立连接,从服务器开始,就将有多份数据流分别流向分散的接收点。
这种方式将加重服务器的负荷,增大对服务器性能的要求;同时还在网络中造成大流量,从而增加网络的负载,导致网络拥塞。
组播则不然,发送方仅发一份数据包,此后数据包只是在需要复制分发的地方才会被复制分发,每一网段中都将保持只有一份数据流。
这样就可以减轻服务器的负担,节省网络带宽。
接下来,看看在哪些环境适合使用组播技术。
本课程只介绍IP实现的组播。
1.2 组播应用IP组播最早的应用是音频/视频会议。
但音频/视频会议只是众多IP组播应用之一。
除此之外,还包括数据分发,实时数据组播,以及游戏和仿真应用等。
一些出色的IP组播,用于多媒体会议的工具最先在UNIX环境下被开发出来。
这些工具允许通过IP组播实现多对多的音频/视频会议。
除音频与视频工具之外,还有基于UNIX的白板工具被开发出来,它允许用户共享公共的电子白板。
但是由于带宽和工作站、路由器处理能力的限制,最后只有音频会议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音频会议和基于IP组播的数据共享应用相结合(如先前提到的白板工具),提供了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多媒体会议系统,而它并不消耗很多的带宽,同时这也适用于网络教学。
PIM协议分析组播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与应用PIM协议(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是一种用于实现组播路由的协议。
它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互联网上的组播通信问题。
本文将分析PIM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组播路由中的应用。
一、PIM协议的工作原理PIM协议是一种基于源的组播路由协议,主要用于构建组播树并实现组播数据的传输。
在PIM协议中,有两种重要的角色:组播源和组播接收者。
首先,组播源负责产生并发送组播数据。
当组播源发送组播数据时,它将该数据通过本地接口传递给PIM进程。
PIM进程将根据网络情况和配置信息,决定选择哪条出局口进行数据传输。
其次,组播接收者是指希望接收组播数据的主机。
组播接收者通过在组播组上加入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兴趣。
当接收者加入了组播组后,PIM协议将自动为其建立一条到源的最佳路径,以便接收组播数据。
PIM协议主要有两种模式:稠密模式(dense mode)和稀疏模式(sparse mode)。
稠密模式适用于组播数据较为密集的情况,而稀疏模式适用于组播数据较为稀疏的情况。
在稠密模式中,PIM协议使用洪泛(flooding)的方式来传递组播数据。
当组播源发送组播数据时,PIM协议将该数据通过所有接口传递给邻居路由器,邻居路由器再转发给它们的邻居,以此类推。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简单直接,但是在网络中会造成大量的冗余传输。
在稀疏模式中,PIM协议使用树状结构来传递组播数据,树的根节点是组播源,叶节点是组播接收者。
在建立组播树时,PIM协议使用了Rendezvous Point(RP)机制。
RP是组播树的核心节点,负责维护组播会话的状态,并指导组播数据的传输路径。
当组播源发送数据时,它会通过RP将数据传递给其他路由器,然后再由这些路由器传递给组播接收者。
稀疏模式可以减少冗余传输,提高网络效率。
二、PIM协议的应用PIM协议在组播路由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介绍PIM协议在几个方面的具体应用。
组播路由协议组播路由协议是用于支持组播传输的网络协议,它们允许网络中的多个主机共享相同的数据流。
组播路由协议通常用于视频会议、流媒体和在线游戏等应用中,能够有效地减少网络流量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在组播通信中,数据包只需在网络上传输一次,然后被路由器复制并发送到所有的接收者。
这种方式与单播和广播通信相比,能够显著减少网络带宽的占用,因此在大规模数据传输和多播会话中非常有用。
常见的组播路由协议包括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PIM (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和MSDP(Multicast Source Discovery Protocol)等。
IGMP协议用于主机和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以便路由器知道哪些主机对特定组播组感兴趣。
PIM协议则用于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以便它们能够有效地转发组播数据包。
而MSDP协议则用于在不同的组播域之间传递源信息。
IGMP协议是组播路由协议中最基本的一环,它允许主机向所在的局域网路由器表明自己对哪些组播组感兴趣。
一旦路由器收到主机的加入请求,它就会向其他路由器发送消息,以便它们也能够知道这个组播组的存在。
PIM协议则负责在不同的路由器之间传递组播数据包,确保它们能够有效地到达所有的接收者。
MSDP协议则用于在不同的组播域之间传递源信息,以便它们能够相互通信和传输数据。
在实际网络中,组播路由协议的选择和配置非常重要。
不同的协议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需要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正确的配置和管理也能够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减少网络故障和安全风险。
总的来说,组播路由协议在网络通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有效地减少网络流量,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同时也能够支持大规模的数据传输和多播会话。
因此,在构建和管理网络时,需要充分考虑组播路由协议的选择和配置,以便实现更高效、更稳定的网络通信。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组播技术概述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组播技术概述引导语;组播技术指的是单个发送者对应多个接收者的一种网络通信。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组播技术概述,欢迎阅读!1.IP组播的概念和特点单播(Unicast):是现在通常所采用的传播方式,基本特点是一对一地传输数据。
广播(Broadcast):是由路由器或交换机将同一信息包无条件地发往每一条分支路径,由接收方自行决定是接收还是丢弃。
组播(Multicast):允许一个或者多个发送方发送单一数据包到多个接收方的网络传输方式。
原理是不论组成员的数量是多少,数据源只发送一次数据报,且组播采用组播地址寻址。
2.组播技术基础(1)IP组播地址IPv4的地址类型有5种,分别是A、B、C、 D、E。
其中A、B、C为单播地址,D为组播地址,E为保留地址。
组播地址的范围为:224.0.0.0~239.255.255.255。
(2)组播的相关协议根据协议的作用范围,组播协议分为:主机和路由器之间的协议,即组播组管理协议以及路由器和路由器之间的协议,主要是各种路由协议。
目前,组管理协议包括:Internet组管理协议(Intem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IGMP)和Cisco专用的组管理协议(CGMP)。
组播路由协议又分为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和域间组播路由协议。
①IP组播管理协议。
组管理协议(IGMP)运行于主机与主机直接相连的组播路由器之间。
IP组播管理协议实现的.功能:一方面,主机通知本地路由器希望加入并接收某个特定组播组的信息;另一方面,路由器通过IGMP协议周期性地查询局域网内某个已知组的成员是否处于活动状态,实现所连网络成员关系的收集与维护。
②IP组播路由协议。
组播路由协议建立和维护路由表,是IP组播协议体系中最核心的功能。
IP组播管理协议由源地址、组地址、入接口列表和出接口列表组成。
一个组播数据包只有当匹配源地址和组地址,且从入接口到达时,才算是完全匹配一条路由。
路由器组播协议书路由器组播协议(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是一种网络协议,用于在互联网中实现组播功能。
组播是一种多对多的通信形式,它允许数据包从一个源节点发送到一组目标节点。
相比于单播(点对点)和广播(一对多)通信,组播可以在网络中减少数据包的传输量,提高网络效率。
路由器组播协议定义了路由器之间如何协同工作,以实现组播功能。
路由器组播协议有多种类型,包括DVMRP(Distance Vector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PIM(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协议的特点和原理。
DVMRP是一种最早的路由器组播协议,它基于距离矢量路由算法,通过维护每个目标组播组的树形结构来实现组播功能。
DVMRP协议使用TTL(Time to Live)字段来控制组播数据包的传输范围,每个路由器都根据收到的组播数据包创建或维护一棵组播树,并使用路由表来决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
DVMRP协议的缺点是在大规模网络中的扩展性较差。
PIM协议是一种较新的路由器组播协议,它与具体的单播路由协议无关,可以与任何单播路由协议配合使用。
PIM协议采用分层的组播模型,根据网络中各个路由器上的组播组成员关系,构建组播分发树。
PIM协议分为密集模式(PIM-DM)和稀疏模式(PIM-SM)两种工作模式,根据网络中组播的密度选择合适的模式。
在PIM-SM模式下,网络中仅有一部分路由器作为组播组的转发节点,其他路由器只需在需要时加入组播树。
IGMP协议是一种在主机和路由器之间交互的协议,用于管理主机对组播组的成员关系。
主机通过发送IGMP报文给路由器,告知它们对特定组播组的兴趣,路由器据此来决定是否转发组播数据包。
IGMP协议定义了三种报文类型:成员查询、成员报告和成员离开。
组播主机之间采用的通信协议组播(Multicast)是一种在网络中一对多通信的方式,它可以实现一次传输多个数据包给特定的一组主机。
在组播通信中,主机通过采用特殊的通信协议进行数据的组播和接收。
本文将介绍组播主机之间常用的通信协议,包括Internet组管理协议(IGMP)和组播路由协议(PIM)。
一、Internet组管理协议(IGMP)Internet组管理协议(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简称IGMP)是组播通信中用于管理主机和路由器之间的组播组成员关系的协议。
它使得主机可以通过向路由器发送IGMP报文,表明自己希望加入或离开某个组播组,从而实现组播数据的传输。
IGMP的工作原理如下:当一个主机要加入或离开一个组播组时,它会发送IGMP报文给所连接的路由器。
路由器收到报文后,会根据其中的信息,更新自己的组播组成员表。
这样,路由器就知道哪些主机属于哪个组播组,从而能够正确地转发组播数据。
IGMP报文的格式包括报文类型、报文校验和、组播组地址等字段。
其中,报文类型指示了该报文是加入组播组还是离开组播组,组播组地址指明了加入或离开的组播组的地址。
通过这些字段,IGMP实现了组播通信中的成员管理。
二、组播路由协议(PIM)组播路由协议(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简称PIM)是用于实现组播数据在网络中的路由转发的协议。
PIM协议主要分为两种模式:稠密模式(Dense-mode)和稀疏模式(Sparse-mode),根据网络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模式。
稠密模式适用于网络中组播组成员较多的情况。
在稠密模式下,路由器会广播组播数据,即使没有任何主机要接收。
这样可以确保组播数据能够到达每一个主机,但会产生大量的冗余数据。
稠密模式使用的PIM协议是PIM-DM。
稀疏模式适用于网络中组播组成员较少的情况。
在稀疏模式下,路由器只有在有主机要接收组播数据时,才会转发组播数据。
常用组播路由协议配置方法1 IGMP协议配置1.1 IGMP基本设置1.1.1配置路由器加入到一个组播组:# 将VLAN 接口VLAN-inteface10 包含的以太网端口Ethernet 0/1 #225.0.0.1。
[Quidway-Via n-i nteface10] igmp host-joi n 225.0.0.1 port Ethernet 0/11.1.2控制某个接口下主机能够加入的组播组igmp group-policy acl-nu mber [ 1 | 2 | port { in terface_type in terface_ num |in terface_ name } [ to { in terface_typein terface _nu m|i nteface_ name }]]【例如】#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 2000[Quidway] acl number 2000[Quidway-acl-basic-2000] rule permit source 225.0.0.0# 指定VLAN-inteface10 上满足acl2000 中规定的范组,指定组的[Quidway-Vla n-in terface10] igmp group-policy 2000 21.1.3 IGMP版本切换igmp version { 1 | 2 }# 在VLAN 接口VLAN-inteface10 上运行IGMP 版本1。
[Quidway-Vla n-i nteface10] igmp vers ion 11.1.4 IGMP查询间隔时间:默认60sigmp timer query sec onds#将VLAN-inteface2 接口上的主机成员查询报文发送间隔设置为[Quidway-Vla n-i nteface2] igmp timer query 1501.1.5 IGMP查询超时时间:默认为2倍的查询间隔时间igmp timer other-querier-prese nt#配置Querier 的存活时间为300秒[Quidway-Vla n-i nteface10] igmp timer other-querier-prese nt 3001.1.6 IGMP查询最大响应时间:默认为10sigmp max-resp on se-time sec onds#配置主机成员查询报文中包含的最大响应时间为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