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南发展新机遇——海南港口物流发展思考

海南发展新机遇——海南港口物流发展思考

海南发展新机遇——海南港口物流发展思考
海南发展新机遇——海南港口物流发展思考

海南发展新机遇

——海南港口物流发展思考摘要:就目前海南港口情况来看,港口资源整合是势在必行之举。本文对资源整合和港口联盟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然后提出港口物流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资源整合;港口物流

目录

发展海南港口物流的重大战略意义 (2)

有利于发挥海南的区位和比较优势 (2)

有利于维护南海的主权和进一步开发 (2)

有利于推动西南沿海经济的发展 (2)

海南港口资源整合分析 (3)

合则共利分则互搏 (3)

打造泛北部湾国际航运中心 (3)

实例: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负责人谈海口港与洋浦港整合 (4)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4)

两港重组意义重大 (5)

目标是整合全省港口 (5)

港口联盟分析 (6)

打造港口联盟的现实意义 (6)

海南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建议 (6)

发挥政府职能,引导市场秩序。 (6)

制定海南港航物流人才培养战略规划。 (7)

加强港口资源整合。 (7)

扩大内外开放程度,提升国际知名度。 (7)

结语 (7)

海南港航企业长期存在着港口功能重叠、港口管理体制分散、港口建设和经营“小、散、弱”现象突出、区域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聚力发展现代化大型港口集团,打造海南港航的“航母”级企业正当其时、得其所。只有集聚发展,才能大力提升海南港航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其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促进临港工业的发展,增强港口经济的对外辐射能力,带动腹地经济的发展。

深化改革就是要促进资源要素合理配置,进而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海口港和洋浦港定位相同、区位相近,双方从互相拆台、竞相削价、恶性竞争,到打破区域条块划分,坚持全省一盘棋,从“互相削弱”走向“互补合作”,这既能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又能通过区域重组优化布局、协同发展,产生集聚效应,进而实现规模经济,解“内忧”、除“外患”。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破除制约海南发展的障碍和瓶颈。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处理好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的关系,要善于凝聚发展共识,善打“组合拳”,形成发展合力。打好“组合拳”,就要求“拳拳相扣”,这就要我们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也要扩大对内开放,让不同地区、不同形态的企业公平获得准入机会和各种并购所需资源,通过更广泛、更灵活地进行股权或资源组合,壮大经济实体,进而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海南与岛外经济联系是通过海运和航空运输实现的,自1975 年至今的35 年间,海运承担了99%以上的货物运输周转量及40%以上旅客运输量。其中, 2010 年,海南港口水运完成了897. 6 亿吨公里的货物运输周转量,空运完成量仅为5. 6 亿吨公里。可见,港口物流是海南进出岛货物贸易的命脉,直接关系到海南与岛外贸易及海南经济的发展。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形成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运作,海南如何寻求机遇,发挥优势,发展港口物流业,是海南经济和港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今年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运作。作为我国最接近东盟国家的省份,海南在自贸区的建设过程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何抓住这些机遇,充分利用自身条件:背靠大陆,开拓东南亚市场;面向东南亚,发展港航物流业,是海南港航物流发展过程中必须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发展海南港口物流的重大战略意义

早在2008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就明确指出了海南新时期下的发展方向:以洋浦开发区为龙头,努力打造面向东南亚及东盟等地的国际区域性航运枢纽物流中心和出口外向型加工基地。近几年来,海南的航运枢纽物流中心的战略地位越发重要,这对提升海南经济发展,提高海南人民生活水平,推进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维护南海国家主权和利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这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有利于发挥海南的区位和比较优势

作为岛屿型经济区域,海南对外依存性较强,原材料、市场两头在外,物流成本昂贵。若无强力的运输通道保驾护航,经济发展就受到先天掣肘。但是海南作为一个四面环海的城市,海运的发达和航线的密布,具有发展航运物流业的先天优势。航运物流作为第三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海南省长远发展的立足之本,也是发挥海南省外向型经济的重要载体,航运物流的发达,对于其他行业,诸如加工、港口贸易等方面都有推进作用,对优化海南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大有裨益。

有利于维护南海的主权和进一步开发

海南临近南海,将海南建立成国际区域性航运枢纽物流中心,进一步加强对南海的开发大有帮助。海南航运物流的发展,可以及时地对南海的油气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同时,加大对海南航运的投入,也能更好地维护我国南海的国家主权,维护我国在南海的根本利益。

有利于推动西南沿海经济的发展

海南省与我国多个省份仅是“一海之隔”,海南处在泛珠三角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和东南亚经济区的交点处,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对于推进国家对外开放政策进一步深化作用。海南航运物流的发展,必将与周边省份和其他国家的合作越加紧密,这无疑会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海南港口资源整合分析

海南应该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角度考虑整合资源,利用港口群的自然属性,使港口间互相协作,功能互补,化解结构性矛盾,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功能、多类型的港口综合体,形成海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一是已建和将建的港口要充分发掘自身的优势,凸显差异化优势。如海口港主要用于客运、杂货、邮轮,洋浦港主要作为油码头,八所港和铺前港主要用于运输矿沙,三亚港主要用于邮轮和客运。二是加强港口间的联合,在业务管理、腹地合作、环境保护、营销及市场调查、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合作,统一港口政策和统一使用有限的资源、充分地发挥群体优势。三是加强港口与其他物流企业( 船公司、铁路、仓储企业等) 的联盟,像香港、鹿特丹、洛杉矶等港口那样以土地出租的形式吸引班轮公司投资经营,促进班轮公司形成自己的集装箱专用码头,并且由专业性的港口作业服务企业并与班轮公司联合经营,提高效率,满足班轮个性化的需求。

随着打造面向东南亚航运中心枢纽、区域经济合作示范区和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思维日益清晰,海南沿海港口资源整合大势所趋。今年年初,海口、洋浦两大港口签署港口资源整合合作协议,到2020 年,海南将建成完善的航运枢纽基础设施,完善以洋浦港、海口港为双核的枢纽港,以八所港、三亚港、清澜港为重要港口的布局,形成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合则共利分则互搏

海南港口众多,全省沿海港口泊位已超140 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3 个。“海口和杨浦两港相距150 公里,海口港将洋浦港视为竞争对手,后者又将八所港视为发展掣肘。”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周文雄说。港口众多是发展海上物流的基础强项;但在全省经济尚不发达、货源紧张情况下,众多的港口集中分布在一个3.54 万平方公里的海岛上,协调不当很可能带来负面效果。合则共利,分则难免互搏,这是目前海南港口的发展态势。

打造泛北部湾国际航运中心

“整合后的海南港口将成为依托内陆省份,面向东南亚的航运枢纽、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中心,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北部湾区域重要国际航运中

心和资源配置中心。”这是海南对两港整合未来的预期。

据介绍,整合后的海口港和洋浦港,将形成在北部湾区域乃至南海领域内具有竞争力的龙头港口,在巩固海南港口集装箱量稳步增长的基础上,逐渐成为环北部湾乃至华南地区的集装箱枢纽港。按照这个目标,海南省港航局给出了明确的推进计划:首先成立两港合作公司,经营海口港集装箱、散杂货业务和小铲滩码头业务,并以此为平台,为整合全省的港口资源做准备;其次,海口市将注资8 亿元支持港口整合,这些资金将全部用于整合后新公司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在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同时,在人才、资金等方面支持洋浦小铲滩码头建设;第三,重新思考海口、洋浦两港未来发展规划,包括集装箱码头的布局、港口开发的优先顺序等。

同时,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已经着手开展海口港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快开展三沙市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港口设施规划工作,并研究制定海南“海上丝绸之路”交通运输规划,加快建设面向东南亚的航运枢纽和物流中心。

实例: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负责人谈海口港与洋浦港整合

海南港航和洋浦控股两家频频双向调研、考察、商谈,加速进行整合大计。这都源于1 月29 日的“一纸婚书”——在海口市和洋浦经济开发区主要负责人见证下双方签订的“海口港-小铲滩码头”合作协议书,这让相距75 海里的海南两大港口开始顺利牵手,正在走出“内耗”困境,携手迈向海南港航经济更美好的明天。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目前,我省港口功能重叠,重复建设,岸线使用率低。”该负责人说,我省港口管理体制过于分散,港口建设和经营“小、散、弱”现象突出,港口间尚未形成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局面,相邻港口之间为争夺经济腹地,在港口经营上相互排斥,集装箱市场竞争激烈,现代化大型港口集团尚未形成,我省港口在全国沿海港口和北部湾地区的竞争力不强。

以海口港和洋浦港为例,两大港口的海上距离只有75 海里,都将未来发展方向定位为区域性枢纽港。一方面两港都在进行新一轮的建设投资,通过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港口同质化发展;另一方面互相削价、互相竞争集装箱量,经济效

益得不到显现。并且,防城、北海、钦州、湛江等港口的规模、吞吐量扩展迅速,给我省的港口经营形成强大压力。为优化全省港口布局,提高港口企业运营水平,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发挥我省港口集聚效应,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先对琼北地区港口资源进行整合,进而整合全省的港口资源”的思路。海口、洋浦双方都对港口资源整合给予认同,并积极推进。“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改革,打造海南港航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区域对外竞争力。”该负责人说。

两港重组意义重大

“从当前港口发展趋势和海南港口整合现状看,港口资源重组势在必行,好处多多。”该负责人分析说。通过港口资源整合,可减少港口间的重复建设,确保港口泊位按布局规划科学建设,有效避免港口间同质化竞争,实现规模经济,还有利于发挥各港的综合优势。

港口整合还能促进临港工业的发展,增强港口经济的对外辐射能力,带动腹地经济的发展。在功能规划上,形成集装箱、散杂货、铁矿石、煤炭、石油化工的合理运输体系,提高整体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通过港口资源整合,有利于合理利用有限的岸线资源。”该负责人认为,通过对全省岸线使用情况的全面调查,根据岸线的禀赋条件,结合港口、产业和城市的发展,统筹好岸线利用方案,并加快出台相关促进岸线调整政策措施,实现各港区的科学布局和合理分工,促进集约、高效利用岸线资源,提高港口码头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程度。

目标是整合全省港口

此次协议只是双方合作第一步;下一步将把整合范围扩大到洋浦的国投港区;然后是琼北乃至全省其他港口,让海南港航业最终成为一个整体,走出海南,直面全国乃至国际竞争。“小铲滩码头项目已累计完成总工程量的90%,我们正在商谈小铲滩码头开港的准备工作及如何加快小铲滩码头后期建设。”小铲滩码头项目负责人姜华说。今天的洋浦湾畔,这个投资20多亿元,新建 3 个5 万吨级多用途泊位的码头正在进行紧张的后期建设中。

港口联盟分析

目前,海南拥有137 个港口泊位,这其中包括33 个万吨级以上的深水泊位,已实现了“四方五港”发展战略布局。海南港口众多,纵然是优势,是发展海上物流的基础强项。但在全省经济尚不发达、货源相对紧张情况下,众多的港口集中分布在一个3.4 万平方公里的海岛上,若协调不当反而可能带来一定负面效果。因此,走向竞合、促进共赢是海南港口群提升整体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打造港口联盟的现实意义

优化功能配置,提高港口利用率。港口联盟可根据各个港口功能优势和地域位置,制定有效的港口行业发展战略,实施有计划的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对不同类型业务进行合理分配,充分利用现有港口各项资源,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

减少恶性竞争,规范行业秩序。港口联盟所制定统一经营方针,能让各港口根据自身码头运营能力及地理优势,对同一腹地内的业务各司其职、规范经营,有利于港口间友好协商、和谐相处和行业健康发展,实现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整合优势资源,提升区域市场竞争力。作为我国最大经济特区,海南岛地处东亚国际海运航线的中心位置,其在北部湾经济圈和泛珠三角经济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理优势。然而,海南港口产业相对劣势,腹地经济支撑相对乏力,必须整合现有资源,运用港口联盟的模式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功能、宽区域的港口综合体,提升竞争力。

海南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建议

发挥政府职能,引导市场秩序。

港口联盟由不同地区港口所组成,为了避免地域分割和当地政府的过

度干预,须在全省层面上制定统一的发展战略机制,规范市场秩序,使

发展平台更透明化、公开化、公平化,促进港口之间多层次合作,正确

的引导和约束其经营行为。除此之外,政府还应积极筹建专业化的港口

服务中心以解决港口联盟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加强各港口的合作交流。

制定海南港航物流人才培养战略规划。

通过专业设置、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等多种方式,为海南港航物流发

展提供高素质人才。一方面吸引本土优秀人才留在海南,另一方面大

力吸引岛外的优秀人才来海南创业工作,尤其可以吸引一些相关行业

的高级退休人员来海南发挥余热。此外,还可以在海南大学、职业交通

学校开设港口、航运、物流等专业,培养相关的港航人才。

加强港口资源整合。

一是凸显各港口异化优势,各港口依据战略规划和自身优势“各司其

职”。二是积极引导港航企业整合或组建港口企业战略联盟,加快我省

港口整体连片开发建设,尽快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港区。三是加快港口

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港口和下游企业的合作,促进港口纵向资源的整

合。

扩大内外开放程度,提升国际知名度。

要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利用经济特区政策和地理优势尝试合作建设跨

国“友好港”和跨境“互惠港”等,承接国际物流业务,参与全球产业

分工,提升海南港口整体国际化程度。要不断深化与泛北部湾、东南亚、

珠三角等地区的合作,加深中国-东盟博览会、泛北部湾论坛的合作层

次,从总体上提升海南港口的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知名度。

结语

在中国电子商务和物流业快速发展之下,海南物流业应变挑战为机遇化边缘为枢纽,从各方面提升港口物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发挥海南岛自身优势,促进海南港口物流的发展,从而推动海南的经济发展,提高海南人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 1 ] 单憬岗.打造海南港航业核心竞争力[N].海南日报,2014-3-11(A03)

[ 2 ] 陈涛. 海南港口资源整合,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N]. 中国交通报,2014-7-15(6) [ 3 ] 杨跃辉.海南洋浦发展港口物流的影响因素分析[J].琼州学院学

报,2009(12):18-19.

中国汽车物流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精)

中国汽车物流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近两年,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为汽车制造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汽车物流企业迅速崛起。这些汽车物流企业,在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的汽车下生产线后,将新下线车直接运送至各地区汽车销售商,对客户实现零公里承诺。由于汽车物流企业的出现,使社会分工更趋专业化,促进了汽车的流通。 我国汽车物流成本占汽车工业总产值的10%左右,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汽车市场汽车最终销量为938万辆,比2007年全年新车销售量提升约6.7%,其中乘用车销售达到675.56万辆,商用车265.49万辆。从企业来看,2008年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与上海通用,依旧拿下乘用车销量前三名次,另外,一汽丰田、东风日产、比亚迪、东风悦达起亚等企业的成长也愈来愈快,自主品牌之中比亚迪异军突起,而奇瑞汽车在2008年失去自主品牌的领袖地位,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依次为: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丰田、东风日产、奇瑞、广州本田、北京现代、吉利和长安福特,十家企业共销售327.89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65%。整体来说2008年的中国乘用车市,自主品牌占乘用车总销量的26%,明显低于2007年29%的水平。在经历了2005年至2007年汽车行业连续三年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之后,2008年增长趋势变缓,业界预估2009年汽车销量增长幅度将介于 5-6%之间。 一、中国汽车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一)中国汽车物流市场呈快速增长趋势 1、快速发展的汽车物流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物流市场规模效益扩大(其中物流外包市场规模已达600亿人民币,年增长率为20%以上,世界500强在华投资有90%的企业选择了物流外包)。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汽车消费迅速膨胀。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汽车产量为世界第四位。据有关专家预测,2010年我国家用轿车的保有量将达到1466万辆,至2020年达到

海南港口物流发展计划

* 1引言 1.1研究的背景 物流活动因产品交换开始出现,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地的货物运输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在所有物流活动中,港口物流活动占据很大的比例,对于海南省来说,海南省位于中国的南端,海南同时也是中国唯一一个位于热带的省份,海南在东面和南面分别和台湾、香港相邻,四面靠近港口,又属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区之内,与国际经济市场东南亚相接壤。海南省内沿海港口有大小港口数十处,在港口资源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利用港口发展物流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1.2研究的意义 对于海南乃至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港口物流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港口物流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海南以及全国的经济发展,同时解决了海南大量的人口就业上的问题。海南的港口数量相对较多,比较重要的包括海口港、三亚港 等,它们在物流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就海南主要港口的物流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在上述所阐述的有关于海南的发展问题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借鉴国内外在物流方面发展比较成功的经验。。通过本研究,找出影响海南省港口物流竞争力的提升因素和提出对策建 2海南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2.1海口港 海口港在海南岛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位于海南岛的北部海岸线。海南省通过海口港对外进行各种运输与海外贸易,通过海口港与多个国家建立贸易来往。除此之外,因为拥有优美的风景,海口港也是旅游胜地,每年游客往来量在

140万左右。海口港不单单指一个港口,他由马村港、秀英港、海口新港组成。明确的组成结构进而实行统一的规划与建设,统一来进行管理经营。因此取得了不断进步。在2014年时其集装箱的往来量达到了134.66万左右,比去年增长了15.2%。并且2015与2016年也有不断地增长。到2016年突破到140万标箱往来。如此快速的增长,达到了市政府指定的全年吞吐量的目标。因此货物的吞吐量在一个港口业务往来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只有货物吞吐量提高,才会带动与其有 关的行业的快速发展,比如物流业、修船业或者是临港工业的发展。可以以此来促进城市得到经济发展。因此在<海口港总体布局规划>中也明确表示,将会把海 口港作为中心以这个中心为焦点建设成为物流中心,肩负着带动全省的重要任务。 2.2洋浦港 洋浦湾与新英湾组成了现在的洋浦港,它位于东南亚的经济中心中,位置十分特别,处在八所港与海口港中间。西边是洋浦鼻,北边为洋浦村,白马井在其东部,正对着琼州海峡。洋浦港具有许多特点比如较高的水位与较少的泥沙,以及他的海陆分界线比较场,因此被称为“天然深水良港”。同时洋浦港也是国家一类的海岸开放口岸 在规划时将洋浦港划定为三个区域,分别为后水湾港区、洋浦港区以及神头港区。其中后水湾港区现在还未建造成。到目前为止,洋浦港可以提供码头泊位38个。在这些泊位中,有9个用于公共的码头作业,有七个是用来海南炼化,有九个用来金海浆纸、有四个为海南逸胜。 洋浦港是开发利用南海油气资源最近的临港工业基地且是石化炼油基地、造纸基地、海南的重点开发区,洋浦港将来可能成为连接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中国便捷式的深水港。神头港区建港项目有洋浦港油品码头及配套储运设施工程,包括1个30万吨级原油泊位、1个50000吨级成品油泊位,且随着海南炼化码头改扩建工程新增管道设施、新建3个5000吨级、2个10000吨级油品泊位。改扩建项目新增吞吐有能力约1500万吨级。海南液化天然气站线项目港口工程,包括1个液化天然气泊位,1个3000吨级散杂货泊位。这将会是洋浦港未来的发展的 好势头,且能大大提升洋浦港货物吞吐量乃至全省货物吞吐量。

港口经济发展思考与建议

关于***港口建设与管理的 思考与建议 港口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和优势资源,承担着服务区域 发展的重要使命。当前,***港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港口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已具备商港开通条件,今年年内将 实现港口开港运营和口岸开放验收。在新的发展机遇来临之时,面对港口体制机制不顺、港口重大战略及重要政策不明、港口现有航道等级不高及码头不大等诸多困难,我们更应该提振信心,努力发展港口经济。 一要有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信心。***港从建设起步转型发展为混合型商港,说明一切皆有可能。要摈弃等靠要的 思想,树立锐意进取意识,围绕港口的功能定位,坚持以港口为依托,以发展休闲旅游和冷链物流产业为载体,努力实现以港口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助推港口经济的良好格局,走出一条现代化生态型绿色港口发展之路。 二要有大树底下好乘凉的信心。在***港这棵大树边,为了达到加快发展的目的,按照“以资源换速度、以合作出效 益、推动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思路,着眼借力发展和长远发展, 当好配角,让渡部分利益,在合作中加快学习、培养人才、 壮大自己,目的是早日使自己成为项目开发、码头运营、产 业辐射、核心利益的实质掌控者。 三要有愚公移山的信心。***港近期规划可利用岸线长

***公里,远期仍有可观的岸线资源可供开发,还有港口后续填海造陆及后方土地资源为发展空间,因而没有理由担心***港因“先天不足”影响其可持续发展问题。要像愚公那样,瞄准目标,一直走下去,发挥好后发优势,做大做强做精,***港大有希望。 在发展原则方面,一是要坚持港区规划优先。要加快港 口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预留岸线和陆域纵深地带,满足港口建设、临港产业用地需要;二是要坚持港区资源整合。 按照***总体规划、***区域总体规划,依托***这个大通道,科学配置港区资源,突出主业、强化功能、错位发展; 三是要坚持口岸环境优化。完善港航服务功能,学习借鉴国内发达地区政府购买查验服务、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通关便利化最新做法,提高通关效率,规范审批环节和收费项目,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打造一流港区环境;四是要坚持港区互动发展。陆海统筹、一体发展,强化港口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冷链、水产加工及食品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在推进港口快速发展的同时,合理设置港区布局,优化港口货种结构,统筹兼顾和处理商港、产业、旅游的关系,保护港区生态环境,实现港区互促共赢发展。 在发展重点方面,一要加快泊位、航道等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港口建设的层次。同时,以港口为中心,加快集疏运体系建设。二要壮大发展冷链物流产业。按照港

2017年海南三十年经济发展分析报告

2017年海南三十年经济发展分析报告 2017年10月

目录 一、建省三十周年在即,南海明珠将迎新发展 (4) 1、经济飞速发展,第三产业成为新引擎 (4) 2、海南特区走过欣欣向荣的三十年 (6) 3、从“多规合一”,展望琼州美好蓝图 (8) 二、大建设:探索具有海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9) 1、基建先行,助力海岛腾飞 (9) 2、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特色小镇 (10) 三、大旅游:建设中国特色的国际旅游岛 (12) 1、因地制宜,构建美丽乡村旅游体系 (12) 2、从“点、线、面”入手,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 (14) 四、大生态:在绿水青山中建设美好新海南 (17) 1、不断加强生态环保立法,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17) 2、三亚经验:“双修”试点,恢复鹿城之美 (19) 3、海口经验:严抓生态修复,打造国际湿地城市 (20) 五、从最新政策,看未来海南方向 (23)

2018 年是海南建省和海南经济特区成立“双30周年”,进入而立之年,海南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围绕着“一点、两区、三地”的战略定位稳步发展。(“一点”即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两区”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改革创新试验区;“三地”即世界一流的海岛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热带特色产业基地、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及海上救援基地。)海南即将迎来“大建设、大旅游、大环保”的时代。 “三十而立”的海南经济再次腾飞可期: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海南建省和海南经济特区成立“双30周年”。在经历过去3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计划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2030年,国际旅游岛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范例,海南经济再次腾飞可期。 更多政策或可预期:近两年,海南省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生态领域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措施,将海南生态保护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未来期望通过具体措施,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把海南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确保海南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海南“大建设、大旅游、大生态”时代来临: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定位必将推动其未来“大建设、大旅游、大生态”的战略方向,环保生态政策和PPP 模式的推行将助力提升其发展潜力。2017 年海南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全面推动“百镇千村”工程,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同时

港口物流发展

港口物流发展 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是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 港口物流是多种物资、交通运输、服务资源的集合,或者说,港口物流是货流即“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汇集地,是各种物流作业的集中地,是多种物流设施和服务功能的集合。港口物流从纵向看,涉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以及为以上多个环节提供装备和配套服务的诸多领域;从横向看,港口物流服务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多个方面,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基础性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渗透力和带动效应。 (一)港口物流发展个例 一、深圳港 根据最新资料统计,2003年深圳海港五大集装箱码头继续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已取代上海成为全国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航空货运方面,与去年同期相比,深圳机场货邮行吞吐量累计数仍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势头,至7月末,机场货邮行吞吐量累计20.7万吨,同比增长15.77%。深圳港创造了新的深圳速度和国际港航界的奇迹,并紧紧带动着深圳的物流产业迈步向前发展。 深圳港口的迅猛发展主要体现在航线的扩展、吞吐量的增长和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三个方面。 航线的不断扩展大大开阔了深圳的物流范围,紧密了深圳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从市港务局提供的统计数据了解到,目前共有31家国际著名船公司来深圳落户,开辟近远洋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80余条,形成了连通五大洲、覆盖世界12大航区内各主要港口的国际班轮网络,平均每月靠泊343艘次。深圳港国际航线数量、航班密度均居国内领先水平,已跻身世界大港之列。以盐田港区为例,今年前十个月仅出入境国际航行船舶就超过一万三千航次,目前挂靠该港的国际环球班轮航线达到五十三条。深圳港不仅是我国第一个外国班轮公司开辟定期班轮航线的港口,也是目前我国远洋班轮航线最多的港口。 远洋物流的迅猛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港口吞吐量的急速上升是深圳物流产业物流产值提增的主要来源,也是物流业对外竞争的主要力量。今年1-10月集装箱吞吐量达868.6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升39.82%。港口专业人士预测,今年全港货物吞吐量将突破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000万标准箱。增长势头持续惊人,到2005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还将争取达到

海南港口物流发展

1 引言 1.1研究的背景 物流活动因产品交换开始出现,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地的货物运输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在所有物流活动中,港口物流活动占据很大的比例,对于省来说,省位于中国的南端,同时也是中国唯一一个位于热带的省份,在东面和南面分别和、相邻,四面靠近港口,又属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区之,与国际经济市场东南亚相接壤。省沿海港口有大小港口数十处,在港口资源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利用港口发展物流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1.2研究的意义 对于乃至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港口物流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港口物流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促进以及全国的经济发展,同时解决了大量的人口就业上的问题。的港口数量相对较多,比较重要的包括港、港等,它们在物流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就主要港口的物流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在上述所阐述的有关于的发展问题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借鉴国外在物流方面发展比较成功的经验。。通过本研究,找出影响省港口物流竞争力的提升因素和提出对策建

2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2.1港 港在岛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位于岛的北部海岸线。省通过港对外进行各种运输与海外贸易,通过港与多个国家建立贸易来往。除此之外,因为拥有优美的风景,港也是旅游胜地,每年游客往来量在140万左右。港不单单指一个港口,他由马村港、秀英港、新港组成。明确的组成结构进而实行统一的规划与建设,统一来进行管理经营。因此取得了不断进步。在2014年时其集装箱的往来量达到了134.66万左右,比去年增长了15.2%。并且2015与2016年也有不断地增长。到2016年突破到140万标箱往来。如此快速的增长,达到了市政府指定的全年吞吐量的目标。因此货物的吞吐量在一个港口业务往来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只有货物吞吐量提高,才会带动与其有关的行业的快速发展,比如物流业、修船业或者是临港工业的发展。可以以此来促进城市得到经济发展。因此在<港总体布局规划>中也明确表示,将会把港作为中心以这个中心为焦点建设成为物流中心,肩负着带动全省的重要任务。 2.2洋浦港 洋浦湾与新英湾组成了现在的洋浦港,它位于东南亚的经济中心中,位置十分特别,处在八所港与港中间。西边是洋浦鼻,北边为洋浦村,白马井在其东部,正对着琼州海峡。洋浦港具有许多特点比如较高的水位与较少的泥沙,以及他的海陆分界线比较场,因此被称为“天然深水良港”。同时洋浦港也是国家一类的海岸开放口岸

港口经济发展透析.pdf

本文作者:黄忠平黄瑞玲工作单位: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从惠州港发展历程来看,目前惠州港口在功能上已经历了由第一代港口向第二代港口的代际演进,港口经济的内容也实现了从简单向复杂、从单元向多元的转型升级。1990年5月25日,惠州在大亚湾荃湾半岛实施移山填海定向大爆破,正式拉开了惠州以港建市的序幕。作为天然良港的惠州港,吸引着众多投资者的目光。但由于上世纪90年代惠州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区域和国际贸易还未形成规模,沿海港口尚处典型的第一代港口发展阶段。功能较为单一,仅具水水(河海)、水陆换装功能,只能提供简单的货物装卸、仓储等港口共生行业服务,且货物分散、规模较小,港口经济基本就是港口运输功能所产生的经济贡献。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十一五”时期以来,以大港口带动大工业促进大发展的以港兴市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在追求低成本运费的驱动下,大批依赖海运的原材料和产成品项目纷纷在惠州大亚湾周边建成投产。随大型专业化货主码头加快发展,惠州港除了水水、水陆换装功能之外,大幅增加了大宗原材料及产成品无缝进出海的直接通道功能,有力支撑了惠州石化、电力等港口依存工业的跨越发展,以服务临港工业为本质特征的第二代港口的功能得到极大提升。根据国际经验,在第一代港口和第二代港口之后,港口功能还将向第三代港口和第四代港口延升拓展[2],这也是惠州发展港口经济、实现由以港建市到以港兴市再到以港强市战略转型的方向所在。所谓第三代港口,是指港口作为国内外客货流、信息流、资金流多重网络汇集的重要枢纽,顺应社会需求,增加了使货物增值的加工、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现代物流功能,并吸引商业贸易、航运服务、金融保险、港口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向港口集聚,与港口共生行业和港口依存工业密切相关的服务性行业蓬勃发展,实现港口功能从地区性产业港向区域性物流港的转型升级。第四代港口则是指,随集装箱运输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海上轴幅式运输体系迅速形成,班轮化运输使得具有上下游业务关系的港口和港航联盟赢得新的竞争优势,从而推动非属地和连锁型码头发展。香港和记黄埔加盟惠州港集装箱码头,以及惠州与深圳盐田港集团合作开发荃湾煤码头等举措,均是惠州打造港口和港航联盟,加快港口经济向第四代港口转型升级的新动向。 惠州发展港口经济的优势与瓶颈 当前,惠州发展港口经济既面临自然条件优越、开发潜力巨大,区位优势明显、集疏运通道顺畅以及专业化规模化优势突出、港口生产与产业发展实现共赢的优势[3],也面临港口功能滞后于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公用设施整合滞后于港口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要求的瓶颈。惠州发展港口经济的优势一是自然条件优越,开发潜力巨大。惠州拥有自然海岸线总长223.6公里,其中大亚湾(含惠东县和大亚湾区)具有优越的建港自然条件,回淤少、水域宽、风浪小、航道短、深水岸线长、避风条件好、发展空间大,是华南地区难得的天然良港。现规划有港口岸线54.9公里、城市生活旅游岸线81公里和渔港岸线9.1公里,可用于港口开发的海岛岸线18.21公里。东江内河规划11个作业区的港口岸线26公里。据规划测算,惠州沿海宜港岸线若得到充分开发,可建设80个以上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7个),设计吞吐能力可达 2亿吨以上,完全具备建设成为全国沿海枢纽港的条件和潜力。东江内河可建设150个码头泊位,设计吞吐能力达6000万吨。二是区位优势明显,集疏运通道顺畅。惠州沿海港口位于我国华南沿海经济中心的珠三角东部,背靠珠三角、泛珠三角广阔的市场腹地,地处以香港为核心的远东航运中心地带,依傍国际环球和环太平洋航线,是华南沿海便捷的海上门户。以荃湾港区为代表,惠州港陆路距惠州市区48公里、距深圳74公里,水路距香港47海里,区位优势明显。同时,较为发达的公路网络为惠州港提供了通往全国各地的公路运输体系,京九铁路和广梅汕铁路贯通惠州,专设惠大铁路连接惠州港,形成铁路连接港口的大陆桥格局。惠州直接连接港口的惠大高速公路、广惠高速东延线等正在加紧建设,港口物流所需的外部集疏运通道初步形成,并正在加紧完善之中。三是专业化规模化优势突出,港口生产与产业发展实现共赢。港口是临港工业布局建设的基础条件,没有港口码头就难有临港大工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积极培育惠州临港基础产业,建设石化产业基地”。沿海生态环保型重化产业的发展,使得惠州需要配套专业化码头的项目众多,包括中海壳牌、中海炼油、平海发电、国华热电等。另一方面,临港产业发展也为惠州港口生产培育了最稳定的非竞争性货源和港口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随着石化、能源等大型临港基础产业的布局发展,惠州港吞吐量迅速增长,东马港区已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原油接卸基地。2003年惠州港实际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2007年突破2000万吨,2009年突破3000万吨,2010年突破4000万吨,2011年突破5000万吨。惠州发展港口经济的瓶颈一是港口功能滞后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港口是惠州经济社会发展、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惠州临港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为腹地内企业提供能源、原材料及产成品等大宗物资输运服务,是珠三角集装箱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京九铁路沿线内陆物资的交流服务。但从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惠州港最明显的特征还是产业港[4],为临港产业配套的业主专用码头占主导地位,货类单一,辐射范围仅限大亚湾沿海一带的滨海产业。从码头生产类型来看,2011年业主专用码头完成吞吐量4056万吨,占总吞吐量的78.5%;公用码头完成1114万吨,占总吞吐量的21.5%。从货种来看,石油及其制品吞吐量3682万吨,占总吞吐量的71.23%;集装箱吞吐量39.5万标箱,仅占惠州外贸企业每年集装箱生成量的不足20%。软硬件环境不配套、固定航线少、班轮班次少,港口仓储物流业、临港商贸旅游业功能严重滞后,对全市及周边腹地经济带动作用尚不明显。二是公用设施整合滞后于港口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要求。惠州现有荃湾、马鞭洲、东联和碧甲4条海港主航道,目前均由港口企业投资建设并维护。应该说,在港口发展初期,由于惠州财力有限、港口吞吐量不大、航道使用主体不多、船舶通行密度小,以企业为主体投资自建自管航道等公用设施

海南物流业发展现状

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物流业发展现状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构想 2009-12-01 10:03 文章来源: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商务局 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调研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成为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竞争能力的基础性支撑产业和拉动经济增长的先导性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对进一步发挥海南区整体优势,增强区域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自治区《2007-2010年物流业发展规划》将乌海市定为自治区“小三角”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和自治区西部地区联通陕、甘、宁等地区的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海南区又明确提出要把我区打造成为自治区西部煤化工、氯碱化工基地和区域生产性服务中心。因此,改造传统物流、发展第三方物流、提升物流业整体水平、向现代物流业迈进、更好地为地区经济服务已势在必行。 一、海南区物流业发展现状 我区现有铁路物流2家(铁通石油仓储公司和铁神物流公司);公路物流2家(亚力达物流公司和锦达物流公司);在建铁路物流1家(乌海市呼铁同洲物流公司),拟建物流项目2个(神华乌海物流园和广东塑料交易所物流交收仓储中心);货运信息部300余家。目前已实现年货运吞吐量约为1400万吨,远景规划货运能力2600万吨。而我区及周边棋盘井工业区2008年货运需求量已达6000多万吨。运力不足,供求不平衡成为影响我区经济发展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亚力达物流公司及物流园位于海南区海拉路以西,高速公路以东,变电站以北,地形北高南低。占地面积12.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道路及硬化面积6万平方米。2004年3月开始规划建设,分三期进行,是办公、停车、仓储、信息、配送、汽车展销、汽车修理、汽车宾馆公寓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年货运能力达1000万吨以上,是我区目前已建成的规模最大的物流园区。 铁神物流公司由阿盟庆鑫物流公司、神华乌海能源公司、海南经济开发区三方以50%、40%、10%的比例投资860万元,于2006年4月18日在海南区注册成立。公司自建的公乌素至神华西来峰项目区的专用铁路全长7.5公里,建有可同时装载6个火车车皮的自动装焦仓和卸煤仓是西来峰煤焦项目区内的煤化工产品特别是为神华乌海能源公司煤化工产品提供铁路物流配送服务,规划货运能力500万吨。该项目于2009年1月11日开始运营,2月中旬正式通车。目前主要以神华公司产品为主要运送目标,运营境况不佳。 乌海市铁通石油液化气储备有限责任公司出资4047万元,建设容量4.2万吨商品油储备项目项目于2007年5月开始建设,一期工程已建成储备罐8个,实现储油能力1.5万吨。目前,1座加油站已建成,2公里运油铁路线正报铁道部申请备案。 乌海呼铁同洲物流园项目位于海南区经济开发区区,紧邻鄂尔多斯棋盘井工业园和109国道,与铁神专用线接轨,项目用地500亩,总投资9868.60万元。项目建设分三期进行,其中,项目一期已于2009年8月开工,建设有效长1080米的铁路线三条,密闭危险品仓库一座,以发运和仓储化工产品为主,整体装运能力不低于300万吨/年,计划2010年7月开始运营。二期、三期项目将陆续跟进,并根据市场行情确定工程进度。全部建成后总体形成货物发运量不低于800万吨/年的规模。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现状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014783520.html,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现状\问题及对策 作者:邹忠全 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0年第11期 北部湾经济圈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广西港口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广西港口有着巨大 的发展潜力,但是还面临着不少挑战,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广西港口物流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广西港口建设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途径和发展策略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广西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 (一)广西港口的发展史 广西沿海港口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拥有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自古以来便是我国西南 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其中,北海港是我区沿海最早开放对外的通商口岸,但解放前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新中国成立后的港口改造,也只以中小泊位为主,规模较小。1968年,防城港作为对越 援助的战备港口开始建设,至1983年随着1、2号泊位的建成,结束了广西没有万吨级码头的历史。1986年北海港开辟了石步岭港区并建成投产2个万吨级泊位。1994年, “南方第二大港”——钦州港建成2个万吨级通用泊位建成投入使用,并宣布正式开港,我区沿海港口建设发展跃上新台阶,港口面貌有较大改善。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关心、重视广西港口的建设。1992年,党中央提出“要充分发挥广西作为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作用”,提出“建设大通道,开发大西南”,把广西港口的建设作为大西南经济发展重要的交通支撑。以此为契机,全区沿海港口建设步伐加快,以防城、北海、钦州三港为主体,其它地方商贸、工业码头为补充的总体格局初步形成,港口规模和服务范围均长足发展,逐步发展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西南地区联系国内外市场的 重要出海口。 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速,泛珠三角经济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和“两廊一圈”等区域和次区域合作升温,广西和沿海三港在开展经济交流与合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越来越突出。以防城港、钦州港和北海港组成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群已经成为环北部湾乃至泛北部湾港口群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二) 广西港口物流发展的基本现状

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港口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港口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如美国以纽约为中心的东海岸经济圈、以洛杉矶为中心的西海岸经济圈以及日本太平洋沿岸经济带,都是依托具有不同功能作用的港口或港口群形成的。我国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相继崛起,成为带动我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增长极,也充分说明了港口和港口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港口经济是“以港口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 为支撑、海陆腹地为依托,并实现彼此间相互联系、密切协调、有机结合、共同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繁荣的开放经济。”(王海平、刘秉镰,2000)。具体而言,港口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获得乘数效应 经济学中的“乘数效应”是指投资的增加引起更大的乃至数倍的GDP 的增加。港口经济是指由港口运输业及依托港口发展起来的相关产业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区域经济,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关联性。港口的发展既需要仓储、运输、物流、加工、贸易、金融、保险、代理、信息、口岸相关服务的支持,也会极大带动这些产业的发展。因此,港口经济具有较大的乘数效应。例如,一只标准集装箱重箱的港口包干费,即港口企业直接收益部分,约为8oo~I200 元,而由此带来的拖轮、引航、口岸以及港口配套服务,包括修箱、堆存、船舶代理、航运、金融结算、拖车运输等,其经济收益则是港口直接收益的6倍,也就是 4 800~7200元 (二) 形成产业集群,驭得规模经济效益 产业集群的经济学意义在于突破狭义的“企业”概念,使相互关联的企业集聚发展,既兄争又合作,从而提呙协作配套能力,降低综合成本,增强竞争力,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就现代港口的临港产业看,大都呈现产业集聚态势。在国外,法国的福斯港,在进口原油、铁矿石、煤炭的基础上,形成了炼油-石油化工、钢铁-金属加工为主体的工业 体系,其产量占到全国的西5 日本的阪神工业带,在港口沿海附近1~3knkn 的狭长区域内,分布着6 00000 多家工,神户制钢、川崎重工、三菱电子等都在这里设有大厂 (三)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布局 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决定了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港口作为海陆货物运输的结合点,己成为配置资源、调整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力量。港:口经济在发展中可通过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和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开发新产品,加强科技创新,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从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港口为所在区域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通道和国际化营运环境,临港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促使其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不断提升产品档次与服务水平。 (四) 加强区际联系,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潮流,它可在区域内实现产业 优势互补,降低生产成本,产生巨大的聚合效应,从而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现代化国际港口作为海陆交通枢纽,通过与周边地区形成集疏运体系,促进区域间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沟通和交流,整合区域资源,强化所在区域的同质因素,增强区域的整体性,从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我国充分考虑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有效调控港口,将我国沿海的港口划分为五大港口群,即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西南沿海和东南沿海港口群。而此五大港口群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五) 改善发展环境,带动腹地经济发展

海南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

海南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人们的不合理开采利用资源,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各种环境问题也越发激化;加上各种自然因素,环境迅速瓦解。为生态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关部门制定解决措施的同时,也需要全民做到保护环境,把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把环保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键词:环境问题解决措施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1地理区位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海南省全省陆地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本岛面积3.39万平方公里。 2012年末常住人口886.55万人,比上年增加9.17万人。全省人口出生率14.66‰,死亡率5.81‰,自然增长率8.85‰。 2013年海南省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55.3亿元,是2007年的1.7倍,年均增长11.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达到5147美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09.4亿元,是2007年的3.8倍,年均增长30.5%;固定资产投资2145.4亿元,是2007年的4.2倍,年均增长35.1%。 2 环境问题的若干特点 2.1 从地理环境看,海南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环境问题有相对独立性一方面,海南省周围拥有较大的海洋空间和大气空间,大气循环主要受到南海大气环境的影响,对大气污染具有较强的稀释能力。另一方而,海南省是一个孤岛,地形中高周低,河流短促,雨水易冲涌入海,这决定了海南省的水循环有自己相对独立的途径,很难通过其他的途径取得补偿,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是海南环境保护的重大课题。 2.2 从环境现状看,海南省局部地区己出现了生态失调现象,但全岛的自然环境并未恶化,五十多年来,由于过度开垦滥砍乱伐,海南天然林而积大幅度减少,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加重,一些河流枯水期流量减少甚至断流,江河含沙量增大,从而导致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2.3从发展趋势看,海南的环境目标和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矛盾,环境保护工

港口物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1952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8014783520.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19528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

合物流体系,是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 港口物流本身也是一个综合体系,它包括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等层面的内容。港口有很多新的理念在发展,提升物流服务能力也是港口发展的一个新理念。现代服务业趋势是将在我们国家的经济中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我国各大港口非常重视港口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通过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物流技术将港口、海关、边检、海事等部门与银行、保险等金融企业的信息系统互连,为制造业、贸易、物流企业和船代、货代、报关等中介机构提供贸易、采购、物流、仓储、电子通关等“一条龙”服务。 从这几年的经营业绩来看,码头上市公司净利润尽管保持增长,但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持续下滑。随着港口行业建设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未来我国港口发展都面临着转型升级。一方面,港口绿色发展以及港城一体化将是长期趋势;另一方面港口行业也在尝试着向物流供应链、上下游产业以及围绕码头业务相关领域进行延伸。 中国港口物流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5年版)对我国港口物流行业现状、发展变化、竞争格局等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并对未来港口物流市场发展动向作了详尽阐述,还根据港口物流行业的发展轨迹对港口物流行业未来发展前景作了审慎的判断,为港口物流产业投资者寻找新的投资亮点。

广东省物流产业发展情况

广东省物流产业发展情况 广东地区发展物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珠三角集中了五大港口和五大机场,中国交通大动脉的‘五纵七横’有三纵(京广、京九、京珠)经过珠三角,同时,珠三角内部的高速交通网络在国内也首屈一指,已形成了海陆空全方位发展的立体化、国际化的交通格局。而广东发达的制造业是推动广东物流业发展的内在力量,为广东催生了巨大的物流商机。 一、广东省物流产业发展环境 1.政策环境 自2009年国务院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年)》以来,2010年,国家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促进物流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明确了物流是各产业跟国内外市场相连的重要载体,振兴物流产业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 2012年,工信部正式发布《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在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家居九大领域开展示范工程,攻克核心技术被列入物联网“十二五”规划首要任务。 与此同时,国家对农产品物流环节进行整顿,部分解决农产品市场流通的物流成本问题。

2.经济环境 2012年广东省经济继续发展,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在推动现代物流业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的同时,对物流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3.发展趋势 广东省物流产业正在逐步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专业物流将形成规模,共同配送成为主导。 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建设物流园区;二是物流企业兼并与合作。同时绿色物流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电子物流已成为21世纪物流发展的大趋势。一方面电子物流的兴起,刺激了传统邮政快递业的需求和发展;另一方面,新兴的快递业发展迅猛,触角伸向全球各地。 二、物流产业发展情况 广东地区形成的国际供应链,引导我国现代化服务业集群在深圳、广州等中心城市,引领我国经济迈向更高层次的水平。目前广东物流

我国港口及港口群的现状和发展

国际物流阶段论文 ——我国港口群的分布特点及发展问题的探讨 所学专业:物流管理 任课教师:彭东华 所在班级: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日期:2010年6月2日

摘要 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形成了五大港口群,自北向南依次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西南沿海地区。 港口群在发挥装卸集装箱船货物的运输功能外,还将参与组织各个物流环节业务活动及彼此之间的衔接与协调,逐步成为全球国际贸易和运输体系中的物流基地。 在新一轮的国际物流竞争中,随着世界海运业的船舶向大型化和超大型化发展趋势,中国五大港口群及内河港口都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中国沿海所规划的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五大港口群布局,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出台港口群战略部署,显然各港口群之间首先是分工与协作,其次强调彼此之间的公平竞争。 关键字 港口群、港口物流、港城物流、竞争、合作、发展

目录 一、港口以及港口物流的概念 (04) 二、我国港口发展现状及特点 (04) ㈠、我国港口发展现状 (04) ㈡、我国最近几年港口发展的特点 (05) 三、我国五大区域港口群 (05) 四、五大港口群之间物流合作与竞争体系 (05) 五、我国在港口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06) ㈠、港口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06) ㈡、我国港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物流系统化问题 (06) ㈢、我国港口物流在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07) 六、我国港口发展应采取的战略和措施 (07) ㈠、建立港城物流合作与竞争体系 (07) ㈡、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 (07) ㈢、提高物流系统整体化、规模化程度 (08) ㈣、强化港口物流服务理念 (08) ㈤、五大港口群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08)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班级:MBA00B 姓名:开心 学号:613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港口的基本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港口的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港口的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港口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错误!未定义书 签。 2. 2 港口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案例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区域港口一体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港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桥梁,是区域经济参与

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依托。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港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首先,港口是交通的枢纽,是各种交通工具转换的中心,大量的货物聚集在这里,拉动经济的发展。同时,港口周边地区又发展加工工业,带动了工业的发展,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它是全球资源配置的枢纽。当前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显著,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资源在全球共享,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这些都要靠海运来支撑,因为海运的运量最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在港口周围就变成了资源配置的枢纽。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港口对于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发展各种产业集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贸易基础理论、港口生长点理论和中心-边缘理论等,并通过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为例,来阐述港口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一、引言 港口是连接水域和陆域的桥梁和纽带,它不仅对其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而且能带动周围地区也和区域的经济发展。下面,来对港口的基本概念做一个简单了解。 1.1港口的基本概念 2003年6月28日通过,200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对“港口”的概念作了以下描述: 港口,是指具有船舶进出、停泊、靠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储存等功能,具有相应的码头设施,由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

港口物流发展模式

1鹿特丹港模式,基于建设信息港发展增值物流 鹿特丹港位于莱茵河和马斯河入海的三角洲,濒临世界海运最繁忙的多佛尔海峡,是荷兰和欧盟的货物集散中心,有“欧洲门户”之称。目前,该港年吞吐量有超过5亿吨的纪录,当之无愧地占据着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鹿特丹港口物流的发展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 1)多样化的集装箱运输形式。鹿特丹港是欧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它的装卸过程完全用电脑控制,集装箱装卸量已超过320万箱。鹿特丹的集装箱运输形式主要有公路集装箱运输、铁路集装箱运输和驳船集装箱运输。 2)港城一体化的国际城市。鹿特丹作为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和工业基地,在港区内实行“比自由港还自由”的政策,是一个典型的港城一体化的国际城市,拥有大约3500家国际贸易公司,拥有一条包括炼油、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港口机械、食品等部门的临海沿河工业带。 3)现代化的港口建设。鹿特丹港以新航道为主轴,港池多采用挖入式,雁列于主航道两侧,按功能分设干散货、集装箱、滚装船、液货及原油等专用和多用码头,实行“保税仓库区”制度,构成由港口铁路、公路、内河、管道和城市交通系统及机场连接的集疏运系统。 4)功能齐全的配送园区。鹿特丹港在离货物码头和联运设施附近大力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其主要功能有拆装箱、仓储、再包

装、组装、贴标、分拣、测试、报关、集装箱堆存修理以及向欧洲各收货点配送等,发挥港口物流功能,提供一体化服务。 5)不断创新的管理机制。鹿特丹港务管理局不断在进行功能调整,由先前的港务管理功能向物流链管理功能转变,继续扩大港口区域,尝试使用近海运输、驳船和铁路等方式来,促进对物流专家的教育和培训,建设信息港,发展增值物流。 2安特卫普港模式,实现信息服务现代化 安特卫普港位于比利时北部斯海尔德河下游,距北海约80km 处,是欧洲第二大港、世界第四大港,港口接近于欧洲主要生产和消费中心,吞吐量的一半为转口贸易,是欧洲汽车、纸张、新鲜水果等产品的分拨中心,运输量几乎100%是国际运输。其港口物流发展的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 1)完善的交通网络。安特卫普港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拥有300多条班轮航线与世界上800多个港口相连,水运与密集的高速公路、铁路为核心的陆运相衔接,形成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 2)良好的硬件设施。安特卫普港拥有汽车、钢材、煤炭、水果、粮食、木材、化肥、纸张、集装箱等专业码头,备有各式仓库和专用设备,建有炼油、化工、石化、汽车装备和船舶修理等工业开发区。 3)现代化的信息服务。安特卫普港拥有现代化的EDI信息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