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之沙俄与清朝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16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俄关系发展史院系名称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答辩教师时间摘要:中俄两国交往的历史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了。
这段不短也不长的交往史根据两国的社会性质的改变及历史进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在这五个阶段中,中俄经历了一段曲折、多变的过程,有对抗也有合作,有冲突也有和睦。
以史为鉴,回顾总结中俄300多年的关系,我们能从中得到诸多启示。
关键词:中俄;关系;发展史引论: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古老文明的国家;俄罗斯,一个面积达一千七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
上帝让这两个大国接壤,他们必将演绎出一部曲折、漫长、耐人寻味的历史,们的冷热亲疏,不仅对其自身发展产生影响,也必然改变整个世界。
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明末清初至鸦片战争前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鸦片战争至十月革命 (1)3十月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前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新中国成立至苏联解体....................... 错误!未定义书签。
5苏联解体至今..................................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2..............................................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3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研笔记之满清不平等条约一览表【引言】本系列以“世界局势”为线索,以“世界问题”为框架,以“世界历史”为视角。
今天是本系列的第28篇。
本系列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世界形势”(1)中美关系、2)中俄关系、3)中日关系(4)中日邦交(5)中日经济与贸易关系(6)中美韩关系(7)中美英日四国关系。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一一介绍。
一、《中俄密约》《中俄密约》是清王朝最早与沙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条约规定:清朝承认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及其流域的永久所有权;将阿穆尔河以东和库页岛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全部地区及朝鲜半岛与中国之间的大片领土划归沙俄所有;俄国将尼布楚、乌苏里江以东至黑龙江以北约二百万平方公里土地分给中国,并把汉文名称改为“库页岛”;将中国军队驻兵地点由北京改到山海关;清朝保留满洲国正红旗之旗在中国北方停留90天等内容,对清朝政治、军事机构影响深远。
但是,该条约签订后沙俄迅速出兵攻占了海参崴、布连特斯台等地。
此后,中俄间展开了一系列战争,清朝无力阻挡战败的步伐。
直到1860年中俄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才最终把中俄间的矛盾化解下来。
1、俄国要求清政府承认阿穆尔河以东和库页岛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全部地区及朝鲜半岛与中国之间的大片领土,以及为保护这一地区安全而提出的各项条款。
例如:把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以东至黑龙江以北约二百万平方公里土地分给中国。
俄国承认沙俄在中国东北对黑龙江流域拥有永久主权。
清政府同意沙俄强迫清政府承认其对黑龙江流域的永久所有权。
2、规定清朝保留满洲国正红旗之旗在中国北方停留90天的特权,但对满洲大臣由每隔三年轮换一次改为每隔六年轮换一次。
在中国北方各口岸(例如黑龙江的伊尔库茨克、绥芬河等地)驻军将领,在条约规定时间内仍保留汉人大臣在当地驻军。
清朝在中国北方各口岸所设海关设于俄国驻京公署之南半部,并在中国北方各口岸设俄人领事馆,俄国使馆官员人员仍驻中国北方各口岸。
条约还规定俄国不能擅自在北京以外城市设立领事馆。
中俄瑷珲条约侵吞大清国黑龙江地区,夺取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是《清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历代沙俄政府的一贯图谋。
鸦片战争之后,沙俄成立“黑龙江问题特别委员会”,加紧其侵略黑龙江的活动。
1849年至1853年,沙俄海军军官涅维尔斯科依带领武装人员,侵入黑龙江下游,建立侵略据点。
随后,在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指挥下,大批沙俄侵略军闯入黑龙江,对中上游北岸和下游两岸实行军事占领。
《》或《中俄瑷珲和约》1858《瑷珲条约》Treaty of Aigun,又称《瑷珲城和约》,是沙皇俄国和清朝黑龙江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在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签定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即外东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清俄瑷珲条约》是沙皇俄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清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条约原文: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八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俄历一八五八年五月十六日,瑷珲。
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黑龙江奕山,会同俄国东悉毕尔岳福,在爱珲城议定和约三条:一、黑龙江、松花江左岸,由额尔古讷河至松花江海口,作为俄罗斯国所属之地;右岸顺江流至乌苏里河,作为大清国所属之地;由乌苏里河往彼至海所有之地,此地如同接连两国交界明定之间地方,作为两国共管之地。
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河,此后只准中国、俄国行船,各别外国般只不准由此江河行走。
黑龙江左岸,由精奇里河以南至豁尔莫勒津屯,原住之满洲人等,照旧准其各在所住屯中永远居住,仍著满洲国大臣官员管理,俄罗斯人等和好,不得侵犯。
一、两国所属之人互相取和,乌苏里、黑龙江、松花江居住两国所属之人,令其一同交易,官员等在两岸彼此照看两国贸易之人。
一、俄国结聂喇勒固毕尔那托尔木喇福岳福,中国镇守黑龙江等处奕山,会同议定之条,永远遵行勿替等因;俄国结聂喇勒固毕尔那托尔木喇福岳福缮写俄罗斯字、满洲字,亲自画押,交与中国宗室奕山,并中国奕山缮写满洲字、蒙古字,亲自画押,交与俄罗斯国结聂喇勒固毕尔那托尔木喇福岳福,照依此文缮写,晓谕两国交界上人等。
中俄关系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古老文明的国家;俄罗斯,一个面积达一千七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
上帝让这两个大国接壤,他们必将演绎出一部曲折、漫长、耐人寻味的历史,他们的冷热亲疏,不仅对其自身发展产生影响,也必然改变整个世界。
中俄两国交往的历史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了。
经历了一段曲折、多变的过程,有对抗也有合作,有冲突也有和睦。
以史为鉴,回顾总结中俄300多年的关系,我们能从中得到诸多启示。
〖知识梳理〗(一)古代史〘两国初识、接触和建立国家关系的阶段〙:此时沙俄虽然不断向东方扩张,但是遇到的是封建大帝国——清王朝,所以沙俄并未占得多大便宜,双方基本处于平等态势,两国关系在俄方主动中方被动的情况下建立起来了,1685年的雅克萨之战和1686年第二次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两国在尼布楚进行谈判,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条约签订后,中俄东段边境地区相对稳定,两国人民和平往来,贸易得到很大的发展。
它是一个在清政府作了很大让步的情况下签订的一个平等条约。
就可以说明之一时期中俄关系的特点。
(二)在近代史上〘伪装友好的帮凶,获利最多〙:①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8年通过《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公里领土。
〘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②1860年、1864年分别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在内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1871年俄国侵占中国新疆,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了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总之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侵略中国〙:③1900年与其它列强一起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签订《辛丑条约》1911—1913策划外蒙独立〘影响和指导帮助中国革命〙④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指明方向。
沙俄掠夺我国土地的条约沙俄掠夺我国土地的条约有著名的《尼布楚条约》和《瑷珲条约》。
这两个条约都直接导致了我国领土的丧失和沙俄在我国边境地区的扩张。
首先,《尼布楚条约》于1858年6月26日签订。
该条约是中国清朝与沙俄帝国之间的一项不平等条约。
根据该条约的内容,中国清朝割让了大片领土给沙俄帝国,其中包括黑龙江以北、外东北、外科尔沁等地区。
中国清朝还同意在这些割让的领土上设立俄属领事馆。
此外,沙俄获得了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放弃通商航海权、扩张和探险的特权。
这一条约直接导致了中国东北地区领土的大量丧失,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造成了严重威胁。
其次,《瑷珲条约》于1858年10月8日签订。
这也是中国清朝与沙俄帝国之间的一项不平平等条约。
该条约是前述《尼布楚条约》的补充。
根据该条约,沙俄向中国清朝索取了更多的领土,主要是包括瑷珲地区(现在的黑龙江省双城市)和东北一部分辽宁地区。
中国清朝同意将这些领土割让给沙俄,并同意在这些割让的领土上建立俄属领事馆。
此外,中国还同意了沙俄将北京、天津、广州等地设立领事馆的请求。
这个条约进一步加剧了中国领土的丧失,沙俄在我国边境地区的扩张势力进一步加强。
这两个条约都是不平等条约,对中国来说是沉重打击。
这不仅削弱了中国在这些地区的主权地位,而且也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
这两个条约标志着沙俄在我国东北边境地区的逐渐扩张,也为后来日俄战争提供了条件。
总的来说,《尼布楚条约》和《瑷珲条约》是沙俄掠夺中国领土的不平等条约。
这些条约的签订导致了中国领土的丧失和沙俄在边境地区的扩张。
这些条约不仅对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也暴露了中国的落后和脆弱。
这些条约的签订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至今仍然是中俄关系中的敏感问题。
沙俄掠夺我国土地的条约
在近代历史上,沙俄曾通过一系列条约掠夺了我国的土地。
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
1.《尼布楚条约》(1727年):该条约是中国清朝与沙俄之间的首个正式协定,确立了中俄边界线。
根据该条约,中国北方的乌里雅苏台、尼布楚、萨哈林等土地被沙俄掠夺。
2. 《恒博会议的决议书》(1858年):该决议书是中国与沙
俄在恒博会议上达成的协议,主要解决中俄边界问题。
根据这一协议,中国割让了外东北地区,包括外东北部分地区的赫哲、达斡尔、鄂温克等族群的居住地。
3. 《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此条约是中国清朝与沙俄
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之一。
根据该条约,中国的东北边疆又被割让给沙俄,包括中国的黑龙江以北地区。
此举导致了中国在北方的边疆丧失和国土收缩。
4. 《中俄福临门条约》(1881年):该条约是中国清朝与沙
俄签订的另一项不平等条约,沙俄以资金压力迫使中国同意划定边界。
根据该协议,中国割让了伊犁地区,使沙俄进一步侵占了我国的土地。
5. 《中俄勘分条约》(1915年):该条约是中国和沙俄互相
承认双方在东北地区的势力范围,使中国在东北的主权被削弱。
根据该条约,沙俄继续扩大在中国的影响力,并从中国手中获取了更多的特权。
以上是沙俄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条约中掠夺我国土地的主要内容。
这些条约都是在不平等的情况下被强制签订的,对我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这些历史事件提醒我们要珍惜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勿忘历史,加强国家的强大与发展。
清朝冷知识——清朝时中俄关系(上)起源和冲突中俄两国关系的起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俄国向东方扩张和对中国的侵略。
原来俄国是一个欧洲国家,自第一个沙皇伊凡四世起,开始派商人、冒险家叶尔马克等人越过乌拉尔征服西伯利亚,进而闯入中国的边疆。
至十七世纪后期,沙俄在西伯利亚已站稳脚跟并建立了数十个城寨,其中有32年在勒拿河上建成的雅库次克,54年在中国的尼布楚城址兴建了涅尔琴斯克,在黑龙江咽喉所建的阿尔巴津,即雅克萨城址。
清朝兴起后所辖治的地区,早在元朝已归入中国版图。
经过明朝的都司卫所统治,成了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努尔哈赤在建立后金以前,对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以东滨海地区进行了征剿和招抚。
皇太极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对黑龙江中上游及以远地区的经营。
天聪八年(34)首次征伐黑龙江上游,就向率兵的霸奇兰与萨穆什喀晓谕:此行之地人民,“语音与我国同”,攻略时应对他们说:“尔之先世,本皆我一国之人,载籍甚明”。
这一年,居住在精奇里江的达呼尔部首领巴尔达齐率众归服,皇太极把宗室之女嫁他,成为显赫一时的额驸。
崇德二年(37),索伦部首领博穆博果尔也向清朝进贡,两年后叛清,皇太极于崇德四年(39)发兵将其生擒,攻取了叛军赖以集结的雅克萨、铎陈、阿撒津、多金、兀库尔等城。
崇德七年,皇太极踌躇满志地宣称:“予缵承皇考太祖皇帝之业,嗣位以来,蒙天眷佑,自东北海滨(鄂霍次克海),迄西北海滨(贝加尔湖),其间使犬、使鹿之邦,及产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种、渔猎为生之俗,厄鲁特部落,以至斡难河源,远迩诸国,在在臣服。
”其实这也是故土重归一统。
中俄冲突随着沙俄的入侵而日益激烈。
43年波雅科夫率领沙俄侵略军到了精奇里江(结雅河)支流勃良塔河,比皇太极统一这一地区晚来十年。
波雅科夫等人从当地达呼尔人那里了解到达呼尔人是满族的一支,和通古斯人有亲属关系,这些人居住的地区早已从属满族王公和中国皇帝。
中国官员经常到此巡视和征税,而沙俄侵略者不顾所到之处人民的反抗和中国的领土主权,仍然艰难地向内陆入侵。
中俄关系问题在中国历史上,俄国是和中国签约最多的国家,共签有17个条约,同时也是夺取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三百多年来,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去了中国1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40个台湾。
也有一种提法说,俄国割占了中国300万平方公里土地,那是把俄国耸恿和支持外蒙古独立,脱离中国的土地也算在内,大约150万平方公里,再加上144万,正好约300万,相当于中国现有领土的近三分之一。
俄国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主要是清政府与沙皇俄国订立的。
16世纪中叶以前,沙俄是个欧洲国家,与中国本不接壤。
后来沙俄不断扩张,侵占了广阔的西伯利亚,才与中国边境相邻。
从清朝顺治以来,沙俄就不断入侵中国的黑龙江流域,强占中国大片土地。
1685年,康熙大帝派军包围俄军盘踞的亚克萨城,痛歼侵略军,沙俄政府请求停战。
康熙28年,中俄双方经过历时14天的谈判,于1689年9月7日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该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及外兴安岭为界,以北以西属俄国,以东以南归中国。
额尔古纳河以西原属中国的尼布楚地区归属为俄国领土。
雅克萨城归中国所有,俄国修建的城池拆毁,居民遣回俄国。
双方定约之后,准许互通贸易。
俄方为了赢回一些面子,故意在外兴安岭以东至海的乌第河流域归属上胡搅蛮缠,终于使清方同意此处先不定界,留待以后再议。
《尼布楚条约》订立之后的150年间,中俄双方在东部边界上再未有大的干戈。
《尼布楚条约》签订后38年,也就是1727年,正值清朝雍正年间,中俄又签订了《布连奇斯条约》和《恰克图条约》,规定了两国的中段边界。
在这两个条约中,因为清朝谈判代表对边界实际情况一无所知,受了俄国提供地图的欺骗,使中方受到了重大损失,丢失了贝加尔湖以南,恰克图以北的安加拉河流域3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至北京近郊,火烧圆明园。
清朝廷非常震骇,咸丰皇帝也跑到了热河。
此时俄国乘机介入,假意帮助中国向英法调停,连威胁带欺骗,逼迫清朝廷签订了《瑷珲条约》,除江东六十四屯外,割去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土地,并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土地划为两国共管。
中俄关系发展史中俄关系在欧亚大陆上可追溯至史前时期,双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
从17世纪以来,双方的国家关系开始形成,十九世纪以来双方关系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
现在,中俄关系已经发展成为发展迅速的宏观关系,深入不断的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当今世界上最紧密的两个国家之一。
17世纪,中俄关系开始形成。
1689年,沙皇谢尔盖二世下令从俄罗斯扩张到中国。
1689年,沙皇与中国皇帝康熙下了《熊厂条约》,标志着满洲人向中国皇帝宣誓效忠,中俄关系正式固定。
此后,沙皇在对中国进行的交易中得到了丰厚的收益,中俄两国的关系逐渐改善。
19世纪以来,中俄关系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1858年,双方签署了《北京条约》,中俄关系正式进入正轨。
1860年,双方签署了《连云港条约》,在中俄边境区域划定边界线。
1900年,双方签署了《贝加尔湖条约》,将贝加尔湖以及沿湖一带,归属于中国。
同时两国关系不断改善,推动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使中俄关系发展更上一层楼。
20世纪,中俄关系不断发展,全新的水平上迈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和俄罗斯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两国开始了新的时代。
1950年,俄罗斯对中国大力援助,数以百万计的技术人员、军事专家来到中国,并为中国提供大量经济技术援助,从而产生了新的关系。
21世纪,中俄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
2001年,中俄签署《中俄联合声明》,宣布中俄关系已经发展为“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开始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推进中俄关系更好地发展。
2016年,中俄两国签署了30多项双边合作协议,签署了重要的能源和军事协议,双方发表了一份长达十几页的共同宣言,发展中俄关系取得了新的成果。
从史前到现在,中俄两国的关系经历了百年的演变,呈现出更加紧密、更加战略的特点。
中俄两国在联合反恐、气候变化和核不扩散等问题上保持着良好的合作。
未来,中俄两国的关系将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不断深化,成为双方的共同福祉。
中俄关系概述中俄两国同位世界大国,又同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俄关系是中国外交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中俄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友好,也有敌对,复杂而重要。
今天学习中俄关系历史,审视现实,关注未来,有重要的意义。
一、俄罗斯概述【行政区划】•2000年5月,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将俄联邦89个实体(共和国、边疆区和州)按地域原则划分为7个联邦区,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强化总统对地方的管理。
2010年1月设立北高加索联邦区,这是俄第8个联邦区。
俄罗斯两个联邦主体合并为外贝加尔边疆区北奥塞梯共和国达吉斯坦共和国印古什共和国•俄罗斯国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占苏联总面积76%,居世界第一位。
【民族语言】•俄全国有180多个民族,主要少数民族有鞑靼、乌克兰、楚瓦什、巴什基尔、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日耳曼、乌德穆尔特、亚美尼亚、阿瓦尔、马里、哈萨克、奥塞梯、布里亚特、雅库特、卡巴尔达、犹太、科米、列兹根、库梅克、印古什、图瓦等。
人口分布极不均衡,西部发达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52—77人,个别地方达261人,而东北部苔原带不到1人。
高加索地区的民族成分最为复杂,有大约40个民族在此生活。
居民多信奉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
俄语是俄罗斯的官方语言,各共和国有权规定自己的国语,并在该共和国境内可与俄语一起使用。
•俄罗斯人口1.43亿,居世界第七位。
俄罗斯劳动人口的70%受过高等教育,素质较高。
【自然地理】•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
它横跨欧亚大陆,东濒太平洋,西接波罗的海芬兰湾,东西最长9000公里,南北最宽4000公里,领土面积约1707.54万平方公里(占苏联领土面积的76%),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
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
清朝与俄国的关系在历史的长河中,清朝与俄国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错综复杂、充满曲折。
从早期的相互认可和友好交往,到后来的战争和领土纷争,清朝与俄国之间的互动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清朝与俄国的关系,以期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一、早期友好交流清朝与俄国的正式关系可以追溯到清代初期。
在17世纪末,两国通过达成互不侵犯条约确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此后,俄国派遣使节来华,两国之间开始了频繁的交流与贸易活动。
这一时期,清朝与俄国保持了相对友好的关系,实现了双方互利互惠的局面。
二、珍宝岛事件与领土纷争然而,清朝与俄国的友好关系并未持续太久。
在19世纪初期,两国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领土纷争事件,其中最著名的是珍宝岛事件。
珍宝岛位于中国东北最东端,俄国认为该岛属于自己的领土,而清朝则坚决主张岛属于中国。
这一争端最终演变为武装冲突,清朝与俄国之间爆发了数次战争。
三、不平等条约与瑷珲条约战争的结果对清朝来说毫不幸好,清朝在珍宝岛事件中战败,不得不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让大片领土给俄国。
其中最重要的一份条约是1858年签订的瑷珲条约,该条约将中国东北的大片土地割让给了俄国。
这一事件对清朝士人以及中国人民来说,意味着国土的丧失和国家尊严的受损。
四、庚子赔款与外交危机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清朝与俄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在1900年的庚子赔款中,俄国作为八国联军的一员,向清朝提出了巨额赔款要求。
清朝被迫同意支付庞大的赔偿金额,不得不进一步削弱国内的实力。
这一事件使得清朝与俄国的关系降至冰点,两国之间的互信和友好感全面崩溃。
五、辛丑和约与中国革命在清朝政权逐渐衰退的同时,俄国则通过军事、经济和政治手段逐渐在东北地区扩张影响力。
1901年,清朝被迫与俄国签订了《辛丑和约》,同意俄国在东北地区的自治和利益领域。
这一条约进一步削弱了清朝的统治地位,为中国革命埋下了伏笔。
六、凡尔赛条约与新的开始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成立了苏俄。
一、简单介绍俄罗斯:1、自然地理: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濒波罗地海,面积约1707.5万平方公里(其中亚洲部分面积占3/4),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俄罗斯有十四个陆上邻国: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
俄罗斯还与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冰岛、瑞典隔海相望。
人口约1.43亿(2012年估计)2、资源:俄罗斯有世界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其资源总储量的80%分布在亚洲部分①森林和水力资源:森林覆盖面积8. 6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50. 7%,居世界第一位。
林材蓄积量807亿立方米。
水力资源4270立方千米/年,居世界第二位。
②矿产资源:煤(库兹巴斯)、石油(秋明油田)、天然气、铁、锰、铜、铅、锌等。
石油探明储量82亿吨(2009年数据),占世界探明储量的4—5%,居世界第八位。
天然气已探明蕴藏量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强,居世界第一位。
③钻石资源:位于西伯利亚东部地区的“珀匹盖”陨石坑,直径超过100公里,储量估计超过万亿克拉,能满足全球宝石市场3000年的需求,它下面的钻石储存量估计是全球其他地区钻石储量之和的十倍3、政治:国家结构形式——联邦民主制,有83个不同的行政分区;政治体制——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
俄罗斯联邦会议是俄罗斯联邦的代表与立法机关。
联邦议会采用两院制下议院称国家杜马(代表联邦各主体),上议院称联邦委员会(代表联邦);双首长制(总统是国家元首,拥有相当大的行政权力,也是武装部队的首领以及国家安全会议的主席,并可以不经议会通过直接颁布法令。
总理是政府首脑)外交——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苏联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安理会议案拥有否决权。
俄罗斯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军事大国,亦为在全球范围内文化、经济、军事、政治、科技以及文化等诸多领域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世界强国,也为八大工业国(G8)之,活跃于整个国际社会(双头鹰外交政策:1993年《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出台它把追求和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作为外交政策的出发的基本点,拒绝完全倒向美国的大西洋主义,推行双头鹰外交,俄罗斯应同那些有助于俄国家复兴的国家坚决发展关系,尤其是邻国、经济实力强大的西方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4、经济:俄罗斯工业、科技基础雄厚,但产业结构不均衡,其能源资源产业和军工科技产业发达,而加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发展投入不足,发展缓慢。
康熙时期的中俄关系:一种文化的视角康熙时期的中俄关系是中俄关系开端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关系经历了冲突、适应和缓和的过程。
其中,文化作为一个关键的变量起了至关重要的建构作用。
正是中俄两国不同的文化特征使中俄关系呈现出鲜明而独特的特点。
本文试图引入文化主义理论中的单位层次分析方法与建构主义的互动理论,分析文化对康熙时期中俄关系的建构作用。
标签:康熙时期中俄关系文化康熙时期是早期中俄关系史上的关键时期,双方经历了冲突、适应和缓和的过程。
从1654年至鸦片战争之前,俄国共向清政府派遣了8个正式的外交使团,其中有5个是在康熙时期。
中国方面,康熙皇帝出于客观形势的需要,也史无前例的向俄国派出了一个使团。
可见,这一时期中俄之间交往频繁,成果显著,意义重大。
这一时期,中俄交往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文化的突出作用。
中俄关系因文化冲突而紧张,又因文化互识而缓和,更因互动中形成的共同观念而发展,从而成为清前期对外关系中的一朵奇葩。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康熙时期(1662-1722年)与俄国彼得一世时期(1682-1725年)有近40年的重合期,使中国的康熙盛世与俄国的彼得盛世恰逢一致。
目前,中俄两国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共同崛起,与康熙时期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因此这一研究对于思考当代中俄关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康熙时期中俄关系的主要特点康熙时期中俄关系经历了接触、冲突、战争、和平等复杂而微妙的过程。
期间,两个初次相遇的国家在交往过程中呈现出各异的独特风格。
具体来说,这一时期中俄关系的基本特征如下:(一)俄国积极主动并富于进攻性,中国则消极被动中俄两国历史虽然悠久但自古并未相通。
在整个17世纪,俄国穿越西伯利亚,一直推进到黑龙江流域,开始与中国进行武力和外交的接触。
相比较而言,中国只是在政治利益受到威胁时才被动地与其发生了联系。
康熙年间,俄国数次遣使来华并规定了窥探中国经济、文化、政治、军事虚实的重要任务。
中国则没有兴趣也没有动力与其进行任何积极的交涉。
尼布楚条约是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签定的第一份边界条约。
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清政府和沙俄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东西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清朝同意把贝加尔湖以东原属中国的尼布楚土地让给俄国。
背景俄国原是欧洲国家,与中国并不接壤。
从16世纪后期沙皇伊凡雷帝时开始,俄国开始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殖民过程。
1636年俄国人到达鄂霍次克海,征服了西伯利亚全境。
俄国的势力逐渐膨胀,便于中国发生了军事冲突。
1652年(顺治九年)俄国人东入黑龙江,“驻防宁古塔(今黑龙江省海林县),章京海色率所部击之,战于乌扎拉村”。
这是中俄之间第一场战斗。
之后中俄之间发生多次外交和军事上的冲突。
1685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后派将军彭春于5月22日从瑷珲起兵5,000人,5月25日攻入雅克萨。
之后清军撤军而俄军卷土重来。
1686年清军再攻雅克萨并围城。
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尼布楚条约》正式签字。
条约内容1、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罗斯。
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额尔古纳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2、雅克萨地方属于中国,拆毁雅克萨城,俄人迁回俄境。
两国猎户人等不得擅自越境,否则捕拿问罪。
十数人以上集体越境须报闻两国皇帝,依罪处以死刑;3、此约订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罢论。
自两国永好已定之日起,嗣后有逃亡者,各不收纳,并应械系遣还。
4、双方在对方国家的侨民“悉听如旧”。
5、两国人带有往来文票(护照)的,允许其边境贸易;6、和好已定,两国永敦睦谊,自来边境一切争执永予废除,倘各严守约章,争端无自而起。
《尼布楚条约》保障了中国东北边境一百多年的安定和平,为清王朝后来平定西北、西南地区的叛乱提供了稳定富饶的大后方,对于清朝的发展和繁荣、康乾盛世局面的出现,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和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俄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俄交往历史1. 三国时期中俄交往从三国时期开始,中俄两国开始有了较为明确的交往。
那时的俄罗斯是由斯拉夫人族群组成的联盟,而中国大部分地区被三国鼎立。
在这一时期,中俄两国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边境贸易和文化传播等方式进行的。
2. 蒙古帝国统一中俄在蒙古帝国建立之后,蒙古帝国统一了中亚和俄罗斯地区。
蒙古帝国的统治者忽必烈在统一中原之后,将统治范围扩展到了俄罗斯地区,并在那里建立了大都会分府。
这一时期,中俄两国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交往。
3. 明朝时期中俄交往明朝时期,中俄两国之间的交往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这一时期,俄罗斯开始向东扩张,逐渐进入了中国的视野,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和调整。
4. 清朝时期中俄交往清朝时期,中俄两国之间的交往进一步增加。
这一时期,俄罗斯开始向东扩张,逐渐进入了中国的视野,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和调整。
5. 维新1840年至1911年中俄交往在这一时期,中俄两国的交往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这一时期,俄罗斯开始向东扩张,逐渐进入了中国的视野,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和调整。
6. 清朝末期中俄交往在清朝末期,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变化。
在这一时期,俄罗斯开始向东扩张,逐渐进入了中国的视野,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和调整。
二、新中国和苏联的建立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和帝制统治。
新中国的成立将中国的历史拉入了社会主义制度。
2. 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苏联对中国的支持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苏联对中国在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这为中苏两国的友好交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进一步加强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这一条约为两国的相互支持和协助提供了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