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史复习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6
中考总复习国别史专题复习:俄国史专题复习九下第2课俄国的改革()1.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资源的匮乏B. 人口的众多C. 农奴制的阻碍D. 教育的落后()2. 宣布废除农奴制的俄国沙皇是A. 彼得一世B. 查理二世C. 亚历山大二世D. 拿破仑()3. 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A 沙皇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B. 农奴主实行的封建制度改革C. 农奴制的强化D. 政策调整()4.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这说明沙皇推行1861年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 解放农奴B. 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C. 避免革命,挽救统治危机D. 加强沙皇专制()5. 关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俄国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B.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C.不得再任意交换和买卖农民 D.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九下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1.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冬宫,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阿芙乐尔号战舰鸣响了进攻的号炮,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殿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
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1640 英国伦敦 B.1775 北美来克星顿 C.1789 法国巴黎 D.1917 俄国彼得格勒()2.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的历史功绩是A.马克思主义诞生 B.成立巴黎公社 C.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D.建立苏联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2:工人赤卫队攻占冬宫 3:列宁清扫地球 4:1921-1925年粮食产量()3.列宁:十月革命犹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燃烧着过去的残物,前面照耀着将来的新途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片注释:列宁扫除了保皇党、资产阶级、地主、教会、白卫军)A.过去的残物仅指封建残余 B.过去的残物仅指资产阶级政权C.新途径指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D.新途径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4.阿列克谢耶夫:文明演进与现代化进程是等量齐观、并行不悖的,20世纪世界文明进程的特点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被称为现代化的现代工业社会的紧张过渡。
俄国国别史☞提纲:一.1689年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开始步入强国之列(非考点)二.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并进行改革——俄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称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四、一战爆发,俄国参与一战激化了国内矛盾,发生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之后发生了十月革命,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五.俄国经济体制的变化与发展六、1939年二战爆发七.战后的苏联——国民经济恢复,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八.1991年12月21日独联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苏联完全解体一.1689年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开始步入强国之列二.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并进行改革——俄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1.原因:(1)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的农奴制国家(2)直接原因: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危机,加剧社会矛盾(3)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2.内容:(1)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有权拥有财产、担任公职和工商业,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2)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奴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出钱向地主赎买。
3.评价:(1)1861年的改革是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2)废除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
(3)但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称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四、一战爆发,俄国参与一战,激化了国内矛盾,发生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之后发生了十月革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1.第一次世界大战(1)内容: 1892年俄法缔结军事协定。
①意义: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俄国专题楼德中学张慧一、考点分布主要考点:1861年改革、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五年计划、苏联解体、俄国割占中国领土。
每年中考此专题占比例较大,特别是1861年改革、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苏联解体。
选择题较多。
二、知识体系根本原因根本目的年,改革者性质1、走向资本主义事件内容俄国。
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影响参与侵略中国的战争,割占中国领土平方公里2、列宁领导革命①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性质②革命:年,性质影响苏俄3、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背景时间领导人①政策内容影响苏联②苏联(全称)建立的时间。
时间实现工业化采取的措施重点效果③斯大林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时间标志特点,4. ①,(首次冲击)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苏联改革②性质年,实质俄罗斯5.苏联解体直接原因根本原因6.美苏争霸:苏联成立组织,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7.俄国作家代表作列宁称他“俄国革命的镜子”三、中考链接 年份题型 分值 考点 2013年 选择题 4分 31题(1分):列夫托尔斯泰;33题(1分):新经济政策;36题(1分):斯大林模式;38题(1分):苏联解体非选择题 4分41(4)(1分):十月革命;43题(3分):1861年改革及内容 2014年 选择题 2分 34题(1分):1861年改革;36题(1分):新经济政策非选择题 3分41题(3)(1分):俄国枪占中国领土;43题(4)(1分):十月革命;42(4)(1分):五年计划的特点2015年 选择题 4分 34题(1分):新经济政策;36题(1分):斯大林模式特点36题(1分):十月革命;38题(1分):苏联解体非选择题 3分43题(2)(1分)1861年改革的根本原因(3)(1分)1861年改革(4)(1分)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方式 2016年预测 1861年改革、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十月革命 四、经典题目示例(2015年中考)1.有人分析苏俄某一经济政策时说:“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
из варяг в греки自瓦良格至希腊之路。
династия Рюриков留里克王朝Киевская Русь基辅罗斯Золотая Орда“金帐汗”国ледовое побоище冰湖大战татаро-монгольскиеиго鞑靼蒙古人的桎梏Земский собор缙绅会议Ливонская война征战立沃尼Смутное время混乱时期династия Романовых罗曼诺夫王朝церковный раскол“教会分裂”(Великое посольство)大使团северная война北方战争Полтавская битва波尔塔瓦战役Табель о рангах《官阶表》юлианский календарь儒略历纪年法дворцовая гвардия宫廷近卫军политика просвещѐнного абсолютизма开明专制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 1812 г.1812年卫国战争Бородинское сражение在博罗季诺会战восстания декабристов十二月党人起义Свещѐнный союз “神圣同盟”Отмена крепостного права取消农奴制Крымская война克里木战争Народническое движение民粹派运动РСДРП俄国社会民主工党КВЖД中东铁路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俄日战争кровавое воскресенье)流血的星期天февральная революция二月革命爆发Октябрьская революция十月革命декрет о земле《土地法令》Бресткий мир《布列斯特合约》Гражданская война国内战争CCCР苏联НЭП“新经济政策”великая чистка大清洗运动культ личности斯大林的个人崇拜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ий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共产国际договор о ненападений十年互不侵犯条约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伟大的卫国战争блокада Ленинграда列宁格勒围困Оборона Ленинграда列宁格勒保卫战Сталинградская битва斯大林格勒战役Ялтинск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雅尔塔会议ООН联合国Холодная война冷战НАТО北约Варшавский договор华沙条约组织СЭВ经互会Оттепель“解冻”мировое сосуществование和平共处Берлинская стена柏林墙Кубинский кризис古巴危机пражская весна布拉格之春период застоя “停滞”时期теневаяэкономика影子经济диссидентское движение持不同政见运动克格勃КГББеловежское соглашение)《别洛维日协议》развал СССР苏联解体СНГ独立国家联合体第一讲基辅罗斯1、东斯拉夫人是现在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人的祖先。
俄国史复习专题主备:李剑审核:邢芳“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反法西斯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它描述的是俄国的历史进程。
俄国的历史是大国崛起的历史,也是近年中考热点。
视角一、【知识梳理】15471(1)(22(1)(23(1)(2)年,工(3(4担。
(5(645(1)(2)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标志着十月革命开始。
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1921年开始,列宁领导实行新经济政策。
(4)1928年---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成为世界上一流工业强国。
(5)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在“二战”中取得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
(6)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政治格局结束,冷战结束。
三、中俄(中苏)关系1、清朝前期,1685、1686年康熙帝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1689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是中俄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
2、近代史上,沙俄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是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
4、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二战中,苏联和中国是盟国。
出兵中国东北,歼灭日本关东军。
6、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取而代之。
当今,中俄是战略伙伴关系,中俄关系正常发展。
视角2人物篇一、亚历山大二世:领导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二、列宁:1、1903年,创建布尔什维克党(苏联共产党前身);2、领导1917年十月革命并取得了胜利。
3、1918—1920年,领导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三次武装进攻和国内的叛乱。
启示:①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和革命,会推动社会的进步。
②无论是进行社会革命还是经济建设,都必须立足国情,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政策方针,而不能生搬硬套固有的模式。
四、二战中苏军三大战役。
中俄关系篇一、中俄之间的恩怨古代:雅克萨之战1689年《尼布楚条约》近代仇怨: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以及战后,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俄国历史专题1、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的俄国分别经历了重大的历史事件,结合图示回答:(1)图示一所反映的事件是什么?领导人是谁?此事件的性质是什么?此事件的影响是什么?(2)图示二所反映的事件是什么?领导人是谁?此事件的性质是什么?此事件的影响是什么?2、材料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新时代的曙光”出现.材料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材料三:中俄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里,两国人民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尤其不会忘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俄罗斯人民伸出友谊之手,为中国人民建设新国家提供了多方援助. ——胡锦涛(1)材料一中“新时代的曙光”的“新”指什么?(2)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二中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在中俄两国源远流长的友谊中,也出现过不和谐的事件。
在19世纪中期作为帮凶的俄国参加了哪场侵华战争?在此次事件中俄国的暴行是什么?随着20世纪钟声响起,俄国又参加了哪场侵华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哪一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4)两国人民相互支持,在哪场世界战争中得到了体现?当时两国人民共同的敌人是什么?为对付共同的敌人,两国都加入哪一组织?加入此组织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5)材料三中所说的新中国成立之初,俄罗斯人民为中国提供的多方援助是指什么?3、依据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人物回答相关问题图一图二图三图四(1)图一的人物被称为“农奴的解放者”,请问他是谁?他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与他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使俄国走上了什么社会的发展之路?走上这条社会发展道路是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该事件的性质是什么?该事件有何局限性?(2)图二的人物领导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请问他是谁?他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与他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使俄国走上了什么社会的发展之路?走上这条社会发展道路是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该事件的性质是什么?(3)图三的人物是谁?他带领苏联人民取得了哪场战争的胜利?此人物在这场战争中参加的两次国际会议是什么?请写出在战争期间苏联与德国之间发生的三场著名战役。
★考点串讲★第一讲 走向资本主义篇——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课程标准】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自主学习】一、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二、1861年农奴制改革1、改革的概况:1)时间人物:1861年俄历2月192)改革文献:《1861年2月19日宣言》、《农民改革法令》。
3)改革目的:缓和社会矛盾,挽救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2、1861年“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1)政治上:废除农奴制度,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2)经济上: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其份地大小、贫瘠由地主决定;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金。
(3)组织上:建立“村社”加强对农民管理。
村社设置一个由地方贵族担任的调停人;还实行连环保以约束农民按时完成各类赋役。
农民由过去受个别地主支配转变为受地方政权控制。
3、改革评价:(1)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也是地主对农民一次公开、野蛮的掠夺。
(2)进步性:①作用:使广大农奴获得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民生产的发展和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②地位:促使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折点)。
(3)局限性:①二一九发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②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严重影响资本主义发展速度,使之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特点③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改革后的农民仍然被束缚在土地上。
仍然受地主的剥剥和奴役。
【课堂演练】改革的两面性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改革具有两面性? 根本原因是什么?(1)两面性:农奴制改革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和不彻底性。
(2)具有两面性的原因:①从改革本身来看,改革的内容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了革新。
俄国历史专题复习[考点1]俄国1861年改革根本原因: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直接原因:农奴暴动频繁,严重危及到沙皇专制统治目的:摆脱农奴制的危机,维护贵族地主利益时间:1861年人物:亚历山大二世内容:①“解放”农奴,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③收取份地赎金性质:农奴主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评价:①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②收取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资金③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④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真题回眸]1.[2017·山东泰安六三制]亚历山大二世突破了阻碍俄国发展的最大瓶颈,这使19世纪后期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显加速。
这个“最大瓶颈”指的是(B)A.资金缺乏B.封建农奴制C.土地自由买卖D.劳动力不足2.[2017·山东德州]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
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与“解放农奴”相关的重大事件是(C)A.日本明洽维新B.美国南北战争C.俄国1861年改革D.俄国十月革命3.[2017·山东东营]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这是由于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C)A.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B.地主不许买卖农奴C.农奴的份地必须出钱赎买D.地主不许干涉农奴的生活4.[2017·湖北随州]从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主要内容上看,它主要为资本主义发展直接提供了(A)①自由劳动力②市场③资金④技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5.[2017·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四市]1861年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下列属于这次改革内容的是(C)。
俄国史复习专题主备:李剑审核:邢芳“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反法西斯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它描述的是俄国的历史进程。
俄国的历史是大国崛起的历史,也是近年中考热点。
视角一、【知识梳理】一、名称的演变沙俄苏俄苏联Array1547年 1917年 1922年 1991年二、俄国史1、沙俄时期(1547--1917年)(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性质、内容、作用。
(2)俄国与英、法结成“三国协约”。
2、苏俄时期(1917—1922年)(1)“一战”期间的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2)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列宁)。
它是20世纪20年代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探索。
意义: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3、苏联时期(1922—1991年)(1)1922年,苏联成立(列宁)(2)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到1937年,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3)“二战”: 1942年签署了的《联合国家宣言》,与中美英等国组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柏林战役、雅尔塔会议(初步奠定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4)美苏冷战:“二战”后,形成美苏争霸两极格局,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本国带来沉重负担。
(5)社会主义改革: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 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
结果:改革没有成功。
(6)苏联解体:1991年,,美苏两极格局的终结,冷战结束。
4、俄罗斯时期“一超多强”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
5、俄国典型事例(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2)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标志着十月革命开始。
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1921年开始,列宁领导实行新经济政策。
(4)1928年---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成为世界上一流工业强国。
(5)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在“二战”中取得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
(6)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政治格局结束,冷战结束。
三、中俄(中苏)关系1、清朝前期,1685、1686年康熙帝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1689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是中俄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
2、近代史上,沙俄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是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
4、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二战中,苏联和中国是盟国。
出兵中国东北,歼灭日本关东军。
6、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取而代之。
当今,中俄是战略伙伴关系,中俄关系正常发展。
视角2人物篇一、亚历山大二世:领导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二、列宁:1、1903年,创建布尔什维克党(苏联共产党前身);2、领导1917年十月革命并取得了胜利。
3、1918—1920年,领导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三次武装进攻和国内的叛乱。
4、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促使苏俄经济发展,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
5、1922年,缔造了苏联。
三、斯大林:①带领苏联完成前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实现了工业化。
②领导苏联人民取得1941——1945年卫国战争的胜利。
③促使苏联形成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
四、赫鲁晓夫:最先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但成效甚微。
五、戈尔巴乔夫: 1985年上台执政并推行改革未果,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
六、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伟大的作家。
其享誉世界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他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视角:①亚历山大二世、列宁、戈尔巴乔夫改革家:②列宁、罗斯福、邓小平作为改革家对比③戈尔巴乔夫与邓小平对比。
事件篇一、改变了俄国社会性质的事件有:① 1861年改革;②十月革命;③苏联解体。
二、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对比。
三、20世纪中外三次成功的改革。
启示:①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和革命,会推动社会的进步。
②无论是进行社会革命还是经济建设,都必须立足国情,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政策方针,而不能生搬硬套固有的模式。
四、二战中苏军三大战役。
中俄关系篇一、中俄之间的恩怨古代:雅克萨之战 1689年《尼布楚条约》近代仇怨: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以及战后,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②19世纪70年代,侵占新疆伊犁地区——《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
③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近代有益影响:①1917年十月革命,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启迪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②1945年8月,出兵东北打击关东军,加速我国抗战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①一五计划时期,援助我国经济建设。
②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给我国的社建提供了借鉴、教训。
二、俄国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方式有何不同?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武装夺权道路;俄国采取的是中心城市暴动,再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的武装夺权道路。
启示:无论是进行社会革命还是经济建设,都必须立足国情,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政策方针,而不能生搬硬套固有的模式。
三、苏俄(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国借鉴?经验:①用暴力手段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②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促进经济发展。
③制定发展经济的五年计划,目标明确,成效显著。
教训:①必须保证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协调发展。
②制定经济政策必须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发展经济应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④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四、“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过重大影响,有哪些体现?后来是怎样突破这一模式的?我们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受哪些启迪?影响的体现:①过渡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三大改造;②十年建设时期“左”倾错误不断发展;③“文化大革命”。
突破: 1、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启迪:①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②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第一要务;③建设社会主义要保证农、轻、重有比例平衡发展;④要处理好民主法制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五、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①给中国送来马列主义,使新文化运动增加了新内容;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使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觉醒,为五四运动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③在十月革命影响下或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成立;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学习苏俄、苏联的经验,并得到苏俄、苏联的帮助……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篇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①对各国推行的改革失败造成的严重的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
②执政党脱离群众,失去民心。
③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
④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实质:是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社会性质变了。
影响:标志着战后两极格局的结束。
如何看待苏东剧变这一现象:①苏东剧变仅仅表明苏联探索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并非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的最终失利。
②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代替一种旧的社会制度要经过反复、激烈的斗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不是一帆风顺的;③我国应吸取教训,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东欧剧变对我国有哪些启示?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专题集训】(一)选择题1、1689年,中俄双方通过平等协商,签订了()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尼布楚条约》 D.《瑷珲条约》2、在中国近代史上,侵占我国最领土多的国家是()A.英国 B.美国 C.沙俄 D.法国3、19世纪70年代,收复新疆的是()A.左宗棠 B.曾国藩 C.岳飞 D.张之洞4、《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讲到:l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导致“红旗悄然落下”事件是:A.苏联解体 B.东欧剧变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二)材料解析题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材料二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材料三以下是某班辩论会的主题:正方:它使该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反方:它使该国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1)请写出十月革命的时间、地点、领导人。
十月革命使俄国走上了什么社会的发展道路?(2)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是谁?(3)根据材料二,苏俄为此实施了什么经济政策?谁领导实施的?该政策的实施有何意义?(4)请写出其作品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文学巨匠及其不朽名作。
(5)列举中国仿效俄国革命而举行的起义和仿效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而实行的举措。
(6)1900年,俄国还参与了哪场侵华战争,请写出战争名称。
(7)依据材料三,请为辩论会拟一个主题。
(8)中俄两国有着深厚的友谊,你认为现今应如何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三)探究题俄国和美国都是是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在历史上都曾经出现过许多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1)请分别写出俄国由封建社会演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和由资本主义社会演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事件。
(2)19世纪中期,美国和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主要障碍分别是什么?为排除这些障碍,两国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3)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两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4)二战中,导致战争扩大和进一步扩大的事件分别是什么?(5)1945年,为了尽快打败法西斯国家,苏美英三国召开什么会议?(6)美国在二战后为了对抗苏联而实行的政策是什么?请写出此政策的表现(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
此政策结束的标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