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句法的校园绿地活动空间的_省略_分析_以武汉大学信息学部校园为例_张浩
- 格式:pdf
- 大小:587.24 KB
- 文档页数:5
基于空间句法的校园空间形态历史演变研究作者:肖迪杨立新来源:《现代园艺·综合版》2019年第02期摘要:运用空间句法对沈阳农业大学空间历史演变进行研究。
分析结果显示,沈阳农业大学的历史演变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块状聚集式发展期、单轴线发展时期和十字轴线发展时期。
目前沈阳农业大学处于十字轴线发展时期。
3个时期由点、线、逐渐演化成面状结构,并达到稳定状态,以上分析结果以期为校园扩建后规划设计提供优化建议,使校园空间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关键词:空间句法;校园空间;演变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1 研究对象沈阳农业大学位于沈阳天柱山南麓,作为一所全国重点的农业院校,校园植被丰茂,环境幽雅,风景秀丽,人文气息浓厚,教学、科研条件优越。
校园于1952年与复旦大学农学院合并组建成了沈阳农学院,并于2013年在原址校园上完成了东部新校园的扩建,扩建后的校园面积占地264.29hm2。
整理出各个建筑建成的大致年份,以10年为一个单位,绘制校园空间形态分布平面图,该图代表着空间中的表层结构。
通过建筑分布平面利用空间句法Depthmap软件对校园空间进行运算和分析,通过参数变量中的整合度核心分布总结校园规划建设的历史演变过程。
1.2 研究方法空间句法理论于1970年伦敦大学建筑与城市形态学的教授比尔·希尔(Bill Hiller)首次提出,他的代表作有《空间是机器》[1]、《空间的社会逻辑》等,20多年来已经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并被不断改进和完善[2]。
国内的应用由建筑和城市规划开始往风景园林学科中渗透。
空间句法强调空间各组构之间的拓扑连接关系,是一种空间内部关系的逻辑数学运算,它基于人的可视性知觉分析。
首先要将空间进行分割,有3种基本的分割方法[3],分别是凸多边形法、轴线法和视域分析法。
本文对校园空间的分析采用轴线法。
2 校园空间形态演变研究2.1 块状聚集式发展期从20世纪50~60年代之间,学校无核心,呈块状聚集式发展。
茂盛的树林,起伏的山地、开放的绿化大草坪、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古朴典雅坡屋顶建筑。
按照格式塔心理学的认知模式,即人们的审美观对整体与和谐具有一种基本的要求。
简单地说,视觉形象首先是作为统一的整体被认知的,而后才以部分的形式被认知[5],也就是说,师生先“看见”一个校园的整体,然后才“看见”组成这一校园整体的各个局部的意象元素。
因此师生们对校园产生的是一个综合的感受:武汉大学校园是一个历史悠久且风景如画的生态公园。
我86|CHINA HOUSING FACILITIES872021.05 |建筑设计机的一部分,部东湖连为一拔的枝干,突,树龄较长,园空间高度连些自然元素,筑与原有环境造型因素加以式布局手法,成的庞大建筑科区建筑与起应,并有效地鉴历史场所的的环境时空的1)。
逻辑记忆,是路线的记忆,科区的建筑布组成,所以比区的秩序纳入领域出发的城智地图对居民行分析,并将而绘制的城市地图,它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地图,但却明确反映了市民对空间里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其认知场所的能力。
所以,在研究伊始,我们也绘制了武汉体规划具有鲜明的特点,新的规划设计尊重原有空间序列关系,建筑群通过空间校园的东西空间轴线向东湖风景区延伸。
商学大楼北入口广场是空间序列的起点,在,在这里通过建筑的围合手法,并将东北面的湖光山影引入,使之成为师生学人文馆形成对位关系,沿珞珈山的谷地的曲折登山小径拾级而上,就到达山顶人文馆的观景平台,成为整个空间序列的结束,并与原有规划巧妙地衔接,这里可远望东湖的风光,与远处的墨山遥相呼应(见图2)。
整个文科区设计保持了校园的逻辑记忆,形成了人们心理与校园整体的关联,因而具有高度的可理解性和结构推理性。
3.3校园场所的情感记忆情绪记忆对于空间场所的使用者来说,是其对所在的场所内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直接记忆,它也是空间记忆的重要一环。
图2 校园文科区场所空间的逻辑记忆分析[4] 凯文·林奇;方益萍,何晓军译. 城市意象[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7[5] 柴蒙. 视觉设计中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的运用[J]. 青春岁月,2013(02):130[6] 王建国.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M]. 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110作者简介王智峰(1973—),男,汉族,广东惠州市人,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学硕士,主要从事建筑研究生教学及公共建筑设计工作。
风景园林研究基于空间句法的清华大学校园历史与人文景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Cultural Landscape Spatial Morphology of Tsinghua University Campus Based on Space Syntax姚妍华 宋立民*YAO Yan-hua,SONG Li-min *景观空间是现代中国大学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空间系统的完善可以通过提升师生在校学习、活动的多元化,实现基于校内出行行为的大学空间功能界面组织关系动态发展。
常俊丽[1]提出校园景观具备教育功能以及对校园文化传播的潜力,景观环境与建筑一样具备教化育人的作用。
因此,学生在校园景观空间中的行为实践也是对校园文化与知识的学习、认知实践,景观空间形态产生于师生出行与校园空间的交互中。
空间句法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空间在语言学视野下的解读方式。
语言中包含字词和组织字词的语法,其中,字词如事物本身,人运用隐性的结构法则将字词组织成句、成文,并进行思想表述与交流[2]。
空间及其中所包含事物也遵循了隐藏的构建法则,成为人所能观察到的物质环境。
而这种组织空间法则的构成具有多元性与动态性,是在社会复杂发展模式中逐步形成并持续生长的有机意识。
空间句法在大学校园空间形态研究中的使用也较为普遍[3~5]。
师生在校园中进行的各种活动与行为受景观意识形态所衍生出的文化性影响,因此景观空间成为塑造整体校园精神力量的重要因素。
目前,在采用空间句法分析方法的校园空间形态研究中,对历史景观文化意义在当代校园空间的实践情况认知有一定不足,即师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历史景观中包含的校园文化内涵的感知路径不太明朗,缺乏定量研究路径所得出的相关结论。
因*基金项目:清华大学文科振兴基金基础研究专项(WO1)“基于清华校园师生出行模式分析的数字地图应用研究”20205080039DOI:10.12233/j.gdyl.2023.03.009Landscape Architecture Research此,本使用标准化后的整合率(Normalised Integration,NAIN)与穿行率(Normalised Choice,NACH),对清华大学校园景观空间形态的构成原因展开研究,通过建立对不同历史时期景观形态统一与定量的描述语境,分别提取4个景观发展阶段的关键景观节点,并提供其形态特征,从而总结清华大学景观系统形成的逻辑。
浅析大学校园绿地改造规划设计的“取”与“舍”--武汉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园绿地改造规划设计
周龙
【期刊名称】《中国园艺文摘》
【年(卷),期】2014(000)010
【摘要】在进行园林绿化改造项目时,要学会扬弃,并根据每个绿地的不同特点,做好“取”与“舍”。
以武汉大学校园绿地改造规划设计为例,探讨校园绿地改造规划设计理念与原则,并总结具体的改造规划措施。
【总页数】3页(P128-130)
【作者】周龙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后勤服务集团,湖北武汉 4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山西林学院校园绿地景观改造规划设计 [J], 雒存栓
2.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 [J], 张春慧;王先杰;王大庆
3.高校校园绿地规划设计浅析 [J], 毕静;杨祖山
4.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大学校园绿地景观改造设计 [J], 徐欢; 王子豪; 邵苗苗
5.基于承洪韧性的校园绿地更新改造策略研究
——以河南农业大学文化路校区为例 [J], 刘汉宇;张雯;邢浩杰;刘保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空间句法的护理单元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武汉大学
人民医院为例
易沐君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24(21)6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科技蓬勃发展,以及经济基础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更加关注医疗质量,越来越关注医院建筑的建设,尤其是住院部作为医院的关键部分、病人长期接受治疗和恢复的场所,更是受到重点关注。
目前,关于护理单元空间的量化分析研究比较少,因此文章选取武汉市三甲大型综合医院的武汉市人民医院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查、访谈调查,基于空间句法,从空间现状进行分析,可得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护理单元整合度、协同度、选择度和视域的可视化分析,对护理单元的空间布局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在垂直交通上对电梯厅进行重新规划,在水平交通空间上加强引导,为项目改造或其他医院建设提供参考,以期为病人提供更加令人满意的诊疗环境。
【总页数】3页(P57-59)
【作者】易沐君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6.1
【相关文献】
1.基于空间句法的教学空间可达性探究——以武汉大学工学部为例
2.基于空间句法的乡村景观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山东省淄博市悦庄镇两县村为例
3.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街区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徐州市中枢街为例
4.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古村落“三生”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广州市塱头古村为例
5.基于空间句法的商业综合体中庭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天津爱琴海购物公园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空间句法的新老校园空间形态差异性研究——以南京大
学为例
陈雪依;姚亦锋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10(028)002
【摘要】该本文利用空间句法软件对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与仙林校区的校园空间形态进行了量化分析,从空间秩序、空间组织、空间尺度、空间的构成要素四方面探讨了新老校区空间形态的差异.通过新老对比,为新校区的建设和对老校区文脉的继承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103-106)
【作者】陈雪依;姚亦锋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城市学院与海洋学学,210093;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24
【相关文献】
1.基于空间句法的大学新老校区空间形态对比研究——以云南大学为例 [J], 杨聆;徐坚
2.基于空间句法的校园空间形态历史演变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 [J], 肖迪;杨立新
3.基于空间句法的校园空间形态认知研究——以武汉大学校园为例 [J], 张亚丽
4.基于空间句法的大学新老校区空间形态对比研究——以南华大学为例 [J], 李绅;廖建军
5.基于空间句法的校园空间形态对比研究
——以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和明伦校区为例 [J], 李宏超;马倩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汉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以工学部为例
彭建东;徐小丽
【期刊名称】《中华建设》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武汉大学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校园之一,每年樱花节游人如织。
由于武汉中部交通枢纽的地位,加上近几年高铁、动车的高速发展,广州、郑州等地扬起一股"武大樱花两日游"热潮,武大俨然成为武汉的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为疏解交通压力,
武大正门口八一路下穿通道即将动工,预计2013年完工,届时车辆从通道行驶,路面修建景观设施,完全步行,实现武大的文理学部和信息学院"无缝连接"。
随着武大
校园对市民的进一步开放化,校园内的景观体系亟需整体化地设计和改善。
【总页数】2页(P124-125)
【作者】彭建东;徐小丽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4
【相关文献】
1.基于环境行为学的高校公共设施设计研究——以武汉大学工学部北广场为例 [J], 王竞永
2.浅谈中小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教育性——以南京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校园景观设计为例 [J], 陈良梅
3.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宪法约束——以武汉大学拆除工学部第一教学楼为例
[J], 宦吉娥;任沫蓉
4.坡屋顶适应性论证研究
——以武汉大学工学部一教学楼为例 [J], 谢昱;徐从淮;涂景春;邓金平;程芳兰5.基于空间句法的教学空间可达性探究——以武汉大学工学部为例 [J], 车鑫;程世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研究背景大学是一个扶植学术、激励创新和传播知识的场所,而良好的空间氛围和自然环境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给人们带来良好的空间体验。
因此,“以人为本”的校园节点空间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对于空间客体指标与感知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大多基于微观层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校园节点空间感知方面研究相对缺乏。
本研究从人的直观感受出发,直接捕捉被调研者对于校园节点空间的真实感受,从而为校园环境品质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2研究对象与数据获取2.1研究对象校园空间节点作为校园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着师生日常学习生活,其设计合理与否能够体现校园公共空间品质的优劣。
选取广州大学3个空间感知度较高的节点,即图书馆、中心湖、商业中心作为研究对象。
2.2数据采集首先,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身的体验画出学校的认知地图,并标注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目的是了解被调查者对于空间感知程度。
其次,调查最感兴趣的1个或几个节点空间的初步感受。
最后,采用SD语义法,对最感兴趣的1个空间节点进行详细采访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共设置23份调查问卷,于2023年5月17日下午课间发放,回收问卷23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采用SD语义法,调查被感知者对于校园空间节点的感知状况。
SD语义法作为一种常用研究方法,通过选取描述研究对象有关词语相反的形容词对,让被调研者进行主观评价。
本次问卷设计将每组形容词对赋予5个区间值,被调研者根据自己对不同空间节点的亲身感受,在相应的形容词对下面进行打分,以此表示对于空间的心理感受强度[1]。
在选取描述校园空间节点感知有关的形容词对时,参考国内外关于空间节点感知相关研究,再结合研究对象实际情况,最终将描述校园空间感知的形容词对分为感觉、知觉、认知3个维度,共23组意义完全相反的形容词对作为感知指标,每组词之间分为5个等级,正反分别用“一般”“比较”“非常”来区分,表示对于空间感知指标的感受程度,同时,分别给予数值-2、-1、0、1、2进行定量分析。
基于空间句法的校园绿地活动空间的可达性分析--以武汉大学信息学部校园为例张浩【摘要】aBsTRacT Accessibility is a measurement of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infrastructure. The research of the accessibility of green activity space on campus is related to the fair use of infrastructure for different user groups. This paper adopted Axis analysis method of Space Syntax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space structure of Facul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in Whuhan University using Depthmap software. It further verifies the result through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which is hoped to help campus planning.%可达性是对基础设施有效配置的衡量标准,校园绿地活动活动可达性的研究关系到不同人群对于基础设施的公平使用。
利用Depthmap软件,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中的轴线分析方法,通过计算集成度参数变量对武汉大学信息学部校园空间结构形态进行量化分析,探讨校园绿地活动空间的可达性,进而通过实地调研验证分析结果,为以后的校园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南方建筑》【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5页(P114-118)【关键词】空间句法;可达性;校园绿地;活动空间【作者】张浩【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武汉,4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023;TU-024城市公共空间是社会群体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社会、经济、历史以及文化的载体之一,其空间格局是展开社会活动的基本骨架和支撑,同时也影响城市居民的行为心理习惯。
第50卷第1期2023年3月福建林业科技JourofFujianForestrySciandTechVol 50 No 1Mar ,2023doi:10.13428/j.cnki.fjlk.2023.01.021基于空间句法的湖师院校园绿地可达性分析王 洁1,张建国2(1 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浙江湖州313000;2 湖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浙江湖州313000)摘要:运用问卷法、实地调查法对湖州师范学院的校园绿地进行调研,运用空间句法建立轴线模型,从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感知可达性3个维度对校园绿地的可达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湖师院校园绿地的可达性处于中等水平。
由空间句法分析得到的具有较高整合度、较好可达性的校园绿地与问卷调查得到的被学生较多选择用以日常休憩、游玩的校园绿地存在差异。
综合结果表明,湖州师范学院作为特殊型的带状校园,绿地分布相对均匀,但校园被道路隔断,致其交通不便无法形成一个整体,影响师生对于校园绿地的选择。
研究结果可为未来校园绿地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指导借鉴。
关键词:空间句法;问卷法;校园绿地;可达性中图分类号:S731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51(2023)01-0115-06SpatialSyntax basedAccessibilityofCampusGreenSpaceinHuzhouUniversityWANGJie1,ZHANGJianguo2(1 ArtSchoolofHuzhouUniversity,Huzhou313000,Zhejiang,China;2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HuzhouUniversity,Huzhou313000,Zhejiang,China)Abstract:ToputforwardsuggestionsfortheplanningandmanagementofcampusgreenspaceofHuzhouUniversity,improvetheac cessibilityofcampusgreenspace,soastoprovideservicestoteachersandstudentsmoreefficientlyandfairly QuestionnairemethodandfieldsurveymethodareusedtoinvestigatethecampusgreenspaceofHuzhouUniversity Spacesyntaxisusedtobuildanaxismodel,andtheaccessibilityofcampusgreenspaceisanalyzedfromthreedimensions:globalaccessibility,localaccessibilityandper ceivedaccessibility Theresultsshowthattheaccessibilityofcampusgreenspaceisatamediumlevel Thecampusgreenspacewithhighintegrationdegreeandgoodaccessibilityobtainedbyspacesyntaxanalysisisdifferentfromthecampusgreenspaceobtainedbyquestionnairesurvey,whichismostlychosenbystudentsfordailyrestandplay Thecomprehensiveresultsshowthatasaspecialtypeofbandedcampus,HuzhouUniversityhasarelativelyuniformdistributionofgreenspace However,thecampusiscutoffbytheroad,whichmakesitdifficulttoformawhole,whichaffectsthechoiceofcampusgreenspaceforteachersandstudents Theresultscanprovideguidanceandreferenceforthe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ofcampusgreenspaceinthefutureKeywords:spacesyntax;questionnairemethod;campusgreenspace;accessibility 校园绿地兼具使用功能与文化功能[1],是校园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
基于活动需求的校园空间认知研究——以武汉大学为例
张霞;徐思行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24(42)5
【摘要】建筑环境更关注中等尺度维度,了解使用者对此类环境的意象,对于环境的设计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研究集中在空间认知规律方面,缺乏对校园空间认知与其他多种影响因素的关联分析。
以环境行为认知理论为基础,通过手绘认知地图的定量分析,空间句法分析与POI分析等方法,深入探索校园空间认知规律,最后对校园空间进行评估并提出优化建议。
研究发现:①空间结构对空间认知具有决定性影响;②必要活动需求对空间认知的影响大于自发活动需求;③环境或建筑的风格以及纪念意义可以对认知起到较大程度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总页数】5页(P47-51)
【作者】张霞;徐思行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4
【相关文献】
1.基于空间句法的大学校园户外活动空间利用分析--以武汉大学工学部校园为例
2.基于活动实践需求的小学校园室外空间景观设计研究r——以合肥实验学校为例
3.基于空间句法的校园绿地活动空间的可达性分析--以武汉大学信息学部校园为例
4.
基于空间认知意象的校园公共空间解读——以湖北民族大学的校园公共空间为例5.基于空间句法的校园空间形态认知研究——以武汉大学校园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城市公园空间组织分析与设计管理应用
——凸边形地图分析方法初探
翟宇佳
【期刊名称】《中国园林》
【年(卷),期】2016(032)003
【摘要】城市公园空间组织极大地影响游憩活动开展与游憩体验,是公园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现有研究多在局部层面与定性层面讨论公园的空间组织特征,缺少全局层面与定量层面的思考.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凸边形分析方法,提出定量测量城市公园空间组织特征的方法,并根据实例分析,探讨了相应的设计与管理建议.首先,针对城市公园空间组织关系,明确相关指标的意义与应用.第二,基于凸边形分析地图,抽象公园的空间组成,提出测量城市公园空间组织特征的方法.第三,根据上述方法,测算2座公园的空间组织特征,提出相应建议
【总页数】5页(P80-84)
【作者】翟宇佳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上海2000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基于空间句法技术的苏州拙政园空间组织分析 [J], 姚炫
2.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对泉州古城区街道空间组织研究 [J], 曹凯中;饶小军;陆熹
3.基于凸边形地图与轴线地图的城市公园空间组织分析 [J], 翟宇佳
4.老年人散步行为与城市公园空间组织特征研究r——基于空间句法理论 [J], 龙春英;孙浙鑫;王雨寒
5.基于空间句法的扬州何园空间组织特征分析 [J], 曹玮;薛白;王晓春;胡立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随着人们对校园环境的要求提高,大量老旧高校都需要进行更新改造。
高校更新改造是高校重拾校园魅力的重中之重,如何在众多高校规划设计中脱颖而出是首要研究的问题。
如何体现一个学校的校园环境品质,打造自身的校园名牌?如何使大家对母校校园环境产生相同的认同感?这些问题也都是更新改造任务需要回答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学生入手,因为他们生活在这里,是对校园最熟悉的一部分人。
通过他们对校园意象的描述和绘制,总结和归纳他们心中校园的“公共意象图”,然后结合空间句法的模拟研究分析,总结校园现有规划设计的优缺点。
这对于研究校园意象对校园更新改造及环境优化都有一定的意义。
1理论概述当前校园意象研究主要是根据认知地图、空间句法等概念而开展的,区别在于调研方法、分析工具和数学模拟技术[1]。
凯文·林奇(Kevin Lynch)在《城市意象》中提出要基于视觉心理和场所的关系,通过测试者对环境的感知和体验,来分析认知地图与城市形态的关系[2]。
这本书被后世的学者称为城市意象研究的里程碑之作。
其研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①对于未接受相关知识的测试者,采取线下访谈、绘制草图等方法;②对于接受过城市意象教育的测试者,让他们对整个研究范围进行现场勘探,绘制出该范围较为明确的地图,指出有特点以及容易记忆的意象,在草图中标出它们的位置并显示强弱关系,然后将搜集到的所有测试者的认知地图进行汇总和统计,得出研究范围的“公共意象图”,从而总结出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五个城市意象元素与整体结构的关系。
摘要 校园意象探索对高校校园环境更新与改造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以认知地图和空间句法理论及其研究结果为依据,利用语义分析法、认知地图法解读校园意象并绘制学生印象中的“公共意象图”,再利用空间句法模拟技术进行分析。
分析得出校园意象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商业中心、演艺中心等区域;校园道路复杂多变,部分道路交通能力不足,不利于空间结构的完善开发;校园内建筑造型统一单调,这也使得学生对一些不经常去的教学楼感知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