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之移动IP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679.50 KB
- 文档页数:51
关于《高等计算机网络》书籍的介绍最近有网友想了解下《高等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所以店铺就整理了相关资料分享给大家,具体内容如下.希望大家参考参考《高等计算机网络》《高等计算机网络》内容全面深入,包括了计算机网络研究的主要领域,内容涉及网络体系结构、协议机制、算法设计和路由器技术等多个方面。
《高等计算机网络》基本上反映了近几年来网络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提供了详尽的参考文献。
在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的同时,我们在每一章的最后都力图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供读者参考。
《高等计算机网络》既可以作为计算机系统结构、通信与网络等专业的研究生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广大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高等计算机网络》全面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研究领域中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高等计算机网络》共分成3大部分。
第1部分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发展,包括第1~6章。
这一部分详细介绍了主动网络、移动和无线网络、应用层网络与P2P系统、下一代互联网等方面的最新的研究进展,介绍的重点主要是这些新型网络的体系结构分析和未来发展。
第2部分是Internet的路由、拥塞控制和安全,包括第7~11章。
分别介绍了单播路由、组播路由、拥塞控制、服务质量控制和网络安全。
这部分内容基本上覆盖了Internet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网络协议机制和算法设计两个方面。
第3部分是高性能路由器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包括第12~15章。
路由器是Internet互联的最重要的设备。
这部分介绍了路由器的体系结构和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路由查找、分组分类和高性能交换结构与调度算法分析。
目录前言第1部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发展第1章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1.1引言1.2Internet的发展过程Internet是在美国早期的军用计算机网ARPANET(阿帕网)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发展变化而形成的。
Internet的起源主要可分为一下几个阶段。
Internet的雏形阶段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dvance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ARPANET的网络。
计算机网络技术IP地址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我们日常的上网冲浪、在线办公,还是各种智能化设备之间的通信,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
而在计算机网络中,IP 地址就像是每一台设备的“身份证号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 IP 地址呢?IP 地址,全称为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是指互联网协议地址。
它是一个由数字组成的标识符,用于在网络中唯一地标识一台设备。
就好像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个唯一的身份证号码来标识自己的身份一样,在网络世界中,每台设备也都需要一个唯一的 IP 地址来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
IP 地址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用一个点分隔,每个部分的取值范围是 0 到 255。
例如,常见的 IP 地址可能是 19216811。
这四个部分分别代表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通过对 IP 地址的划分和分配,可以实现对网络的有效管理和资源的合理分配。
IP 地址分为 IPv4 和 IPv6 两种类型。
IPv4 是我们目前广泛使用的版本,但是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IPv4 地址资源已经逐渐枯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IPv6 应运而生。
IPv6 采用了 128 位的地址长度,提供了几乎无限的地址空间,能够满足未来网络发展的需求。
IP 地址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是实现网络通信的基础。
当我们在网络上发送和接收数据时,数据包中会包含源 IP 地址和目标 IP 地址,网络设备会根据这些地址来确定数据的传输路径,确保数据能够准确无误地到达目的地。
其次,IP 地址有助于网络管理和安全。
通过对IP 地址的管理和监控,可以有效地控制网络访问权限,防止非法入侵和网络攻击。
此外,IP 地址还可以用于定位设备的地理位置,虽然不是非常精确,但在某些情况下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IP 地址的分配和管理是由专门的机构负责的。
第26卷第6期V ol 126 N o 16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angchun N ormal Un iv ersity (N atural Science )2007年12月Dec.2007关于移动IP 技术的研究王 路1,尚 程2(11吉林工商学院计算机系,吉林长春 130062;21吉林大学软件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摘 要]为了在移动通信网络中运用IP 协议,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 ineerin g T ask F orce ,IETF )制定了Mobile IP 协议。
M ob ile IP 是一种简单、可扩展的全球In ternet 移动解决方案,使节点在切换链路时仍可保持正在进行的通信。
文章讨论了Internet 移动接入的重要技术———移动IP ,对其中的关键技术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移动IP ;因特网;隧道技术[中图分类号]T 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 (2007)06-0113203[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王 路(6),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工商学院计算机系讲师,硕士,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
1 引言当今世界,在飞速发展的IT 产业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业务,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编织的天罗地网,使人深感世界之大。
移动通信技术和I P 网相融合的结晶———移动IP 技术,更是容纳了全球通信领域业务。
象其它台式机用户一样,移动计算机用户希望接入同样的网络,共享资源和服务,而不局限于某一固定区域,且当它移动时,也能方便地断开原来的连接,并建立新的连接。
2 移动IP 原理工作原理分以下步骤:①归属代理和外区代理不停地向网上发送代理通告(Agent Advertisement)消息,以声明自己的存在。
②移动节点接到这些消息,确定自己是在归属网还是在外区网上。
③如果移动节点发现自己仍在归属网上,即收到的是归属代理发来的消息,则不启动移动功能。
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移动通信的技术和系统。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已经成为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和应用前景三个方面来探讨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南非。
当时,南非的电信运营商开始在几个城市建立了第一个移动电话系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商业模式的成熟,移动通信逐渐遍及全球。
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的移动电话用户超过了100万,进入了大规模商用阶段。
到了21世纪,移动通信技术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从GSM到CDMA,再到4G和5G网络,每一代技术都带来了更高的速度和更好的服务质量。
二、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的技术特点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有以下几个技术特点:1. 多网络接入技术: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可以通过多种网络接入方式实现,例如无线局域网(WLAN)、蜂窝网络和卫星通信等。
用户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需求的网络接入方式,保证通信的稳定和高效。
2. 移动IP技术:移动IP技术是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移动IP技术,用户可以在不同网络之间切换而不丢失网络连接,实现真正的移动办公和移动生活。
3. 安全认证和加密技术: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面临着更多的安全威胁,如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等。
因此,安全认证和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中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使用安全认证和加密技术,可以有效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三、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的应用前景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在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 移动办公:通过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技术,用户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随时随地地办公和处理工作。
无论在哪里,只要有网络连接,就可以与同事进行实时沟通和协作。
2. 移动教育: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技术可以极大地拓宽教育的边界。
网络IP地址的自动化配置技术自动化配置网络IP地址是指通过使用特定的技术和协议,使计算机或其他网络设备能够自动获得可用的IP地址,并完成与网络的连接。
这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大简化了网络管理和配置的过程,提高了网络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网络IP地址自动化配置技术。
一、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简称DHCP)DHCP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网络协议,用于分配和管理网络中计算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网络配置信息。
通过DHCP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可以实现自动分配和更新IP地址的过程,极大地简化了网络管理员的工作。
DHCP客户端在启动时会发送DHCP请求,DHCP服务器则会回应并提供可用的IP地址。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IP地址冲突,使得网络设备能够快速地获得合适的IP地址,而无需手动配置。
二、零配置网络(Zeroconf)零配置网络也被称为“即插即用”网络,旨在使设备在无需网络管理员干预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发现、配置和连接到一个局域网或互联网。
零配置网络的核心技术是当设备加入网络时自动分配和配置IP地址。
比较常见的零配置网络技术有:1. 自动私有IP寻址(Automatic Private IP Addressing,简称APIPA):设备在未获取有效IP地址的情况下,会自动分配一个私有IP地址,例如在IPv4网络中的169.254.x.x网段。
这使设备能够在没有DHCP服务器的情况下进行通信。
2. 子网划分(Subnetting):在IPv6网络中,使用子网划分技术可以自动为设备分配唯一的IP地址,以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
三、移动IP(Mobile IP)移动IP是一种网络协议,用于实现移动设备在不同网络之间切换时仍能保持连接不中断的功能。
该协议允许设备在切换网络时保持原有的IP地址,不会因网络切换而需要重新获取IP地址。
2024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最全版1.网络基础知识-IP地址(IPv4和IPv6)-子网掩码和网络地址-网关和路由-域名系统(DNS)-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环形、星形等)-网络协议(如TCP/IP协议)-网络拓展设备,如交换机、中继器、路由器等2.网络设备和技术-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和管理-虚拟局域网(VLAN)的配置-网络地址转换(NAT)的配置-网络带宽管理和负载均衡-VPN(虚拟私人网络)的配置和管理-WLAN(无线局域网)和Wi-Fi技术3.网络安全-防火墙和网络安全策略-网络入侵检测和防御-虚拟专用网(VPN)的安全性-数据加密和认证(如SSL和TLS协议)-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理和应急响应4.互联网和云计算-互联网的发展和结构-云计算的基础知识和使用场景-虚拟化技术和云平台的配置和管理-云存储和云备份技术-高可用性和容灾技术5.网络协议和服务-TCP/IP协议和IPv6协议-网络层和传输层协议-网络服务和应用,如HTTP、FTP、SMTP等-网络文件共享和打印服务-网络监控和故障排除6.网络维护和管理-网络规划和设计-IP地址分配和管理-网络设备的安装和配置-网络故障排除和维修-网络性能调优和优化7.网络安全和法律法规-网络安全政策和法律法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策略-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隐私-网络攻击和黑客技术-防御网络攻击和入侵的方法和工具8.无线网络和移动应用-无线网络标准和技术,如Wi-Fi、3G/4G等-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和保护措施-移动应用的开发和部署-移动设备管理和远程访问控制-移动应用测试和性能优化。
国开期末考试《网络实用技术基础》机考满分答案—第3套2379《网络实用技术基础》-0003 机考期末题库(整套试题相同)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1、通过网络发送电子邮件是利用了网络的()功能。
A、数据处理B、资源共享C、数据传输D、设备管理正确答案:C2、()不属于按交换方式分类的网络。
A、电路交换B、局域网C、报文交换D、分组交换正确答案:B3、与通信介质直接相连,在机械层面上传输比特流,这是()的功能。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应用层正确答案:A4、互联网计算机在相互通信时必须遵循的规则称为()。
A、安全规范B、路由算法C、网络协议D、软件规范正确答案:C5、令牌环网采用()协议标准。
A、IEEE 802.3B、IEEE 802.5C、IEEE 802.11D、IEEE 802.16正确答案:B6、无线局域网中的终端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通过()访问Internet。
A、无线电波B、无线网卡C、无线路由器D、无线接入点正确答案:C7、不属于无线传输介质的是()。
A、微波B、同轴电缆C、无线电波D、红外线正确答案:B8、关于网桥的描述,错误的是()。
A、网桥工作在MAC子层B、网桥通过自学习算法建立转发表C、网桥可连接两个相同结构的局域网D、网桥根据路由表进行帧的转发正确答案:D9、()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
A、100 BASE - TXB、100 BASE – T4C、100 BASE - FXD、10 BASE - 5正确答案:C10、学校电子室给教师提供打印服务,为方便教师打印,合理的方案是()。
A、给每个老师发磁盘,用磁盘携带要打印的文件到安装打印机的计算机上去打印。
B、给每个老师发U盘,用U盘携带要打印的文件到安装打印机的计算机上去打印。
C、在网络上设定打印机共享。
D、在网上提供空间,给教师存放文件,然后到安装有打印机的机器上下载打印。
正确答案:C11、关于RIP协议描述正确的是()。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真题单选题100道及答案1. 以下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正确的是()A. 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计算机互联起来构成的计算机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B. 能按网络协议实现通信的计算机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C. 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计算机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D. 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计算机在物理上实现互联,按照网络协议实现相互间的通信,以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为目标的计算机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答案:D2. 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A. 精度高B. 共享资源C. 运算速度快D. 容量大答案:B3. 以下不属于网络拓扑结构的是()A. 总线型B. 星型C. 环型D. 流线型答案:D4. 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A. PANB. LANC. MAND. WAN答案:B5. 在OSI 参考模型中,物理层的功能是()A. 建立和释放连接B. 透明地传输比特流C. 在物理实体间传送数据帧D. 发送和接收用户数据答案:B6. 在OSI 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是()A. 比特B. 帧C. 分组D. 报文答案:B7. TCP/IP 协议簇的层次中,解决计算机之间通信问题是在()A. 网络接口层B. 网际层C. 传输层D. 应用层答案:B8. 以下IP 地址中,属于C 类地址的是()A. 112.213.12.23B. 210.123.23.12C. 23.123.213.23D. 156.123.32.12答案:B9. 子网掩码为255.255.0.0,下列IP 地址不在同一网段中的是()A. 172.25.15.201 和172.25.16.11B. 172.25.25.20 和172.25.25.100C. 172.16.25.16 和172.16.26.16D. 172.25.25.224 和172.25.25.10答案:C10. 在以太网中,冲突()A. 是由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错误使用造成的B. 是一种正常现象C. 是由于网络管理员的失误造成的D. 是一种不正常现象答案:B11. 以下关于CSMA/CD 的说法,错误的是()A. 边发送边监听B. 冲突发生后立即重发C. 先听后发D. 延迟随机时间后重发答案:B12. 以太网交换机工作在OSI 参考模型的()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D. 传输层答案:B13. 以下不属于广域网技术的是()A. X.25B. ATMC. 以太网D. 帧中继答案:C14. 帧中继网的虚电路建立在()A. 数据链路层B. 网络层C. 传输层D. 会话层答案:A15. 以下关于ADSL 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上下行速率不对称B. 可利用现有电话线路C. 数据传输不需要进行调制解调D. 适合家庭用户使用答案:C16. 在TCP 协议中,用于进行流量控制的字段是()A. 窗口B. 确认号C. 校验和D. 紧急指针答案:A17. TCP 连接建立过程中,SYN 包的作用是()A. 确认连接B. 同步序列号C. 终止连接D. 重传数据答案:B18. 以下关于UDP 协议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B. 不可靠的无连接的协议C. 可靠的无连接的协议D. 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答案:B19. 在DNS 系统中,域名解析采用()A. 递归查询B. 迭代查询C. 反向查询D. 正向查询答案:A20. 以下关于电子邮件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可以发送多媒体信息B. 邮件服务器之间采用SMTP 协议C. 用户代理之间采用POP3 协议D. 邮件内容使用ASCII 编码答案:C21. HTTP 协议默认使用的端口号是()A. 21B. 25C. 80D. 110答案:C22. 以下关于网络安全的说法,错误的是()A. 防火墙能防止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的非法访问B. 加密技术可以保证数据的机密性C. 数字签名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D. 安装杀毒软件可以完全防止病毒入侵答案:D23. 以下属于对称加密算法的是()A. RSAB. DESC. DSAD. ECC答案:B24. 数字证书不包含()A. 用户公钥B. 用户身份信息C. 证书有效期D. 用户私钥答案:D25. 以下不属于网络管理功能的是()A. 配置管理B. 计费管理C. 安全管理D. 人员管理答案:D26. SNMP 协议使用的端口号是()A. 161B. 162C. 163D. 164答案:A27. 以下关于网络故障管理的说法,错误的是()A. 故障检测是故障管理的第一步B. 故障诊断的目的是确定故障的原因C. 故障恢复是故障管理的最后一步D. 故障隔离可以防止故障影响范围扩大答案:C28. 网络性能管理的主要指标不包括()A. 吞吐量B. 响应时间C. 资源利用率D. 设备故障率答案:D29. 以下关于网络规划的说法,错误的是()A. 需求分析是网络规划的第一步B. 逻辑网络设计主要考虑网络拓扑结构和地址分配C. 物理网络设计主要考虑设备选型和布线方案D. 实施阶段不需要进行测试和验收答案:D30. 以下不属于网络测试工具的是()A. PingB. TracerouteC. NetstatD. Excel答案:D31. 在网络综合布线中,工作区子系统的线缆最大长度为()A. 5 米B. 10 米C. 20 米D. 100 米答案:B32. 以下不属于无线局域网标准的是()A. IEEE 802.11aB. IEEE 802.11bC. IEEE 802.11gD. IEEE 802.11x 答案:D33. 蓝牙技术工作在()频段。
移动通信中的移动IP节点技术分析作者:张庆国来源:《数字化用户》2013年第14期【摘要】移动IP是一种网络漫游式的网络层协议,它主要针对于移动节点问题。
移动IP 技术能够让计算机不受限制的在互联网中即时漫游,它是移动节点固定化的网络IP。
以此实现各网段下的漫游,并确保了网络IP的权限不会在漫游中发生改变。
本文就此对移动通信中移动IP节点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移动通信 IP节点节点处理技术分析移动IP的设计,是为了确保移动过程中移动节点的连续性。
移动IP内存在两种版本,即Mobile IP是为了满足移动节点在移动中保持其连接性而设计的。
移动IP目前有两大版本,即移动IPv4、移动IPv6。
受到广泛欢迎的是移动IPv4。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到现在,可以把任何移动节点与IP核心网展开无缝连接,从而形成无线网络。
WLAN、狼牙、GSM等技术已经达到了更多种的数据连接方法。
在移动无线网络中,移动IP技术最为关键。
一、移动 IP原理移动IP内,移动节点本地代理是隧道入口,外地代理是出口。
本地代理封装好数据包,再传达给外地代理。
外地代理接收后解开传给移动节点。
数据包在隧道内,路由环也会让它重新回到隧道入口处。
因此,需在上面加封IP报头。
报头有着生存时间域TTL。
倘若,本地代理要把广播包传到移动节点那,需多重封装。
从本地代理往移动节点本地地址是里层隧道,从本地代理往移动节点转交地址是外层隧道。
解封IP报头获得的数据,报给移动节点。
由此实现了节点发送给移动节点数据的全过程。
二、移动过程中实现移动IP节点在IPv4的移动方案中,外地链路上的移动节点,会存在一个外地代理。
这个外地代理会存在隧道出口部位。
隧道口发送的数据包,转发到早已移动上来的链路移动节点。
IPv6逐渐成为下一个互联网内的标准协议,并彻底解决掉了地址空间问题。
移动IPv6协议内,早已将外地代理取消。
为了实现问题,在外地链路中的移动节点,其转交地址为配置转交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