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IP的术语
- 格式:pdf
- 大小:409.66 KB
- 文档页数:3
常见互联网34个术语解释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术语,有的可能我们已经很熟悉,但也有一些可能我们并不太了解。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常见的34个互联网术语,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互联网。
1. IP地址:互联网协议地址的缩写,用于标识和定位计算机网络中的设备。
它是由一组数字组成,类似于房子的门牌号码。
2. URL:统一资源定位器的缩写,用于标识和定位互联网上的资源。
它包含了指向资源的详细地址,类似于电子邮件中的收件人地址。
3. 网络服务器:提供互联网服务的计算机,它可以存储和传输网页、文件等资源。
4. 网页:互联网上的文档,通常由HTML语言编写,可以包含文本、图像、链接等内容。
5. 浏览器:用于访问和查看网页的软件,如Chrome、Firefox等。
6. 搜索引擎:用于通过关键词搜索互联网上的信息的工具,如Google、百度等。
7. 云计算: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计算资源和服务的模式,用户可以通过云端的服务器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
8. 网络安全:保护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上的信息不受非法侵入和破坏的措施。
9. 防火墙:用于过滤和控制网络数据流的安全设备,可以保护网络免受恶意攻击。
10. 密码学:研究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的学科,用于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
11. 电子邮件:一种通过互联网发送和接收邮件的电子通信方式。
12. 社交媒体: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交流和共享信息的平台,如微博、微信等。
13. 博客:个人或团体在互联网上发布和分享观点、文章等的网站。
14. 虚拟现实:模拟和创造出的虚拟环境,用户可以通过特殊设备进行身临其境的体验。
15. 人工智能:仿真人类智能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实现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动驾驶等功能。
16. 物联网:通过互联网连接并交互的物理设备和传感器的网络。
17. 云存储:将数据存储在云端的服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和管理自己的数据。
移动互联网常见术语解释互联网名词解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这个发展迅猛的行业中,移动互联网术语繁杂,让人头晕。
本文将为您解释一些常见的移动互联网术语和互联网名词,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个领域。
一、移动互联网常见术语解释1. APP (应用程序)APP即应用程序,是指安装在移动设备上的各种软件。
通过APP,用户可以浏览网页、玩游戏、购物等等,是移动互联网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2. 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技术将计算资源(如存储空间、计算能力等)提供给用户的方式。
通过云计算,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访问自己需要的数据和服务。
3. 消息推送消息推送是指移动应用向用户发送通知消息的功能。
通过消息推送,用户可以及时获得新消息、提醒和通知,提高了用户体验。
4. 手机应用商店手机应用商店是提供移动应用下载和安装的平台。
用户可以在手机应用商店中搜索、浏览和下载各种应用,满足个人需求。
5. AR (增强现实)AR是一种技术,通过将虚拟物体叠加在真实世界中,使得现实世界更丰富、更有趣。
AR技术在游戏、教育和商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6. VR (虚拟现实)VR是一种技术,通过感官设备模拟虚拟环境,使用户沉浸其中。
VR技术广泛应用于游戏、旅游和娱乐领域。
二、互联网名词解释1. URL (统一资源定位器)URL是互联网中用来定位和访问资源的地址。
它由协议、主机名、路径等组成,是在浏览器中输入的网址的一种格式。
2.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是一种用于传输超媒体文档(如HTML)的协议。
它是互联网上常用的协议之一,通过HTTP,浏览器可以与服务器进行通信,获取网页数据。
3. HTML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是一种用于创建网页的标记语言。
通过HTML,开发者可以定义网页的结构、样式和内容,实现网页的展示。
4. DNS (域名系统)DNS是一种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的系统。
移动互联网常见术语解释互联网名词解释(通用、运营、广告、APP推广、移动推广、APP运营、商务模式、职位、客户管理)一、「移动互联网常见术语解释」1.开发商(Content Provider):也叫CP。
2.发行商(运营商):即代理CP开发出来的产品。
3.渠道拥有用户,能够进行流量分发的公司,即可成为渠道。
所有可以获取用户的平台都可以称为渠道。
包括网站的渠道和无线的渠道。
4.SDK(SoftwareDevelopment Kit)即软件开发工具包, SDK是渠道提供的、集成了用户登录、充值通道、社区功能、社交分享功能、数据后台统计功能的一个功能模块,这个功能模块CP必须要植入到自己的app里,接入SDK后CP和渠道都要对SDK包进行测试,测试通过才能上线。
5.IPA/APKiOS的APP文件格式为ipa,因为iPhone手机分为越狱和非越狱,越狱的手机用户下载的APP文件就是ipa包。
安卓系统的文件格式是APK,所以提及安卓游戏或者APP的包,指的就是APK包。
6.刷量指渠道制造的假量。
一般指用机器刷。
7.扣量与CPA渠道刷量针锋相对,指的是CP对于CPA渠道的量进行扣除,以此来减少自己的广告费用。
刷量和扣量都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8.包名(Package Name)安卓系统App使用包名作为应用的唯一标识。
即:包名必须唯一,一个包名代表一个应用,不允许两个应用使用同样的包名。
包名主要用于系统识别应用,几乎不会被最终用户看到。
9.App Bundle ID苹果系统App使用App Bundle ID作为应用的唯一标识。
Bundle identifier就是应用的标识符,表明应用和其他App的区别。
10.IP(Internet Protocol)也称为“网协”.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
11、IDFA:广告标识符苹果为了保护用户隐私,早在2022年就不再允许其生态中的玩家获取用户的唯一标识符,但是商家在移动端打广告的时候又希望能监控到每一次广告投放的效果,因此,苹果想出了折中的办法,就是提供另外一套和硬件无关的标识符,用于给商家监测广告效果,同时用户可以在设置里改变这串字符,导致商家没有办法长期跟踪用户行为。
移动IPv6的切换技术作者:范玉宇来源:《中国新通信》2014年第09期随着移动网络的迅速发展和IPv6技术的部署实施,各项基于移动网络上新的数据应用层出不穷。
当移动节点在不同的子网间随意移动时,移动IPv6技术如何保障其正在通信的业务不中断,在网络层上完成平滑快速无缝切换,成为移动IP的关键技术之一。
一、标准MIPv6切换工作原理1.1 MIPv6中的基本概念在标准移动IPv6技术术语中,常用到以下几个专有名词:(1)移动节点(Mobile Node):物理上能够从一个链路接入点移动到另一个接入点的移动主机节点。
(2)家乡链路(Home Link):对应于移动节点家乡子网前缀的子网链路。
(3)家乡地址(Home Address):在家乡链路上分给移动节点的唯一可路由单播地址。
当移动节点有多个家乡链路网络前缀时,一个移动节点可以使用多个家乡地址。
(4)家乡代理(Home Agent):移动节点家乡链路上的某台指定路由器。
当移动节点离开家乡时,负责截获家乡链路上发往移动节点家乡地址的数据包,封装后再通过隧道转发到移动节点的转交地址。
(5)外地链路(Foreign Link):除了其家乡链路之外的任何链路。
(6)通信节点(Correspondent Node):所有与移动节点通信的对端节点。
(7)绑定(Binding):移动节点家乡地址和转交地址的关联以及关联相应的生存时间。
(8)注册(Register):移动节点向家乡代理或者通信节点注册移动节点的绑定,通过绑定更新和绑定应答实现。
进一步分为家乡代理注册和通信节点注册。
1.2 MIPv6的标准切换过程如果移动节点处于家乡链路中,配置方式与位置固定的主机相同。
当移动节进入外地网络时,切换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首先是通过底层协议进行L2链路层切换;之后是网络层即IP层的切换,由于IP层切换技术相对复杂,这个过程也是MIPv6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以下步骤:(1)移动节点通过路由通告消息中的子网前缀获得一个或多个转交地址,并进行重复地址检测(DAD)。
移动通信名词解释AADSL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通过采用非对称传输方式,在普通电话线(铜线)上实现高速传输。
ADSL特别适用于互联网的接入,因为此时会有较大流量的数据从网络流向用户端,而从用户端流向网络的数据流量相对却非常小。
Air Interface 在移动电话中,“空中接口”表示基站和移动电话之间的无线传输规范。
它定义每个无线信道的使用频率和带宽,或者定义采用的编码方法。
AMPS 先进移动电话系统-模拟移动电话标准,曾覆盖美国,南美的许多地区以及南太平洋。
在美国,有将近80%的移动电话用户仍然在使用AMPS标准,该标准和欧洲移动电话标准不兼容。
ANSI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位于美国的国际标准机构,致力于发展和发布移动通信标准。
ANSI是非营利性的组织,它独立于政府而运作,并得到超过1,000家组织和公司支持。
ATMA 异步传输模式-面向包的数据传输和交换技术。
ATM原来是为陆地固定网络设计的,现在也用于无线传输。
将来,数据包可以采用ATM信元的格式在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中传输。
Bb/s 比特每秒-数据传输速率的常用单位。
比特是信息技术中的最小单位。
文件大小(例如文本或图像文件)通常以字节(千字节,兆字节)为单位。
一字节对应八比特。
在数据传输中,数据通常是串行传输的,即一个比特接一个比特地传输。
数据速率的单位是比特每秒。
Bandwidth 描述传输信道的容量的术语,即频带的宽度。
Base Station 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Beyond 3G 表示第三代之后的未来移动通信的术语,有时也称作4GBluetooth 不同设备之间通过无线网络实现短距离连接的方法。
蓝牙技术允许不同设备(例如移动设备和PDA)之间通过无线方式来交换数据,而不必使用电缆或者红外线连接。
首个蓝牙设备已经投入市场。
将来,移动设备,PDA和个人电脑都会采用该标准的无线技术。
无线连接的距离最大为10米。
Broadband 此术语有多种含义。
移动通信一些专业术语本文将介绍移动通信领域中的一些重要的专业术语。
移动通信是指利用无线技术,通过电子设备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流的通信方式。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术语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移动通信术语及其解释。
1. 2G2G是指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也被称为GSM(Global System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2G技术主要支持语音通信和短信服务,并提供基本的数据传输功能。
2. 3G3G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也被称为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其主要特点是高速数据传输和多媒体服务。
3G技术实现了移动互联网的萌芽,可以提供更多丰富的应用和服务。
3. 4G4G是指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也被称为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
4G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和网络容量,支持更多的高清视频、在线游戏等流媒体应用。
4. 5G5G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其主要特点是超高速传输、低时延和大连接性。
5G技术将进一步推动移动通信的发展,支持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如智能交通、物联网等。
5. 射频射频(Radio Frequency,RF)是指电磁波频率在3kHz到300GHz之间的无线电波。
在移动通信中,射频主要用于无线信号的传输和接收,如方式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天线。
6. 基站基站是指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地面无线通信设备,用于向移动设备提供信号覆盖和通信服务。
基站通常由天线、射频设备和控制器等组成,分布在城市的不同区域以提供广覆盖的无线信号。
7. 小基站小基站(Small Cell)是指覆盖范围较小、功率较低的基站设备。
由于小基站具有灵活部署和高容量等优势,可以用于提高室内、室外的网络覆盖和容量。
8. MIMO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使用多个天线进行数据传输和接收,以提高传输速度和系统容量。
中国移动通信名词解析中国移动通信名词解析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移动通信的术语也日益丰富和复杂,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需要经过一定的学习和理解才能掌握。
本文将解析一些中国移动通信中常见的术语,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移动通信。
1. 2G、3G、4G、5G2G:指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是指GSM、CDMA等数字语音标准。
其主要功能是实现语音通话和简单短信传输。
3G: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是指WCDMA、CDMA2000等标准。
除了语音通话和短信传输,还具备了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多的服务功能,如互联网接入、视频通话、移动电视等。
4G:指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是指LTE标准。
与3G相比,4G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丰富的业务功能,如高清视频传输、高速网络游戏、移动支付等。
5G: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更大的带宽和更强的连接密度。
5G技术将推动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发展。
2. 动态漫游和静态漫游移动通信中的漫游是指用户在离开本地区而使用其他地区的通信服务时所产生的通信费用。
动态漫游是指用户在不同的漫游市场互相使用移动网络时,即“打出去、接进来”所产生的漫游费用。
静态漫游是指用户在一个地区换卡后,在其他地区使用移动网络时所产生的漫游费用。
3. 上行和下行上行和下行是指在移动通信中传输数据的方向。
上行是指从用户终端向基站发送数据,如打电话、发短信等;下行是指从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数据,如接收电话、收短信等。
4. 基站、小区和覆盖范围基站是指移动通信网络中负责与用户终端进行通讯的设备,也被称为“蜂窝塔”。
一个基站可以覆盖多个小区。
小区是指基站所覆盖的一个区域,包括公路、半径、方向等概念。
覆盖范围是指基站所覆盖的区域大小。
5. SIM卡和USIM卡SIM卡是指移动通信使用的一种芯片卡,用于识别用户身份和存储用户信息。
USIM卡也是一种芯片卡,相比SIM卡具有更强的安全性和更多的存储空间,支持更高速的数据传输和更丰富的业务功能。
General Purpose Input Output (通用输入/输出)简称为GPIO,或总线扩展器,利用工业标准I2C、SMBus或SPI接口简化了I/O口的扩展。
当微控制器或芯片组没有足够的I/O端口,或当系统需要采用远端串行通信或控制时,GPIO产品能够提供额外的控制和监视功能。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TCP是一种面向连接(连接导向)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运输层(Transport layer)通信协议,由IETF 的RFC 793说明(specified)。
在简化的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中,它完成第四层传输层所指定的功能,UDP是同一层内另一个重要的传输协议。
PPPoE是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的简称,可以使以太网的主机通过一个简单的桥接设备连到一个远端的接入集中器上。
通过pppoe协议,远端接入设备能够实现对每个接入用户的控制和计费。
PPPoE协议发表于RFC 2516[1]。
DDNS(Dynamic Domain Name Server)是动态域名服务的缩写!DDNS是将用户的动态IP地址映射到一个固定的域名解析服务上,用户每次连接网络的时候客户端程序就会通过信息传递把该主机的动态IP地址传送给位于服务商主机上的服务器程序,服务器程序负责提供DNS服务并实现动态域名解析。
BNC接头,是一种用于同轴电缆的连接器,全称是Bayonet Nut Connector(刺刀螺母连接器,这个名称形象地描述了这种接头外形),又称为British Naval Connector(英国海军连接器,可能是英国海军最早使用这种接头)或Bayonet Neill Conselman(Neill Conselman刺刀,这种接头是一个名叫Neill Conselman直译为“尼尔-康塞曼”的人发明的)是一种很常见的RF端子同轴电缆终结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术语表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我们日常使用的互联网,还是企业内部的局域网,都依赖于一系列复杂而精妙的技术和术语。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术语。
一、网络拓扑结构1、总线型拓扑(Bus Topology)这是一种将所有设备连接在一条共享通信线路上的网络结构。
就像一条公共汽车线路,各个站点(设备)都连接在这条线路上。
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缺点是一旦线路出现故障,整个网络就会瘫痪。
2、星型拓扑(Star Topology)所有设备都连接到一个中心节点(如交换机或集线器)上。
就像星星围绕着中心一样,中心节点负责数据的转发和控制。
这种拓扑结构易于管理和监控,但中心节点一旦故障,会影响整个网络。
3、环型拓扑(Ring Topology)设备通过环形链路依次连接,数据沿着环单向传输。
每个设备都接收来自前一个设备的数据,并将其转发给下一个设备。
环型拓扑的可靠性相对较高,但扩充困难。
4、树型拓扑(Tree Topology)一种层次化的结构,类似于树的形状。
由根节点、分支节点和叶节点组成,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管理性。
5、网状拓扑(Mesh Topology)每个设备都与其他多个设备直接相连,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
这种拓扑结构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容错性,但成本高,布线复杂。
二、网络协议1、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这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
TCP 负责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IP 负责数据的寻址和路由。
2、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在 Web 浏览器和 Web 服务器之间传输超文本数据,如网页。
3、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网络上进行文件的上传和下载。
几个常见的通信专业术语GPRS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 ic 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的简称。
EDGE是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增强数据速率的GSM演进)的简称,这两种技术被称为代移动通信技术。
宽带CDMA进一步拓展了标准的CDMA概念,在一个相对更宽的频带上扩展信号,从而减少由多径和衰减带来的传播问题,具有更大的容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使用不同的带宽,具有较强的抗衰落能力与抗干扰能力,支持多路同步通话或数据传输,且兼容现有设备。
FDD是将上行(发送)和下行(接收)的传输使用分离的两个对称频带的双工模式,需要成对的频率,通过频率来区分上、下行,对于对称业务(如语音)能充分利用上下行的频谱,但对于非对称的分组交换数据业务(如互联网)时,由于上行负载低,频谱利用率则大大降低。
TDD是将上行和下行的传输使用同一频带的双工模式,根据时间来区分上、下行并进行切换,物理层的时隙被分为上、下行两部分,不需要成对的频率,上下行链路业务共享同一信道,可以不平均分配,特别适用于非对称的分组交换数据业务(如互联网)。
TDD的频谱利用率高,而且成本低廉,但由于采用多时隙的不连续传输方式,基站发射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的比值较高,造成基站功耗较大,基站覆盖半径较小,同时也造成抗衰落和抗多普勒频移的性能较差,当手机处于高速移动的状态下时通信能力较差。
软切换:即当手机发生移动或是目前与手机通信的基站话务繁忙使手机需要与一个新的基站通信时,并不先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而是先与新的基站连接后,再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这是经典的CDMA技术硬切换:FDMA和TDMA系统都采用“硬切换”技术,先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再与新的基站进行连接,因而容易产生掉话。
接力切换:智能天线可大致定位用户的方位和距离,基站和基站控制器可根据用户的方位和距离信息,判断用户是否移动到应切换给另一基站的临近区域,如果进入切换区,便由基站控制器通知另一基站做好切换准备,达到接力切换目的。
GSM网络术语●GSM——数据蜂窝移动通信系统●MSC——移动业务交换中心●BSS——基站系统●BSC——基站控制器●BTS——基站收发信台●MS——移动台●OSS——操作与维护子系统●PSTN——公众交换电话网●ARFCN——无线频率信道编号●RF——载频●ME——移动设备●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IWF——互通功能单元●SIM——智能卡、用户识别卡●TMSI——临时移动用户身份识别号●LAI——位置区识别号●MSISDN——移动台的电话号码●XCDR——压缩编码器●TRAU——压缩编码器速率适配单元移动业务交换中心●EIR——设备识别寄存器●AUC——鉴权中心●IWF——网络互通功能●EC——回声消除器●DTX——不连续发射●MSRN——移动用户漫游号●IWF——网络互通功能●NMC——网络管理中心●OMC——操作与维护中心●TUP——电话用户部分●TMA——塔顶放大器●BSSMAP——基站系统管理应用部分●DTAP——直接传输应用部分●AM——幅度调制●FM——频率调制●PSK——相移键控●TCH——业务通道●SCH——同步通道●PCH——寻呼通道●GMSK——高斯最小相移键控●BCCH——广播控制通道●CCCH——通用控制通道●DCCH——专用控制通道●FCCH——频率控制信道●RACH——随机接入通道●AGCH——接入允许通道●CBCH——小区广播通道●SDCCH——独立专用控制通道●SACCH——慢速随路控制通道●FACCH——快速随路控制通道●MBCCH——主要的广播控制通道GPRS网络术语●SGSN——服务GPRS支持节点,在本SGSN服务区为MS分配IP地址、数据的路由和转发、加密、会话管理、与其它实体设备之间的接口连接、话单记录针对无线资源使用。
●GGSN——关口GPRS支持节点,好似路由(网关)连接其它网络,完成MS与外网通信建立、将用户的数据发往正确的SGSN、话单记录针对连接外网。
常见互联网34个术语解释(1)DAU : daily active user,日活跃用户数量(2)MAU : 月活跃用户量(3)ARPU : (Average Revenue Per User)即每用户平均收入,用于衡量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业务收入的指标。
(4)KPI :关键绩效指标法,是企业绩效考核的方法之一,其特点是考核指标围绕关键成果领域进行选取(5)MOU : 平均每户每月通话时间(minutesof usage)(6)OTT : “Over The Top”的缩写,是指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
这种应用和目前运营商所提供的通信业务不同,它仅利用运营商的网络,而服务由运营商之外的第三方提供。
目前,典型的OTT业务有互联网电视业务,苹果应用商店等。
(7)CPC : 网络中最常见的一种广告形式,它是英文单词Cost Per Click的缩写意思就是每次点击付费广告(8)CPM : Cost Per Mille,或者Cost Per Thousand;Cost PerImpressions,广告投放过程中,听到或者看到某广告的每一人平均分担到多少广告成本(9)CPA:每行动成本,Cost Per Action,指投放按广告实际效果,即按回应的有效问卷或定单来计费,而不限广告投放量。
CPA 的计价方式对于网站而言有一定的风险,但若广告投放成功,其收益也比CPM的计价方式要大得多。
广告主为规避广告费用风险,只有当网络用户点击旗帜广告,链接广告主网页后,才按点击次数付给广告站点费用。
(10)CPR:每回应成本,Cost Per Response,以浏览者的每一个回应计费。
这种广告计费充分体现了网络广告“及时反应、直接互动、准确记录”的特点,但是,这个显然是属于辅助销售的广告模式,对于那些实际只要亮出名字就已经有一半满足的品牌广告要求,大概所有的网站都会给予拒绝,因为得到广告费的机会比CPC还要渺茫。
8.2.1 移动IP术语 (RFC 3220)
移动节点(Mobile node )
•指从一个网络或子网链路上切换到另一个网络或子网的移动设备。
•移动节点可以改变它的网络接入点,但不需要改变它的IPv4地址
•在移动过程中,移动节点可以使用一个固定IP地址以保持与其它节点的通信。
家乡地址(Home address)
•分配给移动节点的一个长期有效的固定IP地址。
•HA不随移动节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家乡代理(Home agent)
•指位于移动节点家乡网络上的路由器。
•当移动节点离开家乡网络时,家乡代理负责截获所有发往移动节点家乡地址的报文,并通过隧道将它们转发给移动节点,并且维护移动节点当前位置的信息。
8.2.1 移动IP术语 (RFC 3220)
外地代理(Foreign agent)
•指位于移动节点所访问的外地网络上的路由器。
•外地代理为注册的移动节点提供路由服务
•它接受移动节点的家乡代理通过隧道发来的报文,进行拆封后发给移动节点。
•对于移动节点发出的报文,外地代理提供普通路由器的服务。
转交地址(Care-of address)
•当移动节点不在家乡网络时,移动节点被赋予的用以反映移动节点当前所在网络位置的临时IP地址。
•转交地址具有以下特征:
•转交地址与移动节点当前所在网络相关;
•当移动节点切换网络时,转交地址也随之改变;
•送往转交地址的报文可以通过正常路由机制到达移动节点;
•当移动节点与其对端节点通讯时,转交地址一般不作为报文的源IP地址使用。
8.2.1 移动IP术语 (RFC 3220)
移动IPv4协议可以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转交地址,分别是外地代理转交地
址和配置转交地址。
•外地代理转交地址(Foreign Agent CoA):移动节点所注册的外地代理的地址。
这个外地代理必须至少有一个端口连接移动节点所在的外地链路。
•FA CoA就是通道的终点,负责接收数据包、解除封装、再发给移动主机。
•这种地址模式可以使多个移动主机共享一个CoA,使用率较高。
•合作定位转交地址(Co-located CoA):移动节点从外地链路获得的当地地址,移动节点将之与自己的一个物理网络接口建立关联。
•外地链路上没有外地代理时,移动节点通常采用这种转交地址
•一个合作定位转交地址同时只能被一个移动节点使用
•此时移动主机自身是通道终点,自行解除封装,取出数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