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酸性岩)
- 格式:ppt
- 大小:11.63 MB
- 文档页数:48
对岩浆岩的认识简介:岩浆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
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岩浆主要由硅酸盐和一些挥发性组成。
是硅酸盐的主要成分。
根据SiO2含量和铁(FeO)、镁(MgO)、钙(CaO)及钾(K2O)、钠(Na2O)含量可将岩浆岩划分为:超基性岩类、基性岩类、中性岩类、酸性岩类和碱性岩类。
超基性岩类:SiO2含量45%,富含铁(FeO)、镁(MgO),而钾(K2O)、钠(Na2O)含量较少,因此反映在矿物成分上,就以铁镁矿物为主,一般含量可达90%,主要是橄榄石、辉石,而长石含量较少;基性岩类:SiO2含量45%-53%,SiO2含量增加,铁镁减少,铝钙增加,辉石和斜长石共生,含量近于相等;中性岩类:SiO2含量53%-66%,铁镁钙均减少,钾钠相对增加,因而出现角闪石和中性斜长石共生。
另外,还有一类较富含钾钠的中性岩(正长岩类),则出现铁镁矿物和碱性长石共生;酸性岩类:SiO2含量66%,铁镁钙大大减少,钾钠明显增加,因此出现了石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黑云母等共生现象;碱性岩类:钾钠含量高,而SiO2含量较低,此类岩石的特点,暗性矿物中出现碱性辉石、碱性角闪石(都含钠),在浅色矿物中常出现SiO2不饱和的霞石,石榴石等。
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成为岩浆作用。
岩浆作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岩浆侵入活动――侵入岩;2、岩浆喷出活动或火山活动――喷出岩(火山岩)。
1侵入岩深成侵入岩浅成侵入岩苦橄岩、玻基纯橄岩、碳酸盐、科马提岩喷出岩超基性岩类橄榄岩、角闪石岩金伯利岩基性岩类中性岩类(闪长岩-安山岩类)中性岩类(正常岩-粗面岩类)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石、石英正长石、正常斑岩、石英正常斑二长石和碱性正长石岩粗面岩、粗面安山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酸性岩类斜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纹像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流纹岩和英安岩碱性岩类霞石正长岩响岩注:辉绿岩:一种浅成侵入岩,多形成岩床、岩墙等,颜色为暗绿或黑色,矿物成分为辉石和斜长石,两者含量近乎相等。
岩浆岩分为几类?
岩浆岩分为4类:
1、超基性岩类:超基性岩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
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
2、基性岩类:基性岩类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
其化学成分的特征是SiO2含量为45-53%,Al2O3含量可达15%,CaO含量可达10%,均比超基性岩高,而FeO、MgO含量比超基性岩低。
3、中性岩类:是指SiO2含量中等(52%~65%)的岩浆岩。
矿物成分的特点是浅色矿物含量比基性岩高,暗色矿物含量比基性岩低,色率为20~35;浅色矿物以长石族矿物为主,不含或含少量石英,偶含少量似长石。
4、酸性岩类:主要由石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和白云母及少量黑云母、角闪石组成。
与酸性岩有关的最重要矿产是钨、锡、铍、铜、铅、锌、铁、金、铌、钽、稀土以及沸石、叶蜡石、明矾石、萤石等。
一、绪言岩浆岩是地球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构成了地壳的基座,而且与地球内部的热动力过程密切相关。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岩浆岩,加深对岩浆岩分类的理解,并提高识别和描述岩浆岩特征的能力。
二、实训目的1. 了解岩浆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原则。
2. 熟悉不同类型岩浆岩的典型特征。
3. 培养观察、分析和描述岩浆岩的能力。
4. 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岩浆岩的基本概念岩浆岩是由地下深处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根据形成条件、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岩浆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火山岩:由火山喷发物冷却凝固形成。
- 岩床岩:侵入地壳内部,冷却缓慢形成。
- 火成碎屑岩:火山喷发物经风化、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
2. 主要岩浆岩分类(以下为实训过程中观察到的几种主要岩浆岩类型及其特征)(1)酸性岩酸性岩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和云母,颜色较浅,通常呈灰色、白色或红色。
酸性岩结晶度好,晶体较大,质地坚硬。
实例:花岗岩- 特征:呈灰色,晶体粗大,硬度高。
- 产状:侵入岩床,常形成岩基。
(2)中性岩中性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颜色呈灰色、绿色或棕色。
中性岩结晶度较好,晶体大小适中,质地较坚硬。
实例:闪长岩- 特征:呈灰色,晶体中等大小,质地坚硬。
- 产状:侵入岩床,常形成岩株。
(3)基性岩基性岩主要成分是辉石和斜长石,颜色较深,通常呈黑色、绿色或棕色。
基性岩结晶度较差,晶体较小,质地较软。
实例:玄武岩- 特征:呈黑色,晶体细小,质地较软。
- 产状:喷出岩,常形成火山岩。
(4)超基性岩超基性岩主要成分是橄榄石和辉石,颜色深,通常呈黑色或绿色。
超基性岩结晶度较差,晶体极小,质地极软。
实例:橄榄岩- 特征:呈黑色,晶体极小,质地极软。
- 产状:侵入岩床,常形成岩基。
四、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对岩浆岩的分类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观察和分析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岩浆岩的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进行分类,并能够描述不同类型岩浆岩的典型特征。
一、岩石的分类(一)岩石按成因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1、岩浆岩: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酸性岩);正长岩—正长斑岩—粗面岩(中酸性岩);闪长岩—闪长玢岩—安山岩(中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基性岩);橄榄岩(辉岩)—苦橄玢岩—苦橄岩(金伯利岩)—(超基性岩)。
2、沉积岩:碎屑沉积岩(砾岩、砂岩、泥岩、页岩、粘土岩、灰岩、集块岩);化学沉积岩(硅华、遂石岩、石髓岩、泥铁石、灰岩、石钟乳、盐岩、石膏);生物沉积岩(硅藻土、油页岩、白云岩、白垩土、煤碳、磷酸盐岩)。
3、变质岩:片状类(片麻岩、片岩、千枚岩、板岩);块状类(大理岩、石英岩);(二)岩石按坚硬程度分类 [极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划分]>60(未风化~微风化的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1、坚硬岩fr>30(微风化的坚硬岩;未风化~微砂岩、硅质砾岩、硅质石灰岩等);2、较硬岩60≥fr>15(中风化~强风化的大理岩、板岩、石灰岩、白云岩、钙质砂岩);3、较软岩30≥fr风化的坚硬岩;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千枚岩、泥灰岩、砂质泥岩);4、软岩15≥fr >5(强风化的坚硬岩;中风化~强风化的较软岩;未风化~微风化的页岩、泥岩、泥质砂岩);5、极软岩f≤5(全风化;半成岩);r(三)岩体按完整程度分类 [岩体完整性指数K v=(V岩体/V岩石压缩波)2] 1、完整K>0.75,整体状或巨厚层状结构;2、较完整0.75~0.55,块状或厚层状结构、v块状结构;3、较破碎0.55~0.350,裂隙块状或中厚层状结构、镶嵌碎裂结构,中、薄层状结构;4、破碎0.35~0.15,裂隙块状结构、碎裂结构;5、极破碎<0.15,散体状结构。
(四)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 [波速比K v=(V岩体/V岩石压缩波)] [风化系数K f=(f r风化岩石/f r新鲜岩石单轴抗压强度)] [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1、未风化Kv =0.9~1.0,Kf=0.9~1.0,岩质新鲜,偶见风化痕迹;2、微风化Kv=0.8~0.9,Kf=0.8~0.9,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宣染或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3、中等风化Kv =0.6~0.8,Kf=0.4~0.8,结构部分破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
岩浆岩的工程地质特征摘要:岩浆岩的工程性质是岩浆岩在各种内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的一系列变形和稳定性特性.如塑性、弹性、流变性、孔隙率、透水性、抗压性等.岩浆岩的这些性能对各类建筑工程的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首先对岩浆岩进行鉴定分类,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类岩浆岩的工程性质,以期为相关建筑工程的实施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岩浆岩;岩性鉴定;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工程地质特征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
根据岩浆冷凝的位置,岩浆岩可分为喷出岩、深成岩和浅成岩。
岩石的工程性质是岩石在各种内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的一系列变形和强度特性.如岩石的塑性、弹性、流变性、孔隙率、透水性、抗压性等.岩石的这些性能对各类建筑工程的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各类岩浆岩因为生成条件不同,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产状等岩性差异很大,岩石颗粒间的连结力也不相同,因而有着不同的工程性质。
因此要分析岩浆岩工程地质特征,首先需要对其进行岩性鉴定,分析判断岩石的类型。
岩石的鉴定方法基本上是根据岩石的外观特征,用肉眼及放大镜等进行鉴别。
一、岩浆岩岩性鉴定1、岩浆岩的结构岩浆岩的结构,指岩浆岩的矿物颗粒大小、结晶程度、晶粒形状以及晶粒之间或晶粒与玻璃质之间相互关系的特征。
岩浆岩按成岩的环境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
岩浆上升未达地表,在地壳中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其中,岩浆冷凝位置距离地表2km以下的,形成的岩石称为深成岩,距离地表地表2km以上冷凝而成的岩石,称为浅成岩。
侵入岩在地下不同深度和地质环境下冷凝固结,矿物成分基本全结晶,深层岩通常颗粒较粗,而浅层岩颗粒往往大小不均,整体偏细小。
岩浆上升冲出地表,在地面上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
喷出岩是在岩浆以及其他岩屑、晶体等沿着火山通道喷出火山口后冷却形成的岩石,由于熔岩冷却时间较短,因此矿物都比较细小,常成玻璃质、半晶质或隐晶质结构.2、岩浆岩的构造岩浆岩的构造,指岩石中各种矿物的空间排列方式,即填充空间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