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有机溶剂沉淀 结晶与重结晶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50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原理
超临界流体萃取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是一种分离提取化合物的方法,它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特性可以同时具有气相和液相的特性,可以有效地溶解物质,并实现快速、高效的提取过程。
超临界流体是指在临界点以上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处于气-液两相临界状态的流体。
超临界流体具有高扩散性、低黏度、低表面张力等特点,可与溶质发生快速的质量传递,提高提取速度和效率。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超临界流体在超临界状态下的溶解度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首先,选择适当的溶剂作为超临界流体,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有二氧化碳和丙烷。
溶解度的调控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来实现。
在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中,溶液中的溶质被溶解在超临界流体中,形成溶液。
然后,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使超临界流体发生相变,转化为气相,从而实现溶质的分离提取。
提取后的溶质可以通过降温和减压将其回收。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食品、药物、环境等领域的提取分离过程中。
其优点包括操作简便、提取速度快、无需使用有机溶剂、对萃取物的损伤小等。
此外,超临界流体的可调节性使得可以根据不同物质的特性来进行选择性提取,提高提取效果。
总而言之,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特性进行溶解和分离,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提取方法,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超临界流体萃取用超临界流体(见p-V-T关系)为溶剂,从固体或液体中萃取可溶组分的传质分离操作。
若用临界温度较低的流体,如二氧化碳等,则其操作温度低,适用于高沸点、热敏性或易氧化的物质,甚至可用于活体所含物质的提取分离。
超临界流体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以及与气体相近的粘度,又具有比液体大得多的分子扩散系数,故具有较大的萃取容量(单位体积流体能萃取溶质的量)和良好的流动性能和传质性能。
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随超临界流体的压力的升高而增加,所以,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过程的操作方式之一,是先在高压的条件下使超临界流体与物料接触进行萃取,然后分离出萃取了溶质的超临界流体,降低其压力使溶质析出。
若采用逐级降压,可使多种溶质分步析出。
当过程所需的操作压缩比(高压阶段对低压阶段的绝对压力比值)较小时(如小于3),则能耗较低。
超临界流体萃取所用的溶剂有二氧化碳、烃类、氨和水等。
现今开发中的应用有:渣油的溶剂脱沥青;从咖啡豆中除去咖啡因;从煤中萃取烃类化工原料;页岩油加工;从天然物质提取油脂、香精、维生素,以及从发酵液中提取乙醇等。
(见彩图)技术原理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过程的原理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
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
当然,对应各压力范围所得到的萃取物不可能是单一的,但可以控制条件得到最佳比例的混合成分,然后借助减压、升温的方法使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被萃取物质则完全或基本析出,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所以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是由萃取和分离组合而成的。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一种物理分离和纯化方法,它是以CO2为萃取剂,在超临界状态下,加压后使其溶解度增大。
将物质溶解出来,然后通过减压又将其释放出来。
该过程中CO2循环使用。
在压力为8~40MPa时的超临界CO2足以溶解任何非极性、中极性化合物,在加入改性剂后则可溶解极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