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淋巴细胞的总数和T细胞的数目减少从而导致细胞免疫功能受损
- 格式:ppt
- 大小:340.50 KB
- 文档页数:26
疾病名:干燥综合征英文名:Sjogren syndrome缩写:SS别名:autoimmune exocrine gland disease;exocrinopathy;干燥综合症;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舍格伦综合征;斯约格伦综合征;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病;Gougerot-Houwe syndrome;Gougerot-Mikulicz-Sjogren syndrome;Sjogren's disease;Sjogren氏综合征;古-豪二氏综合征;古-米-斯三氏综合征;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病;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Sjouml gren综合征;干燥性角结膜炎ICD号:N16.4*分类:肾内科概述:干燥综合征(Sjögren syndrome,SS)是一种侵犯外分泌腺体尤以侵犯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口、眼干燥,也可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
受累器官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血清中多种自身抗体阳性。
本综合征也称为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病(autoimmune exocrine gland disease)、斯约格伦综合征、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
常与其他风湿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重叠(图1)。
早在1933年,瑞典眼科医生斯约格伦报道了19例干燥性角膜炎伴口干燥症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例,并提出本病是一个系统性疾病。
因此,在西方医学中称本病为Sjögren综合征。
其后,各国学者也相继报道了相同的病例。
本综合征分两类:①口、眼干燥等表现单独存在时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ögren syndrome,PSS);②口、眼干燥等表现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动脉炎、皮肌炎等风湿病并存时,为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econdary Sjögten’s syndrome)。
此处仅叙述PSS(简称SS)。
SS可累及全身各系统,肾脏为最常见的受累器官之一。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人到老年,身体各器官组织自然老化,器官功能逐渐衰退,新陈代谢过程变慢,身体活动能力下降,从而使老年人好静不好动,活动相对减少,这就进一步促进了老化的发展.因此,老年人及时认识和了解自身的生理特点及体育锻炼对身体各器官系统的良好影响,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就可能有效地增进健康、减缓衰老过程,起到延年益寿的良好作用。
一、神经系统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神经系统生理机能也发生许多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感受器退化、中枢处理信息的能力降低、平衡能力和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下降。
表现在视力、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对刺激反应迟钝,容易疲劳,恢复速度减慢等.中枢处理信息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神经细胞萎缩和死亡。
老年人脊髓运动神经元数目减少37%,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减慢10%,因而使神经肌肉活动能力受影响,表现单纯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变慢,运动时延长.65岁的老年人反应时比20岁年轻人延长了50%。
老年人由于脑干和小脑中细胞数量减少,中枢肾上腺素能系统发生退行性变化,神经系统内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逐渐降低,小脑皮质B一肾上腺素能受体密度降低,加上外周本体感受器机能下降,限制了精确地控制身体运动的能力,导致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性减退,容易跌倒。
由于脑动脉硬化和椎动脉血流受阻,老年人中有15%~24%的人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研究表明,老年人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其反应时较不锻炼的老年人短。
连续20年体育运动的老年男子的动作反应时与20岁无运动的青年男子相似或更快。
因此,有规律地进行体育活动,在某程度上能延缓神经肌肉功能的生物学衰老.二、运动系统(一)骨骼肌在衰老过程中,骨骼肌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
其特征是肌纤维的体积和数量减少,尤其是下肢肌的快肌衰退更明显。
伴随着肌肉体积的减小,肌肉力量也下降.因而老人的动作灵活性、协调性及动作速度下降.研究表明,老年人最大力量的下降为18%~20%,并认为肉力量下降的速度与肌肉活动情况有关.经常进行抗阻训练,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保持肌肉体积及力量,降低其衰老的速度。
抽血检查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吗
网传,抽血会抽走具有免疫功能的白细胞,也会移除对身体有重要作用的电解质、维生素等物质。
一个人病得越重,抽血检查越多,越会卧床不起,甚至提前死亡。
事实上,抽血检查需要的血液量通常不超过20毫升,而人体平均有4000毫升血液,且具有自动再生的能力,因而,抽取少量血液并不会给健康带来太大影响。
此外,虽然构成人体免疫力的主要细胞是白细胞,但白细胞在血液中的占比较小。
一般情况下,200~400毫升的献血量会使人体白细胞丢失其总数量的1%~2%,而在抽血后一至两个小时内,失去的白细胞便会恢复至原来的数量水平。
因此,抽血不会让人失去很多白细胞,也不会导致免疫力下降。
一、简答题或名词解释:1.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概念、方法、机制)抗毒素皮试阳性但又必须使用者,可采用小剂量、短间隔多次注射抗毒素血清的方法进行脱敏。
机制:小剂量变应原进入人体内于有限致敏靶细胞作用后,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较少,不足以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同时介质作用时间短无累积效应。
2.特异性变应原减敏疗法(概念、发病机制)对已查明但难以避免的变应原,可采用小剂量、间隔较长时间、反复多次皮下注射相应变应原的方法进行脱敏。
机制:1通过改变抗原进入途径,诱导机体产生大量特异性IgG类抗体,降低IgE抗体应答2该种IgG抗体可通过与相应变应原结合,而影响或阻断变应原与致敏靶细胞上的IgE结合。
3.Graves病(概念、发病机制)是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自身IgG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表现为甲亢症状。
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持续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TSH受体,刺激甲状腺细胞分泌过多的甲状腺素,进而发生甲亢。
4.Arthus反应(概念、发病机制)Arthus反应指给兔皮下注射无毒抗原如马血清4次以后局部出现的细胞浸润,表现为局部红晕、水肿、出血、坏死等剧烈炎性反应。
5.血清病(概念、发病机制)通常是在大量注射抗毒素后1-2周发生,其主要症状是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和一过性的蛋白尿等。
这是由于患者体内针对抗毒素的抗体已经产生而抗毒素尚未完全排除,二者结合形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所致。
6.中枢耐受胚胎期及出生后T与B细胞发育的过程中遇自身抗原所形成的耐受。
7.克隆无能只有第一信号而无第二信号时,细胞信号传导途径早期中断,细胞不能充分活化的状态。
8.免疫忽视对低水平自身抗原不发生自身免疫性免疫应答的现象。
9.表位扩展机体的免疫系统在对该病原体进行持续性免疫应答的过程中,对该病原体抗原表位的数目产生免疫应答者不断增加10.Bruton病Bruton病X性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该病的发病机制为B细胞的信号转导分子酪氨酸激酶基因缺陷。
高中生物免疫重难点解析1.免疫的概念传统的免疫概念认为,免疫是机体对再次侵入的病原菌不再感染,如人不会再次得天花、麻疹等疾病,即抗感染免疫。
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对免疫的研究已远远超出了抗感染免疫的范围。
现代免疫概念认为,免疫为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的生理功能,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
其作用在于识别“自己”和排除“异己”,以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
2. 免疫的特点①识别自身和外物只消灭外物而不消灭自身。
病原是外物,所以被消灭。
器官移植时,外来器官是外物,所以常被自身排斥而移植不会成功。
②特异性患天花后只对天花免疫,患麻疹后也只对麻疹免疫,而不能对其他传染病免疫。
③记忆感染一次天花后,终生“永志不忘”,如再有天花病原侵入时,它便能在病原为患之前迅速消灭,而不再发病。
3. 免疫的功能①防御感染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
②自我稳定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损伤的细胞的功能。
例如人体对衰老、死亡的红细胞或白细胞的分解排除作用。
③免疫监视有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因突变产生的异常细胞的功能。
机体内有些细胞可以自发突变,可以受理化因素作用或病毒感染等诱因而发生突变,成为不正常的细胞。
如果无免疫监视功能及早将其加以识别、清除,可能会发展成恶性肿瘤。
4. 与免疫有关的细胞5.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与联系6. 免疫系统为什么能识别自我和非我?当一种细菌或病毒进入机体后,巨噬细胞便会立即启动免疫应答。
首先巨噬细胞对它所遇到的所有细胞的表面都进行识别性检查。
大多数哺乳动物和人类有核细胞的表面都具有一些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糖蛋白,简称MHC。
人体的MHC又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身体的各种有核细胞表面都镶嵌有MHC。
MHC是遗传决定的,种类极多,构象千变万化,除同卵双生外,不同的人MHC不同,和人的指纹各不相同一样。
由于每个人的MHC都起着一种自我标记的作用,因此免疫系统能够将人体自身细胞与外来入侵者或被感染的细胞区别开来。
临床医学论文-调节性T细胞在自身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自身免疫系统作用免疫系统的稳态控制对机体至关重要。
1970年代,就发现了一种具有免疫抑制性质的T细胞-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近年来成了免疫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现就调节性T细胞(Treg)在自身免疫系统中作用的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1 调节性T细胞的分类及功能调节性T细胞可分为天然产生的自然调节性T细胞(nTreg)和诱导产生的适应性调节性T细胞(aTreg或iTreg),如Th3、Tr1,另外尚有CD8 Treg、NKT 细胞等,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其异常表达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1.1 自然调节性T细胞(nTreg)主要为CD+4 CD+25 Treg。
Sakaguchi等[1]将CD+4 CD+25Treg缺陷的小鼠的T细胞转移到裸鼠中会导致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预先输入CD+4CD+25Treg可预防这类疾病的发生;将正常小鼠脾脏的CD+4 T细胞去除CD+25细胞后转移给同基因型T细胞缺陷小鼠将导致各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Ⅰ型糖尿病、甲状腺炎和胃炎等)和系统性消耗疾病,而注射CD+4 CD+25细胞群可以抑制这些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从而最早证明了该群细胞具备免疫调节能力。
CD+4 CD+25 Treg约占外周血及脾脏CD+4 T细胞的5%~10%,CD+4 CD+25 Treg除表达CD4分子和CD25分子外,其特征标志为其高表达转录因子Foxp3。
Foxp3不仅能作为CD+4 CD+25 Treg的标志分子,还是决定CD+4 CD+25 Treg功能的关键基因。
Scurfy小鼠的淋巴细胞增殖病和Foxp3基因除(Foxp3-/-)小鼠引起的疾病与人类的X染色体连锁的自身免疫性变态反应失调综合征(XLAAD)疾病非常相似外,且Foxp3-/-小鼠不显示CD+4 CD+25 Treg活性。
第4章免疫调节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基础过关练题组一辨析免疫系统的组成1.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B.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普遍存在于血液和淋巴液中C.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属于吞噬细胞D.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分别在胸腺、骨髓中成熟2.(2020山东菏泽高二上期中改编)下列与免疫系统组成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均属于免疫器官B.胃液、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均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免疫系统D.淋巴细胞只存在于淋巴液和淋巴结中3.(2020河南安阳高三调研改编)科研发现,溶菌酶能“对战”幽门螺杆菌。
溶菌酶是一种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具有杀菌作用,它由129个氨基酸形成的一条肽链折叠而成。
下列关于溶菌酶的说法,错误的是()A.溶菌酶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B.溶菌酶在形成过程中脱去了128个水分子C.溶菌酶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4.(2020河南高三上期末改编)树突状细胞是功能强大的免疫细胞,它可启动T细胞增殖分化(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据图推测树突状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较低B.树突状细胞具有一定的防御、自稳和监视功能C.树突状细胞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D.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5.(2020湖南郴州高三月考)肿瘤细胞一旦死亡就会释放钾离子到细胞外,通常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细胞外增加的钾离子可降低免疫细胞活性,阻止它们的抗肿瘤功能。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功能低下时,才会有肿瘤细胞的出现B.细胞外钾离子浓度高可导致免疫细胞数量减少C.细胞外钾离子浓度低是免疫细胞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D.死亡的肿瘤细胞释放钾离子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6.(2020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期末改编)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免疫活性物质只包括溶菌酶、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D.细胞因子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7.(2020河北石家庄高二上期末)下列器官属于免疫细胞的生成或成熟场所的是()A.淋巴结B.脊髓C.扁桃体D.胸腺8.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仅包括辅助性T细胞B.免疫系统中的脾可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C.免疫系统中的抗原呈递细胞能摄取、加工、处理和传递抗原D.免疫系统中淋巴结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人体内的微生物9.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在全世界开始蔓延,该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会使该病患者肺功能受损,从而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该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浑身酸痛等症状。
章末检测试卷(四)(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是骨髓、脾等免疫器官B.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C.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D.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2.下列对非特异性免疫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A.是人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B.其包括三道对付病原体的防线C.皮肤、黏膜是其第一道防线D.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其第二道防线3.(2022·北京西城高二期末)在免疫调节中,不具有特异性的是()A.巨噬细胞吞噬病菌B.抗原呈递细胞活化辅助性T细胞C.抗体抑制病原体对人体细胞的黏附D.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杀死被感染的靶细胞4.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B细胞激活的信号来自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B.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C.激活的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D.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与细胞内、外的抗原结合5.去除垂体后,大鼠淋巴细胞的数量和细胞因子的活性明显下降。
垂体、下丘脑与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联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X在骨髓中发育成熟B.细胞Y还能产生细胞因子增强免疫能力C.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控制管理免疫活动D.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细胞Y能迅速分裂增殖6.图甲为人体内几种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正常人在特定情况下体内某一种抗体浓度的变化。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乙c~d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②③都是在骨髓中成熟的C.图甲中①~⑦中需抗原刺激才能产生的有④⑤⑥⑦D.图乙中(d-c)<(b-a),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②7.(2022·广东深圳高二期中)健康人的子宫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可能引发罹患子宫颈癌。
免疫系统与年龄免疫老化的现象与对策免疫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防御系统之一,它能够识别和清除病原体,保护我们免受疾病的侵害。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逐渐发生一系列改变,从而导致免疫老化的现象。
本文将讨论免疫老化的现象以及对策。
一、免疫老化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会经历一些变化,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免疫细胞数量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中的各类免疫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
这包括T细胞和B细胞等重要的免疫细胞,使免疫系统的整体功能下降。
2. 免疫细胞功能下降:除了数量减少外,免疫细胞的功能也会出现下降。
老年人的T细胞活性和B细胞抗体产生的能力都会降低,使得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应对能力减弱。
3. 免疫应答时间延长:老年人的免疫应答时间相比年轻人更长。
这意味着老年人在面对病原体时,免疫系统的反应速度较慢,给病原体留下更多时间进行繁殖和侵袭。
二、对策尽管年龄免疫老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延缓免疫老化的发生,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1. 健康饮食:均衡的饮食对免疫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摄入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养分,以支持免疫细胞的正常工作。
2. 锻炼身体: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有研究表明,适度运动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免疫应答,并减缓免疫老化的过程。
3. 避免压力:长期的压力会对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处理压力,并采取一些放松的方法,如冥想、按摩等,来缓解压力,保护免疫系统的功能。
4. 免疫接种:针对某些疾病,适时接种疫苗是一种重要的预防措施。
老年人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接种针对老年人常见疾病的疫苗,以提高免疫系统对这些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5.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通过及时治疗和管理疾病,可以减少炎症对免疫系统的损害,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我们可以减缓免疫老化的过程,并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疾病侵害。
全血细胞减少症全血细胞减少症(pancytopenia,PCP)是指多次外周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计数(PLT)均低于正常值的下限。
其不是疾病的诊断,而是引起血液有形成分减少的疾病的共同临床表现,了解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对正确的诊断、治疗疾病和评估疾病的预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分为两大类:造血系统疾病及非造血系统疾病。
一、造血系统疾病1、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目前许多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常为造血系统疾病,且以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最多见,尤其在青中年男性患者中更为明显。
其发病机制为各种因素,尤其机体的免疫调节机制的紊乱:如T细胞亚群分布异常、辅助T细胞/抑制T细胞比例倒置以及造血负调控因子如干扰素-r、白介素2和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升高等,从而引起造血干细胞的减少和功能异常最终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三系细胞生成减少。
其临床特点是:骨髓增生低下,粒、红、巨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细胞、浆细胞等非造血细胞相对增加,小粒空虚。
患者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计数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组化染色碱性磷酸酶升高,有核红细胞糖原染色阴性。
2.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后天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引起的溶血病。
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造血干细胞的PIG-A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糖磷脂酰肌醇锚磷脂合成障碍,使CD55和CD59等补体调节蛋白不能连接于细胞膜,导致红细胞对补体的敏感性增加,发生血管内溶血。
此病有时也表现为骨髓低增生, 临床上与AA 关系密切。
但PNH 患者有血红蛋白尿,免疫表型分析有补体调节蛋白CD55、CD59表达阴性和血管内溶血的证据, 如: 游离血红蛋白升高,结合珠蛋白降低, 间接胆红素升高, 尿含铁血黄素阳性。
贫血与免疫功能的关系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其与免疫功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贫血与免疫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联。
免疫功能是人体抵御疾病侵袭的重要保护机制,而贫血则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的减少。
贫血可能由于不同的原因引起,包括缺铁、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贫血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免疫功能,下面将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贫血对细胞免疫功能具有影响。
细胞免疫主要由各种免疫细胞参与,如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贫血患者的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可能出现异常。
例如,贫血患者的T细胞活性可能降低,导致免疫效应的减弱。
同时,贫血还可能影响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减弱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
这些细胞免疫的异常都会降低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增加感染的风险。
其次,贫血对体液免疫功能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体液免疫主要通过分泌抗体来抵御病原体的侵袭。
贫血患者可能由于体内免疫球蛋白(抗体)的减少或质量的改变而导致体液免疫功能的下降。
这将使得患者更容易受到各种感染的侵袭,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除了贫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免疫功能也可以反过来影响贫血的发生和发展。
免疫系统的激活和调节对红细胞的生成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免疫相关的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能导致机体对自身红细胞的破坏,进而引起贫血。
此外,免疫系统也可能通过调节造血干细胞和红细胞的生成来影响贫血的进展。
总之,贫血与免疫功能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贫血会引起免疫功能的异常,增加感染的风险;免疫功能的异常也可能导致贫血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在处理贫血病例时,除了关注贫血本身的治疗,还应兼顾免疫功能的调节和改善,以实现全面的治疗效果。
注意:本文主要以贫血与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为主题,该格式只是为了满足文章要求所写,实际上并不是一份贫血合同文书或作文。
希望文章内容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免疫学绪论一、选择题1.免疫的概念是: D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的功能 B.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D.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2.首先使用人痘预防天花的是:BA.法国人 B.中国人 C.英国人 D.希腊人 E.印度人3.免疫对机体是: E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利也有害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4.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5.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D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D.反复感染 E.免疫增生病6.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D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 E.免疫识别7.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 A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 E.免疫识别二、名词解释免疫 : 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抗原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 DA. 异嗜性抗原B.抗体C.补体D.半抗原E.细菌多糖2.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所具有的抗原称为 B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独特型抗原D.Forssman抗原E.合成抗原3. 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 BA. 异种抗原B. 同种异型抗原C. 自身抗原D. 异嗜性抗原E. 感染的微生物抗原4. TD-Ag得名,是因为 EA.在胸腺中产生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T细胞辅助5.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是 AA.抗原决定基B.抗原的大小C.抗原的电荷性质D.载体的性质E.抗原的物理性状8. 免疫原性最强的物质是 AA.蛋白质B.类脂C.多糖D.核酸E.脂肪9. 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DA.完全抗原B.TD抗原C.TI抗原D.半抗原E.超抗原10. 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 DA.异种抗原B.交叉抗原C.超抗原D.异嗜性抗原E.类属抗原11. 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 DA.半抗原B.抗体C.抗原D.既是抗原又是抗体E.超抗原13. 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二种抗原分子的 BA. 特异性B. 交叉反应性C. 分子大D. 异种性E.化学结构复杂14. 超抗原 AA.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或B细胞B.需经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C.与自身免疫病无关D.有严格的MHC限制性E.只能活化一个相应的T细胞克隆二、名词解释1. 抗原:是指能与TCR/BCR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2 表位(epitope):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也称抗原决定基。
总t淋巴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
总T淋巴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其中包括:
1. 免疫抑制剂:某些药物可以压制免疫系统,使T淋巴细胞
数量减少,如激素类药物、化疗药物等。
2. 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免疫系统的先天或后天异常而导致免疫功能不全。
例如,艾滋病、特发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等可以导致总T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
3. 感染:一些严重的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可以导致全身免疫反应,从而使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
4. 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等,会导致免疫系统过度激活,使T淋巴细胞
数量减少。
5. 骨髓抑制:长期暴露于放射线、某些化学物质或药物中,可能会导致骨髓的功能受损,从而影响T淋巴细胞的生成和发育。
6. 其他疾病:一些恶性肿瘤、肝炎、结核病等疾病也可能导致T淋巴细胞减少。
总之,总T淋巴细胞百分比偏低可能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
结果,因此应该进行进一步的医学评估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