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小学奥数五年级上册含答案_比较与估算

  • 格式:docx
  • 大小:222.72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六讲比较与估算

在前面的章节中,同学们已经对分数的计算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学习了很多比较分数大

小的方法•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一些较复杂的分数比较大小和估算的问题.

例题1.

现有7个数,其中5个是3.&&、3-、116、3.&&、3凹•如果按照从小到大排列的第三

7 37 273

个数是空,那么位于最中间的数是多少?

37

「分析」这是一个比较多个数大小关系的推理题,虽然其中有着两个数未知,但是我们还应该先比较已知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再利用其他条件来推理出题目的结果.

练习1.

有8个数,0.&& -、5、0.5& 24、13是其中的6个.如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时,

3 9 47 25

第4个数是0.5&.那么按从大到小排列时,第4个数是哪一个数?

例题2.

2 5 3

在不等式2 5 3的方框中填入一个自然数,使得不等式成立.

3 □4

「分析」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小.但分子不一样怎么比较大小呢?

练习2

在不等式2□的方框中填入一个自然数,使得不等式成立.那么方框中最大可以填多少?

在算式的估算中,有一种方法比较常用,就是用非常接近的数来替换原来的数,这样可以得到一个和真实答案非常接近的近似值,但一定要注意近似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是否符

合题意.

例题3.

算式33.333 33.333计算结果的整数部分是多少?

「分析」本题需要计算两个较复杂的数相乘,但是不要求计算出最后结果,只要求出结果的整数部分就可以了•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估算结果的大致情况,推出整数部分.

(2)计算出准确结果,确定整数部分.

那大家想一想应该怎么办?

练习3.

算式66.666 66.666计算结果的整数部分是多少?

算式的缩放是估算问题中经常用到的方法. 缩放的方法有很多.在放缩的时候要注意不

可将范围放缩得过大,这样将无法起到放缩本来应该有的作用.

例题4.

2 2 2 2

算式---L —计算结果的整数部分是多少?

11 12 13 20

「分析」本题显然不能硬算,不然太麻烦•如果能将该算式稍加变形,使它不仅变得好算, 还能确定大小范围,那就可以求出它的整数部分是多少了.

练习4.

3

3 3 3

算式-

— L

—计算结果的整数部分是多少?

20 21 22

29

同例题4,需要对算式稍作变形,加以放缩来确定大小范围,进而求出整数部分.

例题6.

(1) 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分别是 4和5,那么这两个小数乘积的整数部分共有多少种可能 的取值? (2)

将两个小数四舍五入到个位后,所得到

的数值分别是

7和9•将这两个小数的乘积四 舍五入到

个位后共有多少种可能的取值?

「分析」注意到题目中的两个小数分别有一个连续的取值范围, 那么乘积也一定有一个连续 的取值范围.

例题 5.

求出

99 100 999 1000

9999999999 的计算结果的整数部分.

10000000000

「分析」

等号与不等号的历史

、等号,不等号

为了表示等量关系,用“=”表示“相等”,这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个符号了.

说来话长,在15、16世纪的数学书中,还用单词代表两个量的相等关系.例如在当时一些公式里,常常写着aequ或aequaliter这种单词,其含义是“相等”的意思.

1557年,英国数学家列科尔德,在其论文《智慧的磨刀石》中说:“为了避免枯燥地重复isaequalleto (等于)这个单词,我认真地比较了许多的图形和记号,觉得世界上再也没

有比两条平行而又等长的线段,意义更相同了.”于是,列科尔德有创见性地用两条平行且

相等的线段“=”表示“相等”,“=”叫做等号.

用“=”替换了单词表示相等是数学上的一个进步.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列科尔德发明的等号,并没有马上为大家所采用.历史上也有人用其它符号表示过相等. 例如数学家笛卡儿在1637年出版的《几何学》一书中,曾用表示过“相等”.直到17世纪,德国的数学家莱布尼兹,在各种场合下大力倡导使用“=”,由于他在数学界颇负盛名,等号渐渐被世人所公认.

顺便提一下,“工”是表示“不相等”关系的符号,叫做不等号.“工”和“=”的意义相反,在数学里也是经常用到的,例如a+ 1工a+ 5.

二、大于号,小于号

现实世界中的同类量,如长度与长度,时间与时间之间,有相等关系,也有不等关系.我们知道,相等关系可以用“=”表示,不等关系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为了寻求一套表示“大于”或“小于”的符号,数学家们绞尽了脑汁. 1629年,法国

数学家日腊尔,在他的《代数教程》中,用象征的符号“ff”表示“大于”,用符号“§”

表示“小于”.例如,A大于B记作:“ AffB”,A小于B记作“ A§B”. 1631年,英国数

学家哈里奥特,首先创用符号“〉”表示“大于”,“V”表示“小于”,这就是现在通用的大于号和小于号.例如5>3,—2V0, a>b, m V n.

与哈里奥特同时代的数学家们也创造了一些表示大小关系的符号.例如,1631年,数

学家奥乌列德曾采用“ | —”代表“大于”;用“ _ ”代表“小于”.1634年,法国数学家厄里贡在他写的《数学教程》里,引用了很不简便的符号,表示不等关系,例如:a >b用符号“a3|2b”表示;b v a用符号“b2|3a”表示.因为这些不等号书写起来十分繁琐,很快就被淘汰了.只有哈里奥特创用的“〉”和“V” 一直广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