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港口群浅析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长三角港口群发展定位的演变及上海港对策研究作者:章强来源:《航海》2020年第06期摘要:基于相关规划和规划纲要来分析长三角港口群发展定位的演进变化,对于正确认识长三角港口群以及上海港的作用与地位具有现实意义。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上海港要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为重要遵循,始终坚持一体化发展导向,深化与长三角其他港口间的合作关系;要着眼于国家战略需要,着力增强港口高端物流服务要素集聚和辐射能力,促进和保障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通过组建长三角港口联盟,港口间定期展开技术交流以扩大示范效应,进而提升整个港口群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长三角;港口群;发展定位;演变中图分类号:F552 文献标识码:A长三角港口群是我国港口分布最密集、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群,其为长三角地区乃至整个长江经济带发展开放型经济和对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提供了关键性基础设施支撑。
值得提及的是,随着长三角区域范围由江浙沪两省一市拓展至江浙沪皖三省一市以及长三角地区在全国经济空间发展格局中地位的进一步提升,长三角港口群在空间范围和战略定位上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特别是2018年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一体化发展也成为长三角港口群重要的发展导向。
本文以涉及长三角港口群发展部署的若干国家级规划和规划纲要为研究基础,基于动态发展的视角探究长三角港口群发展定位的演进变化,并明晰其演变的基本动因,进而提出上海港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发展对策。
1 21世纪以来长三角港口群发展定位的演变为加强对于某一区域或领域的宏观调控,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和引导市场主体决策,编制规划或规划纲要是我国在进行国家经济社会管理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政策手段。
规划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其具有未来导向性,通过引导未来的相关行为来实现规划所确定的相应目标。
基于不同时期的相关规划或规划纲要,分析有关某一特定对象在规划中的发展定位的演变可以有效增进对该对象的深层次理解,因为这种演变不仅能够反映出该对象在实践中的发展现状,而且还能体现出该对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地位与角色的变化。
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布局规划重点
特点分析
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龙头
长三角港口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在能源、原材料、外贸运输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带动了沿海、沿江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长三角地区港口发展速度快,在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三角地区属钢铁、石化、能源、建材等产业的密集带,区内冶金、电力、石油化工等
企业每年需由区外调进大量生产所需的能源物资;同时纺织、化工、机械制造、服
装等一大批加工产品需销往世界各地,“两头在外”的态势决定了区域港口在促进
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集装箱运输发展迅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初步确立,作用日益明显。
过江、跨湾、陆岛运输平稳发展,沿海客运和滚装运输继续保持平稳上升态势,促进了长江下游以及南北两岸和岛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投资渠道、建设经营主体多元化,加快了港口建设步伐和功能拓展。
长江三角洲的港口有哪些?一、上海港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港口,也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位于长江口东南岸,紧邻太平洋。
上海港区域广阔,包括了沪东港、洋山港、外高桥港等多个港区。
上海港具备了深水航道和大型码头的优势,能够容纳大型集装箱船只和巨型油轮。
作为中国重要的外贸和进出口港口,上海港年吞吐量一直居于全国首位。
上海港港区内拥有现代化的设施和高效的运营管理。
港口设备包括很多国内外领先的装卸机械、物流设备和智能化系统。
以洋山港为例,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并配置了自动化骨干网络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集装箱转运和智能化仓储管理,大大提高了港口的装卸效率。
二、宁波港宁波港位于浙江宁波市,是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区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宁波港地理位置优越,连接长江和太平洋,是中国重要的外贸港口和航运物流枢纽。
宁波港主要由北仑港和舟山港两个港区组成,其中北仑港是主要的集装箱和散货港口,舟山港则专注于石化和液化品运输。
宁波港在港口设施建设上也投入了大量资源,力求提升港口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港口拥有大型的集装箱码头和散货码头,同时配置了现代化的装卸设备和仓储系统。
此外,宁波港还建设了智慧港口管理系统,实现了港口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提高了通关速度和物流效率,为企业和货物提供更加快捷的服务。
三、常州港常州港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港口之一。
常州港主要由太湖港和润州港组成,太湖港是内河港口,润州港则是海港。
常州港贯通了长江、太湖和海洋的交通枢纽,对南京、上海等地的货物运输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常州港在发展上注重提升装卸能力和港口服务水平。
港口拥有多个集装箱码头,可以满足各种类型货物的装卸需求。
同时,常州港还加大港口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了港口的接驳能力和通航条件。
与此同时,港口还注重环保和生态建设,推动绿色发展,保护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众多重要港口,包括上海港、宁波港和常州港等。
我国五大沿海港口群物流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近年来,我国五大沿海港口群在物流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这五大港口群分别是:珠江三角洲港口群、长江三角洲港口群、黄渤海港口群、东北港口群和海南港口群。
本文将通过比较分析这五大港口群的物流发展水平,以期为做好我国物流发展提出参考意见。
一、港口群规模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包括了深圳、广州、江门、湛江、茂名、珠海等港口,港口数量较多,港口面积较大。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包括了上海、宁波、杭州湾等港口,港口数量适中。
黄渤海港口群包括了天津、青岛、大连等地,港口数量较少,但面积和储运设施齐全。
东北港口群包括了大连、丹东、营口等港口,港口规模适中。
海南港口群包括了海口、三亚、文昌等地,港口数量较少。
总体而言,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和长江三角洲港口群数量较多,港口规模较大,黄渤海港口群和东北港口群数量较少但配备齐全,海南港口群数量较少。
二、航线网络珠江三角洲港口群的航线网络十分发达,连接了东南亚、南亚、斯里兰卡、欧洲、非洲等地。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的航线网络也较为完善,连接了亚洲、欧洲、南美洲、非洲等地。
黄渤海港口群虽然航线相对较少,但也连接了欧洲、亚洲、北美洲、非洲等地。
东北港口群的航线网络也较为发达,连接了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等地。
海南港口群的航线网络相对较少,较为局限。
综上所述,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和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的航线网络比较发达,黄渤海港口群和东北港口群均有很好的航线网络覆盖,海南港口群发展较为局限。
三、物流基础设施五大港口群之中,珠江三角洲港口群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先进,包括有良好的公路、铁路、机场、码头等基础设施。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的基础设施也发达,但相比珠江三角洲略逊一筹。
黄渤海港口群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拥有铁路、公路、机场和码头等基础设施。
东北港口群的物流基础设施较为先进,铁路、公路、机场等设施完备。
海南港口群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够完善。
四、政策与环境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和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均拥有充足资源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优惠政策鼓励外贸企业投资;黄渤海港口群也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但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相比略显不足。
我国形成五大港口群八大运输系统的港口布局南海网 2006-09-17 15:00 来源:人民网[发表评论]●五大区域港口群: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沿海港口群●八大运输系统: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粮食、商品汽车、陆岛及旅客运输南海网9月17日消息:我国将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沿海5个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港口群体,强化群体内综合性、大型港口的主体作用,并在主要货类的运输上,形成煤炭运输、石油运输、铁矿石运输、集装箱运输、粮食运输、商品汽车运输及物流、陆岛滚装运输、旅客运输八大系统。
这是记者在9月15日召开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根据《规划》,2010年前沿海港口建设目标将主要围绕煤炭、原油、铁矿石、集装箱4个运输系统进行,以建设大型、深水、高效的专业化码头为重点。
根据沿海5个区域的不同需求、不同特点,各区域建设重点将有所区别。
2010年以后,继续完善上述各个运输系统,适应国家生产力、产业布局及结构进一步调整的需要,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
《规划》确定的五大港口群包括以下港口:环渤海地区港口群:由辽宁、津冀和山东沿海港口群组成。
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上海、宁波、连云港港为主。
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以厦门、福州港为主。
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由粤东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深圳、珠海、汕头等港口为主组成。
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由粤西、广西沿海和海南省的港口组成,以湛江、防城、海口港为主。
《规划》明确了各港口群内起重要作用的综合性、大型港口的主体地位,突出了规划和建设的重点,增强港口群为腹地经济服务的能力。
同时,《规划》确定了涉及国计民生的8个主要货类运输系统的合理布局。
八大运输系统的具体内容是:煤炭运输:根据“北煤南运”总体格局,装船港由北方沿海的秦皇岛港、唐山港、天津港、黄骅港、青岛港、日照港、连云港港等组成,卸船港由华东、华南等沿海煤炭消费地区的电力企业专用码头和公用港区煤炭转运设施组成。
长江三角洲主要港口群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航运发展史为我国发展水路运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我国外贸进出口90%以上的货物都是通过港口运输的。
沿海地区成为我国经济最活跃、海洋运输最繁忙、经济核心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从其发展进程看,高度发达的沿海经济与沿海港口的发展密不可分。
我国港口群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自北向南依次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西南沿海地区等五大港口群。
长三角港口群是我国沿海五个港口群中港口分布最为密集、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群,拥有8个沿海主要港口、26个内河规模以上港口。
以上海为首,长江沿江港口为身,浙江、江苏的沿海港口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一体两翼”的格局已经成形。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上海港、宁波港、连云港港为主,为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上海港作为长三角经济区域的龙头,区域辐射作用明显,港口配套设施、通关条件及航线网络均比较成熟,集装箱吞吐量连年位居中国港口第一位;宁波地处东海之滨,是兼备干散货与集装箱业务于一身的综合型港口,是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线地区大宗散货中转基地、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基地;连云港港地处黄海之滨,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是连接大西洋、太平洋两大洋和美洲、亚洲、欧洲3大洲,沟通世界海陆运输的重要节点,其主要为散、杂货和液体化工品等货类提供装卸、堆存等服务。
一、上海港上海港,作为世界著名港口,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
2010年上海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创造世界货物吞吐量最大港口的世界纪录。
2011年在国际航运业陷入寒冬,集装箱运价以及舱位利用率一跌再跌的情况下,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0万标准箱。
吞吐量的快速增长反映了上海港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
上海港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货物吞吐量第二大港。
上海港旨在通过产业整合,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和规模优势,提升集装箱码头、散杂货码头、港口物流和港口服务四大支柱产业能级。
中国五大港口群自北向南依次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西南沿海地区。
1.环渤海地区港口群主要由辽宁、津冀和山东沿海港口群组成,服务于中国北方沿海和内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其中辽宁沿海港口群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营口港为主,津冀沿海港口群以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秦皇岛港为主,山东沿海港口群以青岛、烟台、日照港为主。
特点: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其腹地煤炭、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同时,东北、华北也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
虽说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由于第一产业及第二产业中采掘业、冶金和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业所占比重较高,对港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潜力。
统计显示,环渤海港口群腹地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从2004年开始超越珠三角和长三角,而且该趋势仍在继续中。
同时,2001-2005年期间,环渤海投资增速也连续五年超过25%。
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为环渤海区域未来经济长期增长打下基础。
2.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上海、宁波、连云港港为主,服务于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快。
不仅原中央所属的港口规划起点高,基建力度大,设施上马快,投产运营好,不少地方港口的建设速度和规模也异乎寻常。
以深圳的蛇口、赤湾、妈湾等港区为例,都是10年之间拔地而起的;其他如珠海、惠州、中山、茂名、南海等港口同样成长迅速,这些地方港口的功能、规模和效率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成为港口群中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
二是大小港口各显其能。
虽然珠三角具有良好的建港资源,但各地在建设和发展港口的进程中,不是盲目拔高自己,求大求全,而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港口所处的位置、进出货物的数量和流向,因地制宜地建设相应等级的码头(泊位)。
除广州、深圳等港口大进、大出、大手笔外,其他像中山、太平、南海的集装箱码头,茂名的原油码头,都是小中见大的典范。
长三角港口群一体化发展必要性研究刘银芬1,刘钧2(1.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10; 2.南京晓庄学院,江苏南京210000)[摘要]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港口群密集的区域。
但目前这一地区港口之间缺乏协作性,区域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严重制约了长三角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
推进长三角港口群一体化发展,应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制定区域港口发展战略,形成错位竞争的良性格局;推动区港物流联动;依据“一个中心,三个体系”(即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体系,大宗散货运输体系,货物江海转运体系)建设。
通过合理规划,提高港口群的内在协作水平,增强综合竞争能力,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长三角港口群;一体化发展;竞争力;必要性研究[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2-04-23[作者简介]刘银芬(1982-),女,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信息系讲师,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国际航运与现代物流。
[文章编号]1009-6043(2012)05-0045-02第2012年第5期(总第398期)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No.5,2012Total No.398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最具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核心地位。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主要以上海、宁波和连云港为主,包括舟山、温州、南京、镇江、南通、苏州等沿海和长江下游港口。
但目前长三角地区建设,港口群之间缺乏协作性,区域之间的无序竞争大于合作等,严重制约了长三角区域16市整体经济的发展。
一、长三角地区港口群发展存在的问题1.区域内各个港口的开发过程中整体规划不足,恶性竞争仍普遍存在党中央国务院对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非常重视,1990年批准建设上海浦东新区。
1996年提出建设以上海为主体、浙江、江苏为两翼的区域性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浅析
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上海、宁波、连云港港为主,充分发挥舟山、温州、南京、镇江、南通、苏州等沿海和长江下游港口的作用,服务于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集装箱运输布局以上海、宁波、苏州港为干线港,包括南京、南通、镇江等长江下游港口共同组成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系统,相应布局连云港、嘉兴、温州、台州等支线和喂给港口;进口石油、天然气接卸中转储运系统以上海、南通、宁波、舟山港为主,相应布局南京等港口;进口铁矿石中转运输系统以宁波、舟山、连云港港为主,相应布局上海、苏州、南通、镇江、南京等港口;煤炭接卸及转运系统以连云港为主布局煤炭装船港和由该地区公用码头、能源等企业自用码头共同组成;粮食中转储运系统以上海、南通、连云港、舟山、和嘉兴等港口组成;以上海、南京等港口布局商品汽车运输系统,以宁波、舟山、温州等港口为主布局陆岛滚装运输系统;以上海港为主布局国内、外旅客中转及游轮运输设施。
根据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在连云港港适当布局进口原油接卸设施。
根据各个港口的地理位置和发展特点,可将上述港口大致划分为上海港、参加沿岸港口、宁波—舟山港三大片。
1.上海港
上海港是中国最大的港口,水路运输的重要枢纽,世界大港。
地处中国海岸线中部,长江入海门户。
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
通过长江及其他内河和铁路、公路同全国各地连接,集散货物。
上海港独特的区位优势当代地理学者把上海市空间要素概括为“背靠陆地、面向海洋、依临长江、内怀黄浦”。
和宁波港相比,上海在地理位置上有三个方面的独特优势:其一,紧临长江是上海港非常独特的优势。
上海港可以通过长江及其支流向广大的长江流域辐射,上海港成为长江流域各港口货物进出的中转中心,“长江为中国经济之中心,上海为长江之头脑”。
上海港能通过长江联系地域广大的长江流域是上海港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二,上海港是苏州的外港在港口位置上,与苏州接近,承担起苏州的外港功能是上海港又一独特的区位优势。
在开埠前后,苏州是长江三角洲的商业中心,上海港是作为苏州的外港而得到飞速发展的,上海港的货物通过苏州运销全国各地,宁波港与苏州距离较远,很难和苏州有直接的经济往来;而长江三角洲的生丝等又通过苏州的汇集,经苏州河从上海港运往国外。
其三,上海港所在太湖流域是平水区,行船较为方便,而宁波港所在的区域上下水差别,特别是上水非常困难,费用较高,不利于宁波港对内陆的辐射。
上海港的港口总资产较大。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大陆最大的港口企业。
注册资本为18,568,982,980元。
440亿人民币的总资产的港口整体上市,2006年创造了11亿元的利润总额,上海港在资本市场上体现了强大的融资能力。
上海港航线众多。
上海港航线数目前已达296条。
开辟了遍布全球、国际直达的美洲、欧洲、澳洲、非洲以及北亚、东南亚等地的班轮航线200多条。
目前,集装箱月航班密度已达1967班,内支线集装箱航班达到1007班,成为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密度最高、覆盖面最广的港口。
随着洋山港的进一步发展,
上海港国际集装箱航线数的增加,上海港作为世界第一大港口,逐步成为世界物流链上的重要枢纽。
上海港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备,拥有众多吊车,可以同时进行装卸作业。
同时在良好设备保证作业的前提下,上海港还十分注重提高集装箱装卸效率,目前集装箱码头最高装卸船时量已达到每小时529.23箱,集装箱桥吊单机台时量最高达到81.85箱,集装箱船舶的平均在港时间,已下降到了25小时。
达到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条件——有良好的港口条件和完善的港口设施。
2.长江沿岸港口
长江沿岸港口位于江苏省境内的长江沿岸,主要包括南京港、镇江港、扬州港、泰州港、江阴港、张家港、常熟港、太仓港等。
其中,南京港为我国内河第一大港,货物吞吐量超过5000吨。
南通、镇江、张家港3个港口也跨入了千万吨级港口行列。
在集装箱运输方面,早在1994年和1998年长江沿岸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分别是29.67万TEU、42.22万TEU。
这两线指标分别占长江三角洲当年集装箱吞吐总量的18.30%和10.99%。
虽然5年内的年平均增长率是9.2%,但是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中的比重却下降了7个百分点。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于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港口与镇江、南通、张家港等各大港之间展开的箱源、航线竞争比较激烈,外贸近海航线递减,各港口至上海港的内支线增长加快及缺乏远洋集装箱航线。
根据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客观规律,即:远洋集装箱航线通常以沿海大港为枢纽港来进行国际国内集散运输的特点。
长江沿岸港口近几年大幅度增长的国际集装箱源大多以公路运输至上海港,然后再进行海外运输。
据不完全统计,苏州和无锡、江阴和常州、镇江和南京到上海港的集装箱比例分别为80%~85%、70%、50%。
而且,这一运输方式的比重目前仍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
由此可见,对于近程运输,长江沿岸港口的集装箱水路运输受到了公路运输的严峻挑战。
3.宁波—舟山港
随着浙江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贸物资运输量也大幅增长,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宁波、舟山两港已成为浙江省港口的两大经济支柱,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港是长三角除上海港外惟一拥有远洋航线的港口,2004年货物吞吐量达2.3亿吨,居大陆沿岸港口第2位。
舟山凭借其深水岸线优势,则已跻身全国沿海港口第九位,由一个地方小港迅速发展成为华东沿海重要的区域性港口。
宁波港的进港航道水深在18.2米以上,25万吨级以下船舶可以自由进出,25万至30万吨级超大型船舶可以候潮进港。
而依托中国最大的舟山群岛的舟山港更是拥有世界罕有的建港条件,水深15米以上的岸线200.7公里,水深20米以上的岸线103.7公里,穿越港区的国际航道能通行30万吨级以上的巨轮,但是目前只有不到10%的深水岸线得到开发,潜力巨大。
对此,宁波港集团战略顾问卢军说:“舟山缺资金,港口资源基本没开发,而宁波有资金,有深厚的港口开发技术,加上这几年宁波自身的深水岸线资源开发已经饱和,可以帮助舟山开发。
”即宁波与舟山的合并将是1+1>2。
宁波港所在的区域即是上浙江,受丘陵山地西高东低的影响,河流有上水和下水的区别,河床比较大,上水行舟较为困难,所以费用支出也比较高,从运输成本考虑,这种地形不利于宁波港向腹地的辐射。
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
苏南地区到浙江宁波港和上海洋山港的距离相差无几,使苏南地区成为宁波港的直接腹地。
舟山跨海大桥全线建成试通车,这些都为宁波—舟山港的加速发展夯实基础。
目前已与嘉兴、温州、台州等港口都签订了合作协议,港口联盟的作用开始显现,嘉兴、台州等地的集装箱中转量有了大幅增长。
此外,宁波—舟山港积极到浙江省内外腹地城市建设“无水港”,开始对台直航,不断增强港口辐射力。
小结:总的来说,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对有效缓解长三角水路运输需求与现状之间的矛盾,促进长三角综合交通运输网的发展,减少区交流阻力以及对于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和完善,推动区域内各港口在功能上的错位发展,形成长三角港口群,从而有利于长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促进长三角地区进一步家强经济合作。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的各个港口独有其各自的竞争优势,它们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更有利于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