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韬光养晦的重要性

韬光养晦的重要性

韬光养晦的重要性
韬光养晦的重要性

韬光养晦是现代人得以生存的重要前提。人的生命是人立足社会的根本,没有生命便没有

一切。在现代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生存问题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古代可能因为一句锋芒毕露的话就被斩首贬谪,

杨修的下场让我们心惊胆战,而现代也可能因为爱出风头而被人陷害、成为众矢之的,美

国在国际社会上的霸权就让许多国家不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浮于众,众必毁之。” 因此,要想生存下去,我们就应该适时保持低调,谦逊做人,敛藏才智,待机而发。韬

光养晦是现代人发展自己、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诚然,韬光养晦和锋芒毕露的最终

目的都是实现个人价值,但毫无疑问,韬光养晦是一种更好的发展方式。古往今来,凡能

成就大事业者,无不深谙藏锋蓄志的龙蛇伸屈之道。李白有一句颇耐人寻味的诗:“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急功近利、锋芒毕露只会让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在你的身上,

成为众人攻击的对象,遭人话柄得罪他人,不利于今后的发展和升迁。而韬光养晦不仅

能够使自己退回暗处,麻痹对手,让对手懈于防范,而且可以为自己积聚实力腾出更多的

时间和空间。1990 年邓小平提出来的基本国策就是韬光养晦的典型事例。综上,韬光养

晦是一种求生存图发展的智慧,是一门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哲学。因此,我方坚决认为,现代人应该韬光养晦。

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都处在一种竞争状态,为了维续生存,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

本领。在自然界中,当相对弱小的动物受到强大对手的攻击时它往往会以假死来蒙骗敌人、保护自己。同样,韬光养晦实际上也是一种类似假死的行为,人类社会和动物界一样处在

竞争的状态,由于人比动物更聪明,这种竞争也更加复杂和残酷!在人类社会的生存竞

争中,几乎所有的人都往高处爬,这过程要牺牲许许多多弱小或者不幸的人!每当这种

生存竞争经历过一次较大的动荡之后,社会会走向有序化和规范化,社会或者国家的组织

秩序、尊卑贵贱也都已经确立下来,按理说至此天下就该太平无事了,可是问题的复杂性

在于这种生存竞争的延续性和永恒性,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虽然大权在握,但是因为担心

周围的人侵犯到自己、把自己拉下马,故时时充满恐惧、没有安全感!他们警惕四周的人,

看哪些人可能对自己构成威胁!如果他发现目标,就会展开清洗,

韬光养晦一词出自《旧唐书?宣宗记》指不过分炫耀自己明显高于别人的地方,不以一技

之长刺激、诋毁别人的短处,要注重认识、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使自身周正、平衡发展。下面我将进一步阐述我方观点。首先,我方先要指出,我们的韬光养晦并不是指不要展露

锋芒而是要在正确的时机,并非毕露。我方认为我们现处的大学阶段是个由学生身份向社会身份过渡并完善自我的阶段。一是要尽量适应这种身份与环境的改变,二是要正视自

己在现阶段的不成熟的缺陷。如果过分地突出冒进,就很难真正把精力放在自身的修养上来,对未来的人生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作为一个聪明人,应该知道什么时候展现而不是一

味炫耀。学习阶段,我们更应该把重点放在养晦,即修正自身不足上,一味展露,只会

暴露自己更多的缺点和不足,甚至还可能会让自己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其次,我方认为,韬光养晦不仅是隐藏能力,低调做人的表现更是一种生存智慧的体现。这对于今后踏

上工作岗位更有其现实意义。一个甘愿处于次要位置的人,更容易赢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

这样的人今后在领导位置上也能好好地服务他人。而一旦养成锋芒毕露的个性,以后就可能因为无法接纳他人的意见,在工作上失去他人的支持,试想一个没有人支持不被人接

纳更不接纳他人的人,即便锋芒再露,又能走多远呢?我们必须承认个人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是相互促进不可或缺的。而韬光养晦无疑有利于这样的发展。最后,我方所要强调

的是韬光养晦并不是示弱的表现。一个锋芒毕露的人,势必会受到相对较多的关注,这样

过多的精力会被分散在与人周旋、应付上。而作为一个大学生如果没有安静思考的时间,长

期处在显眼的位置,久而久之,精力、智慧,各方面都会受到亏损,人也会相对浮躁!

而避开众人的焦点,回到比较隐蔽的位置。这样就有助于人修身养心、恢复精力;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自己。这样,当我们再一次投入到工作中和学习中时,就会获得足够的智慧和精力去面对。所以,做为一个大学生不管是否有突出才能,韬光养晦都是必须的。韬光养晦,它所体现的是一种深谋远虑的成熟稳重,更是一种厚积薄发的智慧潜能。

据《中华成语辞海》韬光养晦指的是:敛藏才智,隐居以待时。锋芒毕露则是比喻锐气和才

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含贬义。

但在现实生活中,还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自恃颇高的人,他们锐气旺盛,锋芒毕露,处事则

不留余地,待人则咄咄逼人,有十分的才能与聪慧,就十二分地表现出来。他们往往有着充

沛的精力,很高的热情,也有一定的才能,但这种人却往往在人生旅途上屡遭波折。

事实上,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刻意炫耀才能,不仅会招来别人的妒忌,并且会被认为是轻

浮。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当时机不成熟时,往往会采取韬光养晦的谋略。韬晦是为人处

世的一种策略,也是做人处事的一门学问。

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韬光养晦”的关键,就是忍受屈辱、掩饰实力、等待时机,其目标是

打败敌人,有所作为.

易经·明夷》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而用晦而明。”明夷,意味着晦藏光阴,泯灭

光明。当遇到阻碍或者面临非常时期时,人们要懂得以退为进,韬光养晦。

锋芒不露是为了审时度势,正如邓小平阐述当时中国的外交策略:要在深刻认识中国国情和

世界局势的基础上,寻找有利时机,不可盲目张扬东方大国的地大物博,发展和壮大国家才

是根本。这就是邓小平韬光养晦的外交方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