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议论文训练学案学会分析事例避免以叙代议

高中议论文训练学案学会分析事例避免以叙代议

高中议论文训练学案学会分析事例避免以叙代议
高中议论文训练学案学会分析事例避免以叙代议

高中议论文训练学案:学会分析事例,避免以叙代议

编印:陈春

导入语

有些同学在论证时,采用的是事实加观点的简单组合的方法,对这些事实材料缺乏必要的、合理的分析,未能开掘出蕴含于事实材料中的道理来,因而虽然事实论据十分典型,但文章却流于材料堆砌,不能让人感到论点的无可辩驳。(找一作文剖析)

其实,议论文的本质特征,恰恰表现在“雄辩”上。要“辩”,就少不了分析;没有分析,就很难以理服人。分析是联系材料与观点的纽带。有了分析,材料的论证作用才能得到凸显,文章才有逻辑力量。

要点点津

叙例之后,要扣住论点,对事例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对事例的分析阐述,揭示出事例和论点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使之紧密地融为一体,这样,论据的论证作用方能显示出来。列举事例后围绕论点展开分析论述,才能使论说既有“据”,又有“理”。

方法讲解

一、假设反推法

勤能补拙,就是指天资差是可以利用后天的努力来补偿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很笨而且屡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勤奋工作,最终登上了科学的顶峰;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学生时代被视为最笨的学生,然而他顽强拼搏,发奋学习,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当初国外留学时,因进校成绩差而被人耻笑,可是他暗下决心,焚膏继晷,最终成了享誉世界的学者。试想,若无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工作,哪里会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问世?若无顽强拼搏刻苦自学的精神,哪里会有华罗庚在数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若无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努力,哪里会有童第周在生物工程方面令人瞩目的成就呢?可见,勤能补拙,此言不虚。

针对上面所列举的事实论据,从反面进行假设,先虚拟事实材料中能达到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然后同原条件加以比较,进而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

主要步骤:①列举事例②反面假设(试想,若<如果> 无……)③推出结论(推断事例符合中心论点)

二、追根探因法

成功离不开勤奋。中国不乏勤奋之人,异邦也不鲜勤奋例证。美国大发明家

爱迪生就是勤奋劳作的典范。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一生却获得了近两千项发明的专利权。他勤奋地学习、思索,废寝忘食地工作,咬紧牙关,艰苦创业,甚至连续在实验室里工作20到30个小时。为什么爱迪生仅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一生却能获得两千多项发明的专利权?不可否认,他本身具备敏锐的头脑和卓越的科研能力,但同时也是离不开他持续的、执拗的、至死不渝的辛勤劳动。

把事实材料中形成某种结果的原因,用设问的方式或因果复句的句式加以强调,从而突显论点的合理性。

主要步骤:①引述事例②追根求因(为什么……呢?<之所以……> 是因为……)③得出结论

三、归纳推论法

材料一

人需要有远大的目标。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目标就是想“以文采表于后世”。当他遭受宫刑,出狱后仍坚持自己的理想——创作《史记》。目标是一种动力。一个人只有确定了奋斗的目标,才能坚持不懈地为之而奋斗。司马迁就是有了远大的目标并矢志不渝,才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材料二

不论是挤时间于马上、枕上、厕上写文章而成文学家的欧阳修,还是怀揣面包、半夜起床雕刻的米开朗基罗;无论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挤出来写稿而成文学家的鲁迅,还是每天定额读三本书的爱迪生,他们都懂得向生活挤时间。可见,只有珍惜时间,才能有所作为。

在列举若干个典型论据后,对这些论据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推论出它们的共同点。

主要步骤:①列举多则事例(多以整句呈现)②找出事例的共同特点③归纳推出论点

四、意义评析法

人要有崇高的理想。夏禹,在治水十三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岳飞,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离妻别母,转战疆场,最后和自己的儿子一起屈死在风波亭上;文天祥,抗击当时的元兵进攻,坚贞不屈,被敌人抓住后,仍旧临危不苟,和敌

人作了坚决的斗争,誓死不投降……所有这些人,都是有伟大理想并坚决为他们的伟大理想而斗争的人。他们的理想不是为了哪个人,而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他们为了自己的伟大的理想,有些人家可以不要,有些人生命可以抛弃,有些人真正是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地步。这样的一些人,是永远不会从人民的心中消逝的。

通过揭示论据所蕴含的意义,或予以高度的评价,或揭示其危害,从而证明论点的科学性、合理性。

主要步骤:①列举事例②揭示意义(危害)③得出结论

补充说明

分析材料的方法,当然还有很多。需要说明的是,同一论据,还可以采用多种议例方法,到底用哪一种,要视情况而定;而且有时常综合运用几种方法。但无论运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记住: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使论据更好地证明论点,使论点更加突出,更具说服力。因此,分析必须紧紧围绕论点。

同一论据,可以采用多种议例方法。

假设反推法

试想,如果当初李白没有离开长安,而是选择继续留在宫中,他可能终究只是一个与大臣们争名夺利的李白,只是一个为唐玄宗粉饰太平的李白,抑或只是一个陷入无边无际的苦海而不能自拔的李白,但绝不会是“饮酒于高台,逐鹿于青崖,举酒属月,仰天长啸”的李白,更不会是站在盛唐之颠获得永世尊敬的李白。然而庆幸的是,李白懂得拒绝。

追根探因法

为什么李白能够站在盛唐之巅,获得人们永世的尊敬呢?因为他懂得适时拒绝。一个人只有学会适时拒绝,才能获得更多的收获。李白就是因为懂得了拒绝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才取得了诗歌上的辉煌成就。

意义评析法

李白拒绝了尔虞我诈的宫廷,拒绝了污浊腐败的官场,他的拒绝换来了盛唐诗坛的辉煌,他的拒绝获得了永世的尊敬。如果说唐诗是白雪皑皑的高峰,李白的拒绝便使他成为凌霜傲雪的高峰征服者;如果说唐诗是波翻浪滚的海洋,李白

的拒绝便使他成为战风斗浪的弄潮人;如果唐诗是姹紫嫣红的百花园,李白的拒绝便使他成为餐花品叶的撷英客。

归纳推论法

陶渊明选择了辞官,从此躬耕陇亩,潜心创作,终成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李白选择了离京,从此寄情山水,一心作诗,终成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王安石谢绝了学生馈赠的利于治病的紫团参,成就一代文豪谨严方正的风范:他们都懂得拒绝诱惑。可见,学会适时的拒绝,才能有所收获。

多种议例方法综合使用

试想,如果当初李白没有离开长安,而是选择继续留在宫中,他可能终究只是一个与大臣们争名夺利的李白,只是一个为唐明皇粉饰太平的李白,抑或只是一个陷入无边无际的苦海而不能自拔的李白。但正因为他懂得拒绝,拒绝尔虞我诈的宫廷,拒绝污浊腐败的官场,也才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站在盛唐之巅的自信而狂傲的诗仙。

实战练兵:

老师在黑板上挂了一幅“画”,白纸中画了一个黑色圆点。“你们看见了什么?”老师问。全班同学一起回答:“一个黑点。”老师说:“只说对了极少一部分,画中最大的部分是‘空白’”。

在现实生活中,“小”和“大”的关系几乎无处不在,如果只见小不见大,或者只见大不见小,都会束缚我们的思考。成千上万的人不能突破自己,原因正在这里。请以“小和大”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

1、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

4、题目自拟

5、不少于800字

6、不得抄袭

试一试,看看你能否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析事例的方法进行说理论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