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人体的免疫防线
- 格式:pptx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23
《第1节人体的免疫防线》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了解免疫器官。
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2、能力目标:尝试模拟探究实验,学会图形分析。
3、情感目标:通过模拟实验体验人体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在接种牛痘的发现史中体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非特异性免疫,
施教策略:课件展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
难点: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
克服方法:播放录像,讲解;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
三、设计思路:通过课件、图片、板图讲解,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归纳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四、教学资源:1、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
2、学生将自己的预防接种卡带来。
五、教学设计:。
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1.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作用: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作用:溶解、吞噬病原体(溶解多指唾液和泪液中的溶菌酶,吞噬多指血液中的吞噬细胞)2.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都是与生俱来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3.特异性免疫(1)定义:人体通过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以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
抗原包括病原体、异物。
(4)第三道防线的组成以及功能组成: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功能: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某种抗体只与刺激它产生的那种抗原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5)抗原被清除后,抗体存留在体内,且人体在一定的时间内仍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6)淋巴结、脾脏等淋巴器官中的吞噬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而淋巴结、脾脏等淋巴器官本身则属于第三道防线特别提醒:①抗体是人体自身产生的,具有保护自身的蛋白质,抗体产生后在体内存留时间不同,如天花病毒抗体会永久的存留,但感冒病毒抗体只能存留短暂的时间。
②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抗原,而且一种抗体只能受相应的抗原刺激后形成。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能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6.免疫的功能常见病症防御功能过强则易导致过敏,过低则容易发生反复感染自我稳定功能异常时出现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监视功能缺乏或过低,容易导致肿瘤的形成7.特异性免疫分为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8.预防接种就是把预防某种传染病的疫苗接种到人体,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功能。
第1节人体的免疫防线同步卷2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的是()A.皮肤和抗原B.皮肤和黏膜C.溶菌酶和吞噬细胞D.抗体和淋巴细胞2.如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3.某人和麻疹患者接触过,但他后来并没有患此病,原因不可能是()A.这个人注射过流脑疫苗B.这个人抵抗力强C.这个人过去得过麻疹D.这个人接种过麻疹疫苗4.为了能够有效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我国正全面有序推进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注射的新冠病毒疫苗和所属的免疫类型分别是()A.抗体,非特异性免疫B.抗体,特异性免疫C.抗原,非特异性免疫D.抗原,特异性免疫5.人体注射的水痘疫苗及其产生免疫的方式分别是()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B.抗体、非特异性免疫C.抗原、特异性免疫D.抗体、特异性免疫6.在注射新冠疫苗的过程中,注射的新冠疫苗和注射后所产生的免疫反应分别属于()A.抗原、特异性免疫B.抗体、特异性免疫C.抗原、非特异性免疫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7.下列属于计划免疫的是()A.医生对病人的伤口进行清洗B.我国卫生防疫部门对儿童在其出生、7岁、12岁等阶段有计划地注射卡介苗C.家长给正在发育过程中的孩子有计划地补钙D.体育老师有计划地在体育课上组织学生长跑8.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是()A.锻炼身体B.计划免疫C.常吃抗生素D.讲究个人卫生9.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计划免疫的是()A.婴幼儿注射百白破疫苗B.为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C.为肝炎患者注抗生素等药品D.为青少年注射乙肝疫苗10.通过接种疫苗,我们可以预防很多疾病。
下列可以通过接种来预防的疾病是()A.新冠肺炎B.糖尿病C.色盲二.解答题(共5小题)11.计划免疫的意义: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
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一课时)人体的三道防线教学设计教学主题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一课时)人体的三道防线一、教材分析《免疫与计划免疫》选自中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节。
主要讲述人体免疫的概念、类型、功能特点及其产生机制,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意义,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本节内容涉及的概念多,名词多,而且比较抽象,因而学生理解较为困难。
本节课的内容理解上有逻辑关系。
要想认清免疫的功能,首先要会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认清了免疫的不同,就能理解计划免疫的原理和意义。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描述人体三道防线及其功能,教材中出现的抗原、抗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等大量概念,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借助动画、微视频、生活实际和活动体验,构建学生对免疫的理解,有效解决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等教学难点。
本节课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解三道防线和计划免疫;第二课时将免疫的功能和艾滋病的预防。
二、学生分析初二年龄阶段的学生,处在抽象逻辑思维的起始阶段,抽象思维能力差,本节课概念多、名词多,又比较抽象。
因此,教学内容一定要贴近学生实际,直观有序。
本年龄阶段的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聪明、好动、思维敏捷,对事物充满好奇,但是主动学习能力差,因此,通过动画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描述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3.说出计划免疫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自身免疫力的自觉认识。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本节课主要运用了微视频制作、flash动画制作和视频截取等技术。
在第一、二道防线自主学习环节,用微视频向学生展示,然后以自主学习报告单进行检测,学生展示回答。
第三道防线主要运用了FLASH动画的制作,展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作用机理,画面形象,引发学生思考。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人类对疾病的抵御》知识要点苏科版【考试内容80】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B级【知识要点】1.病原体:人类的生活环境存在着许多能够致病的生物,如部分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这些生物统称为病原体。
(P49真菌、一些原生动物)2.免疫系统:人体是利用自身的免疫系统抵御疾病的侵袭的。
3.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①第1道防线:皮肤和消化道.呼吸道等管道粘膜。
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皮肤和粘膜的分泌物还具有杀菌作用。
原理:阻挡杀菌②第2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例如血液和组织器官中含有吞噬细胞,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原理:杀死吞噬③第3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原理:抗体消灭抗原免疫器官刺激产生产生免疫过程:抗原(病原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抗体消灭4.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各种病原体.各种疫苗等。
5.抗体: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一种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蛋白质。
6.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形成时间范围(对象)特点作用效果非特异性免疫先天的所有抗原(病原体等异物)非专一性较弱特异性免疫后天的特定抗原(病原体等异物)专一性较强【考试内容81】说明传染病的病因.类型.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措施。
B级【知识要点】1.传染病的概念:指由致病的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的特点: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传染病的病因:病原体。
传染病都有致病的病原体。
除了细菌.病毒以外,还有真菌和一些原生动物等。
例如,脚癣就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传染病。
疟疾是血液中感染了疟原虫引起的。
常见的几种流行疾病.病原体及发病季节:病名细菌性痢疾腮腺炎血吸虫病流感甲肝非典病原体细菌腮腺炎病毒血吸虫流感病毒甲肝病毒冠状病毒发病季节节夏秋冬春春夏秋秋冬秋冬冬春3.传染病的类型:传染病类型传播途径及侵入部位常见病空气、飞沫,呼吸呼吸道传染病流感腮腺炎肺结核非典道粘膜食物、饮水,消化消化道传染病甲肝细菌性痢疾蛔虫病道粘膜蚊虫等生物媒介或输血,血液传染病乙肝疟疾艾滋病乙脑血液体表接触,体表传染病沙眼癣狂犬病水痘血吸虫病皮肤4.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或三个基本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人体的三道防线《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教学目标: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教学重难点、重点:1、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2、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难点:认同人类是可以征服传染病的,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不断追求与探索的能力教学方法:资料分析、讨论课时:1课时课型:新课教学设计:一、复习巩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的一般措施(三分钟)二、导入:“你知道器官移植吗?”“当一个人肾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医生是否可将任何一个健康人捐献的肾脏移植给病人呢?”“如果不能这样做,原因是什么呢?”“人体这种能识别自己和非己的功能是好还是坏呢?”三、新授人体的三道防线(一)资料分析1、阅读课本分析2、解析讨论:①说明皮肤具有“自理”能力。
②有伤口,身体状况较差时等等,在人体的血液、脾脏、淋巴结、肝脏等有吞噬细胞。
③产生免疫。
(二)了解人体三道防线阅读课本内容,划出人体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阻挡病原休侵入皮肤和黏膜分泌物杀菌纤毛可清扫异物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溶菌酶溶解病菌吞噬细胞吞食消化病原体分布在血液、组织器官。
讨论:你有没有这两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3、第三道防线组成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作用过程:病原体(抗原)侵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对付清除产生抗体第三道防线与前两者有何区别?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接板书: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第一、二两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第三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