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操经验】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分录处理
- 格式:pdf
- 大小:194.84 KB
- 文档页数:5
针对分期收款销售业务应如何处理公司是一家大型设备的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6年1月销售2台设备给老客户甲公司,设备不含税市价100万,生产成本60万。
甲公司资金周转困难,双方签订了分期收款合同,合同约定总的交易价格120万元。
按五年分期付款。
在发货时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一次性收取增值税额20.4万元。
实际利率6.12%。
会计和税务方面如何正确处理,请老师细解!针对分期收款销售业务,我们如何处理?先来看看政策如何规定:一、会计处理方面:《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采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时,如果延期收取的货款具有融资性质其实质是企业向购货方提供免息贷款。
企业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商品收入的金额,合同或者协议约定的应收款项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
因此,会计当期确认收入100万元,延期五年确认20万元的递延收益。
在发出商品时,借:长期应收款120万银行存款20.4万贷:主营业务收入100万未实现融资收益20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0.4万同时,结转销售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60万贷:库存商品60万年末确认融资费用=100*6.12%=6.12万元借:未实现融资收益6.12贷:财务费用6.12会计利润=100-60+6.12=46.12万元二、税收处理方面:《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这种确认收入实现的方式未遵循权责发生制,是基于纳税必要资金的原因,考虑纳税人实际的税负能力而规定的。
一般情况下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交易金额都比较高,涉及税款数额较大,如果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在没有收取货款的情况下很可能缺乏必要的纳税资金,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出现资金周转困难。
因此2016年根据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24万元,结转成本12万元,确认所得12万元。
三、结论:汇缴纳税申报时调整实务如下。
含有融资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处理以及纳税调整含有融资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处理以及纳税调整彭怀⽂通常情况下,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收款期限超过正常信⽤期限的,属于含有融资成分的销售。
既然是信⽤与融资,那么就有两种情况:⼀是销售⽅提供融资——先发货,后分期收款;⼆是购买⽅提供融资——先付款(⼀次性付款或分期付款),后收取购买的货物。
含有融资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会计、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都有各⾃独⽴的规定,三者不能相互混淆,下⾯先分别说明,然后再说明纳税调整。
⼀、含有融资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当合同各⽅以在合同中明确(或者以隐含的⽅式)约定的付款时间为客户或企业就转让商品的交易提供了重⼤融资利益时,则合同中即包含了重⼤融资成分。
在评估合同中是否存在融资成分以及该融资成分对于该合同⽽⾔是否重⼤时,企业应当考虑所有相关的事实和情况,包括:(1)已承诺的对价⾦额与已承诺商品的现销价格之间的差额。
(2)企业将承诺的商品转让给客户与客户⽀付相关款项之间的预计时间间隔和相应的市场现⾏利率的共同影响。
【特别提⽰】上述规定可简记为:对价⾦额与现销价格之差+时间间隔和市场现⾏利率。
合同中存在重⼤融资成分的,企业应当按照假定客户在取得商品控制权时即以现⾦⽀付的应付⾦额(即现销价格)确定交易价格企业在确定该重⼤融资成分的⾦额时,应使⽤将合同对价的名义⾦额折现为商品的现销价格的折现率。
该折现率⼀经确定,不得因后续市场利率或客户信⽤风险等情况的变化⽽变更。
企业确定的交易价格与合同承诺的对价⾦额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期间采⽤实利率法摊销。
为简化操作,实务中,对于分期收款期限在⼀年内的分期收款销售合同,可以不考虑融资成分。
(⼀)销售⽅提供融资1.发出商品时借:银⾏存款(收到的⾸笔款)长期应收款(应收款额合计数)贷:主营业务收⼊(现销价格确认的收⼊)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开具发票的税额)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未开具发票的税额)未确认融资收益(分期合同收款总计-现销价格确认的收⼊)同时,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存货2.分期收款期间分摊"未确认融资收益"按照实际利率法进⾏分摊计算各期应分摊⾦额。
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超过1年)会计、税务处理及实例解析税眼看世界 2018-07-30 14:41:17前段时间写了一篇关于分期收款会计和税务处理的文章,大家私信询问企业所得税该如何处理,下面继续接上例。
因为不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相对比较简单,下面以具有融资性质分期收款为例,讲一下企业所得税的处理,欢迎大家点评、交流。
一、会计处理规定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超过1年)销售分期收款销售(超过1年)会计上是按公允价值即分期收款总额的现值确认收入金额,该交易价格与合同对价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
二、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处理规定1.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日当天。
2.企业所得税处理规定。
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由此可见分期收款(超过1年)销售的税务处理和会计准则的规定存在一定差异。
三、实务举例某大型机床装备生产企业于2018年1月1日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一大型设备给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合同价格为500万元(不含税价),分4年等额付款,每年12月31日支付125万元(含增值税款145万元)。
假定该大型设备不采用分期收款方式时的销售价格为400万元,该设备实际成本300万元,在合同约定的收款时间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根据公式"未来4年收款额的现值= 现销方式下应收款项金额"可以得出:125*(P/A,r,4)=400(由于增值税作为价外税,不具有融资性质,因此在计算未确认融资费用时,不需要考虑增值税。
)利用内插法得出,实际利率=9.57%未确认融资收益总额=500-400=100万元2018 年未实现融资收益摊销=(500-100)*9.57%=38.28(万元)2019 年未实现融资收益摊销=[(500-125)-(100-38.28)] *9.57%=29.9809(万元)2020年未实现融资收益摊销= [(500-125-125)-(100-38.28-28.9809)]*9.57%=20.7919(万元)2021 年未实现融资收益摊销= 100-38.28-28.9809-20.7919=11.9472(万元)相关会计处理如下:1.2018年1月1日销售成立时:(1)借:长期应收款 580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 4000000未实现融资收益 1000000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800000(2)借:主营业务成本 3000000贷:库存商品 30000002.2018年12月31日实际收到货款时:应交增值税=125*16%=20(万元)(1)借:银行存款 145万元贷:长期应收款 145万元(2)借: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20万元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0万元(3)借:未实现融资收益38.28万元贷:财务费用 38.28万元2018年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纳税调整,分期收款销售货物的,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商品销售之会计处理
曾艳芳
【期刊名称】《财会月刊(综合版)》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简称"新准则")关于商品销售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计量原则的规定发生了较大变化.旧准则规定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总收入采用名义金额计量,而新准则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总页数】1页(P95)
【作者】曾艳芳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辽宁丹东,118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处理”学习之我见 [J], 杨庆华
2.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 [J], 王子花
3.融资性质分期收款销售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 [J], 张萌
4.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业务所得税会计处理 [J], 钟怀振
5.具有融资性质分期收款销售业务的类比理解法 [J], 王青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例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分录处理
企业销售商品,有时会采取分期收款的方式,如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即商品已经交付,货款分期收回。
在这种销售方式下,企业将商品交付给购货方,通常表明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购货方,在满足收入确认的其他条件时,应当根据应收款项的公允价值(或现行售价)一次确认收入。
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分期收回货款,强调的只是一个结算时点,与风险和报酬的转移没有关系,因此,企业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
如果延期收取的货款具有融资性质,其实质是企业向购货方提供信贷,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时,企业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金额。
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通常应当按照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商品现销价格计算确定。
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按照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金额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冲减财务费用)。
其中,实际利率,是指具有类似信用等级的企业发行类似工具的现时利率,或者将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折现为商品现销价格时的折现率等。
在实务中,基于重要性要求,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按照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进行摊销与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结果相差不大的,也可以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作者:李芝来源:《财会通讯》2011年第01期分期收款法是指当某项销售交易实质上已经完成,但却因客户初期交款不足等原因而无法合理估计收款情况时,采用分期收款法确认该项交易的销售收入,是现代企业的一种重要促销手段,一般适用于金额大、收款期限长、款项收回风险大的重大商品交易,如房产、汽车、重型设备等。
如果延期收取的货款具有融资性质,其实质是出售商品的企业给购货方提供了一笔长期贷款。
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后,将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收入确认的时点和计量做了修改,分成了不具有融资性质和具有融资性质两种情况。
一、不具有融资性质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不具有融资性质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是指企业分期收款发出的商品金额小,收回时间少于三年的一类方式,此种情况下的贷款不具有融资性质。
对于此类情况,《企业会计制度》通过“分期收款发出商品”账户进行处理,按合同约定的收入日期分期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同时分期结转主营业务成本》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没有相应的规定,笔者认为企业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借记“长期应收款”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同时结转“主营业务成本”。
[例1]2009年1月1日,甲企业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乙企业销售大型设备,该大型设备成本为1500万元,合同约定的销售价格为2000万元,甲企业发出商品时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增值税额为340万元。
假设合同约定增值税一次收取并于当日收到,价款分2次于每年12月31日等额收取。
则甲企业的会计处理为(单位:万元):2009年1月1日销售实现时:借:长期应收款——乙企业 2000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借:银行存款 34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借:主营业务成本 1500贷:库存商品 15002009年和1010年12月31日的会计处理一致为:借:银行存款 1000贷:长期应收款 1000二、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五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但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不公允的除外。
特殊销售商品业务处理之分期收款销售商品【会计实务经验之谈】我之前在第三章的总结实际利率法的理解一文中提到了如何摊销“未实现融资收益”,实际上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处理最主要的难点就在于“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
但是,只要你理解了持有至到期投资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利息调整的处理,对未实现融资收益摊销的理解就不成问题了。
企业分期收款销售商品(通常为超过3年),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按照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即未实现融资收益),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按照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金额进行摊销,冲减财务费用。
上面这一堆文字转化为分录就是:借:长期应收款(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银行存款(收到的税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应收价款的公允价值)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未实现融资收益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分期收款时:借:银行存款贷:长期应收款借:未实现融资收益[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贷:财务费用对于“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这个公式的理解,可以把长期应收款的余额理解为本利和,而未实现融资收益理解为利息,所以用“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就是本金的期初余额,然后用本金×实际利率,就是当期应该摊销的利息。
另外,如果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按照实际利率法摊销与直线法摊销结果相差不大的,也可以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下面通过一个例题来说明具体的处理过程:【例题?计算及会计处理题】2008年1月1日,正保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乙公司出售大型设备一套,合同约定的价款为2 000 000元,分5年于每年末分期收款,每年收取400 000元。
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商品销售的会计处理由于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中没有具体讲解1年以上3年以下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因而在实际操作中,有的企业针对这种情况并不按融资性质处理,在销售实现时全额确认当期收入,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以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的规定,虚增了当期利润。
[例]20×7年1月1日,++制造企业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w公司出售一艘散装货轮,合同约定的销售价格18000万元,分三次于每期12月31日等额收取6000万元。
该艘货轮成本15200万元,在现销方式下,其销售价格为16000万元。
假定××制造企业交付货轮时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增值税额为3060万元,并于当天收到增值税额3060万元。
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会计处理下:该企业未来三年收款额的现值:6000×(P/A,r, 3)+3060=16000+3060=19060。
由插值法计算得r=6.13%,每期计入财务费用的会额如表一所示。
该制造企业各期的会计处理如下:(1)20×7年1月1日销售实现时借:长期应收款180000000银行存款3060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160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0600000未实现的融资收益20000000借:主营业务成本152000000贷:库存商品152000000(2)20×7年12月31日收取货款时借:银行存款等60000000贷:长期应收款60000000借:未实现的融资收益9808000贷:财务费用9808000(3)20×8年12月31日收取货款时借:银行存款等60000000贷:长期应收款60000000借:未实现的融资收益673 1200贷:财务费用6731200(4)20×9年12月31日收取货款时借:银行存款等60000000贷:长期应收款60000000借:未实现的融资收益3460800贷:财务费用3460800在销售实现时全额确认当期收入的情况下,由于该制造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收入金额为18000万元,则会计分录为:(1)20×7年1月1日销售实现时借:长期应收款180000000银行存款3060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180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0600000借:主营业务成本152000000货:库存商品152000000(2)20×7年12月31日收取货款时借:银行存款60000000贷:长期应收款60000000(3)20×8年12月31日、20×9年12月31日收取货款的会计处理同上。
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分录处理企业销售商品,有时会采取分期收款的方式,如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即商品已经交付,货款分期收回。
在这种销售方式下,企业将商品交付给购货方,通常表明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购货方,在满足收入确认的其他条件时,应当根据应收款项的公允价值(或现行售价)一次确认收入。
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分期收回货款,强调的只是一个结算时点,与风险和报酬的转移没有关系,因此,企业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
如果延期收取的货款具有融资性质,其实质是企业向购货方提供信贷,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时,企业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金额。
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通常应当按照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商品现销价格计算确定。
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按照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金额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冲减财务费用)。
其中,实际利率,是指具有类似信用等级的企业发行类似工具的现时利率,或者将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折现为商品现销价格时的折现率等。
在实务中,基于重要性要求,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按照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进行摊销与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结果相差不大的,也可以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对于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企业应按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借记“长期应收款”科目,按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折现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例】20x1年1月1日,甲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乙公司销售一套大型设备,合同约定的销售价格为20 000 000元,份5次于每年12月31日等额收取。
该大型设备成本为15 600 000元。
在现销方式下,该大型设备的销售价格为16 000 000元。
假定甲公司发出商品时,其有关的增值税纳税义务尚未发生;在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发生有关的增值税纳税义务。
新法规下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采用分期收款销售方式下,企业已经发出,但尚未实现收入的产品、商品和物资,销售企业应按照合同约定先交付商品,货款以后分期收回,销售收入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分期确认。
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收入在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一定要对两者有所区分。
相关规范及存在问题(一)税法的相关规定《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增值税细则)第38条第(三)项规定:采用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书面合同约定收款日期的当天;无书面合同或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的,为货物发出的当天;《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所得税条例)第23条第(一)项规定,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按照合同约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消费税实施细则、营业税实施细则也有类似的规定。
(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及其指南都规定:企业销售商品采用分期收款等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按照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收入金额,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以下简称《讲解》),对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提出了如下会计处理规范:1.在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销售业务发生日,按合同或协议约定的含税价款确认长期应收款,按合同价款的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按长期应收款扣除增值税后的余额为计税销售额确认应交增值税的销项税额,按其差额确认“未实现融资收益”;同时结转销售商品的全部成本;2.分期收到货款时,首先按收到款项转销长期应收款,再按照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各期实现的融资收益,转销未实现融资收益冲减当期财务费用;3.合同价款的公允价值,《讲解》提出应按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商品现销价格计算确定。
(三)税法规定与会计处理规范的解读和分析1.在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计税基础或销售额确认上,税收与会计上的规范相同或基本相同:(1)会计上以全部价款(不含增值税)而不是以会计确认的销售收入为基础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以下简称销项税额),这一点上,会计与税收上的规范相同;(2)会计上,销售商品对利润的影响分为确认销售收入和确认融资收益两部分,这两部分的总和与税收上历次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以下简称应税所得)的合计相等,这一点上,会计与税收上的规范应为基本相同,总体上不存在差异。
融资性质分期收款销售商品会计核算作者:戴国华来源:《财会通讯》2009年第03期《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五条规定: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通常应当按照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商品现销价格计算确定。
由于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中没有具体讲解1年以上3年以下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因而在实际操作中,有的企业针对这种情况并不按融资性质处理,在销售实现时全额确认当期收入,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以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的规定,虚增了当期利润。
[例]20×7年1月1日,++制造企业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w公司出售一艘散装货轮,合同约定的销售价格18000万元,分三次于每期12月31日等额收取6000万元。
该艘货轮成本15200万元,在现销方式下,其销售价格为16000万元。
假定××制造企业交付货轮时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增值税额为3060万元,并于当天收到增值税额3060万元。
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会计处理下:该企业未来三年收款额的现值:6000×(P/A,r, 3)+3060=16000+3060=19060。
由插值法计算得r=6.13%,每期计入财务费用的会额如表一所示。
该制造企业各期的会计处理如下:(1)20×7年1月1日销售实现时借:长期应收款180000000银行存款3060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160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0600000未实现的融资收益20000000借:主营业务成本152000000贷:库存商品152000000(2)20×7年12月31日收取货款时借:银行存款等60000000贷:长期应收款60000000借:未实现的融资收益9808000贷:财务费用9808000(3)20×8年12月31日收取货款时借:银行存款等60000000贷:长期应收款60000000借:未实现的融资收益673 1200贷:财务费用6731200(4)20×9年12月31日收取货款时借:银行存款等60000000贷:长期应收款60000000借:未实现的融资收益3460800贷:财务费用3460800在销售实现时全额确认当期收入的情况下,由于该制造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收入金额为18000万元,则会计分录为:(1)20×7年1月1日销售实现时借:长期应收款180000000银行存款3060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180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0600000借:主营业务成本152000000货:库存商品152000000(2)20×7年12月31日收取货款时借:银行存款60000000贷:长期应收款60000000(3)20×8年12月31日、20×9年12月31日收取货款的会计处理同上。
浅谈具有融资性质分期收款销售的会计处理作者:梁剑冰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2年第08期摘要:新准则要求具有融资性质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应按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
而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是,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会计和税收之间存在差异,该部分差异应按所得税准则进行会计处理。
也就是说该项业务的会计核算涉及了收入和所得税两个准则。
笔者试图通过举例说明,如何核算该项业务的全过程,如何把收入准则和所得税准则巧妙的结合起来。
关键词:分期收款销售公允价值财税差异收入所得税会计一、概述新收入准则对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分类和会计处理作了很大的调整。
首先,新准则按交易的实则,把分期收款销售分为具有融资性质和不具有融资性质两大类。
通常,如果收款时间超过3年的,即被视为具有融资性质,在会计处理上引入公允价值这一概念。
新准则规定,具有融资性质分期收款销售的,按照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金额,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进行摊销,冲减“财务费用”,如果实际利率法摊销与直线法摊销结果相差不大的,也可以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其中,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按照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商品现销价格确定。
从税法角度而言,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企业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我们可以看出,在具有融资性质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时点和计量金额上,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规定有很大的区别,这就产生了财税差异(暂时性差异),按照所得税会计的规定,应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核算。
因此,要准确的核算该项业务,不但要掌握收入准则,还要掌握所得税准则,把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
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会计分录租赁期开始日初始直接费用的处理-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计入租入资产价值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孰低)未确认融资费用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最低租赁付款额)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的处理-按实际利率法分摊,其分录为,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贷:银行存款,借:财务费用,贷:未确认融资费用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未确认融资收益,95%会计都不会处理!案例:2015年1月1日销售某项库存商品,成本20000元,销售不含税价款30000元、销项税额5100元,2015年12月31日、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2月31日分别收款11700元(其中1700元增值税),如果全部收现,不含税价款为24868.52元,折现率为10%。
那么,销售时的会计分录应该为借:长期应收款35100贷:主营业务收入24868.52未确认融资收益5131.48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5100.00借:主营业务成本20000贷:库存商品20000财会[2016]22号:“待转销项税额”明细科目,核算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已确认相关收入(或利得)但尚未发生增值税纳税义务而需于以后期间确认为销项税额的增值税额。
这个分录怎么理解呢?有两部分需要明确(1)针对增值税部分借方的长期应收款确认的是5100元,贷方的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确认的也是5100元,所以增值税部分并未产生差异。
(2)不含税价款部分借方的长期应收款确认的是30000元,贷方的主营业务收入确认的是24868.52元,所以未确认融资收益是这两个金额的差异,与增值税无关。
接下来进行未确认融资收益的理解站在时间价值的角度来看,针对不含税价款部分,如果现在一次性收款,那么只需24868.52元,可是我们收了吗?没有,而是赊销的,正是由于赊销的,后面3年慢慢收款,所以会多收点拖欠的利息费用5131.48元,这个利息收入应该是冲减财务费用。
融资性质分期收款销售涉税处理浅析【会计实务经验之谈】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是指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一般为三年以上)的商品销售。
该销售会计准则与税法在收入确认方式、确认时间和确认金额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给企业带来了烦琐的纳税调整。
一、会计与税务处理规定(一)会计处理规定《企业会计准则14号——收入》(以下简称《准则》)规定:满足销售实现条件时,分期收款销售实质具有融资性质的,应按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
依据《准则》,企业在销售实现时确认收入,收入金额按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计量,并按其计算应交纳的增值税,同时结转相应成本。
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按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金额进行摊销,作为财务费用抵减处理。
[例]甲、乙公司均为一般纳税企业,2008年1月1日,甲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乙公司销售一套大型设备,合同约定的销售价格为1000万元,分5次于每年12月31日等额收取。
该大型设备成本为780万元。
在现销方式下,该大型设备的销售价格为800万元(市场价格),所得税率25%(假设不考虑其他税费,计量单位:万元)。
(1)销售成立(企业发出商品)时借:长期应收款1170贷:主营业务收入8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未实现融资收益200同时应结转销售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780贷:库存商品780上例中,未实现融资收益200万元,应在合同规定的收款日按实际利率法确定为利息收入。
为此,应先计算出实际利率,即将每年末分期收款的200万元折成现值为当前售价800万元。
800=200×(P/A,i,5)利用内插法可求得实际利率为7.93%,每期计算的利息收入金额如表1。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2)第一年末(合同约定的收款日)借:银行存款234贷:长期应收款234同时确认利息收入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63.44贷:财务费用63.44以后年份依此类推,不再赘述。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税会实务】融资性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
差异与协调
融资性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在企业会计制度、新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下是不同的,因此也产生相应的差异。
下面分述如下:一、不同会计制度项下融资性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规定根据企业会计制度(2001)对收入的规定,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是指商品已经交付,但货款收回的一种销售方式。
在分期收款销售方式下,企业应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分期确认收入。
同时,按照商品全部成本与全部销售收入的比率计算出本期应结转的销售成本。
企业采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商品发出时,按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借记“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在每期销售实现(包括第一次收取货款)时,按本期应收的货款金额,借记“应收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实现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同时,按照商品全部销售成本与全部销售收入的比率,计算出本期应结转的营业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
但未单独规定具有融资性的分期收款销售会计处理。
而财会[2006]3号收入准则第五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但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不公允的除外。
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
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博会计学堂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会计实操经验】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分录处理企业销售商品,有时会采取分期收款的方式,如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即商品已经交付,货款分期收回。
在这种销售方式下,企业将商品交付给购货方,通常表明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购货方,在满足收入确认的其他条件时,应当根据应收款项的公允价值(或现行售价)一次确认收入。
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分期收回货款,强调的只是一个结算时点,与风险和报酬的转移没有关系,因此,企业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
如果延期收取的货款具有融资性质,其实质是企业向购货方提供信贷,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时,企业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金额。
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通常应当按照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商品现销价格计算确定。
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按照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金额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冲减财务费用)。
其中,实际利率,是指具有类似信用等级的企业发行类似工具的现时利率,或者将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折现为商品现销价格时的折现率等。
在实务中,基于重要性要求,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按照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进行摊销与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结果相差不大的,也可以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对于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企业应按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借记“长期应收款”科目,按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折现值),贷记“主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