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业1(参考答案)

作业1(参考答案)

作业1(参考答案)
作业1(参考答案)

作业

一、选择题

1、在OSI参考模型中,传输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是( ) 。

A.帧B.报文段C.分组D.比特序列

2.一个IP地址132.18.56.79与下列哪个IP是不同属一个子网,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 )

A.132.18.56.63 B.132.18.56.94

C.132.18.56.89 D.132.18.56.93

3、TCP/IP参考模型中的网络接口层对应于OSI中的( )。

A、网络层

B、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D、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

4、下列不是属于私有IP的是( )。

A、192.168.200.6

B、172.3.25.26

C、10.255.25.4

D、172.25.200.4

5、常用的传输介质中,的带宽最宽,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

A、双绞线

B、同轴电缆

C、光纤

D、微波

二、填空题

1、计算机局域网分类按拓扑结构主要分为:星型、环型、总线型、树型。

2、数据链路层的主要服务功能是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

3、IP地址的主机部分如果全为1,则表示__ 广播 __地址;如果全为0,则表示__网络地址 __

4、IP地址的三层结构是由网络号(net ID)、子网号(subnet ID)和主机号(host ID)。

三、简答题

1、子网是怎样定义的?什么是网络地址?什么是直接广播地址?

答:子网是在主机号中,割出一部分位数,作为子网域,这样IP地址就从原来的两层变成了三层,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

IP地址的主机部分如果全为1,则表示广播地址;如果全为0,则表示网络地址。

2、为什么要用掩码?

答:掩码用来确定网络和子网,判断主机是否在同一子网中。使用掩码有利于IP地址的有效利用和提高路由器的工作效率。

3、主机1的IP地址为:192.168.1.135,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

主机2的IP地址为:192.168.2.220,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0,

问:上述两个IP地址的子网号和主机号分别是多少?

答:主机1子网号192.168.1.128 其他主机号192.168.1.129—192.168.1.158 主机2子网号192.168.2.208 其他主机号192.168.2.209—192.168.2.222

实验二:子网划分

【实验内容】

某企业内部有四个部门,依次是:市场部、营销部、行政部和业务部,现进行网络设计。

分配给该企业的网段是“192.168.110.0”,对其进行子网划分,要求将不同部门的计算机置于不同的子网中(假设市场部需要配置100台计算机,行政部需要配置50 台计算机,营销部和业务部各需要配置25 台计算机)。请根据上述要求进行子网划分并回答以下问题:

1、请给出每个部门所在子网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广播地址。

说明:市场部的IP是在子网192.168.110.0中,可用的IP范围192.168.110.1~~192.168.110.126 里,选了其中的100个IP。

行政部的IP是在子网192.168.110.128中,可用的IP范围192.168.110.129~~192.168.110.190 里,选了其中的50个IP。

营销部的IP是在子网192.168.110.192中,可用的IP范围192.168.110.193~~192.168.110.222 里,选了其中的25个IP。

业务部的IP是在子网192.168.110.224中,可用的IP范围192.168.110.225~~192.168.110.254 里,选了其中的25个IP。

【思考题】

1、为什么要进行子网划分?

答:子网划分有利于对网络合理布局,有效地利用IP地址,对网络方便管理,有利于减轻路由器的负担。

民法学试题及答案(民法学1试卷号2097)

法学专业民法学(1)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 1.按份共有 2.房屋典权 3.民事法律事实 4.监护 5.法定代理 6.法人 二.填空(每空1分,共23分) 1.形式上的民法专指系统编纂的民事立法,即。实质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民事法律规范的。 2.《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 3.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指、和。 4.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 5.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 6.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停止的活动。 7.根据代理权产生原因的不同,代理相应分为、委托代理和三类。8.《民法通则》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或起计算。 9.传统民法将他物权分为和。 10.以占有人主观上是否知道其占有属于非法为标准,可将不法占有分为和。11.在我国共同共有基本形式有和两种。 12.《民法通则》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方便生活、、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多选少选不给分) 1.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 A.一定范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B.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C.人身关系 D.财产关系 2.民事权利根据其成立要件是否全部实现,可以分为()。

A.既得权和期待权 B.财产权和人身权 C.主权利和从权利 D.绝对权和相对权 3.在对外关系上,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全体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 A.有限清偿责任 B.无限清偿责任 C.无限连带清偿责任 D.按份责任 4.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应为()。 A.物 B.行为 C.智力成果 D.人身内容 5.公民死亡即丧失法律上的人格,随之产生一系列相应的法律后果:()。 A.遗嘱发生效力 B.财产开始继承 C.债权债务消灭 D.婚姻关系消灭 6.法人终止的原因有()。 A.依法被撤销 B.解散 C.违约或侵权 D.依法宣告破产 7.自阿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中,作为行为的附属要件,条件应符合的要求有()。 A.条件必须是将来发生的事实 B.条件是将来必定发生的事实 C.条件是法定而非当事人议定的 D.条件不得与行为的主要内容相矛盾 8.《民法通则》规定,委托书授权不明的,()。 A.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 B.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 C.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D.代理人与第三人负连带责任 9.法人机关成员执行职务的行为体现着()。 A.法人机关成员的个人意志 B.法人代理人的意志

民法学(上)第一次作业答案

首页-我的作业列表-《民法学(上)》第一次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97.5 完成日期: 2015年01月12日15点07分 说明: 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 2015年03月12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不属于民法的渊源的是()( D ) A.宪法 B.地方性法规 C.司法解释 D.非国家的政策 2.某国驻华领事上街购物,乘坐的汽车被我国公民李某撞坏,该领事即向当地人民法 院起诉,请求李某赔偿损失。本案适用()( A ) A.xx民法 B.该领事所属国民法 C.第三xx民法

D.国际惯例 3.甲知道其新房屋南面临地将建一高层楼房,佯装不知,将房屋卖给乙。半年后,南 面高楼建成,乙的房屋受不到阳光照射。本案中,甲违反了民法的()原则。( D )A.平等 B.自愿 C.公平 D.诚实信用 4.依民事权利作用的不同可分为()( C ) A.财产权与人身权 B.绝对权与相对权 C.请求权与形成权 D.物权与担保物权 5.解除权是()( D ) A.选择权 B.所有权 C.追认权 D.形成权 6.下列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是()( B ) A.塘中的鱼 B.夜空中的星星

C.不作为的行为 D.企业的名称权 7.因意外失踪,利害关系人申请失踪人为宣告死亡人的,人民法院寻找失踪人的公告期为()( A )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年 8.某村公民甲12岁,父母双亡,祖父母年过80岁,无兄姐,其他亲属中仅有堂叔愿意也有能力担任其监护人,依法应取得()同意。( C ) A.甲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 B.人民法院 C.甲住所地的村民委员会 D.xx 9.下列意思表示中,不属于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是()( D ) A.悬赏广告 B.债务免除 C.代理权的授予 D.遗嘱行为 10.依据我国现行法,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撤销权行使的除斥期间是() ( C )

作业1参考答案

作业1 一、思考题 1.什么是机械性能?(材料受力作用时反映出来的性能)它包含哪些指标?(弹性、强度、塑性、韧性、硬度等)各指标的含意是什么?如何测得? 2.硬度和强度有没有一定的关系?为什么?(有,强度越高,硬度越高)为什么?(都反映材料抵抗变形及断裂的能力) 3.名词解释:过冷度,晶格,晶胞,晶粒与晶界,同素异晶转变,固溶体,金属化合物,机械混合物。 4.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什么关系?对晶粒大小有什么影响?(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晶粒越细。) 5.晶粒大小对金属机械性能有何影响?常见的细化晶粒的方法有哪些?(晶粒越细,金属的强度硬度越高,塑韧性越好。孕育处理、提高液体金属结晶时的冷却速度、压力加工、热处理等) 6.说明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和珠光体的合金结构和机械性能。 7.默绘出简化的铁碳合金状态图,并填人各区域内的结晶组织。 8.含碳量对钢的机械性能有何影响? 随含碳量的增加,钢的硬度升高、塑韧性下降;钢的强度先升高,当含碳量约为0.9%时,强度达到最大值,随后,强度随含碳量的增加而下降。 二、填表说明下列符号所代表的机械性能指标

三、填空 1. 碳溶解在体心立方的α-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铁素体,其符号为F , 晶格类型是体心立方,性能特点是强度低,塑性好。 2. 碳溶解在面心立方的γ-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奥氏体,其符号为 A ,晶 格类型是面心立方,性能特点是强度低,塑性高。 3. 渗碳体是铁与碳的金属化合物,含碳量为6.69%,性能特点是硬度高, 脆性大。 4. ECF称共晶线线,所发生的反应称共晶反应,其反应式是得到的 组织为 L(4.3% 1148℃)=A(2.11%)+Fe 3 C 。 5. PSK称共析线线,所发生的反应称共析反应,其反应式是 A(0.77% 727 ℃)=F(0.0218%)+ Fe 3 C 得到的组织为珠光体。 6. E是共晶点点,P是共析点点, A l 线即 PSK ,A 3 线即 GS , A cm 线即 ES 。 7. 45钢在退火状态下,其组织中珠光体的含碳量是 0.77% 。 8.钢和生铁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钢的含碳量小于2.11%,生铁2.11-6.69% 在组织上的主要区别是生铁中有莱氏体,钢中没有,在性能上的主要区别是 钢的机械性能好,生铁硬而脆。 9 铝的晶体结构/晶格类型是面心立方 10 α-Fe和γ-Fe的晶格类型分别属于体心立方、面心立方 11 Al和Zn的晶格类型分别属于面心立方、密排六方 12 45钢在平衡结晶过程中冷却到共析温度时发生共析反应,A、F、Fe 3 C的碳含量分别为0.77% 0.0218% 6.69% 13 金属结晶过程是依靠两个密切联系的基本过程来实现的,这两个过程是形 核与长大,自发生核的生核率与过冷度的关系是过冷度大,形核率高 14 金属结晶时,依附于杂质而生成的晶核叫异质形核(非自发形核) 15 晶粒的大小称晶粒度,工程上通常把晶粒分成1、2、……8等级别。8级晶

2017年电大《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基本法的地位。 2、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达成的联合。 3、宣告失踪:指公民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宣告其为失踪人并对其财产实行代管的民事法律制度。4、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 5、法定代理:法定代理法定代理是指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立的代理。 二、填空 1.形式上的民法专指系统编纂的民事立法,即民法典。实质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民事法律规范的。 2.《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3.民事法律关系的的三要素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4.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5.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6.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的活动。 7.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包括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8.《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 口头形式。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用书面形式。 9.民法上的期限,依期限的规定根据,可将其分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约定期限。 三、选择题(每小题3份,共24分。每小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不给分。) 1. 民法通则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 A C ) A.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B.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 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公民为失踪人,该公民必须下落不明满( A ) A. 二年 B. 四年 C.五年 3. 在民法上房屋属于( A ) A. 不动产 B. 流通物 C. 限制流通物 4. 张某不习水性,不慎落水急忙呼救,杨某经过,要求张某付1万元人民币方救张某,张某无奈同意付钱,杨某将张某救上岸,其要求付钱行为是( B ) A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B 无效的民事行为 C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5. 民法通则规定的一年特殊诉讼时效,适用于( ABC ) A 身体收到上海要求赔偿的 B 出售治疗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C 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6. 民法通则规定( B C )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A.1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 B.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2013年春民法学在线作业答案

1. 合伙负责人的经营活动,由()承担民事责任 A 全体合伙人 B 合伙负责人 C 全体合伙人和合伙负责人分别承担责任 D 合伙负责人对外承担责任 2. 下列有价证券中代表一定货币的是() A 支票 B 提单 C 股票 D 仓单 3. 下列行为中,属于实践行为的是() A 买卖行为 B 租赁行为 C 借用行为 D 赠与行为 4. 下列属于不可分物的是() A 100公斤大米 B 一辆自行车 C .1000公斤钢材 D 四间房屋 5. 根据物使用后形态的变化性,物可以分为() A 动产与不动产 B 主物与从物 C 原物与孳息 D 消耗物与非消耗物 6. 自然人取得民事权利能力始于() A 出生 B 户口登记 C 1岁以上 D 半岁以上 7. 区分主物与从物的法律意义主要在于() A 主物、从物独立存在 B 从物不能离开主物而独立存在 C 从物须辅助主物而使用 D 在交易时,如无另外的约定,从物随主物转移而转移 8. 下列事物中,不属于民法上的物的是()

A 黄金 B 月球 C 货币 D 石油 9.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有() A 民事主体 B 民事权利 C 民事义务 D 民事客体 10.合伙人可以用于出资的财产包括() A 货币 B 土地使用权 C 知识产权 D 房屋 11.下列属于现代民法的有() A 1912年1月1日起生效的《瑞士民法典》 B 1942年的《意大利民法典》 C 1922年的《苏俄民法典》 D 1900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的《德国民法典》 12.合伙解散的原因包括() ? A 合伙协议约定的经营期限届满 ? B 合伙协议约定的解散事由出现 ? C 合伙协议约定的目的已经实现 ? D 合伙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13.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 A 排除妨碍请求权 ? B 停止侵害请求权 ? C 消除危险请求权 ? D 支付违约金请求权 14.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有()

西方经济学作业1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作业1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资源配置 2.决策机制、协调机制 3.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4.价值判断 5.反、同 6.替代、收入 7.供给量、供给 8.同 9.价格 10.富有、缺乏 11.互补 12.富有 13.消费者 14.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 15.消费者均衡 16.消费者剩余 17.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成本与收益 18.机会主义行为 19.边际产量递减 20.平均产量 21.收益递增 22.扩张 二、选择题 1、D 2、D 3、A 4、C 5、C 6、C 7、A 8、C 9、B 10、D 11、B 12、C 13、D 14、B 15、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9、√10、×11、√12、√13、×14、√15、√ 四、计算题 1.Qd=Qs 350-3P=-250+5P P=75 Q=350-3P=350-3*75=125 2.Ed=(ΔQ/Q)/(ΔP/P) ΔQ/Q= Ed*(ΔP/P)=2.4*25%=60% Q2=800(1+60%)=1280公斤 P2=1.2(1-25%)=0.9元 TR1=P1Q1=1.2*800=960元 TR2=P2Q2=0.9*1280=1152元 总收益增加ΔTR=TR2-TR1=1152-960=192元 3.消费可能线:PXQX+PYQY=M 10QX+20QY=100

QX+2QY=10→数量组合:MUX/PX=MUY/PY QX=10,QY=0 1 0 QX=8,QY=1 3 10 QX=6,QY=2 5 8.5 QX=4,QY=3 7 7 QX=2,QY=4 9 5.5 QX=0,QY=5 0 4 MUX/PX=MUY/PY=7 当QX=4,QY=3时,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五、问答题 1.春节铁路客运需求缺乏价格弹性,短期应严格限制价格并打击票贩子;长期应增加铁路等客运供给。 2.(1)农产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数码摄像机需求富有弹道。 (2)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降价可使总收益增加;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即降价可使总收益减少。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可以降价促销,而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不能降价促销。 (3)农产品应提价,而数码摄像机应降价。 3、用消费者行为理论解释需求定理。见自测练习P82 5 答(1)消费者购买各种物品是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或者说是为了消费者剩余最大。当某种物品价格既定时,消费者从这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效用越大,即消费者对这种物品评价越高,消费者剩余越大。当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评价即定时,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越低,消费者剩余越大。因此,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他以这种价格所获得的物品能带来的效用大小。(2)消费者为购买一定量某物品所愿意付出的货币价格取决于他从这一定量物品中所获得的效用,效用大,愿付出的价格高;效用小,愿付出的价格低。随着消费者购买的某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而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这样,随着物品的增加,消费者所愿付出的价格也在下降。因此,需求量与价格必然成反方向变动。

电大2014年《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作业1-作业4))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基本法的地位。 2、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达成的联合。 3、宣告失踪指公民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宣告其为失踪人并对其财产实行代管的民事法律制度。 4、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 5、法定代理是指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立的代理。 二、填空: 1、形式上的民法专指系统编纂的民事立法,即(民法典)。实质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得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 2、《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行自愿(公平)、等值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3、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4、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5、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6、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的活动。 7、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包括(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8、《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用(书面形式)。 9、民法上的期限,依期限的确定根据,可将其分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约定期限)。 三、选择题: 1、民法通则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公民为失踪人,该公民必须下落不明满(二年)。 3、在民法上房屋属于(不动产)。 4、张某不习水性,不慎落水急忙呼救,杨某经过,要求张某付1万元人民币救张某,张无奈同意付钱,杨遂将张就起,其要求付钱行为是(无效的民事行为)。 5、民法通则规定的一年特殊诉讼时效,适用于(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6、民法通则规定(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作业1及答案

作业1 1. 指出发生下列几种情况时某种蘑菇的需求曲线的移动方向,左移、右移、还是不变?为什么? (1)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这种蘑菇会致癌。(左移。报告造成消费者恐慌,从而在任意价格水平下都会减少对蘑菇的需求量。) (2)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了。(右移) (3)消费者收入增加了。(右移) (4)培养蘑菇的工人工资上涨了。(如果从生产的角度,将培育蘑菇的工人作为生产要素,工人工资上涨会影响对工人的需求从而影响蘑菇的产量,对蘑菇的需求量没有影响。如果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工资的上升意味着收入的增加,从而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 2. 从2002年开始,我国铁路部门经价格听证后,全面实行春运票价上浮政策。然而该政策的效果却微乎其微:2002年全国铁路春运客流1.28亿人次,2003年为1.34亿,2004年为1.37亿,2005年达到1.4亿,2006年接近1.5亿,2007年预计达到1.56亿。请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在连续几年的春运涨价中,“涨价有利于‘削峰填谷’”、“涨价可以让部分外出务工者就地过年”、“涨价可以分流客源,减轻铁路运输压力”是铁道部门的部分理由。结合需求价格弹性分析,你认为这样的理由是否成立? (2)根据学过的弹性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我们能排除以往的春运涨价是为了捞一把的嫌疑吗? 答案要点: (1)我国的城乡分割政策造成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很难在工作的城市中真正安家落户,而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亲情的联系,使得在春节期间回家团聚成为广大外出务工者一种强烈的需求。同时,对于大多数外出务工者而言,目前的航空票价相对过高,而长途公路运输在安全性与舒适性上也很难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春运期间人们对于铁路运输的需求是缺乏价格弹性的。事实也证明,铁路部门关于提价抑制需求的理由很难站住脚。 (2)在需求价格弹性比较低时,提价将使得生产者收益增加。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春运期间的提价行为无疑增加了铁路部门的收入。 3. 俗话说“谷贱伤农”,即粮食丰收反而会带来农民收入的下降,请分析背后的经济学原因,并说明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答案要点: (1)“谷贱伤农”指风调雨顺时,农民收入的粮食数量增加,导致粮食价格下降、农民收入减少的现象。 (2)造成“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因在于:当粮食丰收时,粮食价格下降。粮食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商品,粮食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价格下降带来的需求量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从而农民的总收入减少。 (3)由于粮食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商品,粮食丰收会降低农民的收入,这会降低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因此,政府需求需要采取措施保证农民的收入,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政府以保护价收购粮食。这保证了农民能够以较高的价格出售粮食,从而使得粮食丰收时,农民可以获得较高收入,保证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第二,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政府可以采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器具购置补贴等形式对进行农业生产进行补贴,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证农民收入的稳定。

民法学(1)形考作业4参考答案.doc

民法学(1)形考作业4参考答案 同学们:大家好! 完成此次作业首先需要大家对教材第五至第八章内容进行学习,之后才能作以下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宣告死亡:是指公民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又人民法院宣告该公民死亡的民事法律制度。 2、表见代理:指无权代理人的代理行为客观上存在使相对人相信其代理权的情况,且相对人主观上为善意且无过失,因而可以向被代理人主张代理的效力。 3、诉讼时效: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若不行使权利就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可能性的制度。 4、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占有人,在不法将动产转让给第三人以后,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出于善意,就可依法取得对该动产的所有权,受让人在取得动产的所有权以后,原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财产,而只能请求转让人(占有人)赔偿损失。 5、按份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分别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一种共有关系。 6、相邻关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毗邻的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动产所有权或使用权,因相邻各方应当给与便利和接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提示:名词解释是比较容易的题型,通常大家不会有什么问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主体、内容、客体三个要素。 2.民法通则规定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终止。4.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属于具有特殊作用的种类物。 5.我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6.《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7.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有:(1) 不可抗力 (2) 其他障碍。 8.传统民法将他物权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9.财产所有权合法取得的方式可以分为原始取得、继受取得。 10.房屋典权是典权人支付典价,占有出典人的房屋,并对其进行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提示:填空题答案是唯一的,以上答案都可在教材中找到。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民法通则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 AC )。 A.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B.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现代汉语作业1参考答案

现代汉语作业1 注意:1题目顺序不一致(复制黏贴查找)。 2选项顺序不一致(看清选择题答案)题目1《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用途是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一般用不着它。 选择一项: 错 题目2“万、稳、物、尾、问”都是零声母字。 选择一项: 对 题目3看到自己的阴谋就要______________,他不由得慌张起来。 选择一项: A. 败露 题目4汉字全包围结构的笔画顺序是:先外后里再封口。 选择一项: 对 题目5学好普通话要做到四多:多读、多说、多查、多看。 选择一项: 错 题目6“而且、耳朵、二月、儿子、诱饵、耳背、洱海”的韵母都是“e”。 选择一项: 错 题目7吴语分布在江苏东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及其毗连的赣东北、闽北地区。 选择一项: 错 题目8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 选择一项: 变式句 题目9 “无论谁,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是______________。 选择一项: D. 单句 题目10 “奥林匹克、布尔什维克、英特纳雄耐尔”是多音节语素。 选择一项: 对 题目11 “修养生息”“义气用事”“珠联壁合”“怨天忧人”这四个成语中都有错别字。 选择一项:

对 题目12下列各组词只有______________是兼类词。 选择一项: D. 导演矛盾明确 题目13 “高山低头,河水让路”使用了对偶和______________辞格。 选择一项: A. 比拟 题目14下列各组词只有______________词性相同。 选择一项: C. 从来马上刚刚 题目15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选择一项: B. 居心叵测一暴十寒豁然开朗 题目16当ǖ行的韵母自成音节时,一律在前面加y,并且去掉上面的两个小点。 选择一项: 对 题目17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被联合国正式列出的6种工作语言之一。 选择一项: 对 题目18 “出口商品”是______________。 选择一项: D. 既是偏正短语又是动宾短语 题目19下列音节,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选择一项: A. tuìhuí 题目20 “出口成‘脏’”,这是用了______________辞格。 选择一项: C. 仿拟 题目21语音具有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而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根本属性。 选择一项: 对 题目2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里的“路”音“lù”,“村”音“chūn”。 选择一项: 错

《民法学(1)》形考作业1答案.doc

《民法学(1)》形考作业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 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爭业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达成的联合。 3、宣告失踪:是公民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川请,由法院宣告其失踪并对其财产实行代管的法律制度。 4、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Z后即发牛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 5、法定代理:是指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立的代理。它是为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设立的代理方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形式上的民法专指系统编纂的民事立法,即民法典。实质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财产 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民爭法律规范的总称。 2.《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口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 3.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指主体、客体和内容。 4.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5.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6.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活动。 7.对撤销的民事行为包括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8.《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町以用口头形式。 法律规定川书面形式的,应当川书面形式。 9.民法上的期限,依期限的确定根据,可将其分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期限。

三、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多选、少选或错选不给分) 1.民法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指(AC )。 A.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B. 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粘神病人 D.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粘神病人 2.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公民为失踪人,该公民必须下落不明满(A ) A.二年 B.四年 C.五年 3.在民法上房屋属于(AB)。 A.不动产 B.流通物 C. 限制流通物 4.张某不习水性,不慎落水急忙呼救,杨某经过,要求张某付1万元人民币方救张某,张某无奈同意付钱,杨某遂将某甲救上焊,其要求付钱的行为是(B )。 A、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B、无效的民事行为 C、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5.民法通则规定的一年特殊诉讼时效,适用于(ABC)o A.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B.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C.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6.民法通则规定(BC )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A. 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 B.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 C.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D.以白己的劳动收入为全部生活来源的 7.法律规定(C )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宣告其死亡。 A.公民离开住所下落不明满一年 B.公民离开住所下落不明满二年 C.公民离开住所下落不明满三年 D.公民离开住所下落不明满四年 8.法人终止的原因有(ABD )o A.依法被撤销 B.解散 C.违约或侵权 D.依法宣告破产 四、问答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高等数学基础】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

【高等数学基础】形考作 业1参考答案 第1章函数 第2章极限与连 续(一)单项选 择 题 ⒈下列各函数对中,(C)中的两个函数相等. A. 2 f(x)(x),g(x)xB. 2 f(x)x,g(x)x C. 3 f(x)lnx,g(x)3lnxD.f(x)x1,g( x) 2 x x 1 1 分析:判断函数相等的两个条件(1)对应法则相同(2)定义域相同 A、 2 f(x)(x)x,定义域x|x0;g(x)x,定义域为R 定义域不同,所以函数不相等; B、 2 f(x)xx,g(x)x对应法则不同,所以函数不相等; C、 3 f(x)lnx3lnx,定义域为x|x0,g(x)3lnx,定义域为x|x0 所以两个函数相等 D、f(x)x1,定义域为R; 21 x g(x)x1 x1 ,定义域为x|xR,x1 定义域不同,所以两函数不等。 故选 C ⒉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则函数f(x)f(x)的图形关于(C)对称. A.坐标原点 B.x轴 C.y轴 D.yx 分析:奇函数,f(x)f(x),关于原点对称; 偶函数,f(x)f(x),关于y轴对称 yfx与它的反函数 1 yfx关于yx对称, 奇函数与偶函数的前提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设gxfxfx,则gxfxfxgx 所以gxfxfx为偶函数,即图形关于y轴对称 故选C ⒊下列函数中为奇函数是(B). 2 A.yln(1x) B.yxcosx

C. xa x a yyln(1x)D. 2 分析:A、 22 yxln(1x)ln1xyx,为偶函数 B、yxxcosxxcosxyx,为奇函数 或者x为奇函数,cosx为偶函数,奇偶函数乘积仍为奇函数 C、 xx aa yxyx,所以为偶函数 2 D、yxln(1x),非奇非偶函数 故选B ⒋下列函数中为基本初等函数是(C). A.yx1 B.yx C. 2 yxD. y 1 1, , x x 分析:六种基本初等函数 (1)yc(常值)———常值函数 (2)yx,为常数——幂函数 x (3)yaa0,a1———指数函数 (4)ylogxa0,a1———对数函数 a (5)ysinx,ycosx,ytanx,ycotx——三角函数 yarcsinx,1,1, (6)yarccosx,1,1, ——反三角函数 yarctanx,yarccotx 分段函数不是基本初等函数,故D选项不对 对照比较选C ⒌下列极限存计算不正确的是(D). 2 x A.lim1 2 x2 x B.limln(1x)0 x0 sinx C.lim0 x x 1 D.limxsin0 xx

作业1题目及答案

1.试述商品的两个因素、劳动二重性以及商品经济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 要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社会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商品必然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两者缺一不可,另一方面商品生产者的直接动机是实现价值,而使用价值只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在交换中使用价值和价值必然分离。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他们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次劳动、两种劳动;对立性表现在具体劳动是实现抽象劳动的前提,在交换中卖者得到抽象劳动形成的价值,卖方得到各种具体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两者相分离。正是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所以商品才有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商品经济是以商品交换为特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中生产资料所有者自己决定生产的种类、数量等,直接表现在私人劳动,但是其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私人劳动要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只有在流通过程中把产品当作商品来交换这种间接途径而实现。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的条件是商品交换,而交换则是依据具体劳动形成的不同使用价值为前提,将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从而表现出价值。可见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都是缘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都是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具有间接的社会劳动的特性所决定的。 2.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要点: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是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个人所有,每个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自己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生产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但是不同的商品生产者必须互通有无,把自己的产品和别人的交换,以满足自己的多样化需要,也就是说个人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私人劳动要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只能在流通过程中把产品当作商品来交换而实现。只有这样具体劳动才转化为抽象的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才能表现为价值。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 由于私有制下的私人劳动的盲目性与社会劳动的比例性冲突,个人生产的产品最终能不能在市场上卖不出去,价值能不能实现,都要看私人劳动的生产的使用价值的质与量,所以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3.试述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要点: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价值量的计量是用它所包含的“形成价值的实体”即劳动的量来计量,劳动本身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而劳动时间又是用一定的时间单位如小时、日等作尺度。决定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商品的价值量也不变;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而变动。劳动生产率也称劳动生产力,就是劳动生产的能力或效率,即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数量。 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单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里生产的商品越多,那么单个商品的价值量就减少,但是同一劳动在一定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当个别劳动的生产率提高,个别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单位时间生产产品数量增加,可以实现更多的价值。 另外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带来劳动者生产技能的提高,即劳动的复杂程度增加,那么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要倍加于以前,那么社会总价值将增大。

民法学(1)作业参考答案

民法学(1)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 1.民法 P、4 2.联营 P、76 3.宣告火踪 P、48 4.时效 P、117 5.法定代理 P 、107.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形式上的民法专指系统编纂的民事立法,即民法典。实质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民事法律规范的。P、3 2.《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P、16 3.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指一主体、客体、内容。P、25 4.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P、36 5.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P、44 6.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活动。P74 7.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包括: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P102---103 8.《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 口头形式。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用书面形式。P、108 9.民法上的期限,依期限的确定根据,可将其分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期限。 三、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不给分) 1.民法通则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A、、C)。P、41 A.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B.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公民为失踪人,该公民必须下落不明满(A)。P、48 A.二年B.四年c.五年 3.在民法上房屋属于(A)。p、82 A.不动产B.流通物c.限制流通物 4.张某不习水性,不慎落水急忙呼救,杨某经过,要求张某付1万元人民币方救张某,张无奈 同意付钱,杨某遂将张某救上岸,其要求付钱行为是(B)。 P、100. A.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B.无效的民事行为

应用写作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

《应用写作》形考作业 1 参考答案 一结合实例谈谈实用型文章的基本特征。 答:主旨单一、集中、明确、材料多样、真实、有力,结构合理、谨严、固定,语言准 确、简明、平易、庄重,是应用文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也是对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如 P49 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表彰奖励中国女子足球队的通报》,这篇通报针对中国女子足球队 在第三届世界杯女子足球赛中荣获亚军一事进行表彰,整篇通报围绕这一中心而制作,说明 实用型文章具有主旨单一、集中、明确的特点;这篇通报选取中国女足在世界杯中荣获亚军 一中进行通报表扬,选取的材料是真实在力的;同时,本文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构成, 正文由介绍先进事迹,宣布表彰决定,发出学习号召等几部分构成,比较符合一般公文的格 式,可以说明实用型文章的结构是相对合理、谨严、固定的;从整篇通报来看,没有运用华 丽的词藻,语言是比较通俗易懂的。 二结合实例谈谈公文的主要特点。 解:P12 :公文主要有以下特点: 1 、法定性,公文是由法定机关或组织制发,代表着 法定机关或组织的意图,在法定机关或组织的权限范围内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约束力。2、政策性,公文是外观公务问题的工具,其内容必须完全符合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也惟 有如此,才能借助于公文这一有力的工具,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精神切实贯彻、落实到 具体工作中去。3、实用性,公文的针对性强,内容越是明确、具体,就越能得到受文机关的 重视,实际作用也就越大。4、时效性,是与实用性联系在一起的。制发公文是为了处理公务 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而公务问题的处理必须迅速、及时,所以,对公文的制发和实施通常有 着严格的时间要求,公文的效用也常常是有时间限制的。5、规范性。同学们可结合任一篇公 文进行说明。 三、如通知:起草一份转发下列文件,要求下级机关做好该文件所安排的工作的通知。 写作要求:内容要明确,中心要突出;格式要正确.写法要规范( 可只写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和发文时间几个项目) ;语言要准确、简明、得体,书写要清楚答: 温州市地方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进一步强化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的通知 各县(市、区)地方税务局: 现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强化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遵照 执行。日前,我市也存在着纳税观念淡薄,偷税漏税现象严重的情况,对这种无视国家法规 的错误做法和犯罪行为,各地区、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通知精神严肃对待,真正 强化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工作,如有违背国家税务总局精神的重大案件,绝不姑息,务必 依法从严公开查处。

民法作业1参考答案

民法作业1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基本法的地位。 2、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达成的联合。 3、宣告失踪指公民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宣告其为失踪人并对其财产实行代管的民事法律制度。 4、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 5、法定代理是指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立的代理。 二、填空: 1、形式上的民法专指系统编纂的民事立法,即(民法典)。实质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得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 2、《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行自愿(公平)、等值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3、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4、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5、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6、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的活动。 7、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包括(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8、《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用(书面形式)。 9、民法上的期限,依期限的确定根据,可将其分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约定期限)。 三、选择题:

1、民法通则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公民为失踪人,该公民必须下落不明满(二年)。 3、在民法上房屋属于(不动产)。 4、张某不习水性,不慎落水急忙呼救,杨某经过,要求张某付1万元人民币救张某,张无奈同意付钱,杨遂将张就起,其要求付钱行为是(无效的民事行为)。 5、民法通则规定的一年特殊诉讼时效,适用于(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6、民法通则规定(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7、法律规定(公民离开住所下落不明满4年)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宣告其死亡。 8、法人终止的原因有(依法被撤销)、(解散)、(依法宣告破产)。 四、问答题: 1、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是什么? 答:⑴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⑵意思表示真实;⑶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⑷符合法定形式。 2、简述公民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的区别? 答:⑴民事权利能力仅是一种资格,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获取实际利益的可能性。这种资格是民事主体不论是否实际参加民事法律关系都普遍享有的。民事权利则是民事主体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所实际享有的利益,它必须通过实际的行为才能创设或取得;⑵民事权利能力示享受权利的资格和承担义务的资格的统一。而民事权利合民事义务则是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相互对应,各自独立的两个不同概念。⑶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法定资格,它与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无关,不能由其自由转让、放弃。而民事权利的内容和范围直接取决于民事主体的意志,可以依法转让和放弃。 作业2参考答案 一、试述公平自愿原则:论述参见课文第18-19页第二章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二、试述诚实信用原则:论述参见课文第20页第二章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