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测量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36
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计算公式改正数法是一种较为简单实用的计算闭合差的方法。
其基本思路是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出测量误差并进行改正,然后将改正后的结果再次进行差分计算,最终得到闭合差。
下面是一个常用的改正数法计算公式:闭合差=Σ改正数-Σ已知高差其中,Σ改正数是所有改正数的总和,Σ已知高差是所有已知高差的总和。
改正数的计算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1.计算出每个高差观测值的改正数。
改正数=高差观测值-减法常数-各种改正数其中,减法常数是水准仪仪器高差观测时的仪器恒值,可以根据仪器的技术规范或者现场实测得到;各种改正数包括大气压力改正、温度改正、附加改正等。
2.计算出所有改正数的总和。
Σ改正数=改正数1+改正数2+...+改正数n其中,改正数1、改正数2等分别为每个高差观测值的改正数。
3.计算出所有已知高差的总和。
Σ已知高差=已知高差1+已知高差2+...+已知高差m其中,已知高差1、已知高差2等分别为所有已知高差的观测值。
4.计算出闭合差。
闭合差=Σ改正数-Σ已知高差通过上述公式和步骤,可以较为简单地计算出水准测量高差的闭合差。
另一种计算闭合差的方法是平差法。
平差法是一种通过观测值的相互比较和相关方程的建立,以最小二乘法为基础进行误差分析和改正的方法。
平差法相对于改正数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但其计算过程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借助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
总之,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主要有改正数法和平差法两种。
使用改正数法可以较为简单地计算出闭合差,而平差法能够得到更加精确和稳定的闭合差结果,但计算过程相对复杂。
根据实际情况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闭合差计算。
水准测量允许误差计算公式水准测量是一种测量地面高程的方法,用于确定两个或多个测点之间的高度差。
在进行水准测量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避免测量误差的产生。
为了评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误差分析和误差计算。
在水准测量中,主要存在两类误差,即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环境条件、人为操作等因素引起的,它们是有一定规律或者偏差的。
而随机误差则是由于各种随机因素的干扰而引起的,它们是无规律的、难以预测的。
1.单次测量误差计算公式:在进行水准测量时,首先需要计算每次测量的误差。
单次测量误差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E=R-T其中,E代表单次测量误差,R代表实际读数,T代表理论数值。
2.平均误差计算公式:进行多次测量后,需要计算平均误差。
平均误差是多次测量误差的平均值,用于评估测量结果的真实程度。
平均误差的计算公式如下:E_avg = ΣE / n其中,E_avg代表平均误差,ΣE代表所有测量误差的总和,n代表测量次数。
3.显著性检验公式:显著性检验用于确定测量结果与理论数值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显著性检验通过计算标准误差来实现。
标准误差越小,说明测量结果越稳定和可靠。
标准误差的计算公式如下:SE=√(Σ(E^2)/(n-1))其中,SE代表标准误差,Σ(E^2)代表所有测量误差平方的总和,n 代表测量次数。
4.置信水准计算公式:置信水准用于确定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
它与置信概率有关,置信水准越高,表明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越高。
在正态分布的假设下,置信水准可以通过计算置信限来实现。
置信限的计算公式如下:CL = E_avg ± t * (SE / √n)其中,CL代表置信限,E_avg代表平均误差,t代表与置信概率和自由度有关的统计量,SE代表标准误差,n代表测量次数。
总的来说,水准测量允许误差计算公式主要包括单次测量误差计算公式、平均误差计算公式、显著性检验公式和置信水准计算公式。
水准测量允许误差计算公式水准测量是一种用来确定地面上两点之间的垂直高差的方法。
在实际的测量中,由于各种误差的存在,测量结果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因此,在测量中需要考虑误差的影响,并进行误差计算和分析。
水准测量的误差主要包括人工读数误差、仪器仪表误差、大气压力变化引起的折光误差、仪器尺度系数误差、垂线偏转误差等。
根据误差类型的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公式进行误差计算。
1.观测误差和观测值观测误差是观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观测值可以表示为真实值加上观测误差,即观测值=真实值+观测误差2.真实值和改正数为了减小观测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以进行改正。
真实值可以表示为观测值减去改正数,即真实值=观测值-改正数3.改正数的计算改正数是通过校正观测值来减小观测误差的量,根据不同的误差类型,改正数的计算公式也不同。
例如,人工读数误差的改正数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测量来计算平均值;仪器尺度系数误差的改正数可以通过校准仪器来确定。
4.观测误差的合成在实际的水准测量中,可能会存在多种误差,这些误差的影响会相互叠加,因此需要进行误差的合成。
误差的合成可以使用根据误差的概率分布进行计算,常用的方法有均方根法和最小二乘法。
例如,可以使用最小二乘法来计算观测误差的方差和协方差,从而得到测量结果的误差范围。
5.水准测量的允许误差水准测量的允许误差是根据测量要求和精度要求来确定的。
允许误差可以通过误差限制的方法进行计算,即根据各种误差的最大或最小限制来确定允许误差的范围。
例如,可以根据观测仪器的精度等级和工程要求的精度等级来确定允许误差。
综上所述,水准测量的允许误差计算公式是根据测量要求、误差限制和观测误差的合成方法等因素来确定的,具体的计算公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在实际的水准测量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误差的影响,并采取合适的措施来减小误差,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准仪测量高程计算方法水准仪是测量地面高程的一种仪器,广泛应用于土建工程、地质勘探、道路建设等领域。
它通过测量地点的高度差来确定地面的高程。
水准仪的测量原理是基于测量标尺的水平性,利用重力的平衡来进行高程测量。
下面将介绍水准仪的测量方法和计算过程。
水准仪的测量方法主要分为三步:设站、观测、计算。
首先是设站。
设站是指选择水准仪的测量点。
在设站时需要选择地势较平坦、不易受干扰的地点,同时要注意避开地面上的高压电线、大树等物体,以免影响观测结果。
设站好后,就可以进入观测环节。
观测时,需要将水准仪架设在一个固定的三脚架上,保持水准仪的水平,调整视线到标尺的中央刻度,即进行水平线的观测。
观测过程中,需要注意观测时的天气情况,避免雨雾等天气对测量的影响。
观测完成后,就可以开始进行计算了。
计算的目的是根据观测数据得到每个测点的高差值。
计算的主要方法有两种:闭附和开附。
闭附方法是指在整个测区内,选择一个已知高程的控制点,将其高程作为测区的基准面。
然后根据控制点与各测点的高差值,逐步计算其他未知点的高程。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找到控制点与测点的高差值,记作d12.然后根据观测数据找到下一个连接节点的高差值,记作d23.根据d1和d2的关系,可以得到一个方程:d1+d2=Δh,其中Δh是两个连接节点的高差变化量。
4.根据这个方程,可以依次求解每个未知点的高差值。
开附方法是指在测区内选择至少两个已知高程的控制点,将其高程作为测区的基准面。
然后根据观测数据计算每个测点的高差值。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找到每个测点与控制点的高差值,记作d。
2.根据观测数据计算每个测点与相邻控制点的高差变化量Δh。
3.根据已知控制点的高程和Δh的关系,可以逐步计算每个未知点的高程。
无论是闭附方法还是开附方法,都需要进行反算来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反算是指将已计算出的高程差代入观测方程中,重新计算逐个观测值,以检查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如果观测值与计算值相差较大,则需要检查观测和计算过程是否存在错误。
水准仪视距测量的计算公式或方法
宝子,今天咱来唠唠水准仪视距测量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哈。
水准仪视距测量呢,主要是利用水准仪的光学原理来测量距离的。
它有个很简单的公式哦。
视距D等于(上丝读数 - 下丝读数)乘以一个常数K。
这个常数K呢,一般是100。
比如说,你在水准仪里看到上丝读数是1.5米,下丝读数是1.0米,那视距D就等于(1.5 - 1.0)×100 = 50米啦,是不是还挺简单的呀?
那这个测量方法呢,首先要把水准仪架好哦。
要找个平稳的地方,就像给水准仪找个舒服的小窝一样。
然后呢,调好水准仪,让那个十字丝看得清清楚楚的。
接下来就可以开始读数啦。
眼睛要盯着水准仪的目镜,仔细看那上丝和下丝的读数。
在测量的时候呀,可不能马虎呢。
要是读数读错了,那算出来的视距可就不对喽。
而且要多测几次,取个平均值,这样结果就更准确啦。
就像我们做事情一样,多检查几遍总是好的嘛。
要是在野外测量的话,还有很多小细节要注意呢。
比如说风大的时候,水准仪可能会有点晃悠,这时候就得等它稳当了再读数。
不然就像在晃荡的小船上写字,肯定写不好呀。
宝子,你要是刚开始学这个水准仪视距测量,可不要被那些仪器吓倒哦。
多练几次就熟啦。
就像骑自行车,一开始可能会歪歪扭扭的,骑多了就可以潇洒地在路上飞驰啦。
希望你能很快掌握这个水准仪视距测量的小技能哦。
。
水准测量距离计算方法
水准测量的距离计算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 直线距离法:在两个测站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直线距离来计算。
这种方法适用于两个测站之间地形起伏较小,没有障碍物的情况。
2. 水平距离法:在水准测量中,为了消除地形起伏的影响,常采用水平距离代替实际距离进行计算。
水平距离是指两个测站之间沿水平线方向的距离。
3. 视距法:视距法是利用视线的长度来计算两个测站之间的距离。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形比较起伏,但视线不被遮挡的情况。
4. 三角测量法:三角测量法是利用三角函数来计算两个测站之间的距离。
通常需要在两个测站之间设置一个参考点,用三角形中的一个内角及两边长进行计算。
总之,水准测量距离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计算公式在水准测量中,高差闭合差是评价测量精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差闭合差是指在一个封闭的水准回路中,从起点返回起点所测得的高差之和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
闭合差越小,说明测量的精度越高。
高差闭合差计算公式如下:闭合差= ∑(测得高差) - ∑(理论高差)其中,∑(测得高差)表示从起点返回起点所测得的高差之和,∑(理论高差)表示理论上回路中的高差之和。
在实际测量中,我们通常先测量出一系列高差,然后计算高差闭合差。
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1. 将测得的高差按照顺序进行累加,得到∑(测得高差);2. 计算理论上回路中的高差之和,得到∑(理论高差);3. 将∑(测得高差)减去∑(理论高差),得到闭合差的数值。
通过计算得到的闭合差数值,可以评估水准测量的精度。
如果闭合差较小,则说明测量结果较为可靠;反之,如果闭合差较大,则说明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考虑闭合差的容许值。
闭合差的容许值是根据实际情况和测量要求确定的,通常是根据测量精度要求和仪器精度来确定的。
如果计算得到的闭合差小于容许值,则说明测量结果符合要求;反之,则需要重新进行测量或者采取纠正措施。
除了计算闭合差之外,还可以通过观察闭合差的正负来判断是否存在系统性误差。
如果闭合差为正,说明测量结果普遍偏高;如果闭合差为负,说明测量结果普遍偏低。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对测量设备或者测量方法进行调整,以减小系统性误差。
水准测量中的高差闭合差计算公式是评价测量精度的重要工具。
通过计算闭合差,可以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并判断是否存在系统性误差。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测量要求和仪器精度确定闭合差的容许值,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相应的纠正措施。
通过合理使用高差闭合差计算公式,可以提高水准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水准测量内业计算理论值
水准测量内业计算理论值是指在水准测量中,通过对已知点和待测点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各个控制点的高程值的理论值。
下面是水准测量内业计算理论值的步骤:
1.确定基准点: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已知点作为基准点,用于计算其他控制点的高程值。
基准点应该是一个稳定的高程点,且不受周围地形影响。
2.观测数据处理:根据水准测量仪器的测量数据,包括观测时间、观测方向、观测距离等信息,计算出各个控制点的观测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三角测量或全站仪等设备进行测量。
3.高程值计算:将基准点的高程值作为参考,利用三角测量或全站仪等设备的测量数据,计算出各个控制点的高程值的理论值。
具体计算方法可以参考相关的数学公式和计算方法。
4.精度评估:对计算出的高程值进行精度评估,判断其是否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如果精度不足,可以重新进行测量或调整计算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水准测量内业计算理论值只是参考值,实际使用的高程值还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形变化、大气折射等。
因此,在使用高程值时需要进行合理的校正和修正。
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水准测量是一种用于测量地面或水平面高程差异的地理测量方法。
通常情况下,水准测量是通过放置水平仪和测量杆来测量不同地点之间的高程差异,然后使用数学公式计算这些数据并得出成果。
1.数据记录和处理:测量人员需要将测量数据准确地记录下来,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处理。
通常情况下,水准测量会涉及多个测量点,测量人员需要记录每个测量点的标高。
2.高程差计算:高程差是水准测量的重要参数之一,可以通过两个测量点之间的测量数据计算得出。
在进行高程差计算之前,需要进行一些数据处理,例如进行仪器常数和折射改正等。
3.数据纠正:在水准测量中,测量数据可能会受到一些误差和偏差的影响,例如仪器积聚误差、观测误差等。
因此,在计算水准测量成果时,需要进行数据纠正以提高测量精度。
4.等级测量计算:水准测量中的等级测量是一种用来确定一系列测量点高程的方法。
在进行等级测量计算时,需要根据已知点的高程和测量点的高程差计算出各测量点的高程。
5.数据输出和报告:最后,水准测量的成果需要以合适的形式输出和报告。
通常情况下,测量人员会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将水准测量的结果呈现出来,以便于其他人员进行参考和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按照测量原理和规范进行。
任何错误或不准确的数据处理都可能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准确,因此在进行水准测量成果计算时,测量人员需要细心和耐心,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是一个基于测量数据和数学计算的过程,它涉及多个步骤,包括数据记录和处理、高程差计算、数据纠正、等级测量计算等。
这些步骤的正确和准确执行对于得出水准测量的准确结果至关重要。
水准测量高程计算公式
在水准测量中,求解高程的计算公式是基于大地水准面理论和海平面高程的基准点。
1. 高程差计算公式:
高程差 = 前视高程 - 后视高程
2. 高程改正数计算公式:
高程改正数 = 观测高差 - 改正数
其中,观测高差为实测得到的高程差,改正数为校正仪器误差、大气压力、气温等因素引起的修正值。
3. 世界大地水准面的高程计算公式:
高程 = 海平面高程 + 高程差 + 高程改正数
4. 对流层改正公式:
对流层改正数= γ * L
其中,γ为对流层梯度系数(通常取7×10^-6/℃),L为观
测点与海洋基准点之间的大地纬度差。
需要注意的是,水准测量中的高程计算公式可能因为具体测量方法、精度要求等因素而有所差异,以上是一般情况下的计算公式。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对高程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修正和校正。
水准测量精度计算公式
(1)高差偶然中误差M△按式(3.2.2-6)计算:
式中: `M_△`——高差偶然中误差(MM);
△——水准路线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
L——水准测段长度(KM);
N——往返测的水准路线测段数。
(2)高差全中误差MW按式(3.2.2-7)计算:
式中:`M_W`——高差全中误差(MM);
W——闭合差(MM);
L——计算各闭合差时相应的路线长度(KM);
N——附合路线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
当二、三等水准测量与国家水准点附合时,应进行正常水准面不平行修正。
3)特大、大、中桥施工时设立的临时水准点,高程偏差(ΔH)不得超过按式(3.2.2-8)计算的值:
式中:L——水准点间距离(KM)。
对单跨跨径≥40M的T形刚构、连续梁、斜拉桥等的偏差(ΔH)不得超过按式 (3.2.2-9)计算的值:
式中:L——水准点间距离(KM)。
在山丘区,当平均每公里单程测站多于25站时,高程偏差(ΔH)不得超过按式(3.2.2-10)计算的值:
式中:N——水准点间单程测站数。
高程偏差在允许值以内时,取平均值为测段间高差,超过允许偏差时应重测。
4)当水准路线跨越江河(或湖塘、宽沟、洼地、山谷等)时,应采用跨河水准测量方法校测。
跨河水准测量方法可按照《公路勘测规范》 (J TJ061)执行。
水准测量计算方法
水准测量法是地面水准测量的基本方法,是在水准仪或水准管的
帮助下,在定长的横成坐标轴上测量水平两个点或直线的空间位置之
间的高差。
水准仪是一种水准测量设备,可以根据垂直平衡轴,水准
仪上的水平圆环和竖直圆环等镜头,可以进行横向和纵向度量测量,
并显示出来。
水准测量的测量原理是求取目标点的水平区域,计算该点的垂直
高度或低度,即两点间的高度差。
通常,在水准测量中,会开设从零
点出发(可以看作海平面),以七十五厘米为一个测量距离,以米为
单位衡量测量结果,这样,就得到了离参考点的高度差。
以水准法测量有两种基本办法:一种是闭合曲线法,另一种是不
闭合曲线法。
在闭合曲线法中,经过几个点的高程测量,将点与点之间连接,
形成一个曲线,再到达原点,即形成一个闭合的曲线,以此计算高程,精度高于不闭合曲线。
不闭合曲线只需要起点和终点,它是通过计算起点和终点的高程
差来求得的,称为线路高程。
另外,你还可以将多个不闭合曲线连接
起来以形成一条闭合曲线,然后根据它来进行高程测量。
总之,水准测量法是地面水准测量中重要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求
取两个点之间的高差,两种基本办法分别是闭合曲线法和不闭合曲线法,这两种方法都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是建筑测量中有效的方法。
⽔准测量内业计算⽔准测量内业计算⼀、⽔准测量内业的⽅法:⽔准测量的内业即计算路线的⾼差闭合差,如其符合要求则予以调整,最终推算出待定点的⾼程。
1.⾼差闭合差的计算与检核终端⽔准点的已知⾼程,和经⽔准路线观测、推算的⾼程之差值称为⾼差闭合差。
附合⽔准路线⾼差闭合差h f 为:h f =∑测h - (始终H H -) (2-8)闭合⽔准路线⾼差闭合差为: h f =∑测h(2-9)为了检查⾼差闭合差是否符合要求,还应计算⾼差闭合差的容许值(即其限差)。
⼀般⽔准测量该容许值规定为平地容h f =L 40±mm⼭地容h f =n 12±mm (2-11)式中,L ―⽔准路线全长,以km 为单位;n ―路线测站总数。
2.⾼差闭合差的调整若⾼差闭合差⼩于容许值,说明观测成果符合要求,但应进⾏调整。
⽅法是将⾼差闭合差反符号,按与测段的长度(平地)或测站数(⼭地)成正⽐,即依下式计算各测段的⾼差改正数,加⼊到测段的⾼差观测值中:⊿i h = -i hL L f ?∑(平地) ⊿i h = -i hn nf ?∑ (⼭地) 式中, L ∑―路线总长;i L ―第i 测段长度 (km) (i =1、2、3...); n ∑―测站总数;i n ―第i 测段测站数。
3.计算待定点的⾼程将⾼差观测值加上改正数即得各测段改正后⾼差:h i 改=hi+⊿h i i =1,2,3,……据此,即可依次推算各待定点的⾼程。
如上所述,闭合⽔准路线的计算⽅法除⾼差闭合差的计算有所区别⽽外,其余与附合路线的计算完全相同。
⼆、举例1.附合⽔准路线算例下图1所⽰附合⽔准路线为例,已知⽔准点A 、B 和待定点1、2、3将整个路线分为四个测段。
图1 附合⽔准路线测量成果⽰意图1)将点名、各测段测站数、各测段的观测⾼差i h 、已知⾼程数填⼊表2-2内相应栏⽬2、3、4、7(如系平地测量,则将测站数栏改为公⾥数栏,填⼊各测段公⾥数;表内加粗字为已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