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课后思考题

微生物课后思考题

微生物思考题答案

微生物思考题答案 【篇一:微生物课后习题答案】 图题:真核细胞构造;根霉的形态和构造;青霉和曲霉分生孢子头 的构造;蕈菌的典型构造(见课本或课件)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 1、名词解释: 病毒:是一类结构简单、个体微小、只含单一核酸、在活细胞内以 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亚病毒: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 类病毒:是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 原体。噬菌体:原核生物的病毒。 裂解量:每一个宿主细胞裂解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数。 温和噬菌体: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上,并随宿主细胞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 噬菌体。 烈性噬菌体: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裂 解5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 溶源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上,并随宿主细胞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此即 称溶源性。 2、病毒的特点、病毒的结构及对称体制 答:个体微小;无细胞结构;只含单一核酸;严格细胞内寄生。病 毒的核心是核酸,衣壳是蛋白质,包膜是类脂、蛋白质、有些有糖 蛋白。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复合对称 3、e. coli 的t偶数噬菌体结构 答:头部是二十面体对称,衣壳有212衣壳粒,核心是双链dna: 颈部包括颈环、颈须;尾部是螺旋对称,包括尾鞘、尾管、基板、 刺突(6个)、尾丝(6条)。 4、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答:(1)吸附 ;: (2)侵入:尾丝收缩→基板构象发生变化→尾鞘收缩→尾管释放溶菌酶→

尾管插入宿主细胞→核酸注入细胞内 (3)增殖:核酸的复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4)成熟(装配)将各种“部件”进行装配 (5)裂解(释放): 脂肪酶-水解细胞膜 宿主细胞裂解释放子代 溶菌酶-水解细胞壁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1、名词解释: 碳源:一切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 氮源:凡能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氮元素的营养物质。 培养基:是指由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料。 天然培养基:指一类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体包括其提取物制成的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 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凝固剂,使其呈固体状态的培养基即为固体培养基。 答:鉴别培养基是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鉴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到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emb 培养基中的伊红和美蓝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一些难养的革兰氏阴性菌。产酸菌由于产酸能力不同,菌体表面带质子,与伊红美蓝结合从而有不同的颜色反应,可用肉眼直接判断。 4、微生物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答:1、碳源:1)、为微生物合成自身细胞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提供碳元素。2)、提供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的碳元素。3)、为微生物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 2、氮源:1)、为微生物合成自身细胞物质(蛋白质、核酸)提供氮元素。 2)、提供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的氮元素。3、能源:为微生物代谢提供能量。 4、生长因子:1)、为微生物提供重要细胞化学物质(蛋白质、核酸、脂质、辅酶、辅基)中的组分。2)、参与代谢。

4微生物复习思考题加答案

1.什么是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 定义: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生物、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通称。 种类:微生物类群十分庞杂,包括: 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 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属于真核生物的酵母菌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非细胞:病毒、朊病毒 原核生物:细菌、支原体、放线菌 真核生物:酵母、真菌等 一些国家的微生物教学体系内容中还涉及藻、地衣、线虫、原生动物等 2.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特点?举例加以说明。 体形微小,结构简单 易变异,适应性强:变异率10-6 易于培养与繁殖:大肠杆菌20min/代 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易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种类多,分布广:海洋、硫矿、热泉 3.微生物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为谁? 感性认识阶段(史前时期) 形态学发展阶段(初创时期)1664年,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曾用原始的显微镜对生长在皮革表面及蔷薇枯叶上的霉菌进行观察。 生理学发展阶段(奠基时期)法国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德国人柯赫(Robert Koch))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1843~1910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微生物快速发展时期 青霉素的发现 大量抗生素的发现 发酵工业技术的发展 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成熟时期)微生物成熟时期 1950s DNA双螺旋的发现, 1970 基因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发展 4.试述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及其贡献。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了细菌他没有过大学,是一个只会荷兰语的小商人,但却在168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 巴斯德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免疫学——预 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柯赫(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流动蒸汽灭菌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

微生物思考题答案

一、绪论 1.什么叫微生物?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 2.微生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3.试述列文虎克、巴斯德和科赫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杰出贡献。 二、原核微生物 1.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细菌有哪些基本构造和特殊构造? 3.什么是质粒?什么是间体? 4.什么是糖被?糖被可分成哪几类?糖被有何功能? 5.细菌鞭毛起源于细菌细胞何处?具有鞭毛的细菌主要有哪些类群?鞭毛有何功能?根据鞭毛的数目和着生位置不同,可将鞭毛菌分为哪几种类型? 6.细菌芽孢是繁殖结构吗?为什么?具有芽孢的细菌主要有哪些类群?举出产生芽孢的球菌和产生伴孢晶体的杆菌。 7.简述细菌芽孢抗性及抗性机制。芽孢特性对细菌本身和生产实践有何意义? 8.革兰氏染色的方法步骤和机理是什么?举出G+和G-细菌的菌例。 9.什么是原生质体?球状体?L型细菌?有哪些类型的细胞壁缺损型细胞? 10.如何测量细菌大小?细菌大小的计算单位是什么? 11.细菌的基本形态有哪些?举出各形态类的菌例,细菌形态和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2.什么叫菌落?什么叫菌苔?细菌菌落的特征是什么? 13.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有哪些?什么叫同形分裂?什么叫异形分裂? 14.细菌的常见代表类群有哪些?举出几种细菌的中文名称和拉丁学名。 15.蓝细菌的形态结构有何特点?什么叫类囊体、异形胞、厚垣孢子?在蓝细菌中它们各有何功能? 16.蓝细菌的主要代表有哪些?在农业生产中,蓝细菌有何作用? 17.放线菌的个体形态和菌落特征与细菌相比较有何异同? 18.什么叫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19.放线菌以何种方式产生分生孢子?它有哪几种繁殖结构? 20.何种放线菌可以与植物共生固氮? 21.如何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产生抗菌素的放线菌菌种? 二、真菌 1.真菌有哪三种基本形态类型?各自有什么形态特征?分别举出四种常见代表的真菌。 2.真菌主要有哪几种繁殖方式?什么叫无性繁殖?主要有哪些无性孢子?什么叫有性繁殖?主要有哪些有性孢子? 3.霉菌菌丝有哪些特殊形态? 4.霉菌菌落与放线菌菌落有何异同? 5.酵母菌主要有哪些形态?以什么形态繁殖? 6.根霉与毛霉在形态上有何区别?曲霉与青霉在形态上有何区别?曲霉、青霉、白僵菌在生产上有何作用? 7.常见的真菌代表有哪些? 8.对四大类微生物(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霉菌)菌落和细胞形态进行比较。 四、病毒 1.什么是病毒?亚病毒因子?噬菌体? 2.病毒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3.病毒由哪些基本结构组成?

微生物思考题

第一章 1.设计一张表格,比较一下6个大类原核生物的主要特性。 2.试图示G+和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异同。 3.试述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 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为:过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G+细菌由于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不含脂类,故经过乙醇脱色后仍保持紫色;G-细菌则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遇到乙醇脱色后细胞褪色;再经红色染料复染后,G-细菌呈红色,而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 重要性:此法证明了 G+和 G-主要由于起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了物理特性的不同而使染色反应不同,是一种积极重要的鉴别染色法,不仅可以用与鉴别真细菌,也可鉴别古生菌。把原核生物分为G+和G-两大类,并揭示其在结构、功能、生理、遗传、生态等特性上的不同,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4.试讨论细菌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的相关性。 相关性:因不同形态、生理类型的细菌,在其菌落形态、构造等特征上也有许多明显的反映,故细菌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现象,如,无鞭毛、不能运动的细菌尤其是球菌通常都形成较小、较厚、边缘圆整的半球状菌落;长有鞭毛、运动能力强的细菌一般形成而平坦、边缘多缺刻、不规则的菌落;有糖被的细菌,会长出大型、透明、蛋清状的菌落;有芽孢的细菌往往长出外观粗糙、“干燥”、不透明且表面多褶的菌落等等。 名词解释 菌落:菌落即单个(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菌苔:如果把大量分散的纯种细菌密集的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较大面积上,结果长出的大量“菌落”已相互连成一片即称菌苔。 伴孢晶体:是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基内菌丝:是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壮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菌丝。 气生菌丝: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在其上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 异形胞:存在于丝状生长种类中的形大、壁厚、专司固氮功能的细胞,数目少而不定,位于细胞链的中间或末端。 原体与始体:具有感染力的衣原体细胞称原体,有传染力。原体经空气传播,一旦遇合适的新宿主,就可通过吞噬作用进入细胞,在其中生长,转化为无感染力的细胞,称始体。 包涵体:衣原体的始体通过二分裂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成的一个微菌落。 第二章 1. 试解释子实体,菌物、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 子实体:由气生菌丝特化而成,指在其里面或上面可产生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定形状和构造的任何菌丝体组织。 菌物:是不含叶绿体,化能有机营养,具有真正的细菌核,含有线粒体以孢子进行繁殖,不运动的典型的真核微生物。 真菌:是不含叶绿体,化能有机营养,具有真正的细菌核,含有线粒体以孢子进行繁殖,不运动的典型的真核微生物。

微生物思考题大全

●从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入手,如何进行细菌的人工培养? 充足的营养成分、适合的酸碱度、合适的酸碱度、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气体环境、渗透压等、及时高压灭菌、适宜的培养基 ●什么是生长曲线?简述其分期及各期意义。 迟缓期:细菌被接种培养基的最初一段时间,主要是适应新环境,同时为分裂繁殖作物质准备,此时细菌体积比较大,含有丰富的酶和中间代谢产物。 对数期:细菌分裂繁殖最快的时期,菌数以几何级数增长,研究细菌的最佳时期。 稳定期: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代谢产物的堆积,繁殖数与死亡数几乎相等。活菌数保持稳定。一些细菌的芽胞、外毒素和抗生素等代谢产物大多在稳定期产生。 衰退期:繁殖变慢,死菌数超过活菌数。细菌形态发生改变,生理活动趋于停滞。 ●如何利用细菌分解代谢产物鉴别细菌? 糖发酵试验: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 IMViC 试验常用于肠道杆菌的鉴定:吲哚(I)、甲基红(M)、VP(Vi)、枸橼酸盐利用(C)实验。结果:大肠埃希菌:++-- 产气杆菌--++ ●简述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在医药学上的意义。 1、热原质(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产生热致源的细菌大都为格兰阴性菌,热致源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 2、毒素及侵袭性酶:①外毒素:多数G+菌和少数G-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菌体外的蛋白质;②内毒素: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外毒素毒性强于内毒素。 ③侵袭性酶:某些细菌产生的,能损伤机体组织,促使菌体的侵袭和扩散,是细菌重要的致病物质。 3、色素:①水溶性;②脂溶性。 4、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抗生素大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 5、细菌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细菌素仅对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6、维生素 ●简述微生物的分类及各类微生物的特点 P4

微生物复习思考题与答案

微生物学绪论 一、选择题 b1. 大部分微生物()。 A 是原生动物 B 帮助改善生活质量C生活在海洋的底层D发现于外层空间。 c2. 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 A 它们是多细胞的 B 细胞有明显的核 C 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D 可进行光合作用c3.人类通过微生物产生的食品有()。 A 牛奶 B 火腿 C 酸乳酪 D 黄瓜 a4. 第一位观察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 A Robert Hooke B Louis Pasteur C Joseph Lister D James T. Watson a5. 自然发生说的理论认为()。 A 微生物来自无生命的物质 B 大动物中发现有系统发育C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的 D 病毒是从细菌退化的 d6. 广泛进行微生物研究的17世纪70年代荷兰商人()。 A van Goph B van Hoogenstyne C van Dyck D van Leeuwenhoek d7. 路易.巴斯德对微生物的贡献在于他()。 A 发现了病毒 B 提出了自然发生说理论C抨击了进化论D 号召人们关注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b8. 阐明微生物是传染病原因的概念称为()。 A 进化论 B 病原菌学说 C 生物学细胞论 D 报酬递减论 a9. 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 A 驳斥自然发生学说 B 证明微生物致病 C 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 D 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 b10. 在微生物学中采用化学治疗剂治疗传染病是由于()。 A Hooke的工作B发现了抗生素C 阐明了DNA的结构D 发展了遗传工程 D11.病毒研究工作的迅猛发展取决于()。 A 光学显微镜 B 暗视野显微镜 C 紫外线显微镜 D 电子显微镜 B12.下列的所有特征均与病毒相联系,除了()之外。 A 它们很少或没有其它的化学物质 B 用抗生素干扰病毒的活性 C 病毒引起麻疹、腮腺炎和(病毒性)风疹 D 它们不是细菌的类型 C13. 所有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A A TP B DNP C DNA D AMP C14. 由一团缠绕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所包围的粒子是对()最好的描述。 A藻类B RNA分子C病毒D细菌 C15.微生物双名法两个组成部分是()。 A 目名和科名B科名和属名 C 属名和种的形容词D 属名和多样化的词 D16.在分类系统中细菌、蓝细菌一起皆属于()。 A原生生物B 盐生植物C 绿藻门D 原核生物界 B17. 真菌界中发现的两个类群生物是()。 A 病毒和酵母菌 B 酵母菌和霉菌 C 霉菌和细菌 D 细菌和原生动物 A18.微生物中铭记柯赫是由于()。 A 证实病原菌学说 B 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培养病毒 C 发展了广泛采纳的分类系统D提出了原核生物术语 19.蓝细菌值得注意的特征是它们能进行()。 A 二分裂 B 异养营养C光合作用D 运动 二、判断题 ()1.虽然一般认为光合作用是植物的特征,但某些微生物如病毒和甲藻属(腰鞭毛藻)也进行光合作用。 ()2.病原微生物致病作用的一种途径是通过产生能干扰全身系统的强的毒素 ()3.由于微生物活动引起的疾病,正确称之为生理的疾病。

微生物思考题

绪论复习题 1、什么是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 2、人类迟至19世纪中叶才真正认识微生物世界,其中的障碍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被克服的? 3、试举五例说明人类历史上致病微生物导致的传染病大流行。 4、微生物学史可分哪五期?各期的时间、实质、创始人和特点。我国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有什么值得反思? 5、说明微生物在推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中的贡献。 6、什么是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7、你对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景有何观点? 原核微生物思考题 1、细菌的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有哪些? 2、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 3、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单体。 4、细菌革兰氏染色过程的基本步骤及基本原理。 5、比较4类缺壁细菌。 6、液态镶嵌模型。 7、比较真细菌与古生菌细胞膜。 8、说明细菌芽孢的结构和各部分成分。 9、研究芽孢的意义。 10、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

11、什么叫“拴菌”试验?分析该试验在思维方式和试验方法上的创新。 12、比较细菌鞭毛、菌毛和性毛。 13、放线菌形态、繁殖方式、菌落形态。 14、为什么蓝细菌会成为“先锋生物”?其细胞有几种特化形式?功能怎样? 15、比较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和支原体。 真核微生物思考题 1、在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上比较真细菌、古生菌和真核微生物。 2、比较线粒体和叶绿体在形态、构造、成分和功能等方面的差别。 3、比较细菌鞭毛与真核微生物鞭毛在结构及运动方式上的差别。 4、总结酵母菌的五个特点,并列出各个特点的例外。 5、简要说明酵母菌生活史类型,并说明各阶段的特点。 6、真核生物细胞的细胞之内细胞骨架结构怎样?功能如何? 7、以粗糙脉孢菌为例简述霉菌菌丝延伸过程中细胞壁成分的变化。 8、比较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成分的差异。 9、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 10、比较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个体及菌落的形态特征。 11、介绍霉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的特化构造并说明它们的功能。 12、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说明各自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 13、什么是锁状联合?生理意义如何?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与知识要点

二.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1. 革兰氏染色中那一步是关键?为什么?你是如何操作的?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乙醇脱色(是脱色时间)。如果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 认为是革兰氏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阳性菌。脱色时间 的长短还受涂片的厚薄,脱色是玻片晃动的快慢及乙醇用量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脱色是 应当控制速度,脱色时间一般为20—30s)。 2. 固定的目的之一是杀死菌体,这与自然死亡的菌体有何不同? 自然死亡的菌体本身已经部分自溶,结构已经改变。固定杀死细菌时细菌结构是保持死亡时的状态的。3. 不经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能。在酒精脱色后,不被酒精脱色而保留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G+),被酒精脱色为革兰氏阴性菌。最后一步用番红染液复染,是为了让结果更清楚。 4. 涂片为什么要固定,固定适应注意什么问题? a 杀死细菌并使菌体黏附与玻片上; b 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 固定时应注意:手持玻片,菌膜朝上,在微火过 3 次(手指触摸玻片反面,不烫手为宜),固定时应尽可能维持细胞原有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 三. 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1. 镜检时,如何区分基内菌丝与气生菌丝? 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隔膜,继而 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2. 显微镜下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放线菌与细菌需要在油镜下才能观察清楚,而霉菌和酵母菌在低倍镜下即可看到。 细菌:为细而短的单细胞微生物(个体微小),主要形态有:球、杆、螺旋状等。(部分杆菌还可形成芽孢)放线菌:存在分枝丝状体和菌丝体,革兰氏阳性菌,有孢子丝和孢子(球形、椭圆形、杆状、柱状)。 酵母菌:单细胞,菌体呈圆球、卵形或椭圆形,少数呈柠檬形、尖形等。菌体比细菌大几倍到几十倍,部分处于出芽繁殖过程中菌体还可观察到芽体,大多数菌体上还有芽痕。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到几十倍,在低倍镜下即可看到,并还可看到孢子囊梗、囊轴、孢子囊、包囊孢子等。 四. 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与灭菌 1. 高压蒸汽灭菌开始时为什么要将锅内排尽?灭菌后为什么要待压力降低到“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

微生物思考题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属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的为 A、荚膜 B、细胞壁 C、芽胞 D、鞭毛 2.生鞭毛最多的菌属于 A、螺旋菌 B、杆菌 C、球菌 D、假菌丝 3.在放线菌发育过程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器官为 A、基质菌丝 B、气生菌丝 C、孢子丝 D、孢子 4.放线菌属于 A、病毒界 B、原核原生生物界 C、真菌界 D、真核原生生物界5.菌苔是微生物培养特征。 A、固体平板 B、固体斜面 C、液体表面 D、明胶穿刺6.放线菌的形态是 A、单细胞 B、多细胞 C、单或多细胞 D、非细胞 7.用来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A、cm B、mm C、um D、nm 8.细菌缺乏下列哪一种结构仍可存活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核质 9.下列结构中并非细菌生活的必须结构的为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核 D、核糖体 10.下列微生物器官耐温顺序为 A、营养体>孢子>芽孢 B、芽孢>孢子>营养体 C、孢子>营养体>芽孢 D、芽孢>营养体>孢子 11.放线菌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

A、<4.0 B、4.0~6.0 C、6.5~8.0 D、7.5~8.5 12.革兰氏染色结果中,革兰氏阳性菌应为 A、无色 B、红色 C、紫色 D、黄色 13.细菌主要繁殖方式为 A、增殖 B、芽殖 C、裂殖 D、孢子生殖 14.大肠杆菌经革兰氏染色后,菌体应呈 A、无色 B、红色 C、黑色 D、紫色 15.下列耐热能力最强的是 A、营养细胞 B、菌丝 C、孢子 D、芽孢 16.细菌生长的最适PH为 A、6.5~7.5 B、7.0~8.0 C、7.5~8.5 D、3.8~6.0 17.属于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部分为 A、细胞壁 B、芽孢 C、细胞膜 D、原生质 18.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 A、结晶紫(初染) B、碘液(媒染) C、酒精(脱色) D、蕃红(复染) 19.细菌形态通常有球状、杆状、螺丝状三类。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是 A、螺旋菌 B、杆菌 C、球菌 D、弧菌 20.自然界长期进化形成的缺壁细菌是 A、支原体 B、L型细菌 C、原生质体 D、原生质球 21.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 A、肽聚糖 B、几丁质 C、脂多糖 D、磷壁酸 22.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 A、肽聚糖 B、几丁质 C、脂多糖 D、磷壁酸 23.原核细胞细胞壁上特有的成分是

微生物学第七版课后思考题答案陈雯莉

微生物学第七版课后思考题答案陈雯莉 1、下列动物中,属于鸟类的是()[单选题] A.蝙蝠 B.蜻蜓 C.蝉 D.鹅(正确答案) 2、36.(2021·娄底)如图为水稻花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知识出现错误的是() A.③中的卵细胞受精后发育成胚 B.①产生的花粉,落到②的过程为受精(正确答案) C.经过传粉、受精等过程,③发育为稻谷 D.水稻是雌雄同株的植物,可以进行自花传粉 3、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为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4、45.为快速获得一批保持母本优良性状的草莓苗以满足果农需求,下列技术中可选用的[单选题] *

A.杂交技术 B.组织培养技术(正确答案) C.转基因技术 D.发酵技术 5、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判断题] * 对 错(正确答案) 6、171.(2021·巴东模拟)已知人的有耳垂()对无耳垂(a)为显性,某家系三代6人的耳垂遗传情况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单选题] * A.儿子、儿媳的基因组成都为AA B.祖父和祖父母耳垂的基因组成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正确答案) C.前两代人耳垂的基因组成不可能完全相同 7、A.生活环境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基因的多样(正确答案)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43.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单选题] *

8、“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以下关于该诗句中两种动物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单选题] A.鸟附着在胸骨龙骨突上的胸肌发达,它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B.鸟在飞行过程中,吸气时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呼气时在气囊中进行气体交换(正确答案) C.鱼鳃呈鲜红色,由又多又细的鳃丝组成,这有利于鱼在水中进行呼吸 D.鱼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各种鳍起协调作用 9、农业生产上的松土措施,可以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10、楚汉时期,汉王刘邦派谋士在项王必经之地“召集”蚂蚁写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项王以此认为是天意安排,遂拔剑自戕。此事件中,汉王谋士主要利用了蚂蚁的()行为? [单选题] * A.社群行为 B.繁殖行为 C.觅食行为(正确答案) D.防御行为 11、人患急性炎症时人体内白细胞数目会增多。从免疫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属于(? ) A.特异性免疫

微生物思考题答案

微生物思考题答案 《食品微生物学》思考题 第1章绪论 1、微生物的定义?它包括哪些类群? 答:微生物的定义:是指所有形体微小,具有单细胞或简单的多细胞结构,或没有细胞结构,并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群微小低等生物的总称。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属于真菌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 2、简述微生物的特点? 答:1.个体微小、分布广泛2.种类多、食谱杂3. 代谢能力强、繁殖快4.适应性强、易变异5、观察和研究手段特殊 3、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答:①有害方面: 引起疾病:如爱滋病、非典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中毒、大肠杆菌O157H7、皮肤病等。食品腐败、变质。②有利方面 生产食品:如酸奶、面包、酒、醋等;生产药物:

如抗生素、激素、干扰素等;自然界物质循环;废水、环境治理等。 4、简述微生物发展史上主要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答:远古时期:在食品,农业,医学防治方面都有很好的发展。 微生物学初创期-形态阶段安东.列文虎克微生物学奠基期-生理水平罗伯特柯赫,路易斯巴菲特。微生物学的发展期-生化水平 微生物学的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 5、阐述列文虎克、巴期德及柯赫的主要贡献? 答:列文虎克:第一个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自制放大50倍到300倍的显微镜。 巴斯德:1.证明发酵是微生物引起的2.创立巴氏消毒 3.预防接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4.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鹅颈瓶实验) 柯赫: 1.第一个发明了微生物的纯培养。 2.创立了某一微生物是否为相应 疾病的病原基本原则-柯赫法则。 6、什么是学名、双名法、三名法? 答:学名:是按国际命名法规进行命名的。拉丁词、希

微生物学思考题

绪论` 1、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 原核类:细菌古细菌 真核类:真菌原生生物藻类 2、微生物有哪些特殊的属性? 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换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变异易;分布广,数量多。 3、巴斯德的什么著名实验是如何击败了自然发生理论的? 曲颈瓶实验 4、柯赫原则是如何证明疾病的因果关系? (1)病原微生物一定存在于一切患病个体中; (2)能从患病个体中分离出这种微生物,并能纯培养; (3)将分离出的纯培养微生物接种健康的个体时, 同样导致相同的疾病; (4)从试验发病的个体中能重新分离培养出这种 病原微生物。 5、谁是第一人在微生物学中使用固体培养基的? 柯赫 6、举例说明微生物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贡献 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抗体工程技术的建立和实施做出了巨大贡献 微生物形态结构——细胞壁 G+、G-菌细胞壁化学组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都由肽聚糖组成,但肽聚糖G-交联低,无肽桥,DAP取代L-Lys,G+有磷壁酸,G-有脂多糖 G+、G-菌细胞壁结构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G+:肽聚糖分子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磷壁酸分子包埋在其中周质(膜壁间)G-:内壁层:肽聚糖外壁层:外膜(含脂多糖层)周质(外膜与膜间隙) 从G+、G-菌细胞壁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区别阐明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原理。 1、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对菌液涂片进行初染 2、用碘溶液进行媒染,其作用是提高染料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二者结合

得更牢固。 3、用乙醇或丙酮冲洗进行脱色。在经历脱色后仍将结晶紫保留在细胞内的为革兰氏阳性细菌,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结晶紫被洗掉(溶解掉了脂多糖),细胞呈无色。 4、用一种与结晶紫具有不同颜色的碱性染料对涂片进行复染。例如沙黄,它使原来无色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最后呈现桃红到红色,而革兰氏阳性细菌继续保持深紫色 G-外壁层含有脂多糖层有机溶剂可以溶解脂多糖洗去染色(7 8 9 10 11-) 12周质位置膜壁间外膜与壁之间13肽聚糖交联度高低 14肽聚糖有无肽桥有无 1. 试根据细菌细胞结构的特点,分析并举例说明为什么它们 能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细菌体积小,面积大,且具有芽孢结构 2. 简述细菌与古生菌在细胞壁结构和化学组成、细胞质膜脂 类结构等方面的区别。 细胞壁与细菌的区别(4)——假肽聚糖与肽聚糖(甲烷杆菌属)热原体属没有细胞壁 (1)肽聚糖双糖单位为N-乙酰葡萄糖胺(NAG)和N-乙酰胞壁酸(NAM)假肽聚糖为N-乙酰葡萄糖胺(NAG)和N-乙酰塔罗糖苷糖醛酸(NAT) (2)连接双糖的是β-1,3-糖苷键而不是β-1,4糖苷键,不能被溶菌酶水解(3)肽尾有三个L型氨基酸组成肽聚糖由两个L型氨基酸和两个D型氨基酸组成 (4)肽桥为一个氨基酸组成,肽聚糖的肽桥由五个氨基酸或无肽桥 细胞膜的区别(3)

微生物部分课后思考题

微生物课后思考题 第10章 1、什么是食物中毒?有什么特点?食物中毒的类型有哪些? 答: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物或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特点:(1)潜伏期短,来势急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人同时发病(2)病人都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3)发病与食入某种中毒食品有关(4)发病率高而且集中,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类型:(1)细菌性食物中毒:因摄入含病原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2)真菌性食物中毒:指食入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3)动物性食物中毒:指食入动物性有毒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4)植物性食物中毒:指食入植物性有毒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5)化学性食物中毒:指摄入化学性有毒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2、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有哪些? 答:(1)感染型细菌性食物中毒:摄入大量的活细菌 (2)毒素性细菌性食物中毒:摄入细菌所产生的毒素 (3)混合型细菌性食物中毒:摄入或细菌及其毒素 8、当食物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后,经加热煮沸后食用仍能引起食物中毒,为什么? 答:葡萄球菌的致病力取决于产生毒素和酶的能力。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株能产生肠毒素,而葡萄糖球菌肠毒素最大的特点是耐热性,可以经100℃30min 不被破坏。故当食物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后,经加热煮沸后食用仍能引起食物中毒。 第9章 1、常用的物理防腐保藏方法有哪些?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1)低温保藏。如:冷藏、冷冻 (2)气调保藏。降低含氧量,提高二氧化碳或氮气的浓度,如:充气包装、减压真空保藏(3)加热杀菌保藏。 (4)非加热杀菌保藏。如辐射杀菌、超声波杀菌等 (5)干燥脱水保藏。如:日晒、阴干等 (6)化学保藏。如:盐藏、糖藏、防腐剂保藏等 基本原理:防治微生物污染、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以及延缓食品本身组织酶的分解作用。 2、常用的化学防腐剂有哪些?防腐机理是什么? 答:化学防腐剂分为无机和有机防腐剂两大类。其中,有机防腐剂包括苯甲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脱氢醋酸及其盐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丙酸盐类、双乙酸钠、邻苯基苯酚、联苯、噻苯咪唑等;无机防腐剂有二氧化碳、过氧化氢、亚硫酸盐、及硝酸盐、食盐等。防腐机理:抑制微生物酶系的活性以及破坏微生物细胞的膜结构。 3、何为栅栏效应?其原理是什么? 答:栅栏因子:阻止食物中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因子。栅栏因子的相互作用效应决定了食物中微生物的稳定性,这就是栅栏效应。 原理:运用不同的栅栏因子进行科学组合,发挥协同作用,对微生物进行多靶攻击,保证食

(完整版)微生物实验思考题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 1、用油镜观察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破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 答: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上次实验的污染。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用完要擦掉油。 加滴香柏油。作用:增加折光率,也就是增加了显微镜的分辨率. 2、根据实验体会,谈谈应如何根据所观察微生物的大小,选择不同的物镜进行有效的观察. 答:细菌用油镜,真菌用高倍镜.都是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后,再用高倍镜调到合适的视野和合适的清晰度. 放线菌、酵母菌、多细胞真菌相对较大,用放大 40 倍的物镜就可以看了,细菌小,要用放大 1000 倍的物镜看,感觉还很小。病毒那就要用电子显微镜看了。 3、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答:涂片环节、加热固定环节、脱色环节;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脱色环节。 4、进行革兰氏染色时,为什么特别强调菌龄不能太老,用老龄细菌染色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着色不均,染色效果不好。阴性阳性不明显分不太清楚,问题是:不便于显微镜下观察是阳性菌还是阴性菌。 5、革兰氏染色时,初染前能加碘液吗?乙醇脱色后复染之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应分别是什么颜色? 答:不可以.因为碘与染料会结合成大分子,使得染料分子不能穿过细胞的细胞壁,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脱色后复染前,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阴性菌无色. 6、不经过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别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答:不行。在复染之前,革兰氏阴性菌是无色透明的,在显微镜下很难观察到;或者脱色过度,也会造成阳性菌脱色,不经过复染,无法进一步区别。 7、你认为制备细菌染色标本时,应该注意哪些环节? 答:1制备适宜的培养基 2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保持无菌环境

微生物思考题答案

微生物思考题答案 绪论 1、你如何使你的朋友相信微生物不仅仅是一种病原? 尽管目前微生物仍在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强调,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无害的。事实上,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社会还有巨大的价值。 整个农业系统在许多方面都依赖微生物的活动。许多主要的农作物属于豆科植物,它们的生长同专一性细菌紧密相连,这些细菌可在植物的根部形成根瘤结构。根瘤结构中,大气中的氮转变成可用于生长的氮化物。根瘤细菌的固氮活动,减少了昂贵肥料的需要。 微生物在农业上的另一个重要性在于,某些动物是反刍动物,这些主要的农业动物具有瘤胃,微生物在瘤胃中进行消化。没有这些微生物牛羊的饲养是不可能的。 植物营养方面,微生物在碳、氮、硫这些重要营养成分的循环起着关键作用。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可见这些元素转化成植物容易利用的形式。 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不仅仅是产生腐败变质等不利影响。奶制品的制造至少部分是借助微生物的活动,包括乳酪、酸乳酪和黄油,都是主要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泡菜、腌制食品和一些腊肠也归功于微生物的活动。可烘焙的食品及乙醇的制造也基于酵母菌的发酵。 微生物在能源生产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天然气是细菌作用的产物,由甲烷细菌代谢产生。光营养的微生物能够收集太阳能生产生命有机体中的储存物——生物量。废物如生活垃圾、剩余谷物、动物废料等通过微生物转化微生物燃料——甲醇和乙醇。 利用微生物清理被人类活动污染的大气——生物整治。利用微生物降解油污、溶剂、杀虫剂和其他环境污染物。 通过基因操纵技术,能在微生物种生产出人类胰岛素。利用基因组学方法搜索带几百个目的蛋白的基因蓝图,然后将它们转入到合适的受体中由于生产重要的、有商业价值的蛋白质。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 答: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上次实验的污染.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用完要擦掉油.加香柏油,作用是增加折光率,也就是增加了显微镜的分辨率.油的折光率和分辨率成反比有公式,同时与波长成正比. 2.什么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 答: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他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的同焦;利用这种同焦现象,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或油镜等放大倍数高、工作距离短的物镜时仅用细调节器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由于使用粗调节器时可能的误操作而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3.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物镜的NA值物镜的数值孔径与照明光源的波长. 4.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原因 答:会造成更多的死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的是透明无色,衰老的是淡蓝色,死亡的是蓝色,如果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过长,会造成细胞脱水死亡并渗透染液,影响实验结果; 5.镜检时如何区分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以及孢子丝 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6.在进行细菌涂片时应注意哪些环节 1、载玻片应该冷却后再涂片; 2、如果是涂布液体,可以用毛细管或接种环滴一小滴,然后轻轻抹开,一圈足够; 3、如果是涂布菌落或菌苔,应该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水,再将菌

落或菌苔涂布上去,接种环的尖蘸一点点即可; 4、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将干燥和热固定合并成一步;但是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 5、染色时间视染色液种类而定;如结晶紫只需几十秒,亚甲基蓝则需一到两分钟; 6、冲洗时,水流不能太大,而且尽量避免水流直接冲在涂片上; 7、冲洗后干燥,可以用酒精灯加热以节省时间,同样的,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 7.进行细菌制片时为什么要进行加热固定在加热固定时应注意什么 固定的目的有三个: 1杀死微生物,固定细胞结构; 2保证菌体能更牢的粘附在载玻片上,防止标本被水冲洗掉; 3改变染料对细胞的通透性,因为死的原生质比活的原生质易于染色; 固定时应注意:手持玻片,菌膜朝上,在微火过3次手指触摸玻片反面,不烫手为宜,固定时应尽可能维持细胞原有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 8.为什么要求制片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 1.因为用油镜观察时,镜头离玻片会很近.如果未完全干燥,载玻片上的液体会污染油镜镜头.镜头非常精密,被污染后不利于下次观察.2、若未完全干燥,水滴会影响油与玻璃之间折光率,造成视野不够清晰; 9.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色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答:涂片环节、加热固定环节、脱色环节;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脱色环节; 10.进行革兰氏染色时,为什么特别强调菌龄不能太老,用老龄细菌染色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菌龄太老,细胞壁通透性改变;着色不均,染色效果不好;阴性阳性不明显分不太清楚,问题是:不便于显微镜下观察是阳性菌还是阴性菌; 11.革兰氏染色中那一步是关键为什么你是如何操作的

医学微生物学思考题及答案

微生物思考题及答案 1、何为硫磺样颗粒,有什么临床意义? 答在患者病灶组织和瘘管中流出的脓汁中,可找到肉眼可见的黄色小颗粒,称硫磺颗粒,这种颗粒是放线菌在组织中形成的菌落.用于放线菌的微生物学诊断。(P184) 2、简述白喉外毒素的产生、作用机制。 答当b棒状杆菌噬菌体侵袭无毒白喉棒状杆菌时,其编码外毒素的tox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无毒白喉棒状杆菌则成为产毒的白喉棒状杆菌而产生白喉毒素. 作用机制:此毒素是一种毒性强、抗原性强的蛋白质,由A和B 肽链经二硫键连接而成。A肽链是白喉毒素的毒性功能区,抑制易感细胞蛋白质的合成。B链上有一个受体结合区和转位区,但能和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表面受体结合,协助A链进入这些易感细胞。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需要延伸因子1和延伸因子2.当白喉毒素A链进入细胞后可促进辅酶I上的腺苷二磷酸核糖与延伸因子2结合,结果延伸因子2失活,使蛋白质无法合成。(P174) 3、简述结核分枝杆菌形态染色,生长特点。 答形态染色:细长略带弯曲杆菌,齐—尼抗酸染色法阳性。生长特点:生长缓慢,3—4周后可见颗粒、结节或菜花状,乳白色或米黄色菌落,不透明。(P150) 4、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结果判断及意义。 答原理: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迟发性超敏反应(Ⅳ型变态反应)从而判定机体对结核有无免疫力的一种试验。结果判断及意义:阴性反应:无硬结者或直径小于5mm,表示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也未曾接种过卡介苗。 阳性反应:直径大于5mm,表示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一定的免疫力。强阳性反应:直径大于15mm,表示体内可能有活动性结核感染。(P153)5、简述结核分枝杆菌原发感染与原发后感染的特点。 答原发感染:多发生于儿童;原发综合征:原发灶、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肿大;转归原发后感染:多发生于成人,多为内源性感染;病灶多局限,易形成结核结节,发生开发性肺结核的机率大(P152) 6、支原体的定义。 答是一类没有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器,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P187)

微生物实验报告思考题参考答案

微生物实验报告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微生物的简单染色思考题 1油镜与普通物镜在使用方法上有何不同?应特别注意些什么? 答:油镜在使用时必须在载玻片与物镜之间滴加镜头油。油镜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两点: (1)、使用后镜头的清洁: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度,用完油镜必须进行“三擦”(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然后再用擦镜纸沾取少量二甲苯(或者乙醇乙醚溶液)擦去残留的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2)、.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后用油镜。当目视接目镜时,特别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2、使用油镜时,为什么必须用镜头油? 答:在使用普通显微镜时,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

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3、镜检标本时,为什么先用低倍镜观察,而不是直接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 答:低倍镜视野比较大,能看到的范围大,容易找到观察的目标,然后在用放大倍数高的高倍镜或油镜有目的的观察。 实验二、革兰氏染色 (1)为什么必须用培养24 h以内的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 答:24h以内的菌体处于活跃生长期,菌体细胞壁具有典型特征,而处于老龄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壁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染色时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实验五、培养基的配置与高压蒸汽灭菌 1、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否无菌?为什么要倒置培养? 答:由于配制培养基的各类营养物质和容器等含有各种微生物,因此,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立即灭菌,如果来不及灭菌,应暂存冰箱内,以防止其中的微生物生长系列而消耗养分和改变培养基的酸碱度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37℃温箱中培养24~48h,无菌生长即可证明灭菌后的培养基无菌。 倒置培养的主要目的:1)由于重力的作用使培养基表面及次层能富集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利于微生物生长;2)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培养基及培养物:倒置时平板内的空气是不流动的,杂菌不会沉降到培养基表面,如果不倒置,很快平板周边会长起杂菌。3)倒置培养使琼脂里水分不易蒸发出去,而充分的保持琼脂的弹性与细菌容易繁殖和生存的环境。如果不倒置,大概3天左右培养基就会出现龟裂等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