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对文化语言学的认识

浅谈对文化语言学的认识

浅谈对文化语言学的认识

文化语言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在它的形式与意义、起源与发展、静态结构与动态演变等方面都会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受到文化的影响与制约。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存在形式和演变怎样产生影响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学科,它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以来产生了广泛影响,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通俗地讲,语言像一面镜子反映着民族的全部文化,又像一个窗口揭示着该文化的一切内容。

而文化又是语言赖以生存的根基,是语言新陈代谢的生命源泉。仅语言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在它的形式与意义、起源与发展、化静态结构与动态演变等方面都会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受到文化的影响与制约。

文化语言学,顾名思义,是研究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古今中外的学者都对其做过论述。在国外,较早进行这方面研究的是威廉·冯·洪堡特,他是第一个从系统的纯语言学的角度对文化学——语言学做创造性的阐述的德国科学家,他在著名论文《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的导论《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对人类情神发展的影响》中,首次提出了语文言结构与人类精神的互相影响,最有创造性地论述了语言是一个科民族的世界观的观点。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过一句名言:“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

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这句名言体现他十分强调语言的文化意义。波兰裔英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调查非洲语言的过程中发现,要研究―文一种语言,必须与调查它的社会文化结合起来。在我国,研究文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古已有之。在汉代以后一直到清代,在大量经性籍注疏中早就有许多研究词义和古代文化关系的内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有罗常培的专著《语言与文化》问世,该书虽然篇幅较短,但书中在六个方面,即从语词的语源和变迁看过去文化的遗迹,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从地名看民族迁徙的踪迹,从姓氏和别号看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详细地阐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从古今中外的学者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论述可以看出,语言与文化联系紧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语言又是一种文化他样式。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立足于语言,从语言的角度―大的来审视文化,以文化为考察对象﹔说“语言是一种文化样式”,―肪则是立足于文化,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语言,以语言为考察对象。言。

文化语言学

简答题 1.罗常培《语言与文化》的学术贡献? 该书专门论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当时以语言形式研究为主的时代卓然而立。它论述了六个方面的问题:①从词语的语源和演变看过去文化的遗迹。②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 ③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④从地名看民族迁徙的踪迹。⑤从姓氏和别号看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⑥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这实际上是一本词汇与文化的专门著作。 2.文化语言学与人类语言学的联系与区别? 同: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人身上。 异:人类语言学以活的语言为对象,以了解语言的现状为目的,以实地考察为主要方法。而文化语言学除了活的语言外,还关注语言的历史、语言的书面形态、语言现状背后的原因、有多种方法如参照法、认同法等。 3.文化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联系与区别? 同:都强调人类与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都关注着语言与人和社会的互动关系。 异: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在社会中的存在状况,主要关注的是社会现象中与人有密切关系的地域、职业、行业、性别、年龄、性格等特征。文化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在民族文化中的存在状况,它主要关注观念、信仰、道德、习俗、意识、思维等因素。 4. 什么是语言的人文性? 指语言结构体能通过自身的存在状态、分布范围、活动单位、变化方式等各方面表现出它所赖以生存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中种种因素的属性语言的人文性应是语言的一种属性,一种功能,而不是具体的文化因素。 5.中国文化语言学有几个学派?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 三个:以游汝杰为代表的文化参照派、以申小龙为代表的文化认同派、以陈建民为代表的社会学派。 同:语言研究必须要与它的人文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对几乎全盘接受西方语言学理论的中国现代语言学提出尖锐批评,要求建立独立的文化语言学科,注重语言的个性,注重语言的功能研究等。 异: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如何看待语言的人文属性;怎样评价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历史;文化语言学的学科性质如何。文化派: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参照比较研究,认为可以从汉语来探求文化,也可以从汉文化来探求汉语。文化认同派:注重对汉语的文化功能进行研究,认为汉语不仅是汉文化的载体,也是汉文化的结晶,追求汉语与汉民族文化之间的一致性。社会学派:注重探求在社会背景下的语言变异和运用规律。 论述题 1. 这是几组关于称谓语的原式和变式,对变式结构的特点 进行分类描写,并分析其原因 叶利钦——叶氏,奥巴马——奥氏 马拉多纳——老马;贝克汉姆——小贝 穆托姆博——穆大叔;霍华德——霍二叔 莎士比亚——莎翁;萨马兰奇——萨翁 第一组是总统的名字的第一个字加上“氏” 很显然是中外结合原因是中国人命名的是根据自己民族的思维进行的即姓+氏这种表达有庄重义故用于总统第二组是加了词头即 在人的姓前加上老或小这样的词头原因表示亲切和喜爱第三组名字的头字加上辈分 这里是按年龄转换的原因表示对前辈的尊敬和喜爱最后一组在名字的头字加上翁翁指

浅谈刑福义的《文化语言学》

浅谈刑福义的《文化语言学》 外汉0712 庄丽梅 2007513060 ?文化语言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见端倪,且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发展势头迅猛,不久即掀起了一股股?文化语言学中国潮?。许多学者都纷纷出版有关于该命题的专著,如:罗常培的《语言与文化》、日本社会语言学家铃木孝夫的《语言与文化》申小龙的《中国文化语言学》等。但在我看来由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先生担任主编,湖北省武汉市的语言学工作者集体编著的《文化语言学》,是我国第一部直接以?文化语言学?作为书名的关于文化语言学的学术专著。 该书在总论中系统性地讲述了文化语言学研究对象、方法以及其的研究小史,这样能够让读者们先认识一下何谓?文化语言学?以及该书的一个总的大纲。在上编?语言——文化的符号?和中编?文化——语言的管轨?中编者们从两个方向全面、透彻地阐释了语言——文化的关系,○1从语言中去考察研究文化的结构层次和发展变化,进而验证语言对文化传播的作用;○2研究文化对语言系统、语言观念、发生发展及其接触融合的影响。在这两编中编者们都用了四个章节来研究,前三个章节都是从一些小的方面来看彼此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在第四章就会系统地概括语言对文化或文

化对语言的影响,那么该书是如何在这两编阐述自己的观点的?下面就讲一下这两编的内容:○1上编的第一章详细地阐述了文化的物质、制度、心理层次在语言留下的痕迹,引用了大量的古代经典来加以证明;在第二章中又从古文字与古文化、语言的分化融合、专门用语和准语言来看文化的发展轨迹,从多方面来阐明观点,如姓名、地名、礼仪、体态语、绘画等语言;在第三章主要讲的是语言作为文化传播媒介的作用、文字对其的辅佐、词语借用对其的记录;在第四章中就比较全面地讲述语言是如何作为文化的符号的,如在宗教、文化艺术中的应用及社会文化变迁与语言。○2中编的第一章也是从语法、语音、语用及语言观念等四个方面来讲文化对语言系统和语言观念的影响,第二章就讲文化对原始语言、儿童语言习得、语言的地域变异及语言的社会变异等的影响,第三章是研究语言的文化背景,从语言的四个方向入手:双语双方言、语言政策和规划、语言成分借用及语言混合和替代,这就与社会接轨了,有涉及到社会语言学,第四章详细阐明文化对文字和准语言的影响。当然编者们在阐述这些论点时引用了大量的文字和事实,是论点更加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新增的下编则是讲一些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专题研究,有十二个专题,都是有关文化语言学的。 而该书自1990年初版问世以来,在国内外语言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备受众位专家学者的推崇。而它之所以能

“文化语言学”理解之我见

“文化语言学”理解之我见 论文摘要:自从八十年代兴起了“文化热”,文化语言学也伴随形成。对于文化语言学的看法,各家学者褒贬不一。本文旨在说明文化语言学兴起的背景,其语言观突出表现方面,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我们对于文化语言学应该客观地看待:文化语言学并非是包打天下的无敌法宝,并非是唯一正确的道路,我们既反对轻视文化语言学,也反对片面夸大文化语言学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语言学、语言观、文化、语言 一、文化语言学兴起的背景 80年代,中国语言学研究领域出现了文化语言学的热潮,文化语言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有其内外部的必然原因。从语言学的外部环境来说80年代,国际上掀起了“文化热”,中国正当文革结束、改革开放之际,各种新思潮纷纷涌入,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着激烈的大变革,人们纷纷对旧传统进行反思,重新确认自身的价值,开拓新的前进之路。从语言学内部来说,自19世纪末在引进西学的热潮中诞生的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马氏文通》以来,中国语言学尤其是语法学一直追随西方语言学,尤其是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系统引进运用了结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以形式作为语法研究的出发点,但是在引进时没有充分意识到中西语言的不同,也就是说,没有意识到汉语的独特的个性,西方印欧语是形态丰富的语言,汉语却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因此,在此过程中,汉语语法研究在走向科学化,精密化的同时,不但日益暴露出由结构主义语言理论本身的局限性所导致的种种弊端,而且由于对语言进行“冷漠的解剖”,与汉语的个性形成了矛盾,使中国语法学研究陷入“模仿——困惑——模仿“的怪圈,使语言研究越来越疏远甚至排斥语言的人文属性。这种尴尬局面呼唤语言学的大改革。文化语言学也就应运而生。 二、文化语言学的语言观突出表现方面 语言是社会活动的产物,是极其错综复杂的交际工具。这种交际工具的适应性很强。使用一种共同语的千百万人,尽管各有不同的嗓音,不同的方言,不同的说话习惯,但是语言的交际功能并不因此受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

语言学的理解

语言学的理解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现象的一门学科,在人类文化和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语言学主 要充当了解人类语言现象的工具,是研究人类语言能力、语言习得、语言结构、语言历史 演变以及语言变异等方面的学科。同时,语言学也对语言教育、语言规范化等方面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 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语言表达、语言理解、语言习得、语言规则、语言变异和语 言演化等”。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是语言使用的两个关键方面。语言表达指通过交流向他 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图等。语言理解是指通过语言来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和意 图等。在交流过程中,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相互作用,实现信息传递的目的。 语言习得是语言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语言习得是指当儿童学习其母语时,其本 质上是自我产生的过程。这是说,儿童在母语表达的过程中对所有的结构做出各种各样的 规律性假设:这些假设是由感性经验形成的,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会时刻审查和校对。 语言规则是语言中的基本元素,是实现信息传递和语言表达的必要条件之一。语言规 则包括语音规则、语法规则和语义规则等。语音规则指对语音符号的调配和组合的规律。 语法规则指对单词组成句子的方式和结构的规律。语义规则指词汇概念的组合和句子含义 的构成规律。各种语言规则相互映射,构成了语言系统的总体规则。 语言变异是人类语言现象的一个普遍特征。语言变异指在某个时期内不同人、不同地 区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产生的变异。语言变异有语音、语法、词汇等不同方面的变异,不 同语言变异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同时,语言变异也是语言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语言发 展的趋势和结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语言演化是指语言历史演变的过程。语言演化是指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和变化。在人类历史上,语言的产生和演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语言演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历 史进程密切相关,它反映了人类文化、思想、信仰和观念的变化过程。

浅谈对文化语言学的认识

浅谈对文化语言学的认识 文化语言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在它的形式与意义、起源与发展、静态结构与动态演变等方面都会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受到文化的影响与制约。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存在形式和演变怎样产生影响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学科,它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以来产生了广泛影响,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通俗地讲,语言像一面镜子反映着民族的全部文化,又像一个窗口揭示着该文化的一切内容。 而文化又是语言赖以生存的根基,是语言新陈代谢的生命源泉。仅语言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在它的形式与意义、起源与发展、化静态结构与动态演变等方面都会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受到文化的影响与制约。 文化语言学,顾名思义,是研究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古今中外的学者都对其做过论述。在国外,较早进行这方面研究的是威廉·冯·洪堡特,他是第一个从系统的纯语言学的角度对文化学——语言学做创造性的阐述的德国科学家,他在著名论文《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的导论《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对人类情神发展的影响》中,首次提出了语文言结构与人类精神的互相影响,最有创造性地论述了语言是一个科民族的世界观的观点。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过一句名言:“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

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这句名言体现他十分强调语言的文化意义。波兰裔英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调查非洲语言的过程中发现,要研究―文一种语言,必须与调查它的社会文化结合起来。在我国,研究文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古已有之。在汉代以后一直到清代,在大量经性籍注疏中早就有许多研究词义和古代文化关系的内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有罗常培的专著《语言与文化》问世,该书虽然篇幅较短,但书中在六个方面,即从语词的语源和变迁看过去文化的遗迹,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从地名看民族迁徙的踪迹,从姓氏和别号看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详细地阐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从古今中外的学者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论述可以看出,语言与文化联系紧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语言又是一种文化他样式。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立足于语言,从语言的角度―大的来审视文化,以文化为考察对象﹔说“语言是一种文化样式”,―肪则是立足于文化,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语言,以语言为考察对象。言。

对语言学的认识.

对语言学的认识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现象及语言规律的社会科学。它是一种理论知识,不是关于语言的实际知识。语言学也是在人们使用语言的实际之中归纳总结出的,没有语言的实际知识作为基础,就不会有日益完备的语言学的产生。同样,没有理论的指导,学习语言也就会更加的不便。语言学与不少科学都有密切的联系,语言研究中越来越多的用到各种精密仪器precise instrument和数学统计方法mathematics statistical method。语言学是语言研究的各个学科的总称,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的内部还有很多的分支学科,所以语言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多彩的。这主要是因为语言本身的结构非常复杂,语言的种类繁多,语言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多方面的联系,人们研究语言的目的、角度、方法多种多样。语言学通常被定义为研究语言的科学,或对语言的科学研究,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激动人心的领域。(Linguistics is usu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ce of language or, alternatively,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Linguistics is a rich and exciting field.) 但是,对语言学是否是科学曾经存在过争论,尤其是语言学刚刚以科学的身份出现时。现在争论早已没有,语言学已牢牢树立起作为社会科学一个主要分支的地位。作为一门学科,语言学现在已经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方法和分支。(As a science, linguistics now has a set of established theories, methods and sub-branches.)作为被认可的学科,语言学是拥有无限探索潜力的一片领域,是一门精深的“行业”,每年都产生大量的专著、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它所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专门期刊,如《语言》(language)、《语言学杂志》、《语言》(lingua)、《应用语言学》等和定期的学术会议上都有体现。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1857-1913年),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尽管索绪尔在历史比较语言学,特别是在印欧比较语言学中作出重大贡献而在语言学界崭露头角 ,但真正使他享有“现代语言学之父”这一美称的却是他在1906年至1911年期间为日内瓦大学的学生开设的“普通语言学”课程。1913年他去世之后,他的两位同事根据学生所作的笔记和他所留下来的讲稿整理出了《普通语言学教程》这部不朽的著作,并于1916年出版。 索绪尔主张把语言和言语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分开来。他认为语言是抽象的语法规则系统和词汇系统,它潜存于人们的意识之中,是社会产物,不从属于某一个人。言语是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文章,因此运用同一语言的人很少有同样的言语。言语是由个人通过运用语法规则将语言单位组织起来的结果,因此言语是语言的具体体现,而语言则是对言语的抽象。虽然言语是可以直接接触到的素材,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却应是语言。 他主张将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区别开来。他虽然承认社会史、文明史等因素与语言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但认为这些因素不会触动语言的内部系统。研究语言内部系统的内部语言学完全没有必要知道语言是在什么条件下发展起来

文化语言学

学科性质、地位与意义 人类文化语言学(ethnolinguistics)是语言学与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 opology ,亦称社会人类学,social anthropology)的边缘化所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其交迭领域为“语言、思维、文化及其关系”,这是当今语言研究中最具动力和潜势的一个探索点。 语言、思维与文化的关系,在语言思想史中又称为语言世界观。就西方学术而言,这个研究领域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其源头可溯至希腊古典时期的理智活动。18 世纪在启蒙运动影响下,德、法、英等国的思想家们将语言世界观问题推向明晰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从哲学思辩水平发展到经验科学水平。到20 世纪20 年代由于哲学人类学(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和人类语言学(anthropological li nguistics)的兴起,语言世界观问题竟至成为现代语言学和文化人类学中的一个焦点,围绕这个焦点,包括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和语言哲学家在内的广义学术界进行了不懈的探究,这种探究一直延续到今天,所获得的学术成就及其影响弥漫在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及其众多的分支学科中。尽管以西方为主的世界学术界对语言、思维和文化的关系进行了长期而卓有成效的探究,但由于其综合性和复杂性,这个研究领域仍然有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困扰着相关学科的学者们,而且随着探究的深入和扩展还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人类文化语言学可以成为解答这些问题的钥匙。 人类文化语言学是一门大跨度的综合性学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语言哲学和语言思想史研究构成了它的基本学科扇面,而当代最活跃的几个语言学分支诸如语用学、话语分析、跨文化交际理论、翻译理论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等,都可以从中获得本体论和方法论资源。换言之,开展人类文化语言学研究,不仅可以直接介入语言、思维和文化这一领域,而且还可以高屋建瓴地带动、推进和融合当代语言学分支的研究。 文化语言学简介 语言学家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思考,使语言学研究不止于语言形式,而且也通过语言来研究一个民族文化的过去和将来。语言之中蕴含着文化,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也得益于语言。正如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所主张的:“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Edward Sapir ,Language)爱尔伍德(Ellwood)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出发,认为语言或者是人类文化中最先发生的一部分。语言有提高人们协作程度的功效,因而语言实是“心理模式”(mental pattern )(即存在心理的活动法式)传播的媒介,也是其他各种文化的媒介。人类之所以会有文化,而其它动物不能有文化,其原因除脑力的差异以外,便是语言能力的有无,故语言对于文化的关系极为重大(Ellwood C ·A·,Cultural Evolution)。欧美的语言学家、文化人类学家们,如洪堡特(W ·F ·Humboldt)、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等也都有过精彩论述。这些理论昭示了语言的文化属性或人文性,使当代语言学家反思语言研究游离于社会,游离于人文世界的缺陷。

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存在形式和演变怎样产生影响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学科。它是语言学众多学科中与人和社会紧密联系、最富人文内涵的一个分支学科。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逐渐对这门课程有所了解,作为期末论文,我将结合书本知识和课外参考文献,同时联系自身专业,浅析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文化。人们关于“文化”的讨论延续了很长时间,至今仍未得出一个统一的看法。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曾给文化下过一个着名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人所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这个定义强调的精神方面的文化,是一般文化人类学家所持的观点。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对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就是生活,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产生出来的物质生活方式,如衣食住行,便是物质文化;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如法律、政治、艺术、哲学,便叫精神文化。”从一直以来人们对“文化”讨论的发展来看,文化的内涵越来越宽广。文化不仅包括了人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

法律、习俗、观念等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人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种种产品、结果或遗迹,也包括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实践能力,甚至社会活动的组织形式等。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它作为人们认识、思维、交际、表达的符号,参与到文化形成的具体过程中。每一种语言都是在具体、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每一种语言中的形象意义都是在自己独特的历史、社会条件和民族风俗语境下形成的。与语言的发展相似,文化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民族文化所具有鲜明的个性,不仅决定了人的认知结果,还制约着语言形式。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又担负着传达文化的任务。因此,我们的教材中说“文化和语言之间起码有了两种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一种文化样式”。 第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存在的物质表现形式。 各民族的文化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民族区域生态环境不同,文化积累和传播方式的不同,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不同等等,从而产生了文化的不尽相同和各个民族文化的鲜明个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语言,是语言记录了民族文化并保存了民族文化。语言单位,特别是词语,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烙上了某一民族的历史、社会生活的印记。 比如,在表达赞美时,美国人通常会说“You look good in this

文化语言学

从文化看语言 从《乡村爱情》中探讨东北方言形成的原因。 2.1语言、方言概念界定 2.1.1什么是语言、方言 语言(language)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们通过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活中,语言犹如空气和水一样必不可少。正因为如此,自从出现了语言,人们就开始谈论语言,并逐步从各个角度研究语言,探讨和语言相关的各种现象。那么什么是语言呢?《现代汉语词典》对语言的定义是这样的:①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定的系统。“语言”一般包括它的书面形式,但在与“文字”并举时只指口语。②话语(即言语,所说的话,笔者著)。在本研究中所指的语言即为第一个层面意义上的语言,也是“指某一民族、人民或种族所用的全套词语(词汇)以及将它们组合起来的方法(语法)。” 方言(dialect)是一种以社会化或地域化为标志的某个语言的变体,它由特殊类型的句子结构、语汇及发音所组成。使用某种方言而非另一种方言,主要取决于说话者的社会阶级与籍贯。方言具备一切语言具备的所有特征,仅仅存在着文字差别、语法差别和语音等差别。在语言学里,通常按照方言的主要成因而被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两种。更没有阶级性。本研究中所指的方言为地域方言(以下简称为“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2.1.2语言、方言的文化意义 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过:“我们交往科学知识的唯一工具——语言,从起源和主要功能来看,本质上都是社会的。”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语言不仅仅具有表达和传递人类思想、信息的作用,其自身必然包含着一定的社会文化意义。 其一,从语言和方言的日常应用上看,首先,语言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使用语言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特有标识。有了语言,人类才能够更好的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才能借助语言进行信息交流、思想传递、文化传承。人类社会才得意更好的发展。其次,语言还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载体。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只有借助于语言才能表达,人类的实践经验只有借助于语言超越时空的限制而得以巩固、保存和传递。因而,只有借助于语言,人类文明才得以渊远流长、生生不息。再次,语言是人类文化的直接体现。正如英国语言学家L.R.帕默尔所说:“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语言不仅是思想和感情的反映,它实在还对思想的感情产生种种影响。”的确,语言与社会文化变迁紧密相连。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运动或事件都可能会造成语言地理格局的变迁,进而影响某种语言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变化。例如,人口的变化是方言扩散的一种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方言同样是某种地域文化传播载体和直接体现,它承载了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经济等社会方面发展的特殊意义。 其二,美国学者萨姆瓦(Larry A.Samovar)等人在《跨文化传通》一书里

文化语言学简介及三大流派

一什么是文化语言学 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曾给文化下过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人所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这个定义强调的精神方面的文化,是一般文化人类学家所持的观点。当代美国人类学家艾尔弗克罗伯也认为,文化包括各种外显的或内隐的行为模式,其核心是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 中国当代学者大多采纳《辞海》对文化的定义:“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文化语言学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化。 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存在形式和演变怎样产生影响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学科。 二文化语言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1)文化语言学与结构语言学的关系 世界语言学的主流学派——结构语言学有着明显的不同。 结构语言学所依据的是符号学理论,它把语言看做是一种以声音为载体的符号系统,所关注的是语言符号系统的音义结合规律、组合与类聚规律。它以语言本身为研究对象,强调语言对象的纯洁性。它所提出的与历时相对的共时观、与言语相对的语言观,都是为了保证对象的纯洁性。 而文化语言学与结构语言学显然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语言研究。它与结构语言学的关系如何取决于它本身采取的是何种研究模式。如果文化语言学采取的是交叉学科的定位,从事的是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映照式的研究,那么它与结构语言学就是互补的关系。结构语言学是对语言本体的研究,文化语言学是对语言的应用性研究;结构语言学是主流研究,文化语言学是从属式的边缘性研究。如果文化语言学采取的是语言本体研究的定位,从事的是站在文化的背景下对语言的人文性进行挖掘,并由此来观照语言状态与规律上的表现,那么它与结构语言学就是以两种不同研究范式对语言本体进行研究的学科。 (2)文化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的关系 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这两个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都强调语言与人,与社会的密切联系,都关注着语言与人和社会的互动关系,但它们之间仍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取向性。 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在社会中的存在状况,主要关注的是社会现象中与人有密切关系的地域、职业、行业、性别、年龄、性格等因素;文化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在民族文化中的存在状态,它主要关注观念、信仰、道德、习俗、意识、思维等因素。 社会语言学更多关注的是现实性;文化语言学更多关注的是历史传承性。社会语言学关注语言使用、语言变异的研究;文化语言学则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语言结构文化背景的阐释上,同时也关注在文化背景下来考察语言的静态结构。社会语言学非常重视语言规划、语言政策的研究;文化语言学较少展开这样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社会语言学强调语言的描写与测量,运用实验与计量的方法,已形成了一套形式化、比较完整的操作系统;文化语言学则主要是用阐释的方法,更多依靠的是研究者本人的预感和历史纵深感。 (3)文化语言学与人类语言学的关系 文化语言学与人类语言学两个学科的关系非常紧密,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人身上,文化语言学对西方人类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成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继承。它们存的不同之处在于:

文化语言学导论

文化语言学导论 文化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研究的重点是探讨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它既关注语言的结构,又关注语言的功能,以及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一个导论,对文化语言学的本质、历史背景、理论范式、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等都进行全面阐述和解析,以加强读者对这一学科的理解。 首先关于文化语言学本质,文化语言学可以理解为一门横跨语言和文化的复合学科,其本质在于研究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如何影响文化及文化如何影响语言。它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各种不同的文化以及其相关的语言,可以把它看做是一门研究文化和语言间关系的“综合性”学科。 其次,文化语言学的历史背景也是比较悠久的,其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在当时,由于人类对于世界多样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于文化和语言研究也日益重要,这就促使了文化语言学的诞生和发展。 紧接着是文化语言学的理论范式,文化语言学的理论范式主要是构建在语言的社会性上的,它将语言活动的研究纳入社会文化的范式之中,尤其关注建构和维护社会关系的手段,从而理解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此外,文化语言学研究方法还要求学者从复合性、态及深度视角出发,把多学科范式和多重视角结合起来,以加强文化和语言之间的相互联系,并研究双方交互影响的规律和机制,以便更好地理解文化

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最后,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手段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类。定量的研究手段主要是采用统计学等数学方法,以收集来自语料库的数据,然后分析和统计这些数据,以揭示语言行为的规律性;而定性研究则主要是借助访谈法、观察法等质性手段,来收集和研究文化语言学中更加“丰富”的内容。 综上所述,文化语言学是一门横跨语言和文化的复合学科,它的特点是研究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关注语言如何影响文化及文化如何影响语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理论范式主要是构建在语言的社会性上的,研究方法既包括定量的数据分析,也包括定性的质性研究,希望以上对文化语言学的导论能够让读者更多地了解和理解这一学科。

浅谈对语言学的认识

浅谈对语言学的认识 语言学如同它研究的对象-—人类语言那样普通显现,没有什么特别艰涩的,这是大多普通人在第一感观中的认识。这样可以说是将语言学简单而且表面化,这是肤浅的理解,如此这样,就无法深刻的探索得语言学的本质。 那为什么大家会如此的认识而且还很固执的笃信自己的判断 呢?这是因为视野,大众只是看到了语言在自己存在的时代,自己生活的群体间的交流。也就因为视野决定了对语言格局的把握,决定了对语言区间的把握。 语言的区间存在多样性,有历史的区间,有地域的区间,特别还有未来的区间,而种种区间间有距离,有距离也就构成了交流的障碍。单从语言讲,它是用来沟通人类情感的,它是人类感情、思想、智慧的载体,而一种天然的距离阻隔了今日与历史的对话,本土与异域的交流,今天与未来的传承,那么语言学作为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就为消除这种障碍构筑彼此对接的轨道,以一种平台使他们交流畅通。交流才是语言的本质,交流流畅是语言学的功能所在。 我们若只认识到语言学在人类语言交流的本质职能,也无法深刻的理解语言学,而只是使语言学平面化,不能使其主动影响社会交流的功能,也就削减了它的职能。我们还要在语言发展的轨迹上,以一种科学态度审视,揭示其本质。 语言不仅是讲述客观事实,而更重要的是那是人类情感表达的载体。语言在传递中发生了变化,如遗失现象,还特别的是反义现象,

这些特点也就是语言学存在的意义,那么情感就为语言的发展的隐性动力,而情感抉择是人类价值观,世界观的外征,是自我意识的展示。这就是我们依语言的表现特征探知一个时期一个人群的情感特征,从而解读他们的心理. 语言的发展当然不只在主观因素,还有众多客观因素,而客观因素的共同特征就是:语言的不通存在,他们彼此要在碰撞中融合.例如我们中国语言,我们普通话是以北方语调为基础,而就在北方语言区上也依然存在历史进程中传递下来亦然消失的语言的痕迹,特别表现在口语上,更具体讲如陕西人说“快”它不是一个字,而是一连串的“音读”我们即就是用音标也无法注明. 语言学作为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在不同历史环境下其研究的主体也发生变化,最早期以研究古代文献和书面语为主,由此,在教育部发达历史环境下,以此沟通学习者与先贤们智慧、情感上的共鸣.而今天,我们语言学则以当代语言和口语为主,为何?因为今天教育的发达普及,群体间拉近了沟通交流的重心,那么彼此重合度高了,而促使这一切发生的一个原因就是全球一体化,文化碰撞成为了一种必然,而彼此的抵触融合在所难免。我们的语言体系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而引进了音标,此为国际通用。还有在文化融合中我们自己的主观努力的结果,也是彼此有借鉴.如字体我们由过去繁体字表象功能更强,而简化字叙述性更强。而音标的引入,还有我们语言教育的一种取向,使我们汉语与英语这两种语言体系有彼此影响。用音标字母表示词语,而且还有讲汉语总是掺杂英文单词,这已是一种现象,

作业我对语言学的认识

我对语言学的认识 语言学,顾名思义,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现象是人类社会普遍具有的现象,是人类生活中最司空见惯的现象。语言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我们日常生活中总是以言语的形式与他人交流互动。语言学就是研究我们日常生活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的发展规律以及语言所表现的结构,当然这个语言既包括声音形式的口语,也包括了我们读书看报所涉及的书面语。 语言现象是最早纳入人类研究视野的现象之一。语言学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古城。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在传统语文学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中国传统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围绕着解读文言文典籍的需要进行的。 语言本身的构造很复杂,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通常来说,语言系统大致可以分为语音、语法、词汇等几个子系统。正是这几个子系统才会构成纷繁复杂的语言结构。也正是因为语言结构的复杂,变化多端,所以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会困难。 由于语言用于日常交际互动,语言与社会生活也有密切的关联。语言既有自身结构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时也与人类自身以及社会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语言学除了关注语言本体的结构性质和发展规律,同时也要探究语言系统与人、与社会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可以说,语言的发展变化是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而变化的,语言的变化反应这社会生活的变迁。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是语言研究的最根本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思想的进步,语言学和各个时代的自然科学思潮同样体现出密切的相关性。语言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联系的桥梁。在历史上,语言研究曾为解读古代经典、继承传统文化提供了基本保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体系的完善,语言学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广泛。语言学在科学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语言学既有作为基础学科的魅力和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一门既有悠久历史又具有科学前沿性的充满活力的科学。 那语言的功能有什么呢?第一功能是社会功能。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是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同时语言还有人际互动功能。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它使语言作为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交际互动的工具。语言的第二功能是思维功能。语言是社会现象,是社会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心理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思维功能是语言功能的另一重要方面。在思维功能方面,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考察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儿童的思维和认知的发展在语法掌握方面有更明显的体现。除了儿童,聋哑人同样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像这样的视觉符号成为聋哑人中重要的表达方式。教会聋哑人观察和模仿常人说话时的口型,是帮助他们掌握语言的另一条途径。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与语言性质是密切相关的。人类语言既有全人类的普遍性,也具有不同语言结构的特殊性,二者都是语言学所要探究的是深入认识语言的本质所不能忽略的。 在学习语言学的过程当中,我认为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很重要。我们应该知道语言学的分类,能在脑海里有分支图,从而使我们自己能够对每个分支图下的内容

文化语言学初探

题目:文化语言学初探 摘要:自80年代中期,文化语言学从内地语言学届肇端以来,关于语言学研究的关注领域、影响范围一下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它是一种潮流,也可以说它是一门新的学科,无论如何,我们看待语言学的眼光从此将日新月异,传统语言学的研究内容、方法、意义都将因为文化语言学的出现而彻底改变,从这个维度来说,文化语言学就是语言学界的革命性变化,也许他会成为像相对论那样改变其他学科门类思维方式的崭新的理论也未可知。总而言之,对于这一崭新的领域,怀着一个初涉者的好奇和无知者无畏的勇气,我试图总结下二十年来人们在文化语言学领域主要的学术成果以及大胆预测下其未来的发展走向。 关键词:文化语言学文化语言 正文 任何“文化”都是对人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的回答。我国的汉语学习和研究,近一个世纪以来,几乎没有本体论意义上的“问题”。人们普遍相信,语言仅仅是一种符号和工具。就象植物学可以从任何民族的一片绿叶入手建构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一样,西方语言学以印欧语为基础建立的语言规则,同样放之四海而皆准。这样一种信念,经过近代的科学救国和语文现代化的推波助澜,几乎褪尽了中国语言学的文化内涵。而一个没有“问题”的学术传统,本质上是没有文化的学术传统。 ——申小龙一引言 自索绪尔以来的语言学经历了很长时间的针对语言现象本身的研究,语言学工作者在语言的结构框架里摸爬滚打了非常长的时间,显然,面对人类渴望寻求突破的天性,这一局限的研究似乎也走到了尽头。于是——文化语言学应时而生,尤其是汉语的语言学者更希望藉此打开汉语研究的崭新局面。这些年来,语言工作者在文化语言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颇丰,在笔者这篇文章里,试图通过总结各位大家在文化语言学方面的论述,从而得出自己对于文化语言学定义的理论认知。 申小龙多次强调,文化语言学不是语言学分支学科,也不是边缘学科,文化语言学就是语言学,是本体学科[1]。张公瑾认为:“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文化性质和文化价值的一个综合性的语言学科。文化性质指语言本身就是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价值指语言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是体现文化和认识文化的一个信息系统。”又说:“文化语言学的对象也不是语言和文化两者,而是作为文化符码的语言本身这也决定了文化语言学只能是一门语言学科。[2]”要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文化,然后再进一步分析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二“概念”文化 对于“文化”,人们所持观点各异,众说纷纭。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人所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这也是一般文化人类学家所持的观点。邢福义教授《文化语言学》一书中认同的广义的文化定义,即“文化是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生活方式而共同创造的事事物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而形成的心理和行为。”无独有偶,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也对文化做出如下定义:“文

人类学知识:语言学和文化的关系

人类学知识:语言学和文化的关系语言学和文化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广泛而且深刻的话题。在人类学中,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被称为语言和文化交叉研究,或语言人类学。 语言和文化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领域,它们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人类社会 的发展和演变。 首先,语言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和普遍的交流方式。语言是一种 抽象的符号系统,通过语言可以传递各种信息,包括事实、感受、意 愿等等。语言能够反映人类社会的各种特点,包括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例如,德语重音句型的特点就反映了德国人的思考方式,英语语言中大量的动词和名词则反映了英国的工业化历史。 其次,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语言不仅反映了文化, 而且也塑造了文化。语言是一个社会的基础,它们的发展和演变是社 会变化的重要标志。人类社会中的语言和文化都是相互联系的,文化 是语言的一部分,也是语言的来源。例如,汉字就是中国文化的最大 贡献之一,它不仅是中国汉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符号,也是各种方言、 口语、文学等的基础。

此外,语言和文化对人类的行为和思维方式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语言不仅反映了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而且也可以塑造人们的行为 和思维方式。例如,在日本社会中,人们喜欢使用谦虚和礼貌的用语,这种行为方式反映了日本文化中的尊重和对长辈的尊重。同样地,一 些文化中纠结于细节的审美观和生活方式,也会深刻影响语言发展, 塑造人们的思维方式。 最后,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复杂。虽然语言和文化 可以相互反映,但是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也具有自己的独立性和特色。例如,在英语中,“我爱你”的表达很简单直接,但在法语中,这种 表达方式则显得复杂和细腻,这反映了法国人对于爱情的不同观念和 态度。 总之,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人类学中一个重要和广泛的研究领域。语言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塑造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随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加,语言和文化的研究将会越来越重要,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 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