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
- 格式:wps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1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生字组词拼音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生字组词1师恩难忘姥lǎo姥姥姥爷1师恩难忘炊chuī冒炊烟炊烟袅袅,无米之炊1师恩难忘歇xiē歇脚歇息,歇一下,歇斯底里1师恩难忘叨dāo念叨叨唠,唠叨1师恩难忘恍huǎng恍如恍惚,恍然大悟,恍若隔世1师恩难忘醒xǐng惊醒苏醒,醒悟,醒来,醒目,如梦初醒1师恩难忘滋zī滋润滋味,滋润,滋长,滋养,滋补1师恩难忘杖zhàng拐杖手杖,禅杖,擀面杖,拿刀动杖1师恩难忘捅tǒng捅咕碰,触动:纸真薄,一捅就破1师恩难忘拄zhǔ拄杖本义:支撑。
拄着拐棍走。
1师恩难忘诲huì教诲诲,说教也。
诲人不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1《师恩难忘》1、词语解释:身(临)其境:来到引人入(胜):胜,胜境,美好的境地。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2、八字成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3、形容口才好的成语有: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出口成章4、“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使我想到了赞美老师教学有方的诗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赞美老师的奉献精神的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第一个“树”的意思是种植,第二个“树”的意思是培养。
这个词语意思是:树木成材需要十年,而培养人才是百年大计,不容忽视。
文中“教诲之恩”是指田老师教给我们知识和道理。
五年级语文学习计划一、指导思想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二、复习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小学阶段的语文基础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力争在今年的毕业会考中,语文科的综合成绩能有较大的突破。
三、复习原则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
苏教版语文五上第1课知识点1《师恩难忘》一、读准字音。
衣襟(j īn )娘儿俩(liǎng liǎ)歇(xi ē)脚念叨(dao )正(zh ēng )月教诲ji àohu ì散步(sǎn sàn) 恭恭(gōng) 敬敬仍然(rãng ) 河畔(pàn) 堤坡(dī) 戛(jiá) 然而止折:折(zh ã)磨折(sh ã)本折(zh ē)腾姥姥l ǎolao 炊烟chu īy ān 滋润z ī 惊醒j īng累:劳累(l âi)罪行累累(l ěi )危如累(l ěi )卵硕果累累(l ãi )日积月累(l ěi )二、词语:姥姥炊烟衣襟歇脚念叨茂盛念叨恍如惊醒滋润拐杖教诲恭恭敬敬娓娓动听身临其境戛然而止引人入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三、词语解释。
1、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
2、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3、身临其境:亲身来到某种境地(体验感受)。
临(l ín ):来到。
部首为“∣”4、引人入胜:胜, 胜境, 美好的境地。
文中指田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吸引力, 把人带到了美妙的境地。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植一棵树,十年的时间才可以成材,培养一个人才的时间则更长,充分说明培养人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财力、物力。
词语中的第一个“树”指种植,第二个“树”指培养。
四、理解记忆:1、《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记叙文。
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他通过对小学一年级一位教导有方的田老师。
”这句话的意思是受得了文学5、“有如春雨点点”一句的理解万物生长,引领我走进文学的殿堂。
1、形容口才好的成语有: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出口成章、语惊四座2、形容人才学出众3、八字成语:黄雀在后。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五年级上册《师恩难忘》“教”、“学”反思大坝小学:郭焕芬《师恩难忘》本文的作者刘绍棠先生一生经历过一次大的起落,作为一名享誉乡里的“神童”,他的童年就是在光环中度过的。
可是,成人后,虽然没有想仲永那样“泯然众人矣”,但任然逃脱不了神童带给他的副产品——骄气,给他的伤害。
他的一意孤行狂放不羁直接导致他被打成“右派”。
回乡反思一区就是20年。
很多人或许至此一蹶不振,或许在批斗的压力下惶惶不可终日,知道默默的消失在这个世界。
刘绍棠不然,他勇敢的承受着这一切,他勇敢的反思着自己的所作所为,痛定思痛,知道20年后,卷土重来,一发不可收拾。
成为乡土文学这一派的开山祖师,收入世界名人词典,在中国甚至世界近代文学史上留下离自己的足迹。
这篇《师恩难忘》(原文题目是《老师领进门》)应该就发表于此时。
此文不愧为乡土文学的一篇妙文,语言质朴,条理清晰,内容简单,情节有趣,感情真挚。
在教学本文时,完全可以采用“言语互换“的方法,以达到”情动而辞发“的效果。
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作了如下思考。
一、据言得意,感受田老师的可敬形象阅读理解的首要任务在于对“意义“的追寻,二对”意义“的追寻始于对言语的感知。
简单来说,我们的老师完全可以学习文中田老师的教学方法。
先念一遍,再连起来讲一遍,最后编一个故事娓娓动听的给学生们讲一遍。
三遍过后,绝大多数的字词句的障碍被扫除,剩下的时间教给学生阅读,品读感悟:由言生像,由像起意。
在这个过程中让田老师温文尔雅,敬业爱生的形象逐渐鲜明。
二、据意识言,体会田老师形象的塑造大多的阅读教学都是至停留在据言知意的阶段,二至于这“意“是怎么表现出来的,既文本的言语形式却很少关注。
这一点我们不能只责怪学生,其实,很多的老师都没有这样的意识。
拿课本来说,为了让田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煞费苦心。
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
故事的出示,让我们读了恍如身临其境。
四年来读了这么多的故事,作者独独选择了第一课上讲的故事,独具慧眼,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归纳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归纳已经上五年级的我们需要掌握哪一些语文知识点呢?关于五年级语文我们又该怎么学习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仅供参考。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字词学习】字:庙、描、念、编、襟、歇、恍词:邻近、排队、炊烟、茂盛、惊醒、滋润、拐杖、恭敬、戛然而止、身临其境、娓娓动听【重点句子】1.这个小学设在一座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
当时学生少,四个年级才一个班。
老师姓田,17岁就开始教书了。
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2.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
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3.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
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
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4.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
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主要内容】《师恩难忘》是一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的记叙文。
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五年级上册语文《师恩难忘》练习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炊烟念叨滋润歇脚灌溉惊醒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口才文笔娓娓动听入为迷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点点春雨滋润2、一个个故事幼小的文学终生难忘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种植培养培养人是一个长久之计,也说明培养人才的困难。
2、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文学的种子。
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3、田老师用一个个故事,不仅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而且还教育我如何做人。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1、因为大家都认为石头是不会开花的,都认为方言太傻了,所以同学们笑成一团。
五年级上册第1课师恩难忘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多音字“正”。
3. 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娓娓动听、身临其境、戛然而止、引人入胜、恭恭敬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4.能体会作者对教师的感恩和崇敬之情,表达对自己老师的感谢和敬意。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正确理解并运用本课的成语。
教学资源1. 自制PPT。
2.刘绍棠,中国当代着名作家。
13岁开始就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被誉为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
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
《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
《蒲柳人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多部中、短篇小说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出版。
教学流程第1课时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从幼儿园到现在,是老师一直伴随着你们一起成长,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回忆一下,他们为什么会使你难忘2.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师恩难忘》,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着名作家刘绍棠,写了他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学生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检查1: 课文朗读1.在小组内选择喜欢的方式合作朗读课文。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合作学习。
2.学生展示朗读。
3.教师指导朗读:读好第3小节的小诗,读出诗的味道。
4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检查2 【1.读准词语的字音。
2.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3.“正”多音字,组词。
】姥姥炊烟歇歇脚念叨恍如惊醒滋润拐杖正月捅了我一下拄着教诲●检查31. 说说预习时找到了哪些成语。
(出示文中的成语)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戛然而止恭恭敬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2.出示课后练习题,让学生选择成语填空。
⑴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____地讲起来。
⑵我听得入了迷,恍如____。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词语解释第一课《师恩难忘》1、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
2、身临其境:亲身来到某种境地(体验感受)3、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4、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文章等)。
引:引到。
胜,美好。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形容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树:培植,培养。
6、滋润:本文中指不断增加知识的养分。
7、教诲:教训,教导。
第二课《陶校长的演讲》1、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2、坚忍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
韧:柔软而结实。
第三课《古诗两首》1、不知处:不知道在那个地方。
2、振:震荡。
3、林樾:林中成荫的地方。
樾:树荫。
4、意欲:心想。
第四课《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1、芬芳:气味香。
2、沃野:肥沃的土地。
3、温馨:温和芬芳;温暖。
4、饱览:充分的看;尽情地观赏。
5、胸襟:抱负;气量。
6、明媚:鲜明可爱。
第五课《装满昆虫的衣袋》1、鼓鼓囊囊:形容口袋、包裹等被填塞得凸起的样子。
2、满载而归:形容收获极丰富。
3、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厚。
第六课《变色龙》1、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
2、凶相毕露:凶恶的相貌完全暴露。
毕:全;完全。
3、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4、迅雷不及掩耳:比喻动作或事件突然而来,使人来不及防备。
形容速度非常快。
5、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6、端详:仔细地看。
7、窥探:暗中察看。
8、伺机:窥伺时机。
第七课《金蝉脱壳》1、金蝉脱壳: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2、枝繁叶茂:树木的枝叶繁密茂盛。
3、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4、依依不舍:形容留念,不忍分离。
5、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繁多艳丽。
6、搜索:仔细寻找。
7、协调:配合得适当。
第八课《成语故事》1、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
2、张口结舌: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或害怕。
3、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我和祖父的园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19我和祖父的园子(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认识祖父的园子。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小黑板预习导航:1.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生词。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阅读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板书课题,读题。
2、填空:题目《我和祖父的园子》告诉我们文章所写的事情与()有关,地点是在()里。
3、阅读课文后的“作家卡片”,初步了解萧红和《呼兰河传》。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1.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正确,理解生词2.认读词语:(1)这篇课文当中,出现了一些我们熟悉的小昆虫。
出示词语一: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读准:蚂蚱màzha(2)还有一些农作物。
出示词语二:倭瓜黄瓜玉米谷穗注意“倭”的读音。
理解倭瓜就是南瓜,北方人把那些长得圆圆的小南瓜叫“倭瓜”。
(3)还有她模仿祖父干的农活。
出示词语三: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4)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小黄瓜、大倭瓜、栽花拔草这一景一物一事构成了“我”的快乐空间,让人难以忘怀。
再读三组词语。
一起认认园子里的这些小动物——读第一组词语一起看看园子里的这片庄稼——读第二组词语一起回忆做的这些有趣的事情——读第三组词语3.读好句子。
注意句子中“种”的读音。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4、指名分段读课文。
检查句子是否读通顺,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1.默读课文,根据要求给课文分段。
提示:祖父的园子是什么样子的?“我”和祖父的园子有什么联系?“我” 和祖父在园子做了哪些事?想想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一段写了什么?2.交流分段及段意第一段(1——2):祖父的大园子里充满了生机。
师恩难忘 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满6周岁,便到邻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
这个小学设在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
当时学生少,四个年级才一个班。
老师姓田,17岁就开始教书了。
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
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
描红纸上是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
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了二三里地。
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
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
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他越看越喜欢,想折下一枝来。
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
”后来,这儿的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了,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
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
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