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社会医学复习重点(1)
- 格式:docx
- 大小:57.23 KB
- 文档页数:1
《社会医学》知识点及试题精粹第一部分社会医学考试必备目录1.知识点复习精要(必备知识点不能错过) (01)2.职称考试真题练习(真题演练心里有底) (12)3.习题集海量题库(配备答案为您节省复习时间) (20)12、知识点复习精要第一章概论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社会医学以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倡导积极的健康观;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第二章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医学模式的演变: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健康观: (理解) 健康与疾病是医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最基本问题。
健康观是建立在一定医学模式基础上的,是对健康与疾病的本质认识,并随着医学模式的演变而转变。
在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健康疾病观以传染病的发生、变化和转归的关系为依据,是消极的健康观。
而现代医学模式讲健康定义为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是积极的健康观。
亚健康状态: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恒常性与积累性;交互作用。
《社会医学》期末考试重点第一篇:《社会医学》期末考试重点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2、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有下列五项:①倡导积极的健康管理;②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③改善社会卫生状况;④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⑤主动特殊人群的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3、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①研究社会卫生状况;②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③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4、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①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②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③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④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⑤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⑥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
5、大卫生观:卫生事业的本职是一种花“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行动和参与,这也被称为“大卫生观”。
1、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2、医学模式的演变: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
3、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①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②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③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斯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4、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①对临床工作的影响;②对预防工作的影响;③对卫生服务的影响;④对医学目的的影响;⑤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5、“五星级医生”,即卫生服务的提供者;诊疗方案的制定者;健康教育的指导者;卫生事务的协调者;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者。
6、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①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②更加准确的肯定了生物因素和生物医学的价值;③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7、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①环境因素;②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③生物遗传因素;④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8、世界卫生组织1991年调查显示,生活方式占60%,环境因素占17%,生物遗传因素占15%,医疗卫生服务占8%。
公共卫生硕士辅导:社会医学考试重点(一)第一章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群体)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
2.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社会的卫生状况和人群的健康状况——社会卫生问题的“现象”(发现问题)2)影响人群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3)社会卫生的策略和措施。
——社会卫生问题的“处方”(解决问题)第二章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就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产生的原因:(不是重点)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2)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3)医学科学与相关学科相互渗透4)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元化: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生物遗传因素,医学卫生服务因素意义:P20第三章4.健康的社会性:健康是社会发展的资源,健康是社会发展的体现,健康是社会发展的目标。
5.疾病的社会性:病因的社会性,疾病结果的社会性,疾病防治策略的社会性。
6.健康、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1)社会因素影响人群健康,人群健康影响社会发展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作用,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第四章7.“社会卫生状况”(social health status)是指人群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影响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8.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P451)社会健康指标:卫生政策、社会经济、卫生保健服务、卫生资源和卫生行为。
2)人群健康指标:个体健康指标;群体健康指标:人口、出生、生长发育、疾病、死亡、生命质量社会健康指标一、卫生政策指标1.政府政治承诺2.资源分配:卫生经费占GDP%,卫生经费用于PHC的比例3.资源分配公平合理程度:(1)人均卫生经费(1192.2元)(2)医生数/千人口(1.62)、床位数/千人口(2.96)4.社区参与程度5.组织机构和管理完善程度二、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经济指标(一)经济指标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 per capita)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3.人均收入(2008年农村4761,城镇26675)4.劳动人口就业率(二)社会指标1.人口统计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负担指数(抚养比)2.文化教育指标:成人识字率、妇女识字率、学龄儿童入学率3.人均住房面积4.食物供应三、卫生保健指标1.PHC普及面指标2.安全饮水普及率3.妇幼保健指标:免疫接种覆盖率、新法接生率、孕妇产前检查率4.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量两周患病率、两周患病天数5.医疗卫生保健质量误诊率、漏诊率、事故率、差错发生率四、卫生资源指标医师、医士、护士/千人、病床数/千人、各机构具有2000元以上的设备件数。
社会医学复习要点一、选择题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p2):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2.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p3):1.倡导积极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3.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4.开展健康弱势群体保健和社会病控制3.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的学者(p5):法国医师盖林4.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p23):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5.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模型(p30):达尔格伦和怀特海德建立的分层模型,被认为是一个经典模型。
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个体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网络;社会经济地位;其他社会结构因素;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
第一层代表不同的个体,第二层代表个体行为和生活方式,第三层代表社会和社区影响,第四层代表社会结构性因素,第五层代表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6.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p47):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需要;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需求;经济发展与卫生费用7.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p45):1.增加劳动力供给,2.提高劳动生产率,3.减少疾病损失,4.促进教育收益实现,5.促进自然资源利用8.文化影响健康的特点(p65):无形性、本源性、软约束性、稳定性、民族性9.健康行为的观点与理论(p74):生物学观点心理学观点:自我表达理论、心理压力缓解理论、情感激发理论、恐惧诱导理论行为学观点:强化模式、时间价值期望模式、健康意识模式、个人控制力模式社会学观点:社会主义功能观点、社会规范和社会影响观点、经济学观点10.健康管理策略(p87):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疾病管理、残疾管理、综合健康管理11.社会卫生状况的评价指标(p166):人群健康评价指标:单一性健康评价指标(生长、发育统计指标、疾病统计指标、死亡统计指标)复合型健康评价指标(减寿人年数、无残疾期望寿命、活动期望寿命、伤残调整生命年、健康期望寿命)健康影响影响因素指标:包括人口学指标、自然环境指标、社会环境指标、卫生保健服务指标、卫生保健资源指标、卫生政策与保障指标、健康公平指标12.卫生政策的基本特点(p179):1.价值取向或政治性,2.合法性、权威性和强迫性,3.公益性,4.系统性,5.阶段性,6.复杂性13.卫生政策制定的原则(p181):一致原则、信息原则、系统原则、、可行原则、动态原则、参与原则14.卫生政策分析的原则(p184):系统原则、预测原则、协调原则、信息原则、科学原则15.卫生保健制度的基本模式(p199):自费医疗模式、国家税收模式(集成式和合成式)、社会保险模式、商业医疗保险模式、储蓄积累模式16.卫生保健制度的发展趋势(p202):聚焦于保障、公平、效率等方面。
社会医学复习题有答案1《社会医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医学教育( E )。
A、普及到普通大众 B、培养更多护士 C、培养更多乡村医生D、提高医生的社会交往能力E、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医生2、对健康有利的生活习惯是( E )。
A、东北人冬天腌制大量酸菜 B、广东人过年吃油炸饺子 C、南方人喜欢吃火腿D、坐月子不能洗澡E、生水一定要煮开了之后才喝3、危险因素评价需要获得的资料,不正确的是( C )。
A、行为危险因素B、疾病家族史C、收入和财富D、实验室抽查E、医疗保险情况4、社区卫生服务的连续性特点体现在多个方面,不正确的是( C )。
A、关注人生的各个阶段B、关注从健康到疾病到康复的各个阶段C、关注从诊断到治疗的各个阶段D、关注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所用与健康有关的事情E、关注其个人与家庭、社会环境5、在临床上某两种疗法的治愈率和死亡率大致相同,根据什么指标来选择这两种疗法( E )。
A、平均期望寿命B、婴儿死亡率C、健康相关风险D、健康相关生活质量E、伤残调整生命年6、如何进行团队合作,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A )。
A、社区全科医生与护理、防保人员共同完成社区保障B、社区全科医生与大医院专科医生共同完成社区保障C、社区全科医生与社区行政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社区保障D、社区全科医生与居民共同完成社区保障E、社区全科医生与疾病控制中心人员共同完成社区保障7、社会医学研究的目的是( D )。
A、准确了解某一地区人群健康状况水平,能够进行国际比较B、找出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C、让政府制定出有效的政策D、准确了解人群健康状况,找出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病并采取有效地社会卫生策略E、评价居民的生命质量8、有关社区诊断,以下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B )。
A、社区诊断要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B、社区诊断是社区行政工作人员完成的 C、社区诊断需要流行病学知识D、社区诊断需要了解社区组织和管理能力E、社区诊断室制定社区卫生规划的基础9、社会医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C ) A、社会卫生状况B、人群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C、疾病的生物学原因D、社会卫生策略E、卫生服务状况对人群健康的影响10、在调查现场,应用访谈式问卷进行调查时,需要注意( E ) A、效度 B、信度 C、质量 D、知识 E、管理 11、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社会医学每章复习考试重点人卫版精品文档社会医学第一章概论1.掌握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掌握)研究对象:社会因素、人群健康、社会卫生状态、社会卫生措施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2.熟悉社会医学的性质和任务(熟悉)性质: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健康与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课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3)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指导区域性的卫生改革与发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3 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性的观点(5)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用的观点(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4 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的作用(1)规范社会医学的方向(2)知道社会医学的实践(3)明确社会医学的任务(4)推动社会医学的发展第二章医学模式1 医学模式的演变(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式(4)生物医学的模式2 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1)片面强调生物学因素,生物环境,忽视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治病作用精品文档1精品文档(2)疾病表现形式变化:单因单果到多因单果到多因多果3 影响人群健康因素(1)环境因素(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3)生物遗传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4 医学优先发展战略(1)预防疾病与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3)对疾病的治疗和对不治之症的照顾(2)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4)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5 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基本内涵(1)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的生存状态(2)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3)医学模式的转换要求医师全面的关注病人6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的概念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社会医学第一章概论1.掌握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掌握研究对象:社会因素、人群健康、社会卫生状态、社会卫生措施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2.熟悉社会医学的性质和任务(熟悉性质: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健康与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课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 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3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指导区域性的卫生改革与发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3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性的观点 (5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用的观点(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4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的作用(1规范社会医学的方向 (2知道社会医学的实践(3明确社会医学的任务 (4推动社会医学的发展第二章医学模式1医学模式的演变(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 (4生物医学的模式2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1片面强调生物学因素,生物环境,忽视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治病作用(2疾病表现形式变化:单因单果到多因单果到多因多果3影响人群健康因素(1环境因素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 (3生物遗传因素 (4 医疗卫生服务因素4医学优先发展战略(1预防疾病与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 (2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 (3对疾病的治疗和对不治之症的照顾 (4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5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基本内涵(1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的生存状态 (2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3医学模式的转换要求医师全面的关注病人6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的概念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第一章绪论(1)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主要是从社会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2.社会医学的性质: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3.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①社会卫生状况②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③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4.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①倡导积极的健康观②弘扬正确的医学模式③发现社会卫生问题④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⑤常见病的社会防治⑥促进人群健康⑦加强社会医学教育5.德国医学家诺尔曼及病理学家魏尔啸都强调社会经济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重要作用。
课后习题:1.填空题(1)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2)社会医学具体内容包括三个层面:社会卫生状况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2.单选题(1)社会医学概念是谁第一次提出来的(A)A.盖林B.魏尔啸C.格罗蒂扬D.彼得·弗兰克(2)社会医学是(D)A.临床医学的分支学科B.理论学科C.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D.交叉学科3.名词解释(1)社会医学(2)医学社会学4.问答题(1)试述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答:倡导积极的健康观;弘扬正确的医学模式;发现社会卫生问题;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常见病的社会防治;加强社会医学教育;促进人群健康(2)社会医学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特点?答:实践性;政策性;社会性;创新性。
第二章医学模式(2)1.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与疾病作斗争和处理医学领域中各种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人类对健康和疾病观察与处理方法的宏观概括,其核心就是医学观。
(医学模式包括医学认知模式和医学行为模式,前者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对医学自身的认识即医学认识论,后者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医药实践活动的行为规范,即医学方法论)2.医学模式的特点:①医学模式产生的社会性②医学模式存在的普遍性③医学模式作用的广泛性④医学模式发展的动态性3.医学模式的作用:①推进医学理论的发展②指引医学实践的改进③促进医学教育的革新4.医学模式演变过程: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一机械论医学模式一生物医学模式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经验医学时代实验医学时代整体(系统)医学时代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的原因:①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②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的提高③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④人们对健康和疾病认识的深化⑤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元化⑥卫生保健实践的启示6.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凝聚的过程:①环境健康医学模式的提出②综合健康医学模式的提出③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7.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揭示了医学观的动态性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更准确地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③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确立了心理和社会因素在医学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立体地探索了健康概念8.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影响:(一)对卫生事业的影响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把健康推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促成了大卫生观形成③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二)对卫生服务的影响①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③从医院内服务扩大到医院外服务④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三)对医学教育的影响①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要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献身精神②现代型的医学人才就要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又要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③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加强社会实践的锻炼(四)对临床医学的影响由以医疗为导向向以预防为导向转变,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由偏重个体诊治向更加重视群体健康防护转变,由着眼于分析影响健康的生物因素向综合性多因素分析转变,由单纯性治疗向兼顾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社会支持等转变(五)对预防医学的影响9.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①生物遗传因素②环境因素③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④医疗卫生服务因素课后习题:1,填空题(1)医学模式的演变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五种模式。
社会医学重点1.社会医学概念、内容、任务、基本理论概念:是从社会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
研究内容:(诊断;病因分析;处方)①研究社会卫生状况②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③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任务:(指导思想;目的;途径;重点)①倡导积极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②改善社会卫生状况③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④开展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控制基本理论:①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②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③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④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Ps:高危险性:高危人群、高危环境(存在危险因素的自然、社会和心理环境)、高危因素⑤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决定作用⑥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Ps:大卫生观:卫生事业本质上是一种“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行动和参与。
“健康中国2030”2.健康的定义积极的(WHO):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况。
消极的:健康即无病。
3.社会医学发展:1848年,法国医师盖林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
1920年,德国的格罗蒂扬首次在柏林大学开设社会卫生学讲座。
(德国是社会医学的发源地)4.医学模式的概念医学模式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本质概括。
核心:是对健康和疾病现象的科学医学观。
5.医学模式的演变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流行病学三角模式”,二元论和还原论)-现代医学模式。
特点:渐进性、重叠性、竞争性6.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①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②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②健康需求的提高④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和外部交叉发展7.亚健康&亚临床的区别亚健康: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社会医学期末复习重点题型:名词解释4 简答4 选择40 论述1-2社会医学章节掌握:社会医学的概念: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各种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订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性质: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任务:掌握社会及人群健康状况及规律发现社会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的策略与措施确定卫生工作重点,科学组织卫生服务,加强卫生监督与评价三次卫生革命:理解: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生命质量评价章节掌握: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概念:(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体现了个体对疾病损害的反应。
指在伤病、医疗干预、老化和社会环境改变的影响下人的健康状况,以及与其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相联系的主观体验。
是生命质量与健康概念的结合,主要内容包括:健康状态和主观体验。
特点:主要是人体的主观体验指标;动态性:其标准是一个随个体变异的相对标准;评价体系的多维性;与被测量者所处的文化价值体系和社会标准密切相关。
生命质量评价的内容:身体状态:活动受限、角色功能受限、体力适度性(指疲劳感无力虚弱感)(活动受限三层次:躯体活动受限:迁移受限:自我照顾能力下降: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穿衣、进食、洗澡、上厕所、室内走动)(社会功能角色受限:社会角色:担当一定社会身份、承担相应社会义务、执行相应社会功能角色受限表现:角色活动种类和数量受限、角色紧张、角色冲突)心理状态:情绪反应、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状态:社会资源、社会接触主观判断与满意度:健康自评、自我生活评价、满意度与幸福感其他内容:针对特殊人群或特殊疾病生命质量评价的应用:人群健康状况的评定;特殊人群的生命质量及疾病负担的评价;卫生成果评价;卫生服务方案选择:选择药物或治疗方法;卫生资源配置的决策:QALY、成本-效益分析;用质量调整生存年评价各种因素对健康的综合影响,确定防治重点;熟悉:生命质量评价的概念与方法:方法:评价程序:确定评价目的、对象和内容--选择或建立测量工具---测量过程--统计和分析处理概念:生命质量评价的适用范围:社会卫生状况章节掌握:社会卫生状况概念:社会卫生状况指人群的健康,及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的状况。
2016年社会医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社会医学、医学模式、压力、认知、卫生服务要求、卫生服务需要、卫生服务利用、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专题小组讨论、选题小组讨论、健康行为、健康相关行为、卫生政策、卫生费用、健康治理、信度、效度、社会支持、社会网络
社会医学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目的
医学模式的转变,各类医学模式的基本情况,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模型的构成、行动框架、WHO组织的建议从哪些方面改善人群健康?
社会发展、社会经济评价的指标有哪些,卫生费用的指标,复合指标有哪些方面构成。
行为干预相关理论的主要内容
心身疾病包括哪些?
行为心理干预从哪些方面进行?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优缺点
常用的抽样方法
问卷设计的步骤、原则、问卷结构、问题设计的常见错误、问题的排序。
卫生服务需求、需要、利用的评价指标
卫生政策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卫生服务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