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
- 格式:ppt
- 大小:330.00 KB
- 文档页数:34
临床三大常规检验基础知识在现代医学中,临床检验技术在辅助临床诊断与治疗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临床检验技术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检验项目更是日趋完善。
在众多新项目不断涌现的今天,临床检验最基本的血、尿、便三大常规仍旧受到大家的重视,为什么呢?因为初诊检查三大常规可以了解患者的生理情况,对所患疾病进行初步判断;治疗过程中检查三大常规能够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因此,不论是我们检验工作者还是临床医师熟练掌握临床三大常规检验的基础知识都是必要的。
1 血常规检验基础知识血常规检验是血液检验项目中最基础及最常用的检验,在绝大多数疾病的临床诊断中都有应用,主要包括血细胞计数及相关参数测定、血细胞形态学检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仪器的应用使血常规检验快速、项目扩展、参数增多,因此,血常规检验能及时、准确、随机、全面反映机体的基本功能状况。
血常规检验取材容易,检测便捷,仍然是筛检疾病、遴选其他实验检査的首要程序。
血细胞主要分为红细胞、白细胞与血小板。
通过检验血细胞数量及相关参数、血细胞形态,能够筛选出一些疾病。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作为携氧或二氧化碳的呼吸载体和维持酸碱平衡等。
临床可通过各项红细胞参数检验和红细胞形态观察对贫血和某些疾病进行诊断或鉴别诊断。
常用的红细胞检査项目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形态观察、红细胞平均指数计算、网织红细胞计数、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等。
外周血白细胞检验是血常规检验的重要项目之一,以下情况可以检査白细胞:①感染、炎症、组织损伤或坏死、中毒、贫血。
②结缔组织病、骨髄抑制(电离辐射、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抗甲状腺药物等)。
③恶性肿瘤、白血病、骨髄增殖性疾病和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等。
计数外周血的白细胞数量、检査染色条件下各种白细胞的形态并分类计数,是诊断疾病,尤其是对恶性血液病进行初步诊断和评估疗效的基本指标。
三大常规巧妙应用破“万难”三大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血常规通过抽血化验全血细胞可以了解有无感染,贫血,凝血功能障碍,是评价感染性疾病,血液病的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比重,尿蛋白,尿糖,尿胆原,白细胞,红细胞,尿亚硝酸盐等,从而了解有无感染,尿蛋白,尿糖等,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最常用方法。
便常规检查包括粪便外观如颜色,性状,气味以及显微镜下检测的内容。
如便中有白细胞,提示肠炎,细菌性痢疾等。
粪便红细胞增多常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等。
如果发现寄生虫卵,虫体等提示有寄生虫感染,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三大常规在临床上是如何帮助我们攻克难题的:一、血常规能查出哪些疾病?1、炎症感染一般来说,一旦人体内被入侵了细菌病毒,就会随着血液的流动分散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从而引起一些不适的炎症反应。
在人体的血液中会存有一定数量的白细胞,如果被炎性细胞感染,就会使得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在检测结果中如果发现白细胞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则表明人体可能出现炎症,例如肺炎。
2、免疫性疾病由于人们在现代生活中所承受的生活以及工作压力逐渐增大,经常出现不规范合理的作息以及饮食,从而使得自身的免疫能力出现明显的下降,一旦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功能异常,血液中的细胞数量就会发生相应异常的变化,通过血常规的检查,可以很好的表现血液中细胞的变化,从而能够有效的帮助检查出是否患有免疫性类的疾病,例如风寒感冒。
3、血液疾病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细胞数量都是处于平衡的状态,如果患者患有一些血液方面的疾病,就有可能会使得血液中的细胞失去正常功能,并且数量也会出现异常,例如白血病。
通过血常规的检查可以很好的知道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的变化,从而帮助判断血液疾病。
4、贫血在血常规的检查下,最容易查到的就是贫血现象,患有贫血的患者主要是由于自身的血液供应不能及时的满足机能的需求,在血常规的检查中如果发现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出现明显的减少,就说明存在着贫血的现象。
内科三大常规常用的有三大常规、X线、CT、胃镜、B超、生化等血常规一般看三项,RBC提示有无贫血,WBC提示有无感染,PLT提示凝血功能。
另外服用一些可以影响血细胞的药也要定期做血常规检查。
尿常规:有无白细胞提示感染,有无潜血提示结石等,有无蛋白提示肾病等,有无尿糖提示糖尿病。
大便常规主要就是提示有无肠炎、寄生虫等了。
X线提示肺部疾病、脊椎等骨骼系统疾病。
CT一般用于头部大脑有无出血等,以及一些有无癌变的全身扫描。
胃镜:食道,胃等B超:肝胆脾胰,泌尿系,妇科,心脏等。
生化;要空腹做,主要有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
【资料】肾内科常见疾病的辅助检查项目在肾脏内科轮转期间初诊常见疾病有“肾病综合征、肾炎、蛋白尿待查、血尿待查、系统性红斑狼疮、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尿路感染、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等”,因此接诊医师需要进行一些相关的辅助检查支持诊断以及了解疾病发展的程度,经过分析、归类,需要检查的项目有(包括常规检查项目和选择性检查项目):一、常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隐血,血沉,凝血象,血型,肝炎标志物,肝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血清电解质,心电图,全胸片,肝胆胰脾B超二、选择性检查项目: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24h尿蛋白定量3.尿细胞学检查4.晨尿肾小球、肾小管功能5.ENA系列全套+ANA6.血免疫球蛋白+补体7.血浆蛋白电泳8.ASO+RF9.抗磷脂抗体(ACA)10.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11.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12.泌尿系和肾周血管彩超13.C反应蛋白14.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15.肿瘤标志物16.尿本周蛋白17.尿、血轻链18.尿微量白蛋白19.血糖监测20.中段尿培养+药敏21.结核杆菌DNA22.血结核抗体23.静脉肾盂造影三、常见疾病辅助检查项目:1.肾病综合征:常规检查项目 + 1~172.肾炎:常规检查项目+1~14,173.蛋白尿待查:常规检查项目+1~174.血尿待查:常规检查项目+1~13, 15, 17, 20, 21, 225.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规检查项目+1~146.高血压肾病:常规检查项目+1~4, 6, 7, 10~12, 14, 15, 18, 197.糖尿病肾病:常规检查项目+1~10, 12~158.尿路感染:常规检查项目+3, 4, 6, 7, 11, 12, 20~239.急性肾衰竭:常规检查项目+1~1510.慢性肾衰竭:常规检查项目+1, 2, 4~10, 12~17内科体检主要内容有哪些?心脏检查:心尖搏动、心界大小、心率快慢、节律是否整齐、有无心脏及血管杂音、心包磨擦音。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
观察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可帮助医生判断疾病,诊断病情。
血常规的正常值是多少呢?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 ~0.05 (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单核细胞M 0.03 ~0.08 (3%-8%)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正常参考值]50~300 ×10的9次方/L(50-300个/mm3)。
尿常规检查百科名片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
一旦发现尿异常,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个指征,亦常是提供病理过程本质的重要线索。
近年来有不少人强调,负责医生应自己动手做患者尿常规检查,是有利于医生发现肾脏疾病的一般诊断方法。
临床三大常规检验能检测出哪些疾病?临床三大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和便常规检查,该三种检查是临床上较为基础和重要的检查方式,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它们分别能检查哪些疾病一、血常规检查(一)血常规检查内容1、白细胞检查中性粒细胞增高主要就是身体化脓性被细菌感染,减少见于使用一些药物,疾病和流感以及风湿病等多种原因。
而淋巴细胞增多主要就是病毒所导致感染,比如说麻疹,病毒性肝炎和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等。
2、红细胞计数检查贫血或者失血时直接也会影响红细胞当中的数目,在高值时很有可能患红细胞增多症,低值时直接为贫血。
3、血红蛋白检查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当中,属于是运送氧气的物质,才能提供人体内所必须的氧。
女性在受月经怀孕的影响,她的血红蛋白一般就会比男性要低,因此女性就容易出现贫血情况,在高值时很有可能是为红细胞增多症,心输出量直接减少,低值时直接低血色素性贫血或者是缺铁性贫血。
(二)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1、判断感染用以提示患者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通常经细菌感染如肺炎、肠炎,会造成白细胞数明显升高。
白细胞分类下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淋巴细胞比例略降低;而经病毒感染如流感,会造成淋巴细胞明显升高,在不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下,白细胞总数并没有明显变化。
血常规报告2、判断贫血血常规中血红蛋白(Hb)配合红细胞(RBC)计数可以诊断病人是否有贫血的状况,并通过MCV、MCHC分析红细胞大小、分布宽度以判断贫血种类做到对症“升红”。
3、提示过敏、寄生虫白细胞分类下的“嗜酸性粒细胞”一旦明显升高,提示患者可能有接触性过敏现象或体内有寄生虫感染,需要进一步排查。
二、尿常规检查(一)尿常规检查内容1、尿色:正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
2、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除女性的尿可见稍混浊外,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过久则出现轻度混浊3、酸碱度: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1。
血常规一般看病最常做的就是3大常规,这也是住院病历里面必须的,特别是小孩子发烧感冒时,建议大家去医院要自己要求验,看看是不是病毒感染,这样可以避免医生滥用抗生素。
血常规化验现在一般取指尖血(过去取耳垂末梢血),内容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及血小板计数,均用英文字首缩写表示。
血红蛋白(HGB) 正常值为120-150g/L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值为4×109/L-10×109/L其中中性白细胞(NEUT%)正常时为0.5-0.7淋巴细胞(LYM%) 正常时为0.2-0.4嗜酸细胞(MXD%) 正常时为0-0.02血小板(PLT ) 正常值为100×109/L-300×109/L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值为82-92f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为340-360g/L临床意义:如果HGB值低于120g/L,就说明有贫血存在,应该进一步检查是什么性质的贫血,如果HGB值高于160g/L,可能是因为患有血红蛋白增高症或者血液被浓缩的缘故,WBC代表的白细胞是人体的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相当于国家的军队,共总数的增高(超过10×109/L)时,多表明有炎症、感染存在,此时病人多有发热症状,如果白细胞总数太高在(30-50)×109/L以上,病人是于少年儿童或年青人,伴有较严重的不能解释的贫血,请不要掉以轻心,应该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排除白血病的可能,白细胞总数低于4×109/L,可由接受放射线,病毒感染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等引起。
中性白细胞比例增高多意味着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存在,淋巴细胞增高多见于慢性疾病及长期接受放射线照射,嗜酸性白细胞增高时,往往说明体内有过敏原存在引起的过敏,如寄生虫(蛔虫多见),过敏性炎症,过敏反应等。
PLT减少时,可能会有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增高时,说明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检查项目及方法作者:张霞来源:《大健康》2019年第04期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是临床最常见的检查,被人们称作三大常规检查。
在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检查与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这三项检查是最常见的实验室检验方式。
虽然具有普遍性和常规性,但对于许多疾病的诊断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1.三大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就是对血液进行检查。
主要是对白细胞、红细胞与血小板三项指标的量和质进行检验和分析。
通过实施血常规检查,可尽早发现人体是否有贫血、出血以及血液疾病等。
而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与血红蛋白含量是判断贫血及贫血的程度的主要依据。
另外,大面积的烧伤、局部缺氧以及肿瘤等均可导致体内红细胞增高。
红细胞下降常见于因各种原因引发贫血的情况;白细胞升高则是因细菌、病毒感染所致;而白细胞的降低常见于造血功能出现障碍、失血过多等疾病。
血小板主要活动的范围是凝血系统和止血过程。
血小板含量上升主要以自发性血小板增长为主,降低则以骨髓抑制性疾病亦或是脾功能亢进为主。
尿常规尿常规是对尿液性状与生化指标及尿沉渣镜检实施检查。
其中,在检验尿液性状时,如果尿液颜色呈发红状,应为血尿,这种情况多见于泌尿结石和急性膀胱炎等;如果尿液呈发白状,则表示存有脂肪或脓液。
若体内的酸碱失衡说明可能会发生酸碱中毒;而生化指标是指对尿糖、尿蛋白及尿酮体和尿胆红素等相关指标的检查。
尿糖呈阳性,说明糖代谢功能障碍;尿蛋白呈阳性,则代表肾脏发生问题。
上述判断标准不包括生理性情况。
尿沉渣镜检室是对红细胞、白细胞及上皮细胞的相关检查。
红细胞管型好见于急性的肾小球肾炎;白细胞管型好见于肾盂肾炎;而上皮细胞管型常见于肾小管发病。
粪便常规粪便常规检查是对粪便进行理学检查与化学检查。
若粪便呈黑色亦或是柏油色时,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若大便呈深褐色状,则应以肠梗阻为主;若大便呈果酱色状,常见于细菌性痢疾。
2.三大常规检查的意义血常规。
以往病人要想做一次血常规,对检验工作者而言并不是很轻松的事情,当时只能借助手工操作和显微镜的作用,对人体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白细胞等实施计数,完全是靠人工数出来的,所以,以前的检验结果并不是十分精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