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博物馆的发展与创新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博物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博物馆是人类记录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当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力量。
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博物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博物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博物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博物馆的现状对于现代博物馆来说,数字化和多元化是两个不可忽视的关键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博物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字化技术让人们能够追溯历史的同时,也能够探索未来。
数字化让博物馆的收藏得到更好的展示和保护。
通过互联网平台,博物馆能够展示自己的收藏品,向社会大众传达文化信息,也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
多元化是博物馆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现代博物馆的角色已经不仅仅是收藏展览和文化遗产保护。
它们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多种功能和服务的公共机构。
博物馆不仅要展示历史文化,也要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
例如,博物馆可以提供教育课程,举办文化活动,与社区合作开展公益事业等。
然而,现代博物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博物馆的文化警察角色过于突出,使得博物馆成为了社会上无法容忍的“零号窝点”,在一定程度上对博物馆地位和形象造成了影响。
其次,博物馆的展览方式没有更新换代,仍然以单一的展览形式反映文物、文化、艺术的精华,缺少一定的互动性和参与性,难以吸引年轻人的兴趣和关注。
二、博物馆的未来发展趋势博物馆的未来发展趋势应该是多元化和数字化的。
首先,博物馆应该更注重与社会大众的互动和参与。
博物馆可以采用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展览文物、文化和艺术,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非专业人士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另外,博物馆可以尝试采用一些新的展览方式,例如虚拟展览、AR展览等,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其次,数字化已经成为博物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数字手段的不断创新,数字展览将会成为博物馆未来展示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
数字化技术将使得文物和文化得以更好的数字保护和数字传承。
博物馆文化的价值挖掘与创新发展博物馆作为一座城市文化的象征与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艺术内涵。
它既是一座展示文化遗产的瑰宝殿堂,也是一所教育、研究和交流的场所。
博物馆文化的价值挖掘与创新发展,不仅仅意味着对博物馆藏品的保护和利用,更是对社会文化的传承与推动。
本文将从博物馆文化的独特价值出发,探讨如何挖掘和创新发展博物馆文化,以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
首先,博物馆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
博物馆作为各个时期历史文化的见证者,无论是冰封千年的文物还是传世的艺术品,都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和智慧。
通过对这些文物的研究和展示,可以让人们了解和学习历史,从而更好地认识过去、领悟现在,并对未来有所启示。
博物馆文化的独特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站在过去看现在”,更是“站在现在看未来”。
通过对历史的挖掘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引导人们面对未来的道德、思想、行为和审美的选择。
其次,博物馆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
博物馆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传统文化和精神价值观。
通过对文物的保护、展示和研究,博物馆文化可以成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博物馆文化的独特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人们重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身份,引导人们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充分尊重、欣赏和包容不同的文化,从而形成一个多元、和谐的社会。
博物馆文化还可以通过展览、教育活动等形式,让观众亲身参与其中,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再次,博物馆文化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
博物馆藏品中蕴含着精湛的艺术品味和技术,通过对这些艺术品的欣赏和研究,可以提升人们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
博物馆文化的独特价值在于它能够激发人们对艺术的热情和创造力,引导人们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实践。
博物馆不仅仅是展示艺术作品的场所,更是艺术创作和艺术交流的平台。
通过举办艺术展览、艺术沙龙等活动,博物馆可以促进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最后,博物馆文化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
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趋势与创新博物馆的展陈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不仅要展示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更要与观众产生良好的互动,达到教育、娱乐和沟通的目的。
因此,博物馆展陈设计一直备受关注,其发展趋势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介绍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趋势与创新。
1. 多媒体展示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使用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展示通过音频、视频、互动等形式,让观众更加深入了解展品的背后历史和文化。
例如,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心的每个展品下方都配备了一个“触摸板”,整个展览中不断有影像、地图、声音、甚至是气味的刺激,强调了用户的互动性和参与感。
2. 个性化服务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提供个性化的展览,包括观众的利益、经验和需求等。
在美国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游客可以选择自己的音乐来伴随他们的艺术之旅。
其他博物馆,如丹麦中央图书馆、英国科学博物馆和迪拜莎士比亚博物馆,提供了智能设备和应用程序,根据观众的反应和喜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导览。
3. 环保材料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愈演愈烈,博物馆也在不断探索更环保的展陈材料。
许多展品现在使用可持续、环保和可回收材料制造。
例如,新加坡的博物馆使用了大量的绿色材料,如被动住宅技术、雨水收集系统和绿化屋顶。
4. 可持续发展展陈除了环保材料外,还应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许多博物馆非常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节约能源、管理废物、提高能源效率和推广环境保护理念等方式,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例如,首尔的国立民俗博物馆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立博物馆都由参与可持续发展计划。
5. 设计创新在对未来技术的使用和博物馆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博物馆展陈设计与之同步更新和创新,以适应更高的要求。
例如,帕丁顿的电影中心采用漂浮的观景台而非传统的楼体,威尼斯的乔治·康迪斯克文艺复兴博物馆用多种形式将商业和文化结合在一起,瑞士的加尔拉斯国际中心则是专为艺术、音乐活动和创意的举办而建造的多功能平台。
总的来说,博物馆展陈设计正迎来着巨大的变革。
论新时代背景下的博物馆的发展与创新博物馆可能是古老的,但是,博物馆也是时尚的,博物馆既是历史的珍藏者,更是时代的追随者。
大众对于精神文化的渴求,博物馆也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喜爱。
本文从博物馆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入手,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博物馆的发展创新进行研究分析。
标签:博物馆;发展;创新一、我国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博物馆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博物馆是连接历史与现代的重要纽带,是时代文明的收藏者,我国的博物馆行业发展经历了见过初期到改革开放,以及如今的大数据时代,经历了几十年发展,我国国内博物馆数量也不断增加,截止到2018年,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国内现存博物馆数量是4918家,博物馆数量上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如此,我国博物馆经营管理的观念、思维、方式等都也一直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
(一)博物馆的数量持续增加博物馆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文明发展及社会进步的见证者,是时代与时代之间连接的纽带,同样也是一个城市或是所代表的区域文化、科技、资源等综合实力的真实反映。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人们不再只满足与物质生活的丰富,更加追求精神文明的富足,因此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博物馆也因此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根据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年检备案情况公布来看,截止到2018年我国的博物馆数量逼近5000家,博物馆从业人员也突破了10万人的大关,博物馆文物藏品也将近一千万件。
其中非国有博物馆数量也逐渐增加,博物馆的分类也更加丰富,例如综合类、历史纪念类、艺术类、自然科学类等,虽然我国博物馆仍以综合类以及历史纪念类为主,但是不难发现我国博物馆的结构体系正逐渐丰富完善。
(二)博物馆展览更注重体验与互动博物馆在大众潜意识中,一般都是古板、制式的印象,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早已打破了原本的固有形象,在常规展览陈列的基础上,博物馆将发展更加注重体验与互动。
各类科技博物馆是最早实现互动体验的博物馆,科技博物馆不再拘泥于展示陈列,而是将展览带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增加互动体验,借此拉近与人们之间的距离,人们也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展览品所具备的独特“魅力”,也正是如此,这种更具备互动体验的博物馆展览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博物馆展览中,并逐渐发展形成主流发展趋势。
博物馆发展举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博物馆作为展示、传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需求,博物馆需要不断进行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从数字化展览、多元化展览主题、互动体验和社区参与等方面,探讨博物馆的发展举措。
一、数字化展览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展览成为了博物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数字化技术,博物馆可以将珍贵的文物数字化,实现虚拟展览,让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参观。
同时,数字化展览还可以通过互动、多媒体等方式,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二、多元化展览主题传统的博物馆往往以历史文物为主题,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观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因此,博物馆需要不断拓展展览主题,涵盖更广泛的文化领域。
比如,可以举办当代艺术展览、民俗文化展览、科技创新展览等,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增加观众的参观意愿。
三、互动体验传统的博物馆观展模式往往是观众被动地欣赏文物,缺乏互动性。
为了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博物馆可以引入互动性更强的展览方式。
比如,可以设置触摸屏展示、VR技术展示等,让观众可以亲身参与到展览中,与文物进行互动,增强参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四、社区参与博物馆作为文化场所,应该融入社区,与社区居民建立紧密的联系。
博物馆可以通过举办社区活动、开展社区教育等方式,增加社区居民对博物馆的关注和参与度。
此外,博物馆还可以与学校、社团等机构合作,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公众的文化艺术素养。
博物馆的发展举措包括数字化展览、多元化展览主题、互动体验和社区参与等方面。
通过这些举措,博物馆可以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增加观众的参观意愿。
希望博物馆能够不断创新和发展,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趋势博物馆作为传承和展示人类文化遗产的场所,既承载着历史的瑰宝,又肩负着传承文化的使命。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博物馆文化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以满足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博物馆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首先,博物馆文化的创新体现在展览方式的多样化上。
传统的博物馆展览主要以陈列物品为主,通过展示实物来传达信息。
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已经越来越多元化。
因此,博物馆开始尝试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手段来呈现展览内容。
通过这些创新方式,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文化遗产的背后故事,并且有更多的参与感。
其次,博物馆文化的创新还包括教育与互动的加强。
传统博物馆展览通常以观众的被动参观为主,观众只是简单地观看展品然后离开。
而创新的博物馆文化更加注重观众的积极参与。
例如,一些博物馆开设了以互动体验为主题的展览,观众可以参与到展览中,亲身体验文化遗产的魅力。
同时,博物馆还利用教育活动、讲座等形式,提供更多的知识分享和学习机会,使观众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理解文化遗产。
此外,博物馆文化的创新还体现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拓展上。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博物馆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之间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举办展览、交流展品等。
通过这样的合作,博物馆能够互相借鉴、学习,丰富自身的文化资源,同时也能够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对话,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传播与保护。
最后,博物馆文化的创新还需要注重社会责任的承担。
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文化遗产的场所,更是传播文化与知识、培养公民意识的社会教育机构。
因此,博物馆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比如,一些博物馆开展社会与公益项目,如举办义卖活动、开展公益讲座等,积极回应社会需求,为社会作出贡献。
总之,博物馆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趋势体现在展览方式的多样化、教育与互动的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拓展以及社会责任的承担上。
博物馆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创新发展策略博物馆是传承和展示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但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博物馆也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如何挖掘和发展博物馆的文化价值;二是如何创新展示方式,吸引更多观众;三是如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提升博物馆的展示效果。
本文将针对这些挑战,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首先,博物馆的文化价值挖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对文物的研究,深入挖掘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加强文物保护和研究,揭示文物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物。
二是整合多种资源,提供多元化的展览内容。
除了常规的展览外,可以通过组织专题展览、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向观众传递更加细腻和多样化的文化信息。
三是加强与相关学科的合作,提升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与历史学、艺术学等学科的交叉合作,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推动博物馆的文化价值挖掘。
其次,创新展示方式是博物馆发展的关键。
一是注重多媒体展示,提供更加生动和互动的观展体验。
通过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创造出更加真实和丰富的展览场景,激发观众的参与和探索欲望。
二是注重故事化展示,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展览,将文物和历史文化融入到一个具有情节和戏剧性的故事中,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三是注重多元化的展览形式和内容,提供不同主题和风格的展览,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
例如,可以组织音乐会、讲座、演讲等文化活动,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和深入的文化体验。
最后,博物馆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是博物馆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展示效果。
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可以将文物的细节、立体形态等展示出来,提供更加逼真的观展体验。
二是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扩大博物馆的传播影响力。
通过建立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等方式,将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和文化价值传播给更多人,吸引更多观众。
三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博物馆的管理效率。
通过对观众数据和展览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观众需求和展览效果,进一步优化博物馆的运营和管理。
博物馆文化创新发展博物馆文化创新发展是当代社会的重要主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博物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求。
因此,博物馆文化创新发展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博物馆的定义、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博物馆的定义博物馆是一种通过收藏、保护、展示和传播文化遗产,满足人们对知识和审美的需求的非营利机构。
博物馆在世界各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就有人们创建了类似的机构来展示各种艺术品和文物。
二、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
当时,随着大发现时代和殖民主义的兴起,许多文物被带回欧洲,人们开始意识到对这些文物进行保护和研究的重要性。
因此,一批博物馆相继建立,如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等。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各国的独立和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自己的博物馆。
博物馆的发展不再局限于西方国家,在东方的中国和日本等国家也涌现出了众多的博物馆。
三、博物馆的现状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博物馆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传统的博物馆模式往往过于正统和封闭,难以吸引年轻一代的参观者。
其次,由于展示空间和人员限制,许多宝贵的文物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示和保护。
再次,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往往过于专业化,与大众的审美需求脱节。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博物馆开始进行文化创新。
首先,博物馆通过运用现代科技,如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使观众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了解文物和历史。
其次,博物馆通过与其他文化机构的合作,如图书馆、剧院和音乐厅等,丰富了展品的内容和形式。
最后,博物馆注重社会公众的参与,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和互动展览,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化。
四、博物馆的未来博物馆的未来将是多元化和开放式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可以在不同地点和时间通过网络参观博物馆。
此外,博物馆将更加注重社区和大众的参与,通过与各种社会资源的合作,丰富展览的内容和形式。
展览与博物馆设计的发展与创新一、博物馆设计的历史与发展博物馆源于古代的宫殿、庙宇、图书馆和展厅,其目的是收藏和展示珍贵文化和自然遗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博物馆设计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涉及建筑、展览、教育和娱乐等多个方面。
二十世纪是博物馆设计发展的黄金时期,从传统的“白盒子”博物馆到多媒体、互动和虚拟展览,博物馆设计一直在不断演变。
二、博物馆展览设计展览设计是博物馆设计的核心,其主要目的是展示文物、艺术品和自然科学样本等内容。
在传统的展览设计中,物品通常被放置在简单的玻璃柜中或挂在墙上,但在现代博物馆中,设计师会运用多媒体、虚拟现实和互动装置等技术,创造更为丰富和引人入胜的展示方式。
例如,位于上海的Power Station of Art(艺术营)就是一个技术先进的博物馆,其展览设计与动态视觉效果相结合,轻松吸引了广大观众的注意力。
三、博物馆建筑设计在博物馆设计中,建筑设计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博物馆的设计风格应该符合其展示内容的主题和宗旨。
例如,德国柏林犹太博物馆的设计灵感来自于犹太文化的象征--大卫之星,建筑柱子的错落有致的排列形成了星形的结构,形成了富有意义的视觉效果。
在国内,纪念馆的建筑设计同样重要,例如广西革命博物馆就将广西特有的山水风光巧妙融入建筑设计中。
四、博物馆数字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已逐渐被应用于博物馆设计中。
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博物馆创造更具交互性和参与感的展览方式,吸引更多的观众。
例如,上海博物馆的“微博博物馆”通过微博平台将博物馆展品推广给大众,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博物馆的文化和价值。
五、博物馆教育除了展览和数字化,博物馆还可以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博物馆教育不仅可以增加观众的文化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英国皇家博物馆通过游戏和互动节目鼓励儿童参与,使他们对博物馆文化产生兴趣。
六、未来展望纵观博物馆设计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展览设计、建筑设计、数字化还是教育都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关于博物馆文创发展的几点思考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博物馆文创发展成为了热门话题。
作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博物馆在文创领域的探索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对博物馆文创发展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博物馆文创的发展首先要考虑的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博物馆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其内涵深厚,历史悠久,但同时也面临着时代变迁和文化消费观念的改变。
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点,不仅传承了博物馆的传统文化,同时还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成为了博物馆文创发展中的首要问题。
在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博物馆展览的创新,融入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打造更加互动和有趣的展览形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观。
同时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创作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
二、文创产品的研发与运营博物馆文创产品作为文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发与运营是博物馆文创发展中的关键环节。
文创产品不仅是博物馆文化的延伸,更是博物馆经营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
博物馆需要加大对文创产品的研发力度,创造出更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产品。
在文创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博物馆可以充分挖掘馆藏资源,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设计出独具魅力的文创产品。
也可以与艺术家、设计师等合作,结合他们的创意与艺术手艺,打造出更加富有创意和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
在文创产品的运营过程中,博物馆需要注重产品的宣传和推广,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公众推介文创产品,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也需要建立健全的销售渠道和网络平台,为文创产品的销售提供更便捷的渠道。
三、文创产品的保护和维护在博物馆文创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研发还是运营,都离不开对文创产品的保护和维护。
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因此需要加强对这些产品的保护和维护工作。
在文创产品的保护上,博物馆需要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保护其独特性和独创性。
浅析博物馆的发展与创新
作者:崔若光丁壮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31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博物馆起源的研究,阐述了我国博物馆的发展现状,着重论述了我国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和世界博物馆的建设创新趋势,对指导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博物馆的文化软实力及博物馆的国际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博物馆起源现状与发展趋势职能与创新职能拓展
中图分类号:G269.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梦践行着中华民族的美丽梦想,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事业的载体恰恰承载了我们寻梦和追梦的历程,更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绝佳见证。
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的进步,我国公共文化得到空前的提高。
首先,博物馆的数量不断增加;其次,博物馆的类别更加多样;第三,博物馆的职能增添了新的内涵;第四,参观博物馆的人数空前高涨,爆棚、排队经常可见。
在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博物馆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是因为鲜明的时代特性赋予了博物馆新的工作内涵,使博物馆的建设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博物馆的经营管理也增加的新的内容,博物馆的发展迎来了机遇。
1 简述博物馆的起源
“博物馆”英文—museum,这个词在词源学上的词根来自于希腊语的“mouseion” ,原义是指供奉祭司艺术与科学的9位缪斯女神的神庙。
从博物馆的历史形成过程看,博物馆起源于公元前500—450年的希腊,发展与14世纪以前的罗马,成型于16-17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
到了18世纪,以法国为代表的博物馆最先起源于私人收藏,最具代表的性的是1750年开始于卢森堡宫,当时在这里有一个兼收并蓄的展览,每周向公众开放两天,一直持续到1779年。
这一年由于卢森堡宫被皇家要求归还以作私有的用途,于是一系列更加雄心勃勃的展览计划在大卢浮宫开始了。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文化财富的转移。
尽管有一些博物馆成立于19世纪的上半叶,包括纽约的布鲁克林博物馆(1823年)、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的华斯华兹博物馆(1842年),但是美国许多主要的博物馆是在18实际70年代的设立机构的大潮中诞生的∶波士顿美术馆(1870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1870年)、费城美术馆(1876年)和芝加哥艺术馆(1879年)。
这时期美国建立博物馆,无论数量、规模,都远远地超出了欧洲同类机构。
2 我国博物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博物馆的发展与我国近现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我国的博物馆建设主要起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可以说起步晚,但发展迅速。
博物馆从建国初期的21家,猛增到2009年的2900余家。
就目前国内的博物馆而言,除部分博物馆具有世界级水平外,其他大多数与国际一流水平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急待于发展和提高。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特别是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要的同时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的需求,这为博物馆事业发展带来机遇,博物馆的建设管理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1)博物馆的数量和观众人数与日剧增,具文献记载,自2005年到2010年五年间全国新增博物馆数量达300家,2010年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参观人数达5.21亿人次,比2005年增长194%。
(2)博物馆的功能不断完善,从博物馆的空间结构上一般分:陈列区、管理支援区、藏品库区和公共服务区。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参观人数的增加,博物馆公共服务设施比例也逐步提高。
(3)专题类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近几年各类专业博物馆发展迅速。
如:家具馆、陶瓷馆、昆虫馆、丝绸馆、茶叶馆等诸多分类明确,主题鲜明的展馆应孕而生,使博物馆的个性更加鲜明。
(4)民营博物馆正在兴起。
自1997年中国第一家观复博物馆诞生到2010年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博物馆已达三百多家。
(5)网络为博物馆搭建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计算机辅助管理,使博物馆向着数字化发展迈出了一大步,网络在博物馆的使用实现了资源共享,使人不出家门就能欣赏到藏品,领略到文化的内涵不但开拓了视野,更促进了馆际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6)行业管理和国家财政投入不断增加。
近几年,国家在博物馆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到了2013年财政部印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近一步加大了对文物保护和建设的投入力度,并出台相关政策扶持。
3 我国博物馆的基本职能与创新
国内现有各类博物馆约3500家(不含个小规模私人博物馆)。
这些博物馆如果从内容上可分为综合博物馆和专题类博物馆。
综合类博物馆最典型是的首都国家博物馆;专题类博物馆如大连的海洋世界,上海的昆虫博物馆,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等。
从时间上分可分为历史博物馆、现代博物馆和纪念馆等等。
历史馆如故宫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现代馆如北京的中国的现代音乐博物馆;纪念馆则主要纪念名人英烈等。
纵观各类博物馆其基本职能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科普教育,二是辅助教学和科研,三是服务社会,四是保护文物或文化遗存。
因此,博物馆的建设管理及职能定位一定要围绕着这四
个核心开展工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世界文化的融合,博物馆的管理和职能也正在发生着新变化。
当下的博物馆已经从传统意义的室内向室外露天或自然景观区域发展。
以往从博物馆空间划分,通常也分成四个区域,即陈列区、管理区、库房区和服务区。
传统的博物馆一般陈列区占的比重为25%,管理支援区占25%,藏品库区占25%,公共服务区占25%。
但随着文博事业的发展,不同类别的博物馆在功能和空间区域划分上已经超越了以往的单一形式,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某些博物馆的规模已经超越了单一的馆所,向着公园化、保护区、保护地方向转化。
如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就是集博物馆、地质公园和保护地于一体,并把陈列区和保护地融为一体,并根据实际需要不同区域在改变着四个区域的所站比例,同时也赋予博物馆新的内涵。
4 我国博物馆的职能的拓展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文化也出现融合的趋势,民族文化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越来越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
以往许多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人们的认识保护并收藏到博物馆之中,目前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正得到世人的关注与认识,并受到重视和保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设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被批准列入名录的项目,已有22项入选世界非遗,包括有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
2006年国家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至今为止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是518个,第二批是510个,两批总数量是1028个。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立与保护为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内容,也赋予博物馆新的形式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如福建福州的三房七巷;广西桂林漓江的渔火;海南彝族民俗村落;哈尔滨的关东民巷等等都是新时代创新版本的文博发展形式。
笔者认为这也为博物馆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和更广泛的拓展空间,使博物馆的功能不单单局限在文物或艺术品收藏和展示,也为文化的繁荣和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可靠保障,更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植入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