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79.01 KB
- 文档页数:6
(财务知识)第十五、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壹、基本概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挤出效应投资的利率系数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货币幻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财政制度自动稳定器补偿性财政政策功能财政再贴现政策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政策二、判断题1.财政政策可影响总需求,从而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2.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使利率上升,收入减少。
()3.IS曲线越平坦,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小。
()4.LM曲线越陡峭,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大。
()5.于LM曲线呈垂直状的情况下,政府支出乘数和财政政策乘数相等。
()6.因为政府增加支出和增加税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相反的,所以政府增加同样的支出和税收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
()7.只要挤出效应小于100%,政府支出的增加就能刺激国民收入的增长。
()8.当政府支出水平既定时,只有实际利率上升,赤字才会产生对投资的挤出效应。
()9.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不敏感,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小。
()10.对政府来说,无论用货币筹资仍是债务筹资,其结果是相同的。
()11.于凯恩斯陷讲中,由于挤出效应等于零,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十分有效。
()12.财政制度内于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但不能消除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
()13.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越大。
()14.IS和LM曲线的交点壹般位于中间区域,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有效。
()15.于凯恩斯区域挤出效应完全;于古典区域挤出效应等于零。
()16.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使用,会引起利率上升的同时产出增加。
()17.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意味着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8.政府主要依靠出售债券来筹款支付购买商品和劳务的开支。
()19.于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后,财政政策不以实现收支平衡为目标,而是为实现充分就业服务。
十五、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实践(单项选择,中,1分)[题目]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不是其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金;C、发行货币;D、为政府赚钱。
[参考答案]D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永久性失业。
[参考答案]C抑制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应该()A、控制货币供应量;B、降低工资;C、解除托拉斯组织;D、减税。
[参考答案]A通货膨胀是()A、货币发行量过多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D、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A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可通过()A、变动法定准备率以变动货币乘数;B、变动再贴现率以变动基础货币;C、公开市场业务以变动基础货币;D、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D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A、法定准备率;B、公开市场业务;C、再贴现率;D、道义劝告。
[参考答案]B财政部向()出售政府债券时,基础货币会增加。
A、居民;B、企业;C、商业银行;D、中央银行。
[参考答案]D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的结果将是()A、银行存款减少;B、市场利率上升;C、公众手里的货币增加;D、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C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有()个成员。
A、3;B、5;C、6;D、7。
[参考答案]D法定准备率高低和存款种类的关系,一般说来是()A、定期存款的准备率要高于活期存款的准备率;B、定期存款的准备率要低于活期存款;C、准备率高低与存款期限无关;D、以上几种情况都存在。
B菲利普斯曲线说明()A、通货膨胀导致失业;B、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工会引起的;C、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D、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
[参考答案]C如果所得税率既定不变,政府预算为平衡性的,那么增加自主性投资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会增加均衡的收入水平,并且使政府预算()A、保持平衡;B、有盈余;C、出现赤字;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第15章开放经济分析在这一章里,我们将用IS-LM模型分析贸易和资本流动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本章的分析将使我们初步了解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以及资本流动使各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受到的限制。
第一节贸易和均衡收入一、开放经济的AE函数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AE=Y。
AE是对本国产品和服务的有效需求或意愿总支出。
它等于本国各部门的总支出C+I+G加上外国人购买的本国产品和服务即出口X,减去本国人购买的外国产品和服务即进口M。
所以,AE=C+I+G+(X-M)=C+I+G+NX其中NX=X-M是净出口。
为了写出AE函数,我们要说明NX的决定因素,尤其是它如何依赖于收入Y。
NX的决定因素有:1. 本国收入水平。
当本国收入水平Y增加时,其他条件不变,进口M 增加,所以净出口NX=X-M减少。
2. 外国收入水平。
当外国收入水平Y f增加时,其他条件不变,我们的出口M增加,所以NX=X-M增加。
3. 实际汇率。
实际汇率(real exchange rate)是用我国货币衡量的外国价格水平与我国价格水平的比较,即R=eP f /P其中,P是本国价格水平,P f是外国价格水平,e是名义汇率。
名义汇率(nominal exchange rate)e是特定时期用本国货币数量表达外国货币的价格。
比如,2008年3月1日的美元价格是7元人民币,即e=7。
R的大小综合衡量在国际贸易中我国产品和服务在价格方面的竞争力。
其他条件相同,R越大,越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相反,R越小,越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下面,我们用一个虚构的例子来说明上述命题。
情形一:假设P=5元,P f=1美元,名义汇率e=5(直接标价法),那么,R=1。
假设产品质量相同,且不考虑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
不难看出,在这种情况下,进口和出口都无利可图。
情形二:从情形一出发,其他不变,名义汇率变成e=8,即人民币贬值,那么,R上升到8/5>1。
现在,出口变得有利可图了。
P380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 4 800800总投资净投资3003 000消费960政府购买 30政府预算盈余 试计算:(1) 国内生产净值;(2) 净出口;(3) 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 个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蓄。
解答:(1)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 800-500=4 300(亿美元)。
(2) 从GDP=c+i+g+nx中可知nx=GDP-c-i-g,因此,净出口nx=4 800-3 000-800-960=40(亿美元)。
(3) 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
(4) 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 d=NNP-T=4 300-990=3 310(亿美元)。
(5) 个人储蓄S=y d-c=3 310-3 000=310(亿美元)。
1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 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 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
试计算:(1) 储蓄;(2) 投资;(3) 政府支出。
解答:(1) 用s代表储蓄(即私人储蓄s p),用y 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 s=y d-c=4 100-3 800=300(亿元)(2) 用i代表投资,用s p、 s g、 s 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s g=t-g=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 g =BS=-200。
s r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即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投资为 i=s p+ s g+ s r=300+(-200)+100=200(亿元)(3) 从GDP=c+i+g+(x-m)中可知,政府支出 g=5 000-3 800-200-(-100)=1 100(亿元)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1)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过热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A.减少政府支出B.增加财政支出C。
扩大财政赤字 D。
减少税收2.在()情况下,挤出效应更有可能发生。
A. 货币需求对利率具有敏感性,私人支出对利率也有敏感性B. 货币需求对利率缺乏敏感性,私人支出也对利率缺乏敏感性C。
货币需求对利率具有敏感性,私人支出对利率缺乏敏感性D. 货币需求对利率缺乏敏感性,私人支出对利率具有敏感性3.如果中央银行在增税的同时减少货币供给,则( )。
A。
利率必然上升 B.利率必然下降C.均衡的收入水平必然上升 D。
均衡的收入水平必然下降4.若随着政府支出增加,实际收入增长而利率下降,则()。
A.IS曲线必然垂直B. LM曲线必然垂直C. 中央银行必然同时增加了货币供给D。
中央银行必然同时减少了货币供给5.在下述()情况下,会产生挤出效应()。
A.货币供给的下降提高利率,从而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支出B。
对私人部门税收的增加引起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下降C.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提高,从而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支出D.政府支出的下降导致消费支出的下降6.下列( )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C.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垂直D.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7.经济过热时期,政府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则LM曲线左移,如果要使得均衡收入的变动量接近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要()。
A. 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陡峭B. 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C。
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D。
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8.在凯恩斯极端情况下,当( )曲线水平,则( )政策完全无效。
A。
LM,财政 B.LM,货币C。
IS,财政 D。
IS,货币9.货币需求( )时,对于给定的货币供给增加量,利率将下降得( )。
A。
越富有弹性,越多 B.越平坦,越多C.越陡峭,越少D.越缺乏弹性,越多10.人们在下列哪种情形下倾向于减少手持货币?()。
第13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判断题1、紧缩的货币政策将会使利率提高,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减少。
于是“挤出效应”出现了。
( )N “挤出效应”是和政府支出的主动增加或税收的主动减少相联系的一种经济现象。
紧缩的货币政策虽然也会使利率上升,但这只能减少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支出,这与“挤出效应”不是一回事2、企业对利率变动反应越敏感,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
( )Y 企业对利率变动反应越敏感,则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的利率上升对私人投资的“挤出”就越多,从而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
在IS-LM 模型中,投资对利率的反应系数越大,IS 曲线越平缓,这时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
3、如果LM 曲线是完全垂直的,那么财政政策在增加就业方面是无效的。
( )Y 当LM 曲线是完全垂直时,实行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产生的挤出效应是完全的,政府增加多少开支,就会挤出多少私人投资,因而使得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失效。
二、选择题1、货币供给增加使LM 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LM 的移动量,则必须( ) A LM 陡峭,IS 也陡峭 B LM 和IS 一样平缓 C LM 陡峭而IS 平缓 D LM 平缓而IS 陡峭 C2、政府支出增加使IS 曲线右移为政府支出乘数)g g K G K ( ,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 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 LM 平缓而IS 陡峭B LM 垂直而IS 陡峭C LM 和IS 一样平缓D LM 陡峭而IS 平缓 A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A 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 缓和的经济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 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 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A4、挤出效应接近100%时,导致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 ) A 实际效果接近乘数效果 B 实际效果接近0C 实际效果明显,但小于乘数效果D 实际效果大于乘数效果 B5、假定IS 曲线和LM 曲线的交点所表示的均衡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根据IS-LM 模型,如果不让利率上升,政府应该( ) A 增加支出B 增加支出同时增加货币供给C 减少货币供给量D 减少支出的同时减少货币供给 B6、在下列( )情况下,“挤出效应”最可能很大 A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C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D7、若同时使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其经济后果可能是( ) A 利率上升,产出变化不确定 B 利率下降,产出变化不确定 C 产出减少,利率变化不确定 D 产出增加,利率变化不确定 C8、当处于凯恩斯极端情况时,有( ) A 货币需求处于“流动陷阱”中 B 增加货币供给将使LM 降低 C h=0,货币政策乘数等于1/kD d=∞,财政政策乘数等于政府支出乘数 A9、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A 决策人的意愿B IS 和LM 曲线的交点C IS 和LM 曲线的斜率D 货币供应量 C 10、“挤出效应”发生于( )A 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B 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C 所得税的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D 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C三、计算与证明题)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是否存在挤出效应?(率有何变化?美元时,均衡收入、利美元增加到)政府支出从()求均衡收入、利率(方程和)求(美元。
美元,美元,美元,,货币供给为、假设货币需求为54200100321100150100,8.060200102.01LM IS g i t y c r y L d ===+=-= 无影响利率上升,但对投资毫故虽然政府支出增加使。
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为零投资量为一常数,即投不存在挤出效应。
因为,又:,联立上述方程组::)(解:)4(5501000,1250200150)100(8.060200100)3(1150,3)2(501000102.0200:1150100150)100(8.0601=⇒+==⇒++-+=++==→===+=⇒-==⇒++-+=++=r r y y y g i c y IS g g y r r y r y LM y y g i c y IS(5)曲线移动量?量等于)为什么均衡收入增加(各为多少?入、利率、消费、投资曲线如何移动?均衡收美元,美元增加到)若货币供给从(曲线和方程,画出和根据这些数据求投资为消费为美元,,货币供给为定货币需求为、某两部门经济中,假LM LM LM IS LM IS ri y c y L d 32202002)1(5140,8.01002002.02-=+==性需求。
币量全部用于满足交易求与利率无关,新增货取了古典形式,货币需原因是货币需求函数采美元曲线移动量,即)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美元美元美元曲线向右移动方程:)货币供给(美元和均衡收入和利率为垂直于横轴如图:方程:方程:)解:(100/13120,980,4,1100100,11002202002%8100025120010001=∆⋅=∆=====⇒→-==m k y LM i c r y LM y LM LM r y IS y LM?后收入不变而利率下降)为什么货币供给增加(投资有什么变化?,收入、利率、消费和美元,而货币需求不变)若货币供给增加(消费和投资)求均衡收入、利率、(方程,画出图形;和)求(美元。
投资,美元,消费为货币供给为定货币需求为、某两部门经济中,假4203211508.0100200,42.03LM IS i y c r y L =+=-=当然也无变化。
下降的触动,收入水平受到利率系数为零,故而投资为一个常数,投资的利率了利率,但由于投资为虽然货币供给增加降低,美元,,美元,:)()4(15011008.0100,5.71250)3(150,11005.121250)2(1250:;2010001==+========+=i y c r y i c r y y IS r y LM四、简答与分析讨论1、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构成,试问应当实行一种什么样的混合政策?并用IS-LM图形表示这一政策建议。
参考答案:如果社会已经是充分就业,为了保持已达充分就业水平的国民收入水平不变,增加私人部门投资,可采取扩大货币供给同时增加税收的政策组合。
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LM曲线右移,将使利率有较大幅度下降,私人投资尤其对利率敏感的住宅建设上的投资会增加,但这时国民收入水平超过充分就业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增税政策,将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减少总需求中的消费支出比重。
征税政策使IS曲线左移。
如图所示,新的均衡点与原来均衡点E相比,只是均衡利率下降,均衡收入即总需求仍维持在已有的充分就业水平上。
但不同的是,此时总需求结构已经发生的变化,投资增加了但消费减少了。
另一种可考虑的政策组合是:政府同时实行增税和投资津贴政策。
反映在图上,LM曲线位置不变;征税导致消费减少,投资津贴导致投资增加,二者相抵,IS曲线大致不发生变化,于是均衡点仍保留在原来水平,但总需求结构已变化。
2、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IS-LM模型表示以下两种减税的影响:(1)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2)货币存量不变参考答案:(1)政府减税,会使IS曲线向右上移动至IS’,这使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增加至y1,为保持利率水平不变,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至LM’处,从而利率仍为r0,国民收入增加至Y2,均衡点为E2(2)货币存量不变,表示LM不变,这些减税措施使IS曲线向右移动到IS’的效果是利率上升至r1,国民收入增加至y1,均衡点为E1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显然是有所区别的,在(1)情况下,在减税的同时由于采取了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利率不变,国民收入增至y2,而在(2)情况下,在减税的同时保持货币存量不变,使利率上升,从而会使私人部门的投资被挤出一部分,因此,国民收入虽然也增加了,但只增加至y1(y1<y2)3、假定政府考虑用这种紧缩政策:一是取消投资津贴,而是增加所得税,用IS-LM曲线和投资需求曲线表示这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和投资的影响。
参考答案:取消投资津贴和增加所得税虽然都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都会使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从而使利率和收入下降,但对投资的影响却不一样,因而在IS-LM图形上表现也不一样。
(1)取消投资津贴取消投资津贴等于提高了投资成本,其直接影响是直接降低了投资需求,使投资需求曲线左移,如图所示。
如果利率不变,则投资量要从I0减少到I1,然而,投资减少后,国民收入要相应减少,IS曲线左移动,在货币市场保持不变,即LM曲线不变时,利率必然下降(因为收入减少后,货币交易需求必然减少,在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必然下降),利率下降又会增加投资,使取消投资津贴以后的投资减少量达不到I1I0。
在图b中,设IS曲线因投资需求下降而从IS0左移到IS1,结果使收入从Y0减到Y1,利率从r0降到r1,在图a中,当利率降为r1时,实际的投资就不是下降到I1,而是下降到I’1,因此少降低的数额为I1I’1.(2)增加所得税增加所得税会降低人们可支配收入水平,从而减少消费支出,这同样会使IS曲线左移。
假定左移情况是图b中IS0到IS1,则收入和利率分别从y0和r0到y1和r1,由于增加所得税并不会直接降低投资需求,因而投资需求曲线仍为I0,但由于利率从r0降到r1,因而投资得到刺激,投资量从I0增加到I’0,这就是说,增加所得税虽然使消费、收入和利率都下降了,但投资却增加了。
图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