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4.29 KB
- 文档页数:3
第16课《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感受三只猫的形象特点。
3.品味关键词句,了解文中“我”及家人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4.体会“我”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重点难点】1.继续练习默读。
2.品味关键词句,了解文中“我”及家人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体会“我”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梳音晓义,日积跬步至千里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逗.()消耗.()污涩.()忧郁.()红绫.()懒惰.()安详.()乞丐.()预警.()怅.然()诅.骂()蜷.伏()一缕.()虐.待()屋脊.()叮嘱.()辩.护()怂恿..()惩.戒()倚.着()冤.枉()妄.下断语()悲楚.()畏罪潜.逃()芙.蓉鸟()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肮脏且不光滑。
()②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③从容不迫,稳重。
()④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⑤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⑥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⑦弯着身体卧着。
()⑧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⑨悲伤凄楚,悲苦。
()⑩通过处罚来警戒。
()○11胡乱、随意地下结论。
()○12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
()★任务二:知人论世,了解作者1.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他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
著有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专著《文学大纲》《中国俗文学史》,译著《新月集》《飞鸟集》等。
2.默读全文。
二、探究案★任务一:整体感知,勾画圈点厘思路1.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
默读课文,概括提取信息,利用下面的表格厘清课文内容。
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教案(精选1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教案篇1教学重点: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3、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4、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5、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法:对话法情境法学法:默读法圈点勾画法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二、默读课文,做好圈点、勾画,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生字词)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3、这几只猫的外形和性格各有什么特点?4、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5、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的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一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一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一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三、文章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其中前两只活泼有趣,找出相关的句子分析,朗读并感悟。
提问:1、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两只可爱猫的篇幅不如一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2、我家三只猫最后结局都是亡失,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的亡失,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四、精读赏析:15一一34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案发现场: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1)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2.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特点,真实具体地进行描写.借助课文内容与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教具准备:课文插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教师:说说课文第四自然段讲了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指名回答.(讲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写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3.教师:昨天,我们学了小时候的猫,现在大家来完成一项练习.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4.教师:你喜不喜欢老舍先生家的猫为什么同学们可能会觉得我们平时见过(或养过)的猫没有老舍先生家的可爱,那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仔细阅读课文,就会找到答案了.二、自学课文1.提出要求.⑴自由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说说这三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⑵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里找一找,用横线画出来.2.学生自学.3.自学反馈.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⑵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里(说它老实可是又贪玩说它贪玩可是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它什么都怕,可是很勇猛)三、研读品味㈠学习第一自然段.1.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在我们眼前出现了老实的猫、贪玩的猫、尽职的猫,哪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2.学生汇报.3.教师过渡: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猫,才把猫的性格特点写得很具体.作者不但描写具体,写法也独到,请比较两组句子.a句能换成b句吗为什么 a.说它老实吧 b.它很老实a.说它贪玩吧b.它很贪玩4.学生讨论.(a句是通俗的说法,同时还包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5.教师:你喜欢老实的猫、贪玩的猫、还是尽职的猫呢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读,请同学们听听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或者还有哪些地方没注意到㈡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渎.2.品味“蹭”字:“蹭”是什么意思谁能表演“蹭”的动作大花猫在“蹭”主人时,心里可能在想什么(“蹭”的意思是摩擦.大花猫在“蹭”主人时,就像孩子在向大人撒娇.)3.a句和b句哪句更好为什么a.……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b.……在稿纸上踩印几个小黑点.4.教师:那么,大花猫在主人写作时给主人“画”上几朵“小梅花”,它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请你用大花猫的口气说说.5.学生模仿猫的各种叫声,理解“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等词语.6.指导学生进行表情朗读.教师:这些都是大花猫高兴时的表现,它要是不高兴时就一声也不出.这只猫的性格可真是倔强呀.㈢学习第三自然段.1.教师:大花猫什么都怕,可是它却非常勇猛,不要说对付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2.以“我们家的大花猫的确(实在)勇猛”为中心句说一段话.3.学生说.四、领悟写作方法1.默读全文,思考回答:作者为什么能抓住猫古怪的性格和淘气这两个特点2.追问:这篇文章作者为什么写得那么真实具体3.教师:学了这课后,你学到了哪些写作知识学生畅谈.五、课堂小结1.结合板书,要求学生用“说它……可是”的句式,说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的内容.2.教师: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长大了也一样讨人喜欢.从老舍的真实具体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喜爱自己家的猫呀!我想,不仅是猫,只要是小动物,他都会因为他有一颗爱动物的心.六、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导学案第【2】篇〗16 猫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第16课《猫》导学案◆任务一:查阅资料,借助工具书,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认读下列词语。
污涩怂恿一缕蜷伏怅然诅骂红绫虐待屋脊叮嘱凝望惩戒畏罪潜逃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______家,我国____________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活动二:梳理内容1.限时5分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圈出文中的易错生字,将易误读的生字注上拼音,读不准的字做好标记,集中订正。
(2)文章写了什么事?这些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请用一句话概括。
2.三只猫分别是怎样的呢?默读课文,用横线勾画写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和结局的语句,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表格。
4.讨论:同样是猫,为什么前两只猫与第三只猫的命运会截然不同呢?◆活动三:体会情感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文中是怎样描写三只猫的?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分析。
2.划出描写三只小猫失亡后我心理活动的句子3.结合全文思考:对于三只猫,“我”前后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第二课时◆活动一:探究主旨1.默读第15—34段,思考:作者冤枉第三只猫的证据是什么?用波浪线勾画有关句子。
2.芙蓉鸟真的是被第三只猫咬死的吗?证据“确凿”吗?3.谈谈你对文中“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的理解。
4.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5.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资料助读:本文写于1925年,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第【1】篇〗教学要求1.学会4个生字,掌握“稿纸”等词。
理解“古怪、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积累“生机勃勃”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猫的特点。
3.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真实具体地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和掌握本课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生机勃勃”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
3.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大花猫小时候的可爱。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学生介绍认识的猫。
2.教师予以归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
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
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3.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整体感知,掌握生字词1.明确自学要求。
⑴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⑵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⑴教师随意地抽出下列词语卡片。
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任凭无忧无虑尽职稿纸抓痒丰富多腔遭殃蹭责打折腾枝折花落⑵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
重点注意:“蹭、痒、凭、殃,注意“折”的多音。
⑶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重点注意“耍”与“要”、“乖”与“乘”、“虑”与“虚”的区别。
⑷教师再次出示以上的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
第16课猫【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识记文中生字词。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自学指导】一读课文——字词积累1.作者简介:郑振铎,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著有《取火者的逮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翻译著作有《新月集》《飞鸟集》等,另有《郑振铎文集》传世。
2.自读课文,积累字词,完成并展示自学检测题。
【自学检测】1.给划线的字注音。
消耗()红绫( ) 污涩()怂恿()怅然()诅骂()蜷伏()叮嘱()凝望()虐待()2.根据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合作探究】二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思路点拨:默读课文时把相关的内容和重点词语画出来,然后小组交流,达成共识填在表格中,班内要进行大展哟。
2.作者三次养猫的经历中,那次是详写的?为什么这样安排?(说一说)3.完成课后第二题。
答案写在课文相应的位置。
【自学指导】三读课文——品味“语言美”划出文章中你认为精彩的细节描写的句子,大声朗读,体会表达效果,同桌交流一下。
【自学检测】品味下列语言,说说每句话的表达效果。
1.花白的毛,很活泼,长孺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2.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3.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合作探究】四读课文——体会主旨默读课文“我家养的第三只猫的经历”这一部分,完成以下问题:1.在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是为什么?2.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知识梳理】这篇文章描写了“我”,抒发了我对之情,进而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当堂检测】完成基础训练第69页第二题(一)课内阅读【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16猫素养目标1.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结构。
2.学习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体会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
3.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和客观公正、宽容仁爱的处事态度。
学法指引细节描写及其作用1.概念: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2.作用: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好的细节描写能够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主题。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他是“为人生”文学的重要倡导者之一。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家庭的故事》《桂公塘》,专著《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
2.背景简介 《猫》创作于1925年11月7日。
20世纪20年代,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树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
本文正是作者这一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3.完成自学结构图猫{第一只猫:可爱活泼因病亡第二只猫:①第三只猫:②}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基础夯实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心里也感着一lǚ()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2)(我)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yǐ()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3)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xiāo hào()过一二小时的光阴。
(4)三妹想着种种方法去dòu()它,它都不理会。
我们都很替它yōu yù()。
(5)它只是毫无生意地、lǎn duò()地、郁闷地躺着。
(6)三妹便sǒnɡ yǒnɡ()着她去拿一只来。
(7)有时蝴蝶 ān xiánɡ()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8)你这小猫呀,要被qǐ ɡài()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9)我也chànɡ rán()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猫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在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重难点
1.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2.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猫,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小动物,很多家庭中都养过。
有些作家也有这样的爱好,当然,除了养,他们还喜欢写写,除了你们熟悉的老舍先生以外,还有一位作家叫郑振铎。
他的笔下也有猫,而且还不只一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郑振铎的《猫》。
(板书)
二、课前自学
1.郑振铎,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和艺术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
原籍福建省长乐县,生在浙江省永嘉县(今温州市)。
1958年遇难殉职。
2.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污涩怂恿一缕蜷伏怅然诅骂红绫惩戒
订正读音,每个词齐读两遍。
三、学习探究
主问题1.在这三只小猫中,你最喜欢哪一只猫?请选读课文,找到对那只猫进行描写的语句或语段,大声、反复、有感情地朗读。
并尝试用如下的句式说说。
我最喜欢第________只猫,因为它________,正如课文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法指导:
1.先独立自学,在书本上圈点勾画。
2.小组长主持,组内交流,4号先讲,3、2号补充,1号总结。
3.组内分工进行展学,其他同学边聆听边作笔记,边进行补充或质疑。
主问题2.作者对这三只猫情感是如何变化的?第三只丑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的多”。
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吗?
学法指导:
1.先独立自学,在书本上圈点勾画。
2.小组长主持,组内交流,4号先讲,3、2号补充,1号总结。
3.组内分工进行展学,其他同学边聆听边作笔记,边进行补充或质疑。
主问题3.最后一段“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在全文的作用。
学法指导:
1.先独立自学,在书本上圈点勾画
2.小组长主持,组内交流,4号先讲,3、2号补充,1号总结。
3.组内分工进行展学,其他同学边聆听边作笔记,边进行补充或质疑。
主问题4.'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的经过讲给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一少彼此之间的误会?
学法指导:
1.先独立自学,在书本上圈点勾画。
2.小组长主持,组内交流,4号先讲,3、2号补充,1号总结。
3.组内分工进行展学,其他同学边聆听边作笔记,边进行补充或质疑。
补充作者资料:郑振铎(1898—1958),我国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倡导写实主义的“为人生”文学。
创作主张:“文艺的对象,应该是被侮辱与被践踏的血和泪”,作者主张写人生,就不单单要表现一个人,主张文艺的对象,应该是被侮辱与被践踏的血和泪,就不应该只是一只猫。
文中所表现的的人和猫的故事,其实就是生命和生命之间的故事。
其实,无论是奉养、抚养、喂养都需要好好的善待。
达标检测:
1. 郑振铎,家、家、著名学者,的积极倡导者之一。
1923年后,长期主编《》,积极倡导写实主义文学和为人生的血泪文学。
(4分)
2.给加点字注音(8分)
相称消耗蜷伏娱乐
惩戒屋脊叮咛凝望
3.根据拼音写出汉字(8分)
nüâ待yuān 枉懒duò鸟lónɡ
biàn 诉sǒnɡ恿安xiánɡ乞ɡài
4.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2分)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可怜这两个月来相伴的小侣!
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
心里便有些亡失的。
妻常常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
它很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A.酸辛预兆叮嘱悲愤B.酸楚预警叮咛悲楚
C.酸辛预警叮嘱悲楚D.酸楚预兆叮咛悲愤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我们班级不但信任他,而且连以前反对过他的其他班级也信任他了。
B.照片拍得好坏,诗歌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深刻的思想认识、较高的艺术修养所决定的。
C.应该尽量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被全体同学掌握,特别是普通班级一定要提高教学质量。
D.经过刻苦训练,在奥运选拔赛上他轻松晋级,成为这个项目第一个取得奥运会参赛资格的人。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调查风调雨顺B.筹备一筹莫展
C.缅怀触目伤怀D.赔偿得不偿失
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新春将至,一场罕见的大雪席卷南方。
大批战斗在抗灾一线的人们,徒步于深雪之中,运送物资;。
他们恪尽职守、无私奉献,,让节日充满温情与感动,让雪灾中的中国祥和温暖。
A.攀爬于电杆之上,检修线路严冬的冰雪、灾难的r阴影被驱散了
B.攀爬于电杆之上,检修线路驱散了冬日的严寒、灾难的阴影
C.于电杆之上攀爬,检修线路驱散了冬日的严寒、灾难的阴影
D.于电杆之上攀爬,检修线路严冬的冰雪、灾难的阴影被驱散了
8.仿写句子(2分)
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让人;
语文是,让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