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团体标准工作正式启动
- 格式:pdf
- 大小:684.69 KB
- 文档页数:1
2019年5月22日,由全国智标委牵头组织编写的《智慧建筑运维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要求》标准在石家庄召开第二次工作会议,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处长谢跃文、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信息中心副主任蒋学红、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工程质量监督中心主任姜伟出席并讲话,会议由全国智标委副秘书长赵滢主持。
随着智慧建筑的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其相关设计与技术标准陆续出台。
在智慧建筑运维阶段,BIM技术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尚缺乏相应的标准规范。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智慧建筑专业委员会立足智慧建筑可持续发展,组织行业约20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智慧建筑运维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编制,已于2018年12月27日成立标准编制组并召开标准启动会。
目前,政府项目和大型项目业主开始关注BIM 技术,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中使用BIM技术,围绕BIM技术的设计与施工行业内相关工程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都有涉及,但是在拥有广阔市场发展前景的运维阶段却缺乏相应的标准进行规范。
会上,编制组对标准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依托于建筑信息模型在智慧建筑设计、施工方面已有基础,梳理在运行维护方面需要的模型建立、数据采集,以及平台应该具备的功能,同时,建议增加系统运行维护和安全要求两个章节,全面体现BIM技术智慧建筑运行阶段的要求。
会议讨论了标准完善意见和方向,并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据悉,本标准将规定智慧建筑运维信息模型应用的总体要求、数据要求、系统功能要求、系统运行维护和安全要求等,适用于智慧建筑的设计、施工及运维管理等。
中外建设信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广图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开元电子实业有限公司、航天科工广信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杭州新中大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戎光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杰防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出席会议。
12。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产品标准试点实施方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自1979年成立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在国内工程建设标准化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主要从事工程建设标准化学术研究、标准制修订、宣贯培训、咨询服务、编辑出版、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业务的综合性社会团体。
早在1986年,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受原国家计委的委托(计标[1986]1649号),开始组织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的试点工作。
经过30年的努力,现已批准发布400余项协会标准,积累了丰富的标准化管理经验,建立了一整套较完善的协会标准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精神,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决定开展工程建设领域内产品标准的试点工作,现提出试点实施方案如下:一、试点的意义(一)试点工作是推进工程建设领域标准化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务院于2015年3月印发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要求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以及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提出了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总体要求。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开展产品标准试点工作是顺应国家标准化体制改革要求、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二)试点工作是加快工程建设领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建设领域的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大量涌现。
而这些“四新技术”的涌现,往往在进入市场之初,遭遇无标可循而被拒之门外的境地,极大地影响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均由政府发布,其协调难度大、编制进度慢、制订时间长,不能快速反应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而团体标准以市场为主导,对市场需求响应及时,具有针对性强、制订周期短,编制速度快等特点。
运用团体标准这种技术手段来引导市场行为、凝聚产业链、提升企业竞争力,能够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三)试点工作是增加标准供给的需要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主要突出基础性、通用性和公益性属性,在制定范围上,尤其是在新兴产业及市场灵敏度高的领域,标准存在较大缺失,地方标准受地域限制,无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碳管理体系要求》团体标准
《碳管理体系要求》团体标准(T/CABCS20001—2021)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组织,联合中国节能协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认证中心等机构共同编制,主要适用于各类组织建立并实施碳管理体系,旨在帮助组织提升碳管理绩效,促进经济社会低碳绿色转型发展。
该标准以传统的“监测、报告、核查(MRV)”碳管理理念为基础,基于生命周期观点和风险思维,采用ISO管理体系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以“提升碳绩效”为目标导向,采用PDCA循环运行、持续改进的模式,建立系统、全面、有效的碳管理体系。
《绿色住区标准》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李晓辉
【期刊名称】《建筑节能》
【年(卷),期】2014(000)010
【摘要】由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等单位编制的《绿色住区标准》,将于2014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该标准是我国绿色住区建设领域首个行业协会标准,是人居委整合国内外优势研究力量,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中美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比较研究》、《规模住区人居环境评估标准研究》等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历时八年编制而成。
标准将国际先进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我国城镇住区建设和房地产发展的本土模式相结合,填补了我国绿色住区标准领域的空白,将对推动我国绿色住区实践产生重大影响。
【总页数】1页(P22-22)
【作者】李晓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绿色住区标准》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2.协会标准《绿色住区标准》CECS377修编工作正式启动
3.新版《绿色住区标准》自2019年2月1日起施行
4.2004年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5.建筑工程节能不符合规范不能通过验收《建筑节雒工程陋工质量验收规范》国家标准自兮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光储直柔标准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引领建筑节能发展的先行者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建筑业的节能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全球最大的建筑能耗国家,中国建筑行业的节能问题尤为突出。
为了推动中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应运而生。
本文将围绕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的发展历程、目标及其所倡导的“光储直柔”标准展开讨论。
1.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的发展历程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是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协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于2009年,是国家建设部主管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自成立以来,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一直致力于推动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我国建筑节能水平,促进建筑节能产业的健康发展。
2.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的目标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的目标是推动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产业的发展,并在全球建筑节能领域树立中国形象。
通过开展节能技术研究、标准制定、示范工程建设、信息交流等工作,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节能水平,助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
3. “光储直柔”标准“光储直柔”标准是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倡导的建筑节能新理念,主要包括光伏发电、储能技术和直流用电、柔性电网等内容。
这一标准的提出,旨在推动建筑行业在能源利用方面的创新,加快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升建筑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的能耗。
在“光储直柔”标准中,光伏发电是未来建筑能源利用的重要方向。
光伏发电技术利用太阳能资源,通过光伏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为建筑提供清洁能源。
储能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建筑在光伏发电产生的电能不足或是过剩时,实现能源的存储和调配。
直流用电和柔性电网则能够有效地减少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作为建筑领域的新标准,“光储直柔”能够为建筑节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望推动建筑节能产业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相信随着“光储直柔”标准的不断推广,中国建筑节能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建设节能型社会贡献力量。
研究与探讨F i0S©a「ch a门d Discussion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团体标准发展现状概述李文娟1高雅宁2刘呈双^李蕊'1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引言2018年1月1曰,‘‘服役”近30年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88版)(以下简称《标准化 法》)经修订正式开始实施,“团体标准”作为一个闪 亮的新名词登上法律舞台。
《团体标准化第1部分:良 好行为指南》中对团体标准这样定义:团体标准是指由 团体按照团体确立的标准制定程序自主制定发布,由社 会自愿采用的标准。
团体(association)是指具有法 人资格,且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能力、标准化工作能力和 组织管理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和产业技术 联盟等社会团体[11。
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 革方案》(国发[2015] 13号)(以下简称《改革方 案》)指出,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由6类整合精简为4 类,分别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推荐性 行业标准、推荐性地方标准;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分为 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
也就是说,过去由政府单一供给 的标准体系,转变为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 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
政府主导制定的 标准侧重于保基本,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侧重于提高竞 争力。
《改革方案》发布及《标准化法》修订实施后,团体标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全国社会团体及团体标准总体情况[21截至2021年1月31日,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共有4483家社会团体登记注册,其中民政部登记 注册的有676家,地方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有3807家。
社会团体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共计公布22390项团体标准,其中民政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公布7599项,地方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公布14791项。
地方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注册的社会团体中,广东省社会团体注册数最多,为641 家。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团体标准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问题日益严重。
为推动建筑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建筑发展,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团体标准应运而生。
本标准涉及建筑节能基础标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节能施工标准、建筑节能检测标准、绿色建筑节能标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标准、节能改造技术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材料标准、建筑能源管理标准、建筑环境控制标准、建筑智能化节能标准、建筑电气节能标准、建筑水系统节能标准、建筑气系统节能标准、可再生能源利用标准、绿色建筑标识认证标准、能耗监测与审计标准、绿色运维管理标准、绿色物业服务标准等方面。
二、建筑节能基础标准本部分规定了建筑节能的基本要求,包括术语定义、节能目标、节能规划等。
三、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本部分规定了建筑设计阶段的节能要求,包括建筑布局、围护结构、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等方面的节能设计。
四、建筑节能施工标准本部分规定了建筑施工阶段的节能要求,包括施工工艺、材料选择、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五、建筑节能检测标准本部分规定了建筑节能检测的方法和程序,包括围护结构保温性能检测、空调系统效率检测等方面的内容。
六、绿色建筑节能标准本部分规定了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和节能措施,包括建筑设计、材料选择、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七、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标准本部分规定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要求和规范,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方面的内容。
八、节能改造技术标准本部分规定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技术要求和实施规范,包括外墙保温改造、空调系统改造等方面的内容。
九、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本部分规定了绿色建筑的评估方法和评价标准,包括建筑设计、能源利用、环境性能等方面的评价内容。
十、绿色建筑材料标准本部分规定了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应用要求,包括保温材料、节能玻璃等方面的内容。
十一、建筑能源管理标准本部分规定了建筑能源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包括能源审计、能源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团体标准我国建筑节能协会团体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节能问题。
我国建筑节能协会作为专业的行业组织,在促进建筑节能领域的发展和标准化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团体标准是我国建筑节能协会制定的一项重要标准,它在建筑节能领域的推动和规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我国建筑节能协会团体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我对我国建筑节能协会团体标准的理解1. 我国建筑节能协会团体标准的定义团体标准是由我国建筑节能协会制定,具有行业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标准。
它是为了规范和统一建筑节能领域的相关工作,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和质量,推动行业健康发展而制定的。
团体标准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对于指导和规范建筑节能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 团体标准的制定程序我国建筑节能协会团体标准的制定程序严格、规范,主要分为立项、编制、讨论、审定和公布等环节。
在立项阶段,首先确定标准的需求性和可行性,由相关专业委员会或工作组牵头负责立项工作。
在编制阶段,由专家组成编制组,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政策和行业实际,对标准进行编写。
在讨论和审定阶段,通过专家评审、征求意见等方式,对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经我国建筑节能协会批准,对团体标准进行公布和实施。
3. 团体标准的实施效果我国建筑节能协会团体标准的实施效果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团体标准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建筑节能技术的先进性和有效性,促进了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 团体标准的实施,为建筑节能领域的相关单位和企业提供了统一的业务办理标准,降低了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
- 团体标准的实施,使建筑节能领域的相关行为更加规范、合理,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二、我国建筑节能协会团体标准的深度探讨1. 团体标准在建筑节能技术应用中的作用团体标准在建筑节能技术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团体标准为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指导,规范了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范围和要求。
黄凯良,等:两种手段提升太阳能新风热利用效率的研究
(2)使用双层玻璃盖板之后平均集热效率上升明 显,双层和单层玻璃盖板集热器的平均集热效率分别 为52. 1%和44. 6%,使用双层玻璃盖板之后平均集热 效率上升了 7.5%,比除冷时效果更加明显,其在低温 下能够进一步发挥保温优势,减少了玻璃盖板表面的 热损失。
参考文献:
[1 ]孙峙峰,袁静,王选,等.太阳能新风系统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中
的应用分析[J].建筑节能,2016,( 8) :39 -41.
[]宁经洧,于水,冯国会,等.北方地区太阳能新风系统应用分析研究[].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9,(3) :68 -71.
[3] Chen Wei. Thermal analysis on the cooling performance of a wet porous evaporative plate for building [ J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011,5 (2) :2217 -2226.
[]王选,孙峙峰,袁静,等.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太阳能新风系统的应用分析及其优化设计[]].建筑科学,2017,(2):107-112.
[5]马进伟.太阳能空气集热及双效集热模块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6 ] Mittal M K,V arun,Saini R P,e t al. Effective efficiency of solar air heaters having differenttypes of roughness elements on the absorber plate [J].Energy, 2007,32(5) :739 - 745.
[7]庄智,薛静,陈滨.新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冬季热性能理论研究[]].太阳能学报,2014,35(2):258 -264.
[8]杨铭.北方供暖“零煤耗”农宅实现模式与关键技术研究[D].北 京:清华大学,211.
[]于水.太阳能新风与相变地板集成技术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09.
[0]王崇杰,管振忠,薛一冰,等.渗透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集热效率研究[]].太阳能学报,2008,29(1):35 -39.
[11] Jianjun Hu,Xishan Sun,Jinliang Xu,et al. Numerical analysis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solar a i collector with internal baffles [ J ]. Energy and Buildings,2013:230 -238.
[12] Subiantoro A,Tiow O K. Analytical models for the comput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single and double glazing flat plate solar collectors with normal and small air gap spacing [ J ]• Applied Energy, 2013,104 ( 1): 392 -399.
[13] L i S,Wang H,Meng X,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of a new solar air collector with different surface shapes [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16,114:639 -644.
作者简介:黄凯良(1985),男,湖北人,毕业于重庆大学,讲师,研究 方向:新能源利用与相变储能技术(1452988839@ qq. c m)。
指导教师:冯国会(1964),男,沈阳人,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博 士,教授,研究方向:新能源利用与相变储能技术(fenggu〇hui888@163. com)。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团体标准工作正式启动
7月24日,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标管会”及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标准化管理办 公室(以下简称“标办”)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302A B会议室正式成立。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长武涌首先在会上致辞,协会秘书长李德英宣布标管会及标办正式成立。
标管会由协 会秘书长李德英担任主任委员,常务副主任由协会副秘书长杨西伟担任,协会副秘书长邹瑜和中国建筑标准设 计研究院副院长曹彬分别担任副主任委员,协会各分支机构领导分别为标管会委员。
标办主任由协会副秘书长 杨西伟担任,常务副主任由协会技术部主任谢骆乐担任,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研发中心主任李晓峰和协会 认证标识部主任李轶楠分别担任副主任。
会上,谢骆乐介绍了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团体标准工作要点,李晓峰介绍了工程建设标准化的推进工作。
之 后,举行了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与北京振利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双方关于企业标准转团标签约仪式。
标管会是协会推进标准化的决策机构,标办是协会标准化工作开展的具体执行机构,全面具体负责协会标 准化工作推进。
标准化管理机构的成立代表着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团体标准工作正式启动。
相信自此以后我国 建筑节能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必将取得巨大进步和成就。
同一天,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建筑节能暨绿色建筑技术与装备博览会”在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吴景山)
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