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首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6
古典爱情诗五首朝代:宋代作者:程垓原文:旧时心事,说著两眉羞。
长记得、凭肩游。
缃裙罗袜桃花岸,薄衫轻扇杏花楼。
几番行,几番醉,几番留。
也谁料、春风吹已断。
又谁料、朝云飞亦散。
天易老,恨难酬。
蜂儿不解知人苦,燕儿不解说人愁。
旧情怀,消不尽,几时休。
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记得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燕子双飞来又去。
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
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
人前深意难轻诉。
朝代:宋代作者:张先原文:惜霜蟾照夜云天。
朦胧影、画勾阑。
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
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
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
问何日藕、几时莲。
朝代:宋代作者:晏几道原文: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
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
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
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朝代:宋代作者:柳永原文:炎光谢。
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
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
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爱国诗五首
以下是五首爱国诗词:
1、《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望阙台》戚继光: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3、《夜泊水村》陆游: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4、《立春日感怀》于谦: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5、《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些诗词都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时局的忧虑,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五首》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科书第七单元《诗五首》,包括《登鹳雀楼》、《相思》、《春晓》、《静夜思》和《悯农》五首经典古诗。
具体章节为第七单元第一至五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古诗的基本内容、韵律和意境。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3.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五首古诗的韵律、意境及诗人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点:五首古诗的基本内容、韵律、意境及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科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古诗的背景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2. 诗词讲解:(1)登鹳雀楼:讲解诗人王之涣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壮阔景象。
(2)相思:分析诗人王维描绘的月夜相思之情,让学生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
(3)春晓:解读孟浩然描绘的春天早晨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生机。
(4)静夜思:介绍李白创作的背景,让学生理解诗人夜晚思乡的情感。
(5)悯农:讲解诗人李绅对农民的关爱,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3. 例题讲解:针对五首古诗的内容、韵律、意境等方面,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五首古诗的意境和诗人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五首》2. 内容:(1)登鹳雀楼:王之涣,壮阔景象(2)相思:王维,月夜相思(3)春晓:孟浩然,春天早晨(4)静夜思:李白,夜晚思乡(5)悯农:李绅,爱国主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五首古诗,并默写其中一首。
(2)结合所学,分析五首古诗的韵律特点。
(3)任选一首古诗,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2. 答案:(1)见教科书。
(2)五首古诗的韵律特点:平仄相间,对仗工整。
组诗五⾸组诗五⾸组诗五⾸1 《咏景》 ⽂刘⼩凡 湘⽔⽯边垂柳蔓,叶染三⽉碧⾬烟。
杯酒灵花纵诗书,如痴如醉亦如颠。
清明祭故⼈ ⽂刘⼩凡 ⼀⽚飘零泪,偏愁强住⼼ 故⼈恩最重,悲夜泪满襟 诗成⽆⼈诉,弦断晓窗琴 烟⾬遮⽇幕,晨鸦问旧林 《⽆题》 邻家屋上乌,来啄桃李花 ⾹茗坐朝⼣,为君吐光华 《春风》 朝为吹花开,暮为吹花落。
谈笑闲吟诗,春风情乃薄。
《湖光风景》 湖上琵琶⽉下箫,⽔清潮平⼼未静。
孤⼭断桥溪畔路,依稀常忆美⼈情。
两堤花柳随风摆,岸肃影单并相迎。
⽉明满照前堤⽔,书画低吟⽔墨情。
组诗五⾸2 风 侧⽿倾听 那是你在⽿边呢喃 羞红了脸 好想暼⼀眼 被窗户屏蔽的恋 茶花静静长在门前 探着花朵数着你每⼀次裙裾的舒展 江边青柳下的浣⾐⼥⼦ 点染了你此刻的寂寞 脚印深深更深的是你的⼼ ⼼已随风⽽动 你却伪装成⼀阵风 路灯 灯⽕夜幕湖边微⾬ 爱情灯⽕⾥的蝴蝶 泪⽔中的微笑 云彩记忆,不需要结局 ⽆悔相约的可贵 我们是 两盏对视⽆⾔的路灯 ⼼寂 疲惫 安静的⼼ 镶嵌在下午6点睡眠⾥ ⼼累拒绝憔悴 喜欢把⾃⼰的名字重复书写很多次 迷失的鱼⼉学会把泪⽔融化在⽔中 把它忘却 坚强珍珠和美丽的光芒 ⽩⾊风铃紫⾊灯光 玻璃夏 蓝云移步紫风悠悠玻璃的夏 ⽔晶质的⼩夜曲 琴键上冥想起 那夜倚⾝灯⽕的你 斑驳⽔影迷离梦境 相思 去岁如梦开谢 那些亮晶晶回忆碎⽚似的落下 斑驳错落的故事如同葱葱郁郁的⼀⽚浮萍 爱是⽉光⾥的⽿环 ⽔晶⾥的七⾊花 珊瑚上的浪花 我⼼底的⼭泉下婷婷⽟⽴的⽔仙 盛开的梦依旧鲜艳 你我来过的⼭路上 静静思绪缘起缘灭 坎坷回忆⽔前⽉畔组诗五⾸3 酒后诗 A 我⼀直试图 忘记 ⼀朵花落的伤感 我⼀直在为⼀朵花开 虔诚守候 我⼀直还为 落花写诗 我已不是那个 感性的乡村少年 不要让我的⼼ 和秋天同⾏ 我在春天的边界 和你对话 你的春天 和我有关 我是那阵春风 却吹不开 你绮丽的⼼扉 B 我不断 把青花壶⾥的酒滴 倒进⽂字⾥ 这个春末 ⽂字也会开花 只是今夜 我醉意朦胧 我还是那个 爱你的⽩发少年 我⽤⼀⽀笛 抵达你的窗户 趁我还⽇⾏千⾥ 趁我还临风多情 我要去远⽅ 为你摘⼀个星⾠ C ⼀灯如⾖ 如我的⼼ 只照见你的.容颜 你在春天的微笑 可不可以 给我⼀个 我想你的理由 你⾏⾛在花丛⾥ 我是你的蜜蜂 你⽐那⼀朵桃花 还要桃花 D 我的爱 在九天上 我总在写诗 依旧 ⽋了 那么多的诗债 我总在暗恋 那⼀弯胆怯的明⽉ 可是⽉⼉从不 让我触⼿可及 我已经责怪列车了 不该⾏驶在 写满梦想的春天⾥ 更不该 让你的⽂字 吸⾛了我的魂魄 E 那个仙⼥⼀般的⼈⼉ 村庄是你的桃树 你是娇媚的桃花 你掬⼀把泉⽔ ⼊诗,⼊画 你住在⽵⼦的⼼⾥ 我只在⽉⼉照时 风⼉吹时 看到 你清澈⽆尘的眼睛 我可不可以 溯流⽽上 可是你的兰⾈ 和谁琴瑟 我在岸上 听暮⾬ 掠过 桃花落尽的清秋组诗五⾸4 《红油伞》 ⼀个故事。
一、《汉宫秋》
汉宫秋,萧萧东风夜放虹。
今夜偏知春气暖,
蓬莱阁里多少秋。
二、《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三、《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四、《游园不值》
有时看来游园似,
百花落尽纷纷蝶儿飞。
把秀折下付凤和,
谁识得一别又几回?
五、《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漯河市体育运动学校师生共用教学案[65] 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执笔:郑小乐
课题:30《诗五首》课型:讲读3课时时间:2013年6月
学习目标:1、学习《饮酒》(其五)。
2、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诗歌。
3、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学法指导:“读、议、展、点、练”相结合。
重难点:1、朗读并背诵诗歌。
2、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明确诗歌主旨。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古往今来,有争名夺利为了使自己在官场中爬得更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打击他人、残害亲人的李林甫、秦桧、武则天之流,也有厌恶官场,辞官不做,却愿意远居田园,过着自食其力日子的陶渊明就让我们通过赏析他的诗来了解其人吧。
二、自主学习
1、听读课文录音,圈画生字词并给下列加点字注上正确的音节。
金樽.()投箸.()岑.()参庇.()瀚.()海阑.()干琵.()琶.()坳.()衾.()裘.()挂罥.()突兀.()
2、文学知识填空
(1)《饮酒》作者,名,字,是朝诗人。
(2)《行路难》作者,字,号,是朝著名诗人。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字,自号,是朝著名的诗人。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是朝著名的诗人。
(5)《已亥杂诗》作者,名,字,近代家、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
三、合作探究(学习陶渊明的《饮酒》)
3、再次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听读,听准字音和节奏。
4、学生大声朗读《饮酒》,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及韵律。
【提示:全诗应该读得舒缓、悠然。
】
5、学生在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教师提示】《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首诗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6、这首诗中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
7、体现诗人主观情感与外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名句是什么?
8、此诗中采用问答方式表现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的名句是什么?
四、教(学)后感:
漯河市体育运动学校师生共用教学案[66] 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执笔:郑小乐
课题:30《诗五首》课型:讲读3课时时间:2013年6月
学习目标:1、学习《行路难》(其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首诗歌。
2、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诗歌。
3、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学法指导:“读、议、展、点、练”相结合。
重难点:1、朗读并背诵诗歌。
2、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明确诗歌主旨。
学习过程: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复习巩固:检查《饮酒》的背诵和理解
二、自主探究
1、整体把握,教师朗读者两首诗,学生初步感知,理清思路。
2、学生独自朗读,注意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3、参照课下注释,解释诗歌内容,谈谈自己对这两首诗的理解。
4、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三、合作探究
(一)、学习《行路难》
5、【背景介绍】“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的诗有三首,大约写于天宝三年(744)其时,作者应召入长安已两年,未能受到重用,“济苍生”、“安社稷”的愿望无法实现,愤而写了这组诗,这首诗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6、研读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这首诗借乐府古题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郁愤和相信理想、相信未来的勃发情志;这首诗既有激愤之语,也有慨然之志。
7、翻译并积累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题目解说】“……为……”是一个被动句式。
歌“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是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题目的意思是:茅屋被风吹破,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
题目表明诗人所叙述的主体。
9、【背景资料】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杜甫来到四川,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这年春天,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成西七里的浣花溪边找到一块荒地,盖了一间茅草屋,过起了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但是,这种表面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草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10、参照注释,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1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可划分为四层,你能简单概括每层的含义吗?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12、【理解诗人的情怀】诗人通过描写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和思想上的苦痛,并推已及人,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襟和济世情怀。
四、教(学)后感:
漯河市体育运动学校师生共用教学案[67] 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执笔:郑小乐
课题:30《诗五首》课型:讲读3课时时间:2013年6月
学习目标:1、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已亥杂诗》两首诗歌。
2、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诗歌。
3、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学法指导:“读、议、展、点、练”相结合。
重难点:1、朗读并背诵诗歌。
2、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明确诗歌主旨。
学习过程:第三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复习巩固:检查《饮酒》、《行路难》(其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背诵。
二、自主探究
1、整体把握,教师朗读者两首诗,学生初步感知,理清思路。
2、学生独自朗读,注意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3、参照课下注释,解释诗歌内容,谈谈自己对这两首诗的理解。
4、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三、合作探究
(一)学习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题目解说】“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武判官归京”即“送姓武的判官回都成长安”。
题目点明本诗为雪中送别,既是咏雪又是送别诗。
6、【背景资料】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岑参再度出塞,在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任判官,武判官是他的同僚,要回京述职,在中军帐里摆开酒宴,为武判官饯行,于是写了这首咏雪送人之作。
诗以咏雪起,在咏雪中暗寓别情;以送人结,展示了雪中送人的奇景和深情。
7、参照注释,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8、这首诗描写了哪几幅画面?
9、【理解诗人情怀】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10、翻译并积累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学习龚自珍的《已亥杂诗》
11、【题目解说】“已亥”是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乙亥年,即清道光十九年(1839)。
这年四月,诗人因不满朝政,辞官回杭州故乡,九月北又北上接家眷,往返九千多里,历时八九个月。
在此期间,写成了诗歌315首,结成了集子,总称为《已亥杂诗》。
12、【写作背景】道光十九年(1839),作者辞官南归,正值暮春时节,夹花生树,日暮风起,狼藉残红。
点点飞花,忽然惹起了一股浓浓的离别之情,于是,他情不自禁地挥动马鞭吟出了这首诗。
13、学生反复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4、全诗共四句有两层意思,你认为分别是什么呢?
第一层(前两句):
第二层(后两句):
15、品读诗歌,翻译并积累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6、【小结】今天用此来表达为了美好事物勇于献身的精神,即使自己像花一样凋谢了,也要化作“春泥”去护花,为社会做贡献。
四、教(学)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