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考前训练每天7道题第731天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3
据古代文献记载:“慈石治肾家诸病,而通耳明目。
”“慈石,色轻紫,石上皲涩,可吸连针铁。
”“慈石”的主要成分是34Fe O 。
若将“慈石”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得到稀溶液M ,在M 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23Na Ba NO Cl ++--、、、
B.43K NH Cl HCO ++--、、、
C.322Al Cu Mg Cl +++-、、、
D.223Ca Na OH CO ++--、、、
答案:C
解析:2Ba +和24SO -不能大量共存,且酸性条件下2Fe +与3NO -不能大量共存,A 错误;3HCO -与H +不能大量共存,且与3Fe +能发生双水解也不能大量共存,B 错误;该组离子与3Fe +、2Fe +、24SO -以及过量的H +均不能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 正确;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H +和OH -发生中和反应,同时3Fe +、2Fe +均与OH -、23CO -反应生成沉淀或发生完全双水解而不能大量共存,D 错误。
推荐:本题考查在限定条件下的离子共存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体现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
推荐分数:98分。
若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11L0.2mol L -⋅HI 溶液中,I -数目为0.2N A
B.0.1 mol 的1,3-丁二烯与足量HBr 反应生成的1,3-二溴丁烷的数目为0.1N A
C.用惰性电极电解足量饱和食盐水,若阴、阳两极产生气体的总体积为22.4 L (标准状况),则转移电子数为N A
D.2(CN)是非极性分子,1 mol 2(CN)中σ键数目为3N A
答案:B
解析:HI 为强酸,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A 正确;0.1 mol 的1,3-丁二烯与足量HBr 反应的产物不唯一,生成的1,3 -二溴丁烷的数目小于0.1 N A ,B 错误;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若阴、阳两极
产生气体的总体积为22.4 L (标准状况),则生成的2H 和2Cl 均为0.5 mol ,转移电子数为N A ,C 正确;(CN)2是非极性分子,结构式为N C C N ≡≡—,1 mol 2(CN)中σ键数目为3N A ,D 正确。
推荐:本题涉及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结合基础考点考查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等)数目之间的关系,并运用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进行简单计算,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内容。
学生要通过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来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推荐分数:98分。
高考化学每日试题及答案1. 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体积成正比B.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成正比C.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体积和溶质质量无关D.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体积成反比答案:C2. 将一定量的NaHCO3固体溶于水中,所得溶液呈碱性,其原因是:A. NaHCO3在水中完全电离B. NaHCO3在水中部分电离C. NaHCO3在水中不电离D. NaHCO3在水中电离生成的HCO3-水解答案:D3. 用0.1mol/L的NaOH溶液滴定0.1mol/L的HCl溶液,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值是:A. 2B. 7C. 12D. 14答案:B4.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Zn + H2SO4 → ZnSO4 + H2↑B. Mg + H2SO4 → MgSO4 + H2↑C. Fe + H2SO4 → FeSO4 + H2↑D. Cu + H2SO4 → CuSO4 + H2↑答案:A5. 将一定量的FeCl3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发生的反应为:A. FeCl3 + 3AgNO3 → Fe(NO3)3 + 3AgCl↓B. FeCl3 + AgNO3 → Fe(NO3)2 + AgCl↓C. FeCl3 + 3AgNO3 → FeCl2 + 3AgNO3D. FeCl3 + AgNO3 → FeCl2 + AgNO3答案:A6. 用石蕊试液检验氨水的酸碱性,观察到的现象是:A. 溶液变红B. 溶液变蓝C. 溶液变绿D. 溶液无变化答案:B7. 将一定量的Na2CO3固体溶于水中,所得溶液呈碱性,其原因是:A. Na2CO3在水中完全电离B. Na2CO3在水中部分电离C. Na2CO3在水中不电离D. Na2CO3在水中电离生成的CO32-水解答案:D8. 将一定量的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若NaHSO4过量,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 H+ + SO42- + Ba2+ + 2OH- → BaSO4↓ + 2H2OB. H+ + SO42- + Ba2+ + OH- → BaSO4↓ + H2OC. 2H+ + SO42- + Ba2+ + 2OH- → BaSO4↓ + 2H2OD. H+ + SO42- + Ba2+ + 2OH- → BaSO4↓ + H2O + H2O答案:B9. 将一定量的FeCl3溶液与KI溶液混合,发生的反应为:A. 2Fe3+ + 2I- → 2Fe2+ + I2B. Fe3+ + I- → Fe2+ + I2C. 2Fe3+ + 3I- → 2Fe2+ + I3-D. Fe3+ + 3I- → FeI3答案:A10. 将一定量的Na2S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发生的反应为:A. Cu2+ + S2- → CuS↓B. Cu2+ + 2S2- → CuS2↓C. Cu2+ + S2- → Cu2S↓D. Cu2+ + 2S2- → Cu2S2↓答案:A。
木兰花碱是一种重要的天然生物碱,它的一种衍生物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衍生物既具有碱性也具有酸性
B.难以作为水溶性药物
C.可发生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H加成后,产物结构中含有10个手性碳原子
D.与足量
2
答案:D
解析:该结构中的N原子无孤电子对,难以与质子结合,故无碱性,A错误;该结构中含有亲水基酚羟基,并且由离子构成,在水中有一定溶解性,可作为水溶性药物,B错误;可发生氧化反应(燃烧、
H加成后,结构如酚羟基氧化等)、取代反应(酯基水解),但无法发生消去反应,C错误;与足量
2
图(手性碳原子用“*”标注):,D正确。
推荐:本题主要考查对有机物结构及其性质的理解以及对有关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将性质作为有机物结构的切入点与落脚点,关注结构与性质的关联。
是高考的高频考点,题型主要是常常提供已知信息来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知识迁移、分析推理以及思维创新能力。
推荐分数:97分。
高三化学高考前冲刺综合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代记载文字的器物——甲骨,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压榨花生油和浸出花生油生产中提取出花生油的原理相同C.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与黏土,石墨含量高的铅笔芯硬度大D.商店出售的某些模具上涂有的油膜具有防腐蚀功能2.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4g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A N B.1mol 2N 与3mol 2H 反应生成3NH 的分子数为2A N C.1mol Fe 溶于过量稀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A N D.标准状况下,2.24L 4CCl 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A N3.环丙叉环丙烷(n)由于其特殊的结构,一直受到结构和理论化学家的关注,它有如下转化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 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上B.n 分子和:CBr 2生成p 分子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C.p 分子中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数目之比为2:9D.m 分子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共有四种4.短周期主族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X 的氧化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之一,且其中一种污染物为红棕色,Y 为碱金属元素,Z 为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W 的氧化物的电子数与X 的均不相同 B.W 、X 的氧化物均为酸性氧化物 C.Y 、Z 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D.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 的强5.下列实验、现象与结论正确且相符的是( )6.某科研小组利用电化学装置在微生物作用下将工业废水中有毒的乙醛氧化为乙酸,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再利用该装置为电源将铝制品氧化达到防腐效果,反应原理如图2所示。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每生成1 mol CH3COOH同时消耗标准状况下22.4 L O2B.Y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 +2H2O +4e-=4OH-C.将铝制品氧化时铝制品应该与X极相连D.调节滑动变阻器,可以控制氧化膜形成的速率7.常温下,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均为1.8⨯10-5 mol·L-1。
高考化学每日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 二氧化碳
B. 蔗糖
C. 氯化钠
D. 酒精
答案:C
2. 在标准状况下,1mol氧气的体积是()
A. 22.4L
B. 24.4L
C. 22.4mL
D. 24.4mL
答案:A
二、填空题
3. 根据元素周期表,第IA族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大的是______。
答案:铯(Cs)
4.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NaOH + HCl → NaCl + H2O
三、计算题
5. 已知某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求该溶液中OH-离子的浓度。
答案:0.2mol/L
四、实验题
6. 描述实验室中制备氢气的方法。
答案:实验室中制备氢气通常采用锌与稀硫酸反应的方法。
将锌粒放入稀硫酸中,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反应方程式为:Zn + H2SO4 → ZnSO4 + H2↑。
五、简答题
7. 简述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作用。
答案: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是能够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它本身被还原;还原剂是能够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它本身被氧化。
氧化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还原剂在反应中获得电子。
大学药物化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71.[单选题]下列哪个药物不作用于吗啡受体A)哌替啶B)美沙酮C)阿司匹林D)枸橼酸芬太尼答案:C解析:2.[单选题]下列环氧酶抑制剂中,对胃肠道的副作用较小的是A)布洛芬B)塞来昔布C)萘普生D)双氯芬酸答案:B解析:3.[单选题]化学名为2,6-二甲基-4-(2-硝基苯基)1,4-二氢-3,5-吡啶二甲酸二甲酯是( )A)硝苯地平B)尼群地平C)氨氯地平D)维拉帕米答案:A解析:4.[单选题]己烯雌酚属A)雄激素药物B)雌激素药物C)孕激素药物D)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答案:B解析:5.[单选题]吗啡在光照下被空气氧化变质,这与吗啡具有:A)甲基结构有关B)乙基结构有关C)酚羟基结构有关D)苯基结构有关6.[单选题]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主要是通过抑制以下何种物质的生成发挥作用( )。
A)多巴胺B)5-羟色胺C)组织胺D)前列腺素答案:D解析:7.[单选题]属于卤烃类的吸入性麻醉药是( )。
A)羟丁酸钠B)盐酸氯胺酮C)氟烷D)麻醉乙醚答案:C解析:8.[单选题]非甾体抗炎药按化学结构可以分为A)水杨酸类、苯乙胺类、吡唑酮类B)3,5-吡唑烷二酮类、芳基烷酸类、邻氨基苯甲酸类、1,2-苯并噻嗪类C)吲哚乙酸类、芳基烷酸类、水杨酸类D)吡唑酮类、芳基烷酸类、苯胺类答案:B解析:9.[单选题]挥发法的原理是根据下列哪个选项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A)挥发度B)解离度C)溶解度D)密度答案:A解析:10.[单选题]纳洛酮17位上有以下哪种基团取代A)甲基B)环丙烷甲基C)环丁烷甲基D)烯丙基答案:D解析:B)氧化C)先水解后氧化D)先氧化后水解答案:C解析:12.[单选题]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油溶性维生素是A)维生素CB)维生素DC)维生素KD)维生素E答案:D解析:13.[单选题]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错误的是 ( )A)反应速度较快B)副反应较多C)反应比较复杂D)反应条件对反应速度影响大答案:A解析:14.[单选题]碘量法测VC的含量,用于调节溶液酸度的试剂是( )A)HAcB)HClC)HNO3D)H2SO4答案:A解析:15.[单选题]以下关于酚酞指示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在碱性溶液中呈红色,而在酸性溶液中呈无色B)它在pH<7的溶液中呈红色,它在pH>7的溶液中呈无色C)它在pH=7时,一定呈无色D)pH变化时,酚酞指示剂的结构不会改变答案:C解析:16.[单选题]含2个手性碳原子的药物是D)沙丁胺醇答案:C解析:17.[单选题]肠虫清即是A)阿苯达唑B)左旋咪唑C)磺胺嘧啶D)诺氟沙星答案:A解析:18.[单选题]哪个是氯霉素具抗菌活性的构型A)1S,2SB)1S,2RC)1R,2RD)1R,2S答案:C解析:19.[单选题]以下特点哪些不是质量分析法具备的( )A)操作繁琐B)分析周期长C)准确度高D)可适用于微量或痕量组分的测定答案:D解析:20.[单选题]以下哪个药物不具有有机氟的鉴别反应A)磺胺嘧啶B)诺氟沙星C)环丙沙星D)氧氟沙星答案:A解析:21.[单选题]在受到冲击和高热时易发生爆炸的药物是A)硝苯地平B)硝酸异山梨酯22.[单选题]下列维生泰中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的是A)维生素 AB)维生素DC)维生素ED)维生素C答案:D解析:23.[单选题]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母核A)吩噻嗪B)大环内脂C)氢化噻唑环D)氢化噻嗪环答案:C解析:内容24.[单选题]凡具有治疗、预防、缓解和诊断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符合药品质量标准并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化合物,称为A)无机药物B)药物C)天然药物D)合成有机药物答案:B解析:25.[单选题]标定甲醇钠滴定液时常用的基准物质是( )A)无水Na2CO3B)邻苯二甲酸氢钾C)草酸钠D)苯甲酸答案:D解析:26.[单选题]阿奇霉素属于( )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A)十二B)十三C)十四27.[单选题]用间接法配制0.05 mol/L NaOH标准溶液时,应选用( )组仪器A)分析天平、容量瓶B)分析天平、量杯(量筒)C)台称、容量瓶D)台称、量杯(量筒)答案:D解析:28.[单选题]我国创新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A)氧氟沙星B)安妥沙星C)诺氟沙星D)环丙沙星答案:B解析:29.[单选题]用0.1mol/LNaOH溶液进行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采用的指示剂是( )A)甲基橙B)酚酞C)甲基红D)结晶紫答案:B解析:30.[单选题]氯贝丁酯又称A)普鲁脂芬B)辛伐他汀C)安妥明D)舒降酯答案:C解析:31.[单选题]非诺贝特为( )。
氢是理想的能源和重要化工原料。
Ⅰ.工业制取氢气的主要方法有煤转化、天然气转化等。
煤制取氢的主要原理可简化为如下反应。
反应①:1θ2211C(s)H O(g)CO(g)H (g)Δ131.5kJ mol H K -++=-⋅反应②:1θ22222CO(g)H O(g)CO (g)H (g)Δ41.2kJ mol H K -++=-⋅反应③:1θ3233CaO(s)CO (g)CaCO (s)Δ179.2kJ mol H K -+=-⋅对于反应A(g)B(g)C(g)D(g)a b c d ++其标准平衡常数θθθθθ(C)(D)(A)(B)cda b p p p p K p p p p ⎡⎤⎡⎤⨯⎢⎥⎢⎥⎣⎦⎣⎦=⎡⎤⎡⎤⨯⎢⎥⎢⎥⎣⎦⎣⎦。
在温度恒定为1120 K 的反应炉内加入2 mol C(s)、22mol H O(g)2mol CaO(s)、,发生上述3个反应,反应过程中压强恒定为θ16p ,平衡时CO 的分压θ(CO)5p p =。
已知:θ510Pa p =,该温度下θ120K =,θ31K =。
(1)反应④:24C(s)CO (g)2CO(g)ΔH +=________。
(2)该温度下反应②的标准平衡常数θ2K =________。
(3)平衡时2H 的分压()2H p =________Pa ,平衡时剩余C(s)的质量=________g 。
Ⅱ.用氢气回收二氧化碳来合成甲酸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涉及的反应如下。
主反应:22CO (g)H (g)HCOOH(g)ΔH + 副反应:222CO (g)H (g)H O(g)CO(g)++(4)已知阿伦尼乌斯公式是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变化关系的经验公式,可写作aln E R k C T=-+(k 为反应速率常数,a E 为反应活化能,R 和C 为常数)。
为探究m 、n 两种催化剂对主反应的催化效能,进行了实验,依据实验数据获得曲线如图所示。
高考理综化学7+3+1测试题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O、NO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B.日益增加的汽车会大量排放NO2、NO,从而引起光化学烟雾和酸雨C.溶液、胶体和悬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是否带电荷D.目前国内销售的加碘食盐中,加的是物质是I2,含碘量是以碘元素的质量计算的8.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B.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D.工业上合成氨时,为了提高氢气的转化率采用高温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油脂属于酯类,不能使溴水褪色B.淀粉和纤维素分子式都为(C6H10O5)n,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但是水解产物相同C.人们通常用聚乙烯、聚氯乙烯塑料来制食品包装,它们都是高分子化合物D.除去乙醇中的少量乙酸,加生石灰后蒸馏10.在常温条件下,下列对醋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pH=5.6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B.将pH=a的醋酸稀释为pH=a+1的过程中,c(CH3COOH)/c(H+)变小C.浓度均为0.1mol·L-1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CH3COO-)-c(CH3COOH)=2[c(H+)-c(OH-)]D.等体积pH=a的醋酸与pH=b的NaOH溶液恰好中和时,存在a+b=1411.在下列给定条件的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室温下,pH=7的溶液中:Na+、Fe3+、NO3-、SO42-B.含有0.1mol·L-1Fe3+的溶液中:K+、Mg2+、Fe2+、NO3-C.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NH4+、SO42-、Cl-、HCO3-D.由水电离的c(OH-)=10-13mol·L-1的溶液中:Ba2+、Cu2+、Cl-、NO3-12.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CO(g)+H 2O(g)CO2(g)+H2(g)△H<0.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0一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υ(CO2)为0.03mol/(L·min)B. 850℃时,平衡常数K=1C. 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变不能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 850℃时,若向该容器中充入1.0 mol CO、1.0 molH2O,则CO的平衡转化率不变13.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储能电池,该电池性能优良,其电池总反应为:v3++VO2++H2O VO2++2H++V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放电时每转移1mol电子,负极有1mol V2+被还原 B.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为:VO2++2H++e-=VO2++H2OC.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负极 D.充电时阳极附近溶液的酸性增强28. 工业上以黄铜矿为原料,采用火法熔炼工艺生产粗钢.⑴该工艺的中间过程会发生反应:2Cu2O+Cu2S 高温6Cu+SO2↑,反应中氧化剂为 .当生成1molCu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⑵火法熔炼的粗铜含杂质较多.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条件下用CuSO4溶液作电解液来实现粗铜的提纯,并对电解后溶液进行净化除杂和含量测定.实验一粗铜的提纯粗铜中含有少量的锌、铁、银、金等金属和少量矿物杂质(与酸不反应),电解时阴极材料为,当转移0.5mol电子时,阴极增重的质量为,CuSO4溶液的浓度(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实验二电解后溶液的净化除杂在精炼铜的过程中,电解液中c(Cu2+)逐渐下降,c(Fe2+)、c(Zn2+)会逐渐增大,所以需定时除去其中的Fe2+、Zn2+.甲同学参考下表的数据,设计了如下方案:试剂a为,(填化学式)其目的是 .实验三电解后溶液离子含量的测定乙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则100mL溶液中Fe2+的浓度为 .29. 甲烷作为一种新能源在化学领域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天然气为原料制H2是合成氨的一条重要的路线.甲烷的部分氧化可得到合成氨的原料气H2,其反应式如下:①CH4 ( g) +1/2O2 ( g)=CO( g)+2H2 ( g) △H1=-35.6kJ/mol有研究认为甲烷部分氧化的机理为:②CH4 ( g)+2O2 ( g)=CO2( g)+2H2O( g) ∆H2=-890.3kJ/mol③CH4 ( g)+CO2 ( g)=2CO( g)+2H2 ( g) ∆H3=+247.3kJ/mol请结合以上条件写出CH4和H2O(g)生成CO和H2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2)甲醇是一种新型燃料,甲醇燃料电池即将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生产.工业上一般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 2H 2(g) CH3OH(g)△H 1=-116 kJ·mol-1①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增大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且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 _;A.随时将CH3OH与反应混合物分离 B.降低反应温度 C. 升高反应温度D .增大体系压强E .使用高效催化剂② 在容积为2L 的恒容容器中,分别研究在230℃、250℃和270℃三种温度下合成甲醇的规律.右图是上述三种温度下不同的H 2和CO 的起始组成比(起始时CO 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 )与CO 平衡转化率的关系.请回答:ⅰ)在上述三种温度中,曲线Z 对应的温度是_______.ⅱ)利用图中a 点对应的数据,计算出曲线Z 在对应温度下CO (g )+ 2H 2(g )CH 3OH (g )的平衡常数K = ____________.(3)已知:2Cu 2++4I -=2CuI↓+I 2 I 2+2S 2O 32-=2I -+S 4O 62-某同学为了测某CuCl 2·2H 2O 产品的质量分数可按下法:取5.000g 产品,配制成100mL 溶液,取出25mL所配的溶液加入60.00 mL 0.4000 mol·L -1的KI 溶液(足量),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作指示剂,用0.2000 mol·L -1 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则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是三次实验耗去Na 2S 2O 3标准溶液数据如下时此产品中CuCl 2·2H 2O 的质量分数为.30.亚硝酸钠是重要的防腐剂.某化学兴趣小组以碳和浓硝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如下装置利用一氧化氮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备亚硝酸钠.(夹持装置和A 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实验序号 消耗Na 2S 2O 3标准溶液 1 26.20 2 25.02 3 24.98查阅资料:①HNO2为弱酸,室温下存在反应3HNO2=HNO3+2NO↑+H2O;②在酸性溶液中,NO2-可将MnO4-还原为Mn2+且无气体生成.③NO不与碱反应,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硝酸实验操作:①关闭弹簧夹,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一定量浓硝酸,加热;②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③从C中取少量固体,检验是否是亚硝酸钠.(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B中观察的主要现象是,D装置的作用是 .(3)检验C中产物有亚硝酸钠的操作是 .(4)经检验C产物中亚硝酸钠含量较少.a. 甲同学认为C中产物不仅有亚硝酸钠,还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为排除干扰甲在B、C装置间增加装置E,E中盛放的试剂应是________(写名称).b. 乙同学认为除上述干扰因素外,还会有空气参与反应导致产品不纯,所以在实验操作①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5)实验经改进后可制得较纯亚硝酸钠,下列关于亚硝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亚硝酸钠有咸味,可代替食盐食用b. 常温下,0.1 mol/L亚硝酸钠溶液pH > 1c. 0.1 mol/L亚硝酸钠溶液中存在:c(Na+) + c(H+) = c(NO2—) + c(OH—)d. 0.1 mol/L亚硝酸钠溶液中存在:c(NO2—) > c(Na+) > c(OH—) > c(H+)32.【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VIA族的氧、硫、硒(Se)、碲(Te)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表现出多种氧化态,含VIA族元素的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1)S单质的常见形式为S8,其环状结构如下图所示,S原子采用的轨道杂化方式是______;气态SeO3分子中Se的杂化方式为,分子空间构型为______ ,SO32-离子中S的杂化方式为,立体构型为______ ;(2)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是指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O、S、Se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3)Se原子序数为_____,其核外M层电子的排布式为______;(4)H2Se的酸性比H2S (填“强”或“弱”).H2Se的还原性比H2S_______(填“强”或“弱”).(5)ZnS在荧光体、光导体材料、涂料、颜料等行业中应用广泛.立方ZnS晶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其晶胞边长为a cm,密度为 g/cm3,离Zn2+最近的S2-个数为 .答案:1—7、B、D、D、D、B、D、D28.(1) Cu2O、Cu2S 6.02x1023(2)纯铜、16g、减小H2O2 将Fe2+氧化为Fe3+,便于Fe2+除去0.25mol/L29.(1)CH( g)+H2O( g)=CO( g)+3H2( g) H=+250.3kJ/mol 2分)4(2)D、 270°C、16(3)淀粉、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内颜色不恢复、68.4%.30.(1)C +4HNO3 (浓)CO2↑+ 4NO2↑+ 2H2O(2)溶液变蓝,铜片溶解,导管口有无色气体冒出;除去未反应的NO,防止污染空气(3)方法Ⅰ:将生成物置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若产生无色气体并在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则D中产物是亚硝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NO2-+2H+=NO3-+2NO↑+H2O方法Ⅱ:将生成物置于试管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若溶液紫色褪去,则D中产物是亚硝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5NO2-+2MnO4-+6H+=5NO3-+2Mn2++3H2O (4) a. 2CO2 + 2Na2O2 ===2Na2CO3 + O2,碱石灰b. 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5)b c32.(1)SP3、SP2、平面三角形、SP3、三角锥形(2)O>S>Se (3)34、3S23P63d10(4)强、强(5)388/N A a3 4。
化学与科技生产、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是一种有待大量开发的新能源,开采时发生大量泄漏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B.微纳米光刻机的材料之一四甲基氢氧化铵[()34CH NOH ]难溶于水
C.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来代替氟利昂等制冷剂的使用,在精准控制冰温的同时还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
D.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中国成都举行,火炬“蓉火”采用丙烷作燃料,实现了零碳排放,说明丙烷不含碳元素
答案:C
解析:“可燃冰”开采过程中发生泄漏的气体是甲烷,甲烷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A 项错误;四甲基氢氧化铵()34CH NOH ⎡⎤⎣⎦与32NH H O ⋅的结构相似,
易溶于水,B 项错误;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用二氧化碳代替,更安全环保,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C 项正确;丙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烷烃,分子中含有碳元素,D 项错误。
推荐:本题考查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有效利用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和危险的化学药品的“绿色化学”的理念。
绿色化学强调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理念,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化学原料,减少化学污染,实现“绿色化学”的目标。
推荐分数:98分。
高考化学考前训练每天7道题第731天 2020
1,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有16O、17O、18O,氢的同位素有H、D,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
A、3种
B、6种
C、9种
D、12种
2,pH=3的盐酸和pH=3的醋酸溶液,由水电离产生的c(H+)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前者等于后者,
D、不能确定
3,已知苯甲酸乙酯的沸点为213℃,水-乙醇-环己烷三元共沸物的共沸点为62.1℃(即在此温度下水、乙醇和环己烷以7.0%、17.0%、76.0%的比例成为蒸汽逸出)。
请回答就下述实验室制备苯甲酸乙酯提出的问题:(1) ①在圆底烧瓶中加入苯甲酸、浓硫酸、过量的乙醇、沸石;②再向烧瓶中加入环己烷,装上分水器和回流冷凝管,这一步的实验目的是。
(2) 缓慢加热回流,至分水器下层液体不再增多,停止加热;放出分水器中液体,水器中液体的三种主要成分是;继续加热,使多余的乙醇、环己烷蒸至分水器中;至分水器液体不再增加,停止加热。
(3) 将圆底烧瓶中残液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用溶液中和至弱碱性;分液,分出粗产品;水层用乙醚(填实验操作名称),醚层与粗产品合并;用纯水洗有机层2次,将醚层与水尽量分净,醚层从上口倒入一个干燥的锥形瓶。
(4) 加入适量豆粒大小的无水氯化钙干燥剂,摇动锥形瓶,至醚层澄清透明;醚层过滤入一个干燥的圆底烧瓶;进行(填实验操作名称),先蒸出,后蒸出苯甲酸乙酯。
4,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8O和19F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16O和17O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12C和13C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D、15N和14N具有相同的质子数6,在浓盐酸中H3AsO3与Sn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SnCl2+12Cl-+2H3AsO3+6H+=2As+3SnCl62-+6M
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
①氧化剂是H3AsO3;②还原性:Cl->As;③每生成7.5gAs,还原剂失去的电子为0.3mol;④ M为OH-;⑤ SnCl62-是氧化产物。
A.①③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D.只有①③
7,下列对生产、生活中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将管道煤气改为天然气后,要调整炉具的两个通气孔大小,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让燃料充分燃烧,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B.实验室进行化学反应时,通常将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配成溶液再进行反应,是为了节省药品
C.实验室用粗锌与稀盐酸反应制备氢气,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D.工业制氨气,通常使氮气过量,是为了提高氢气的转化率,并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
1, C
2, C
3, (1)通过形成水-乙醇-环己烷三元共沸物分离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促进酯化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2)水、乙醇、环己烷
(3) Na2CO3萃取
(4)蒸馏乙醚
4, C
5, D
6, A
7,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