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米精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4.13罗斯福新政导学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37.08 KB
- 文档页数:4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知|识|目|标①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表现,列举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分析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②通过学习《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内容,说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理解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一、从繁荣到危机下图是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穷人居住的棚户区——“胡佛村”。
这场大危机爆发于何时?有何特点?1.繁荣:20世纪________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2.经济大危机(1)时间:________-________年。
(2)范围:美国以及整个____________世界。
(3)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特别大。
(4)影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超过3000万,穷人们想尽一切办法艰难度日,常常食不果腹,衣不御寒。
二、罗斯福新政下图是罗斯福新政时期修建的田纳西水利工程。
该水利工程的修建对当时的美国经济有何作用?你知道罗斯福新政的概况吗?1.背景:1933年3月,________就任美国总统。
他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
2.目的: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
3.特点:采用____________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4.内容(1)整顿金融体系。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通过《________________》,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等。
(3)调整农业政策。
通过《____________》,稳定农产品价格。
(4)推行“____________”。
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5)发展社会福利。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等。
5.影响: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思维导图】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了解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的影响。
1.从繁荣到危机(1)背景:20世纪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
(2)经济大危机: 1929 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
(3)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4)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罗斯福新政(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人物:1933年,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
(3)特点:采用国家干预的手段扭转经济形势。
(4)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
(5)作用: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6)评价: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其根本矛盾。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课程标准】了解意大利法西斯的建立及扩张、德国法西斯的对内镇压对外扩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等知识。
明确德国、日本建立的法西斯政权的危害。
1.意大利(1)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
(2)建立: 1922 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3)侵略:1936年,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2.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1)背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
(2)希特勒上台: 1933 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3)反动统治: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解散了一切工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为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迫害犹太人,杰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被迫流亡美国;扩军备战。
3.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经济危机打击下的日本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日本法西斯势力兴起。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2 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2 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2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1.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从而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学会运用历史辩证法客观、全面地分析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
经济危机的特点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讲述法、合作探究法、比较法、图表法.1课时.(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在华盛顿的罗斯福广场,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塑像:一个穿着平常服装的平民,坐在房间一角,侧着脑袋,正全神贯注地听着。
他在听什么呢?他是在听罗斯福的“炉边谈话"。
罗斯福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了30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
在罗斯福上任后雷厉风行地推动第一次新政时,这种方法的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1.1929年10月下旬,美国__股票__突然暴跌,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美国以及__整个资本主义__世界。
2.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施新政,采用__国家干预__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部编⼈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次世界⼤战》优秀教案(共3课时含反思)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次世界⼤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2教学过程⼀、导⼊新课⼀位美国记者对⼀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任何⼈都多。
他打碎的古⽼结构⽐任何⼈都多。
他对美国整个⾯貌的改变⽐任何⼈都要迅猛⽽激烈。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公——富兰克林·罗斯福。
师: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
⽣:⼀位⾝残志坚的总统、⼀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创新、⾃强的伟⼈;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等。
⼆、新课讲授⽬标导学⼀: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原因、实质。
(1)引导学⽣阅读教材图⽂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材料⼀: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
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柱⾏业。
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在⼀个美国煤矿⼯⼈家⾥,瑟瑟发抖的⼥孩问妈妈:“妈妈,天⽓这么冷,你为什么不⽣起⽕炉呢?”妈妈叹了⼝⽓,说:“因为我们家⾥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
”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河畔,农场主们正把⼀桶桶⽜奶倒⼊河中,把⼀车车肥猪倒⼊河中……设问:材料⼀、⼆分别反映的是美国的什么情况?农场主为什么要将商品倒⼊河中?提⽰:材料⼀反映了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材料⼆反映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原因: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
说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不是绝对过剩。
(2)总结经济危机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结合教材总结:如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盾依然存在;⼯⼈的⼯资却增长缓慢,购买⼒严重不⾜,导致出现⽣产过剩等。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1.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从而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学会运用历史辩证法客观、全面地分析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
经济危机的特点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讲述法、合作探究法、比较法、图表法。
1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在华盛顿的罗斯福广场,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塑像:一个穿着平常服装的平民,坐在房间一角,侧着脑袋,正全神贯注地听着。
他在听什么呢?他是在听罗斯福的“炉边谈话”。
罗斯福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了30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
在罗斯福上任后雷厉风行地推动第一次新政时,这种方法的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1.1929年10月下旬,美国__股票__突然暴跌,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美国以及__整个资本主义__世界。
2.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施新政,采用__国家干预__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主要内容:①整顿__金融__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__信用__;②加强对__工业__的计划指导:通过《__国家工业复兴法__》,规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③调整__农业__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稳定农产品价格;④推行“__以工代赈__”:通过投资兴建大量__公共设施__,为失业者提供__就业__机会;⑤发展__社会福利__: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
3.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新政增强了政府的__宏观调控__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__资本主义世界__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了解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表现;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特点和实质;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认识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通过对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三、自主学习: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总统山和富兰克林·罗斯福图片
设问:在美国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富兰克林罗斯福可以与总统山上雕刻的四位总统相提并论。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目标导学一:从繁荣到危机
1、经济繁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出示材料和图片体现美国经济的繁荣
出示胡佛图片和材料:
在1928年当选为美国总统的胡佛是一位自由市场经济的坚定支持者,他在竞选时的口号十分鼓舞人心。
他说:“如果我当选,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
——《大国崛起·美国》设问:胡佛的承诺实现了吗?
2、繁荣背后的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展示材料,引导学生通过材料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身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小女孩: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
妈妈: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小女孩: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妈妈:因为煤太多了。
这是发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说明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
材料二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了55%。
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20年代美国国民收入的1/3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占有。
另一方面,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生活仅仅维持生活。
更为严重的是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
说明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差距大,购买力严重不足。
材料三 1929年的美国,大约60%的家具和75%的收音机都是用分期贷款购买的。
90%的股票是投机性的,投资者只需支付10%至20%的现金购买股票,其余的均可借贷。
如果我们坐下静止不动的话,我们4/5的烦恼都会消失,首要的是简洁。
——卡尔文·柯立芝体现资本主义国家人们盲目分期付款,股票投机猖獗。
材料四 1825年英国发生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危机,1857年美国发生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1929~1933年,美国开始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究其根源,都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所导致的,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是不可避免,且会周期性的爆发。
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归纳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直接原因:生产相对过剩。
其它原因:①贫富差距大,消费能力不足;②盲目分期付款,股票投机猖獗。
(2)经济危机的爆发
爆发的标志: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崩溃。
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3)经济危机的影响
穷人艰难度日;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生产遭到破坏;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出示相关图片
目标导学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日益严重,罗斯福临危受命,就任美国总统。
出示罗斯福图片并介绍罗斯福
2、改革措施
列表归纳新政的措施
出示相关材料帮助学生对每项措施进行理解
3、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积极:(1)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
(2)保存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3)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探究:你认为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
提示: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克服放任自由的竞争,减少或避免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合作探究:罗斯福新政能否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材料:“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
提示:罗斯福新政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以消除经济危机,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四、课堂总结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危机。
它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0年代,美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也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不断尖锐化,直接导致危机的爆发。
在危机的沉重打击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寻找对策。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使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和,为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