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题开题报告)

2012-05-29 10:49:30| 分类:课题研究报告 |举报|字号订阅

一、研究的背景

当今世界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愈来愈明显地把教育竞争推向前沿,而教育竞争的本质在于能否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因此,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摆在教育面前的重大课题。什么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就是挑战历史、挑战世界、挑战自我的能力。挑战历史,既敢于创造过去的空白,挑战世界,即敢于创造世界的先进,挑战自我,既敢于创造的未知,但是创新始于问题的提出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应当而且必须把问题提出的教学作为创新教育的切入点。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也提出: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改变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调动、发挥学生的多样性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我们要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自主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进而主动、健康成长,为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现实意义

我国传统教学具有如下特点:重视学科内容的讲授,忽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人生态度的培养,重知识理解,忽视学生的实际应用。重强化训练,轻自主探究;重教师讲解,轻学生主体参与;因此,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所倡导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相去甚远。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总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很少有个人发挥的空间。孩子们习惯了听老师教授,老师们也习惯了让学生听自己讲解。学生从来不问问题,都是教师带着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主动权大部分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主体的问题意识淡泊,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被不同程度地剥夺。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难以适应现代的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都非常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早在两千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我国著名学者陆九渊的观点则是更为精辟,他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对问题意识作用的充分肯定。美国教育家杜威在30年代对“探究”或“反省性思维”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问题激活创造性”的心理过程。根据杜威的理论,探究是“对任何一种信念或假设的知识进行的积极、持续、审慎的思考”。因此,思维是从一种怀疑或混淆的“前反省状态”进入一种满意或对先前让自己感到怀疑和困惑的情景的控制为特征的“后反省状态”。问题的结局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50年代的研究表明,难易适中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足以激励学生向下一阶段发展。另外,美国现代教育家布卢姆,教育家、心理学家巴特勒在这方面都很有建树,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就是教会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为此教学应转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应以“做”中学;学生所学的应该是未来社会“实用”的知识,即所谓的“问题教学法”。在国内,如江苏洋思中学通过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带着问题进课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教育思想。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当前,已经有一些教育专家开始关注类似于本课题的研究,但是,至今未能深入研究。国外的教育经验不能都适合于国情,有的教学方法只强调某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国内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有关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缺乏具体有效的操作途径,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相当的前瞻性。

四、课题研究的界定和目标

1、界定

“问题”的内容范围指学生从教师的教学中和课本的内容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问题意识”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学生积极思

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是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并形成探索的理念,在教师引导、帮助、促进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学会学习的一种方法。强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回答他们自己的疑问,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尽量发展学生认识的可能性,帮助学生学会发现知识的思考方法,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得知识,从而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目标

通过研究努力改变传统教育过程的特征,使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使学生由原来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的探究者,学习者的主体性得以体现;使灌输式的教学过程变为开放式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原本沉闷的充满师道尊严课堂气氛变的民主、平等、和谐。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研究,在学科教学中探索一条,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切入口,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

1、杜威的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论要求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种培养学生主题性的创造活动,然而一切创造“始于问题”,这就明显看出杜威的教育哲学和现代教学为我们的课题提供了哲学基础。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因此,科学的学习必须通过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