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止血药活血化瘀药
- 格式:pptx
- 大小:9.44 MB
- 文档页数:142
血府逐瘀片的功效与作用
血府逐瘀片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成分包括红花、川芎、桃仁等草药。
它的功效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活血化瘀:血府逐瘀片以红花为主要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它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消除血液淤积和瘀血,使气血畅通。
2. 缓解疼痛:血府逐瘀片中的川芎、桃仁等成分具有镇痛作用,可以缓解因瘀血引起的疼痛症状,如胸痛、腰酸等。
3. 舒筋活络:血府逐瘀片可以舒筋活络,改善肌肉和关节的血液供应,缓解肌肉酸痛、僵硬等症状,同时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4. 调经止血:对于因血液瘀滞引起的月经不调、经期过多、痛经等问题,血府逐瘀片也有一定的疗效。
它可以促进子宫收缩,调节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女性的月经问题。
5. 促进伤口愈合:血府逐瘀片中的药材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减少伤口的感染和疤痕形成。
总之,血府逐瘀片具有活血化瘀、缓解疼痛、舒筋活络、调经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等功效与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有所差异,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用药指导进行使用。
文/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主任医师杜金行图片提供/小超三七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及根茎。
秋季花开前采挖,研末或切片晒干。
性味与归经味甘、微苦,性温。
归肝、胃经。
功用与主治化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治疗体内外各种出血。
本品止血作用广泛,又能化瘀,故出血兼瘀血者尤为适宜。
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等。
可单用本品内服或外敷,即有良效;亦可配花蕊石、血余炭等同用,如化血丹。
用于治疗跌仆瘀肿疼痛,是中医伤科止痛要药:亦可配伍当归、红花、土鳖虫等同用,以活血疗伤。
本品还广泛用于胸痹心痛、癥瘕,血瘀经闭、痛经及产后瘀血腹痛诸证。
现代临床应用三七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慢性心力衰竭,高脂血症,脑梗塞,消化道出血,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妇科、骨科疾病等的治疗。
现代基础研究三七主要含有三七总皂苷,具有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环、明显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甩能使大鼠全脑或局灶性脑缺血后再灌注水肿明显减轻,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善,局部血流量显著增加,还具有钙通道阻滞作用;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表现为镇静、安定与改善睡眠等功用;具有止血和活血化瘀双向调节功效;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对血糖有双向调节作用,降低血脂水平作用;尚有抗炎、抗氧化、抗应激、抗衰老和抗肿瘤等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研末吞服,每次1.5~3.0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出血急性期、有出血倾向者慎用,过敏者禁用。
郁金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干燥块根,生用或矾水炒用。
性味与归经味辛、苦,性寒。
归肝、心、肺经。
功用与主治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疏肝凉血。
用于经闭痛经,癥瘕结块,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
用于治疗胸腹胁肋胀痛、刺痛,常与香附、延胡索、丹参配伍,以活血行气止痛;治疗妇人乳胁胀痛、经行腹痛,与柴胡、栀子等配伍;用于治疗温病,湿浊蒙闭心窍者,与石菖蒲、竹沥、栀子配伍;治疗癫狂、癫痫痰火蒙心者,与白矾配伍:治疗湿热黄疸,常与茵陈蒿、栀子、大黄配伍;治疗胆石症,常与金钱草配伍。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活血化瘀药综述】】】凡以通行血脉、消散淤血为主要作用的中药材,称活血化瘀药。
多属辛散温通之品。
具有疏通血脉、活血化瘀,破血消症、调经止痛、散疼消肿、化瘀止血等功效,主要治疗血瘀证。
活血化瘀药,味多辛苦,主归肝心经,入血分。
善于走散通行,而有通利血脉、消散瘀血的作用,并通过活血化瘀作用,而产生止痛、调经、破血消症、疗伤消肿、活血消痈等作用。
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
活血化瘀药物主治范围很广,适用于瘀血阻滞所致的各种病证,如瘀阻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骨折肿痛,风湿痹痛等。
【【【一、活血止痛药】】】本类药物大多具辛行,辛散之性,活血每兼行气,有良好的止痛作用,主治气血瘀滞所致的痛证,如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痹痛及跌打损伤瘀痛等。
亦可用于其他瘀血证。
主要功效是养血和血脉。
活血止痛药各有其特点,在应用时应根据疼痛的不同部位和病情,选择相应的药物,并作适当配伍。
如肝郁血瘀者,选兼理气疏肝之品,并配其他疏肝理气药;外伤科痈肿伤痛,选兼消肿者,并配活血疗伤,活血消痈之品;妇女经产诸痛,配养血活血调经之品。
配伍:肝郁血瘀+疏肝理气药(川芎、郁金)外伤+活血疗伤药(乳香、没药)妇女经、产疼痛+活血调经药(姜黄、丹参)1、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主治:(1)用治心脉瘀阻,胸痹绞痛。
(2)肝经气滞血瘀,胸胁胀痛或刺痛。
(3)妇女月经调,痛经闭经或产后瘀阻腹痛。
(4)疮痈肿痛。
(5)风寒痹证,头痛,关节疼痛。
2、姜黄:辛苦温,归肝脾经;功能:活血行气,通经止痛,驱风疗痹。
主治:(1)气滞血瘀引起的胸胁刺痛,心腹疼痛,痛经、闭经及外伤瘀肿作痛等证。
(2)适于风湿痹痛,尤以风湿肩臂痛为优。
(3)外用可治疮痈肿痛。
3、乳香:辛苦温,归肝心脾经;功能: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主治:(1)可治风湿痹证,血分瘀滞,心腹诸痛,外伤瘀肿作痛;(2)妇女血瘀,闭经,痛经。
化瘀止血的中药有哪些化瘀止血药介绍化瘀止血药能消散瘀血而止血,适用于因瘀血内阻而血不循经之出血证。
那么化瘀止血的中药有哪些呢?下面是化瘀止血药介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化瘀止血的中药有哪些1、三七【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微苦。
归肝经、胃经。
【功效与作用】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化瘀止血药。
【临床应用】用量5~10克,煎汤服;外用磨汁涂、研末撒或调敷患处。
用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2、蓍草【性味归经】性平,味酸、苦。
归肺经、脾经、膀胱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活血通经。
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临床应用】用量3~10克,水煎服。
临床多用于经闭腹痛、急性肠炎、阑尾炎、扁桃体炎、乳腺炎、跌打损伤和毒蛇咬伤等。
3、莲房【性味归经】性温,味苦、涩。
归肝经。
【功效与作用】化瘀止血。
属止血药下分类的化瘀止血药。
【临床应用】内服:煎汤,用量5~10克。
外用:适量,研末掺患处或煎汤熏洗。
用于崩漏,尿血,痔疮出血,产后瘀阻,恶露不尽。
4、血竭【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咸。
归心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祛瘀定痛、止血生肌。
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化瘀止血药。
【临床应用】用量1~2克,研末内服或入丸剂;外用研末撒或人膏药用。
用治跌打损伤、内伤瘀痛、外伤出血不止。
临床用治妇女月经过多、痛经、咳血、便血。
5、蒲黄【性味归经】性平,味甘。
归肝经、心经。
【功效与作用】止血、化瘀通淋。
属止血药分类下的化瘀止血药。
【临床应用】用量4.5~9克。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用治各种出血症、瘀滞痛症,如瘀滞胸痛、胃脘疼痛以及产后瘀痛、痛经;血淋、血痢等。
6、一点血【性味归经】性微寒,味甘,苦。
归肾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补气养血,散瘀止血。
属止血药下分类的化瘀止血药。
【临床应用】内服:煎汤,15~30克;绞汁、炖肉或浸酒。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主治病后虚弱、吐血、咯血、衄血、崩漏、血虚经闭、带下、跌手打损伤。
活血祛瘀药活血化瘀(活血行气止痛)川芎:祛风止痛.血中之气药上行头目——头痛要药下行血海——妇科调经要药郁金:入肝经条畅气机——行气解郁2.善治胸胁腹痛3.活血化瘀:一切气滞血瘀4.凉血清心。
利胆退黄姜黄:多用于寒痹---肩背疼寒凝——气滞血瘀乳香、没药:均还可消肿生肌。
乳香:偏于行气没药:偏于化瘀延胡索:一身上下诸痛五灵脂:止血——通过化瘀而止血,血瘀诸痛要药活血调经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各种血瘀证,和妇科调经常用药尤宜于血热血瘀2.除烦安神3.凉血消痈红花:1.活血调经,祛瘀止痛2.消斑桃仁:活血2.祛痰3.润肠通便4.止咳平喘桃仁+红花:破血——经、产、跌、损、瘀证常用益母草:妇科经产血瘀之要药。
2.利水消肿3.清热解毒牛膝:妇科瘀血阻滞诸证之良药2.又善治腰膝酸软、病势向上之火热证3、通淋要药归纳:活血通经、补肝肾。
引火下行。
是下肢疾病的引经药分类:怀牛膝:补肝肾川牛膝:活血祛瘀鸡血藤:1.善治血虚血瘀——行血补血2.调经——善治月经不调3.舒经活络活血疗伤马钱子:通络止痛——跌打损伤,风湿顽痹0.3-0.6g2,散结消肿活血消癥(破血)莪术、三棱:破血。
行气——气滞血瘀重证消积止痛水蛭:血瘀重证。
——破血通经,逐瘀消癥。
穿山甲:活血消癥——癥积要药。
2,通经,下乳——常用产后乳汁不通3,消肿排脓。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药,这7款中成药最好最有效日常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甚至还会遇到一些小意外,受伤也是比较常用的事。
所以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药,大家了解一下以备不时之需。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药1、舒筋活血片成分:主要成分有鸡血藤、红花、槲寄生、伸筋草、醋香附、络石藤、泽兰等。
功效及价格:主要的功效就是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像其中的红花、鸡血藤就是很好的活血药材。
舒筋活血片的价格也很便宜,大概在8元左右。
适宜人群:适用于一些跌打损伤、扭伤、腰酸背痛、筋骨疼痛等等一些情况,有非常的活血散瘀、止痛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只需要一天三次,每次5片,连续服用两三天就能起到很好的缓解疼痛的效果。
2、云南白药胶囊成分:云南白药是咱们国家的一个秘制处方,品牌下几乎所有的药成分都是保密的。
功效及价格:活血、散瘀、止血、解毒、消肿,价格大约在18元左右。
适宜人群:云南白药胶囊的使用范围还是非常广的,像跌打损伤、骨折、皮肤感染、疮毒、淤血肿痛、软组织挫伤、便血、手术出血、妇女经期崩漏等等情况,都可以服用治疗。
而且如果跌打损伤情况严重的话,可以先服用药盒正中央的那粒保险子,一般情况下成人的用量是一次2粒左右,6-12 的孩子就减半,2-5 的就在6-12岁的基础上再减半。
3、三七伤药片成分:主要成分就是三七、骨碎补、雪上一支蒿、制草乌、红花、接骨木等。
功效及价格:主要的功效就是活血化瘀、止痛,其中含有的雪上一支蒿、红花都是非常好的活血药材。
三七伤药片的价格也很低,一般都不到十块钱。
适宜人群:对于治疗跌打损伤、扭伤、挫伤都有很好的止痛活血效果,而且像风湿、关节痹痛、神经痛这一类的人群,也是可以服用三七伤药片来起到活血止痛的作用,帮助血液循环,加速寒湿的排出。
4、活血止痛胶囊成分:主要成分有三七、土鳖虫、醋乳香、煅自然铜等。
功效及价格:主要的功效就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其中的土鳖虫、三七起到了主要作用。
作为处方药价格也是十分的便宜,只需要7元左右。
中药学》之止血药①凉血止血药大蓟、小蓟:散瘀消痈。
地榆:善治下焦出血,烧烫伤。
白茅根:清热生津,利尿通淋。
槐花:尤宜便血与痔疮出血。
三七: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为“伤科要药”。
②化瘀止血药茜草:止血宜炒炭用,活血祛瘀则生用或酒炒用。
③温经止血药炮姜:既善温经止血,治虚寒出血; 又善温中止痛,治虚寒腹痛、吐泻。
《中药学》之活血化瘀药①活血行气药川芎:“血中气药”“头痛不离川芎”。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
醋制可增强止痛作用。
乳香、没药:常相须为用,不溶于水,须烊化,不宜多用②活血调经药* 丹参: 祛瘀,凉血,清心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西红花,功与红花相似而力强,又能凉血解毒、解郁安神桃仁: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益母草:为治瘀血经产病之要药。
*牛膝: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下行宜生用; 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
*川牛膝:较牛膝,无明显补益肝肾作用。
血竭:内服活血化瘀,外用止血生肌敛疮。
穿山甲:通经下乳,消肿排脓王不留行:下乳,通淋③破血祛瘀药莪术: 主治血瘀与食积之重症。
水蛭: 通经④活血疗伤药自然铜: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一、化痰药①温化寒痰半夏:为治湿痰、寒痰、呕吐之要药。
天南星:善祛经络风痰,止痉。
白前:降气化痰。
②清化热痰前胡:降气祛痰,宣散风热。
川贝母:善清肺化痰、润肺止咳。
浙贝母:长于清泄热邪、开郁散结。
桔梗:利咽、排脓。
昆布:善消痰软坚,治瘿瘤瘰疬又兼利水。
礞石:治顽痰咳喘之佳品,痰积惊痫之良药。
二、止咳平喘药性温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百部:新久咳嗽之要药,最宜痨嗽及百日咳。
紫菀、款冬花:善润肺下气、化痰止咳性寒枇杷叶:善治肺热咳喘与胃热呕哕。
桑白皮:泄肺热,利水。
泻肺平喘宜蜜炙用,利水消肿宜生用。
半夏、天南星比较共同点:辛温之品,均能燥湿化痰、消肿止痛。
用于湿痰、寒痰证,痈疽肿毒、毒蛇咬伤等。
不同点:1. 半夏偏走脾胃,降逆止呕,用于多种呕吐。
活血化瘀合理使用一、含义凡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
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
其作用较峻烈者又称破血药。
有的书说它通利血脉,消散瘀滞为主要功效,是把活血化瘀进一步细化,瘀血可以是血管方面的原因,可以使血液方面的原因,瘀血即可在血管、血脉内部,也可在血管、血脉外部。
现在认为活血是作用,化瘀是效果,实质不一定。
又分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活血消癥药。
这个分节是不成熟的,困难的,是相对人为的,多数活血化瘀药,尤其是常用的典型的作用强的,放在哪一类都可以,疼痛的、外伤的、妇科病的瘀血证或腹内的癥瘕结块都可用,如丹参、郁金、川芎、红花、桃仁都是常用的,前面的大黄、牡丹皮、赤芍药这些也一样,通经、调经、消癥、疗伤都可以。
只能在某一节就1-2味,如自然铜,只是活血疗伤,跌打损伤,续接筋骨。
瘀血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要细化。
要清楚某一各药放在某一节,其它的瘀血也可用。
二、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药均能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主治各种瘀血证。
活血化瘀,变化的情况有三种,一是简化活血化瘀、消瘀血;二是变化动词,活可改形、化可改消、形、散,作用强的叫破血逐瘀;三是在活血化瘀的方面联系主要效果;长于止痛的叫活血止痛或化瘀止痛;长于治疗妇科月经失调的叫活血通经或活血调经;长于治疗跌打损伤的叫活血疗伤;长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癥积叫活血消癥、活血化积,有的用于疼痛,用于活血消痈、活血消肿、活血通痹等等。
主治就是瘀血证,在内外妇儿科都有,月经失调(经期延长、经量减少、经色加深兼有疼痛,经行腹痛、痛经、闭经),产后瘀血腹痛;内科胸痹,瘀血阻滞心脉,现在主要是冠心病;骨伤科跌打损伤;外科疮痈等,临床表现瘀血一是疼痛,不通则痛,气无形不能结块,能结块者必有形的瘀和痰,癥瘕结块,很多都是瘀血,有的出血,经久不愈,淋漓不尽,甚至有瘀血块,另外疮痈的红肿疼痛、痹证的疼痛、顽固的失眠、皮肤的粗糙、皮肤甲错、面色黧黑、头发枯脆等都可与瘀血有关。
中药止血药的分类一、引言止血药是一类具有止血功能的中药,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症状的治疗。
中药止血药可根据其药效特点进行不同的分类,本篇文档将对中药止血药的分类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凉血止血药凉血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状,具有清热凉血、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凉血止血药有槐花、侧柏叶、白茅根等。
这类药物通过清热凉血,使血液冷却凝固,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三、化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瘀血阻滞所致的出血症状,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化瘀止血药有三七、茜草、蒲黄等。
这类药物通过活血化瘀,促进血液流通,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四、收敛止血药收敛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内外出血症状,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收敛止血药有白及、仙鹤草、藕节等。
这类药物通过收敛作用,使血液凝固,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五、温经止血药温经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虚寒性出血症状,具有温经散寒、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温经止血药有艾叶、炮姜等。
这类药物通过温经散寒,使血液温润流动,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六、补虚止血药补虚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虚损性出血症状,具有补虚、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补虚止血药有人参、黄芪、阿胶等。
这类药物通过补充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七、茜草等药材茜草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具有凉血化瘀、清热解毒等作用。
茜草中含有茜草素等成分,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缩短凝血时间,从而达到止血作用。
同时,茜草还具有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利于瘀血的排出。
通过以上的分类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中药止血药的多样性及其作用机制的复杂性。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出血症状和病因而选择合适的止血药进行治疗。
同时,需遵循中药配伍原则,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
15种活血化瘀的中草药1. 川芎:药名:川芎性味:苦、辛、温功效:活血行气、祛风除湿临床应用:常用于风湿痹痛、经痛、头痛、痈肿等症状。
2. 红花:药名:红花性味:微苦、微寒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临床应用:常用于瘀血内阻、各种痛证、跌打损伤等症状。
3. 当归:药名:当归性味:甘、温功效:活血化瘀、补血止痛临床应用: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出血、创伤疼痛等症状。
4. 桃仁:药名:桃仁性味:甘、苦、微寒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临床应用:常用于胸腹疼痛、气滞血瘀、跌打损伤等症状。
5. 芍药:药名:芍药性味:苦、酸、凉功效:活血消瘀、凉血止血临床应用:常用于崩漏不止、痛经、乳腺胀痛、瘀痕等症状。
6. 当归血竭:药名:当归血竭性味:苦、甘、温功效:活血化瘀、补血止痛临床应用:常用于痛经、血虚气滞、跌打损伤等症状。
7. 丹参:药名:丹参性味:微苦、微寒功效: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临床应用:常用于心脏病、中风、瘀血内阻等症状。
8. 桔梗:药名:桔梗性味:苦、辛、微寒功效:宣肺化痰、活血化瘀临床应用:常用于痰喘、胸痹、跌打损伤等症状。
9. 赤芍:药名:赤芍性味:苦、涩、微寒功效:活血消痛、凉血止血临床应用:常用于痛经、癥瘕、瘀血病等症状。
10. 炙甘草:药名:炙甘草性味:甘、平功效:活血化瘀、调和诸药临床应用:常用于胃痛、脾虚、气滞血瘀等症状。
11. 桑枝:药名:桑枝性味:甘、微苦、温功效:活血化瘀、润肠通便临床应用:常用于血瘀便秘、跌打损伤、瘀血内阻等症状。
12. 红花油:药名:红花油性味:微苦、微寒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临床应用:常用于瘀血内阻、各种痛证、跌打损伤等症状。
13. 三七:药名:三七性味:微苦、微寒功效:活血止痛、散淤消肿临床应用:常用于痛经、瘀血内阻、跌打损伤等症状。
14. 甘草:药名:甘草性味:甘、平功效:活血化瘀、调和诸药临床应用:常用于脾胃虚弱、气滞血瘀等症状。
15. 木香:药名:木香性味:辛、微温功效:活血化瘀、祛湿除痹临床应用:常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症状。
中药止血药分类依据
中药止血药可以根据其主要的功能和作用方式进行分类。
以下是对中药止血药的分类依据:
1. 温补类止血药:这类药物以温补作用为主,适用于寒凝和阳虚导致的出血。
常见的药物包括柴胡、川芎、桃仁等。
2. 凉血类止血药:这类药物以凉血清热、止血为主要作用,适用于热盛或热毒引起的出血。
常见的药物有生地黄、葛根、龙胆草等。
3. 活血化瘀类止血药:这类药物以活血化瘀、消散血瘀为主要作用,适用于瘀血导致的出血。
常见的药物有当归、红花、三七等。
4. 止血草药类:主要指常见的中草药,其内含有止血成分,可以直接或经口服后起到止血作用。
常见的止单味草药有蚕豆血、远志等。
5. 家庭常用药物类:在民间使用比较广泛的一些中药,具有较强的止血效果,例如草忍和香附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分类仅供参考,使用中药治疗时,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使用。
第十一章止血药
止血药:本类药虽性味各异,但均能止血,并分别兼有清热凉血、化痰、收涩及散寒温经等。
功效适用范围: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等,兼治血热、血瘀、疮肿及胃寒等证。
可分为四类: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温经止血药。
在使用凉血止血和收敛止血药时,必须注意有无淤血,若有淤血未尽,应酌加活血化瘀药,不能单纯止血,以免留瘀。
第十二章活血祛瘀药
活血祛瘀药:本类药味多辛苦,多归心、肝经而入血分,善走散通利,促进血行。
主具活血化瘀之功,并通过活血化瘀而产生调经、止痛、消癥、消肿及祛瘀生新等作用。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血行不畅、瘀血阻滞所引起的多种疾病,如淤血内阻之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阻腹痛、癥瘕、胸胁脘腹痛、跌打损伤肿痛、淤血肿痛、关节痹痛、痛肿疮疡、瘀血阻滞经脉所致的出血等。
本类药大多能耗血动血、破血通经,其中部门药还有堕胎、消癥作用,故妇女月经量多、血虚经闭无瘀及出血无瘀者禁用,孕妇慎用或禁用。
活血化瘀药第四章活血化瘀药在日常生活中,在广播中,我们经常听“活血化瘀”之说,那么究竟什么是“活血化瘀”?下面首先介绍一下这个概念。
活血化瘀,用具有消散作用的、或能攻逐体内瘀血的药物治疗瘀血病证的方法。
有通畅血脉,消散瘀滞,调经止痛的作用。
适用范围很广,如瘀阻于心所致的胸闷心痛、口唇青紫;瘀阻于肺所致的胸痛咳血;瘀阻于肝所致的胁痛痞块;瘀阻于胞宫所致的小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等;瘀阻于肢体所致的局部肿痛青紫;瘀阻于脉络所致的半身不遂等。
常用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丹参、蒲黄、乳香、没药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有桃仁承气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等。
活血化瘀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历史上,包括现当代,很多国医能手,大都擅用此法。
因其较强的动力特征,活血化瘀药,又多被称为破血药或逐瘀药。
血液为人体重要物质之一,但必须秃通行流畅以濡养周身,如有阻滞斯积则往往发生疼痛、肿块等病症,活血祛瘀药功能行血散瘀,解除由于瘀血阻滞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尤其是在妇科疾病中,此法更显身手。
但是,在临床上活血化瘀方法要根据瘀之不同成因,包括因气、因血、因热、因寒,而结合补气、养血、温经散寒、清热、行气、攻下等治法配合使用,以达到去瘀活血,恢复畅通的目的。
如月经过多、或孕妇对于活血祛瘀药应忌用或慎用。
下面重点介绍常用活血化瘀中药:丹参、川芎、水蛭、泽兰、益母草、王不留行、桃仁、红花、酒、乳香、没药、三棱、莪术、土鳖虫、元胡粉、三七粉、延胡索、大黄、牛虻等。
丹参【药用】唇形科草本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根及根茎。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
归心、心包、肝经。
【功效】活血祛瘀,凉血清心,养血安神。
【临床应用】1.用于胸肋胁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仆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病症。
丹参活血祛瘀作用亦非常广泛,尤以治疗胸肋疼痛、症瘕结块,以及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具有良效,常与川芎配伍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