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由超强台风“利奇马”引起的一次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73 MB
- 文档页数:12
台风“利奇马”降水过程分析作者:王莹贺洪军王东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8期王莹贺洪军王东每年七月中旬到八月上旬,受极地低压、亚洲大陆低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我国东北地区进入雨季。
台风的研究一直时广大气象工作者关注的重点,2019年8月10日—15日,受台风“利奇马”影响,辽宁省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特大暴雨,造成各方面的巨大损失,因此对于北上台风的路径、强度以及台风降水的预报就显得尤为重要。
1、降水概况受台风“利奇马”、高空槽及台风“温莎”外围云系共同影响,2019年8月10日13时至15日7时鲅鱼圈区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平均降水量84mm,最大降水量126.2mm,出现在山海广场站,熊岳站国家基本站92mm,此次降水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积累雨量大,并不断伴随着短时强降水、雷电等强对流天气。
2、环流形势分析台风“利奇马”于2019年8月10日01:45在台州温岭登陆,随后减弱北上,11日20:50,在青岛黄岛再次登陆,变性北上,12日00:00,西进回旋,随后北上消亡,13日11:00以后,以残涡及台风倒槽形势影响辽宁。
第1阶段,2条螺旋雨带先后旋转北上,与高空槽云系结合,造成长时间稳定性降水。
12日08:00,螺旋雨带旋转北上影响到中西部地区。
12日14:00,云带减弱移出,辽宁进入降水间歇。
第2阶段,冷暖空气势力相当,切变维持少动,形成锋区降水。
冷空气触发对流不稳定,之后斜压对称不稳定发展。
13日20:00高空槽扩散,冷空气激发辽宁中北部对流发展。
14日08:00,辽宁降水明显减弱高空槽主体云系继续东移,高空槽云系和残留水汽结合产生降水。
3、预报着眼点(1)台风路径及强度预报在东北雨季期间,北上台风的路径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对于台风“利奇马”,由于此次过程中西太副高强度偏强,位置偏西,因此台风路径也偏西。
对于可以影响西太副高的系统均会对台风路径造成影响:此次过程中,上游并不强势的西风槽以及下游形成的台风“罗莎”,均对西太副高位置偏西造成影响,从而导致“利奇马”的位置偏西。
第39卷 第2期2021年4月干 旱 气 象JournalofAridMeteorologyVol.39 No.2April,2021郑 铮,潘灵杰,钱燕珍,等.台风“利奇马”造成浙江沿海极端强降水的演变特征[J].干旱气象,2021,39(2):269-278,[ZHENGZheng,PANLingjie,QIANYanzhen,etal.EvolutionCharacteristicsofExtremeHeavyPrecipitationinCoastofZhejiangProvinceCausedbyTyphoonLekima[J].JournalofAridMeteorology,2021,39(2):269-278],DOI:10.11755/j.issn.1006-7639(2021)-02-0269台风“利奇马”造成浙江沿海极端强降水的演变特征郑 铮1,潘灵杰1,钱燕珍1,赵昶昱1,黄旋旋2,肖王星1(1.浙江省宁波市气象台,浙江 宁波 315012;2.浙江省气象台,浙江 杭州 310056)摘 要:利用浙江地面加密观测资料、NCEPFNL再分析资料和FY-2G卫星云图、双偏振雷达资料,探讨分析1909号台风“利奇马”造成浙江沿海极端强降水的演变特征。
结果发现:台风强度强、范围广以及登陆后减弱缓慢、移速慢是造成浙江沿海极端强降水的主要原因,云顶亮温TBB低值区长时间与强降水中心相匹配,且列车效应和东南急流增强预示着暴雨增幅。
双偏振雷达ZH、KDP、ZDR大值区一致,表明浙江沿海上空含有丰富的大水滴。
极端降水区的大气可降水量始终维持在70~80mm高位,且有持续强盛的西南急流和东风急流水汽输送,加之对流层低层正涡度中心和强散度中心重合,对流发展极高,有利于暴雨增幅。
视热源和视水汽汇中垂直运动项占主导,两者的峰值交替出现,且峰值分布前者始终高于后者,有利于潜热释放,强降雨持续。
关键词:台风;极端强降水;中尺度分析;成因诊断文章编号:1006-7639(2021)02-0269-10 DOI:10.11755/j.issn.1006-7639(2021)-02-0269中图分类号:P458.1+21.1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20-07-03;改回日期:2020-11-11 基金项目: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2019B10025)和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2019A610450)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郑铮(1971—),女,浙江象山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中短期天气预报相关研究.E-mail:397122929@qq.com。
超强台风1909“利奇马”与0414“云娜”比较分析作者:罗厚炙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41期摘 ;要:本文对190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与0414“云娜”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1)、“利奇马”登陆级别为超强台风,“云娜”登陆级别为强台风,但影响温州机场的极大风速更大,原因是“云娜”登陆温岭后折向西南靠近温州。
2)、“云娜”北侧有强大的高压坝,登陆温岭后受副高大陆部分南侧东北气流引导折向西南移向温州。
“利奇马”北侧没有高压坝阻挡,副高稳定维持在日本上空,登陆后继续向西北缓慢移动与高空槽结合。
3)、“利奇马”和“云娜”卫星云图都具有超强台风的表现,“云娜”对称结构维持的时间更长,“利奇马”达到最强强度时,具有对称结构,此后东侧和北侧的螺旋云带范围增长,呈现不对称结构,其东侧、北侧的暴雨范围更大、降水更集中。
关键词:副热带高压;引导气流;卫星云图;台风结构引言超强台风1909“利奇马”2019年8月10日01:45登陆浙江温岭市城南镇,登陆时强度为超强台风,近中心最大风力16级(52 m/s),中心最低气压930 hPa。
截止8月12日,“利奇马”导致浙江省因灾死亡38人,失踪10人。
山东省死亡5人,失踪7人。
0414“云娜”2004年8月12日20时在浙江温岭市石塘镇登陆,登陆时强度为强台风,近中心最大风力14级(45m/s),中心最低气压950 hPa。
“云娜”对浙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截至8月13日,浙江省因台风死亡人数117人,失踪16人,伤病1800多人。
1 “利奇马”与“云娜”强度及影响情况比较“利奇马”强度比“云娜”更强(表1),最强强度17级以上(62m/s),且维持超强台风51h,“云娜”最强强度为强台风级别,14级(45m/s),维持强台风18h。
“利奇马”过程测站极大风速61.4m/s(17级以上),出现在温岭石塘镇三蒜岛。
“云娜”过程测站极大风速58.7m/s (16级),出现在大陈岛,两个台风的测站极大风速均超过台风中心最大风力。
台风“利奇马”路径及其强降水落区分析发布时间:2021-04-14T14:17:38.580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4月作者:张茜1 张少华2 [导读] 本文综合NCEP再分析资料和浙江省自动站观测数据对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的路径和强降水落区进行了分析。
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如下:台风“利奇马”的路径主要受500hpa高空槽、副热带高压、台风“罗莎”和200hpa高空急流影响,其强降水落区变化与比湿大值区和水汽通量大值区位置变化较为一致,除了台风本体带来的充足水汽之外,“利奇马”登陆前期,“罗莎”和副热带高压均为其提供了部分水汽输送,使得浙江1.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气象局张茜1 3180002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气象局张少华2 318000摘要:本文综合NCEP再分析资料和浙江省自动站观测数据对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的路径和强降水落区进行了分析。
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如下:台风“利奇马”的路径主要受500hpa高空槽、副热带高压、台风“罗莎”和200hpa高空急流影响,其强降水落区变化与比湿大值区和水汽通量大值区位置变化较为一致,除了台风本体带来的充足水汽之外,“利奇马”登陆前期,“罗莎”和副热带高压均为其提供了部分水汽输送,使得浙江东部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湿位涡正压项MPV1的负值区与强降水落区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与地形高度结合起来预判降水大值区更为准确;“利奇马”登陆前的湿位涡斜压项MPV2负值区不能很好的指示未来强降水落区,而登陆后的MPV2负值区与未来强降水落区对应较好。
任意时间段的MPV1负值区和MPV2负值区重合的区域对于未来六个小时强降水落区的预判都较为准确。
关键词:利奇马强降水落区湿位涡分布1“利奇马”概况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于8月4日14时(除特殊标明,下文时间均为北京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生成后稳定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不断加强。
6日02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7日05时加强为台风,17时加强为强台风,23时继续加强为超强台风,8日夜间中心风力达到17级以上(62米/秒),此后进入东海海域,10日01时45分以超强台风级在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城南镇登陆,登陆时中心最低气压93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16级(52米/秒)。
以8807号台风为例分析杭州台风、暴雨的特点、原因及对策徐二女
【期刊名称】《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3(20)2
【摘要】本文分析了1988年8月8日杭州遭到的7号强台风暴雨(简称8807号台风暴雨)给杭州市造成的灾害特点及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杭州市的防灾抗灾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城市的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市政建设、防灾抗灾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东南沿海其它城市的防灾抗灾对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7页(P222-228)
【关键词】城市;自然灾害;台风;暴雨
【作者】徐二女
【作者单位】杭州大学地理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25.61
【相关文献】
1.2012年第9号台风“苏拉”暴雨特点及成因分析 [J], 刘爱鸣;左平昭;林毅;吴启树;
2.以8807号台风为例分析杭州市台风、暴雨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J], 徐二女
3.江西台风暴雨的特点及分析阈值研究 [J], 陈鲍发;李密;吴春晖;卢秋芳;余欣;王萱
4.山东省区域性暴雨事件时空变化特征及个例分析——以台风"利奇马"暴雨过程为
例 [J], 邱粲;陈艳春;刘焕彬;李娟;曹洁
5.台风"浪卡"(2016)暴雨特点及卫星云图特征分析 [J], 宁子杰;包文雯;陈峥蓉;潘静;黄明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gy 2020,Vol 10,No 9:78-82,85基金项目 江苏省气象局预报员专项“江苏汛期极端降水和气温的关系研究”(JSYBY201907);宿迁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S201607)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 丁晓敏(1991–),女,江苏宿迁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中短期以及短时预报。
收稿日期 2020–10–22Preliminary Diagnostic Analysis of Rainstorm Process in the Inverted Trough of No.9 Typhoon “Lekima” in 2019DING Xiao-min et al (Suqian Meteorological Bureau, Suqian, Jiangsu 223800)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ground observation data and FNL reanalysis data (resolution: 0.25°×0.25°), the large-scale rainstorm process in Suqian City during August 10-11, 2019 was diagnosed and analyzed in terms of circulation background, water vapor transport, dynamic and thermal conditions, and cold air intru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vy rainstorm was caus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yphoon trough and cold air. The southwest monsoon warm and wet air flow on the southwest side of Typhoon "Lekima" and the double water vapor channel of southeast wind flow on the south side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transported abundant water vapor and unstable energy for the rainstorm process of the typhoon inverted trough. The important mechanism of the rainstorm is that the intrusion of cold air enhances the baroclinic and vertical wind shear of the peripheral circulation, which leads to the release of convective instability energy and latent heat energy.Key words The inverted trough of typhoon; Cold air; Rainstorm; Diagnostic analysis;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2019年9号台风“利奇马”倒槽暴雨过程初步诊断分析丁晓敏1,邵禹晨1,程 昕1,颜雅琼1,唐 舟1,秦亚兰21.宿迁市气象局,江苏宿迁 223800;2.海宁市气象局,浙江海宁 314400摘要 利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FNL再分析资料(分辨率0.25°×0.25°),从环流背景、水汽输送、动力条件、热力条件及冷空气侵入作用等方面,对宿迁市2019年8月10—11日大范围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
2006~2015年浙江台风暴雨物理量分析2006年至2015年,浙江省遭受了多次台风暴雨的袭击,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在这段时间内,台风暴雨的物理量表现出了一定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对这些物理量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台风暴雨对浙江省的影响,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降雨量分析2006年至2015年,浙江省遭受了多次严重的台风暴雨袭击,造成了大量的降雨。
2007年的台风“灿都”和2013年的“海燕”是最为严重的两次台风暴雨事件。
这两次台风暴雨给浙江省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天气条件,导致了大范围的洪涝灾害。
根据气象资料统计,在这些台风暴雨过程中,浙江各地出现了200毫米以上的暴雨天气,这种降雨量的极端情况对于当地的城乡建设和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二、风速分析三、温度变化分析2006年至2015年的台风暴雨过程中,浙江省的气温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在台风暴雨来临前,气温通常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温度略有下降,湿度增高,空气变得闷热。
随着台风暴雨的到来,降雨的冷空气会迅速将气温降低,其中2010年的台风“梅姬”和2015年的“莫兰蒂”是两次气温明显下降的事件。
而在台风暴雨结束后,气温会有所回升,但在台风暴雨过程中,浙江省的气温波动较大,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通过对2006年至2015年浙江省台风暴雨过程中的物理量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台风暴雨给浙江省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对当地的气候和环境带来的,还包括了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和城乡建设的影响。
我们应该加强对台风暴雨的科学研究,提高预警能力,加强对台风暴雨的监测和预测,为台风暴雨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台风暴雨给当地带来的不利影响。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当地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的保障,提高抗灾能力,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近期,浙江省内连续遭受两次威力不同、特征不同的远距离台风袭击,分别是“妮妲”和“安比”。
这两次台风给浙江省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暴雨方面,造成了不同的情况。
因此,本文将从浙江省内两次远距离台风造成暴雨的对比分析入手,探究不同特征暴雨的成因及其对社会困扰的情况,并给出相应的措施。
一、两次台风情况对比1.“妮妲”台风袭击从2020 年8 月27 日到28 日,浙江省内的“妮妲”台风带来了强降雨。
据气象部门的通报:从27 日20 时至28 日20 时,温州市莲都区贾岙村出现了1 小时极端降雨,其中莲都区贾岙村区域雨量最大为422.5 毫米,历史同期最高值为101.6 毫米。
此外,宁波市鄞州区的北白象、天童、古林等乡镇降雨超过300 毫米,最大降雨量为440.5 毫米,莲都区和鄞州区成为本次“妮妲”台风影响最严重的两个区域,仅此两区域就造成了1.1526 万人次受灾,2 人死亡,3 人失踪。
2.“安比”台风袭击进入9 月,浙江省内又迎来了另一场较为强劲的台风“安比”。
据气象部门通报:从9 月13 日晚到9 月15 日,我省全省有359 个站点出现24 小时降雨量大于50 毫米的情况。
其中,台州市天台县景宜镇出现破灭性降雨,当地降雨持续36 个小时,造成洪水冲毁公路、桥梁和房屋,1600 多人被转移安置;温州市顺昌县出现了理论上15 年一遇的特大暴雨,80 余个水库坝顶出现险情,2100 余名群众紧急疏散;临海市更出现暴雨引发的大规模山洪灾害,成片农田被淹,数千只家禽腐烂在屋子里,此次台风造成全省42.52 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5.34 亿元。
二、暴雨成因及影响1.暴雨成因“妮妲”和“安比”这两个台风在带来强降雨时,都与浙江省处于华南季风区的特点有关。
由于华南季风的现象,浙江省常年处于高湿高温的环境下,夏季时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逐渐增多。
当气压场形成副热带高压南移时,会与南海的低压带结合,从而形成台风并影响浙江省。
M£科枝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20期2019年10月台风“利奇马”预报分析程立渤,刘君秀,林修栋(山东省石岛气象台,山东威海264309)摘要:利用500hPa高空图,卫星云图等常规资料,对台风“利奇马”的移动特点及降水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台风为典型的登陆北上型台风,在移动过程中,有北方弱冷空气的配合,使得此次过程有强度强、风力大,范国广等特点,结合数值预报、要素场对台风天气的预报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关键词:台风;登陆北上;螺旋云系中图分类号:P4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9)20-0050-021台风“利奇马”发展趋势及移动路径2019年7月30日下午,菲律宾东部海域上空生成一个热带扰动,编号94W。
8月3日下午,日本东京台风中心将94W升格为热带低压。
8月4日下午,热带低压正式加强为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7H23时加强为超强台风级。
之后“利奇马”向西北方向移动,于10001时45分在浙江省温岭市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6级(超强台风级),中心最低气压930 hPa。
穿过浙江、江苏后,于11日中午前后移入黄海西部海域,11日20时50分前后在青岛市黄岛区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9级(强热带风暴级),中心最低气压980hPa。
13日上午,“利奇马”在渤海上空减弱为热带低压。
13日下午起,其风力进一步减弱,已很难确定其环流中心,中央气象台14时对其停止编号(图1).图1台风“利奇马"发展趋势及移动路径2台风影响过程天气实况石岛全区受台风影响,时间为10日夜间至13日白天。
本次过程石岛区域降水量(单位:mm):全区平均: 87.6,其中石岛:72,4,斥山:107.0,东山:101,0,宁津: 98.5,王连:94.7,港湾:90.0。
极大风力出现在东楮岛自动站为24.5m/s(l0级)。
2020年北京市密云区高考地理一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2.0分)1.2019年11月15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在广西那坡县发现了一个世界级的天坑群。
图1的a为其中一个天坑,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下述正确的是()A. 坑壁岩石类型同图b的丁B. 坑底植被属于常绿硬叶林C. 坑壁陡峭、底部草木丛生D. 天坑高差大、水能较丰富2.2019年11月15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在广西那坡县发现了一个世界级的天坑群。
图1的a为其中一个天坑,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形成该景观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A. ②一③一④B. ③一④一⑤C. ④一⑦一③D. ⑥一①一③3.如图表示某日我国四城市日出日落时刻,读图完成。
据图推断,下述正确的是()A. 该日,可能在4月初B. 北京比武汉正午时的日影短C. 哈尔滨河流正值汛期D. 该日,广州日出方向为东南4.如图的a、b分别为2020年2月13日14时和14日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
甲天气系统()A. 气流水平辐合B. 势力逐渐增强C. 控制地区干热D. 正向偏北移动5.如图的a、b分别为2020年2月13日14时和14日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
该时段内,北京()①气温降低②天气转晴③气压升高④风向北转南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6.2019年8月10日凌晨,“利奇马”以超强台风姿态登陆浙江,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52米/秒),一举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地区第五强、登陆浙江第三强台风。
11日20时再次登陆山东青岛。
如图为“利奇马”移动路径图。
据此完成6-7题。
利奇马()A. 生成于东南太平洋热带洋面B. 登陆青岛时适逢处暑节气C. 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D. 移动路径受控于西风漂流7.2019年8月10日凌晨,“利奇马”以超强台风姿态登陆浙江,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52米/秒),一举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地区第五强、登陆浙江第三强台风。
天气系统专题练习下图为北半球某锋面气旋云系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的风向为A.西北风 B.西南风C.东北风 D.东南风2.此时,乙处A.暖气团主动抬升,阴雨连绵B.冷气团主动抬升,狂风暴雨C.暖气团被迫抬升,狂风暴雨D.冷气团被迫抬升,风沙肆虐下图为我国某测站在某日北京时间02:00-10:00台风途经前后风向与风速变化图。
完成下面小题。
3.06:00-08:00A.台风中心总体向偏北移 B.台风中心经过测站上空C.观测站的降水逐渐变小 D.观测站的风速不断增大4.与测站周边近地面等压线分布最接近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搭载的微波成像仪可全天候、全天时精准探测大气状况,为气象部门天气预报提供服务,保障冬奥会户外项目的顺利举办。
下表为2月10日~16日北京天气预报信息。
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10日11日12日13日14日15日16日要素天气多云多云转阴阴转小雪中雪多云转阴多云晴转多云最高温53-2-5-6-5-1最低温-9-10-9-16-16-17-8风速1-2级1-2级3-4级3-4级1-2级1-2级1-2级5.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探测大气状况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PS B.RS C.GIS D.BDS6.2月13日部分室外雪上项目延期举行,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温 B.风速 C.能见度 D.空气质量锋后气团性质一旦发生改变,被更后面的气团追上会形成新的锋面。
此新锋面称为副锋,原锋面称为主锋。
下图示意我国某日局部地区出现的主锋和副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导致主锋锋后气团变性的主要原因是A.途经地面辐射更强地区,气温升高 B.阴雨天气大气逆辐射强,气温升高C.途经高原山地高海拔区,气温下降 D.阴雨天气削弱太阳辐射,气温下降8.关于近地面①②③三地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位于副锋锋前,风力最大 B.①位于暖锋锋后,风力最大C.②位于主锋锋后,风力最小 D.③位于冷锋锋前,风力最小在温度等其它因子相近的情况下,湿空气比干空气密度小,当干空气向湿空气移动时,会将湿空气强迫抬升,形成类似冷锋的天气过程。
1955—2014年杭州极端气温柔降水指数变化特征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955—2014年杭州极端气温柔降水指数变化特征1955—2014年杭州极端气温柔降水指数变化特征杭州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座舒适合居的城市,其气候温柔潮湿。
浙江东部两次极端台风暴雨的水汽特征研究顾雨亭;张灵杰;康天伟;赖丽娜【期刊名称】《自然科学》【年(卷),期】2024(12)1【摘要】本文利用自动站资料、ERA5 (0.25˚ × 0.25˚)逐时再分析等资料,基于天气学和诊断方法对2013年23号台风“菲特”、2019年09号台风“利奇马”引发浙江东部极端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1) 浙江东部极端台风暴雨过程通常对应水汽通道的长时间稳定维持,为暴雨发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汽条件。
并且一些情况下水汽通道存在多条。
(2) 造成浙江东部极端台风暴雨过程往往洋面上存在多个台风相互作用,多台风带来的水汽更为充沛。
(3) Hysplit 三维轨迹能更直观立体反应水汽来源,其与水汽输送路径分析结论基本一致。
浙江省东部极端台风暴雨的水汽净输入边界往往为东边界。
(4) 暴雨发生前、发生时,水汽通量散度强负中心与强暴雨区对应很好,并且水汽通量散度负值中心的变化往往对应降水的减弱或暴雨带位置的变化。
(5) 极端台风降水时段近地面往往稳定存在急流输送水汽,并且降水增强伴随急流增强;站点上空为整层饱和区,水汽条件极佳。
【总页数】10页(P260-269)【作者】顾雨亭;张灵杰;康天伟;赖丽娜【作者单位】三门县气象局台州【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相关文献】1.伊犁河谷夏季两次极端暴雨过程的动力机制与水汽输送特征2.昆仑山北麓两次极端暴雨水汽特征对比分析3.河西走廊西部两次极端暴雨事件水汽特征分析4.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两次极端暴雨的气流模型与水汽输送特征5.两次秋季北上台风引发东北地区暴雨的水汽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37卷㊀第7期㊀吉㊀林㊀化㊀工㊀学㊀院㊀学㊀报Vol.37No.7㊀2020年7月JOURNALOFJILININSTITUTEOFCHEMICALTECHNOLOGYJul.㊀2020收稿日期:2020 ̄04 ̄28作者简介:林艺苹(1997 ̄)ꎬ女ꎬ福建漳州人ꎬ莆田学院本科生ꎬ主要从事自然灾害方面的研究.∗通信作者:陈㊀香(1965 ̄)ꎬ女ꎬ福建莆田人ꎬ莆田学院教授ꎬ主要从事自然灾害及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E ̄mail:ptxyhsx@163.com㊀㊀文章编号:1007 ̄2853(2020)07 ̄0080 ̄07台风灾害及其连锁效应研究以 利奇马 台风为例林艺苹1ꎬ2ꎬ陈㊀香1ꎬ2∗(1.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ꎬ福建莆田351100ꎻ2.莆田学院生态环境及其信息图谱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ꎬ福建莆田351100)摘要:根据中国气象台和国家气候中心以及浙江气象局提供的 利奇马 台风期间的气象㊁风情㊁雨情㊁水情等资料ꎬ构建台风 ̄暴雨㊁台风 ̄大风㊁台风 ̄风暴潮3条灾害链模式.采用案例分析方法ꎬ对 利奇马 台风灾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利奇马 台风灾害具有登陆强度强㊁影响范围广㊁中心气压低㊁极端性显著㊁移动速度缓慢㊁陆地滞留时间长㊁风雨强度大等特点ꎻ三种灾害链共同致灾引起山洪㊁泥石流㊁滑坡㊁巨浪㊁海水倒灌㊁海水堆积等次生灾害ꎬ使得灾情通过累计放大效应而远超于单一灾害链所带来的灾害影响ꎬ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ꎻ对此提出沿海㊁山地丘陵㊁平原地区应对台风灾害的减灾防御对策.关键词: 利奇马 ꎻ连锁效应ꎻ成灾模式ꎻ减灾对策中图分类号:X43文献标志码:ADOI:10.16039/j.cnki.cn22-1249.2020.07.019㊀㊀台风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的气旋性涡旋ꎬ常伴有狂风㊁暴雨和风暴潮ꎬ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天气现象[1].台风灾害发生频率高ꎬ危害严重ꎬ主要通过风㊁暴雨㊁风暴潮及其引发的灾害链致灾.大风会使建筑及树木遭到摧毁ꎬ暴雨会引起山洪爆发㊁泥石流及洪水泛滥等巨次生灾害ꎬ造成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的巨大损失.台风及其伴随的泥石流㊁洪涝㊁滑坡等次生灾害导致了严重的灾情ꎬ在时间及空间上的连锁效应造成灾情的累计放大[2].台风灾害的发生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及财产安全ꎬ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重大问题ꎬ加强研究和减轻台风灾害的工作迫在眉睫.台风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YaoXiuping等[3 ̄4]从全球气候变化㊁大尺度环流等与热带气旋异常关系进行研究ꎻ王然㊁杨瑞㊁池艳珍等[5 ̄7]从孕灾环境特性㊁台风灾害特点㊁台风成灾机制等方面对台风灾害进行研究.在台风灾害防灾减灾对策研究方面ꎬ张鑫㊁符晓虹㊁Ji ̄MyongKim[8 ̄10]等根据台风灾情数据ꎬ提出台风的减灾防御对策等.可见目前台风灾害以结合具体区域及大范围宏观研究较多ꎬ但针对个别超强台风案例ꎬ从致灾成灾方面对其灾害特点及连锁效应的分析ꎬ并提出减灾防御对策的研究较少.利奇马 台风是2019年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ꎬ是中国近年来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台风之一.在席卷期间ꎬ全国11个省市受到影响ꎬ造成的中等及以上台风灾害风险覆盖面积达24.8万km2ꎬ造成1402.4万人受灾ꎬ直接经济损失515.3亿元ꎬ因此以 利奇马 台风案例研究台风灾害连锁效应具有典型意义.运用地学统计分析方法ꎬ对 利奇马 台风灾害特点及其连锁效应进行研究ꎬ通过构建 利奇马 台风灾害链模式进行效应分析ꎬ并根据不同地形区域提出防御超强台风的对策.1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1㊀数据来源主要来源于国家气候中心㊁中央气象台及浙江气象局提供的 利奇马 台风期间的气象㊁登陆强度㊁移动路径㊁风情㊁雨情㊁水情等资料ꎻ浙江水文网的2019年8月水雨情简况(文件)ꎻ国家减灾网和国家电网上有关 利奇马 台风灾情资料ꎻ«新京报»和«中国新闻网»上有关 利奇马 台风的灾情报道.1.2㊀研究方法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ꎬ建立 利奇马 台风数据库ꎬ数据库信息内容如表1所示.对 利奇马 台风的致灾因子及灾情按图1的研究技术路线进行研究分析ꎬ分析 利奇马 台风灾害特点以及连锁效应ꎬ并制成 利奇马 台风灾害链模式.最后结合 利奇马 台风灾害特点及连锁效应ꎬ对沿海㊁平原及山地丘陵三种不同地形提出减轻和预防 利奇马 台风灾害的对策.表1㊀超强台风 利奇马 数据库要素的信息来源和信息特征灾害系统要素信息来源信息特征风情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浙江气象局最大风速㊁站点㊁持续时间等雨情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典型站点过程量峰值㊁各城市雨量㊁站点历史排位等水情中国气象局浙江水利网主要站点最高洪峰水位㊁出现时间㊁超警戒水位㊁超保证水位等人口国家减灾网死亡人口㊁受灾人口㊁失踪人口㊁转移人口等农作物国家减灾网受灾面积㊁绝收面积等经济损失国家减灾网直接经济损失㊁海洋养殖业损失㊁农业经济损失等生命线国家减灾网国家电网水利设施㊁供电设施㊁交通㊁通讯线路等其他国家减灾网房屋倒塌㊁损坏数量㊁渔船损坏数量图1㊀ 利奇马 台风灾害研究技术路线2㊀ 利奇马 台风灾害特点分析2.1㊀ 利奇马 台风的强度变化及登陆特点 利奇马 台风具有中心气压低㊁登陆强度强㊁陆地滞留及维持强度时间长的特点. 利奇马 台风8月4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ꎬ10日1时登陆浙江省温岭市沿海ꎬ登陆时中心最低气压930hPaꎬ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52m/sꎬ超强台风级)ꎬ为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地区第五强㊁浙江第三强的台风.11日20时以热带风暴级再次登陆山东青岛ꎬ登陆时中心最低气压为980hPaꎬ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23m/s).8日晚间至10日2时左右为 利奇马 台风最强盛的时期ꎬ最大风速达62m/s(17级以上).自登陆以来ꎬ台风强度逐渐减弱ꎬ但由于 利奇马 台风处于副热带高压与大陆高压之间ꎬ引导气流较弱ꎬ移动速度缓慢ꎬ使 利奇马 台风在我国陆上维持热带风暴及以上级别的滞留时间长达44hꎬ为1949年以来的第六长(表2).直至13日8时在渤海东部海面减弱为热带低压ꎬ于14时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表2㊀1949年以来在我国大陆陆上滞留时间40h以上的台风台风编号台风名滞留时间/h1810安比579012Yancy510907天鹅471410麦德姆460908莫克拉451909利奇马440509麦莎412.2㊀ 利奇马 台风的路径特点利奇马 台风在路径上表现出移动速度缓慢㊁影响范围广的特点.从 利奇马 台风的路径图(图2)可看出ꎬ它经历了三个阶段:形成阶段缓慢18㊀㊀第7期林艺苹ꎬ等:台风灾害及其连锁效应研究㊀㊀㊀向西北方向移动ꎬ发展阶段稳定向西北方向移动ꎬ成熟到消亡阶段缓慢向北上方向移动ꎬ没有深入内陆ꎬ为典型的北上型台风. 利奇马 台风受大陆高压和副热带高压的影响ꎬ以15km/h的速度移动ꎬ移动速度缓慢ꎬ先后对浙江㊁山东㊁江苏㊁等11个省(市)有较明显的影响ꎬ造成台风灾害风险中等及以上的覆盖面积达24.8万km2ꎬ影响的范围广.(注:图来源于中央气象台)图2㊀ 利奇马 台风路径图2.3㊀ 利奇马 台风的风雨特点利奇马 台风在风雨方面表现为影响范围广㊁风雨强度大㊁持续时间长㊁极端性显著的特点.自8月8日起ꎬ全国沿海城市均受到不同程度大风的影响ꎬ浙江东部和北部㊁山东北部和半岛㊁上海㊁江苏沿海㊁安徽东北部等地出现8~11级阵风ꎬ浙江东部沿海岛屿㊁山东青岛和泰安局部有12~15级阵风ꎬ椒江区南岙村(60.3m/s)㊁温岭石塘镇(61.4m/s)㊁温岭北港(57.8m/s)等地风速达到或超过17级.特别是登陆地浙江沿海10级以上大风持续近36hꎬ12级以上大风持续20h左右ꎬ大风天气超长时间待机.受 利奇马 台风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ꎬ8月8日至13日ꎬ黄淮大部㊁江淮东部㊁江南东部㊁华北东部㊁东北地区等地累计降水量一般有50~250mmꎬ山东中西部地区累计降水量超过250mm.山东㊁浙江等地共有46个国家站的日降水量达到或超过极限值ꎬ其中浙江北仑(291mm)㊁山东临朐(386.7mm)等19个国家站的最大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最大值ꎬ风雨的影响范围较广且强度大.由于 利奇马 为北上类型的台风ꎬ不深入内陆ꎬ因此 利奇马 台风和海洋的 脐带 不会断ꎬ水汽和能量一直藕断丝连ꎬ加上它的登陆强度强ꎬ减弱会非常缓慢ꎬ环流结构保持完整ꎬ会给沿途的城市带来长时间的风雨.据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统计(图3)ꎬ 利奇马 台风的风雨综合强度指数为158.6ꎬ自1961年以来的最大值ꎬ极端性显著.年份(注:图来源于国家气候中心)图3㊀1961年以来逐年台风风雨综合强度指数最大值历年变化2.4㊀ 利奇马 台风的灾害特点利奇马 台风在灾害方面表现为连锁效应显著㊁成灾强度大的特点. 利奇马 台风登陆后ꎬ造成大强度的大风㊁暴雨和风暴潮ꎬ并引起台风 ̄大风灾害链㊁台风 ̄暴雨 ̄山洪㊁泥石流㊁滑坡灾害链㊁台风 ̄风暴潮灾害链ꎬ造成一系列的次生灾害ꎬ加重了灾情的严重性ꎬ连锁效应显著.此次台风使各个经济部门都受其危害ꎬ尤其对农业㊁交通㊁水利㊁渔业等部门的影响最大.受台风影响的许多地区此前刚经历了连续高温考验ꎬ尤其是江苏苏北地区遭遇罕见的气象干旱.而台风带来的强降雨ꎬ使这些地区出现旱涝急转ꎬ先前受干旱影响的农作物已脆弱不堪ꎬ再加上强降水的影响ꎬ使大量农作物绝收.且此次台风为北上型台风ꎬ北方地区较少受台风影响ꎬ防范经验和基础设施建设乃至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就难免不足ꎬ造成受灾程度大的特点.3㊀ 利奇马 台风灾害连锁效应分析运用经典的地学统计分析方法ꎬ分析 利奇马 台风生成及登陆后的灾害连锁效应ꎬ针对 利奇马 台风灾害链ꎬ研究灾情累计的具体过程.3.1㊀ 利奇马 台风致灾分析利奇马 台风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后稳定地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ꎬ少了台湾中央山脉阻挡ꎬ台风更加强劲ꎬ2019年8月10日1时以超强台风级在浙江省温岭市沿海登陆ꎬ经过浙江㊁江苏两省及黄海海域ꎬ于11日20时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沿海第二次登陆. 利奇马 台风处于副热28㊀㊀吉㊀林㊀化㊀工㊀学㊀院㊀学㊀报㊀㊀2020年㊀㊀带高压与大陆高压之间ꎬ引导气流弱ꎬ移动速度慢ꎬ且 利奇马 台风的环流结构保持完好ꎬ将其东侧和南侧大洋上水汽源源不断地抽取过来ꎬ并与我国华北高空有南北走向的西风槽形成的冷空气结合ꎬ使浙江㊁山东㊁江苏等地均出现极端长时间强降雨天气. 利奇马 台风产生的暴雨和大风以及风暴潮等致灾因子与承灾体结合ꎬ产生了泥石流㊁山洪㊁滑坡㊁塌方等链性并发ꎬ共同致灾ꎬ产生巨大的灾情.3.2㊀台风 ̄暴雨灾害链暴雨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是台风灾害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ꎬ尤其是其诱发的山洪爆发和内涝ꎬ更易造成大范围的严重灾害[11].台风易形成暴雨是因为其具有充足的水汽和强烈的上升运动.台风登陆后ꎬ山脉对台风爬坡㊁绕行时的诱生㊁强迫作用以及台风暴雨的反馈作用ꎬ都有利于低压的生成和发展[12]ꎬ可见山脉对台风暴雨有加强的作用ꎬ因此在丘陵地区易形成台风 ̄暴雨 ̄山洪㊁泥石流㊁滑坡等灾害链.而在平原地区ꎬ无山脉的阻挡ꎬ台风强度减弱较慢ꎬ则易在平原地区引发内涝或洪水的灾害ꎬ形成台风 ̄暴雨 ̄洪水㊁内涝灾害链.台风 ̄暴雨灾害链的形成ꎬ易诱发小流域洪水及山区泥石流㊁山体滑坡㊁城乡积涝等次生灾害ꎬ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㊁房屋倒塌㊁农作物受淹绝收㊁水土流失㊁水利设施损毁等(图4).如受 利奇马 台风的影响ꎬ重灾区浙江全省有71个河道站月最高水位超过警戒水位(其中45站超过保证水位)ꎬ特别是8月10日ꎬ椒江㊁甬江㊁苕溪㊁杭嘉湖东部平原和瓯江(支流楠溪江)5大水系同日发生超警以上洪水ꎬ历史罕见ꎬ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表3).造成河北㊁辽宁㊁吉林㊁上海㊁江苏㊁浙江㊁安徽㊁福建㊁山东9省(直辖市)1402.4万人受灾ꎬ209.8万人紧急转移安置ꎻ农作物受灾面积1139.7千hm2ꎬ其中绝收93.4千hm2ꎻ1.6万间房屋倒塌ꎬ13.4万间不同程度损坏ꎻ大量列车㊁航班㊁地铁停运ꎬ高速公路封闭.因此ꎬ台风 ̄暴雨 ̄洪涝灾害链不仅影响范围广且破坏程度高ꎬ对山地和丘陵地区影响较大ꎬ造成人员伤亡㊁财产损失㊁工农业大面积受损以及交通通讯设施中断等.图4㊀ 利奇马 台风 ̄暴雨灾害链致灾模式表3㊀浙江省8月10日河流主要水文水位站点受利奇马 台风影响最高水位统计流域站名洪峰水位/m超警戒水位/m超保证水位/m出现时间椒江沙段18.984.482.4814ʒ24柏枝岙20.623.621.6215ʒ30临海10.855.154.1520ʒ00甬江余姚3.131.230.7312ʒ50杭嘉湖嘉善2.330.870.571ʒ05(次日)嘉兴2.450.990.591ʒ25(次日)苕溪东村85.721.060.0615ʒ45瓶窑6.180.52-3ʒ20(次日)横塘村7.841.17-4ʒ05(次日)杭长桥3.540.880.386ʒ55(次日)瓯江江永嘉石柱28.142.941.9410ʒ153.3㊀台风 ̄大风灾害链大风及其引发的海浪也是台风灾害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台风是一种中心气压极低的涡旋ꎬ具有很强的旋转力和气压梯度力ꎬ因此必然引起强大的风速.对于海岸线而言ꎬ当台风登陆时ꎬ其带来的大风会引起巨浪ꎬ倾覆过往的船只ꎬ往往还会使海上运输㊁海上军事活动及海洋养殖业带来灾害性的影响.并且巨浪引起的海水堆积侵入陆地ꎬ从而使海岸带的养殖业和种植业遭受影响.对于陆地而言ꎬ当台风登陆时ꎬ其带来的大风能使建筑倒塌㊁摧毁农作物和树木㊁毁坏各类大型公共设施等ꎬ造成人员伤亡㊁大面积电力供应中断㊁财产损失㊁交通通讯等生命线工程受损(图5).图5㊀ 利奇马 台风 ̄大风灾害链致灾模式如 利奇马 台风以超强台风级登陆ꎬ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6级ꎬ给福建㊁浙江㊁上海㊁江苏㊁安徽㊁山东㊁河北㊁天津㊁辽宁带来8级以上阵风ꎬ登陆地浙江省沿海阵风有12~14级ꎬ台州石塘镇三蒜岛测得最大阵风达17级以上ꎬ造成台州㊁温州等地出现大面积电力中断ꎬ有100多个气象自动站毁损ꎬ浙江宁波水产养殖业受灾面积达7332hm2ꎬ渔业直接经济损失达4.1亿元ꎻ浙江辖区台风期间共处置海上突发险情125起(含渔船38㊀㊀第7期林艺苹ꎬ等:台风灾害及其连锁效应研究㊀㊀㊀险情100起)ꎻ全国多个省市出现大范围树木倒塌㊁大型广告牌倒地误伤行人及车辆㊁城市建筑及道路毁坏严重的现象.因此ꎬ台风 ̄大风灾害链对沿海城市的人员㊁电力设备㊁近海港口船只及海洋养殖业有较严重的影响.3.4㊀台风 ̄风暴潮灾害链风暴潮是来自海上的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现象ꎬ夏秋之时ꎬ东南沿海常常遭受台风的袭击ꎬ台风风暴潮时常发生[13]ꎬ尤以广东㊁福建㊁浙江省为重.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受灾程度取决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㊁海岸形状㊁岸上及海底地形ꎬ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暴潮是否与天文高潮相叠.台风 ̄风暴潮灾害链的形成ꎬ往往会带来狂风巨浪ꎬ尤其在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时ꎬ会产生高频率的潮位ꎬ导致潮水漫溢ꎬ海堤溃决ꎬ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ꎬ淹没城镇和农田ꎻ海岸侵蚀ꎬ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渍化等灾害ꎬ最终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图6).如 利奇马 台风登陆使浙江㊁福建㊁上海㊁江苏㊁安徽㊁山东㊁天津㊁河北㊁冀北㊁辽宁电力共计停电72座35kV以上变电站㊁4649条10kV及以上线路㊁12.33万个台区ꎬ受影响停电的759.17万用户ꎻ全国多地出现严重内涝现象ꎬ浙江台州临海西门断面过水流量达12500m3/sꎬ洪峰最高水位达10.98mꎬ临海市发生严重内涝ꎬ积水最深超过1.5mꎬ全市被淹ꎻ农作物受灾面积1139.7千hm2ꎬ其中绝收93.4千hm2.因此ꎬ台风 ̄风暴潮灾害链对近海城市㊁河流下游平原地区的影响较严重.图6㊀ 利奇马 台风 ̄风暴潮灾害链致灾模式3.5㊀ 利奇马 台风成灾分析利奇马 台风生成登陆后产生一些列连锁效应ꎬ形成台风 ̄暴雨灾害链㊁台风 ̄大风灾害链和台风 ̄风暴潮灾害链(图7)ꎬ三种灾害链并发造成一系列的次生灾害ꎬ使得灾情通过累计放大效应而远超于单一灾情所带来的灾害影响. 利奇马 台风造成9省(直辖市)直接经济损失537.2亿元ꎻ1402.4万人受灾ꎬ紧急转移安置209.8万人ꎻ房屋倒塌达1.6万间ꎬ其中13.4万间房屋有不同程度的损毁ꎻ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139.7千hm2ꎬ其中绝收面积为93.4千hm2.其中重灾区浙江省757万人受灾ꎬ45人死亡ꎬ直接经济损失达407.2亿元ꎬ占总直接经济损失的75.8%.图7㊀ 利奇马 台风多灾害链连锁模式4㊀ 利奇马 台风减灾防御对策对于台风所带来的大风㊁暴雨㊁风暴潮及一系列连锁反应ꎬ是不可避免的ꎬ因此应该采取以预防为主㊁应急修复结合的策略.虽然防灾减灾本身不能直接创造利润ꎬ但可减少灾害造成的伤害ꎬ保证生产的安全进行ꎬ减少因灾导致的生产损失ꎬ因此防灾减灾能产生经济效益[14].灾前备灾做好充足的准备ꎬ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台风登陆后所造成的伤害损失ꎬ灾中紧急救援和灾后修复才能做到最大限度的降低灾害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基于对台风连锁效应的分析ꎬ可看出不同区域地形所造成的次生灾害有所不同ꎬ相对应的减灾防御对策也就有所侧重.沿海地区主要的致灾因子是大风和风暴潮ꎬ造成巨浪㊁海水堆积㊁海水倒灌等现象ꎬ且台风登陆时强度往往较大ꎬ危及海岸港口的船只㊁海上养殖业㊁沿海村庄及城市ꎬ因此在沿海地区应着重加强大风和风暴潮的防御.如气象台(站)㊁水利部门㊁防汛办等各相关部门加强沿海地区台风监测㊁预警预报㊁防汛通信㊁计算机网络和指挥决策系统等建设ꎻ提高风雨及风暴潮预报的准确率ꎬ提前通知海上船只和人员回港避险ꎻ加强防潮堤坝ꎬ加固沿海堤岸以及设置多级防御体系城市泄洪区规划ꎻ海上养殖业提前收获转移养殖物ꎻ应注意海岸湿地保护和生态重建ꎬ沿海地区的植树造林和避难所的修建.沿海地区在应对台风灾害最重要的是做好基础防范设施建设ꎬ从源头上减轻台风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山地㊁丘陵地区主要的致灾因子是暴雨ꎬ造成山洪㊁泥石流㊁滑坡㊁塌方等现象ꎬ危及整个城镇的生命系统ꎬ因此相关部门应按照地貌特征对山地㊁丘陵地区进行合理规划ꎬ合理调整产业结构ꎬ规避减轻台风灾害所带来的次生灾害.如研究山地㊁丘48㊀㊀吉㊀林㊀化㊀工㊀学㊀院㊀学㊀报㊀㊀2020年㊀㊀陵不同坡度所适合种植的植被和经济作物ꎬ充分利用并能够起到较好的固土作用ꎻ严格审批土地的开发ꎬ并对已开发的山地进行适当的加固处理ꎬ以防日后台风经过所造成不必要的损失ꎻ山区建房要避开山洪的冲刷路线㊁泥石流和滑坡区域ꎬ减轻受灾害程度ꎻ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和受灾应急能力ꎬ加强风险宣传教育.山地㊁丘陵地区在应对台风灾害最重要的是对山地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ꎬ规避风险.平原地区主要的致灾因子是大风和暴雨ꎬ造成城镇内涝㊁洪水灾害等现象ꎬ危及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的正常秩序ꎬ因此应制定详细的防洪对策以及对抗台风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如政府应严格管理提高江河的蓄洪㊁排洪能力ꎬ加强江河的整治疏通ꎬ并充分利用各大中小型水库的调洪㊁蓄洪能力ꎬ保证在台风造成强降水时不会造成严重的洪水及内涝现象ꎻ应根据地形及交通条件制定合适的台风灾害应急撤离方案和路线ꎬ以及建立灾害避难所ꎬ保证灾前或受灾时第一时间撤离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ꎻ定时检查加固城镇水利设施ꎬ提高农田受灾的防御度ꎬ减轻台风灾害所造成的的财产损失.平原地区在应对台风灾害时最重要的是做好防洪抗洪的对策ꎬ尽量将灾害所带来的破坏降低到最小.综上所述ꎬ台风所产生的的连锁效应在不同地形区域所产生的次生灾害有所不同ꎬ因此针对不同地形区域提出不同减灾防御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灾前做好防灾体系的完善ꎬ提高台风强度突变的及时性和预报的准确性ꎬ为防御台风特别是超强台风打下坚实的基础ꎻ灾害中做好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ꎬ保证更少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ꎻ灾后做好修复工作以及受灾人民的心理辅导.北方许多地区较少遭受台风灾害的影响ꎬ民众防灾意识和防范经验及不足ꎬ此次 利奇马 台风北上就使许多城市没能做好准备而造成很大程度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ꎬ因此对于较少遭受台风侵袭的地区也不可能掉以轻心.5㊀结论与讨论1.采用国家气候中心㊁中央气象台及浙江气象局提供的 利奇马 台风期间的气象㊁登陆强度㊁移动路径㊁风情㊁雨情㊁水情等资料ꎬ国家减灾网和国家电网上有关 利奇马 台风灾情数据ꎬ建立 利奇马 台风数据库ꎬ从而进行 利奇马 台风灾害的特点及连锁反应的研究分析.2.根据 利奇马 台风的生成地点㊁时间㊁强度㊁路径趋向及风情雨情等资料ꎬ研究分析得出 利奇马 台风在强度变化和登陆表现出登陆强度强㊁中心气压低㊁陆地滞留时间长㊁维持强度时间长的特点ꎻ在路径上表现出移动速度缓慢㊁影响范围广的特点ꎻ在风雨方面表现为影响范围广㊁风雨强度大㊁持续时间长㊁极端性显著的特点ꎻ在受灾方面表现为连锁效应显著㊁成灾强度大的特点.3.基于 利奇马 台风的特点ꎬ根据 利奇马 台风的雨情㊁风情㊁水情数据ꎬ构建 利奇马 台风灾害链成灾模式.结果表明ꎬ 利奇马 台风主要产生台风 ̄暴雨㊁台风 ̄大风㊁台风 ̄风暴潮三种灾害链ꎬ三种灾害链共同致灾引起山洪㊁泥石流㊁滑坡㊁巨浪㊁海水倒灌㊁海水堆积等次生灾害ꎬ使得灾情通过累计放大效应而远超于单一灾情所带来的灾害影响ꎬ造成人员伤亡以及大量的财产损失.4.根据 利奇马 台风的特点及台风灾害连锁效应ꎬ针对不同地形区域提出不同的防御减灾对策.沿海地区在应对台风灾害最重要的是做好基础防范设施建设ꎬ并提高大风和风暴潮预报的准确率ꎬ以预防为主ꎬ从源头上减轻台风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山地㊁丘陵地区在应对台风灾害最重要的是对山地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ꎬ调整产业结构ꎬ规避风险.平原地区在应对台风灾害时最重要的是做好防洪抗洪的对策ꎬ制定周全的台风灾害应急撤离方案和路线ꎬ以及建立灾害避难所ꎬ保证灾前或受灾时第一时间撤离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构建了 利奇马 台风的灾害链形成模式ꎬ分析了三种灾害链所造成的连锁效应ꎬ并提出不同地形区域所应该采取的防灾减灾对策ꎬ但对台风灾害链强度及风险的量度以及应对台风灾害的防御系统建设尚未深入研究ꎬ还需进一步讨论.参考文献:[1]㊀张丽佳ꎬ刘敏ꎬ陆敏ꎬ等.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危险性评价[J].人民长江ꎬ2010ꎬ41(6):81 ̄83. [2]㊀余瀚ꎬ王静爱ꎬ柴玫ꎬ等.灾害链灾情累积放大研究方法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ꎬ2014ꎬ33(11):1498 ̄1511.[3]㊀XIUPINGYꎬDAJUNZꎬYINGL.Autumntropical58㊀㊀第7期林艺苹ꎬ等:台风灾害及其连锁效应研究㊀㊀㊀。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三节天气系统班级:姓名:学号:分数:一、单选题。
(每题2分,共60分。
)读“北半球天气系统示意图”,回答下面1-2题。
1.甲图中③地与乙图中相对应的点是( )A.aB.dC.cD.b2.关于图中天气现象的正确叙述是( )A.甲图中②地不可能出现降水天气B.甲图中①地的气温最高C.乙图中城市为晴朗天气D.乙图中C处出现降水天气答案:1.A; 2.B解析:1.据甲图可知,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并在锋线前后形成降水,这种锋面称为冷锋;③地位于冷锋锋后位置。
乙图中,b、c分别位于暖锋前后;d位于冷锋锋前,a位于冷锋锋后位置。
甲图中③地与乙图中相对应的点是a,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冷锋和暖锋都容易造成降水,乙图中城市为阴雨天气;冷锋降水位于锋线前后,②地位于锋线处,降水概率大;暖锋降水位于锋前,乙图中c处位于锋后,不会出现降水天气;甲图中①地受暖气团控制,气温最高。
A. 甲图中②地容易出现降水天气,故A错误;B. 甲图中①地受暖气团控制,气温最高,故B正确;C. 乙图中城市为阴雨天气,故C错误;D. 乙图中c处不会出现降水天气,故D错误。
故选:B。
3.以下关于如图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中降水发生在锋前,为连续性降水B.白天同一时间,a处气温低于b处C.图中锋面过境时,可能出现狂风暴雨的天气D.图中天气系统会发展成台风3.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暖锋过境时常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降水发生在锋前,A正确,C错误。
a处晴天,b处阴天,白天a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b处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强(云层的反射)气温低,B错误。
形成台风的天气系统为气旋,D错误。
故选A。
下表是我国某地气象站某月18-21日气象观测部分记录。
据此,回答5-6题。
日期18日19日20日21日平均气温(℃) 2 ﹣3 ﹣4 ﹣5气压(hPa) 1002 1004 1006 1008天气状况晴转多云阴转小雨夹雪小雪渐止转阴到多云多云转晴5.此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B.暖锋C.准静止锋D.冷气团6.主要由该类天气系统造成的天气现象是( )A.台风B.梅雨C.寒潮D.伏旱答案:5.A; 6.C解析:5.结合表格数据显示,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温明显下降,气压升高,出现雨雪天气,故判断为冷锋,A正确;暖锋过境后气压降低,气温升高,B错;准静止锋过境多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降雨的历时较长,C错;冷气团是单一的气团,不是天气系统,且单一气团影响下多晴朗天气,D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