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思想史
- 格式:ppt
- 大小:2.72 MB
- 文档页数:46
第一章中国早期管理思想1、商鞅变法概念。
通过变法提高国家管理水平。
◆在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化,解放了生产力;◆按军功授爵,取消旧贵族世袭的政治特权;◆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教民耕织。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对从事工商或闲懒贫困之人收入官府为奴;◆统一秦国度量衡,统一赋税。
2、了解老子的管理思想。
◆“道法自然” 的政治管理思想“大自然的法则支配一切”,天道、地道、人道都要服从于自然。
◆有私、有欲的人性理念◆提倡人应该像水一样活着。
“上善若水”◆“无为而治” 的管理理念-是管理上的至高境界无为:最高层管理者不应该为了张扬美名而去搞管理,这样的美名反而会转化为丑名;不应该张扬善行而去搞管理,这样的善行就会演变为恶行。
所以圣人治理国家就应该采取“无为”的理念,最后能达到“无不为”的效果。
领导者应“四不”: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才能永久成功。
3、孙子的管理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
“上兵伐谋”,以谋略、以智慧去战胜敌人。
◆“经事校计”全面谋划,“知己知彼”,信息畅通。
“经五事”要考虑到“道、天、地、将、法”五因素;“校七计” :要分析:“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系统论、信息论思想。
◆人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
“上下同欲者胜” ;用“智、信、仁、勇、严”作为衡量将帅的标准。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 “视卒为爱子”、“唯民是保”。
爱民和人才论的思想。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避实就虚”、速战速决。
战略思想4、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一、把人作为管理的重心。
◆管理国家应“以人为本”。
管子:“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管理者必须“爱人贵民”。
目录摘要1.当代中国管理思想史问题的描述中国管理思想史的重要性2. 古代管理思想史的精华求治防乱的思想2.2 以人为本的思想2.3 名正言顺的思想2.4 治众如治寡的思想2.5 审时度势的思想2.6 祸起萧墙的思想3. 古代管理思想对解决当代管理问题的借鉴与启示3.1 古代管理思想在管理人性观上的认识古代管理中“礼治”的管理思想古代管理中“安人”、“修己”的管理思想3.2 古代经典思想与现代管理存在的差异4. 总结参考文献摘要1.当代中国管理思想史问题的描述中国管理思想史的重要性思想史研究之所以引人瞩目,是因为它同时在自觉地回应着三方面问题,一是它在回应新的中国社会和政治、文化的变迁,思想史世界的混乱,需要重新回顾过去,重新梳理脉络,找到思路;二是它在回应东洋和西洋,包括各种长久固定的学科制度和各种蜂拥而入的新理论、新方法;三是它在回应1970年代以来,近三十年间不断出现的各种新史料的刺激和挑战。
一、管理思想史在中国的地位在中国人文学者心目中,历史、思想和政治,始终处在很核心的位置。
之所以要讨论思想史,就在于思想和社会,历史和现在,古代和现代关联得太深了。
现在西方学界中,思想史研究并不是热门,中国思想史研究更不是热门。
台湾史语所所长黄进兴院士,在最近写的一篇文章中,就谈到了思想史在西方学界的衰落。
他在文章开头引用了一句“思想史曾有短暂的辉煌,眼前却是四面楚歌,而前景黯淡无光。
”文章最后,他又引用朝鲜战争时期麦帅的名言“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来形容现在思想史研究的状况。
可是很有趣的是,大陆学界却相反,思想史研究一直是热门,而且最近十几年更热。
五四时期知识界领袖人物胡适,后来他坚持把自己最初的著作《中国哲学史》,改称为《中国思想史》,还编写了好几次《中古思想史》的提纲和讲义;改革开放时期即1980年代,李泽厚有关思想史的三部著作,也曾经是“文化热”的重要历史资源;余英时先生关于思想史的各种著作,也在中国大陆产生过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在座的艾尔曼教授、汪晖教授和我,也都是在思想史研究领域的。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家。
古代中国在治理国家、军事思想、工程建筑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涌现了很多杰出的思想家——这就是“诸子百家”。
他们的智慧思想流传下来,形成了对中国社会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儒家、道家、法家等几大思想流派。
这几大思想流派涉及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下面我仅针对其中的管理思想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1.儒家这是中国思想流派中最为各时代统治者推崇的思想。
儒家思想核心为“仁义”“大同”“中庸”。
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儒家思想重视人的问题,认为人是最根本的资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要互敬互爱互信。
管理者要重视人才,以人为本,要对人才“任而能信”,同时要对下属宽容,这样下属方能拥护领导,更好的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管理着在对待下级时,要本着中庸之道,适度地进行管理,既要有严格的管理,又要体现人性化的关怀。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是遵循一个管理自我,到管理家庭,再到参与国家的管理乃至最后构建和谐世界的轨迹。
这就要求管理者对自身要严格要求,管理者要“修身安人”,要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业务技能,为下属树立良好的榜样。
这点往往被管理者所疏忽,由于地位和身份的原因,平日对自己很难做到一如既往的严格要求。
吴王夫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统治初期励精图治,到了后期却放松了自己,以至国破家亡。
我个人认为,人的地位无论高低,都应常常“自思己过”,总结一下前一阶段的得与失,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做无疑能修身养性使自己得到升华。
2.道家道家思想认为世界万物皆有“道”,这个“道”是天定的,人力无法改变的。
这里面虽有唯心的成分,但也有其合理的一面。
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首先辨“道”,分清什么是正确的事情,要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客观地制订目标。
然后还要顺“道”,管理者制订了正确的目标后,就要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发展潮流,不要主观地妄图以人力改变“道”的方向,想要逆潮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