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备知识点 趣味化学-神奇的预言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
高中化学中有许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巧记口诀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记忆和理解。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高中化学巧记口诀:元素周期表口诀:"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钛铬锰铁镍,铜锌汞银金;每个周期尾,稀有气体存。
"化合价口诀:"一价氢锂钠钾,二价氧钙钡镁;三铝四硅五氮磷,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正一正二价,铁二三价都有别。
"原子结构口诀:"电子层数周期数,最外层数族数同。
"氧化还原反应口诀:"失电子的是氧化,得电子的是还原;氧化剂使人氧化,还原剂被人还原。
"酸碱盐口诀:"碱金属形成碱,酸根离子与金属;盐酸盐中银不溶,硫酸盐中钡不溶。
"金属活动性口诀:"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氢前金属活动性。
"气体制备口诀:"氧气二氧化锰,氢气用酸锌;二氧化碳用大理石,氯气盐酸锰酸钾。
"摩尔质量口诀:"碳十二作标准,其他元素原子量。
"溶液酸碱性口诀:"碱溶液显碱性,酸溶液显酸性;中性溶液pH七。
"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口诀:"温度高反应快,催化剂来帮忙;浓度大接触多,反应速率增。
"化学平衡移动口诀:"加压平衡向减少,减压平衡向增多;升高温度向吸热,降低温度向放热。
"有机化学官能团口诀:"卤代烃含卤素,醇含羟基;酚含酚羟基,醚含氧链。
"化学方程式配平口诀:"左反应右生成,化学式要对应;先配碳后配氢,最后配氧硫氮。
"电解质口诀:"水溶液中或熔融,自身电离的化合物;酸盐碱金属氧化物,都是电解质。
"化学实验安全口诀:"三不原则要记牢,不尝不闻不接触;防护装备要穿戴,实验安全最重要。
"。
化学趣味科普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这神奇的化学世界。
化学,那可真是个奇妙无比的领域啊!就好像是一个充满惊喜的大宝藏。
你想想看,那些普普通通的物质,在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之后,就能变成完全不一样的东西,这多有意思啊!比如说水吧,这是咱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了。
但你知道吗,水分解之后能变成氢气和氧气。
氢气能飞上天,氧气能供我们呼吸,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水分子,蕴含着这么大的奥秘呢!这不就跟变魔术似的。
还有各种金属,平时看着没啥特别的。
可一旦让它们参与到化学反应里,那就完全不一样啦。
有的会变色,有的会发光,哇,那场面,真叫一个精彩!就好像它们突然有了自己的小脾气和小性格。
再来说说那些化学实验,那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
有时候做实验就像是在探索未知的迷宫,你不知道下一个拐角会出现什么。
也许会有奇妙的现象让你欢呼雀跃,也许会有小小的失误让你懊恼不已。
但这就是化学的魅力呀,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咱举个例子哈,做酸碱中和实验的时候,看着那酸碱溶液混合在一起,颜色慢慢变化,就好像是一场色彩的舞蹈。
你难道不觉得特别神奇吗?而且,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化学反应的过程,这可比光看书本上的知识直观多了。
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无处不在呢!咱们用的化妆品、吃的食物、穿的衣服,很多都跟化学有关系。
你想想,化妆品里的那些成分,不就是通过化学合成的吗?食物的加工过程中也有很多化学变化呀。
还有衣服的染料,那也是化学的功劳呢!化学就像是一个神通广大的魔法师,能把普通的东西变得不普通,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多的变化和惊喜。
它不是那种死板的知识,而是充满活力和趣味的。
大家可别觉得化学很难很枯燥哦,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去发现,就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它就像是一个隐藏在生活中的小伙伴,时不时地给你带来一些小惊喜。
所以啊,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奇妙的化学世界吧,去探索那些未知的奥秘,去感受化学带来的无穷乐趣。
相信我,你一定会爱上它的!怎么样,准备好和化学来一场奇妙的邂逅了吗?。
回复:高中化学是学生们学习的重要科目,其中有很多知识点需要掌握。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以下是87个高中化学秒杀口诀,希望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1. 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数=能级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2. 主族元素外层价电子数=主族元素A族号-10,副族元素外层价电子数=副族元素A族号。
3. 电子云密度最高处=配位数-内层价电子数。
4. 原子半径增大的方向:由右至左,由上至下。
5. 化合价=配位数-内层电子数。
6. 离子半径增大的方向:正离子由左至右减小,负离子由左至右增大。
7. 元素电负性增大的规律:正离子由左至右增大,负离子由上至下增大。
8. 共价半径增大的规律:从单键到三键,共价半径减小。
9. 同一周期中,非金属的杂化轨道原子半径稍大于原子轨道。
10. 同一族元素,周期表上第一个元素的性质最活泼。
11. 同周期元素,周期表上最后一个元素的性质最活泼。
12. 同一主族元素,原子核无效电子数越多,金属性越小。
13. 能级数相等的两个原子,半径小的原子金属性大。
14. 金属性越大,化合物的氧化性越强。
15. 金属性越大,金属的活力越强。
16. 周期表数据记忆:3A-5,4A-6,5A-7.17. 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递增。
18. 金属性在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周期中值增大,从左上角至右下角。
19. 元素的金属性不分明度表:Mg>Al>?20. 其中列出来的多种形式是化合物家族。
21. 元素是否为金属,通过化合物中的元素表现,建立了元素周期表的形成。
22. 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元素原子半径由上至下递增。
23. 同一周期的原子半径:从左至右减小。
24. 非金属原子的离子半径大于原子半径。
25. 原子半径的变化方向:由右至左增大,由上至下增大。
26. 测试:(1)K+ (2)Al3+ (3)S2- (4)O2- 的半径大小排序。
27. 测试:C2-? O2-? N3-的半径大小。
化学趣味科普
1. 你知道吗,化学就像一场奇妙的魔术表演!比如说铁在氧气中燃烧,那火星四溅的样子,不就像舞台上神奇的魔法效果吗?
2. 嘿,化学可有意思啦!就像变戏法一样,氢气和氧气混合在一起,一点火,“砰”的一声,这不就是个惊人的戏法吗?
3. 哇塞,化学真的超级有趣好不好!看看那个金属置换反应,一种金属把另一种金属从溶液里“赶”出来,这不就像一场激烈的争夺赛吗?
4. 哎呀呀,化学的趣味简直数都数不过来呀!像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一相遇就和谐共处了,像不像两个原本争吵的人突然和解了呢?
5. 嘿呀,化学真的太好玩啦!你想想看,把两种无色的溶液混合在一起,突然就变色了,这难道不是很神奇吗,就像突然给世界换了个颜色!
6. 哇哦,化学的乐趣你可别错过呀!比如把鸡蛋放进醋里,过几天鸡蛋壳就变软了,这多像一个坚硬的外壳被慢慢融化掉了呀!
7. 哟呵,化学真的充满惊喜呢!燃烧的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那光芒,难道不像夜空中最亮的星吗?
8. 哈哈,化学的趣味可不少哦!观察硫酸铜晶体的生长,一点点变大,不就像看着一个小宝贝慢慢长大一样吗?
9. 哎呀,化学真的很迷人呀!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那美丽的火焰,是不是像神秘的精灵在跳舞呢?
10. 哇,化学的世界丰富多彩极了!把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气泡,这不就像一场欢乐的泡泡派对吗?
我觉得化学真的是充满了各种神奇和有趣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和发现呀!。
门捷列夫的科学预言许多化学工作者乃至中学生的案头或书包里往往保存着一张元素周期表;许多字典、词典中亦附有一张元素周期表以供查用。
由此可见,其应用价值之高。
众所周知,元素周期表是俄罗斯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 869年编制的。
他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时,还有许多元素未被发现。
1869年,他给这些未发现的元素在周期表上留下了空位,并根据同族元素的性质相似的原理,对这些未发现的元素作了科学的、准确的预言。
他的这些神奇的预言已被后人的发现所证实,并留下许多传奇的故事。
镓Ga的发现便是传奇故事之一。
当时镓尚未被发现,门捷列夫在化学元素周期表的铝的下边,空了一格。
他把这空着的、尚未发现的元素叫做亚铝也有译为类铝的,并预言了亚铝的各种性质。
过了四年,即1 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在比利牛斯山的闪锌矿中,发现了一个新元素,命名为镓。
镓就是门捷列夫所预言的亚铝。
布瓦博德朗测定了镓的各种物理、化学数据,结果与门捷列夫四年前所作的预言非常相近,例如门捷列夫预言镓的原子量大约是68,而布瓦博德朗的测定结果是6972;但比重一项,差值较大,门捷列夫预言镓的比重是5.9— 60,而布瓦博德朗测定的结果是470。
当时世界上只有布瓦博德朗的实验室里有一小块金属镓。
门捷列夫在千里之外的彼得堡,并没有看到镓是什么样子,然而,他却给布瓦博德朗写信,指出他测得的比重是错误的,建议重新测定。
这令布瓦博德朗简直不敢相信,他在给门捷列夫的回信中坚信自己的测定不会有错。
于是门捷列夫再次给他写信,建议他进一步提纯金属镓,重新测定比重,仍坚信镓的比重应是5.9—6.0,不可能是470。
布瓦博德朗遵嘱,再次测定镓的比重,真神奇了,果然比重是596,正好是门捷列夫所预言的59—60之间。
再如锗Ge,这是门捷列夫在1869年所预言的亚硅,是元素周期表中硅的下方的一个空位。
15年后的1886年,德国化学家文克列尔用光谱分析法发现了锗。
门捷列夫预言锗是一种金属,其原子量大约是72,比重大约是55;这种金属几乎不和酸起作用,但可和碱作用;这种金属的氧化物的比重大约是47,它极易溶解于碱,并易被还原为金属;这种金属和氯的化合物应是液体的,比重大约是19,沸点大约是90℃。
化学小故事或趣味化学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和实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无意间经历了一些有趣的化学现象,下面我将分享几个令人惊叹的化学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化学的奇妙世界。
故事一:魔幻的变色龙反应在实验室中,有一种被称为“变色龙反应”的化学实验引人注目。
这个实验展示了许多不同颜色的溶液如何在相互反应后迅速变色。
这种变色现象是由于溶液中的化学物质们的氧化还原反应引起的。
这个实验需要三种液体溶液:钾碳酸钾、硫酸二氧化锰和甲酸。
开始时,钾碳酸钾的溶液是无色的,硫酸二氧化锰的溶液呈浅紫色,甲酸则是黄色的。
当这三种液体混合在一起时,化学反应迅速发生,颜色随之变化。
溶液开始变色,从无色变为黄色,然后变为深橙色,随后是红色、深蓝色和紫色。
这些颜色变化是由于化学物质在反应中的氧化还原产物的不同形成的。
这个实验目不仅令人惊叹,而且让人感叹化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故事二:可怕的炸碎瓶子在一次化学实验中,一个学生用一个空的玻璃瓶和硫酸、过氧化氢等化学物质进行了一次危险的实验。
当他将硫酸加入瓶中,并轻轻倾斜瓶子时,瓶子突然发出巨大的爆炸声。
这看上去可能像是魔法,但实际上是由于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了气体的压力。
硫酸与过氧化氢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的氧气。
这些氧气积聚在瓶子中,由于瓶口没有足够的空间释放气体,导致气体压力不断增大,最终导致瓶子爆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在封闭容器中会逐渐增加压力,当压力超过容器的承受能力时,可能会导致危险的爆炸。
故事三:冰与盐的“热情相爱”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喜欢用盐来融化冰块。
这是因为盐和冰之间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物理现象,即冰的熔点降低。
当我们向冰块上撒盐时,盐会与冰表面接触,从而改变冰的结构。
盐会与冰中的水分子形成氢键,使得冰晶逐渐解开。
在这个过程中,冰的熔点降低,使得冰块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融化。
这是因为盐与冰的相互作用降低了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从而阻碍了冰的结晶。
化学顺口溜口诀
1. 钾钠铵盐都可溶,这个口诀要记清!就像你找东西,一下就找到对的那一个,多容易呀!比如氯化钠,不就是常见的食盐嘛,一下子就知道它可溶啦!
2. 氢氧根多沉淀,这可别忘掉呀!好比路上的小坑洼,得特别留意呢!像氢氧化铜,不就是蓝色的沉淀嘛!
3.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哎呀,多形象呀!就像选礼物,只有特定的几个是好的,其他的不行哦!比如碳酸钠就溶呀。
4. 酸碱中和反应妙,真的很神奇呢!这不就像两个好朋友,凑在一起就和谐啦!比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5. 金属活动性顺序要记牢,这可重要啦!就如同比赛排名,顺序不能乱哟!铁就不能置换出钾呀!
6. 化合价要搞懂,不然会迷糊哟!就像给东西标价,得清楚才行呢!比如氢气中氢就是零价呀。
7. 燃烧条件不能忘,这可是关键呢!如同做饭要有火有食材一样呀!没有氧气就烧不起来啦!
8. 化学变化真奇妙,哇塞,太有趣啦!好比变魔术,一下子就不一样了!铁生锈不就是个例子嘛。
9. 质量守恒定律准,这绝对没错呀!就像钱不会平白无故消失一样!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呀。
10. 元素周期表有规律,厉害吧!就像排队一样整齐有序呢!根据周期表就能知道很多性质啦!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化学顺口溜口诀真的超级实用,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化学呀!。
化学奇妙的化学反应带您领略化学世界的奇迹化学是一门充满奇妙的科学,通过各种化学反应,我们能够见识到许多令人惊叹的化学现象和奇迹。
这里,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些最为引人瞩目的化学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之处。
1. 爆炸反应:奥地利天才炼金术士豪伊根之所以被历史称作“化学之父”,不仅因为他的研究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还因为他在爆炸反应中作出了杰出贡献。
爆炸反应是许多化学物质在特定条件下迅速释放能量的过程,这种反应不仅能够带来巨大的威力,也承载了巨大的风险。
然而,正是爆炸反应的研究推动了火药、炸药等领域的发展,也促进了火箭、导弹等科技的进步。
2. 结晶反应:结晶反应是一种物质由液态或气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常见的结晶反应包括溶液结晶和气体冷凝。
溶液结晶是指溶液中的溶质在适当条件下重新排列,形成固体晶体的过程。
而气体冷凝是指气体分子在低温下凝聚为液态或固态。
结晶反应不仅是一种自然界的化学现象,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过程,如盐结晶、雾凇的形成等,都是结晶反应的结果。
3. 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
氧化反应通常伴随着物质的燃烧、腐蚀等现象,也是许多能量转化和物质转化的基础。
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燃料,如煤、木材等,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释放大量的能量。
此外,氧化反应还能够带来许多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如细胞呼吸等。
4. 还原反应:还原反应与氧化反应相反,是指物质失去氧分子而获得电子的过程。
还原反应常常与氧化反应相互配合,共同参与能量和物质的转化。
例如,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在电池中,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5. 反应速率:除了上述的具体化学反应外,了解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也是研究化学反应的重要内容之一。
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量,它取决于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
通过研究反应速率,我们可以探索化学反应的本质、优化反应条件,从而提高反应效率。
化学趣味百科小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探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干系的科学。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所接触到的许多事物都与化学有关,也有浩繁有趣的小知识点。
本文将为您总结一些化学的有趣知识。
知识点一:酸雨的成因酸雨是指雨水或大气降水中的酸性物质含量过高,通常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氯化氢这些酸性气体以及硫酸和硝酸等形成的酸性溶液组成。
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
知识点二: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剂洗衣粉中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它们能够使水和油相溶,起到去污除垢的作用。
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剂分为阳离子、阴离子和非离子三种类型,这些表面活性剂的不同性质决定了洗衣粉的清洁效果。
知识点三:驱蚊剂的原理驱蚊剂中含有一种叫做N,N-二甲基-3-苯基丙酰胺(简称DEET)的化合物,它具有驱蚊的作用。
DEET能够干扰蚊子嗅觉系统的功能,使其无法寻找到人类和其他动物的身体气味,从而达到驱蚊的效果。
知识点四:喷漆的原理某些喷漆可以在空气中形成雾状的液体颗粒,喷到物体表面后能够迅速干燥形成薄而匀称的漆膜。
这是由于喷漆中含有一种叫做挥发性溶剂的物质,当喷出时溶剂会迅速挥发,漆膜中的颜料颗粒会互相吸引并逐渐聚集形成匀称的漆膜。
知识点五:火柴的主要成分火柴的主要成分是活性磷和硫化物。
活性磷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磷化氢气体,而硫化物能够引燃该气体。
当摩擦火柴盒上的火柴头时,活性磷和硫化物就会发生反应,从而引燃火柴头。
知识点六:香蕉变黑的原因香蕉变黑是由于香蕉中的酶与氧气反应产生了氧化物。
香蕉皮上的酶叫做多酚氧化酶,它会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形成氧化物,从而导致香蕉表面变黑。
为了延缓香蕉变黑,可以将其放入冰箱中,因为低温可以减缓酶的活性。
知识点七:鲜花的保鲜方法为了让鲜花保持鲜艳久放,可以在花瓶中加入一些白醋。
这是因为白醋中含有少许醋酸,可以抑止花朵分泌乙烯气体的酶的活性,从而延缓细胞的老化进程,使鲜花保鲜时间更长。
神奇的化学有趣的化学化学启蒙化学之旅科学之旅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一个神奇又有趣的角色。
从我们的食物和饮料到身边的化妆品和清洁剂,无处不体现着化学的存在。
本文将带领读者展开一次化学之旅,探索其中的神奇和有趣之处。
1. 食物的化学我们身体的燃料就是食物,而食物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化学成分。
让我们从水开始。
无论是烧开的开水还是味美的汤,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
而水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化学结构,由氧原子和氢原子组成。
这种简单的分子结构赋予了水独特的性质,如高沸点和溶解性。
接着,让我们来看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这些化学物质提供给我们能量和必需的营养物质。
例如,碳水化合物在我们的身体里被分解为葡萄糖,然后被用作能量来源。
这种分解过程涉及到复杂的化学反应,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化学工厂一样进行着各种化学变化。
此外,食物中还有各种添加剂和调味料。
这些化学品能够改善食物的味道、延长保质期以及提供食物的特殊质地。
例如,食盐中的氯化钠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剂,而发酵剂则可以让面包发酵变得松软。
这些化学品的应用使得我们的食物更加美味可口。
2. 化学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我们每天都使用各种各样的化妆品,如洗发水、沐浴露、化妆品等。
这些产品中几乎都含有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帮助我们保持清洁、美丽和健康。
洗发水和沐浴露中的表面活性剂是其中一个例子。
表面活性剂能够使油脂和水相互混合,并去除头发和皮肤上的污垢和油脂。
而香味剂则给予了产品愉悦的香气。
化妆品中的化学品也起到类似的作用。
粉底液、眼影、口红等都含有各种颜料和添加剂,这些化学成分使得化妆品具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质地和保质期。
3. 清洁剂和洗涤剂中的化学家庭清洁剂和洗涤剂中的化学物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以帮助去除衣物上的污渍,柔顺剂则可以使衣物柔软舒适。
此外,家庭清洁剂中的酸碱性物质也很重要。
酸性清洁剂能够溶解油垢和水垢,清洁厨房和浴室。
趣味化学几个化学趣闻,让你爱上化学
(一)
引言概述: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关乎身边的种种事物,其中蕴藏着许多有趣的化学现象和趣闻。
本文将介绍几个有趣的化学趣闻,通过这些趣闻,让大家对化学产生兴趣,爱上化学。
正文内容:
1. 爆炸的饼干
- 演示效果:混合小苏打粉和酸性液体,观察剧烈的反应和产生的气体
- 解释:小苏打粉和酸性物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大量的能量,形成了爆炸效果
2. 变色的鲜花
- 演示效果:将鲜花放入染液中,鲜花的颜色会逐渐发生改变
- 解释:染液中的化学物质与鲜花中的色素发生反应,导致鲜花的颜色发生变化
3. 烟雾般的彩虹
- 演示效果:将各种酸性或碱性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彩虹状的烟雾
- 解释:当酸性或碱性物质溶解在水中时,会产生气体,这些气体经过提取和冷却后形成可见的烟雾,并呈现出彩虹状的颜色
4. 非常之冷的烈酒
- 演示效果:将酒瓶中的酒液倒入金属容器中,使用液氮冷却,酒液瞬间变得冰冷
- 解释:液氮的温度非常低,使得酒液中的水分迅速冷却,达到了极低的温度,让人感受到酒液的非常之冷
5. 粘稠的液体金属
- 演示效果:将液态金属倒入容器中,观察其黏度和流动性
- 解释:某些金属在高温条件下可变成液态,但具有很高的黏度,使其表现出类似于液体的性质,而不同于普通液体的流动性
总结:
化学并不枯燥无味,实际上,它隐藏着许多有趣的化学现象和趣闻。
通过了解和体验这些趣闻,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化学的奥秘,并培养对化学的兴趣,享受化学带来的乐趣。
希望本文能够让读者爱上化学,进一步探索化学的魅力。
高中化学口诀高中化学知识点繁多,各种化学概念、反应式、元素性质等常常让同学们感到头疼。
但别担心,掌握一些巧妙的口诀,能让化学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事半功倍。
先来聊聊化学元素周期表。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这个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记住前 20 号元素。
还有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化合价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这个口诀能让我们在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时更加得心应手。
化学实验操作也有口诀。
过滤操作要记牢,“一贴二低三靠”不能忘。
一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是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是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制取氧气的步骤口诀是“查装定点收移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药品;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加热;收,收集气体;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
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也有口诀帮忙。
“多变一,是化合;一变多,分解它;单换单,置换啦;化换化,是复分。
”这几句简单的口诀,能让我们迅速判断出化学反应的类型。
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的口诀。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发生反应以及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时非常有用。
再说有机化学部分,醇醛羧酸酯的转化口诀是“醇氧化变醛,醛氧化变酸,酸醇酯化酯生成”。
化学配平是个难点,但有了口诀就容易多了。
比如奇数配偶法的口诀是“出现最多寻奇数,再将奇数变为偶。
观察配平道理简,二四不行再求六。
”还有化学实验中仪器的使用口诀,比如使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先调零,天平一定要放平,砝码大小顺序夹,完毕归零放盒中。
”记忆化学物质的溶解性也有口诀,“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高中化学中的这些口诀,就像是一把把钥匙,能帮助我们打开化学知识的宝库。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024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2024)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如,碳元素包含^12C、^13C、^14C等不同的原子。
- 混合物与纯净物: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空气(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蒸馏水。
- 单质与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O_2;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二氧化碳CO_2。
- 酸、碱、盐、氧化物:-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如HCl、H_2SO_4。
-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化合物,如NaOH、Ca(OH)_2。
-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NaCl、Na_2CO_3。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MgO。
2. 化学用语。
-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符号,如H表示氢元素。
-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例如,H_2O表示水的组成。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如2H_2 +O_2{点燃}{===}2H_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 离子符号:表示离子的符号,如Na^+表示钠离子,Cl^-表示氯离子。
3. 化学中的计量关系。
- 物质的量(n):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为摩尔(mol)。
- 阿伏伽德罗常数(N_A):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约为6.02×10^23mol^-1。
- 摩尔质量(M):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为g/mol。
例如,H_2O的摩尔质量为18g/mol。
- 气体摩尔体积(V_m):在标准状况(0^∘C,101kPa)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即V_m = 22.4L/mol。
神奇的预言1861年3月30日出版的《化学新闻》,报道了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克鲁克斯发现了一种新的元素,并命名铊,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第二年克鲁克斯把一瓶贴有标签“金属铊”的样本送到国际博览会上去陈列,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并获得了巨额奖金。
但是后来的化学实验证实了这瓶样本并不是真正的金属铊,而是铊的一种化合物。
由于铊元素的发现,门捷列夫根据自己的周期表,在 l871年他突然宣布,一定存在一种元素,他称为“类铝”,虽然他们不曾相见,但门捷列夫知道它的相貌、性格和脾气,而且说得简直有声有色,活龙活现,难道门捷列夫是算卦先生吗?不是,他有着充分的理论根据,在元素性质周期律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大胆预言。
但是这个预言发表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引起化学家的注意。
到了1875年,一位靠自学成长起来的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在对铝和铊的光谱性质进行研究时,意外地发现两条从未见过的紫色谱线,布瓦博德朗肯定这是一种新的元素产生的,到了 l1月份,布瓦博德朗制得了纯净的这种新元素单质,这种物质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你把这种金属放在手中,它就会自动熔化为液体.它的熔点仅有29.8℃。
1876年5月他在法国科学院《科学报告集》上公布了自己的新发现,并给出了有关这种新元素的性质。
可是不久,他收到了一封来自彼得堡的信,署名是门捷列夫。
门捷列夫在信中以非常肯定的语气指出了布瓦博德朗关于新元素性质测定的不准确性,尤其是比重,不应该是4.7,而应在5.9到6.0之间。
当时布瓦博德朗很疑惑,他明知世界上自己是独一无二在手中有这种新元素单质的人,门捷列夫怎么知道这种元素的比重的呢? 布瓦博德朗是个非常谦虚谨慎的人,那就不妨再试试,于是他又重新仔细地做了比重实验,结果确定是5.94,与门捷列夫的预言完全一致。
这件事在当时化学界引起很大的轰动,人们大为叹服门捷列夫周期表的伟大意义和他的远见卓识。
大家懂得了这项发现是极不平凡的事,在寻取新元素的航行中,意外性和盲目性的牢笼已经被打破,从此人们可以在门捷列夫周期表的指引下进行了。
2024年高考化学超全的化学知识口诀大家都需要基础篇1.硝基苯的制备硝酸硫酸冷滴苯,黄色油物杏仁味。
温计悬浴加冷管,硫酸催化又脱水。
解释:(1)硝酸硫酸冷滴苯:意思是说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后,必须冷却后再滴入苯(否则,一方面两酸混合产生大量的热,使混合酸的温度升高,那么一部分浓硝酸将分解了;另一方面,苯的沸点比较低,大量的苯将蒸发掉,影响硝基苯的产率),然后在50-60℃的水浴中反应。
(2)黄色油物杏仁味:意思是说反应完毕把试管里的混合物倒入盛着水的烧杯中,则过量的硝酸和硫酸就溶解在水里,而聚集在烧杯底的具有浓烈的苦杏仁气味的黄色油状液体就是硝基苯,硝基苯是无色的液体,由于溶解了一些杂质,所以常显黄色。
(3)温计悬浴加冷管:温计悬浴的意思是说温度计必须悬吊在水浴中,切不可与烧杯底接触;加冷管的意思是说为了防止苯的蒸发,需在试管口塞上一个起冷凝管作用的长玻璃导管。
(4)硫酸催化又脱水:意思是说硫酸在这里既做催化剂又做脱水剂。
2.线键式有机物对应分子式求算算碳找拐点,求氢四里减。
解释:(1)算碳找拐点:有一个拐角的地方算一个碳。
意思是说:一根直线两端算两个碳,如果存在一个拐角,那么另外加上一个碳,共三个碳。
因为碳链一般不画成直线型的,这样便于识别。
画成直线的可能有两种情况:链烃上的双键-=—,碳碳三键一=一,这样画出来的结构也一目了然。
所以,数碳的个数只要数几个拐角,再加上末端的就是总的碳个数了。
(2)求氢四里减:计算该碳上的氢原子只需要用4减去该碳上的线,如丙烷是一条折线,中间的碳有2条线,4-2 =2,该碳有2个氢。
比如环丙烷,它的结构简式可以画成一个三角形,它的一个拐点上连接着两条线,就用4-2;若是连接着三条就4-3;双键算两条(碳氧双键也一样),就像乙烯的碳上就有两个氢。
3.观察法配平化学方程式有氢以氢作标准,无氢以氧为准绳。
氢氧全无找一价,变单成双求配平。
调整只能改系数,原子个等就配平。
配平系数现分数,必乘最小公倍数。
化学奇葩知识点总结高中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化学中的奇葩现象。
一些化学反应有时候会带来出乎意料的结果。
比如说,铝铁矿产生铝是一个相当简单的化学反应,但是把新鲜的铝箔放入硝酸中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和产物。
这是因为铝箔破裂后微小的裂缝会立即被硝酸腐蚀,从而导致高温下的氢气和水的产生。
另一个奇葩的化学现象是氮气的液化。
在一般的温度和压力下,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但是当氮气被冷却至零下196摄氏度,它会迅速液化,变成一种淡蓝色的液体。
这种现象是由于氮气的气相分子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缩短,从而形成液体状态。
另外一个奇葩的化学现象是草木灰和醋的化学反应。
将一些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和醋(主要成分是乙酸)混合在一起,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和温度的升高。
实际上,这是一种称为醋酸钠的化合物的生成反应。
醋酸钠可以用于制作洗涤剂和食品添加剂。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化学中的一些奇葩规律。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是由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因素决定的。
有些人也许会觉得奇怪,但是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种类的大小并无关系。
也就是说,即使是微小的分子,只要满足反应条件,其反应速率也可能是很大的。
另一个奇葩的化学规律是阿伦尼乌斯方程。
这个方程告诉我们,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也就是说,温度越高,反应速率就越快。
这个规律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比较常见的,比如说,当我们需要加热一些食物或者水的时候,温度的升高会加快其加热速度。
然后,让我们来看看化学中的一些奇葩实验。
在高中化学实验课上,我们可能会接触到一些非常有趣的化学实验。
比如说,铁丝与硫粉的化学反应。
当铁丝和硫粉混合在一起之后,可以观察到产生了红色的火焰和产物铁硫化物。
这个实验除了颜色夺目外,其实反映了硫和铁之间的化学反应。
另外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是电解水实验。
将两根导电电极插入水中,通电之后可以观察到水分解产生了氢气和氧气。
这个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解的原理,还可以观察到水的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现象。
神奇的预言
1861年3月30日出版的《化学新闻》,报道了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克鲁克斯发现了一种新的元素,并命名铊,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第二年克鲁克斯把一瓶贴有标签“金属铊”的样本送到国际博览会上去陈列,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并获得了巨额奖金。
但是后来的化学实验证实了这瓶样本并不是真正的金属铊,而是铊的一种化合物。
由于铊元素的发现,门捷列夫根据自己的周期表,在 l871年他突然宣布,一定存在一种元素,他称为“类铝”,虽然他们不曾相见,但门捷列夫知道它的相貌、性格和脾气,而且说得简直有声有色,活龙活现,难道门捷列夫是算卦先生吗?不是,他有着充分的理论根据,在元素性质周期律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大胆预言。
但是这个预言发表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引起化学家的注意。
到了1875年,一位靠自学成长起来的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在对铝和铊的光谱性质进行研究时,意外地发现两条从未见过的紫色谱线,布瓦博德朗肯定这是一种新的元素产生的,到了 l1月份,布瓦博德朗制得了纯净的这种新元素单质,这种物质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你把这种金属放在手中,它就会自动熔化为液体.它的熔点仅有29.8℃。
1876年5月他在法国科学院《科学报告集》上公布了自己的新发现,并给出了有关这种新元素的性质。
可是不久,他收到了一封来自彼得堡的信,署名是门捷列夫。
门捷列夫在信中以非常肯定的语气指出了布瓦博德朗关于新元素性质测定的不准确性,尤其是比重,不应该是4.7,而应在5.9到6.0之间。
当时布瓦博德朗很疑惑,他明知世界上自己是独一无二在手中有这种新元素单质的人,门捷列夫怎么知道这种元素的比重的呢? 布瓦博德朗是个非常谦虚谨慎的人,那就不妨再试试,于是他又重新仔细地做了比重实验,结果确定是5.94,与门捷列夫的预言完全一致。
这件事在当时化学界引起很大的轰动,人们大为叹服门捷列夫周期表的伟大意义和他的远见卓识。
大家懂得了这项发现是极不平凡的事,在寻取新元素的航行中,意外性和盲目性的牢笼已经被打破,从此人们可以在门捷列夫周期表的指引下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