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陈列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超市商品陈列的技巧1.商品陈列的要点垂直排列:将易见性放在第一位的常规垂直排列技法。
(2)水平排列:适用于多种商品陈列的水平形排列技法。
(3)组合式排列:上层为垂直形、下层为水平形的排列技法。
(4)“沟式”排列:在纵向上排列出“沟”结构的排列技法。
(5)三角排列:排列成三角形,突出廉价感的排列技法。
(6)货架端头排列:通过强化磁石效应,提高卖场的回游性,刺激顾客购买欲的排列技法。
(7)岛式排列:提高主通路的回游性,实现批发的岛式排列技法。
技法。
(8)收银台前端头排列:设置通过率100%的黄金卖角的排列(9)点式排列。
通过特卖品的点式配置提高卖场的回游率。
技法。
01)新奇排列,通过令人惊奇的排列突出商品、招揽顾客的排列2.量感陈列量感陈列一般是指商品陈列数量的多寡。
目前这种观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从只强调商品数量改变为注重陈列的技巧,从而使顾客在视觉上感到商品很多。
譬如,所要陈列的商品是50件,那么通过量感陈列便会让人觉得不止50件。
所以,量感陈列一方面是指“实际很少”,另一方面则是指“看起来很多”。
量感陈列一般适用于食品杂货,以亲切、丰满、价格低廉、易挑选等来吸引顾客。
量感陈列的具体手法有店内吊篮、店内岛、壁面敞开、铺面、平台、售货车及整箱大量陈列等。
其中整箱大量陈列是大中型超市常用的一种陈列手法,即在卖场开辟出一个空间或拆除端架,将单一商品或2~3个品项的商品做量感陈列,一般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低价促销、季节性促销、节庆促销、新产品促销、媒体大力宣传、顾客大量购买等。
3.展示陈列展示陈列是指为了强调特别推出的商品的魅力而采取的陈列方法。
这种陈列一般适用于百货类和食品,虽然陈列成本较高,但能吸引顾客的注意和兴趣,营造店铺气氛。
常用的陈列场所有:橱窗、店内陈列台、柜台、手不易够到的地方(如货架顶端)等。
体现展示陈列魅力的基本要点:一是明确展示主题,弄清楚要表现什么或向顾客诉求什么,如新鲜还是营养、时尚还是廉价;二是注意构成手法,要求商品陈列的空间结构、照明与色彩相互有机配合;三是注意表现手法,采用一些独特的展示手法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超市商品陈列方法与技巧
一、摆放商品的3个要点
1、同系列商品按照大中小分类,并以垂直的方式排列。
单品则以横向方式进行陈列。
2、将超市货架上的商品以价格区分,价格高低按由上至下的方式陈列。
3、整箱销售的商品(较重)或体积较大的商品,摆放在超市货架的最底层。
二、陈列商品的8个方式
整齐陈列——最基本的陈列形式,能让商品的展示更整洁有序,营造更舒适的购物氛围,提升顾客好感。
集中陈列——把同种商品集中摆放在同一个超市货架上,适合周转快的商品陈列。
采用这种陈列方式,要将商品类别纵向摆放,并明确商品类别的轮廓。
不规则陈列——超市货架上陈列的商品不发生变化,但是超市货架每层的隔板可以自由调节,为顾客营造商品位置变化的错觉,打破单调乏味感。
随机陈列——在超市货架上配置篮筐,并将同类商品随机堆放在篮筐中,一般适用于陈列特价商品、不易变形的商品或散装商品。
端头陈列——利用双面超市货的端架,摆放特价商品、高利润商品或某单一商品,以此来吸引顾客注意。
岛式陈列——在超市出入口或通道处,布置高度低于1.2米的展台,陈列促销商品,打造更热闹的销售氛围。
缝陈列——在中央陈列架上撤去几层隔板,只留下底部的隔板形成一个窄长的空间进行特殊陈列,这种陈列就叫窄缝陈列。
它所要表现的是商品的量感,让人眼前一亮。
突出陈列——摆放商品时超出通常的陈列线,使商品面向通道,更突出地展现在顾客面前,有助于招徕顾客。
但要注意的是,突出陈列不可过多应用,以免阻塞购物通道。
超市商品陈列方法超市商品陈列方法是指在超市中将商品有序地陈列出来,以便顾客能够方便地浏览和购买商品。
一个良好的商品陈列方法能够吸引顾客的注意,提高销售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超市商品陈列方法:1. 按照类别陈列:将商品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组陈列,例如食品、饮料、日用品等。
这样做可以让顾客一目了然地找到所需商品,提高购物效率。
2. 利用商品的高度:将高度相近的商品放在一起,形成垂直陈列,可以节约空间,并且使货架上的商品更加醒目。
3. 利用商品的颜色:将颜色相似的商品放在一起,比如饮料、零食等,可以形成鲜艳的色块,吸引顾客的目光。
4. 促销商品陈列:将促销商品放在显眼的位置,例如货架的首位、通道入口等,吸引顾客的注意,增加促销商品的销售量。
5. 利用季节性陈列:根据不同的季节,将与季节有关的商品进行集中陈列,例如夏季陈列防晒霜、冰淇淋等商品,冬季陈列暖贴、保暖衣物等商品,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6. 利用品牌效应:将同一品牌的商品放在一起,形成品牌区域,可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形象。
7. 不同高度商品相互搭配:将不同高度的商品相互搭配,形成层次感,使货架更加美观。
8. 分区陈列:将不同属性的商品放在不同的区域,例如婴儿用品区、健康食品区、化妆品区等,方便顾客根据需求进行选择。
9. 利用海报和标识:在货架上悬挂海报和标识,展示商品的特点、品牌、价格等信息,引导顾客购买。
10. 定期整理陈列:定期对陈列进行整理和调整,保持货架的整洁和有序,确保商品的陈列效果。
总之,超市商品陈列方法应根据商品的特点、顾客的需求和购物习惯来确定。
合理的陈列方法不仅能吸引顾客的注意,提高销售量,还能提升超市的形象和竞争力。
超市商品陈列方法
超市商品的陈列方法可以根据商品种类、品牌和促销需求进行调整,但一般会遵循以下几种常见的陈列方式:
1. 类别陈列法:将相同类别的商品放在一起陈列,例如将所有洗发水放在同一个区域,所有饼干放在同一个区域等。
这种陈列方式可以让顾客更容易找到他们想要的商品,也方便了比较和选择。
2. 配置陈列法:将商品按照使用方式和功能进行搭配陈列,例如将咖啡、糖和奶精放在一起,将面包、黄油和果酱放在一起等。
这样能够提高销售,因为顾客通常会一次性购买多个配套的商品。
3. 顺序陈列法:将商品按照顾客购买的顺序排列,通常是从日常必需品开始,然后是食品和饮料,最后是其他商品。
这样能够引导顾客按照一定的顺序浏览和购买商品,提高销售和购物效率。
4. 布局陈列法: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陈列布局,来引导顾客流线和提高销售效果。
例如将热销商品放在显眼的位置,将促销商品放在收银台附近等。
5. 主题陈列法:根据节日、季节或特殊主题,将商品进行搭配和陈列,以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和促进销售。
例如在圣诞节时,可以将装饰品、礼物和圣诞饰品放在一起展示。
6. 促销陈列法:将促销商品单独摆放或放在显眼的位置,通过特殊的标识和展示方式来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和购买欲望。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超市商品陈列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可以进行灵活调整和
组合。
超市陈列技术通过视觉来打动顾客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商品陈列的优劣决定着顾客对店铺的第一印象,使卖场的整体看上去整齐、美观是卖场陈列的基本思想。
陈列还要富于变化,不同陈列方式相互对照效果的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商品的销售数量。
要充分地将这些基本思想融入到货架、端头、平台等各种陈列用具的商品陈列中去。
第一章基本原则一、陈列的安全性排除非安全性商品(超过保质期的、鲜度低劣的、有伤疤的、味道恶化的),保证陈列的稳定性,保证商品不易掉落,应适当地使用盛装器皿、备品。
进行彻底地卫生管理,给顾客一种清洁感。
二、陈列的易观看性、易选择性一般情况下,由人的眼睛向下20°是最易观看的。
人类的平均视觉是由110°到120°,可视宽度范围为1.5M到2M,在店铺内步行购物时的视角为60°,可视范围为1M。
除高度、宽度外,为使商品易观看,商品的分类也是很重要的。
§按不同种类缩短选择商品时间一般方法。
§按不同素材按不同原材料区分排列。
§按不同菜谱提供烹饪菜谱情况下使用的方法。
§按不同活动可分为年中固定活动、地区性活动。
§按不同机能按低热量食品、健康食品等分类。
§按不同季节以季节性强的商品分类,设专柜的方法。
§按不同价格如100(日元)商品等,按不同价格带将商品集中到一起进行销售方法。
§按不同色彩通过色彩调节,突出商品,促进销售的方法。
§关联式按相互关联使用的原则,将不同商品、集中在一起进行销售的方法。
三、陈列的易取性、易放回性顾客在购买商品的时候,一般是先将商品拿到手中从所有的角度进行确认,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当然,有时顾客也会将拿到手中的商品放回去。
如陈列的商品不易取、不易放回的话,也许就会因为这一点便丧失了将商品销售出去的机会。
四、令人感觉良好的陈列1、清洁感§不要将商品直接陈列到地板上。
超市13种陈列方法超市的陈列方法是指商品在店内陈列和展示的方式,通过合理的陈列方法可以有效地吸引顾客的注意力,促进销售。
下面将介绍13种常用的超市陈列方法。
1.分类陈列:将同类商品放在一起,如将各类饮料、食品、清洁用品等分别陈列在不同的区域,便于顾客寻找和选择。
2.层次陈列:将商品按照大小、高矮、厚薄等属性进行分层摆放,可以增加商品的立体感,使顾客更容易发现商品。
3.标准柜陈列:使用标准柜作为陈列货架,可以使不同品种的商品更加整齐、规范地展示,方便顾客浏览和选购。
4.顺序陈列:按照购买顺序将商品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排列,方便顾客依次浏览和选择。
5.主推陈列:将促销或新品等推广商品放置在显眼的位置,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增加销售。
6.交叉陈列:将不同品种的商品放置在一个货架上,让顾客能够一次性看到多种选择,增加销售机会。
7.陈列组合:将搭配销售的商品放在一起陈列,如将洗衣机和洗衣液放在一起,方便顾客购买。
8.季节陈列: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陈列方式,推出与季节相关的商品,吸引顾客购买。
9.前沿陈列:将热门或时尚的商品放置在店铺的前沿位置,吸引顾客的目光,增加购买欲望。
10.类型陈列:按照商品的用途、类型或特性进行分类陈列,如将沐浴露、洗发水、护发素等洗浴用品放在一起。
11.感官陈列:使用颜色、形状、材质等感官元素进行陈列,吸引顾客的视觉和触觉,提升购买欲望。
12.耗材陈列:将相关的耗材产品放置在主打商品的附近,方便顾客购买。
13.复合陈列:将不同种类的商品组合在一起,形成商品搭配或品牌搭配,增加销售。
以上是常用的超市陈列方法,通过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提升商品的展示效果,吸引顾客的注意力,从而增加销售额。
超市商品陈列技巧培训
1.了解产品特点:员工在进行商品陈列时,首先要了解所销售的产品特点,包括品牌、功能、使用方法等信息。
只有充分了解产品,才能更好地展示和推广。
2.了解顾客需求:顾客需求是商品陈列的核心,员工要通过与顾客的沟通和了解,对所销售的产品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例如,了解目标顾客群体的喜好和购买习惯,根据不同的需求展示商品。
3.制定陈列计划:员工应根据商品特点和店铺空间,制定商品陈列计划。
将商品进行分类,合理布局,使顾客在浏览时可以轻松找到想要的商品。
4.利用陈列道具:适当使用一些装饰和陈列道具,可以提升商品的吸引力。
陈列道具可以根据商品的特点和品牌进行选择,例如展示桌、展示架等,还可以利用灯光和音乐来创造良好的购物氛围。
6.注意陈列的整洁和卫生:商品陈列的整洁和卫生对于顾客的购物体验至关重要。
员工应及时清理和整理陈列区域,确保商品展示井然有序,商品表面干净整齐,没有灰尘和污渍。
7.不断更新陈列内容:超市商品陈列需要不断更新,以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员工应根据销售情况和季节变化,及时调整商品陈列。
定期更换陈列内容,引入新品和促销商品,为顾客提供新鲜感。
8.培养销售技巧:超市商品陈列是促销的重要手段之一、员工应通过培训学习如何与顾客进行有效的销售沟通,了解顾客需求并提供专业的建议。
同时,员工还应学会销售技巧,例如推销促销商品、组合销售等,以提高销售额。
以上是关于超市商品陈列技巧培训的一些建议。
通过培训,员工可以更好地理解产品特点和顾客需求,提高商品陈列的技巧和水平,为超市的销售和服务质量提供有效支持。
超市商品陈列技术商品只有陈列在货架上,才会被顾客注意并产生购买欲望,超市应该讲究商品陈列技术,达到最大限度地吸引顾客的注意并激发其兴趣的效果,从而增加销售收入的目的。
兰州华联根据商品的排面位置和陈列位置,制定出商品陈列的“黄金排面”和“有效陈列米数”原则,通过这些陈列原则实现对商品的自然淘汰,使“强者恒弱者淘汰”。
超市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商品陈列来诱导顾客消费,加大冲动性购物的比例。
其有效的商品陈列技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纵向陈列法为主,辅之以横向陈列法。
据日本的一项调查研究,超市购物者更易回忆出临四周货架摆放的商品的位置却较难回忆出中间货架上摆放的商品的位置。
回忆的正确率同消费者光顾的次数成正比,同商场的大小成反比。
超市营销者应把最具盈利性的产品放在四周货架上,因为这些地方更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大型超市或货架较拥挤因而消费者视线易受阻的超市最好要有醒目的指示牌来提醒消费者。
此外,商品的摆放也应注重逻辑和有序,有资料表明,合理摆放的商品能可观增加商品的销售额,商品摆放应遵循(商品、商标和价格标签)显而易见的陈列原则、放满陈列的原则(货架商品丰富,品种齐全)、前进陈列(时间相对久的商品放在前排面)的原则以及纵向陈列的原则(系列商品垂直陈列)。
实践证明,人的视线上下移动夹角25%,左右移动夹角50%,消费者站在离货架30至50厘米距离挑选商品时能清楚看到1至5层货架上陈列的商品,却只能看到横向1米左右距离内陈列的商品。
消费者在纵向陈列的商品面前一次性通过时,就可看清楚整个系列商品,从而起到很好的销售效果。
纵向陈列法可将更多的商品同时展现于顾客面前。
比如某超市原来许多奶粉制品都是横向陈列,即一个品牌占一层货架,这样突出的只能是1—2种品牌,销售成绩不理想。
而采用纵向排列将几种品牌的畅销品种置于黄金层后,同时增加了几种品牌奶粉的销售量,总利润也明显上升。
超市商品陈列为纵向陈列法为主,不等于横向陈列法没有用场,通常在超市为了突出某一主力商品时候采用该方法比较有效。
2.端头陈列应推陈出新端头陈列做得好可以极大刺激顾客的购买冲动。
端架陈列可以引导顾客购物,缓解顾客对特价商品的怀疑和抵触感。
端架位置的商品不只是便宜,端架也不只是一个销售大批量商品和特价商品的空间,它还起着控制卖场内顾客流动顺畅的作用。
在端架陈列的商品可分为三大类。
* 特卖商品:配合促销活动进行特卖的商品。
* 大量陈列商品:列入销售计划书,按照某一主题进行促销活动,也可能是某种新商品的上市。
* 店铺规划商品:由店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设计与本地区的特销活动有关的主题来销售。
店铺规划商品要求店铺负责人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判断能力,以保证得到预期效益,无论哪一种商品,都要有精心的主题设计。
其内容包括:* 季节性陈述* 品种陈述* 用途的陈述;* 厂家、品牌的陈述* 价格的陈述* 地区性特销活动的陈述上述几种陈述,都要力求紧密配合主题。
归纳起来,端架陈列的主题大致有以下八种模式:* 对大型活动的宣传和介绍* 开展销售* 拟定题目、强调商品* 在展览会上做宣传突出商品群* 以项目单和信息为中心,将销售条款化、形象化* 有力的吸引(降价、特卖)* 以交流和服务为目的推销活动超级市场在做货架端头陈列时不应该太过于简单,完全可以把货架变为一个具有感召力的新形象。
曾经有一款洗发水在做端头陈列时将货架变成一个银灰色、呈S型的动感造型,把洗发水置于货架上,瓶子的颜色和货架的颜色相映成辉,加上广告的影响,这款洗发水受到了不少青少年顾客的青睐,销售量直线上升。
此外,超级市场内的端架陈列有七个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 时间以3-7天为最好,最长不要超过10天* 尽可能地向消费者明确优惠点* 陈列方式应引人注目* 以新产品防止老套* 购买方便,使顾客拿取方便* 强调舞台效果和精彩场面* 选择最接近百姓的题目* 价格明确* 端架周围有充分宽敞的通道端架商品陈列的具体方法有:* 单品大量陈列:体现多量感和物美价廉。
* 纵向分段陈列:每类商品占一纵列表现色彩调节作用。
* 横向分段陈列:在突出某一主力商品时使用。
* 拍卖式陈列:提供各种各样、价格一样的商品,让顾客随意、有兴趣地挑选。
* 平台式陈列:将商品放在平台上,一般为配合某一主题而进行促销。
* 变化式陈列:经常保持商品陈列的变化。
* 侧面陈列:体积较小的商品悬挂在货架侧面,刺激随机购买。
* 关联相配陈列:突出主力推荐的商品,配以相关的商品,巧妙搭配,突出平衡性和紧凑性,扩大视觉效果。
* 交叉陈列:错落有致地搭配,给人以新鲜、丰富的感觉各个部门端架陈列需要注意不同的方面,如:食品加工部应注意食谱提供、调味品的价格、明确主力品目等方面;而糕点部则要注意场面氛围、表现愉快感和表现多重感。
再如日用品部要注意表现多量和色彩和谐、价格陈述等;杂货部要求注重场面、发现乐趣和体现购物方便性等。
3.收银台与货架之间的空间是极佳的卖点。
通常在收银台与货架之间采用岛屿陈列法来陈列商品,但商品不宜陈列得太高,以免影响整个卖场的视野。
一般这里陈列的商品应是季节性的,除了要有煽动性的价格打动顾客外,商品的陈列也是很讲究的。
如某超市在国庆期间将一箱箱的矿泉水摆出“欢度国庆”四个字的造型,加上瓶子或水的颜色,组合成一幅图画,就会更好地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
4.小商品的陈列。
一些小商品,如梳子、玩具等商品不宜用堆码展示法,可用特殊的展示架挂起,让顾客尽情挑选。
而一些包装较小的零食,则可用一些特制的筐、篮来装,以免与其它商品混淆。
5.适度变换商品陈列将商品固定摆放虽会让老顾客减少进场选购的时间,可时间久了,就会令人其感到缺乏新意,并往往由于“直奔主题”而忽略其它商品。
超级市场可以在1年的时间里改变一次商品陈列布局,这样会起到很强的刺激消费的作用。
6.比较性陈列技术的运用超级市场把相同商品,按不同规格,不同数量予以分类,然后陈列在一起,这种陈列法叫做比较陈列法。
比较陈列法所要表现的经营者意图是,促使顾客理解店铺薄利多销的特点,从而更多地购买商品。
例如一袋方便面售价1.6元,而旁边陈列的包在一起的6袋方便面只卖8.8元,包在一起出售的12袋方便面售价为15.2元。
这样,把单袋装、6袋装、12袋装的方便面陈列在一起,就可使顾客比较出买的越多就越便宜,因而刺激顾客购买包装量较多的方便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比较陈列的作业时,陈列量上要多陈列包装量大的该商品,而包装量小和单品量就相应地少一些,以明确为顾客指出的购买方向。
一般来说,比较陈列必须事先计划好商品的价格、包装量和商品的投放量,这样才能保证既达到促销的目的又保证连锁企业的整体赢利水平。
变化性的陈列方法,能打破卖场陈列架的单调感,活跃营业现场的气氛。
尤其是对不处在主通道上的中央陈列货架更显重要,因为它能够把顾客吸引进去。
变化性的陈列是打动顾客购物心,刺激其购物欲的利器。
连锁超市经营者必须多动脑筋,合理正确地运用陈列技巧,才能创造出更高的利润。
7.大量陈列法的运用大量陈列法,是指在商场的大面积、大空间内陈列数量足够多的单一品种商品或系列商品,或者将这些商品呈堆积状陈列,以吸引顾客的目光,同时营造出一种廉价感和热销感,达到刺激购买的目的。
这种陈列方法是有选择、有重点地用适量的商品陈列出较佳的量感效果,能更好地烘托超市的购物氛围,达到促销的目的。
实践证明,如果引导得当,顾客最终的购买量可能比正常消费量提高3倍左右。
国外一项消费心理调查证明:如果逐渐加大某一种商品在货架上的陈列数量,就能发现在陈列数量未达到一个临界值以前,商品销售的总量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而只有陈列数量超过了某个临界值,该商品的销售总量才可能呈现突破性的急剧增长。
这一现象就是购买心理学中的所谓临界爆发理论。
实践证明,有些商品在其他促销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仅靠陈列大于临界爆发点的商品,即可增加销售额几倍甚至几十倍。
因此商家必须努力通过实践,寻找和发现特定商品陈列数量的临界点。
如果在临界值之下增加商品的陈列量,只能造成增加库存的后果。
①大量陈列法的效果直接效果:如果辅以其他促销手段的配合,采用大量陈列法通常能提高该商品销售数量,增加销售利润,提高资金周转速度与资金周转率。
间接效果:采用大量陈列方法还能带动其他采用正常陈列方法的同类或相近商品的销售,产生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
大量陈列某几种商品,能改变布局上沉闷、呆板的局面,带来一种跌宕起伏、具有动感的陈列效果,改善了顾客的感官印象。
还能增加顾客在超市内的行走距离,间接地提高了其它商品的销售机会。
某些季节性商品大量陈列还能给人留下强烈的季节感,引导顾客的换季性购买。
数种或数十种具有一定价格优势的商品采用大量陈列的方式,可以给顾客留下该超市总体价格便宜的印象,这一思维定势在将来的较长时间内会影响顾客的来店频率和消费金额。
只要灵活应用好大量陈列的方法,就能收到许多良性效果,使商家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②实施大量陈列法的要点* 选择适宜的商品:最好选择那些顾客习惯于批量购买、认知度较高的商品,以及用途简单、消费价格适中的商品。
* 有些类似的商品,或仅颜色、号型略有差异的商品群,也可以采取在一个展卖台混合堆放的方式,以引起顾客争相选购的轰动性效果。
但这种情况下最好采取均—售价的方式。
* 选择超市的差别化商品和具有经营优势的商品进行大量陈列。
* 独家经营的特色商品以及因供货渠道优势而价格相对便宜的商品等,应每年轮番使用大量陈列方法进行促销。
* 商家意欲推出以引领时尚的商品以及质量优良的拳头商品等用于大量陈列效果更好。
* 在采用大量陈列方法的同时配合价格上的优势。
如果属于顾客尚未熟悉的商品,也可以采取先按照略高的定价进行普通陈列,待顾客对这一价格产生初步认同感后再推出折扣,同时配合大量陈列进行促销的策略。
③大量陈列法的种类* 岛型陈列。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大量陈列方法。
在主通道附近设置平台或推车堆放商品,可以起到吸引顾客注意、刺激购买的作用。
如果平台的四面都能被顾客看到,可以大量陈列四种(或四类)商品来吸引来自不同方向顾客的注意力。
但面对顾客主要进入方向的正面位置,应陈列最重要的商品,同时陈列的数量也应最多。
* 落地式陈列法。
采用这用大量陈列方法多用带外包装箱的商品,顾客在取货时不会造成商品垮塌,并且取货也比较方便。
也可以采用在主通道附近堆叠多层商品的方法,这样在售出部分商品以后仍然能够保持足够的量感。
* 货架式陈列法。
在通道两侧货架的较大空间位置上陈列同一种商品,也能收到很好的陈列效果。
尤其是使用宽度较大的货架,密密麻麻地排列足量的商品,能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效果。
但这时一定要对售出的商品及时进行补充,以免产生凌乱的感觉。
④大量陈列法的技巧* 大量陈列与普通陈列交叉混放。
这种陈列手法的目的是带动其他商品的销售,或者以大量陈列的低价商品拉动其他售价较高商品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