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生命起源之迷
- 格式:ppt
- 大小:2.89 MB
- 文档页数:33
破解生命起源之谜教案(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起源说和生物进化论的基本观点,掌握生命起源的过程。
2. 能够分析地球早期环境与生命起源的关系,认识生命的演化过程。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激发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化学起源说的基本观点2. 生物进化论的基本观点3. 生命的演化过程三、教学重点1. 化学起源说的基本观点及生命起源的过程。
2. 生物进化论的基本观点,特别是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原则。
四、教学难点1. 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以及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遗传和变异。
2. 运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生命起源的问题。
2.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相关图像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早期环境的图像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生命起源的问题。
【新课导入】介绍化学起源说的基本观点,解释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
介绍生物进化论的基本观点,强调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原则。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具体的生物进化案例,让学生分析其适应性和多样性。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他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理解和观点。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关键观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对生命科学的进一步探究。
六、教学过程【课堂活动1:探索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模型,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如原始大气中的气体转化为有机分子的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有机分子如何组合形成更复杂的结构,最终形成原始生命。
【课堂活动2:分析生物进化证据】学生通过观察化石和现有生物的特征,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
引导学生分析化石记录和生物特征的变化,推断生物的演化过程。
七、课堂活动【课堂活动1:研究生物多样性】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生物的形态和行为,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第12 破解生命起源之谜教案第12破解生命起源之谜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2、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生物学领域发生重大转折,取得革命性进展的原因;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联系宗教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和时代背景去分析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观点的产生原因。
引导学生联系生物所学内容去归纳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家的顽强探索和不懈努力赢得了科学的进步,科学的进步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点难点: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历史条及进化论思想内容和影响。
教学方法:联系比较法、谈话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导:教师首先采用谈话法询问学生关于生命起源方面的知识大家知道多少?然后向学生介绍除“神创论”外生命起源的其它观点:“天外胚种论”即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天外飞来的;“自然发生说”即地球上的生命亘古就有;“化学起源说”即生命的起源是通过化学途径实现的等。
以此激发学生兴趣。
新:一、“谁是万物的创造者”学生:本子目引导学生回忆文艺复兴的背景由学生讨论后介绍:、进化论诞生之前,世界各种文化对生命起源的共同认识──神创说,基督教世界的上帝创世说及由此而形成的基督教神学的精神独裁。
2、着力引导学生从生产力落后,生物知识缺乏;统治阶级的需要,愚民政策和精神独裁等方面分析造成神创说长期流行的原因。
教师:1、适当引用《圣经》中的有关故事来烘托堂气氛。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教师通过17世纪以后细胞学的确立简单分析帮助学生过渡到拉马克的早期进化论。
2、通过图片等材料引导学生分析生命科学研究开始的背景。
3、通过图片分析拉马克“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三、达尔文与进化论、由学生重点介绍达尔文2、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重点强化本的重点(1)通过阅读本归纳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原则。
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一、宗教解释:神创说——教会的禁锢1、内容: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由至高无上的创世神创造的。
2、原因:(1)生产力落后,对自然界的认识非常有限,生物知识缺乏;(2)统治阶级巩固统治的需要,宣扬神秘主义,推行愚民政策;(3)宗教盛行,推行精神独裁。
3、影响:(1)成为基督教会的精神支柱,被视为天经地义。
(2)打击异端,致使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阻碍了近代科学和资义的发展。
二、科学解释:生物进化思想1、背景(1)政治、经济: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生,使人们思想和视野更加开放。
(2)思想基础:①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对基督教神学的冲击;②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3)理论基础: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①发现:17世纪,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片时发现了细胞;②发展与完善:A、1838年德意志植物学家施莱登提出植物细胞学说;B、1839年德意志动物学家施旺把这一学说从植物学扩展到动物学,并进而建立起统一的细胞学说。
C、19世纪50年代,德国医生德马克等人把细胞学说和胚胎学结合起来研究,发现了细胞分裂,进一步完善了细胞学说。
③意义:细胞学说的确立与发展,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4)前代基础:有些生物学家逐渐认识到生物界中不同物种之间不仅存在联系,而且物种可变。
(5)个人因素:科学家个人的努力2、概况:(1)拉马克——进化论的的倡导者和先驱①主要成就:A、提出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B、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两个著名的进化原则。
②意义:早期生物进化思想开始形成(2)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者:①创立标志: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②理论观点:A、生物进化: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B、自然选择: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达尔文生命起源之谜的解谜导师在科学界,达尔文(Charles Darwin)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
他的进化理论改变了人们对生命起源和演化的认识。
然而,尽管达尔文的理论在生物学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对于生命起源的谜团还有很多未解之处。
本文将探讨达尔文生命起源之谜的解谜导师,即各种学科领域提供的解释和观点。
1. 化学:生命起源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形成第一个细胞。
化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假设,其中包括普朗克鱼菜碱世界假说(Planktonic Chemosynthetic World Hypothesis)和生命起源于火星假说(Panspermia)。
普朗克鱼菜碱世界假说认为,通过海洋中的化学反应,产生了类似于细胞的化合物,从而形成了第一个生命体。
而火星假说认为,生命可能是由来自火星的微生物通过陨石传播到地球上。
2. 生物学:生物学家们通过研究现有生命体的基因和遗传信息,试图解开生命起源之谜。
他们提出了RNA世界假说(RNA World Hypothesis)。
按照这个假设,早期的生命形式可能是由RNA分子构成的。
RNA既能存储遗传信息,又能具有催化功能,类似于现代生命中的蛋白质。
通过进一步的演化和复杂化,RNA最终演化成了现代生命体的DNA和蛋白质。
3. 天文学:天文学家们通过研究宇宙中的星云和行星系统,也为生命起源提供了一些线索。
在银河系中有数十亿颗行星,其中一小部分可能具备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
这些行星可能有液态水和稳定的大气层,为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基础条件。
4. 地质学:地质学家研究地球的化石和地质记录,试图了解早期地球的环境和生命形式。
他们发现,在早期地球上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化石,这些微生物可能是最早的生命形式。
地球上的生命可能在早期的海底热液喷口或温泉中形成,并逐渐演化到其他环境中。
综上所述,达尔文生命起源之谜的解谜导师来源于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
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和地质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我们对生命起源的不同解释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