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青岛市园林植物配置技术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310.00 KB
- 文档页数:16
青岛市垂直绿化技术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青岛市垂直绿化技术规范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垂直绿化实施场所、实施要求、设计、施工及养护管理等。
本规范适用于指导本市各类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园、绿地(含单位庭院、居住区)、道路(含立交桥)、濒水驳岸以及裸岩和山体等的垂直绿化。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垂直绿化利用植物材料沿建筑物立面或其它构筑物表面攀附、固定、贴植、垂吊形成垂直面的绿化。
2.2栽植槽用一定材料围成的用于盛容栽植基质的不同规格或形式的构筑物。
2.3护坡绿化指用各栽植物材料,对具有一定落差坡面起到保护作用的一种绿化形式。
包括大自然的悬崖峭壁、土坡岩面以及城市道路两旁的坡地、海岸、堤岸、桥梁护坡和公园中的假山等。
3垂直绿化实施场所及要求3.1实施场所裸露山体,立交桥,各类护坡、挡墙、围墙,高于6m的各类用于公共服务和经营的建筑物极其构筑物的外立面必须进行垂直绿化。
3.2实施要求应实施垂直绿化的项目建设完成后,建设单位必须立即进行垂直绿化;已建成项目及裸露山体,其产权及管护责任单位必须进行垂直绿化。
4设计4.1设计原则垂直绿化的设计原则为:a)景观美化原则;b)生态适应原则;c)安全原则。
4.2绿化方式及植物选择应根据待绿化区域环境进行配置。
4.2.1墙体绿化4.2.1.1实体墙绿化高墙应在墙体外侧栽植绿篱遮挡,同时栽植攀缘植物;矮墙应在墙体外侧栽植绿篱遮挡或栽植攀缘植物,同时墙体内栽植悬垂植物。
4.2.1.2通透墙体绿化应在墙内栽植背景植物,墙外栽植花篱;或在墙外栽植遮挡绿篱并间植花篱。
4.2.2裸露山体绿化4.2.2.1岩面高度低于10m,应在山体下面栽植攀缘植物。
4.2.2.2岩面高度在10m以上应采取“上攀”和“下垂”方式在岩面上下栽植攀缘植物。
4.2.3立交桥绿化4.2.3.1桥下绿化,应栽植耐荫、半耐荫植物。
4.2.3.2桥柱绿化,应在桥柱周围栽植抗旱性强、攀爬能力强的攀缘植物,如地锦、卫矛、常春藤等;也可通过牵引措施,栽植藤本月季、五叶地锦等。
青岛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青岛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青岛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类别及等级划分、及公园绿地特级、一级、二级养护管理要求和山林绿地养护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对青岛市规划市区公共绿地中的乔木、灌木、藤本、竹类、花卉、草坪、地被、行道树等的城市绿地、城郊城镇绿地以及青岛市风景名胜区绿地的养护管理工作的检查验收。
2术语和定义2.1树冠树木主干以上集生枝叶的部分。
2.2生长势植物的生长强弱。
泛指植物生长速度、整齐度、茎叶色泽、植株茁壮程度、分蘖或分枝的繁茂程度等。
2.3行道树栽植在道路两旁,并构成街景的树木。
2.4地被植物指植株低矮(50cm以下),用于覆盖园林地面的植物。
2.5分枝点乔木主干上开始出现分枝的部位。
2.6主干乔木或非丛生灌木地面上部与分枝点之间部分,上承树冠,下接根系。
2.7主枝自主干生出,构成树型骨架的粗壮枝条。
2.8侧枝自主枝生出的较小枝条。
2.9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对园林植物采取灌溉、排涝、修剪、防治病虫、防寒、支撑、除草、中耕、施肥等技术措施。
2.10施肥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为补充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而采取的肥料施用措施。
2.11病虫害防治对各种植物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疗的过程。
2.12除草植物生长期间人工或采用除草剂去除目的植物以外杂草的措施。
2.13灌溉为调节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要而采取的人工引水浇灌的措施。
2.14排涝排除绿地中多余积水的过程。
2.15返青水为植物正常发芽生长,在土壤化冻后对植物进行的灌溉。
2.16冻水为植物安全越冬,在土壤封冻前对植物进行的灌溉。
2.17黄土不露天利用草坪等地被植物或树皮等其它材料,对绿地内和树冠下的裸露土地进行覆盖,以期达到绿化、美化、抑尘和保墒的目的。
3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类别及等级划分根据园林绿地不同的性质分为公园绿地养护管理及山林绿地养护管理,公园绿地按所处位置的重要程度将园林绿地的养护管理分成不同等级,由高到低分为:特级养护管理、一级养护管理、二级养护管理。
青岛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前言为规范青岛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验收,促进行业发展,依据CJJ/T82-99《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特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由青岛市林业局(城市园林局)提出,青岛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起草。
本规范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规范主要起草人:丁鹏、董运秋、朱世伟、边光、王群、王照卿;本标范于2005年5月18日发布,并于2005年5月20日实施。
青岛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青岛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工作中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施工前准备、分步分项工程施工及验收、安全文明施工、各类植物的种植、移栽和绿化施工要求及绿化工程验收等。
本规范适用于指导青岛市辖区内的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它绿地绿化工程及其附属设施的施工及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 301—1988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B3702/T 067—2005 青岛市大树移植技术规程DB3702/T 072—2005 青岛市垂直绿化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绿化工程树木、花卉、草坪、地被植物等的种植工程。
3.2种植土理化性状良好,适宜于园林植物生长的土壤。
3.3种植土层厚度植物根系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土壤深度。
3.4种植穴(槽)种植植物挖掘的坑穴。
坑穴为圆形或方形称为种植穴,长条形的称为种植槽。
3.5规则式种植按一定规则配植的种植方式。
3.6自然式种植株行距不等,采用不对称的自然配植形式。
3.7土球挖掘苗木时,按一定规格切断根系,保留土壤呈圆球状并加以捆扎、包装的苗木根部。
3.8裸根苗木挖掘时根部不带土或仅带护心土的苗木。
青岛市园林绿化新规范实现园林绿化建设项目决策合法高效和组织管理有序,为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化建设水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山东省行政顺序规定》和《青岛市乡村绿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市园林绿化建设项目行政管理顺序。
一、园林绿化建设项目前期行政顺序主要包括:前期论证与立项、方案设计审核、招标投标三个阶段。
一)前期论证与立项依据《青岛市绿地系统规划》结合青岛市园林专业规划、区域性乡村绿地系统规划,1.初步意向。
根据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市、区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于当年9月开始组织翌年园林绿化建设项目初步意向提报。
组织年度园林绿化建设项目的基础调查,2.分级提报。
市、区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依照职责。
负责摸清底数、科学合理分析,形成调研演讲。
通过对应已经建立的市区两级的园林绿化建设项目库,结合乡村绿化发展需求,分析论证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并提出初步建设方案。
过程中,3.确定方案。
主要内容包括:项目依据、规模、投资估算、资金筹措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评价等。
应当依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决策”原则,广泛听取公众和专家的意见建议,重大项目需进行合法性审查。
园林绿化建设项目方案完善后,报请市政府批准并组织实施。
市、区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分别通过公开招标或组织具备财政许可入库的相应资质专业单位编制分类分项的园林绿化建设可研及项目建议书,4.审批立项。
园林绿化建设项目方案报请批准后。
报同级发改或财政部门审批、立项。
二)设计方案审核重大项目绿化方案需报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
方案审定后,园林绿化建设项目设计方案须经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审查。
由发改部门委托工程咨询单位对设计方案组织专家评审,方案批准前,须在媒体和网络进行社会公示,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三)招标投标依照法定顺序组织公开招投标,市、区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依据经过批准的设计方案。
包括项目代建、监理、施工的招投标,确定中标单位。
青岛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青岛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工作中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施工前准备、分步分项工程施工及验收、安全文明施工、各类植物的种植、移栽和绿化施工要求及绿化工程验收等.本规范合用于指导青岛市辖区内的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它绿地绿化工程及其附属设施的施工及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者修订版均不合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合用于本标准.GBJ 301—1988 建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B3702/T 067—2005 青岛市大树移植技术规程DB3702/T 072—2005 青岛市垂直绿化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3 。
1 绿化工程树木、花卉、草坪、地被植物等的种植工程.3 。
2 种植土理化性状良好,适宜于园林植物生长的土壤。
3 。
3 种植土层厚度植物根系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土壤深度.3.4 种植穴 (槽) 种植植物挖掘的坑穴。
坑穴为圆形或者方形称为种植穴,长条形的称为种植槽。
3 。
5 规则式种植按一定规则配植的种植方式.3.6 自然式种植株行距不等,采用不对称的自然配植形式。
3 。
7 土球挖掘苗木时,按一定规格切断根系,保留土壤呈圆球状并加以捆扎、包装的苗木根部。
3 。
8 裸根苗木挖掘时根部不带土或者仅带护心土的苗木。
3 。
9 假植苗木不能及时种植时,将苗木根系用湿润土壤暂时性填埋的措施。
3.10 修剪在种植前对苗木的枝干和根系进行疏枝和短截。
对枝干的修剪称修枝,对根的修剪称修根.3.11 疏剪将枝条从分枝的基部剪除称疏剪或者疏枝。
3.12 短截从枝条上选留一合适的芽后将枝条剪短,以刺激侧芽萌发。
3 。
13 分枝点高(定干高度) 乔木从地表面至树冠第一个分枝点的高度。
青岛市城市绿化条例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青岛市城市绿化条例(2011年10月28日青岛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2次会议通过 2011年11月25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7次会议批准 2011年11月25日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青岛市城市规划区和各县级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森林、林地、林木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市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的城市绿化工作。
区(市)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的城市绿化工作。
发展改革、土地、城乡规划、城管执法、财政、林业等部门,按照职责协同做好城市绿化工作。
街道办事处按照职责做好本辖区内城市绿化的有关工作。
第四条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绿化的建设和维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城市绿化。
第五条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和群众性绿化工作。
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植树和其他绿化义务。
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捐资、劳务等形式认种认养城市绿地。
鼓励居民参与居住区绿化。
第六条城市绿化应当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优化植物配置,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景观等功能。
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城市绿化科学研究,推广绿化建设、养护先进技术以及微喷、滴灌、渗灌等节水技术,组织培育、应用本市适宜植物种类。
第七条对破坏城市绿化以及绿化设施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进行劝阻、投诉和举报。
对在城市绿化工作中成绩显着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区(市)人民政府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第八条市、县级市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目次DB青岛市地方标准DB 3702/T 276—2018 青岛市园林植物配置技术规范2018-11-1发布2018-11-1实施目次 (1)前言 (2)青岛市园林植物配置技术规范 (1)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定义和术语 (1)3.1.植物造景 (1)3.2.园林植物配置 (1)3.3.绿化用地 (1)4.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1)4.1.功能性原则 (1)4.2.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1)4.3.科学搭配植物群落原则 (2)4.4.配置特色原则 (2)4.5.与其他园林要素协调原则 (2)5.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规定 (2)5.1.景观和空间比例规定 (2)5.2.满足使用功能及管理的规定 (2)5.3.植物配置密度规定: (3)5.4.植物配置的避让规定 (3)6.园林植物配置的详细要求 (4)6.1.公园绿地植物配置的详细要求 (4)6.2.防护绿地植物配置的详细要求 (5)6.3.广场用地植物配置的详细要求 (5)6.4.附属绿地植物配置的详细要求 (6)7.青岛市常用园林植物推荐 (9)A.1青岛市常用园林植物推荐名录 (10)前言为了统一和规范青岛市园林规划设计市场,科学合理进行绿地园林植物配置设计,确保园林设计质量,促进青岛市绿地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全面发挥绿地作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的技术内容是:1.适用范围;2.定义术语;3. 园林植物配置基本原则;4. 园林植物选择要求;5.青岛市常用园林植物推荐本规范修订的技术内容是:1.增加定义术语;2.调整园林植物配置基本原则;3.调整园林植物选择要求; 4.增加青岛市常用园林植物品种本规范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青岛市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青岛市新都市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青岛市新都市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常斌、孟磊、杨斌、罗杰、张秀珍、桂天丽、惠晓飞、赵昕荣、王飞青岛市园林植物配置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青岛市园林植物配置技术规范有关的定义和术语、园林植物配置基本原则、园林植物选择要求、园林植物配置要求及青岛市常用园林植物推荐等。
园林种植土质量要求青岛市质量、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分类 (2)5 质量要求 (2)6 采样与分析 (4)附录A (规范性附录)土壤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6)A.1 土壤容重测定(环刀法) (6)A.2 土壤质地的测定(指测法) (6)附录B (资料性附录)常用绿地植物及适生土壤环境 (7)B.1 针叶树类 (7)B.2 阔叶树类 (7)B.3 灌木、花木类 (9)B.4 竹类 (11)B.5 草本花卉类 (12)B.6 草坪草类 (13)前言为提高园林植物栽植水平,保障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质量,青岛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督站组织园林学校和有关科研院单位、施工单位等根据最新颁发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结合我市几十年的园林工作实践编写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青岛市林业局(城市园林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青岛市园林工程质量监督站本标准起草人:桂天丽、李平、侯鲁文、刘健理、王斌、李沪波、殷保家、贺蕾本标准于2006年9月14日发布,并于2006年10月1日起实施。
园林种植土质量要求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园林种植土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及采样与分析。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青岛市辖区内园林种植土的质量评定与检验。
本标准也适用于作为对园林植物设计、工程施工种植土分项的检查、核验及评定工程质量的依据。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LY/T 1229-1999 森林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LY/T 1233-1999 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LY/T 1236-1999 森林土壤速效钾的测定LY/T 1237-1999 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的计算LY/T 1239-1999 森林土壤pH测定LY/T 1251-1999 森林土壤水溶性盐分分析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目次DB青岛市地方标准DB 3702/T 276—2018 青岛市园林植物配置技术规范2018-11-1发布2018-11-1实施目次 (1)前言 (2)青岛市园林植物配置技术规范 (1)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定义和术语 (1)3.1.植物造景 (1)3.2.园林植物配置 (1)3.3.绿化用地 (1)4.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1)4.1.功能性原则 (1)4.2.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1)4.3.科学搭配植物群落原则 (2)4.4.配置特色原则 (2)4.5.与其他园林要素协调原则 (2)5.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规定 (2)5.1.景观和空间比例规定 (2)5.2.满足使用功能及管理的规定 (2)5.3.植物配置密度规定: (3)5.4.植物配置的避让规定 (3)6.园林植物配置的详细要求 (4)6.1.公园绿地植物配置的详细要求 (4)6.2.防护绿地植物配置的详细要求 (5)6.3.广场用地植物配置的详细要求 (5)6.4.附属绿地植物配置的详细要求 (6)7.青岛市常用园林植物推荐 (9)A.1青岛市常用园林植物推荐名录 (10)前言为了统一和规范青岛市园林规划设计市场,科学合理进行绿地园林植物配置设计,确保园林设计质量,促进青岛市绿地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全面发挥绿地作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的技术内容是:1.适用范围;2.定义术语;3. 园林植物配置基本原则;4. 园林植物选择要求;5.青岛市常用园林植物推荐本规范修订的技术内容是:1.增加定义术语;2.调整园林植物配置基本原则;3.调整园林植物选择要求; 4.增加青岛市常用园林植物品种本规范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青岛市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青岛市新都市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青岛市新都市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常斌、孟磊、杨斌、罗杰、张秀珍、桂天丽、惠晓飞、赵昕荣、王飞青岛市园林植物配置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青岛市园林植物配置技术规范有关的定义和术语、园林植物配置基本原则、园林植物选择要求、园林植物配置要求及青岛市常用园林植物推荐等。
本规范适用于指导青岛市行政辖区内新建、扩建、改建、修复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及配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青岛市城市绿化条例》(2011年10月28日青岛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2次会议通过)GB50420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CJJ/T85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GB50180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CJJ75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GB51192 《公园设计规范》3.定义和术语下列定义和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3.1.植物造景(Plant landscape)运用植物素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要素(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植物景观。
3.2.园林植物配置(Garden plant configuration)按植物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
3.3.绿化用地(Greening land)城市中用以栽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用地。
4.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4.1.功能性原则植物配置满足绿地的性质及用途,应结合周边环境,发挥园林植物的生态、游憩、景观等综合功能。
4.2.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4.2.1.根据植物的耐阴性、耐盐碱性、耐瘠薄能力、耐涝能力、抗旱能力、抗污染能力、抗风性等确定选用的植物品种搭配。
4.2.2.应避免生态习性相克植物搭配。
4.2.3.选用外界引入新植物种类(品种)时,应避免有害物种入侵。
4.3.科学搭配植物群落原则4.3.1.忌栽纯林,应乔木、亚乔木、灌木、地被相结合。
重视生物多样性:乔木、灌木、常绿、落叶、速生、慢生植物合理配置,并具备生态稳定性。
4.3.2.植物种植设计应体现整体与局部、统一与变化、主景与配景及基调树种、季相变化等关系。
应充分利用植物的枝、花、叶、果等形态和色彩,合理配置植物,形成群落结构多种和季相变化丰富的植物景观。
4.3.3.种植设计应以乔木为主,并以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速生树与慢生树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使植物群落具有良好的景观与生态效益。
4.3.4.基地内原有生长较好的植物,应予保留并组合成景。
新配植的树木应与原有树木相互协调,不得影响原有树木的生长。
4.3.5.种植设计应有近、远期不同的植物景观要求。
重要地段应兼顾近、远期景观效果。
4.4.配置特色原则突出和挖掘滨海城市园林特色, 挖掘园林植物自身的文化性、知识性。
4.5.与其他园林要素协调原则与园林建筑及小品、山体、水体、园路等园林要素的关系处理得当。
5.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规定5.1.景观和空间比例规定5.1.1.孤植树、树丛或树群至少应有一处欣赏点,视距宜为观赏面宽度的1.5 倍或高度的2 倍;5.1.2.树林的林缘线观赏视距宜为林高的2 倍以上;5.1.3.树林林缘与草地的交接地段,宜配植孤植树、树丛等;5.1.4.草坪的面积及轮廓形状,应考虑观赏角度和视距要求。
5.2.满足使用功能及管理的规定5.2.1.游憩场地宜选用冠形优美、形体高大的乔木进行遮阴。
5.2.2.行人通行及活动范围内的树木,其枝下净空应大于2. 2m。
5.2.3.临水平台、观演场地等游人活动相对集中的区域,不应种植阻碍视线的植物,宜保持视线开阔。
5.2.4.园路两侧的种植应符合下列规定:5.2.4.1.乔木种植点距路缘应大于0.75m;5.2.5.植物不应遮挡路旁标识;5.2.6.应合理预留养护通道;5.2.7.连续植被面积大于100hm²时,应对防火安全作出设计,油性等可燃性强的植物与抗燃性强植物混交搭配;5.2.8.通行机动车辆的园路,两侧的植物应符合下列规定:1车辆通行范围内不应有低于4.0m高度的枝条;2车道的弯道内侧及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应种植高于车道中线处路面标高1. 2m 的植物,弯道外侧宜加密种植以引导视线;3交叉路口处应保证行车视线通透,并对视线起引导作用。
4停车场的种植应符合下列规定:5树木间距应满足车位、通道、转弯、回车半径的要求。
6庇荫乔木枝下净空应符合表5.2.8的规定:5.3.植物配置密度规定:5.3.1.树林郁闭度应符合表5.3.1的规定;5.3.2.观赏树丛、树群近期郁闭度应大干0. 50。
表4.3.1 树林郁闭度5.4.植物配置的避让规定5.4.1.植物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之间最小垂直距离(考虑树木自然生长高度) 应符合表4.4.1的规定。
表5.4.1 植物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之间最小垂直距离5.4.2.植物与地下管线的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表3.11.1的规定;表5.4.2 植物与地下管线最小水平距离(m)注:乔木与地下管线的距离是指乔木树干基部的外缘与管线外缘的净距离。
灌木或绿篱与地下管线的距离是指地表处分蘖枝干中最外的枝干基部外缘与管线外缘的净距离。
5.4.3. 植物与地下管线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表5.4.3的规定。
表5.4.3 植物与地下管线最小垂直距离(m )5.4.4. 植物与建筑物、构筑物外缘的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表5.4.4的规定。
表5.4.4植物与建筑物、构筑物外缘的最小水平距离注:乔木与建筑物、构筑物的距离是指乔木树干基部的外缘与建筑物、构筑物的净距离。
灌木或绿篱与建筑物、构筑物的距离是指地表处分蘖枝干中最外的枝干基部外缘与建筑物、构筑物的净距离。
6. 园林植物配置的详细要求 6.1. 公园绿地植物配置的详细要求1 应规定苗木的种名、规格和质量,包括胸径或地径、分枝点高度、分枝数、冠幅、植株高 度等;2应根据苗木生长速度提出近、远期不同的景观要求和过渡措施,或预测疏伐、间移的时期;3对整形植物应提出修整后的植株高度要求,对特殊造型植物应提出造型要求;4游憩场地及停车杨不宜选用有浆果或分泌物坠地的植物;5林下的植物应具有耐阴性,其根系不应影响主体乔木根;6攀缘植物种类应根据墙体等附着物情况确定;7树池种植宜选深根性植物;8选择耐短期水淹的植物或者湿生、水生植物;有雨水滞蓄净化功能的绿地,应根据雨水滞留时间;9公园的滨水区应根据水流速度、水体深度、确定植物种类;10游人正常活动范围内不能选用危及游人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11游人正常活动范围内不能选用枝叶有硬刺和枝叶形状呈尖硬剑状或刺状的植物。
6.2.防护绿地植物配置的详细要求1适地适树,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的乡土植物;2优先选用速生、深根性、萌芽力强、病虫害少、对有害物质抗性或净化能力较强的树种;3丰富防护绿地的植物种类,保持群落的稳定;种之间及与防护生物协调共生关系好,不得有共同病虫害或是其中间的寄生树种;4各类苗木配置合理,应以乔木为主,乔灌结合,乔木不应少于6种,灌木不应少于4种。
栽植密度同5.3规定,但间距均下调1m。
种植或利用野生地被,达到林下地面覆盖;5园林景观应结合园林生产,防护林与用材林、果桑花经济林结合,科学合理的进行配置;6对于有污染的工业区,外围应设置宽度30米以上的乔、灌木混交的紧密结构和半透风结构为主的防护林带;其它因害设防的绿地,植物选择与配置可根据特定功能要求设计、实施。
6.3.广场用地植物配置的详细要求1乔木选择生长健壮、冠大荫浓,分枝点合适、主侧枝分布均匀的品种;2尽量选择不产生污染物的品种,落果或产生飞毛飞絮的种类,可通过选择雄性或选育无果无性系来解决;3绿篱色块选择生长健壮、叶色正常、层次分明、色彩协调耐修剪的品种;4草坪花卉类选择绿期长(花期长)、耐践踏、耐粗放管理的品种;5广场绿化应根据各类广场的功能、规模和周边环境进行设计,广场绿化应利于人流、车流集散;6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并宜设计成开放式绿地,植物配置宜疏朗通透;7车站、码头、机场的集散广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8纪念性广场应用绿化衬托主体纪念物,创造与纪念主题相应的环境氛围。
6.4.附属绿地植物配置的详细要求6.4.1.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附属绿地植物配置的详细要求1病虫害少或易于防治;无毒、无臭、无刺、无飞絮等;落果对行人不造成危害(砸伤行人、污染行人衣物);2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种类;绿篱和观叶灌木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密、耐修剪的种类,如:日本女贞、小檗等;3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种类作地被;应以萌蘖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的冷季型草种为主,如:平枝栒子、沙地柏、铺地柏等;4行道树应以落叶、深根性、开展型树冠、耐修剪、寿命长的树种为主,并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如耐旱、耐瘠薄土壤、抗海潮海雾、抗污染等;5主干道苗木规格应达到胸径15cm、分枝点2.7m以上;次干道苗木应达到胸径8cm、分枝点2.2m 以上;6互通立交桥绿地乔、灌木栽植面积应达到绿地面积的60%~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