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学与古地理学实习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2.29 MB
- 文档页数:3
兴城沉积岩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深入了解沉积岩的形成过程、特征以及分类,提高我们对沉积岩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习时间2023年8月18日至2023年8月25日三、实习地点兴城,位于我国辽宁省南部,地处华北地块与东北地块之间,是一个具有丰富地质资源的地区。
四、实习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兴城的海滨、山脉和湖泊等不同地貌,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对沉积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海滨沉积岩在海滨地区,我们主要观察了海蚀地貌和沉积物。
通过观察海蚀穴、海蚀台地等现象,我们了解到海浪对沉积岩的侵蚀和塑造作用。
同时,我们还采集了不同种类的贝壳和珊瑚,观察它们的结构和特征,了解了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2.山脉沉积岩在山脉地区,我们主要观察了山脉的地质结构和岩石类型。
通过观察山脉的褶皱、断层和岩层等现象,我们了解了山脉的形成过程和地质变迁。
同时,我们还采集了不同种类的岩石样本,进行了岩石分类和岩性分析。
3.湖泊沉积岩在湖泊地区,我们主要观察了湖泊的沉积物和生态环境。
通过观察湖泊的沉积物分布和水质状况,我们了解了湖泊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生态环境变化。
同时,我们还采集了湖泊沉积物样本,进行了沉积物分析和水质评价。
五、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沉积岩的特征和分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提高了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此外,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学到了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社交技能,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地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们要感谢实习老师和同学们的指导和支持,让我们在兴城沉积岩实习中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地质素养,为地质事业做出贡献。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篇一:沉积岩实验报告册《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实验一沉积岩的构造与结构(2学时)一、实习要求1.观察几种常见的沉积岩构造,并初步掌握分析及描述方法。
2.认识并掌握几种常见的碎屑岩结构,并学会分析及描述方法。
二、实习内容1.沉积岩的构造:观察层理、波痕、泥裂、晶体印模、槽模、结核、迭锥、圆度、分选性、球度)及表面特征;胶结物及杂基的结晶程度及排列方式(对于显晶质);胶结类型(包括接触类型和支撑类型)。
(2)泥质结构(粒度结构按粘土、砂、粉砂的相对含量来划分;(3)粒屑结构(包括颗粒种类及大小;胶结晶的结晶程度;泥晶基质(灰泥);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4)结晶(晶粒)结构(颗粒大小、自形程度及晶粒间接触界线)晶粒结构:粒屑结构:实验二碎屑岩—砾岩及角砾岩(2学时)一、实习要求1.学会对陆源碎屑岩的观察和描述方法,学会正确的命名。
2.镜下观察碎屑成分、胶结物成分及其特征。
二、实习内容1.手标本观察:岩石的颜色;岩石的结构(重点描述碎屑颗粒的粒度、形状(圆度和球度)、分选性和表面特征);碎屑颗粒的成分及含量;胶结物成分、结构特征及含量;杂基成分和含量;胶结类型和支撑关系;可见到的构造特征;成岩后2.镜下观察:重点观察成分(包括碎屑颗粒、杂基及胶结物成分);结构(包括颗粒大小(最大,最小,平均)、分选性、磨圆度、接触类型、支撑类型、胶结类型);微构造;成因分析(母岩性质、流体性质、搬运情况等)。
薄片:粒度:圆度:分选性:杂基含量及特征:胶结物成分、含量:接触类型、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成因分析:次生变化现象:岩石命名:薄片:粒度:圆度:分选性:杂基含量及特征:胶结物成分、含量:接触类型、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次生变化现象:成因分析:岩石命名:偏光倍偏光倍篇二:沉积岩石学实验指导书沉积岩肉眼观察、镜下鉴定的方法和实验肉眼观察和镜下鉴定是沉积岩最基本的、最简便的、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地理学实习报告•相关推荐地理学实习报告(通用5篇)时间过得真快,一段时间的实习生活已经结束了,这段时间里,我们一定有不少启发,让我们好好总结一下,写一份实习报告吧。
可是怎样写实习报告才能出彩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理学实习报告(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理学实习报告1一、实习目的:在学习了一定的课本知识之后,老师通过带我们到实地观看、认识、了解各种植物,以加强我们对于各类植物的了解和认识,巩固和印证书本知识,是使植物地理学更加形象,直观。
二、实习时间:XX年4月27日与XX年5月16日三、实习地点:湖北大学 ;武汉植物园四、实习人员:指导老师汪老师、李老师及12地理科学全体人员五、实习过程:(1)4月27日,李老师带着我们从院门口出发,一路上认识各种植物,向我们介绍他们的科属和特征。
(2)5月16日,由李老师和汪老师一起带领我们前往武汉植物园。
六、植物介绍:1、绣球树:对生叶,萼片花状。
花的颜色一般主要为蓝色和红色。
2、对白腊:有刺分布,为湖北省特有,分布于钟祥,为龙西科属。
3、火炼金月:芍艿科4、构骨:冬青科,为亚热带特有,叶边缘有刺5、槭树:根据果实划分种类6、樟树:亚热带区域优势种,属于樟科,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7、凤尾铁:苏铁科,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日本,琉球群岛8、垂笑君子兰:属石蒜科,主要分布于非洲南部9、黄皮:芸香科,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10、斐济榈:棕榈科,主要分布于斐济群岛11、米兰:梀科,主要分布于中国福建,广东,广西,云南12、美洲卡特兰:颜色鲜艳,花朵较大,有香味,为花中之王,主布于巴西、阿根廷。
13、鹤望兰:芭蕉科,常绿高根草本,主要分布于非洲南部14、荷叶椒草:胡椒科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15、粉菠萝:凤梨科,主要分布于巴西东南部16、鸳鸯茉莉:茄科,分布于美洲热带地区17、美丽异木棉:木棉科,五个叶长在一个平面上,通身有刺,分布于南美洲18、卡特兰:兰科,喜温暖、湿润和阳光,主要分布于巴西19、中国蝴蝶兰:松萝凤梨科20、三叉耳蕨:鳞毛蕨科,可药用,治内热腹痛21、白掌:天南星科,生长于热带雨林22、锦屏藤:葡萄科,耐旱,悬挂于空中的气生根,喷水就能生长,生长于热带美洲23、龙神木:仙人掌科,果实可食用,分布于墨西哥中部24、雷神:龙舌兰科,分布于墨西哥中部25、芦荟:百合科,主要生长于中国26、红背桂花:大戟科,生长于广西广东27、金苞花:爵床科,主要分布于秘鲁和墨西哥28、蛾型文心:文心兰,主要分布于哥伦比亚29、光山:仙人掌科,主要分布于墨西哥中北部30、冬青:冬青科植物31、紫薇:千屈菜科32、紫背万年青:鸭足石草科,多年生常绿草木,主要分布于墨西哥和西印度群岛33、、摸摸香:,叶有上有细细密密的绒毛、背面有明显的叶茎纹路,拢牛儿苗科天竺葵属34、大脚怪:典型的板根植物。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兴城,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是一处地质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独特的地区。
沉积岩作为地质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地球历史上的环境变迁和生物演化。
为了深入了解沉积岩的形成、特征及其在地质学中的应用,我们于2023年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兴城沉积岩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沉积岩的认识,掌握沉积岩的识别方法,了解沉积岩的形成环境,并探讨沉积岩在地质勘探和资源评价中的重要性。
二、实习地点与内容实习地点选在兴城及周边地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兴城海滨沉积岩考察:重点观察海滩砂、贝壳层、泥岩等沉积岩的分布、特征和成因。
2. 义县组火山-沉积岩考察:研究义县组火山碎屑岩与沉积岩的交互层理,了解火山活动与沉积作用的关系。
3. 长城脚下的沉积岩考察:观察长城脚下砾岩、砂岩等沉积岩的层理构造,了解地质年代和古地理环境。
三、实习过程与观察1. 兴城海滨沉积岩考察:- 在海滩上,我们观察到大量贝壳层,层内贝壳种类丰富,包括扇贝、蛤蜊、海螺等,表明此处曾为古海洋环境。
- 贝壳层之上为砂层,砂粒大小不等,表明沉积环境曾发生变迁。
- 在海滩附近,还发现了泥岩,泥岩细腻,富含有机质,表明此处曾为湖泊或沼泽环境。
2. 义县组火山-沉积岩考察:- 在尖山地区,我们观察到义县组火山碎屑岩与沉积岩的交互层理,火山碎屑岩主要由火山灰、火山弹、火山角砾等组成,沉积岩则以泥岩、砂岩为主。
- 通过观察层理构造,我们了解到火山活动与沉积作用的关系,火山活动为沉积作用提供了物质来源,而沉积作用则对火山碎屑岩进行了改造。
3. 长城脚下的沉积岩考察:- 在长城脚下,我们观察到砾岩、砂岩等沉积岩,层理构造明显,表明此处曾为河流或湖泊环境。
- 通过观察层理构造,我们了解到地质年代和古地理环境,为研究区域地质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实习总结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沉积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沉积岩的形成环境:沉积岩的形成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包括气候、水文、生物等因素。
岩相古地理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2、学会对工程地质的基本辨别方法3、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4、介绍岩石种类及物理性质和岩石标本二:实习仪器地质罗盘铁锤三:地质罗盘的采用方法岩层产状测量,是地质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野外是使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的层面上测量的。
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击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
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
因为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所以在测量岩层的倾向时,要注意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
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
四:进修的内容和过程12月11日上午十点,统一学习使用地质罗盘的,下午1点半去往金牛山进行地质勘探,12日早上到仓山校区观看岩石标本。
1、金牛山的概述金牛山位于福州鼓楼区北侧闽江乡新建村,海拔163米,一路上山就可以看到滑坡,崩塌,断层及不均匀沉降对山体与道路的影响,例如马刀树,公路裂缝等。
2、测量岩层产状确定山体旁两颗很明显的大树为盆架,记做树1和树2。
测定图中的断层位置为对树1的位置为N308E,对树2的位置为N279E,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可知道是正断层。
根据要确定位置测得的岩层的产状为:N330E, N247E,<503。
断层岩石(样品)结构及成分的分析1)结构金牛山的岩石大部分都就是岩浆岩,而且都就是粗粒结构和中粒结构2)构造金牛山的样品分析看可知道该岩石是块状构造,矿物在岩石中分布杂乱无章,。
不显层次,呈致密块状,富含花岗岩及花岗斑岩等系列浅成岩的构造。
3、成分从样品看看岩石就是浅色的,那就可能将就是花岗岩或正长岩的酸性或偏酸性的岩石。
但从全晶质中粒和粗粒结构,块状结构,就可以推论就是浅层岩。
4、断层地理环境情况金牛山地质相对繁杂,在上山途中辨认出了很多滑坡断层及不光滑下陷等地质现象。
一、实习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我国河流沉积问题日益突出。
为提高学生对河流沉积问题的认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于2021年7月参加了为期两周的河流沉积户外实习。
本次实习由我国某知名高校地理科学学院组织,地点位于我国某大型河流流域。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河流沉积的基本原理和规律;2. 学习河流沉积调查的方法和技能;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提高学生对河流沉积问题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三、实习内容1. 河流沉积基本原理与规律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学习了河流沉积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通过课程讲解、案例分析,了解了河流沉积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以及河流沉积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河流沉积调查方法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河流沉积调查的方法和技能。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野外采样:了解采样点的选择、采样工具的使用、样品的采集和保存等;(2)河流沉积物分析:学习河流沉积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等分析方法和技能;(3)河流沉积环境评价:了解河流沉积环境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如沉积物质量、沉积物来源等。
3. 野外实践实习期间,我们进行了野外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河流沉积物采样: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河流沉积物进行采样,了解采样点的分布、沉积物类型等;(2)河流沉积物分析:将采集的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等分析;(3)河流沉积环境评价:根据分析结果,对河流沉积环境进行评价。
四、实习过程及成果1. 实习过程(1)实习前期:了解实习目的、内容、要求,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2)实习中期:按照实习计划,进行河流沉积调查、样品采集、分析等工作;(3)实习后期:整理实习资料,撰写实习报告。
2. 实习成果(1)掌握了河流沉积的基本原理和规律;(2)学会了河流沉积调查的方法和技能;(3)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对河流沉积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了解沉积岩的形成过程、特征及其在地质学中的重要性,掌握沉积岩的识别方法,提高野外地质观察和记录能力。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X月X日至X月X日实习地点:某地质公园三、实习内容1. 沉积岩概述(1)沉积岩的定义:沉积岩是由外力作用,将母岩的风化产物、生物遗体等物质,经过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2)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母岩风化、物质搬运、沉积、成岩。
(3)沉积岩的分类:根据沉积岩的物质来源、成因和结构,可分为碎屑岩、黏土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
2. 常见沉积岩的类型及特征(1)碎屑岩:碎屑岩主要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常见的碎屑岩有砂岩、砾岩、粉砂岩等。
1)砂岩:砂岩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碎屑颗粒组成,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颜色多样,硬度较高。
2)砾岩:砾岩主要由大小不等的砾石组成,砾石之间充填有砂、粉砂等细小颗粒,硬度较低。
3)粉砂岩:粉砂岩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细小颗粒组成,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颜色较浅,硬度较低。
(2)黏土岩:黏土岩主要由黏土矿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颜色较深,质地较软。
1)页岩:页岩主要由黏土矿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颜色较深,质地较软。
2)黏土岩:黏土岩主要由高岭石、伊利石等黏土矿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颜色较深,质地较软。
(3)化学岩:化学岩主要由溶解、沉淀、结晶作用形成的矿物组成,常见的化学岩有石灰岩、白云岩等。
1)石灰岩: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等矿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颜色多样,硬度较高。
2)白云岩:白云岩主要由白云石、方解石等矿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颜色多样,硬度较高。
(4)生物化学岩:生物化学岩主要由生物遗体、有机质和化学物质组成,常见的生物化学岩有珊瑚礁、贝壳岩等。
1)珊瑚礁:珊瑚礁主要由珊瑚、海绵等生物的骨骼组成,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颜色多样,质地较硬。
一、实习概况本次沉积环境实习是在我国某典型沉积环境区域进行的,实习时间为两周。
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沉积环境的调查、采样、分析及沉积物特征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实地考察,加深了对沉积环境形成、演变及环境问题的认识。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沉积环境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形成机制;2. 掌握沉积环境的调查、采样及分析方法;3. 认识沉积物特征,分析沉积环境的变化;4. 培养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及综合分析能力。
三、实习时间201X年X月X日至201X年X月X日,共计两周。
四、实习地点我国某典型沉积环境区域。
五、实习内容1. 沉积环境调查(1)野外考察:实习期间,我们对该区域进行了实地考察,观察了河流、湖泊、沼泽等不同类型的沉积环境,了解了各种沉积环境的特征及形成原因。
(2)采样:根据考察结果,我们在河流、湖泊、沼泽等不同类型的沉积环境中采集了沉积物样品。
2. 沉积物分析(1)沉积物粒度分析:通过筛析、沉降法等方法,对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了解沉积物的来源及沉积环境的变化。
(2)沉积物地球化学分析: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手段,对沉积物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了解沉积物中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
(3)沉积物生物标志物分析:通过有机质含量、生物标志物含量等指标,分析沉积物的来源、沉积环境及环境问题。
3. 沉积环境评价根据沉积物分析结果,对该区域的沉积环境进行评价,分析沉积环境的变化趋势及潜在环境问题。
六、实习体会与收获1. 深入了解了沉积环境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形成机制,掌握了沉积环境的调查、采样及分析方法。
2. 通过实地考察,对河流、湖泊、沼泽等不同类型的沉积环境有了直观的认识,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会了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沉积物进行分析,为沉积环境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4. 意识到沉积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人类生存及发展的影响,提高了环保意识。
七、实习建议1. 加强实习前的理论学习,为实习做好准备。
北京西山野外实习一、实习目的1.了解和掌握野外沉积构造和沉积标志的识别和沉积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方法。
2.利用所学沉积相的知识,根据收集的沉积相标志,分析各主要观察点的沉积环境。
二、实习地点及地层1.教学实习路线:北京门头沟区下苇甸—丁家滩—军庄-三家店。
距北京市阜成门约40km,参观路线沿永定河岸.。
路线经上苇甸隆起南翼(下苇甸村北)至香峪大樑—九龙山斜北翼(三家店村北)。
2.实习路线涉及地层: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图1)。
三、主要观察点如图1(北京西山下苇店-丁家滩-军庄地区地质略图和观察点位置)所示,本野外现场教学路线的主要观察点有6个,按地质年代顺序编号为:G1、G2、G3、G4、G5、G6。
实际路线观察顺序为:G1→G4→G5→G2→G3→G6.四、实习内容G1:青白口系沉积相观察点G1观察点可见青白口群下马岭组,长龙山组和景儿峪组,分述如下:下马岭组岩性:泥质、碳质板岩和砂岩互层.颜色:灰白色。
构造:发育水平层理.结构:细粒,分选好.下马岭组未见底部,粒度多为粉砂质,水平层理发育,反映了较为平静的沉积环境。
下马岭组受后期构造作用影响,整体向南倾斜,局部发育尖棱褶皱。
与上覆长龙山组平行不整合接触,由于断层作用使下马岭和长龙山组界限出现三次(图2),其中还有基性岩侵入体,呈侵入接触关系。
长龙山组岩性:石英砂岩夹粉砂岩,局部夹含砾砂岩及砾岩。
成分成熟度不高,矿物以石英为主,石英表面附着暗色物质,含有海绿石,可能物源区较近.底部普遍含有砂砾岩,砾石成分为隧石、石英砂岩等,多为雾迷山组一下马岭组的风化剥蚀产物.颜色:灰白色。
构造:下部发育板状、楔状交错层理。
上部发育潮汐层理。
结构:结构成熟度差,分选磨圆差,粒度不均一。
图3.楔状交错层理图4. 羽状交错层理长龙山组下部的楔状交错层理,冲洗交错层理,反映出水流的不同变化,根据观察双倾向水流特征,同时羽状交错层理也反映出存在双倾向水流。
北京西山实习报告
----沉积学与古地理学
姓名:王毅
班级:10011013
学号:1001101315
日期:2012年11月11日
实习区地质概况
实习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门头沟区地处北京西部山区,区内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在华北地台的古地理位置、岩相古地理、古生物学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比较成熟的认识在地质学界也基本达成了一致的观点。
出露的的地层比较齐全,从新元古代到晚古生代,实习区在经历了芹峪运动后,主要经力了晋宁和加里东两大规模较大的抬升。
本区地质现象和地质资源丰富,有地质博物馆之誉;门头沟是我国近代地质工作开展最早的地区之一,有中国地质工作摇篮之称。
门头沟的地层由海相沉积地层和陆相地层组成,各占约50%,陆相地层又包括陆相沉积地层和火山岩地层。
火山岩覆盖面积610平方公里,约占全区面积的40%。
由于天气原因,本次实习我们观察了新元古代和寒武纪的一部分地层。
实习内容
实习路线是从下苇甸村的西边的马路到铁路的洞口前。
实习的主要地层是下马岭组、长龙山组、景儿峪组、馒头组、徐庄组、张夏组。
下马岭组下层现深灰色、灰黑色的薄层
状板岩,中层出现了浅灰色薄层状粉砂
岩,但层厚有所增加,下层出现了浅黄色
板岩。
板岩中普遍发育水平层理,无波浪
或潮汐作用,代表了低能静止的水动力环
境,可能是泻湖或陆棚。
且在此其间有由
还原环境变为氧化环境的趋势,表明海水
逐渐变浅。
长龙山组为较纯的深灰色石英砂岩。
下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粗粒石英砂岩、含
砾砂岩,砾石直径多为1-2cm。
砂岩中
还发育板状楔状交错层理,局部发育平
行层理、砾序层理、块状层理。
上部岩
石的颜色变浅,粒度变细,厚度变薄,
为细粒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
等沙泥互层岩石类型,为潮汐沉积环
境。
综合长龙山组的山下层岩性为有障
壁海岸的沉积环境。
表明海水继续变浅。
景儿峪组的下部慢慢出现灰黄色薄
层状钙质板岩,发育水平层理,为低能
的静水环境。
上部发育新鲜面为灰色风
化面为灰白色的灰质白云岩,表现为从
薄层状到中厚层的转变。
表明这是水体
逐渐变清澈的碳酸盐盆地沉积环境。
与上层相比较海水在加深。
馒毛组为紫红色钙质泥岩,含食盐假晶,为干燥炎热条件下的萨布哈沉积环境。
徐庄组为鲕粒灰岩和泥质条带灰岩,代表的为潮间带的沉积环境。
张夏组为核形石灰岩、鲕粒灰岩、泥质条
带灰岩、竹叶状灰岩。
该组岩石的颜色整体
上来说有由深变浅的趋势。
核形石灰岩为灰
色的表皮裹着灰白色的内核组,形成于动荡
的水动力的条件;鲕粒灰岩有一颗颗突出的
形似鱼鲕的灰岩颗粒组成,形成于动荡的水
动力条件;泥质条带灰岩由泥多钙少到泥钙
一样多的变化,它是在静水条件主要由粘土和碳酸钙等沉积物组成,后经过成岩作用而形成;竹叶状灰岩,形成于潮下带和风暴浪基面之间,此处的泥晶灰岩被风暴掀起打碎在沉积,形成于动荡的沉积环境。
这里出现有异地的鲕粒灰岩,典型辨别特征是其中含有“竹叶”;有原地的鲕粒灰岩,有很纯净的鲕粒组成,厚度可达5米。
这里出现的竹叶状灰岩可分为平行于层理的面的启动期、十分杂乱的高潮期、和相对平行的沉积期,反应了一次风暴事件沉积;叠层石灰岩是生物成因的,是生物原地生长形成的,反应了高能的水动力环境,在其旁边还有冲刷面为证。
为台地边缘的沉积环境。
综上,在新元古界是障壁海岸的沉积环境,水深有由深变浅再变深的趋势;在寒武纪主要是盐坪、滨海的沉积环境,水深有由浅变深再略微变浅的趋势。
总结
经过本次实习,对障壁海岸沉积环境有实质性的理解;对海水的进退,以及风暴作用有了本质的认识。
最后感谢张海军老师本期对我们教导以及今天冒大风给我讲解地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