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传播史(王昆)第五章 资产阶级报业的黄色化与垄断化
- 格式:ppt
- 大小:11.32 MB
- 文档页数:64
中外新闻事业传播史重点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1.唐朝孙樵《经纬集》中《读“开元杂报”》,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报纸的记载。
2.官报的历史历程:发端于唐朝的封建官报中国古代报纸是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与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适应的。
主流:封建官报读者对象:封建地主(在统治阶级内部发行)①、唐朝“进奏院状报”邸(自汉朝)→邸吏状→进奏院状报(公元777)其具有一般报纸的特征:a.广泛采集新闻b.及时发布消息c.以单幅的纸张为载体d.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公开性②、宋朝中央级官报:“进奏院状报”(北宋)“朝报”(南宋)地方级官报:“邸报”(首次出现此称呼)③、明两朝元朝——通政院明朝——通政司元朝无封建官报,但是有民间报纸记载。
明朝官报——“邸报”日刊书册形式由内阁、通政司、六部、提塘发布到各地。
④、清朝初年,称“邸抄”,由内阁、通政司、六部、提塘发布到各地。
中叶,由民间报馆代为宣传。
清末,新式官报——政治官报、内阁官报(手写)3.定本制度:宋真宗咸平二年(999)→中国最早的新闻检查(预审)→内容规范化,时效性降低。
小报: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元、明也有类似的报纸。
“小报”(宋朝),最早称为“单状”,清朝称“小钞”。
周麟之的《论禁小报》最早使用“新闻”这个词与报业相联系(宋)。
“小报”的特点:①.它是进奏院进奏官在官报之外私下发行的非官方报纸。
②.内容和形式突破了官报的窠臼,更具新闻性。
③.消息来源更广泛出现专门的“探访者”④.传递速度比官报快(无审查)⑤.最早的印刷报纸(南宋雕版印刷报纸记载很多)⑥.因出售而使经营者有利可图⑦.最早使用“新闻”这一词汇与报纸事业相联系⑧.累遭查禁,禁而不绝。
[小结]封建官报产生于唐朝,发展于宋朝,中断于元朝,复兴于明朝,结束于清朝。
其功能:通报政令,传达信息——维护、巩固封建统治4.民间报房:明朝中叶后,出现民间报房(北京)和“抄报房”(外省)——报纸成为行业5.京报:明朝后期,出现京报。
中外新闻传播史中外新闻传播史第⼀章新闻传播的起源第⼀节⼝头新闻时代1.以⼝头语⾔传播为主,⾮语⾔传播为辅。
语⾔的产⽣是⼈类历史上第⼀个重要的⾥程碑。
(巴⽐伦通天塔)2.⾮语⾔传播⼿段①标记传播(结绳记事)借助⼀定的物体或标记为载体,传递或储存⾳讯的传播⽅式②声光传播(击⿎传讯,烽⽕报警)以声⾳或光线作为传递信息载体③图式传播(印第安⼈的图形⽂字)(最⾼级)⽤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形来表达意思、传递⾳讯、记载事实第⼆节⼿写新闻时代1.⽂字的产⽣和书写材料的改进是⼈类传播史上第⼆个重要⾥程碑,它标志着⼈类原始时代的终⽌,⽂明时代的开始,并为⼿写新闻传播的产⽣奠定了基础。
(苏美尔⼈的楔形⽂字)2.古代西⽅⼿书传播形式①公告式的官⽅公报(古罗马的《每⽇纪闻》)“历史上第⼀份官⽅报纸”②书信式的新闻信(⼩普林尼:苏威尔⽕⼭爆发)3.古代中国⼿书新闻传播汉代:邸报——唐代:进奏院状——宋代:定本制度/民间⼩报摸索题:1.⽂字的传播优势体现在?①便于储存和查找②传播⾯⼴③传播更为迅速④传播具有新闻性⑤传播更具准确性2.《每⽇纪闻》是什么媒介?在西⽅新闻史上为何具有如此突出地位?①是历史上第⼀份公告式的官⽅公报。
②当时,《每⽇纪闻》要紧报道元⽼院的议事记录;历史学家们认为,罗马帝国之因此能统治宽敞的疆域,⾄少还有⼀部分缘故是由于它有⼀个发达的、包括《每⽇纪闻》在内的信息传播系统,⽽罗马帝国的灭亡,也与其扩张过甚、传播系统相对滞后有关。
第⼆章近代报刊的萌芽和争取出版⾃由的⽃争第⼀节近代报业的萌芽和进展1.近代报业显现的历史条件(摸索题)①必要条件: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为印刷新闻传播奠定了基础,是⼈类传播史上第三座⾥程碑)包括⑴毕昇发明活字排版印刷术(宋朝庆历年间1041—1049)⑵德国古登堡改进⾦属活字印刷术(公元1450年前后)②必要条件:社会关于新闻信息的需要信息需求旺盛的缘故:⑴地理⼤发觉、环球航⾏⑵全球市场的形成与殖民掠夺⑶⽂艺复兴运动⑷宗教改⾰⑸近代民族国家的普遍建⽴③重要条件:邮政事业的产⽣2.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最早运⽤这⼀新技术的出版物是《⼩字》。
《中外新闻史》| 张昆2008
第九章报业垄断化进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报业垄断历史背景
1、政治上需要
2、经济上需要
3、报业经营上的需要(报纸规模巨大,资本主义需要、报业资源重新配
置,降低成本、报业内部合理资源配置、广告收入、发挥整体优势)
二、西方主要垄断报团
1、美国
○1斯克里普斯报团(1889)以大众廉价晚报为主,以创办报纸方式扩张
1878年,该报团第一家报纸《克利夫兰新闻报》
业务方面:小标题、短消息,刊消息和评论
受众:发展中的中小城市工人被誉为人民斗士
业务开发:优秀职工携款开展业务
○2芒西报团,芒西创办,以买进报纸方式扩张
○3赫斯特报团,1904年《美国人报》为该报团起点,以买进报纸方式扩张
2、英国垄断报团,19世纪初,由北岩勋爵揭开序幕,扩张方式:购买+创办
○1北岩勋爵报业帝国哈姆华士,英国新式新闻事业的集大成者《新闻晚报》《每日邮报》后来控制《泰晤士报》
○2比弗布鲁克报团,艾特肯“英国赫斯特”之称创办+购买
○3西敏斯特报团,又称史塔姆报团,
3、德国垄断报团19世纪中后期
4、法国垄断报团19后期中后期为什么说法国长期以政党报为主大众化报纸(消息报)发展慢
三、报业垄断的结果及其评价
1、报业垄断的结果
○1一城一报现象普遍化,消除了竞争
○2舆论为少数垄断报团所控制
○3垄断寡头控制报团控制的方式:连锁董事制度、收购媒介公司股票、利用广告影响报团
2、多报业垄断评价
肯定——消除竞争、是媒介扩大财源,经济独立
否定——侵害新闻自由、所有权集中倾向,追求利润
折中——一个报业集团和一家报纸好坏取决于报纸的性质。
第四编变化中的当代新闻传播事业第一章信息社会:媒介发展与传播霸权一、信息社会与经济全球化丹尼尔·贝尔前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机械化程度很低,主要以农业、渔业、采矿等消耗天然资源的经济部门为主的社会形态。
工业社会:大机器工业生产取代了以往的农业、手工业生产。
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经济部门主要以制造业即第二产业为主。
后工业社会:是工业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后工业社会的关键变量是信息和知识,主要经济部门是以加工和服务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甚至第四、第五产业,诸如运输业、公共福利事业、贸易、金融、保险、房地产、卫生、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等。
阿尔文·托夫勒第一次浪潮:农业阶段,从约1万年前开始;第二阶段:工业阶段,从17世纪末开始第三阶段:信息化(或者服务业)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
奈斯比特我们正处在工业时代后的信息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伦理道德变革的原动力,它把世界历史带入一个大调整大转折时期,为人类社会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1.信息社会: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信息社会以后,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
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渐取代工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2.特点: (1)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2)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3)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 (4)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
(5)信息全球化伴着这经济全球化,国家主权面临新问题,挑战和机遇并存。
3.信息社会的发展阶段初级信息化大众传媒高度普及个人媒介工具开始多样化高级信息化大众传媒进一步发展,广播电视上星开始国际化,以CNN为始新媒介出现,蓬勃发展从智者-阿帕1985年,美国科研主干网NSFnet1990年,万维网1993年,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1998年,联合国提出“第四媒体”概念(特点)网络新闻的类型:复制传统媒体新闻加工整合自采独创网络新闻发展的制约因素:权威性和可信性质量原创性和采访权4.全球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交流、融合、冲突全球化政治层面:民族国家及其职能的削弱而相互见的倚赖加强经济层面:跨国公司与跨国金融的大规模运行从而使资源在全球化范围得到优化配制文化层面:信息传递的空前活跃以及以消费为核心的生活方式的盛行二、全球传播与文化霸权(一)全球传播:国际传播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章近代报刊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如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走向国外扩张的道路,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对他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但当时的中国大门紧闭,在尚不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话政策。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怎样创办的?它的宗旨和特点是什么?1813年应马礼逊请求英国传教士米怜来华协助工作,经考察他带上刻字工人梁发来到马六甲,于1815年1月15日创办了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
该刊为免费赠送宗教月刊,大部分内容是阐述基督教教义,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
语言风格生动平易,通俗易懂,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
鸦片战争后,外报在香港发展情况如何?重要的外文、中文报刊各有哪些?1842-1860年是香港报纸大发展的阶段,其中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有四家:《中国之友》(1842 对港英政府持反对态度对太平天国持同情态度);《香港纪录报》(1827 将<三国演义>译为英文连载);《德臣报》(1845 历史129年);《孑子剌报》(1857 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英文日报)。
1861年发展逐步落后于上海,退居全国第二位。
出现最早的报纸是《香港钞报》(1841);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遐迩贯珍》(1853 最早使用铅字印刷刊有中英文对照目录首次出现收费广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刊《香港船头货价纸》(1858)。
鸦片战争后,外报在上海发展情况如何?重要的外文、中文报刊各有哪些?19世纪50年代上海就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外贸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报业迅速崛起,外国人办的外文报刊、宗教报刊、商业报刊称霸上海报坛。
60-70年代教会报刊有近10种,影响最大的是《万国公报》(1868 美-林乐知)。
90年代上海英文报纸形成《字林西报》(1864 出版时间长达101年)《华洋通讯》《文汇报》三足鼎立的局面。
取代了香港、广州成为全国新兴的报业中心。
填空题(第1章)1.中国古代经典称:“上古结绳面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2.发明家改进了造纸技术,以树皮、破布、废麻为原料,于公元105年制成了质量完好的纸张。
3.孔子编辑而成的,虽然记载历史,但从内容上看,不少篇章酷似现代新闻标题或导语。
4.古代希腊著名的史诗,和《奥德赛》,是行吟诗人历代累积的成果。
5.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在口头传播之外,又发明了结绳纪事、击鼓传讯、烽火报警、、图画传声等传播方式。
6.是记录和传达人类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类思想的新工具。
7.世界各国的文字都是由文字发展演变而来的。
8.纸张的发明,是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9.公元前59年,尤利乌斯·恺撒当选为罗马执政官不久,就创办了。
10.公元前6年,恺撒的外甥又创办了《每日纪事》。
11.大约在《每日纪事》、《每日纪闻》刊行的同时,罗马境内还出现了早期的。
12.到了唐代,邸演变为,邸报亦由此演变为进奏院状。
13.唐代玄奘的真实地报道了其足迹所至的100多个国家的新闻,增长了人民的见识。
14.在15、16世纪之交,德国富格尔家族雇人将所得到的消息抄写,编辑成对外出售。
填空题(第2章)15.的发明和普及,是近代报刊诞生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16.约在公元1450年前后,德国人改进了金属活字印刷技术。
17.近代报刊的第二个必要条件是社会对于新闻信息的。
18.法国的邮政制度形成于统治时期的1464年。
19.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印刷品出现于公元11世纪的。
20.1482年发行于德国奥格斯堡的,是欧洲最古老的新闻印刷品。
21.欧洲人最早看到的印刷物是入侵欧洲时带出的纸币和纸牌。
22.根据近代报业的标准,只有在公元初期出现的定期新闻刊物,才能称得上是近代意义上的报纸。
23.1615年,爱格诺尔弗·莫尔创办的,被认为是世界新闻史上第一家真正的报纸。
24.1621年8月,英国出版商鲍尔尼和艾克尔在国王的特许下,创办了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题及答案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复习一、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1、三社四边协议1870年1月17日,路透、哈瓦斯和沃尔夫三方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美联社也参加了该协定,又称“三社四边协定”,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四大通讯社垄断了世界新闻市场,他们凭借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压制和排斥所在各国的新闻机构,迫使众多的新闻机构只能从他们唯一渠道获取新闻,达到更好的为本国资产阶级殖民活动服务的目的。
2、默多克默多克,美国著名的新闻和媒体经营者,是全球庞大传媒帝国新闻集团的主要股东,董事长兼行政总裁。
新闻集团旗下拥有《澳大利亚人报》、《纽约邮报》、英国《泰晤士报》、英国《太阳报》、《华尔街日报》等诸多名报。
在他的麾下,还有美国电影界的大腕级电影公司——20 世纪福克斯公司。
当前他的事业还正在不断发展之中。
3、新记《大公报》1926年9月1日,新记《大公报》在天津创刊,成为中国北方的代表性商业报纸。
新记《大公报》创刊号宣布办报的“四不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该报的“三驾马车”领导结构是:吴鼎昌(银行家)任社长,胡政之(名记者)任总经理,张季鸾(名记者)任总编辑。
他们配合得当,各自发挥专长,报纸很快获得公誉。
4、癸丑报灾袁世凯为维护统治,从1912年至1916年,查封报纸71家、捣毁报纸9家,传讯报纸49家,至少有24位报人被杀,60人被捕,全国报纸减少了2/3,从500多家减到130多家。
这一阶段袁世凯政权对报刊的迫害,被称为“癸丑报灾”,因为1913(癸丑年)时袁世凯政权迫害报刊的高峰年头。
袁世凯制造“癸丑报灾”的实质是执政党采用暴力手段消灭反对党报刊和政治报人。
5、便士报便士报又称美分报,19世纪30年代由《纽约太阳报》带头兴起于美国,它以货币的最小单位为报纸的售价卖,每份报纸只卖一便士。
便士报的实质就是买报人不再需要支付报纸的全部成本,报社通过这一方式改变了以前报纸只是富人才买的起的状况,使报纸成了当时最大的信息传播媒介,为后来的报纸广告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报纸获取最大利润率的关键。
中外新闻传播史复习大纲期末考试题型:1.选择题(5题,每题1分,共5分)2.填空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3.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共20分)4.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5.材料题(1题,每题12分,共12分)6.论述题(1题,每题13分,共13分)第一章:1.理解不同传播媒介(口语、文字、印刷)的特点2.理解信息传播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第二章:1.理解古代官报的出现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2.“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3.宋代的邸报和小报4.明代邸报的发行5.理解我国古代历史时期报纸发展缓慢的原因第三章1.《每日记闻》和新闻信2.“印刷机”和“手抄新闻”的出现3.封建王权对信息传播的利用与控制第四章:(本章应重点复习)1.近代报刊出现的原因2.了解德国、荷兰、英国最早期具有代表性的近代报刊3.重点掌握《论出版自由》与“曾格案”4.了解法国大革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近代报刊5.理解英国新闻传播体制的初步建立6.理解政党报刊及其特点第五章:(本章应重点复习)1.重点掌握大众报刊及其在各国的发展2.重点掌握四大通讯社及“三社四边协议”3.理解黄色新闻的诞生及其评价4.了解赫斯特和普利策第六章:(本章应重点复习)1.《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和《遐迩贯珍》2.理解在华外报的作用3.重点掌握史量才和《申报》4.重点掌握第一次办报高潮中具有代表性的报纸5.理解维新派报刊的历史作用与对中国报业的贡献6.重点掌握“苏报案”7.重点掌握维新派报刊与革命派报刊之间的论战8.了解袁世凯对新闻事业的破坏(癸丑报灾)9.了解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第七章:1.了解美国最早的广播电台以及美国的三大广播公司2.了解炉边谈话以及肯尼迪和尼克松的电视竞选3.了解BBC和NHK4.了解三大媒介的发展趋势第八章:1.理解西方媒体与政府之间的关系2.理解西方新闻理论中的自由主义理论和社会责任论3.了解水门事件第九章:1.理解新闻与宣传的关系2.重点掌握苏联宣传型新闻体制第十章:1.了解第三次办报高潮中具有代表性的报纸2.理解第三次办报高潮中报刊的特点3.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新闻传播的发展*注意:(1)每一章节中会有一些思考题,那些都是要掌握的;(2)ppt不是唯一的复习工具,还有教材;(3)请进行系统性的复习(不要只背一两个知识点),这样才能够掌握整体知识框架,使用理解式记忆的方法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4)注意所学知识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词语,比如“第一份”、“首个”、“开创了”等。
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第一章口语传播第二章文字传播一、名词解释1、古罗马《每日纪闻》(94、99传名):2、新闻信:3、威尼斯小报:4、富格尔通讯:二、简述1、简述古代新闻传播发展的三个里程碑及其意义。
2、古代新闻传播和近代新闻事业的不同特点。
第三章印刷传播与通讯社一、名词解释1、谷登堡(00新名):2、新闻书:3、资产阶级政党报纸: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时期,主要表现为不同党派纷纷创办控制报刊,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报刊信赖政党补贴发行;这一时期报刊政治上倾向性明显,侧重于时政新闻和言论,以上层人士和政界为主要读者对象。
4、上层报纸/高级报纸(01新名):5、廉价报纸(91名):6、黄色新闻(91、00新名):在煽情主义新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和性等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报导,是报业追逐利润的结果。
来源:表现手法:大号字煽情标题,版面夸张,滥用照片,捏造新闻,星期日增刊登载滑稽和肤浅文章,标榜同情受压迫者,使报纸的作用从宣传时代进入了鼓动时代。
7、报团(90、95名):在两个以上城市,拥有两种以上日报的报业公司称为报团,表明新闻事业走向垄断,是二十世纪新闻事业最重要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个报团是19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斯克里普斯报团。
8、传播集团:新闻垄断组织的一种形式9、联合企业 10、“三社四边协定”(93、95、00传名):11、交流新闻社12、国际通讯社 13、国内通讯社14、新闻通讯社: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数据的新闻发布机构,新闻流通的重要渠道,受众广,影响大。
15、埃菲社(98名)16.特稿辛迪加:辛迪加是指授权承担某项责任或进行特定的商业交易的人们或公司的联合体。
特稿辛迪加一般只采访国内新闻,发稿范围也在国内,一般与一个或几个世界性通讯社签有协议以获得国际新闻。
有的国内通讯社也采访国际新闻,但一般只供给国内媒体,作为本国国际新闻的补充。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1、什么是中国古代报纸?它有何特征?答:唐代才有确证出现了专门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中国古代报纸特征:在内容、形式、发行和传递上三个方面不同于现代报纸,具体来说内容上: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开降奖惩。
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
形式:只是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标题、消息等。
发行与传递: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由水陆驿站传递的。
总之其刊载的材料来自官方,有官文书色彩,是作为人们满足了解朝廷动向的需求而抄传的。
因此,它是一种新闻传播媒介。
2、唐代“开元杂报”、“归义军进奏院状”辨识。
答:“开元杂报”是唐代开元年间一些朝廷消息的汇集,而不是一家报纸的名称;它是手抄的,传播范围很小;无固定刊期和刊头;主要记载盛世景象和政务琐事,其性质是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因此是中国古代的报纸。
而“归义军进奏院状”是主管(节度官)的文书,内容并不是朝廷公分所载的,而是进奏院管院收集、归纳的,具有新闻报道性质,并且其在进奏院发出前、传递过程中、主官收到后,都有可能被抄录、传阅,因此它实际上发发挥了新闻传播的作用,因此它是一种由官文书向正式管报纸转化过程中的原始状态的报纸。
3、评述宋代邸报(朝报)、小报的内容、性质、作用。
邸报:内容:日益丰富,趋近于规范化,基本内容为:皇帝谕旨及起居动态、臣僚章奏、官吏任免升降奖惩、战报等。
性质:宋代邸报的性质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唐代进奏院状更接近大众的传播媒介。
作用:它是为了巩固皇权和封建统治秩序而发行的官方报刊,客观上满足了官吏和士子们对信息的需求。
小报:内容:来自官方,但传播者各取所需,甚至收入一些捕风捉影的材料,真真假假,在所难免。
性质:它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打破了官方“邸报”一统天下的格局。
作用:满足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廷信息的需求。
4、评述京报的内容、性质、与作用。
内容:基本上是宫门抄,皇上谕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门。
性质:京报是中国古代报纸发展最成熟的形态。
第五章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保障言论出版自由的法令:湖北军政颁布的《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浙江军政临时约法》;《江西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通过立法手段建立起的自由新闻体制一是将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中,二是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法令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
三是废止亡清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旧法规,颁布促进新闻事业的新法令。
上述法律、法令确立了以言论出版自由为本的新闻内法制原则,标志着自由新闻体在中国的形成。
“暂行报律”事件: 1912 年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制定了《暂行报律》。
基本内容:①出版报刊必须履行登记手续;②“流言煽惑,关于共和国体有破坏弊害者”应受惩处;③“调查失实,污毁个人名誉者”应受处罚。
后引起上海报界和章太炎反对,孙中山知道此事后,就下令撤销《暂行报律》。
“暂行报律”事件反映了孙中山的尊重舆论和办事策略,也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的矛盾与斗争。
1912年3 月12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人民群众的言论出版自由,第一次载入了国家根本大法。
自由新闻体制确立后,新闻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有人把武昌起义后的半年称为“报界的黄金时代”全国的报纸有100多家猛增到500家,总销数达4200万份。
“横三民报”:《民权报》与同时在上海出版的《中华民报》和《民国新闻》,被人们称为“横三民报”。
反袁斗争:在上海火车上,袁世凯刺杀了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案情的真相被报刊揭露了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终于认清了袁世凯的反动面目。
从宋教仁被刺到二次革命失败的过程中,国民党系统的报刊都以大量篇幅声讨袁世凯。
以《民立报》为首,每天以正版篇幅连续报道宋案经过,刊登凶手的供词和袁党往来的密电等,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袁世凯就是刺杀宋教仁的元凶。
有的报纸发表题为《强盗政府》的社论。
广州创办了《讨袁报》,一些报纸也出版了反袁专刊。
外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总论篇一、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哪些阶段?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互联网传播二、人类的传播活动与传播技术的关系如何?三、简述古代罗马《每日纪闻》的性质,其基本内容和作用是怎样的?《每日纪闻》公告式的官方公报。
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公元前59年的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
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
是将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质木板上。
书写内容多为政府要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凯撒创设《每日纪闻》的目的就是争取舆论支持,扩大政治影响。
传播当时已经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公元前27年,凯撒的养子凯撒.屋大维成为罗马最高的主宰者。
公元前6年,屋大维恢复《每日纪闻》,从此该手写公报时断时续刊布会议记录、帝国故事、战争消息等,一直到公元330年迁都君士坦丁堡为止。
公报除了写在布告牌上,还有书记员抄写,颁发给各地要人和驻军首长。
有学者认为,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统治辽阔疆域,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有一个发达的,包括《每日纪闻》在内的传播系统。
而起灭亡,部分原因是由于《每日纪闻》的停办,传播组织远落后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发展,无法协调复杂的活动。
四、欧美最早出现的定期报刊、日报是哪些?世界上最早的定期报刊产生于德国,1609年德意志地区出现了两种周报:《通告—报道或新闻报》和《报道》。
最早的日报也诞生于德意志地区,1650年莱比锡一位书商创办的《新到新闻》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张日报。
1633年的《莱比锡新闻》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之一。
欧美其他国家较早的主要日报有:英国1702年的《每日新闻》、法国1777年的《巴黎新闻》、美国1783年的《宾夕法尼亚晚邮报》等。
五、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各国报业发展有何共同规律?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紧密联系。
虽然各国国情不同,革命历程也有很大差异,但各国报业的发展却有共同的规律:1、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受封建统治者的压制,封建统治者通过出版许可制、内容审查制,英国甚至用设立“星法庭”等手段压制异己思想和信息的传播。
2018考研新闻传播学之中外新闻史总结一、中国新闻史部分主要考试内容:(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主要内容包括:1、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2、我国最早的报纸;3、宋代的邸报和小报;4、定本制度;5、明清的官报和《京报》。
(二)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主要内容包括: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3、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4、鸦片战争前的外文报刊;5、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办报活动;6、《字林西报》;7、《万国公报》;8、《申报》和中文商业性报刊;9、对外国人在华办报的分析与评价。
(三)国人办报历史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主要内容包括:1、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2、王韬和《循环日报》;3、康有为与强学会报刊;4、梁启超和《时务报》;5、维新派的其他报刊和报人;6、国人办报高潮的出现;7、维新派的办报思想;8、维新派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四)辛亥革命前后的新闻事业主要内容包括:1、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2、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3、《苏报》和“苏报案”;4、《民报》;5、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6、章太炎的报刊活动;7、革命派国内报刊的大发展;8、清政府的报刊出版法律;9、革命派的办报思想;10、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11、民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短期繁荣;12、民国初期政党报刊的堕落;13、癸丑报灾;14、民初著名记者。
(五)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主要内容包括:1、《新青年》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2、《每周评论》;3、学生报刊的涌现;4、《新青年》的改组;5、《共产党》月刊;6、工人报刊的出现;7、五四时期办刊业务的改革;8、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六)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主要内容包括:1、《向导》周报;2、《先驱》等青年团机关报刊;3、党领导下的工人报刊;4、国共合作后的统一战线报刊;5、五卅运动中新闻界的斗争;6、工农运动高潮中的工农报刊;7、从北伐战争到“四一二”政变前后的革命的报刊;8、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私营大报的发展;9、封建军阀对新闻事业的摧残;10、新闻教育事业和新闻学研究的发展;11、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12、国人自办广播电台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