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常用感官审评术语
- 格式:doc
- 大小:166.00 KB
- 文档页数:10
绿茶品鉴术语
1. “茶香悠长”,就像那悠长的思念,绵延不绝。
比如这款绿茶,闻起来那茶香,真的是悠长啊,让人陶醉其中。
2. “滋味鲜爽”,哇,这感觉就像是在炎热的夏天突然吃到一口冰凉的西瓜,爽到爆!像这杯绿茶,那滋味,鲜爽极了!
3. “汤色碧绿”,跟碧绿的湖水似的,清澈又迷人。
你看这杯绿茶的汤色,多么碧绿呀!
4. “口感醇厚”,嘿,那种感觉就如同品味着年份久远的美酒一样。
这款绿茶的口感,就是这般醇厚!
5. “回甘迅速”,简直就像是甜蜜的惊喜突然袭来。
喝了这口绿茶,回甘迅速得让人惊喜呀!
6. “叶底匀整”,整齐得好像是排列有序的士兵。
瞧瞧这绿茶的叶底,多匀整呀!
7. “香气馥郁”,跟那一大束鲜花的芬芳有得一拼呢!这绿茶的香气可真是馥郁啊!
8. “韵味十足”,就像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人,让人难以忘怀。
这绿茶喝起来韵味十足呀!
9. “清新宜人”,如同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脸上。
哇,这绿茶真是清新宜人啊!
10. “醇和爽口”,像吃了一块爽口的薄荷糖一样。
这绿茶的醇和爽口真的很棒呀!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绿茶品鉴术语真的很能准确地描述出绿茶的特点,让我们能更好地感受和欣赏绿茶的美妙之处。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项目二绿茶及绿茶坯花茶审评术语一、绿茶及绿茶坯花茶干茶形状细紧:条索细长紧卷而完整,锋苗好。
此术语也适用于红茶和黄茶干茶形状。
紧秀:紧细秀长,显锋苗。
此术语也适用于高档条红茶干茶形状。
纤细:条索细嫩而苗条。
为芽叶特别细小的高档绿茶干茶形状。
挺秀:茶叶细嫩,造型好,挺直秀气尖削。
盘花:含芽尖,加工精细,炒制成盘花圆形或椭圆形的颗粒,多为高档绿茶之圆形造型。
卷曲:呈螺旋状或环状卷曲,为高档绿茶之特殊造型。
卷曲如螺:条索卷紧后呈螺旋状,为碧螺春等卷曲形名优绿茶之造型。
细圆:颗粒细小圆紧,嫩度好,身骨重实。
圆结:颗粒圆而紧结重实。
圆整:颗粒圆而整齐。
圆实:颗粒圆而稍大,身骨较重实。
粗圆:颗粒稍粗大尚成圆。
粗扁:颗粒粗松带扁。
团块:颗粒大如蚕豆或荔枝核,多数为嫩芽叶枯结而成,为条形茶或圆形茶中加工有缺陷的干茶外形。
黄头:叶质较老,颗粒圆实,色泽露黄。
蝌蚪形:圆茶带尾,条茶一端扭曲而显粗,形似蝌蚪。
圆头:条形茶中结成圆块的茶,为条形茶中加工有缺陷的干茶外形。
扁削:扁平而尖锋显露,扁茶边缘如刀削过一样齐整,不起丝毫皱折,多为高档扁形茶外形特征。
尖削:扁削而如剑锋。
扁平:扁形茶外形扁坦平直。
光滑:茶条表面平洁油滑,光润发亮。
光扁:扁平光滑,多为高档扁形茶之外形。
光洁:茶条表面平洁,尚油润发亮。
紧条:扁形茶扁条过紧,不平坦。
狭长条:扁形茶扁条过窄、过长。
宽条:扁形茶扁条过宽。
折叠:叶张不平呈皱叠状。
宽皱:扁形茶扁条折皱而宽松。
浑条:扁形茶的茶条不扁而呈浑圆状。
扁瘪:叶质瘦薄少肉,扁而干瘪。
细直:细紧圆直两端略尖,形似松针。
茸毫密布、茸毛披覆:芽叶茸毫密密地覆盖着茶条,为高档碧螺春等多茸毫绿茶之外形。
茸毫遍布:芽叶茸毫遮掩茶条,但覆盖程度低于密布。
脱毫:茸毫脱离芽叶,为碧螺春等多茸毫绿茶加工中有缺陷的干茶形状。
二绿茶及绿茶坯花茶干茶色泽嫩绿:浅绿嫩黄,富有光泽。
也适用于高档绿茶之汤色和叶底色泽。
嫩黄:金黄中泛出嫩白色,为高档白叶类茶如安吉白茶等干茶、叶底特有色泽,也适用于黄茶干茶、汤色及叶底色泽。
1、干茶形状术语细紧:条索细长紧卷而完整,锋苗好紧秀: 紧细秀长,显锋苗圆头:条形茶中结成圆块的茶卷曲:呈螺旋状或环状卷曲细圆:颗粒细小圆紧,嫩度好,身骨重实黄头:叶质较老,色泽露黄扁平:扁直坦平光滑:表面油润发亮挺秀:挺直、显锋苗、造形秀美细直:细紧圆直、两端略尖,形似松针粗松:显毫:芽尖含量高,并含有较多的白毫锋苗:细嫩。
紧卷有尖峰重实:条索或颗粒结以手权衡有沉重感,一般是叶厚质嫩的茶叶。
匀整:指上、中、下三段茶的大小,粗细、长短较一致。
匀称:批上、中、下三段茶的比例适当,无脱档现象。
匀净:匀齐而无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挺直:条索平整而挺直呈直线状,不短不曲。
平直与比同义。
平伏:茶叶在把盘后,上、中、下三段茶在茶盘中相互紧贴,无翘起架空或脱档现象。
紧结:条索卷紧而重实。
紧直:条索紧卷、完整而挺直。
紧实:紧结重实,嫩度稍差,少锋丰满。
雄壮与比同义。
肥壮:芽肥、结粗,条索肥壮而重实。
粗壮:条索粗而壮实。
粗实与此同义。
粗松:嫩度差,形状粗大而松散。
空松与此同义。
松条:条索卷紧度较差。
扁瘪:叶质瘦薄无肉,扁而干瘪。
瘦瘪与同义。
扁块:结成扁圆形的块。
圆浑:条索圆而紧结,不扁不曲。
圆直:条索圆浑而挺直。
扁条:条形扁,欠圆浑,制工差。
短鈍:条索短而无锋苗。
短秃与此同义。
短碎:面张条短。
下盘茶多,欠匀整。
松碎:条松而短碎。
下脚重:指下段中最小的筛号茶过多。
脱档:上、下段茶多,中段少,三段茶比例不当。
破口:茶条两端的断口显露且不光滑。
爆点:干茶上的烫斑。
轻飘:手感很轻,茶叶粗松,一般指低级茶。
露梗:茶埂显露。
露筋:丝筋显露。
2、干茶色泽评语油润:色泽鲜活,光滑润泽。
光润与此同义。
枯暗:色泽枯燥且暗无光泽。
调匀:叶色均匀一致。
花杂:干茶叶色不一致,杂乱、净度差。
3、汤色评语清澈:清净、透明、光亮、无沉淀。
鲜艳:肠色鲜明艳丽而有活力。
鲜明:新鲜明亮略有光泽。
深亮:茶汤深而透明。
明亮:茶汤深而透明。
明净与此同义。
浅薄:茶汤中物质欠丰富,汤色清淡。
绿茶常用感官审评术语绿茶是一种广受欢迎的饮品,它具有清新、醇爽、清香等特点,经常被用于感官鉴定。
在绿茶的感官鉴定过程中,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感官审评术语,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绿茶的口感和香气。
1. 清新清新是形容绿茶的一个常用词汇,它通常用来描述绿茶的口感和气味。
如果说绿茶具有清新的口感和气味,就意味着它能够让人感觉到清爽、清凉和愉悦。
2. 醇厚醇厚形容绿茶的一个特点,它通常用于描述绿茶的口感。
如果绿茶具有醇厚的口感,那么它会让人感觉到质地厚实,口感浓郁。
3. 清淡清淡形容绿茶的一个特点,它通常表现在绿茶的口感和香气上。
如果绿茶具有清淡的口感和香气,那么它会让人感觉到轻柔、细腻和不浓不淡。
4. 柔和柔和是用于描述绿茶的口感和香气的一个术语。
如果绿茶口感柔和,那么它的口感会比较秀逸、轻柔,让人感到舒适愉悦。
笑容是形容绿茶清香的一个词汇,它能够表达绿茶清香的自然和愉悦。
如果说绿茶具有笑容,就意味着它的香气自然、细腻,有种温暖的感觉。
6. 清香清香是形容绿茶香气的一个词汇,它通常表示绿茶的香气清新、自然、回味悠长。
如果绿茶具有清香的香气,就意味着它的香气细腻、平衡和不刺激。
7. 草香草香是形容绿茶香气的一个术语,它通常用于描述绿茶香气中的青草气息。
如果绿茶具有草香,就意味着它的香气带有一种淡淡的生命气息和自然香味。
8. 果香果香是用于形容绿茶香气的一个术语,它通常用于表达绿茶的果香气息。
如果绿茶带有清新的果香,就意味着它的香气带有水果的清新和自然香味。
9. 浓郁浓郁用于描述绿茶的口感,如果绿茶具有浓郁的口感,就意味着它的口感比较浓烈,刺激性比较强烈。
细腻是一种用于描述绿茶口感和香气的术语,如果绿茶的口感和香气细腻,就意味着它的品质高,口感、香气都非常柔顺、细致。
绿茶常用感官审评术语导言绿茶是一种广受欢迎的饮品,拥有独特的风味和香气。
为了更好地评价绿茶的质量,人们通常使用感官鉴别的方法。
通过利用感官器官,如口味、嗅觉和视觉来评估绿茶的质量与特征,可以了解绿茶的香气、口感和外观等方面的特点。
在进行绿茶感官审评时,有一些常用的术语被广泛使用。
这些术语旨在描述绿茶的外观、香气和口感等方面的特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常用的感官审评术语。
外观外观是评价绿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第一印象的来源。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外观审评术语:1.色泽:指茶叶的颜色,通常使用绿色来描述绿茶的色泽,好的绿茶应具有鲜艳的绿色。
2.整齐度:描述茶叶的形状和排列是否整齐,好的绿茶通常具有均匀的形状和排列。
3.均匀度:指茶叶的颗粒大小是否均匀,好的绿茶应具有均匀的颗粒大小。
4.汤色:指绿茶冲泡后的颜色,好的绿茶汤色通常为明亮的黄绿色或者浅绿色。
香气香气是绿茶感官鉴别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评价绿茶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香气审评术语:1.清香:指茶叶具有清新、纯净的香气。
2.花香:指茶叶具有花的香气,如茉莉花香、桂花香等。
3.草香:指茶叶具有草的香气,通常是新鲜、清爽的香气。
4.果香:指茶叶具有水果的香气,如柠檬香、葡萄香等。
口感口感是绿茶感官鉴别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评价绿茶质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口感审评术语:1.滋味:指茶叶的口感特点,通常使用鲜爽、浓郁、甘甜等词语来描述。
2.回甘:指喝完茶后口中余香的甜味,好的绿茶通常具有明显的回甘。
3.涩感:指茶叶在口腔中的涩感,好的绿茶应具有适度的涩感,不过分也不过轻。
4.口感浓度:指茶叶的口感浓淡程度,好的绿茶通常具有浓郁的口感。
结语绿茶的感官审评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通过对绿茶的外观、香气和口感等方面的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绿茶的质量和特征。
本文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绿茶感官审评术语,包括外观、香气和口感等方面。
这些术语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评价绿茶的质量和品质,从而选择出适合自己口味的绿茶。
模块一茶叶感官审评术语评茶术语是记述茶叶品质感官检定结果的专业性用语,简称评语。
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褒义词,用来指出产品的品质优点或特点的,如外形的细紧细嫩、紧秀圆结挺直尖削、重实、勾齐等。
香气的芳香持久,清香、嫩香、花香毫香等,滋味的浓强、鲜爽醇厚等,汤色的清澈、红艳,叶底的嫩匀、厚实明亮等。
另一类属于贬义词,用来指出品质缺点的,如外形的松散、短碎、轻飘、花杂脱档,香气的低闷、粗青、烟气、异气,滋味的淡薄苦涩、粗钝,汤色的深暗、浑浊,叶底的粗老、瘦薄、暗褐等。
评茶术语有的只能专用于一种茶类,有的则可通用于几种茶类。
例如,香气“鲜灵”只宜用于茉莉花茶;“清香”适用于绿茶而不宜用于红茶;滋味“鲜浓”则可用于多种茶类等。
评茶术语有的只能用于一项品质因子,有的则可相互通用。
例如,“醇厚”“醇和”只适用于滋味,“柔嫩”只能用于叶底而不能用于外形,而“细嫩”则可通用。
评茶术语有的对某种茶属褒义词,而对另一种茶则属贬义词。
例如,条索“卷曲”,对碧螺春、都匀毛尖等茶都是应有的品质特征,但对白毫银针、湄潭翠芽等则属缺点。
又如“扁直”对西湖龙井、湄潭翠芽都是应有的品质特征,但对其他红茶绿茶则属缺点,“焦香”“陈香”“松烟香”对一般茶类均属缺点,但威宁烤茶又必须具有焦香,普洱茶和六堡茶的陈香味为其茶类特征,小种红茶以具有松烟香味为特点。
因此在使用评语时既要对照实物标准样来正确评比,又要根据各种茶类的品质特点结合长期评茶工作中形成的经验标准来做出正确的结论。
我国茶类多,花色品种丰富,各类茶各种工艺、各种机具、各地产品、各个等级品质状况极为复杂多变,注释评语是项艰巨工作,要想得到非常完整、完全统的评语是较为困难的。
现将常用评语初步加以整理、归类和注释,供选用参考和研究。
项目一茶叶审评通用术语一、干茶形状显毫;茸毛含量较多。
同义词:茸毛显露。
锋苗:芽叶细嫩,紧卷而有尖锋。
身骨:茶身轻重。
重实:身骨重,茶在手中有沉重感。
常见茶叶感官审评术语一、各类茶通用术语(一)外形形状术语·显毫:茸毛含量特别多。
同义词:茸毫显露。
·锋苗:芽叶细嫩,紧卷而有尖锋。
·身骨:茶身轻重。
·重实:身骨重,茶在手中有沉重感。
·轻飘:身骨轻,茶在手中份量很轻。
·匀整:上中下三段茶的粗细、长短、大小较一致,比例适当,无脱档现象。
同义词:匀齐、匀衬。
·脱档:上下段茶多,中段茶少,三段茶比例不当。
·匀净:匀整,不含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挺直:光滑匀齐,不曲不弯。
同义词:平直。
·弯曲:不直,呈弓状。
·平伏:茶叶在盘中相互紧贴,无松起架空现象。
·紧结:卷紧而结实。
·紧直:卷紧而圆直。
·紧实:松紧适中,身骨较重实。
·肥壮:芽叶肥嫩身骨重。
同义词:雄壮。
·壮实:尚肥嫩,身骨较重实。
·粗实:嫩度较差,形粗大而尚重实。
·粗松:嫩度差,形状粗大而松散。
·松条:卷紧度较差。
同义词:松泡。
·松扁:不紧而呈平扁状。
·扁块:结成扁圆形或不规则圆形带扁的块。
·圆直:条索圆浑而挺直。
同义词:浑直。
·扁条:条形扁,欠圆浑。
·短钝:茶条折断,无锋苗。
同义词:短秃。
·短碎:面张条短,下段茶多,欠匀整。
·松碎:条松而短碎。
·爆点:干茶上的突起泡点。
·下脚重:下段中最小的筛号茶过多。
(二)干茶色泽术语·油润:干茶色泽鲜活,光泽好。
·枯暗:色泽枯燥发暗,无光泽。
·调匀:叶色均匀一致。
·花杂:叶色不一,形状不一。
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
(三)汤色术语·深:茶汤颜色深。
·浅:茶汤色浅似水。
·暗:不透亮。
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
·清澈:清净、透明、光亮、无沉淀物。
绿茶的种类及感官审评!绿茶绿茶是我国最早生产的茶类,也是我国目前产量最大的茶类,占我国茶叶总产量的65%以上,其出口量占世界绿茶贸易总量的85%以上。
就这一茶类的整体质量水平和产品花色种类而言,我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一地位是无法撼动的。
由于其生产地域最为广泛,绿茶也是消费者最简单接触到的茶类。
在家园里大家投票的结果也表明,占总数45%以上的伴侣有选择绿茶。
绿茶的基本加工工艺流程是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做形)、干燥。
杀青是绿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其主要目的是利用高温钝化茶多酚氧化酶等的活性,防止茶多酚类物质氧化,由于高温湿热作用,多酚类物质少量氧化、热解、聚合和转化后,多酚类物质的含量约削减15%左右,茶多酚含量的适当削减和转化,不但削减了茶汤的苦涩味,使之变为更加"爽口',还使绿茶呈现"清汤绿叶'的品质特征。
因而得名。
绿茶因加工工艺和品质特征上的差异,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四类,前三者因最终干燥工序方式的特点定名,蒸青则以高温水蒸气杀青方式而名。
其中炒青绿茶又可分为长炒青、圆炒青和扁炒青等,长炒青的精制产品主要是眉茶,圆炒青的精制产品主要是珠茶,这两类精制产品主要供出口。
一般烘青茶精制后是窨制花茶的茶坯,晒青绿茶产品部分就地销售,部分成为紧压茶的加工原料。
近年来,蒸青绿茶在我国的产量渐渐增大,其风味有别于其它绿茶,产品也主要供应出口。
(一) 绿茶种类几乎我国全部的茶区,都有绿茶生产。
产品的名称,不胜枚举。
尽管同属一大茶类,品质间的差异也是明显的,也由此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味特色。
1. 长炒青在过去数十年的进展中,长炒青产品的等级划分消失过多次变化和调整,目前一般分为六级十二等。
品质一般要求形状条索细嫩紧结带锋苗,色泽绿润,汤色绿明,香高长久,味道浓爽,叶底嫩匀绿亮。
由于品种和制作技术的差异,不同地区的长炒青茶品质上有肯定区分,上个世纪我国曾依据江南一些传统的、有肯定知名度的炒青茶品质特点,按主要产地划分,确定了屯(溪)、婺(源)、遂(昌)、舒(城)、杭(州)、温(州)和平(水)七套炒青茶的品质水平,其中前六套均为长炒青茶(资料来自GH 016-1984,目前已废止)。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GB/T 14487-2008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茶叶感官审评的专用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适用了我国各类茶叶的感官审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B/T 10 034茶叶加工技术术语3各类茶通用术语3.1干茶形状SB/T 10 034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1显毫tippy茸毛含量较多。
同义词:茸毛显露。
3.1.2锋苗tip芽叶细嫩,紧卷而有尖锋。
3.1.3身骨body茶身轻重。
3.1.4重实heavy body身骨重,茶在手中有沉重感。
3.1.5轻飘light轻松light身骨轻,茶在手中分量很轻。
3.1.6匀整evenly匀齐evenly匀称evenly上中下三段茶的粗细、长短、大小较一致,比例适当,无脱档现象。
3.1.7脱档unsymmetry上下段茶多,中段茶少;或七段茶少,下段茶多,三段茶比例不当。
3.1.8匀净neat匀齐而洁净,不含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3.1.9挺直straight茶条匀齐,不曲不弯。
3.1.10弯曲bend钩曲bend不直,呈钩状或弓状。
3.1.11平伏flat and even茶叶在盘中相互紧贴,无松起架空现象。
紧结tight卷紧而结实。
3.1.13紧直tight and straight卷紧而圆直。
3.1.14紧实tight and heavy松紧适中,身骨较重实。
3.1.15肥壮bold硕壮bold芽叶肥嫩身骨重。
3.1.16壮实sturdy尚肥嫩,身骨较重实。
3.1.17粗实coarse and bold嫩度较差,形粗大而尚重实。
3.1.18粗松coarse and loose嫩度差,形状粗大而松散。
茶叶评审专业术语一、形状评语1.条形茶细紧:条索细长紧卷而完整,锋苗好。
一般多为高档红、绿茶所具有的形状。
紧结:卷紧而结实,有锋苗。
多为高档大叶种红、绿茶或中档小叶种红、绿茶所具有的形状。
紧实:嫩度比紧实稍差,但松紧适中,身骨较重,少锋苗。
粗实:原料较老,尚能卷紧,但身骨稍感轻飘。
粗松:原料粗老,叶质老硬,不易卷紧,身骨轻飘,多为下档茶的形状。
挺直:光滑匀齐,不曲不弯。
弯曲:不直,呈钩状或弓状,与钩曲同义。
显毫:茸毛含量特别多,与茸毛显露同义。
锋苗:芽叶细嫩,紧卷而有尖峰。
身骨:茶身轻重。
2.圆形茶细圆:颗粒细小而紧圆,嫩度好,身骨重实。
为高档珠茶的形状。
圆结:颗粒圆而紧结,身骨较重实。
圆实:颗粒稍大,身骨尚重实。
粗圆:颗粒稍粗大,尚成圆。
粗扁:颗粒粗松带扁。
团块:圆茶在初制中,叶子缠在一起,颗粒大如蚕豆或荔枝核,是圆茶的缺点。
3.碎形茶叶状:是红碎茶中四种花色之一。
叶茶的形状,是较细紧短直的细条形茶,含毫尖或少量嫩茎。
颗粒状:是红碎茶中四种花色之一。
碎茶的形状,是经揉切后形成的细碎颗粒状形茶。
片状:是红碎茶中四种花色之一。
片茶的形状,呈木耳片或褶皱片状,身骨比碎茶轻。
末状:是红碎茶中四种花色之一。
末茶的形状,呈沙粒状,体形比碎茶小。
二、整碎匀整:上中下三段茶的粗细、长短、大小较一致。
比例适当,无脱档现象。
与匀齐、匀称同义。
脱档:上中下三段茶比例不当。
短碎:面张条短,下段茶多,欠匀整。
下脚重:下段中最小的筛号茶过多。
三、色泽1.绿茶深绿:绿得较深,有光泽。
墨绿:深绿泛乌,有光泽,与乌绿同义。
绿润:色绿而鲜活,富有光泽。
起霜:表面带银白色,富有光泽。
灰绿:绿中带灰。
青绿:绿中带青。
黄绿:以绿为主,绿中带黄。
绿黄:以黄为主,黄中泛绿。
露黄:面张含有少量黄朴、片及黄条。
枯黄:色黄而枯燥。
2.红茶乌润:色乌黑而光泽,有活力,为红茶中最好的色泽。
乌黑:色黑而润,稍有活力。
黑褐:色黑而褐,有光泽。
栗褐:色似熟栗壳色,褐中带深棕色。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之绿茶香气术语3.4 绿茶香气术语3.4.1 一般绿茶香气术语3.4.1.1 馥郁 fragrance 芬芳持久,沁人心肺。
此术语也适用于乌龙茶和红茶香气。
3.4.1.2 鲜嫩 fresh and tender 具有新鲜悦鼻的嫩茶香气。
此术语也适用于红茶香气。
3.4.1.3 鲜爽fresh and brisk 新鲜爽快。
此术语也适用于绿茶滋味、红茶香味和乌龙茶滋味。
3.4.1.4 清高 clean and high 清香高而持久。
此术语也适用于黄茶和乌龙茶香气。
3.4.1.5 清香 clean aroma 清鲜爽快。
此术语也适用于乌龙茶香气。
3.4.1.6 花香 flowery flavour 茶香鲜悦,具有令人愉快的似鲜花香气。
此术语也适用于乌龙茶和红茶香气。
3.4.1.7 板栗香 chestunt flavour 似熟栗子香。
此术语也适用于黄茶香气。
3.4.1.8 甜香sweet aroma 香高有甜感。
此术语也适用于黄茶、乌龙茶和条红茶香气。
3.4.2 烘青花茶香气术语3.4.2.1 鲜灵 fresh lovely 花香新鲜充足,一嗅即感。
3.4.2.2 浓 heavy 花香浓郁,强烈持久。
3.4.2.3 纯 pure 花香、茶香比例调匀,无其他异杂气。
3.4.2.4 幽香 gentle flowery flavour 花香文静、幽雅柔和持久。
3.4.2.5 香薄 thin aroma 花香短促,薄弱同义词香弱3.4.2.6 香浮 weak aroma 花香浮于表面,一嗅即逝。
3.4.2.7 透兰 magnoma 茉莉花香中透露玉兰花香。
3.4.2.8 透素 tea aroma 花香薄弱,茶香突出。
绿茶审评术语绿茶审评术语• 1.外形评语• (1)形状• 匀整:指上、中、下三段茶的大小、粗细、长短基本一致• 洁净:无夹杂物• 细紧:条索细长紧卷而完整,锋苗好• 细嫩:细紧完整,显毫• 挺秀:挺直,显锋苗,造型秀美• 细直:细紧圆直,两端略尖• 紧秀:细紧秀长,有锋苗• 紧结:条索紧结,身骨重实• 松条:嫩度较好,但条索卷紧度较差• 粗松:原料粗老,叶质较硬,卷紧度差• 平直:条索挺直,在样盘中旋转后,表面平伏• 扁削: 扁茶边缘如刀削过,不起丝毫皱折• 扁平: 扁直坦平。
• 光滑:表面油润发亮。
• 光扁: 扁平光滑。
• 光洁: 表面尚油润发亮。
• 扁瘪: 叶质瘦薄无肉,扁而干瘪• 卷曲:呈螺旋状或环状卷曲• 盘花:含芽尖,加工精细,炒制成盘花圆形或椭圆形的颗粒• 细圆: 颗粒细小圆紧,嫩度好,身骨重实。
• 圆紧: 颗粒圆而紧结。
• 圆结: 颗粒圆而结实。
• 圆整: 颗粒圆而整齐。
• 圆实: 颗粒稍大,身骨较重实。
• 粗圆: 颗粒稍粗大尚成圆。
• 扁块:结成扁圆形的团块• 松泡:原料粗老,制工差,条索粗松,没有成条,身骨轻飘• 断碎:条索断而碎茶多,形状钝短无锋,俗称为下脚茶重• 脱档:面张茶多,碎茶多,中段茶少,称为脱节• 爆点(鱼眼泡):干茶上的烫斑• 露梗:茶梗显露• 露筋:丝筋显露• (2)色泽• 绿翠:碧绿青翠、鲜艳,有光彩。
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
• 嫩绿:浅绿嫩黄。
此术语也适用于汤色和叶底。
• 深绿: 绿得较深,有光泽。
• 墨绿: 深绿泛乌有光泽。
• 绿润: 色绿而鲜活,富有光泽。
• 起霜: 表面带银白色有光泽。
• 银绿: 色深绿表面银白起霜。
• 灰绿: 绿中带灰,光泽不及银绿。
• 青绿: 绿中带青。
• 黄绿: 以绿为主,绿中带黄。
• 绿黄: 以黄为主,黄中泛绿。
• 露黄: 面张含有少量黄朴、片及黄条。
• 灰黄: 色黄带灰。
• 枯黄: 色黄而枯燥。
• 灰暗: 色深暗带死灰色。
• 灰褐: 色褐带灰无光泽。
茶叶审评常用术语——香气评审香气评审:1、嗅香气的技巧。
香气是感官审评的项目之一。
指人的嗅觉能辨别的茶叶挥发的各种气味。
包括各种香型、异气、高低、持久性等内容。
评茶对香气的感觉,是由鼻腔上部的嗅觉感受器接受茶香的剌激而发生的。
人们的嗅觉虽很灵敏,但嗅觉也很易适应剌激,即嗅觉的敏感时间也是很短的,如得了感冒、鼻炎及吸烟、饮酒和吃剌激性强的食物后,都会使嗅觉灵敏度降低。
审评茶叶香气,在冬天要快,在夏天过3-5分钟即应开始嗅香,最适合于人闻茶香的叶底温度是45-55度,超过60度就感到烫鼻,但低于30度时就觉得低沉,甚至对微有烟气一类异气茶就难以鉴别。
闻香时的每个嗅香程最好是2-3秒,不宜超过5秒或小于1秒。
整个鼻部应深杯内,这样使鼻子接近叶底,也可扩大接触香气面积,增加嗅觉的能力。
呼吸换气不能把肺内气体冲入杯内,以防异气冲淡杯内茶香的浓度而影响评审效果。
在评审香气时可能会发生异味,但又说不出所以然,这主要依靠平常训练,要多了解与茶叶易接触的物质气味,例如煤烟、炭烟、农药等。
当了解了这些气味的特点后,碰到茶叶中有异味,就能迅速地反应并把它判断出来。
凡碰到感冒、鼻子稍有阻塞时,可采用两种办法暂加解除。
A、开水熏吸法。
即在茶杯中倒入开水,鼻子对准茶杯吸杯内蒸发出来的热水气,使鼻腔受热,微血管扩张,减缓鼻塞程度。
吸热水汽的时间3-5分钟,感到鼻路畅通即可。
B、药物法。
滴入"滴鼻净"1-2滴,当即可开窍,但不宜久用,以防成瘾。
具有芳香性的开窍药不能用,例如薄荷制剂的"鼻通",用后反而会干扰对香气的审评。
C、香气评语。
嫩香--香气术语。
柔和、新鲜幽雅的毫茶香。
多用于采制精细的高档工夫红茶和名优绿茶。
清香--香气术语。
多毫的烘青型嫩茶特有的香气。
多用于高档绿茶。
如"兰溪毛峰"茶清香高雅,滋味醇爽。
板栗香--又称嫩栗香。
香气术语。
似熟板栗的甜香。
多见于制作中火功恰到好处的高档绿茶及个别品种茶。
绿茶常用感官审评术语[指导]1、外形评语评语描述适用范围/通用性/形成原因细嫩芽叶细小,显毫柔嫩多见于春茶期的小叶种高档茶,也用于叶底细紧条索细,紧结完整。
上档条形绿茶细长紧细苗长上档条形绿茶紧结茶叶卷紧结实,其嫩度稍低于细紧多用于中、上档条形茶扁平光滑茶叶外形扁直平伏,光洁光滑优质龙井的主要特征扁片粗老的扁形片茶常出现的扁茶中扁瘪茶叶呈扁形,质地空瘪瘦弱多见于低档茶与朴片茶糙米色嫩绿微黄 1、早春狮峰特级西湖龙井的外形,是茶叶的自然品质;2制作龙井时辉锅温度过高,茶叶色泽变黄,品质欠佳,带老火或足火的香味。
嫩匀细嫩,形态大小一致多用于高档绿茶。
也用于叶底。
嫩绿浅绿新鲜,似初生柳叶的颜色,富有也用于汤色、叶底。
(为避免重复,对同一只茶审评时,一般不连续使用) 生机。
枯黄色黄无光泽多用于粗老绿茶枯灰色泽灰,无光泽多见于粗老茶陈暗色泽失去光泽变暗多见于陈茶或失风受潮茶叶。
也用于汤色、叶底。
肥嫩芽叶肥、锋苗显露,叶肉丰满不粗老多用于高档绿茶。
也用于叶底评语描述适用范围/通用性/形成原因肥壮芽叶肥大,叶肉厚实,形态丰满多用于大叶种制成的条形茶。
也用于叶底。
匀净大小一致,不含梗朴及夹杂物常用于采、制良好的茶叶。
也用于叶底。
灰暗色泽灰暗无彩灰绿绿带灰白色多见于辉锅过分的绿茶灰白色泽浅灰泛白绿茶辉炒充分。
银灰茶叶呈浅灰白色,略带光泽多用于外形完整的多茸毫、毫中隐绿的高档烘青型或半烘半炒型名优绿茶露梗茶叶中显露茶梗多见于采摘粗放、外形毛糙带梗的茶叶露黄嫩茶中含较老的黄色碎片多用于拣剔不净、老嫩混杂的绿茶墨绿色泽呈深绿色,有光泽多见于春茶的中档绿茶或炒制中茶锅上油太多所致。
绿润色绿鲜活,富有光泽多用于上档绿茶短碎茶条碎断,无锋苗多因条形茶揉捻或轧切过重引起。
卷曲茶条呈螺旋状弯曲卷紧粗老茶叶叶质硬,叶脉隆起,已失去萌发各类粗老茶。
也用于叶底。
时的嫩度粗壮茶身粗大,较重实多用于也长较肥大、肉质尚重实的中下档茶。
毛糙外形粗糙,不够光洁多见于制作粗放的茶。
审评六大茶类优缺点术语1. 绿茶呀,那可是清新得像春天的风拂过脸庞。
它的优点呢,就是香气清幽,就像山林间刚冒尖的嫩草香。
比如说龙井,喝一口满是鲜爽,仿佛把整个春天装进了嘴里。
不过呢,它的缺点就是不太经泡,泡个两三回,那滋味就淡得像被稀释的颜料了。
2. 红茶哦,像一位热情的舞者。
它的优点是口感醇厚,喝起来就像在嘴里展开一场浓郁的狂欢。
像正山小种,那味道浓厚得让人陶醉,好似冬日里的暖阳照进心底。
可它的缺点就是有时候过于甜腻,就像吃多了蜂蜜的感觉,会有点齁。
3. 乌龙茶就像是一个神秘的魔术师。
它的香气多变,有花香、果香,这是它很大的优点呢。
像铁观音,泡开后那花果香就像在嘴里开了一场香氛派对。
但是它的缺点就是制作工艺复杂,一不小心没做好,那味道就像一场失败的魔术表演,变得很奇怪。
4. 白茶呢,就像是一个低调的隐士。
它的优点是天然纯净,口感淡雅,像白毫银针,喝着就像漫步在清晨的竹林,有一种清爽又宁静的感觉。
不过它的缺点就是新茶的口感可能略显单薄,就像一幅还没画完的画,缺了点什么。
5. 黄茶啊,就像是一颗被遗忘的明珠。
它的优点是滋味醇和,香气清鲜。
拿君山银针来说,喝的时候就像品尝一道精心烹制的江南小菜,精致又美味。
可是它的缺点就是知名度低,就像一个在角落里默默发光的小明星,很少有人注意到。
6. 黑茶就像是一位稳重的长者。
它的优点是越陈越香,就像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
像普洱茶,年份久了那味道就像一本古老的书,韵味无穷。
但是它的缺点就是新茶的时候口感比较粗糙,就像没打磨好的璞玉。
7. 绿茶这小家伙,优点就是给人一种清爽感,好似在炎热夏日跳进清凉的小溪。
你看碧螺春,那鲜灵的滋味就像清晨荷叶上滚动的露珠。
可它的缺点是寒性较大,对于肠胃不好的人来说,喝多了就像给肠胃下了一场冷雨。
8. 红茶的优点特别明显,那就是香气浓郁得像一团热情的火焰。
金骏眉就是这样,那馥郁的香气仿佛能把整个房间都填满。
然而它的缺点是价格有时候虚高,就像被吹大的气球,让人有点望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