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疼痛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848.50 KB
- 文档页数:30
小儿术后镇痛快捷指南导语:小儿手术后的镇痛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对于儿童来说,手术后的疼痛管理尤为重要,因为不仅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延长康复时间。
本文将为您提供小儿术后镇痛的快捷指南,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小儿手术后的疼痛问题。
第一部分:小儿手术后疼痛的常见类型和原因1. 切口疼痛:手术切口附近的组织受到创伤,引发疼痛。
2. 深部疼痛:手术操作涉及到深层组织,术后可能会出现深部疼痛。
3. 神经痛:手术过程中或术后,神经受到损伤或受压,引发神经痛。
4. 术后恶心和呕吐:麻醉药物或手术刺激可导致术后恶心和呕吐,加重病患的不适感。
第二部分:小儿术后镇痛的主要方法1. 药物疼痛管理:a) 非处方药物:亚洲藤黄果、酱油、大蒜、洋葱、罗勒叶等中草药具有镇痛和消炎作用,可以缓解术后疼痛。
b) 处方药物:麻醉师将根据疼痛程度和患儿年龄等因素,开具合适的药物处方,如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
2. 物理疗法:a) 导入式疼痛治疗:将冷冻物质或温热负荷施加于患儿术后切口部位,以减轻疼痛。
b) 按摩疗法:柔和地按摩患处,有助于放松颈肩部肌肉,减轻疼痛。
c) 热敷疗法:用热敷物贴敷于患处,增加局部血流,缓解疼痛。
第三部分:小儿术后镇痛的注意事项1. 患儿饮食:注意患儿饮食的清淡且易消化,以免影响术后的消化功能。
2. 观察疼痛情况:密切观察患儿术后疼痛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镇痛措施。
3. 与医务人员合作:家长和医务人员应密切合作,及时告知医生有关患儿疼痛的情况,以便医生能够做出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4. 镇痛药物剂量:家长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说明,按时按量给予患儿镇痛药物,切勿自行增减剂量。
结语:小儿术后镇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正确的疼痛管理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缓解儿童的疼痛,减轻他们的不适感,促进早日康复。
希望本指南能为您提供有关小儿术后镇痛的有用信息,提供帮助。
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问,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祝愿您的小宝贝在手术后能够顺利康复!。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2017版)左云霞(负责人/共同执笔人),冯春,刘飞,杜溢李文献,李克忠(共同执笔人),李超,连庆泉,宋兴荣,张马忠,张建敏,张斌,张溪英,陈怡绮,周琪,周期,胡华琨,姜丽华,蓝雨雁疼痛是小儿均具备的一种主观感受。
孕25周时,胎儿疼痛感受器已经发育。
新生儿不仅能感受疼痛,且会因为镇痛不充分,带来日后疼痛反应增强。
急性术后疼痛是外科手术创伤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
长期以来,小儿术后疼痛被严重忽视。
原因之一是小儿不能主诉疼痛因而造成疼痛评估困难;其次是有部分镇痛药物在小儿使用受到限制,作为镇痛实施的医师也对药物副作用存在过度担心。
因此,很多情况下外科手术患儿的痛苦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其康复过程也受到影响。
目前,国外很多先进的儿童医院和医学中心已经建立了专门处理小儿疼痛的医疗小组,但我国小儿术后镇痛发展缓慢,水平较滞后。
为更好地促进我国儿童术后镇痛的发展,普及标准化的管理,从而惠及更多患儿,2014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儿科麻醉学组集体撰写了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
近3年来,国内外关于小儿术后疼痛管理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本专家组在2014年版专家共识的基础上,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推荐意见的更新。
一、术前宣教和准备工作(一) 患儿及家属科普宣教患儿及家属科普宣教的内容包括:1.详细解说外科手术是一种创伤,创伤必然伴有疼痛。
手术期间由于使用了充足剂量的麻醉与镇痛药物,术中患儿不会有疼痛感受。
2.术后创伤恢复有一定过程,如果不采取恰当的镇痛措施,患儿就会感受到疼痛,也会因为疼痛而导致各种躯体不适、睡眠障碍等,影响术后康复。
3.术后镇痛期间由于监护条件的限制和呼吸管理的困难,只能使用安全但镇痛效能相对较弱的药物或者小剂量麻醉性镇痛药物。
一般小手术镇痛效果较好,大手术常常需要使用镇痛泵持续输注镇痛药物。
4.向患儿和家属详细讲解该患儿拟采用的术后镇痛方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5.向患儿和家属演示疼痛评估方法,并鼓励家长采用非药物疗法例如分散注意力、做游戏、心理教育、催眠、生物反馈、意象导引等手段减轻患儿疼痛感受。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2017版)疼痛是小儿均具备的一种主观感受。
孕25周时,胎儿疼痛感受器已经发育。
新生儿不仅能感受疼痛,且会因为镇痛不充分,带来日后疼痛反应增强。
急性术后疼痛是外科手术创伤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
长期以来,小儿术后疼痛被严重忽视。
原因之一是小儿不能主诉疼痛因而造成疼痛评估困难;其次是有部分镇痛药物在小儿使用受到限制,作为镇痛实施的医师也对药物副作用存在过度担心。
因此,很多情况下外科手术患儿的痛苦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其康复过程也受到影响。
目前,国外很多先进的儿童医院和医学中心已经建立了专门处理小儿疼痛的医疗小组,但我国小儿术后镇痛发展缓慢,水平较滞后。
为更好地促进我国儿童术后镇痛的发展,普及标准化的管理,从而惠及更多患儿,2014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儿科麻醉学组集体撰写了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
近3年来,国内外关于小儿术后疼痛管理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本专家组在2014年版专家共识的基础上,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推荐意见的更新。
一、术前宣教和准备工作(一)患儿及家属科普宣教患儿及家属科普宣教的内容包括:1.详细解说外科手术是一种创伤,创伤必然伴有疼痛。
手术期间由于使用了充足剂量的麻醉与镇痛药物,术中患儿不会有疼痛感受。
2.术后创伤恢复有一定过程,如果不采取恰当的镇痛措施,患儿就会感受到疼痛,也会因为疼痛而导致各种躯体不适、睡眠障碍等,影响术后康复。
3.术后镇痛期间由于监护条件的限制和呼吸管理的困难,只能使用安全但镇痛效能相对较弱的药物或者小剂量麻醉性镇痛药物。
一般小手术镇痛效果较好,大手术常常需要使用镇痛泵持续输注镇痛药物。
4.向患儿和家属详细讲解该患儿拟采用的术后镇痛方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5.向患儿和家属演示疼痛评估方法,并鼓励家长采用非药物疗法例如分散注意力、做游戏、心理教育、催眠、生物反馈、意象导引等手段减轻患儿疼痛感受。
(二)制定围术期镇痛管理计划,做好术后疼痛观察记录围术期镇痛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和技术方法有多种,只有遵从多模式镇痛、及早给药、个体化给药的治疗管理原则,才能达到最佳镇痛效果,且能减少药物的并发症。